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2012

剧情片美国,阿联酋2012

主演:马特·达蒙,本杰明·希勒,特里·金尼,卡拉·比安科,乔·科伊尔,哈尔·霍尔布鲁克,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提图斯·维里沃,蒂姆·金尼,莎拉琳赛,肯·斯特伦克,罗丝玛丽·德薇特,约翰尼·希科,克里斯汀·思莱蒙,约翰·卡拉辛斯基,卢卡斯·布莱克,斯科特·麦克纳里,列侬·温,罗丝玛丽·霍华德

导演:格斯·范·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2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3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4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5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6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3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4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5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6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7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8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19应许之地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11

详细剧情

GLOBAL公司派遣员工Steve Butler(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Sue Thomason(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到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却蕴含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小镇,试图说服当地居民和GLOBAL公司合作,一起开采天然气,此举也将振兴当地的经济。Steve本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遭到了当地高中的一名教科学的老师Frank(哈尔·霍尔布鲁克 Hal Holbrook 饰)的反对,Frank提出要整个镇上的人进行投票,以决定是否开始天然气的开采。而一名来自环保组织“雅典娜”的年轻人Dustin Noble(约翰·卡拉辛斯基 John Krasinski 饰)的突然出现,他以自己家乡因为开采石油气而遭到破坏为证据,更加剧了当地人民对开采天然气的抵触。Steve在当地认识的一名颇有好感的女性A...

 长篇影评

 1 ) 不错的影片

我是带着任务来看的,若是平时我不会去看这种电影,环保这种题材怎么想都没什么吸引力,如果你是那种用脑袋看电影的人,一定会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好的影片是能够让人思考的,而不是一时的快感,当然这因人而异,但能够评奖的影片,必然是有思想的,怎么还不到140字啊。。。哇还没到。。。没什么可写的了

 2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无论影片是如何缺乏野心,还是怎么流于表面,至少所有的素材都被很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被讲述得有声有色。
——《纽约客》

这部电影把环境问题优雅而精致地和盘托出,但是后半段的人物关系却冲淡了这种细腻的讲述。
——《好莱坞报导者》

在影片中环境问题并不是主角,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情感戏才是。
——《Reeling Reviews》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一些人物的出现使得这部电影的戏剧性暴增。
——《综艺杂志》

幕后制作

典型美国人的故事
        
  虽然在表面上有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但是在编剧兼主演的马特·达蒙的眼中,这个故事和环保的关系并不大,他想在电影中表现的,是另外一件事。达蒙说:“《应许之地》里所出现的人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也是我们认识的。也就是说,我想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是美国人和他们的生活以及选择。那么,还有什么合适的事件能把这么多人、这么多资金已经这么多冲突囊括在其中的呢?”按照这种设想,《应许之地》这部电影就变成了一部用角色来驱动故事,故事最终落在角色而不是事件上的影片。格斯·范·桑特说:“美国是一个大国家,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这个国家太丰富太复杂了,所以,很少有机会能见到那种讲述大环境下人们生活和人性的剧本。我之所以非常喜爱达蒙的剧本,原因就是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大事件中人们的选择,展现的是人们的价值和他们的价值观。故事里的人物、角色都是真实的,都是实在的,也都是伟大的。”
        
  除了这种鲜活和真实的人物之外,影片的故事本身也很具有代表性。达蒙说:“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环保的故事。一个小镇上的人们被告知自己都可以变成百万富翁,只要把家里后院地下的油的开采权卖给大公司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做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点大公司没有告知。最后,小镇上的人民决定站起来抵制这种公司的做法。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已经发生过了,所以我不需要再次强调环境问题,我需要强调和渲染的是人们对自己家园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态度。我觉得这是美国人的一种天生的使命和性格。”影片的制片人查尔斯·摩尔也非常同意达蒙的观点,他说:“这种性格是使一个人成为美国人的先决条件。在这种冲突和矛盾的背景之下,他们的这种性格就表露了出来,而这种性格的展示,恰恰是影片最需要的内容和素材。”

