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综艺美国2010

主演:亚历克·鲍德温,史蒂夫·马丁

导演:Hamish Hamilton

播放地址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9-06 23:14

详细剧情

  完整获奖名单:www.douban.com/movie/oscar  相关豆列:www.douban.com/doulist/408392/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Nominees to be determined  【最佳导演】Directing  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Kathryn Bigelow  【最佳男主角】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杰夫·布里奇斯《疯狂的心》/ Jeff Bridges in “Crazy Heart”  【最佳女主角】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桑德拉·布洛克《弱点》/ Sandra Bullock in “The Blind Side”  【最佳男配角】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克里斯托弗·沃尔茨《无耻混蛋》/ Christoph Waltz in “Inglourious Basterds”  【最佳女配角】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莫妮克《珍爱》/ Mo’Nique in “Precious”  【最佳动画长片】Animated Feature Film  《飞屋环游记》/ “Up” Pete Docter  【最佳纪录长片】Documentary (Feature)  《海豚湾》/ “The Cove” Nominees to be determined  【最佳外语片】Foreign Language Film  《谜一样的双眼》阿根廷 / “El Secreto de Sus Ojos” Argentina  【最佳原创剧本】Original  Screenplay  马克·鲍尔《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Written by Mark Boal  【最佳改编剧本】Adapted Screenplay  乔福瑞·福莱切《珍爱》/ “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Screenplay by Geoffrey Fletcher  【最佳摄影】Cinematography  《阿凡达》/ “Avatar” Mauro Fiore  【最佳剪辑】Film Editing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Bob Murawski and Chris Innis  【最佳音效剪辑】Sound Editing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Paul N.J. Ottosson  【最佳音响效果】Sound Mixing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Paul N.J. Ottosson and Ray Beckett  【最佳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  《阿凡达》/ “Avatar” Joe Letteri, Stephen Rosenbaum, Richard Baneham and Andrew R. Jones  【最佳化妆】Makeup  《星际迷航》/ “Star Trek” Barney Burman, Mindy Hall and Joel Harlow  【最佳艺术指导】Art Direction  《阿凡达》/ “Avatar” Art Direction: Rick Carter and Robert Stromberg; Set Decoration: Kim Sinclair  【最佳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 “The Young Victoria” Sandy Powell  【最佳配乐】Music (Original Score)  迈克·吉亚奇诺《飞屋环游记》/ “Up” Michael Giacchino  【最佳歌曲】Music (Original Song)  "The Weary Kind" -《疯狂的心》/ “Crazy Heart” Music and Lyric by Ryan Bingham and T Bone Burnett  【最佳动画短片】Short Film (Animated)《商标的世界》法国 / “Logorama” Nicolas Schmerkin  【最佳真人短片】Short Film (Live Action)  《新房客》丹麦 / “The New Tenants” Joachim Back and Tivi Magnusson  【最佳纪录短片】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普鲁登斯的音乐》/ “Music by Prudence” Roger Ross Williams and Elinor Burkett

 长篇影评

 1 ) 奥斯卡:入侵者颠覆了拆迁斗士

其实本文的标题比较适用于明天早晨的娱乐新闻。

副标可以解释一下,本届奥斯卡,毕格罗带领拆弹部队消灭了前夫卡梅隆的阿凡达……

真真搞笑的一幕。

中午顽强的在屏幕前挺着,迷迷糊糊听着不太明白的奥斯卡颁奖礼,就为了等到最终结果揭晓的一刻。结果,万众期待、好评如潮、全球票房25亿美元的阿凡达,惨败于完全暴力、官司缠身、全球票房仅仅1200万美元的拆弹部队——诸多提名影片中唯一的赔钱货……

奥斯卡,公然无视于金球奖、导演工会奖的提前预测,今年就是要玩一把个性了……

也顺便,在3.8国际妇女节向女导演致敬一把:一个女人拍出了纯男人的战争巨制,这是嘉奖女人终究为男人服务,还是佩服女人如水心灵下的冷静与暴力?(PS毕格罗真是够壮的,礼服映衬下的肌肉不比男人差……)

本来颁奖过程中,跟朋友还热烈讨论,会不会奥斯卡玩一把分果子的公平游戏,最佳导演给毕格罗,最佳影片给了阿凡达——就是没想到真的能一边倒。

阿凡达好歹也算一开创3D时代、瞬间占据历史票房冠军的史诗,怎么就沦为最佳摄影、艺术指导、视觉效果这几块肉骨头小奖就打发过去的宠物一般了呢?

