播放地址

香山里

综艺大陆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香山里 剧照 NO.1香山里 剧照 NO.2香山里 剧照 NO.3香山里 剧照 NO.4香山里 剧照 NO.5香山里 剧照 NO.6香山里 剧照 NO.13香山里 剧照 NO.14香山里 剧照 NO.15香山里 剧照 NO.16香山里 剧照 NO.17香山里 剧照 NO.18香山里 剧照 NO.19香山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6 22:34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负分,理由如下。豆瓣不让打

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 1 叙事过长。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要么重点抓住渡江战役,要不重点抓开国大典前的特务破坏,不要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带一遍嘛😄没主次,没重点,怎么称得上是中宣部优秀影片呢?还请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在电影没上映之前,不要给它带上优秀影片的帽子呀。好不好看,观众自然能分辨。加强宣传没错,但请用到正确、合适的途径。祖国很多地方需要正面宣传和引导,请当一个正确的公仆。 2 编剧和导演没有很多的历史常识,根本没做多少功夫。 真实的历史是:《共同纲领》是请来孙夫人之后,召开第一次政协以后才签署的。而不是剧中所谓开新政协之前,主席请播音员读了一遍就完事了,然后在新政协上也没强调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历史重点,存在严重误导观众的倾向。此处有史料和证据可查,尽情查找。 3 很严重的剪辑问题,前后不搭。颖超同志在见孙夫人之后说:“我是来送两封信的。”但是,视频剪辑就播出了主席的信,未播出总理写的信。 在这里,我就想问一句,你懂那两封信的重要性吗?没有毛周的信,孙夫人来不来还不一定的。北平可是她的伤心地:中山先生就是在那病逝的。 你凭什么就不播出和主席同样重要的总理的信呢?一看编剧就没好好研究那两封信在庆龄先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孙夫人睿智、冷静、知性,考虑问题一定会三思而后行,这么可能一下子就到北平呢? 4 台词根本没有1949年北平的感觉。没有一点北平官话的味道儿,台词根本没必要统一。因为当时北平城真实的情况,就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在北平真正推广起码在改开之后,新世纪之后才全部推开。怎么可能在建国前就以北平官腔,进行普通话播音呢?

5 关于蒋夫人警告蒋公的话,“我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我不允许你伤害姐姐。否则我就一辈子不理你了。”我在看这部影片前,就看过不少美龄的自传和真实采访记录。按照我对蒋氏夫妇的了解和研究,我以为:凭借美龄的学识和政治倾向,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理由如下:1美龄和蒋公是一条战线上的,美龄虽和庆龄不和。但她们之间一直是主义之争,针对谁是真正继承先总理遗愿的主义。她和蒋公都是坚定的右派三民主义和国民党强硬派,导演,你觉得她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2 除此之外,庆美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姐妹之情,庆龄先生也一直珍视这样的亲情。美龄一定会救庆龄先生,但一定是以很高级、很隐晦的方式警告蒋公。而且说出的话一定会很有份量,用她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慑蒋公。

2 蒋氏夫妇感情很好,尤其是美龄是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知性女性之一。凡是看过她的采访和出版的书籍都知道,一个民国具有超高水准的女政治家,几次登上过华纳《时代周刊》的20世纪女性,怎么可能说出如此儿话,岂不是笑掉大牙。如此献礼片,称得上是中宣部官宣的优秀影片,还能给国庆70周年献礼,我看非常的名不副实嘛😄。

6 抓捕秦岚的两个特务智商不高。影片中秦岚很明显往左边一侧逃走了,此时双特务演员就离她最多40米远,她们就当没看见秦岚一样,跑上前看了看,镜头就切换了。很明显的,拍的前后不搭。

精彩之处:彩色版的开国大典影片集,前后看过三次了。这次看依旧比较喜欢。

 2 ) 紫石英号事件及背后的外交斗争(转)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发起前,英国海军“紫石英”号护卫舰闯入长江,遭我军炮兵炮击,“紫石英”号遭重创搁浅,两次挂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舰艇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第一次向中国军队挂起白旗。英国海军随后接连派出多艘舰只,企图抢回“紫石英”号,均被我军击退。与此同时,我党我军也与英国方面展开激烈的外交斗争。

事件发生后,英国驻北平总领事包士敦以侨民身份,给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写信,要求保证英国海军舰艇安全。朱德将这封信转交给毛泽东。4月22日下午,毛泽东就此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渡江战役总前委和刘伯承、粟裕、张震等指示电:“(一)兹将英国驻北平总领事包士敦来函一件转给你们;(二)英国人要求我军对于英舰两艘营救被击损之英舰(‘紫石英’号)船员一事予以便利,我们意见在英舰不妨碍我军渡江作战的条件下,可予以营救之便利;(三)对于英国人要求该二舰于营救事务完毕后,仍须开往南京护侨一事不能同意,应令该二舰向下游开去。但如该二英舰不听劝告,仍开南京,只要不向我军开炮及不妨碍我军渡江,你们也不要攻击他们。”