达蒙与范桑特的第三次合作

  在本片较早版本的剧本中,故事并不是什么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而是一个关于风能发电和飞车的故事。后来修改了几个版本之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剧本。其实,无论是什么能源背景,无论是什么故事情节,在达蒙的剧本中,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的演员和他们的表演。为了影片能有一个合适的演员阵容,达蒙和格斯·范·桑特一起为影片找到了约翰·卡拉辛斯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哈尔·霍尔布鲁克组成的演员阵容。达蒙说:“当我们的剧本还在撰写的时候,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已经确定要加盟了,加上和我一起编剧的约翰·卡拉辛斯基,这样整个电影的演员阵容就差不多整齐了。”虽然在达蒙退出执导这部电影之后,有些演员也离开了剧组,但是这三个主演还是非常忠诚地留了下来。查尔斯?摩尔说:“虽然经过了不少起起伏伏,也经历了一些人事上的调整,但是麦克多蒙德、达蒙和卡拉辛斯基的主演阵容一直没有变过,我觉得,这才是剧组最大的财富。而且,在达蒙离开导演的位子之后,他找来了自己的老朋友格斯?范?桑特来执导这部电影,这也是意外之喜。”

  对于第三次拍摄由达蒙撰写的剧本,格斯·范·桑特显得很开心。他说:“达蒙的剧本总是充满了灵气和意义。《心灵捕手》和《杰瑞》都是如此。虽然说达蒙在这个《应许之地》的剧本里放弃了讲述青年人的成长故事,但是这个剧本还是充满了那种灵动的感觉。达蒙在这个片子中,加入了他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理解。充满了那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情感。对我来说,拍摄这么一个剧本,而且还是由他来主演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花絮

·这部电影原本是马特·达蒙的导演处女作的,但是因为过短的筹拍时间和一些创作上的冲突,达蒙放弃了执导,导演更换成了格斯·范·桑特。但是达蒙并没有完全离开剧组,而是作为编剧和主演留了下来。

·这是马特·达蒙第三次做编剧,前两部电影分别是《心灵捕手》和《杰瑞》。达蒙的这三次编剧,导演都是格斯·范·桑特。

·虽然这部电影的故事和纪录片《天然气之地》的故事有几分相似,但是据影片的另一个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透露说,影片最初的灵感来源是美国的风能企业。

获奖记录

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第63届 (2013)
提名
·金熊奖(竞赛单元)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3 ) 电影慢谈之[0256] Promised Land 应许之地

2013-07-30

不像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的狂放不羁,不像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的妖气十足,也不像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般精致,马特•达蒙 Matt Damon 看起来,始终就是邻家男孩的样子,从小镇长大,青年后进入城市讨生活,待人友善,帅得也不是那么过份。尽管他的[谍影重重 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是动作电影的经典,但他仿佛就是Jason Bourne的翻版,属于扔在人堆里也难以找出的普通男人。这部[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他担当了制作人,据说差一点成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他的电影角色也算是多种多样,何况,长得不那么帅反而成了他演绎不同形象的有利之处,在电影上还可以有很长的路。

真正地大物博的美国,这几年开始开发自己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个大农村般的强权国度,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不可比拟的纵深。小镇居民一两百年传承下来的土地,何去何从?除了被大公司收买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归宿,少数的人,或许想守着祖业,但如果周围都盖起来工厂,他们又怎样独善其身?为了3万块就猥琐地把自己出卖的小政客像极了天朝的小政府官员。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腐败无处不在,区别只在程度不同而已。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地界,只会比大海的对岸更加肮脏更加龌龊。但马特•达蒙 Matt Damon最终有勇气站在体育馆里坦诚一切,我们的国民是否有同样的勇气?

