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劳伦斯

剧情片加拿大2012

主演:梅尔维尔·珀波,苏珊娜·克莱蒙,纳塔莉·贝伊,莫妮亚·肖克里

导演:泽维尔·多兰

 剧照

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7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8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9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3:27

详细剧情

“天空是我们的边界。”弗蕾德(苏珊·克莱门特 Suzanne Clément 饰)这样告诉那些好奇打探她对男友劳伦斯(梅尔维尔·珀波 Melvil Poupaud 饰)变性有什么看法的人。那是1989年,她相信她们这代人已可以接纳变性人了。只是无论弗蕾德还是劳伦 斯,都要用近十年时间发现,真正手足无措的是他们自己。电影以闪回倒叙的手法讲述一个女人同她的变性男友之间跨越世纪的情缘。对劳伦斯来说,变性是生存的前提,是令他在水底闭气30年终于呼吸的第一口氧气。然而劳伦斯只是决定了自己的性别,他没想过变性后的人生,他更没有想过,要用十年来验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恋人——弗蕾德的感情。   《双面劳伦斯》是加拿大年轻导演泽维尔·多兰的第三部剧情长片,也是多兰从影以来最富野心和史诗风格的作品。与前作相比,本片不再带有那么强烈的自传色彩。然而多兰巧妙的从特异边缘角色身上提炼出人类感情的共性——那些热恋、争执、动摇、变质与重构背后的内核,从而让主题回归到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多兰美学”:信仰和追逐那些“不可能之爱”。《双面劳伦斯》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该单元的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年度酷儿棕榈大奖

 长篇影评

 1 ) 爱男人的女人,爱上想变女人的男人

天性爱男人的女人,爱上想变女人的男人,即是这个想变女人的男人,爱的不是男人,这也注定是一场虐恋……
    就算,这两人,因彼此的挚爱,能看得开,那周围的人呢?社会呢?边缘人可怜就可怜在于他们是社会的“少数人”,因此,常常被“正常的大多数”所误解、排斥,异样的眼光和口水,能淹死人……
    所以,能说出“外表是肤浅的,具有欺骗性”,“我跟随我的心走,不在乎性别”的那对夫妇,也只能“吸着廉价鸦片,住在孤岛上,杂草丛生的房子里,远离人世”,即便自己看得开,对旁人的眼光,自然是只能躲开,消极抵抗的罢!
    电影里有很多印象派,意识流的场景,把人的心绪,用画面语言将其写实了,A.Z.女士收到劳伦斯寄给她诗集《对她说》,这样一本常人眼里薄薄的书,立刻在她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顷刻间,整个房子都被倾泻下来的潮水打湿,波澜四起,水漫金山……几近要把她淹没。
    还有A.Z和劳伦斯重逢出逃,一起启程去黑岛,在路上,两人相依相偎,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天空飘满了,鲜艳的围巾……
    还有片中多次出现的宴会、舞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境,同样的A.Z.,除了第一个舞厅场景里,与当时还穿男装的劳伦斯激情相拥的她是肆意欢乐的,其他以后的喧闹场景里,虽然布景华丽,食物丰盛,每个人都盛装打扮,A.Z也是一身华服,但这以后的华宴里,A.Z.都有着繁华的落寞……
       A.Z没能和劳伦斯一直走到底,在黑岛的旅馆里,他们终于爆发,歇斯底里地相互责怪,劳伦斯责怪她的不够勇敢,没有坚持,最终向现实妥协,回归所谓的脚踏实地的“正常的生活”,而A.Z则责怪他的自私,只顾自己想变女人的愿望,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最终劳问她她到底想怎样,很简单,她想要的是“一个男人”……
    想抛弃现世的一切,冲破所有俗世的束缚,但真的可能吗?
    那次黑岛之旅,连目的地都没有达到,在争吵中,她说到她因为得知他的异装癖而擅自堕胎,终于,让他没了继续吵下去的力气,他私自上楼,留下她,蹲在墙角,无助地哭泣……
    第二天起来,呼唤他的名字,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是,他已离去,留给她的,是一篇空白、寂寞的天花板和墙面……
    其实谁都没有错,谁也没必要怪谁,在片末的吧台,两人再次重逢,两杯加冰的伏特加,A.Z的还加了个小柠檬,时隔多年。劳伦斯已然完全蜕变,里里外外,成为了个“百分百女人”,再回忆往事,竟然说,在自己还未变装的那个时候,两人的感情就有漏洞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
    A.Z劝说劳,要他脚踏实地些,但劳认为“脚踏实地”是对他俩(该说她俩了)的侮辱,因为“我们曾经飞得那么高”……于是女方说:“那你呆在那吧”
    这不禁让人想起《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他,自飞在天空始,就停不下来,累了困了,就睡在风里,一生只有在死的时候,才能落地,但女方,无论骨子里,与这只“无脚鸟”多么相爱,多么心意相通,灵魂伴侣;最终也想安定,想有个温暖的窝,总而言之,想要“正常人”的幸福……
    或许,这才是他们致命的区别,变性,只是让在这条裂缝上撒了把盐,给俩人的分开,加了点催化剂……
    在纠结中释然,或许是因为太相爱,或许是因为不勇敢,或许是因为太理解对方而却一次次陷入沟通困境,但是,一切都难回从前……,于是,Fred终究只能是A.Z女士,有A的开始,也有Z.的结束……