当日,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英舰有权出入中国内河,诡辩“紫石英”号是在政权变更时援助和保护英国侨民。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则将解放军在自己防区的正当反击说成是“暴行”,叫嚣“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去……实行武力的报复。”

为正视听,4月30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名义起草发表声明,“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的狂妄声明”,并针对英国首相艾德礼所谓解放军以“紫石英”号协助渡江为条件,放行其开往南京的言论,批驳道:“人民解放军不希望任何外国武装力量帮助渡江,或做任何别的什么事情。相反,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空,不要帮助中国人民的敌人打内战……”

当时,渡江战役已向纵深发展,中央不愿因“紫石英”号牵涉过多精力。所以,周恩来在6月10日,以中央军委名义起草给渡江战役总前委复电,除表明谈判原则立场外,又指出:“如果‘紫石英’号采取偷走办法,我方军舰及江岸炮兵应装作不知道是‘紫石英’号,而让其逃去(此点应事先秘密通知有关方面)不要攻击,然后迅即声明加以申斥……如果‘紫石英’号经过江阴偷走,可不予炮击。”

经反复交涉和谈判,英方始终不接受我方提出的赔礼道歉要求,谈判陷入僵局。7月30日夜,“紫石英”号紧贴一艘顺流而下的商轮,一路溜出长江口。有意思的是,“紫石英”号后来在本色出演以这次事件改编的电影时,因模拟解放军炮火的特效炸药药量过大,炸伤舰体结构,使当年我军炮击造成的旧伤进一步恶化,最终只得分解拆毁。

“紫石英”号能够顺利逃跑,对外界来说一直是个谜。直到1957年11月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期间会见英国共产党领导人时,才揭开了谜底。他说:“英国曾派‘紫石英’号兵舰到南京去接部队,被我们打中了一炮。后来它说是跑了,实际上是我们让它走的。它当时的燃料不足,我们给了一点油。”

来源:中国国防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家康

 3 ) 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拯救你

这部电影上映时,曾在影院看过了,当时就想写点什么,但工作忙乱,一时没有顾上,直到今天,忽然被网上跳出的关于主旋律影视剧的各种赞美新闻提醒,遂放下工作,整顿思虑,写点什么吧!权当是给自己2019-2020观影体会,做个思想小结吧!

这些年的主旋律影视剧似乎找到了“活下去,火起来”的路子,那就是所谓主流价值商业片!比如《战狼》、《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等主旋律电影纷纷袭占或燃爆市场。于是,有行业大佬骄傲地宣称他们发明了所谓主流价值商业大片的模式,说这是拯救和发展中国电影的灵丹妙药。但其实呢?这实在是夸大了,甚至是自欺欺人了,我们是有点进步,但仅有的进步是钱多了,拍摄的技术更先进了,场面更大了,流量明星参与更多了而已。故事格局和创作思维,进步真的很小,甚至还在退步。

什么是主流价值商业片?无非还是老话说的换汤不换药,汤可以搞得五彩斑斓、七荤八素,药还是老药,如此虽然博得一时的趋之若鹜,但实际上却是自废武功,那些豪华的汤料非但没有营养,反而还将原本的药性给扰乱了、降低了,甚至变味变质了。时至今时,我们怎么还没有足够的艺术智慧和创作勇气来讲好自己的历史呢呢?老生常谈的原因是意识形态的控制和羁绊,现在看来也不尽然,还是长期以来创作者们都怀着一颗急功近利的,不,应该是精致的既得利益者的心态来面对创作,一代又一代创作者,都本能的自我体制化了,没有了大的创作格局,有的仅仅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何为小聪明?小聪明就是往药汤里加的各种五光十色的用以吸引眼球的小技俩。

导语说的有点长,还是说回到《决胜时刻》这部电影吧!坦率地说,这部电影的剧作看起来似乎是用了心,想别出心裁,但实际上依旧是差强人意,即便努力写得看似舞步飞旋,也依旧是原地踏步。所谓研读数百万字资料,梳理出来的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也没有什么新意。虽然可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片中,不虚的大事拍得依旧似曾相识,不拘的各种小事更是牵强附会,并不生动。

比如,大篇幅地虚构陈有富和主席的关系,笔者就很不苟同,这等于将主席的真实给虚掉了一半,这是对主席这个核心人物的伤害。尤其是其中主席牵线让陈有富和播音员梦予谈恋爱,这是很扯淡的!如果没记错,当时解放军的内务条例还是“268团”,就是解放军干部必须年满二十六岁,参军八年,职务达到团职,才能结婚。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号召并保证革命队伍能保持最高的战斗力,能全心全意地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很明显,那剧中人陈有富和孟予参军绝没有八年,职务更不是团职,虽然年轻人恋爱自由,但在条例约束下,还是很忌惮的。所以,安排主席去撮合两人,首先是违反内务条例,当然也显得生硬牵强,很是不妥。

一部部影视剧都喊着号要表现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这部影片估计是想在主席身上增加点人间烟火气,所以弄了很多诸如陪孩子一起支筐捕鸟的细节,可不可以?可以!高不高级,不高级!因为人物并没有因为这些所谓有趣的小技俩而增色,反而松弛大了,几近走形。