 4 ) 心灵土豆汤

       话说在Besançon中心城只有两家影院,一家是Plaza Victor Hugo,放映一些如《艺术家》或者《Suger man》一类的片子,而另一家Pahté Beaux-arts每天门庭若市,放映得一般是如我家唐尼的《钢铁侠》或者我中华国际大片《一代宗师》之类的片子。而这部达蒙编剧的片子却偏偏只能在前者看到,所以在法国人的眼中,这是一部80%的小众电影。
       在《谍影重重》之后选择安静下来的达蒙今天也并没有很突出的表现,也许与我的期望过高有关。现在看来我倒很乐意看到达蒙回到《谍影重重》,把杰瑞米敢回到《拆弹部队》里去,这样对大家...都好...
       好吧,就此打住。原谅我不知道怎么打出华丽的分割线...
       29岁写出《心灵捕手》的达蒙今天给了我们上了一道心灵土豆汤。这部没有色情镜头,也绝没有血腥暴力,按照美剧套路起承转合的片子,怎么看都有点似曾相识。一个偏远的小镇,贫瘠的土地,不富足的生活把生活在农场上的人们定义成了挣扎在土地里其貌不扬的土豆,短视、迷惑,还有听风就是雨。
       原谅我懒惰得省略掉这片子的介绍,总结一句,就是Steve在几经承受挫折之后发现对手Dustin的谎言而胜利在望,却因为自己多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而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更大的谎言和操控之中。最后嫉妒与被愚弄之后的恼怒使他选择了鱼死网破。
       这是个发生在农场之上的故事,而故事里,除了农场的当事人们,所有人都做了自己的事...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从MIT毕业,有着耀眼的曾经,而且在退休后以在乡村学校教学为乐趣。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像是Alice一样,心底里单纯的去判断,即使是截然而立的双方在她这里都能得到一个微笑;或者成为酒吧里那些挣扎在贫困之中、拿着政府温饱的庄稼人,在被揭底之后茫然无措,然后挥拳以对来结束尴尬来维护一点单薄的尊严。始终清醒的只有Global的老板们。他们操控着Dustin,表演出一场场的环保剧;并借由这些表演争得当地人的好感,来愚弄老Franki,更用Dustin和Alice的暧昧鼓动着Steve,要么荣归纽约,要么失去所有。这表演太成功,在最后故意揭穿谎言的时候,他们已经胜券在握了。所谓的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民众早已失去了自我判断,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过。这过程像极了微博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来来回回,上上下下。民主,只是民众陪着决策者们玩了一场游戏。但是这次,boss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游戏的反坐力却也把忠诚而勤奋的Steve逼向了简单粗暴。
       对于其他的镇子呢?除了Global,可能还会有international,Universal...可是,还会有那么多的Steve在最后揭底么?应许之地,这流着蜜的天赐之地是需要经历一代一代人的考验的,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到参孙...它注定多事,却也是人们最后想回去想留下的地方。这镇子不是Steve的应许之地,他的家乡早已被工业改变了模样,他也再没有回去过。他对这镇子的感情只维系在对Alice的留恋和对曾经故乡的回忆上,而下一个Steve可能并没有那么多请。
       我的祖辈从历世生存的山西告别深墙包裹的老宅辗转到沈阳,我又从沈阳行走到上海、巴黎,我早已不能分清哪里是我的故乡,所以在我看到新闻中新农村建设、圈地建房的标题时,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我的祖辈们早已把最后的筹码摆上了台面,失去了土地的人们,就再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随之,他们也再不会得到什么。他们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无产者,没有了故乡,成为了可怜的个体;也没有了束缚,更没有了对一片土地或者一个国家这些概念的忠诚。
       所以我觉得,这时一部讲土地的片子,与环保...无关...