其实也是,怎么的,拆弹部队也是反映伊战的片子,颂扬美国人正义、英勇的行为——比照阿凡达中美国人飞到外星球去占领他人家园反遭无间道的背叛,还被打回来的狼狈样,哪个高位的评委们也要权衡再三——毕竟,这不仅是艺术或者技术的投票,奥斯卡可是某种程度代表美国的国家观点官方立场啊。

结合现在争论的沸沸扬扬的撤军与否,目的不纯、为石油引发战争的舆论,显然为了稀有矿石发动战争的阿凡达太过写实了,言论自由的美国,也是有一定舆论控制滴——思想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国家机器的伴生品。

何况,若阿凡达赢了,我们就真的陷入绝望的尖端技术引领电影发展的潮流中了——那别人还怎么混?

所以给我们一个二流的拆弹部队吧,这样好歹还有个盼头。

虽然这部立意鲜明,很投奥斯卡爱好的战争片,实在有粗制滥造、表述不清的嫌疑。

挺奇怪,这对前任夫妻,怎么就在同一年拍出了如此对立的作品,一边是颂扬入侵伊拉克的大兵们,一边贬低争夺资源还失败的美国人。也奇怪,自打凯瑟琳上台,摄像就没给卡梅隆一个镜头……

结局也非常现实,暴力的拆迁者凭借强大国家机器,击败了手无寸铁、反对拆迁的草民们。

至于票房差距云云,统统可以交给艺术从来都不是大众的这句话来搪塞嘛——看其他获奖的,虽然也没啥争议,但貌似也很偏小众吧?

可惜了我爱的摩根弗里曼,也可惜了昆丁的无耻混蛋(虽然好歹混了个男配,比颗粒无收的在云端好些),本届的奥斯卡啊,本身就是一出变幻莫测的搞笑剧:没事天天炒作卡梅隆与毕格罗这对前任夫妻对决的场面也就罢了,还弄出个头一晚收获金酸梅最差女主角第二天荣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反转剧——是奥斯卡想鄙视金酸梅,还是金酸梅调侃了奥斯卡?

算是给四处地动山摇的地球人来点乐子吧……

 2 ) 这届奥斯卡,我傻了!

说实话,提名影片里面就没有我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在云端是不错,混蛋也玩得不错,可是这个拆弹部队。。。唉,不能说烂,可是绝对算不上优秀!它的主题就是上瘾危险之中生死之间的极端生活,既没有俗的比如世界和平人类博爱,也没有多少深刻的人性。怎么就得了最佳电影呢?如果要我勉为其难,也得在云端吧?!

评价都很高,可是我最厌恶的谜一样的双眼竟然得了最佳外语片。请看我对该片评价:
这个片子,表面华丽,其实根本是东拼西凑,哗众取宠。
    
    首先,从心理上讲,强奸杀人犯从小就认识那个女人。就是说他们的关系形成应该是先于性的。而电影里面把他描述成性饥渴的自卑男人。
    然后,这个小子家里寒酸,靠做建筑工人为生,他的后台关系大到总统给他特赦?脑袋被门夹了吧? (不要以为我没看懂,当时阿根廷左派游击队,革命分子猖獗,这个强奸犯本来是革命组织里的,政府收买他变成杀手,专门对左派人士进行恐怖报复。说白了就是一路货色。不过电影里面,呵呵,那是西装革履,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了。而且他最多是一个有杀人前科的游击分子,叛变革命,变成政府的恐怖杀手(汽车炸弹,暗杀等等等等)这种勾当,还总统特赦了!)
    还有银行职员,真他妈钟情啊!对不起,这个在电影里面是没有理由的!唯一的理由是那个女的多漂亮啊!
    最他妈看不过的是:前面是性饥渴的民工奸杀银行职员的老婆,中间就是大后台的凶手逍遥法外,银行职员痴心守寡,最后就是可怜老头被变态银行职员囚禁。。。
    
    观众的智商和感情就这样被操了。被操了还说好的,我真他妈羡慕你们!