多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陷入了一种很不好的状态,那就是以完成时态的语境表现革命进程,表现的毛主席始终都是霸气外露,一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早已知道自己会赢的泰然处之的状态。而实际上,在结局未知的当时的进行时,无论是大革命时期,还是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抑或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主要领导人,还是三军统帅,毛主席都以“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两种状态,既自信人生二百年,仁者必胜的大战略家的格局和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怠慢的大战术家的思维,去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如果把毛主席比作古人,那就是储天地于心间的大略雄才。战略上虽然可以藐视对方,但是战术上却是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所以,绝不能老是表现毛主席好像早已经洞晓了一切,老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该表现毛主席每一次战术思考和取得胜利的过程的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比如四渡赤水,那是毛主席的神来之笔,也是他自己也引以为豪的大手笔,但那惊心动魄和如履薄冰的两个月间,毛主席哪一天不是大勇若怯和大智若愚啊?就是到了三年解放战争,主席也未必总是那么轻松愉快啊!他也是肉体之身,也是难逃精神煎熬的常人啊!我们表现主席作为一个常人的非凡之举,是需要从内涵上来做文章,而不是老是表现主席成竹在胸、肆意飞扬的那个面貌。当然,这是唐国强演出来的精神面貌,这很不对路子,但似乎,唐国强却很以为然,沾沾自喜。

说到唐国强,我觉得一直以来,他那瓮声瓮气的普通话的毛泽东形象,绝对是对真实的毛泽东的一种损伤,他演的毛泽东真是太差强人意了。六零后、七零后和八零初,很多人都习惯了当年古月饰演的毛泽东的感觉。当然也并不只是习惯,而是不说湖南话的毛泽东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有人说,为了让创作的空间更大,更自由,就应该用普通话,比如演苏东坡,就没必要说四川话。真是可笑,这能一样吗?毛主席既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又是缔造新中国的核心领袖,他离我们并不远,甚至说很近,我们应该让一代代人记得他最真实的音容笑貌,湖南话是他神采飞扬的一部分,没有了这一部分,毛主席的形象就是不完整的。总是说现在的人是健忘的,许多事瞬间便成历史,历史瞬间便不复记得,我们又如此任意塑造,历史又岂能不失去它本来的风采呢?

让毛主席说普通话,应该是从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给他配的声音基本上是像洪钟一般,那配音演员似乎是八一厂的一位演员,后来就用演员自己的普通话声音,真是越来越糟糕。尤其是这些年,一堆人乌乌泱泱地都出来粉墨登场来演毛泽东,那些良莠不齐的所谓艺术形象,从某种角度上说,真是大大损伤了毛主席的庄重和威严。

这些年,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严重同质化了,毛主席几乎都清一色的都是唐国强演,每一部戏的台词都差不多,估计唐国强演得老轻松了,因为那些台词,他早已烂熟于心了,根本不用背剧本,间或再自由发挥一下,加上点他演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只言片语,可谓是常加的私货了。套用网上很多人的话,就是那些林林总总的革命影视剧,让人傻傻地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同质化的革命题材影视剧太多了,同一段历史,同一件事,翻过来,倒过去地弄,多到让人疲惫,让人无法去尊重的地步了,毛主席可以走下神坛,但绝不能走进市井二人转舞台。

就《决胜时刻》而言,我说的问题都存在,比如演员的严重超龄问题,表演严重扁平化问题,再比如像朱德、周恩来形象越来越固化、边缘化、随声附和化等等,像个纸片人,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听说,又要拍电视剧版《大决战》了,听了真是无语啊!怎么拍?只能还是把几位领袖人物、双方的将领圈在不同的屋里运筹帷幄,场面上拍点小细节,大场面还是盗用电影《大决战》的行军和作战画面。别的不说,就行军而言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出来当年《大决战》里黄维十二兵团行军的画面了。《大决战》拍摄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农村,甚至一些县城乃至城市都还保留着建国前的大部分风貌,再者,那是中央军委的任务,几万人、十几万人穿上戏装,往淮河两岸一撒,还原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溃败,还是围歼杜聿明集团,用飞机可劲儿地航拍都困难不大。现在呢?小康社会了,哪还有那样的环境呢?指着电脑特效做,那根本不可能。当然,作为应景的需要,需要做这样的事,但是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笔者强烈觉得,以后,革命历史题材一定要控制,要少拍,要少而精。就像当年,毛主席像到处都挂,文革后,邓小平指示说,不能让毛主席那样廉价泛滥地到处挂,那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于是后来,毛主席像在人潮市井间消失了,但悬挂在天安门上的巨幅主席像却愈加熠熠生辉,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会在某一个时间起大早去天安门看升旗、看毛主席。这是继承在心底的敬重,而我们影视剧中的毛主席呢?正在被严重同质化地,简单粗暴地,从四面八方推着走向无人喝彩的喧闹舞台。这,也是对历史的极大不尊重。一句话,真的要少而精,精而庄重,不能谁都能演毛主席,不能再搞粗糙的重复建设的影视拍摄。浪费,毫无意义。