 5 ) 应许之地的两难选择

跟当年大热的电影《社交网络》一样,影片《应许之地》也是以一个喧嚣场景中的长对话开头。人来人往的餐馆里,马特达蒙(对的,就是那个后来在火星上种土豆的家伙)饰演的天然气公司推销员史蒂文在向公司的主管解释为什么自己那么善于销售,可以轻松的说服很多小镇上的居民们将自己家的土地廉价的租给公司开采天然气。他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我来自Eldridge,爱荷华州。”
“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也是来自于一个小镇,与那些已经与我们签订了协议的小镇没有什么不同,我懂他们。我们那个小镇边上有一个拖拉机厂,当我大三的时候,工厂倒闭了,我当时没多想;但当我毕业回到家乡,我才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多么贫瘠,我们农业城镇的泡沫完全破碎了。事实就是,没有了那个工厂,没有了工业,我们一无所有。我并非是要说服他们同意开采天然气,我是要给他们一条能够重振经济的道路。”
简单的几句对话就能勾勒出这部影片的一些特质。
与其它主流的环保电影比如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协》不同,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明显的恶人,没有一个观众可以带入与之斗争的对象。男主人公史蒂文作为天然气公司Global的推销员,真诚的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在帮公司赚钱,更是在帮助小镇上的人们改变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许是对的。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小镇来说,农田下的矿产资源也许是他们脱贫致富唯一现实的路径。更何况比起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还算得上是一种清洁能源。可是,如果这种清洁能源的开采过程带来了环境污染呢?正像小镇上的一个老教师提醒大家的那样,钻井的钻头上带有多种化学物质,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 ,这些化学物质会污染地下水源,这时大家又该怎么办呢?
显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在田园风光中一直贫困下去呢,还是冒着环境污染的风险,先把钻井建起来把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再说?对任何人来讲,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先抓住眼前的经济利益,就像影片中小镇上的一个青年人一样,离老远就跟Global的推销员史蒂文热情地打招呼,甚至迫不及待地邀请他到家里签协议,接着在几天后就买了豪华跑车开了回来。但也有些人在听了一个环保组织的小伙的发言后,陷入了疑惑和焦虑——那个小伙子给大家展示了一张死在他家土地上的奶牛的照片,他家的土地也曾被用于开采天然气。
面对这个两难选择的不只是小镇上的人们,也有屏幕前观影的我们。一贫如洗的地方,凭着土地下的矿产资源,上项目、建厂、盖楼,有了越来越繁华的城镇。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实在是太常见了。依靠脚下的资源,一个城市可以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比如当初的大庆和鄂尔多斯。对于我国很多欠发达的地方来说,这些城市就是他们的榜样,在那里,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但即使如此,这些资源型城市仍要在多年后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当产业调整,他们的资源不再像原先那样被需要的时候,这些城市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就像如今的山西。
事实上,很多让人两难的选择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也许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先污染后治理和维持现状之外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台湾的九份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九份是台北附近的一个小城镇,早期因为盛产金矿而兴盛,矿坑挖掘殆尽后逐渐没落。但1990年在这里拍摄的一部电影《悲情城市》又为九份带来了生机。九份独特的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土人情透过影片而吸引了国内外的注目,使得九份又再度繁荣起来,现在成为台北地区极受欢迎的一个观光小镇。
《应许之地》的结尾有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大家最终发现那个环保组织的小伙子原来在说谎,他给大家看的死去的奶牛的照片居然是伪造的。但男主人公史蒂文却发现这个自称来自环保组织的小伙居然也是Global公司派来的,他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戏,目的是为了瓦解小镇居民对真正的环保组织的信任,从而更顺利的推进天然气合约的签订。影片故事发展到这里终于出现了一个大反派:Global天然气公司。而影片最终也以史蒂文背叛了公司向小镇人民说出了真相而结束。
应许,是一个来自圣经的词汇,它的英文promise更直接的翻译是承诺。应许之地,本是上帝承诺给人类的一块富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应许之地,它包含的不止是上天给我们的承诺,更有我们对祖先对后代的承诺。无论我们打算怎样开发利用这块土地,我们都应对这份承诺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珍惜。就像史蒂文在影片的最后对小镇的人们所说的,“这是我们的谷仓,我们不能白白失去它。”
(本文已发表)

 6 ) 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影射现实之作

基本上把马特达蒙的电影全部看了一遍。当我看见许多评论说这部他难得亲自编剧的电影温吞平淡的时候我就决定最后来看,因为我觉得他写的剧本肯定有其价值,应该慢慢看。并且在看这部电影之前观看了GVS的一些作品,文艺片像是爱达荷,大象,还有他们上一次合作的杰瑞,稍商业化一点的心灵捕手也看了好几遍。不得不说温柔平缓是GVS的风格,我也做好了准备来观看这部节奏舒缓的应许之地。

有些可惜的是当时看评分较低一开始没打算看,就毫无顾忌地翻看了大部分影评并了解了剧情,所以我没有体验到那个反转带来的高潮。但这并不影响我看完电影之后进行回味与思考。如很多影评所说,这部电影真正要表达的不是环保,而是对于现代化的反思。电影里面我觉得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选择一个平缓的节奏是对的。也有很多留白,由你来见仁见智,这就给看完后的回味留下了空间,并且片中问题每个国家都在发生,回味的时候联系现实思考,更多了一份苦涩感。

我觉得我回味出来的几点很有意思:

1 环保者是假的,但他说的都是真的。主角有目的地欺瞒与环保者有目的地坦诚形成了一个对比,大公司的不择手段触目惊心,可怜的村民腹背受敌。同时环保者揭露出的污染真相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主角的负罪感,他经常说的“i am not a bad guy”更像是他的自我辩解。

2 大公司是老辣的,没有假环保者主角真不一定能成为优势方。在与环保者竞争的时候,主角想出的扭转局势的办法是办一个嘉年华,强势地用金钱去说服他们。有纯朴的支持者来帮他的忙,这个计划看似有戏,最后却被一场大雨彻底毁掉了。有一幕他与女孩站在河边时天很明显是要下雨,做出这个计划的男主确实是欠考虑。这证明了公司一开始的不信任是正确的,也进一步动摇了主角,他也许确实干不出名堂。