 2 )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2012)

很巧的,Qs 作者 blur 也寫了這部電影,可見這部作品的精彩讓很多人心有戚戚焉。底下也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看「雙面勞倫斯」,很難不想起「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 2005. 舊文)。一樣是MTF(Male to Female,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冥王星裡的Partick,愛的是男人,他的命運與愛爾蘭交織在一起,死亡的意外、華麗視覺所交織而成的強烈衝擊,伴隨70年代的流行樂曲,在腦海裡炸成碎碎花火。A wild and fabulous story.

至於勞倫斯,他在一段熱烈的男女情愛裡,同樣MTF的身份,卻處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之中——在大學教授外國文學,也是剛得文學獎的新秀。年過三十五,他告訴女友,靈魂一直裝在錯的身體裡。於是這部片注定,除了跨性別者出櫃後,所必定遭受的歧視與奇蹟——被家長抗議、丟掉工作;莫名被人毆打;餐廳裡,不時有人過來進行言語的嘲弄騷擾;而就在一切最低落的時候,得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溫暖。

導演更深刻細膩地處理勞倫斯與女友、家人之間的關係。深愛勞倫斯的Fred,決心支持他。然而,原本瘋狂笑鬧的生活,瞬間必須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與歧視,壓力讓Fred染上憂鬱症,也失去導演工作。和MTF在一起,既考驗她對身體的接受度,也粉碎原本主流關係的想像與保護傘。

在關係的分合與拉扯中,勞倫斯越走越遠了。生活中經受的歧視,讓她越來越堅強、腦袋明晰,即便仍深愛著 Fred。但那樣的守候、等待、復和、努力追求的生活,最後卻也看清,Fred跟不上她了——即便待在她不愛的丈夫身邊,但舒適安全的中產階級生活,屏蔽了任何歧視的可能。即便,Fred並不快樂。所謂「社會結構性歧視」在當事人周遭的效應,以撲天蓋地、無比具體的方式展現著。

我們看到,一位才氣縱橫、生活無憂瘋狂的作家,如何被鍛鍊為一名戰士——Laurence 讓那位(曾經害他丟失工作的報紙單位)採訪女士,從一開始的不瞧一次正眼,從容說出新一年的篤定;也如同一開始對她尖銳的 Fred 姊姊,給她電話與擁抱的接納。而導演的細膩,則呈現在Laurence的母親身上,關係中的冷落,讓她點出愛情自私傷人的獨白。

華麗的場景、炫目的調度、運用大量獨立音樂與古典樂的相互刺激、配樂與劇情之間一氣呵成的連貫。這是我第一次看加拿大魁北克導演 Xavier Dolan 的作品。年僅24歲的他,曾在19歲時以自編自導自演「聽媽媽的話」(I Killed My Mother, 2009),一鳴驚人。而從這支預告片,看得出他很愛「很特別」這個梗——一句標示出對他人不友善的形容詞。Xavier的作品幾乎都跟性別議題有關。我想,導演自身默默如同Larence,以電影作為他的藝術武器吧。