至于阿凡达,不在我讨论之列。

 3 ) 《阿凡达》VS《拆弹部队》:故事是关键,与人气和票房无关

       《阿凡达》冲击奥斯卡失利,没有得到重要奖项,而《拆弹部队》大获全胜。结果有大量网友为《阿凡达》鸣不平,有的认为奥斯卡评委歧视科幻片,有的认为就不应该挑剔科幻片的剧本,《阿凡达》这种“反侵略战争”的电影才应该得奖,有的人还以为“好看”、“技术划时代”的电影就该得奖。这种情绪甚至使部分人把矛头对准《拆弹部队》,说这部电影美化伊战,是美国主旋律,还有票房太低等等。在下看过《拆弹部队》之后,个人感觉这些人根本没好好看这部电影,它能获奖是有道理的。
    《拆弹部队》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军人被战争异化,最终只能回到战场,战争如同鸦片一般使原本正常的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电影想要人们反思战争带来的后果,并没有认可伊拉克战争,可不知为什么在部分人眼里就变成了“美国主旋律”?男主角的两个战友认为他很奇怪,连他自己也承认自己不正常了,只能从拆炸弹中寻找刺激;里面那个和善的军医不知战场处处都有危险,结果第一次跟男主角他们出去执行任务就被炸死,这是何等悲哀!不知这跟主旋律有个毛关系?哪里美化了所谓的“狂人战争”?
    这部片子票房的确是低,可毕竟美国人谁会争着抢着去看这种压抑的、反映自己身边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悲剧电影?于是他们宁愿去看喜剧片放松心情。如果换成你,给你两个选择,你是愿意去看《大兵小将》还是《秋菊打官司》?如果你愿意看《大兵小将》,说明你也无法看懂《拆弹部队》这种类型的电影,也就只能看看那漏洞百出的“反侵略”大片了。
    《阿凡达》的科幻片大制作只是题材对它的技术上的要求,骨子里还是必须要讲故事的,毕竟故事等于是电影的灵魂。那么凭什么科幻片大制作就可以忽略故事和剧本?所谓电影就是用画面讲故事,而不是堆砌特技!《指环王》为什么就能获奖?因为有原作小说在那里撑着,故事剧本过硬!而《阿凡达》的故事其实很老套,剧情上也有硬伤,与《变形金刚2》等片子没什么区别。举几个例子:
    其一,地球军和纳威族实力相差如此悬殊,如同现代美军打以前的印第安人一般,结果纳威族却赢了!怎么赢的?靠星球意志!如果星球还有意志的话谁打得过啊?结果纳威族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获胜的。这个星球差点被毁灭了才迟迟出手,那星球意志早干嘛去了?这一点不合理。
    其二,主人公融入纳威族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点,要与自己的母星和同胞为敌,应该内心十分挣扎吧?结果片子里也没有足够的铺垫来说明他的转变,有些生硬。还有男主角爱上女主角这一点也是,地球人爱上外星人也爱得太快了些,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完全把自己当做外星人……我只能说男主角太博爱了,超越了种族上的差异。
    这样的剧情,比之其它几部提名的电影都不如,怎能获奖?
    《阿凡达》的失利在于它的软肋终究是科幻片的软肋:故事。如果脱掉所有特技的外衣,这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故事。如果制作成普通2D动画片的话,估计不会有多少人看吧……奥斯卡的评委最看重的永远不会是特技,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剧本,演员的表演,故事的流畅性,导演的水平……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是一部电影的血肉和灵魂。至于票房和人气啥的都不在考虑之内。既然女导演都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丰收了,黑人女演员初次提名就获得最佳女配角了,歧视科幻片之类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吧。奥斯卡评委在向所有人传递一种信息:只有影片质量和演员的演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阿凡达》获了最佳影片,那么所有人都会去一窝蜂地拍大片,拍不起大片的导演和演员就会信心全无了。这对于电影业将会是灭顶之灾。
    于是,《拆弹部队》名正言顺地获奖,而《阿凡达》作为商业片已经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功,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喜爱电影的人,完全没必要为了获奖与否较真。毕竟,我们只是看客。

 4 ) 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

      说实话是第一次看奥斯卡的现场,通过网络,无所不能。在这里不想评论开场舞那些穿着火鸡服装的舞者,还有两个主持人插科打诨说着美式笑话。就单单说为什么选中了拆弹部队而非阿凡达。其实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
    俩主持人在介绍卡梅隆的时候,从“内侧袋”拿出了3D的眼镜,然后像发现外星人一样发现卡梅隆,用带着三分鄙视、七分嫉妒的口吻说他是如何狂卷票房。而后用“杀虫剂”喷那些“生命种子”,又有个跳梁小丑扮成阿凡达的样子揭晓最佳化妆奖。尽管舞台星光熠熠,垂坠的链子闪着蓝光,不注意还以为是闯进了潘多拉星球。但这一切的举动都说明了奥斯卡不稀罕阿凡达。因为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没法分析个中原因,以免贻笑大方。但却能对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阿凡达说上两句。因为我看了拆弹部队,觉得对阿凡达的喜爱是基于文化上的契合,多亏了那一个“强拆”的解读。而对于伊拉克战争,说实话中国人还真没兴趣知道你们在别人家里不知所谓地做一些什么。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阿凡达在豆瓣电影榜首居高不下,而拆弹只得了7.7分。
    所以说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从生命种子被喷开始,阿凡达的落败已成定局。但成功与否是否就一定需要奥斯卡来确定呢?我想奥斯卡不是美国电影的高考吧,who care~