老实说,八九十年代的《开国大典》、《大决战》和《大转折》是重大革命题材的艺术巅峰,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说,现在再怎么拍也不可能再达到前者的水平。今天,拍摄这样的题材,必须理智些,否则就只是制造一批批艺术“豆腐渣工程”,可耻又可叹。

再说回这部电影,本片虚构的几个人物,陈有富、孟予和二桥都不成功,或者说只是编剧觉得主线过于固化而不得不添加了这几个虚构人物来调味的,有了他们,毛泽东的形象就不一样了吗?没有,还是老样子,还是唐国强瓮声瓮气的说着毫无风采的普通话的毛泽东,此毛泽东是毛泽东吗?我觉得不是,差得很远,真是差得很远。另外,历史细节表现的也不怎么样,比如渡江之后,解放军就立刻戴上了五角星帽徽了,这是不对的,五角星帽徽得是在解放上海之后的六月份,甚至七月初才统一佩戴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创作本应该朝气蓬勃,但可惜没有!诚然,相对固化的意识形态环境对艺术创作的确会产生某种约束,但绝不是不出好作品的主要理由。前面所说的所谓主流价值的商业大片纯属就是自欺欺人,那样做不可能有前途。

电影可以有强大的宣传功能,但绝对不能做成宣传片,各种强加的内容都是粗暴的直给,毫无艺术表现过程。就像本片的渡江战役,以为制作得五光十色、震天动地,就不一样了,但有什么不一样呢?没有立体的灵魂人物贯穿其中,场面再大,也只是一场烟火晚会而已。而今,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影宣传远远大过了电影本身,看预告片,哇!好大!进去一看,哇!空洞无物啊!我们真是有钱了!花一个亿拍片,又花一个亿鼓噪宣传,这样下去,未来的电影会怎样?

主旋律电影的未来在哪里?或者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哪里?或许很多人会说,现在很好,未来很光明啊!你干嘛唱衰我们自己啊!真的好吗?我不觉得好!真心不觉得好!我们不是非要中国也出《寄生虫》,去震撼世界,我们也向来没有自我揭短的勇气,但至少,我们需要真正有内涵、有力量的作品,来温暖人心,来激励前行。但,那不应该是用演员复制的某些典型人物的宣传电影,也不是新闻简报似的大事件复制的宣传片似的所谓电影。我想,我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大剧情商业故事片,能讲好小悲欢,也能讲好大家国。电影不应该以表现凄凄惨惨的个人境遇而自我标榜为艺术,也不应该以空洞地复制大事件过程而自我标榜为主流价值。

邓公说,所有表现真善美的作品,都是主旋律,关键故事是否生动迷人。没错,同样一个故事,有人讲得味同嚼蜡,而有人却能讲得引人入胜。说得蛮简单的,可是却很少能有人做得到。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进步,只有中国足球和中国电影越来越糟糕,成了腾飞中国的拖油瓶。今年这个灾年,疫情、美国脱钩,这么大的困难,中国经济照样在下半年奋起直追,居然从年初的负数增长为6%,已经有分析者很客观地说经济总量将在十年内轻松超过美国,真是令人骄傲和振奋。但是,看看中国电影,为什么就跟不上国家进步的步伐呢?按照此时剧变的中国动态,电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应该有智慧,有激情,不骄不躁,要么豪情万丈地先行,引导生活,要么冷静思考地跟行,发现生活的真相。比如,韩国曾经因为电影《熔炉》而诞生了未成年保护法,而我们也只是因为历经苦难,抗癌药终于进了医保之后而有了跟行的《我不是药神》,两者相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当然,这也已经算不错了。中国电影的懒惰无神,难道真的怪意识形态的不自信和约束么?还是自身病得太重呢?一句话,中国电影配不上前进中的中国,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真是拿不出手,中国电影是文化自信的累赘,甚至是污点,唯一可以假装骄傲一点的是我们拥有最大的电影市场而沾沾自喜,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体积,而是千呼万唤而不得的好质量。

虽然不堪,但依然有期待。期待有一天,我们的电影也可以是引导生活的先行者、生活真相的发现者,可以很智慧,可以很有勇气直面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中国电影不能沦为电视新闻专题片,整天忙着应景,还是那句话,电影可以有宣传片的功能,但绝不能变成电视宣传片;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奢望也有《寄生虫》,但我们的确希望中国电影变得有些智慧,有些力量,有些勇气。比如,哪一天我们可以出一部传记片《毛泽东》,不去笨拙地复制年谱,不去用演员去演新闻简报,而是用更高更自由的维度创作一部既老生常谈,又新鲜可爱的,真正不一样的毛泽东。

 4 ) 【普通观众观影前指南】国共意识形态交融同化下的国庆寄语

附《诛仙》影评:如何摆脱地心引力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616429952/ 附《中国机长》影评:从萨利机长到中国机长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519527