Blogger http://pbear6150.blogspot.tw/2012/12/laurence-anyways-2012.html
新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21210101689r.html

 3 ) 《双面劳伦斯》

一切都还是那个喜爱的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怎么拍都会为其找到说辞。这一次不再完全借用自我内心出发为支撑。

这部影片相较《幻想之爱》成熟了更多,当然在挥洒来自于情感、文字、视听多方面触觉天才的同时,对一个相对长时间的情感变化捕捉以及整体时空铺开都还显得缺乏克制。

不过他23岁这个年龄般应该有的不稳定作用及反作用于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过程。

 4 ) 一篇透露内心软弱的自我代入式影评

《双面劳伦斯》看得真是很悲伤,女主在劳伦斯变性之后,强颜欢笑地撑过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得一塌糊涂。她害怕议论纷纷,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她自己竭尽全力仍然接受不了。这就好比发现爱人变了心情敌是男人一样,这种绝望,真是没有出口可寻。
女主带着自己的儿子远走他乡,她尝试积极生活,去成为party queen,跟人调情,或是在干净的家中和儿子玩曾经跟劳伦斯玩过无数次的游戏。但她和我们都明白,这些,对于心里面的伤痛起不了一点作用。她在洗澡的时候总要痛哭,悲伤压倒一切。什么都填补不了不能跟深爱的人日夜相对的空虚,什么也比不上这份世界上最大最要命的空虚。生命再如常,工作旅行做饭,看书恋爱结婚,若是怀揣着不能停止的痛感和热情,就无法真切地去拥抱所谓现实,也很难再感受到什么逾越一切的幸福了。
一天女主收到了劳伦斯寄来的书,他终于写出了一本书,而内容甚至全部都是关于他们曾经的日子。电影的手法我太喜欢了。女主坐在洁白一片的客厅,几乎颤抖着打开书开始阅读,然后水像瀑布一样从她身后的墙上倾泻下来,变成帘幕,变成猛兽洪水冲垮她所有假装如常的生活。她写了信给劳伦斯:“你越过了我的生活边界,我的城市边界,我的街道边界,剩下的惟有我的正门。”劳伦斯丢下他后来的女友,飞奔去另一个城市找她。不管对错,但生活总需要一点不计后果的诚实,才会有点颜色不是吗?人性的不可控,也就在这里了。
电影最后他们还是争吵、分开,劳伦斯说他们再没写过信,没有电话,他不再真的知道自己还期盼什么。他这么想的时候,脸上在微笑。后来还是再见了,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头熟练得得心应手,然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话——这真像大多数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最后结局。谈论梦和人生,说到爱情仍然要哭。但其实,心怀着旷日持久不肯释怀的爱,结果并不坏,并不会想起来时全是抱怨伤痛。为爱做过的一切,又有什么好后悔呢?这个世界上真正叫我们不舍依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就是这些少之又少,很可能造不成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结果”的东西,在支撑我们跋山涉水,走过最黑暗的地方,也不真的至于绝望。

 5 ) 我依然爱你

不管怎样,我都是劳伦斯,我依然爱你。 之前看电影都是看别人推荐,走个过程,从来没有过别人那种电影观后感,也没产生过共鸣,唯有双面劳伦斯,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特别是电影最后,很多年前两人的相遇,最最让我难受的场景是,两人交换姓名,劳伦斯挑眉一笑,小佛羞涩一笑,这个场景,每每想起,都让我一阵难受。 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只是,劳伦斯选择变成女性,而小佛想支持,但是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尽力却又失败之后,她只能放弃劳伦斯,劳伦斯想要的是自由,自我的活着,而小佛则向往平淡安稳的生活,她想要的,劳伦斯注定给不了,和劳伦斯在一起,就要站在世界的对立面,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解和嘲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这和她想要的平平淡淡大相径庭,所以,就算两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生活不是小说,不像小说那样就算过程坎坷,最后注定会在一起。