 5 ) 第一次看奥斯卡颁奖礼


在优酷上面看了时而有字幕,时而无字幕的82届奥斯卡颁奖礼。热热闹闹的,难怪有人说是美国的春晚。主持人斯蒂夫和鲍德温的插科打诨,也让人联想起中国相声,一捧一逗的。颁奖嘉宾也是妙语连珠,各具风采,除了阿凡达的男主角。这小子,搞不清楚状况。奥斯卡请你露脸是看阿凡达的面子,他倒好,嚼着口香糖,站没个站相,以为自己很酷,其实是无人喝彩的小丑。作为还没上位的一个新秀,首次登大雅之堂,在众多殿堂级大师前辈的面前,还是谦虚稳重点好。人家汤姆汉克斯,特拉沃尔塔等大牌登场奥斯卡,还毕恭毕敬呢。少壮派的马特达蒙上台颁奖时,听到旁白介绍自己27岁就拿了奥斯卡最佳编剧,还笑得很腼腆呢。
最佳剪辑,最佳混音,最佳艺术效果,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改编剧本。。。过去只关心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一个颁奖礼看下来,让人不禁感叹一部好电影制作的不易。在颁发最佳音效,最佳混音奖时,摩根弗里曼用画外音为大家回顾了上届入围的《黑暗骑士》的音效制作过程。原来要打造一场视觉、听觉乃至触动心灵的盛宴,需要台前幕后这么多辛劳心血。无怪乎每个登台领奖的人都要感谢一下同僚,这是一个teamwork, 不是哪个人自己的荣耀。
本届奥斯卡最大的八卦是卡梅隆和他前妻的对决,也有人说是拆迁办和拆弹办的PK。非常娱乐性的,还被人拍到了前妻拿奖时,卡梅隆伸出双爪貌似要掐死她的现场照。有人把阿凡达的失利归结为卡梅隆在圈内人缘不好。呵呵,这个评论太小家子气了。好莱坞的不羁浪子,问题明星多了去了,该拿奖照拿,还有蝉联的。不过看卡爷梅开四度的婚史,倒是可以推断出此君比较难伺候。在泰坦尼克号风光无限的那届奥斯卡上,卡翁手拿小金人,高喊我是世界之王!到今天还有人拿这个和他打趣。不过那句世界之王本来就是泰坦尼克的台词啊。况且作为一个不断开创电影新境界的天才,有资本笑傲江湖!被提名16次的梅姨,在粉丝心中,又何尝不是 the queen of the world! 另外赞一句,卡梅隆白发打理得很有型,这仪表这气派真是难想象他是卡车司机出身。同意网上评论,现如今他越看越不像地球人了
亚历克鲍德温, 当年看他和梅格瑞恩的天外倾情,我还感叹,这位哥哥长的真养眼哦。后来他客串老友记,我就是看着面熟,实在无法把这位胖乎乎颇有喜感的老兄和当年主演爱情文艺片的大帅哥联系在一起。这位老兄还真是影途忐忑。当初主演汤姆克兰西笔下的孤胆大英雄杰克雷恩这样的好活儿,都没保住。倒是哈里森福特接过手来,留下一系列经典。也许,发福了扮笑将才是他的命运,释放了他的喜剧细胞吧。就像中国的李琦和王刚,想当年也是一表人才的,年少英俊没红起来,老了胖了倒红了。
荣获了最佳女配,最佳女主的两部影片,都是讲述黑人故事的励志片。不知和现如今美国有位黑总统有没有关系,可能我想多了,呵呵. precious 的女主角经历也很传奇. 就像嘉宾介绍的, "普通人, 去试镜, 参演了, 然后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并列提名奥斯卡". 传奇的成就, 就这么简单.
本届据说是奥斯卡的小年,颁奖礼据说也没有往届好看。不过是我第一次看,还觉得蛮不错。其实我是在老爸老妈浪漫史的贴吧里灌水时,从巴尼的扮演者献唱奥斯卡的视频看到的。看到后来,脑海中浮现出《致命魔术》里,中了枪的休杰克曼发表的临终感言:“我们魔术师的使命是什么?我们付出这一切为了什么?生活太无奈了,人们需要幻影。咱们玩魔术时,看到那一刻观众的表情,就 值了!”