党政军回顾,内参。http://www.rmlt.com.cn/2016/0828/438267.shtml

——————————————

本文分两部分。1、观影小插曲。2、影评分析及剧透。

———--弹指一挥间 灰飞烟灭~抽烟的最高境界————

电影上映前五分钟一号厅状态(前面是昌平阿姨和青年黄毛短发姑娘)
买票前状态 白天人少 大家不妨看看

说点观影小插曲。

(1)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电影院就四个观众。前面一个50多岁阿姨、她旁边一个30岁左右短发黄毛菇凉;后面一排是一个中年重量级男子、他旁边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帅哥。(不要问我这个帅哥到底是哪一个,你懂我的)

(2)看电影的前6分钟,电影院灯光没关,我实在受不了就小步到最后一排。“看似没人、哎”,犯嘀咕之后。往前排走啊走,“不行、我一定要投诉”。奔着这个想法发现了票根后面的电话:“嗯,没错,写的是这个电影院的电话”。于是我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青年女生声音,这时候我气消了一点(事实证明女性、尤其声音好听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处理投诉)。然后我就巴拉巴拉说明了情况,OVER。我步伐沉稳地走到自己的座位(电影院中间区)。过了大概十分钟,我已经入戏。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回过神往右边抬头看了下。原来此人是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我只见他穿着暗色衣服、双手拿着两瓶饮料。然后他跟我说了一些道歉的话啊,然后就递给我和我左边的男子每人一杯(根据我描述的方位知道戴着眼镜的帅哥是谁了吧 哈哈哈——古话说得好“自恋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 我就犯嘀咕,为什么只给我和邻座的这位饮料,前排的两位女性没有。不是说好“女士优先吗”? 我一边吸吮冰雪碧饮料“冰爽”,一边目送这位工作人员。“天呐,是不是他们通过电话锁定我了 厉害了”(可能片子里有特务情节 我有点入戏 哈哈哈 我这是反侦察)。我脑海突然蹦出一个念想“对哦 他只有两只手 不可能拿四杯饮料”(这时候发现托盘的重要性了)。所以,3分钟之后,那人又给了前排两位女性饮料喝。全程我在喝、旁边的男子却纹丝不动。不知道他有没有过于投入看戏。电影院真是安静啊。得知国民党脱离和谈局面,毛主席拍桌子(有可能是别的情节 因为根据我喝饮料快喝完的进度 应该是后面的某个情节点)——我还特意吸吮吸管来打破安静的局面(借用毛主席对警卫队长聊诗经的戏中的一句话“诗歌就是夸张的嘛”,我吸吮吸管这个形容也有夸张的成分)。

-----------------------------------

观影之前嘀咕了下,以为这是一个人物很扁平的片子。观影之后,发现结果高于预期。

我先说说此片好在哪里:

首先,毛主席的形象更有亲和力。他陪女儿抓鸟、和儿子一起吃同一根黄瓜、和小警卫员的通信、和警卫队长聊爱情、主动握手梅兰芳并在戏台下看京剧《霸王别姬》、看完戏后路边摊吃夜宵时和百姓聊民生,这些无形当中拉近了主席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通过警卫队长和小警卫员串起整个百科读物式的历史知识点。

(1)电影第1幕。 大背景:电影开篇交代,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并受百姓欢迎。随后毛主席出入驻香山,期间和国民党展开南北谈判——此时国共隔江对峙。 小故事:通过细节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通过警卫队长布放香山治安建立紧张氛围。

(2)电影第2幕。 一艘英国舰船在长江试探解放军底线并被击败。国民党认为英国和美国将接入战事,于是主动放弃和谈。解放军过江击败国民党。

(3)电影第3幕。策划共同新中国纲领内容、并在1949年国庆节宣布新中国成立。 小故事:警卫队长抓捕北平的国民党间谍、毛人凤试图用飞机轰炸建国日的天安门。

再来说说不好的地方。

(1)【人物】由于片中“坏人”不够坏、动机不坚定,导致国共双方戏剧冲突不够。比如间谍香山暗杀主席,画面只是一男一女探查香山、随后透过警卫队队长看到山里这两人的尸体——既没有表现暗杀过程也没有表现反暗杀过程。本来毛人凤请示蒋介石炸第一个国庆日的天安门,蒋介石再三思虑后取消这个计划。 “香山暗杀”,弱化了恐怖氛围。“飞机轰炸天安门”,坏人做事不够绝,危机自动解除,也就失去了张力。 “渡江作战”,基本就是人海战术。观影过程那叫一个“惨”——解放军各种被炸。看的时候难受。解放军上岸的时候,有点小激动。最后旗帜插高土墩上(小警卫员转员为解放军小战士后拿着这个旗帜插上面 然后被子弹打死)。整个过程很短,就是惨、勇往直前、插旗帜、拔高了小战士的形象。

(2)【节奏】开篇30分钟过早地进入抒情、过多地交代历史背景、过多地无休止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导致情感略微刻意、节奏拖沓。音乐从始至终,都是有一个深沉的调子在带着。如果可以弱化音乐,然后在非常非常之重要的地方再抒情,效果会更好。 不然强行用音乐来渲染、讴歌,就显得刻意——会让观众认为是洗脑行为。 和谈破裂之后,节奏才有所提升。