3 在多方面的因素的结合下,老头在院子里与他的对谈让他开始真正发生转变。先是环保者的宣传势如破竹,接着拐走了他的女孩,又遭遇意外天气反击计划大败,此时他感觉像个loser,处于最脆弱的时候。这时老头招呼他,问了有关他家乡的事情,原来他是从一个穷途末路的相似村庄逃出来的,是一个失乡之人。聊天的最后老头丢出一句“我担心他们的未来”,与前面希望传承土地的农民,拿了钱就去买跑车的村民,还有老头问他他们要何去何从的问题摆在一起看,本来就脆弱挣扎自我怀疑的男主内心那颗反抗的种子应该就开始萌芽了,他与老头站在了同一方。他可以守住这片土地,留住这里的纯朴的人,谋求新的出路,因为一但卖给公司,那就将万劫不复。这与爱情并不完全有关。

4 他只是暂时守住这个村庄。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他的反抗是无力的。片尾从他被炒掉到见女孩那里,我心里没有放松,只有苦涩。他不仅要忍受贫穷,还要面对小镇不可避免的衰落,除非有比拿环境换经济更好的办法,但我目前想不出来有什么他能做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从部分村民对于合同的接受甚至高兴的表现来看,小镇的环境被卖出是迟早的事。

现代化的代价总是高昂的,而且人们面对环境与经济的对立时往往都会选择经济,尤其是对于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人来说。这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失乡之人。片中的主角与他所做的工作之间的关系非常讽刺,失乡之人创造更多失乡之人。

写的有点困了,文笔不好,意识又不清醒,就这样吧。无论如何,我认为这部电影节奏非常好,呆萌的剧本确实是很坦诚平淡地说出了他看见的问题,有直接表达的地方,有留白的地方,也开放式地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因为这些问题现在几乎不可被解决。最近看了很多电影,塞得东西太多而导致重心失衡节奏不稳的电影其中也有不少。这一个剧本虽然平淡,但看完之后会感觉要讲的东西安排的恰到好处,不得不说他当年心灵捕手的编剧功底还是在的。

 短评

结尾不难猜,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去猜测结尾了,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享受twist出现的那一瞬间时的心情呢?

10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还行

若无隐患,何须阴谋。无远虑者,必有近忧。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确实,主流到庸俗。

17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1.贾森·瑞特曼+索德伯格。2.最后的反转不难猜到,全片就是一个hoax。3.没有范·桑特的范儿了,调子很中庸,能源话题可以看到些许隐喻,结尾很正义很主流。4.各演员均无突破,卡拉辛斯基还是一副Jim面孔。

19分钟前
  • 还行

略显平淡

22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好一般。

24分钟前
  • zonovo
  • 还行

结尾逆转还挺有意思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卖了土地换取更好的生活,不好吗?

33分钟前
  • 晓刚
  • 推荐

平淡温吞得该有的东西都模糊掉,看得很累很无味

36分钟前
  • 井戒
  • 还行

男主角这个倒戈有点突兀啊。。到底是因为被妹子勾引还是发现被公司捅了一刀?。。

37分钟前
  • 俞飞鸿女士爱人
  • 还行

很主旋律的电影,大公司资源开发和原住民环境破坏之间的冲突,最后的小twist太可以被预料了,好希望能享受到一个电影中小小的一个惊喜啊,可惜了。好喜欢马特达蒙。

41分钟前
  • Daniel
  • 还行

在利益面前,人们会怎么抉择?要环境还是要cash? 让人们各自选吧

46分钟前
  • 甘露
  • 还行

好温情的电影,当经济利益与环境产生矛盾,该如何抉择?马特达蒙自编自演,少了年轻时的锋芒,多了一些成熟与笃定。

4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编剧不赖,走上商业路线是阴错阳差,马特·达蒙本来就是个才子

49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两颗星给风光,呵呵。

54分钟前
  • 一位少男
  • 推荐

不太喜欢结尾温情,有点把格调做小了。这个故事大部分时间很暧昧,在态度上也是模糊不清的,不过反转很不错,更明确了主题。马特·达蒙与约翰·卡拉辛斯基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总有说不出的好感。片中达蒙和罗斯玛丽都在这两年跟艾米莉·布朗特合作过,然后约翰·卡拉辛斯基又是她老公,幕后推手么?三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虽然编剧和表演上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还是觉得小马的作品,比小本拿奖的那个好。很舒服的电影。

1小时前
  • 比多
  • 推荐

这个节奏,简直是Gerry一样的噩梦

1小时前
  • [Deleted]
  • 很差

很遗憾结局让整片的主题从“融入”降低到“阴谋”。本身施害方与受害方的主次调换是很有趣的点,却白白让刻意为之的反转打破了一切。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很好!

1小时前
  • 常常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