 6 ) “失败”的《阿凡达》

  奥斯卡揭幕,《阿凡达》完败。

       我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看看奥斯卡历年的得奖电影,作为一个学院派的奖项,关注点从来没有放在技术层面上,而是更多的放在人文关怀上。《阿凡达》从技术来说,是非常完美的,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所以他也实至名归的得了技术类的奖项,但是从剧情和内容来说,无疑是在拾人牙慧。这种异族文化的侵袭与融合问题,早在《与狼共舞》中就阐述的淋漓尽致了。

     但这不是《阿凡达》的失败。

    电影有很多种,有的细腻,有的大场面,有的感人,有的恐怖。。。。。。评奖也有很多种,戛纳,奥斯卡,金球等等,标准各不一样。只能说《阿凡达》不符合奥斯卡的标准。

       我为奥斯卡击节。它保持了一个评奖的独立性。今年,《阿凡达》风头一枝独秀,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奥斯卡的评委坚持了他们的原则和标准,选出了最符合奥斯卡精神的电影。这和国内那些下双黄蛋甚至三黄蛋的奖项来相比,显出了一个评奖机构最公正,最严谨,最独立的一面。

     电影可以娱乐大众,但是评奖不是娱乐大众。



    

 短评

双人主持#¥

5分钟前
  • hungry
  • 推荐

10年前的奥斯卡比现在用心多了。最佳配乐的那段舞蹈,最佳男女主角前的搭档夸赞都比现在走过场的程序有趣得多

9分钟前
  • 冬青again
  • 推荐

两位大叔主持,NPH唱了开场。

10分钟前
  • 肥皂泡泡
  • 推荐

这届马马虎虎吧,虽然爆冷但基本无感,最大遗憾就是《阿凡达》错失了几个大奖(只得了几个技术奖项),反倒是卡神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大获全胜,毕格罗也成为了为数不多获得最佳导演的女性影人。PS,还是最喜欢《珍爱》,桑德拉·布洛克凭借《弱点》终成影后,本届最佳纪录片《海豚湾》是我们法学老师在课堂上不停推荐我们看的一部电影,也算有缘。

11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5

14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笑点太无趣。恐怖片精剪还不错。

19分钟前
  • Spy Liu🌈
  • 还行

他俩主持没啥意思,就像爱很复杂除了精美,也没啥意思。而且还需要NPH先唱。。。干脆让人家主持嘛,又不让。

20分钟前
  • 南生817
  • 推荐

最喜欢的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两个主持人太搞笑了

23分钟前
  • 一顾倾城
  • 力荐

重温,整体水平肯定是比后来要高的。阿凡达爆冷错失最佳影片这个点实在太遗憾了。

26分钟前
  • 陈ken
  • 推荐

到最后给了【拆弹部队】凯瑟琳·毕格罗一双喜临门,双黄蛋啊!我看女导演腿都软了,走道都如似梦呓。主持人扶着凯瑟琳,把拿着她的一座奥斯卡说:“阿凡达已经过去式了”。不知卡梅隆感想如何,先是自己前妻,人家还坐在前排不知故意与否,最后还拿了全场最大赢家,我靠笑死了。

28分钟前
  • Von不停
  • 推荐

用唱歌“报”提名电影,没有用“拍恶搞提名电影的短片”来得有意思。反倒采访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主角们挺有意思的。

3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8/10

34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那年的拆弹也是冤案,心疼卡梅隆。

35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还有点印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不给阿凡达给拆弹部队存心的啦。

38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除了记得女导演获奖了,其他的完全木有印象啊……

43分钟前
  • Monalisa
  • 还行

Boring~

44分钟前
  • 布鲁斯橋
  • 较差

哎,在线看的缺点就是不好确定时间轴,硬生生的看了3个多小时,真是无聊得可以。。。

49分钟前
  • 一贫
  • 还行

其实比起风骚的金刚狼,我还蛮喜欢这两个喜欢讲笑话的老戏骨。

53分钟前
  • 涵湘宁
  • 力荐

两位主持人都是喜剧明星,挺好。

55分钟前
  • 两次晕倒在厕所
  • 力荐

这届大概是我刷的次数最少的一期,主持人卖腐不是我的菜

56分钟前
  • VivianS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