(3)【故事结构和情节】故事有两条线,说了很多但没有深入、没有展开。明线:以毛周为首的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打败国民党;暗线:公安局罗瑞卿把关、小男主警卫队长为执行的力量,清理北平间谍、保护毛主席等人的安全。 明线是百度百科可以查到的,暗线是内部人士才可能知晓的——所以创作者虚化处理了暗杀这条线。

关于细节,可以说几点感觉不那么舒服的。

(1)资料片4K还原度很棒,如果唐国强先生可以减肥,可能更吻合毛主席形象。那个年代很贫瘠,而且资料片里的毛主席是憔悴容的。(不过,讴歌嘛,也就容光焕发了。)

(2)戏中主席、总理等一行人给孙先生三鞠躬,主席还说“要继承孙先生遗志”。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此事。这个情节点有点怪怪的。(不过为了统一,也就沾沾边了。)

(3)主席抽烟镜头比较多,认为作为艺术,还是可以不要再表现主席抽烟。也许可以想点别的道具来替代。中间一场戏:毛主席主动找梅兰芳先生,梅先生请主席抽烟,主席说为了不影响他上台唱戏也就不抽烟熏他了。后来回去还抽。 艺术终究是艺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开始不断表现毛主席的抽烟细节、又是什么时候全民抽烟的。

关于柔美的地方。

(1)警卫队长对象(王丽坤饰播音员),穿着长裙子(青色系至于什么花纹我记不清了)、顶着屋内强光、推开大门的时候,我竟然感受了《芳华》的感觉。观影的时候,我想到“我去 好看 不过应该是裙子好看 还有王丽坤的身段具有线条感 尤其是长腿”。不过啊,头发箍着,如果披着头发、吹点风让头发飘起来(很像广告 哈哈哈),其实更好看。 这个细节跟本片主线没有太大关系(俩个人的爱情更多地是娱乐元素 纯属是附加的)。无非告诉观众“看 我们播音员也是时尚的 看 她对我们警卫队长是有心的”。

(2)任弼时重疾前给各位一把手拉小提琴。他前面戏份可不多,为什么强调拉琴。一是精神升华;二是告诉观众,我们也是有艺术细胞的。

(3)主席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家人会外语。主席说自己在学英语,然后以相对流利的口语说了几句。这也是告诉观众“看 我们也是和世界接轨的”。

总结:看电影,这些东西都是细节。但是都是编剧潜移默化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这三个细节比较好。

如果不考虑故事、对主旋律思想不排斥,是可以看看的。起码,主席变“可爱”了、生活化了。

———————上映第二天———

关于电影延伸思考:观众爱看什么。

电影的类型分的很多,也很乱。比如爱情片类型。我想,几乎所有电影都有爱情戏。爱情只是元素。比如悬疑片,几乎所有电影都有悬念,悬疑只是氛围。

我更愿意用有可操作性的语句描述。

比如以少胜多、斗智斗勇的故事。比如《智取威虎山》(徐克版)、《狼牙山五壮士》(小时候看的版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弱者处于危机中更能让观众为他担心;其次,观众更喜欢智慧的策略(人海战术只能表现团结 而智取更难得),为其倾倒;最后是勇气,越是弱者越能爆发勇气,他获得胜利对观众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另外还有,战略家如果和远距离的战场融为一体,不至于文戏是文戏、武戏是武戏。我认为平行剪辑,另将战略家置身与战场(用上帝的俯视角度),可以更有看头。 还可以,用幻境将敌对双方的战略家置于同一“虚拟”的场景——借用电影《孔子》老子和孔子进入论道场景的表现手法。让两个不碰面的宿敌在一起交锋。《长安十二时辰》里,由于周一围和雷佳音饰演的正反角色没有很早的面对面交锋而导致节奏拖沓——如果让虚拟的处理让他们有智慧的交锋会更有看头。

以上只是从人物强弱设定、文戏主角在武戏中的处理,进行阐述。至于其他方面,还有待细究。 电影是深奥的,也是有规律的。这是我们探寻它的目的。

 5 ) 决胜时刻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习总书记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6 ) 走进去时有多期待,走出来时就有多失望

我就想问一句,导演,当孩子们看着你这个电影,他们能感受到建国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吗?

导演功课完全不足,从时代特点的考究,到剧情上我党创建功业的紧要关头的谋略,完全不行,还是有现代电影跑不掉的俗套爱情影子,我真是呵呵了。

时代特点考究:

毛主席不会讲普通话,你说为了观众能听懂, 行,我认了。那贯穿全剧的全城的排场,这是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吗?不说断壁残垣也得是百废待兴吧。服化道完全照着想象来,不考究历史就算了,开国大典的视频总看过吧,那视频里的人生活水平照电影还得差一大截。

剧情bug:

真的是无力吐槽,解放前夕胜利在望,紧要关头,毛主席和蒋介石的过招就像过家家,不痛不痒。毛主席抽烟抓鸟保媒拉纤跟护卫兵联络联络感情🤷♀️,然后就建国了?!我知道导演想用细节呈现毛主席的立体形象,关键是您忘了没呈现伟人的智慧与谋略,全程不干正事儿,进北京了,谈判见见代表,开开纲领会,然后就建国了?要是真这么容易,主席你来当好不好啊!渡江战役的紧迫,与国民政府斗智斗勇分寸拿捏,啥都没有,你也不知道英国舰为啥就轻举妄动了,你也不知道蒋介石在想啥顾虑啥,你也不知道咋的忽然就开始大场面战争了,反正我党要过江统一全中国,都别废话!!!