他们分开后,劳伦斯一直关注着小佛的生活,后来,小佛知道他的关注,便和她一起出逃,我想,在那一瞬间,小佛是想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即使她有了家庭,但是,当劳伦斯带她去见和自己情况相同的两人时,小佛在一次崩溃,她不认为这是对的,她认为这只是逃避,两人不可能一辈子远离世俗的活着,所以,两人再次争吵,再一次分离。当两人再一次见面时,小佛问他后悔么,劳伦斯的答案令她失望,所以,两人不约而同的没说再见,同时离开,就算离开时,无数次回头,还是坚定的离开,我想,他们都明白,两人的观念不同,注定了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在一起了,就算他们彼此深爱,却还是各自奔向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看了这个电影,真的是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理解,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的,他们彼此明白,他们除了爱,再没有能给对方的东西了。爱情不是唯一的,他们还是像两个相交的点,最后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

我翻山越岭去见你,却无心看风景,我就是劳伦斯,但我依然且永远的深爱着在远方的你。

 6 ) 没有纯洁的凝视

在一双双窥探的眼睛下,在断续地采访中,我们穿过那扇门,回到了多兰出生的那年,回到了劳伦斯重生的那年——1989年。 那年劳伦斯30岁,在他生日当天,在他快要死亡前,他决定从闭气30年的水下浮上来呼吸第一口氧气,他决定把被自己偷走的人生归还给那个存在于他身体里的女人。然而这个决定必定会给他的生活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至此在复杂而艰险的过程中,劳伦斯用十年的时间见证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伴侣——弗雷德从愤怒,到接受,到伤害,到疏离,这不仅是他们的爱情,更是劳伦斯痛苦的解脱之旅。 弗雷德与劳伦斯是一个整体分化出来的两个个体,他们彼此相爱,相互连结,可以说弗雷德是男性的劳伦斯,劳伦斯是女性的弗雷德。劳伦斯爱弗雷德,不是去占有,而是要成为。弗雷德爱劳伦斯,不是爱他的性别,而是爱他的人。但与此同时,弗雷德不能背弃自己想要一个真正男人的欲望,而不再做男性是劳伦斯生存的底线,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结局就注定分崩离析——一个拥有真实却艰辛,一个温和走进平淡。 影片伊始是以“抑制”的画面阻挡着我们的视线,仿佛我们就是被观看的对象,正如纳尔逊·古德曼所说——没有纯洁的注视。而这也预示着劳伦斯拒绝正常性别所即将面临的环境,虽然那时的蒙特利尔已经算是自由的城市。 当劳伦斯告诉弗雷德自己的决定时,弗雷德质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她自己是个同性恋。但劳伦斯并不认为自己同性恋,他不爱男人,他只是错误地成为了男人。这种复杂的性认知和性取向让一切都变得模棱两可(与之类似的还有《双面罗密欧》)。影片自始至终并没有涉及药物或者手术,尽管劳伦斯以女性形象示人,但他可能是异装癖而不是跨性别,即使他跟踪弗雷德到三河市在决定做女人的六年后,弗雷德遇见他,将手伸向他的胯时,劳伦斯的回答是:还不到时候。这是对传统性别认定的质问,劳伦斯从未获得女性身份,因为根本没有女性让他成为。 在死板的原则和被束缚的自我下,劳伦斯只能通过诗歌去打破,他和弗雷德不止一次地提到黑岛,仿佛那是他们能逃离当下的乌托邦,而事实在那他们也暂时获得了片刻的欢愉。在影片的某些时候,多兰给了我们希望,但却是为了告诉我们现实的残酷。初次以女装上课的劳伦斯获得了学生的理解,但最后还是因为家长的投诉被学校辞退。弗雷德告诉劳伦斯未来一起面对,但最后还是自己无法承受选择离开,人们口口声声说着这是个自由的世界,但最后还是对劳伦斯不公的境遇冷眼旁观。 影片结束于他们的分别。当他们多年后再见面时,没有了激烈的纠缠,剩下的只有死水般的平静。弗雷德中途去洗手间,劳伦斯独自离开,在劳伦斯离开的时候,弗雷德也从洗手间出来了,这种命定般的巧合却是在分离,这是否也是多兰隐喻。 影片在镜头语言上,凝重而压抑的慢动作塑造出了情感和气氛,成为了电影情绪表达的核心。多次运用的游离式镜头与镜框式构图以给人被禁锢被限制的感觉。这种禁锢不仅是对角色,同样也是对观众——阻碍观众与舞台的交流,增强了距离和疏离。