还有那个保卫科科长陈有富,要是就这点本事,保卫科交给他就是把毛主席送蒋介石啊。完全没有博弈,没有智商,潜伏成平民,还没了解敌方呢,被敌方间谍摸个底儿透。毛主席所住别墅保卫兵被杀,你也不知道那俩人咋靠近的,咋杀的,你也不知道这事最后咋破的案,反正有俩人乔装成村民上山然后保卫兵就死了。至于怎么死的怎么破案,那不重要。街道潜伏那么久对市井生活一无所知,付个小摊钱您都跟不认识钱似的,还得掌柜的自己拿,而且掌柜的还真大方,上来就不要钱了,咋的,家里有矿出来干买卖就图个广结善缘呗。

还有陈有富的爱情,那个时代人人都方方正正(这是个感觉词),强行加爱情戏可以接受,但是一个恨不能结婚了夫妻双方还以同志互称的年代,你俩谈现代恋爱是不是有点不合适?毛主席喜欢八卦强行给你保媒拉纤谈也就算了,你还扭扭捏捏各种规矩,守规矩又没原则,假装坚持一下您就服从了。我emmmmmmm哎

还有那个保卫科的小田(好像叫这名),他家地主阶层啊,回家后那环境那生活都挺好啊,你也整不明白咋一家三口突然就全去渡江战役了,你也整不明白战争咋就忽然而至了。战争场面不到五分钟,敌人就豆腐渣一样烧把火就输了,唯独我们可怜的小田牺牲了,还特么是在大家舍生忘死冲锋时他要插个红旗,哥,你说你冤不冤!!!

两小时生搬硬凑,没有紧张情绪,没有谋略,没有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时代特点,没有节奏和剧情可言,唯一可取的是毛主席还是挺像的~一部套着解放全中国的外衣的现代片,没想到这种题材上导演讲故事能力依然毫无提升。我知道你想拍出至暗时刻,可是你拍的,不好意思,是观众的无聊2小时!看完真想说,退钱!!!

 短评

尽管影片很碎片化,尽管有点流水账,尽管你可以指出很多不足,但《奇异恩典》任弼时一拉出来,泪腺还是会绷不住,还是会被感动。相比其他的中国主旋律电影,这部已经很有史诗电影的质感了,基调也没偏,最后的影像修复更是加分。看出来导演功力深厚。

5分钟前
  • 无名饭
  • 推荐

就是冲着最后重新修复版开国大典去的,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只可惜时间有点短……好多素材都是直接从《建国大业》里剪出来的,整个电影的剪辑和叙事也太碎了,任弼时演奏一段全片最佳!其他方面,太想展示毛的日常亲和形象了,和当时的环境氛围实在是不搭……王丽坤真美啊!

8分钟前
  • 绝命纸牌
  • 还行

一定有很多人因为题材错过这部电影,正如当我拿到朋友送的票,发现时长足足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内心也是拒绝的。但全场的爆笑声,和影片最后不自觉响起的掌声证明了,幸好我没有错过它。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片,比起讲历史事件,它更重注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情感表达,有趣又接地气。总之超乎预期,推荐。

13分钟前
  • Hatsu
  • 推荐

几条故事线铺的稳稳当当。大家都怀着一颗渴望和平统一的心,为这决胜时刻做准备。真的这一刻来临,那种激动的无以言表的心情,太触动人了。今年是建国70周年了,这盛世,如他们所愿。黄景瑜的陈有富,轻轻浅浅的融入了这一切。他身上有军人的忠诚和严肃,也有少年人的单纯和直白,也有对儿女情的羞涩和喜悦。黄景瑜越来越成熟了,我真的太喜欢了。一次落泪在战斗场面,那种悲壮的场面很难不让人动容。两次泪目就不细说了,涉及剧透了。在国庆来临之际,这样一部影片,真的太让人感动了。这次点映,电影院今天就一场。好多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来看,还有偷偷抹泪的。他们或许熟知那段历史也说不定,毕竟这里是南京。

15分钟前
  • 朝闻道
  • 力荐

拍的蛮好的。

20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黄景瑜怎么到哪都要谈恋爱?