大量肩部以上的背部跟拍,让观众无法感知角色表情,进而凝视背影,这种特写同时具有了视觉修辞功能,成为了多兰电影的特色。 在电影美学上,影片丰富运用超现实主义元素,劳伦斯在弗雷德承认自己爱上别人时从劳伦斯嘴中飞出的蝴蝶,两人相约去黑岛时从天而降的衣物,弗雷德在知道劳伦斯还爱着她时浴室里的瓢泼大雨,这些意向元素不受理性的任何限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和道德的偏见,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以表达真正的思维过程。 双面劳伦斯虽然脱离了之前浓重的自传色彩,却仍然体现作者电影风格。秉承之前多兰一直为之着迷的欲望:内在的欲望、时间的慢化、钟爱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满屏的色彩。这些艺术化的幻觉代表了理智与性欲,这种不相容注定了无论我们多么渴望但就是实现不了。美妙又奢侈。 一如艾吕雅的自由: 在被摧毁的隐身处 在倒塌了的灯塔上 在我无聊厌倦的墙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我的练习本上, 在我的书桌上,树木上, 沙上,雪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所有念过的篇页上, 在所有洁白的篇页上, 在石头、鲜血、白纸或焦灰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丛林上,沙漠上, 鸟巢上,花枝上, 在我童年的回音上, 我写你的名字; 黑夜的奇妙事物上, 白天的洁白面包上, 在和谐配合的四季里, 我写你的名字; 在我所见的几片蓝天上, 阳光照着发霉的水池上, 月光照着的活泼的湖面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田野间在地平线上, 在飞鸟的羽翼上, 在旋转的黑影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黎明的阵阵气息上, 在大海,在船舶上, 在狂风暴雨的高山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云的泡沫上, 在雷雨的汗水上, 在浓厚而乏味的雨点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活泼的羊肠小道上, 在伸展到远方的大路上, 在群众拥挤的广场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光亮的灯上, 在熄灭的灯上, 在我的集合起来的房屋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所有得到允许的肉体上, 在我朋友们的前额上, 在每只伸过来的友谊之手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充满惊奇的眼睛上, 在小心翼翼的嘴唇上, 高高在上的寂静中, 我写你的名字; 在并非自愿的别离中, 在赤裸裸的寂寞中, 在死亡的阶梯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重新恢复的健康上, 在已经消除的危险上, 在没有记忆的希望上, 我写你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生活, 我活在世上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 自由。

 短评

看到9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有一个多小时怎能忍受。。。拍得太碎了也,想表达什么吗也太夸张了,整个跟磕了药剪出来的一样。。。三星中两星给不错看的镜头,一星给在里面打了酱油的导演。唉。。豆瓣儿的打分真不靠谱。。。

5分钟前
  • Submarine
  • 还行

这一次多兰没有继续自我下去,而是真正讲一个故事,可片段化的叙事还是另可看性大打折扣。视觉风格方面,天才少年已经得到过太多赞誉,我只能说初看惊艳再而腻三而烦,他的片子长度都控制在90分钟应该好一些。

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不后悔每天早上醒来看到自己是自己理想的样子....Confident?No.Determined.” 想起杨丹说,成人的伴侣模式是“不爱”和“感恩”。在我愿意对这个人好的时候,竭尽全力,但始终与个人发展分开。做得到吗?

11分钟前
  • 冬菇猫
  • 推荐

此君还不行啊,仍得修炼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如果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所有的分手就都是命中注定的落荒而逃。一部过度饱和的片子:色彩、人声、音乐、台词、情绪…全都满到不加节制。可那些幻灯片式的抒情段落跟角色有关吗?还是导演的呻吟?讽刺的是,拍得最好的一场,恰恰是异装第一日现身课堂时那鸦雀无声的一分钟。人物各个爆丑不忍直视。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8.0 劳伦斯首次变装在学校走廊时的第一人称镜头+快结尾漫天衣服的慢镜头 美到爆 故事战线拉的太长太拖沓 反而很多细节没有说清 两人的关系仍十分模糊 倒是最终结尾呼应片名那段最令我喜欢

17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挚爱的89年生加拿大导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自编(自演)自导作品。《Laurence Anyways 》。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大片镜头衔接还有些生硬外,Dolan最令我佩服的是对各种布景,服装,配乐,所展现出惊人的品位与修养。而主题永远是那主流社会无法接纳之爱中的互相折磨,较之安定的情爱更使得人成长,蜕变!

20分钟前
  • Sin
  • 推荐

一不小心就被多兰大胆又性感的表现风格给迷住了。这样的故事和叙事估计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不过我个人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一点没觉得长。自编自导自剪自设服装,再加上好几个精心设计的镜头,布光布景以及后期画面色彩的调整,真心觉得多兰确实有想法很品味有才华。Melvil也是个大美人。

24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吵死了我的妈呀一直在看时间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哪有什么天才导演是自恋吧。ps虽然划到1排4号的坑爹位子但最后男主角出场离我只有一米还是觉得很福利。

26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较差

红色和发型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左耳的羽毛耳坠、为取悦她而戴假发之情感隐患、分手时餐馆爆发与口吐蝴蝶、母亲举起电视机、戴耳机写作隔绝新女友的沟通、千里迢迢过门不入漆一块粉砖、桃花源Isle of black裙衫从天而降、紫风衣背影。精致布景空虚内涵。So artificial. 凌晨令他空着我的星空裙。

2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我实在不舍得给三星。“天空是没有边界的,而天空是我们的边界”

30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Dolan这种法式小资文艺腔不是我的菜,慢镜和特写无节制,Melvil Poupaud演得挺真诚,可是本片对角色的信服和认同是一头雾水,所以是催眠又乏味,只觉得原声还不错

34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像丝绸一样明艳的多兰美学,镜头、画面和配乐都有黏稠流动的情调。做自己其实简单,难的是让你爱的人再爱上全新的你。故事讲述得很感人,然而实在太长了。如果我想知道一条河的湍急,我只需要伸出脚,多兰却是恨不得把你整个丢进河里。 果然自恋的导演都舍不得剪辑!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评分:B- 当然,其实仔细想想,多兰的牛逼很大程度上与其一流的制作班底也不无关系。但是剧本也好,访谈也好,都能闪现他的某种老成。片子切入的视角是很特别的,可惜处理的结果却把这些异质性慢慢剥去,仅化为灵光乍现的小惊喜,却在总体上趋于一种“内容”上平庸。当然“形式”上的才华举目共睹。

3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爱情无关性别。万分烂俗的题材拍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但这个片子,还是太长了,关键是这么长似乎也没有把人物塑造完整。发现多兰是自己剪辑的,真心希望他下部片子能好好雇一个人帮他剪。。。

3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我宁愿看他们激烈地争吵,也不想看他们各自与另一个谁平静地生活。

44分钟前
  • 何詩詩
  • 力荐

把一个略显俗烂的题材拍成这样已属不易

48分钟前
  • 猪老三
  • 推荐

非得要那么多次沉重如亡的离别后再重新开始吗?

53分钟前
  • 平野行愿
  • 力荐

咦居然忘记标记这部。除了有点长没啥缺点。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片中的服装简直基爆了,整部电影简直就是装饰艺术,多兰集剪辑、服装、编剧和导演于一身,其实他都可以跨界去做时装设计和室内装潢了。片中的超现实慢镜超级唯美,然后是苏珊·克莱门特的表演,梅尔维尔·珀波演一个阳刚的女同性恋吗?也许多兰眼里的爱情已经超越性别了,去性别化这套还很前卫。★★★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