24分钟前
  • 转向灯
  • 还行

呵呵

27分钟前
  • 九龙
  • 很差

超幸运又被抽中参加提前观影活动,这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非主流的主旋律电影,相比以往的爱国主义题材更多了几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相对于以往只有伟人的一面,这次第一次看到了会卖萌的,会撒娇的,会八卦的,生活化的毛主席,建国前五大书记聚会听任弼时书记拉小提琴时从建党到建国的画面集锦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场景超泪目又让人感到无比振奋,让人感觉伟人不再是神龛中的不是人间烟火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革命的胜利除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全国军民浴血奋战万众一心的胜利果实。反派国民党方面角色的刻画也很鲜活,如果当年他们没有走错路在新中国也都该能大有作为。第一次能在主旋律电影里看到能让全场笑的满地找头的场景,唐国强老师扮演的各种坑黄景瑜饰演的陈有富的几处真的特别好看!影片调色特别棒,构图精美,特别好看

32分钟前
  • 花开
  • 力荐

陈队长合着恋爱也耽误了 大特务也没抓到。

35分钟前
  • 弱者才逃避
  • 很差

看的出影片的诚意。修复了真实的开国大典,不是你们以为的黑白,是彩色的,非常清晰的,如果不是看到真实的毛主席,我都以为是假的,仿佛自己身临现场一般。虽然我们没有机会亲身经历那段历史,可是你看到这段修复,真的跟在现场没啥两样。开国大典让人激动热泪盈眶的时刻,这里是这部片子值得去看的一大吸引点。虽然我们不能亲历70年前的开国大典,可是看到这里,我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有种跨越时空见证历史的感觉。讲述的是渡江战役,三大战役之一很少笔墨提及,这次拍出来是一个新的角度。这次的毛主席似乎有了烟火气,拉进了我们与传说中的毛主席的距离感。黄景瑜角色塑造力,真的很强,他往那一站,就是那个人,他一个挺身就是个兵,不是像个兵。他的每一个眼神都让人信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来守护。

38分钟前
  • 最钟意食手撕鸡
  • 力荐

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说: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他又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万岁!是他~将陷入黑暗深渊上百年的中华民族重新拉了回来,是他~将炎黄子孙们在中国近代史中彻底被击碎了的膝盖重新补了起来,又是他~将在极尽屈辱的近现代史中彻底失去精气神的中国人民的意志力重新凝聚了起来!打完一切军阀和国民党买办阶层再打帝国主义,为中国的道路打出来个朗朗乾坤!他的思想,意志与马哲和中国文化结合成为了我国和我党的立国强国之本,是全国人民永远需要坚守和铭记的方法论和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路线,走独立自主的复兴之路!最后给豆瓣八千科普点基本知识:内战根本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自主派与买办阶级的决战~感谢祖宗护佑

43分钟前
  • 小牛
  • 力荐

再多视听烘托,都不如毛主席天人气象的张力。这个电影确实直观的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清晰。我直观感受到了一个人民领袖与人民的关系。也感慨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在党的带领下,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拯救,那种坚信与心气,让人感动。还有就是时代的华彩,这些为人的群像,民国可以出一个英雄录,人生太精彩了。

47分钟前
  • 醒着
  • 力荐

提前看了点映真的我要吹爆决胜时刻真的太好了老戏骨们演技真不是盖的一如既往的好,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开国大典吧又燃又炸又激动特感动一个人在电影院真的哭死

49分钟前
  • 你猜我谁啊
  • 力荐

溪口的蒋公用直钩垂钓,香山的主席用麻筐捉鸟。固守长江临渊只能羡鱼,借力好风诱捕方可擒贼。若是做那西楚的霸王,卦象都是凶兆。若是成为得胜的将军,东风都会送船。和谈没有帅印,划江忤逆乾坤,那边还在百厥而待九死一生机,这边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别故园三十载,今日北平没有特务,只有和平。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本年度真正的“送我上青云”。

58分钟前
  • 黑狗成
  • 较差

这音乐和转场跟疯了一样

1小时前
  • 王写写
  • 较差

全程有笑有泪有亮点,还有珍贵的彩色4K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四星是肯定,五星是情怀,希望在祖国建国70周年之际,都能来感受一下和平和统一是多么来之不易!

1小时前
  • shield
  • 力荐

唐国强老师含鲁量爆炸,一脸好客山东。吃黄瓜大酱,操着考研英语,热衷给人撮合对象,不愧是体制内大家长。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建国大业》补充篇,延续了“大业”系列布局宏大、蜻蜓点水的特点,大量的线索铺陈最终皆是浅尝辄止,最终致使节奏拖沓、人物扁平、故事缺乏重点。片中有一段老毛看《霸王别姬》的情节,可能是为了与蒋光头颓败相互文,但本片终究没把重点放在国共争斗之中,光头还是个在幕后挨打的工具人,他的戏份也让人如坐针毡,最终致使这段情节成了垃圾时间;而渡江战役则是我见过最敷衍的战争戏码,一堆大炮轰轰轰、拿着机枪突突突,甚至还效颦了一把《父辈的旗帜》,看得我着实尴尬;香山和谈没有火药味,京沪谍影全是小打小闹,重要历史时刻读文件,老毛也是整天不务正业的样子。除了展现几位伟人平易近人的一面,本片真是少有亮点啊。分数献给几位老戏骨和舒服的摄影,拍的真是不行,失望。(另:还是《建国大业》好看)

1小时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较差

看的点映,不得不说剧情太弱太表面化了。只有最后几分钟的纪录片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不可再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