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2017

剧情片美国2017

主演:乔什·布洛林,迈尔斯·特勒,杰夫·布里吉斯,詹妮弗·康纳利,詹姆斯·戴尔,泰勒·克奇,安迪·麦克道威尔,吉欧夫·斯图兹,亚历克斯·罗素,萨德·拉金比尔,本·哈迪,斯科特·黑兹,杰克·皮克金,斯科特·福克斯,迪兰·科宁,娜塔莉·豪尔,贝尔·詹姆斯

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2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3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4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5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6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3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4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5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6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7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8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19勇往直前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20:54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队英勇事迹改编。影片讲述在“格拉尼特山高手队”创建之初,队里既有失足青年也有人面临婚姻危机等各种生活问题。队长埃里克·马什却始终充满热情,督促队员刻苦训练。这支看似由失意者组成的团队也逐 步成为城镇的荣誉象征……然而这一切被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所打破。面对近在咫尺的灾难,作为尖兵部队的他们勇往直前,却在阻止火势蔓延时被困火海、命悬一线。整个团队的安危与荣誉也面临巨大考验。

 长篇影评

 1 ) 灾难结合传记的经典范式

首先,《勇往直前(Only The Brave)》的质量值得肯定,也算得上有能力角逐奥斯卡的作品。虽然它走的是非常规矩的灾难加传记的创作模式,但技巧很娴熟,完成度很高。但是,我并不建议国内观众去影院欣赏本片。目前来看,国内上映版本存在大量删减,这次大概不是审查因素,据同行说是片方认为影片前半部分节奏过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删减。

本片于10月份在美国及部分海外地区上映。目前IMDB得到8.1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89%,观众好评93%,Metacritic媒体评分72,用户评分7.5,豆瓣8.2,口碑很不错。对于热衷真实事件改编的观众,和喜欢看灾难传记题材的人来说,本片绝不容错过。

《勇往直前》的演员阵容也比较抢眼,乔什·布洛林和迈尔斯·特勒都是又有型又有演技的明星,“督爷”杰夫·布里吉斯在本片中也饰演了一名串联线索的关键人物,此外詹姆斯·戴尔也是熟脸。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女神詹妮弗·康纳莉也出演了一位心理变化非常多的角色。我似乎在主流故事片中很久没有看到她的身影了。

故事改编自2013年轰动全美的亚利桑那大火,此次火灾成为911之后消防员牺牲最多的事件。影片从“花岗山先锋队”的建立伊始,到最后奔赴雅纳尔山火灾现场,详细描绘了消防队中几名主要角色的日常生活。剧情一直以流畅的节奏推进着,在各种火灾和生活中频繁切换,以至于结尾的壮烈和悲恸,足以令人泪崩。

这是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灾难传记电影,是经典创作范式的再次体现。它没有丝毫求新求变的企图,但并不妨碍其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这种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往往比那些纯虚构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它默认与观众订立了一个契约,即银幕中的演出是过往现实的忠实复现,因此更容易博得观众的信任。

这让我联想到同样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传记片《至暗时刻》,从而对这类真实底色的题材有了一些感想。我们应该注意到,传记电影是奥斯卡最为青睐的一种体裁。我虽然对《至暗时刻》的观感一般,但不可否认加里·奥德曼成功令自己隐身,复活了丘吉尔,于是他成为了本届奥斯卡影帝的大热门。

当然《勇往直前》并不是纯粹的传记电影,它的质感更像彼得·博格的“真实事件三部曲”,即《孤独的幸存者》、《深海浩劫》和《爱国者日》。通过参与事件的真实人物的视角,去复刻事件原貌。但是《勇往直前》的时间跨度更大,为的是拉长人物弧线。有趣的是,《至暗时刻》、《爱国者日》和本文的写作对象,基本集中在同一时间于大陆上映。

如果我们将事件本身称为“原文本”的话,那么据其改编的作品便是“后文本”。我们会发现,在媒体发达的时代,“后文本”往往比“原文本”更具有传播度和影响力。这从侧面体现了真实改编电影的审美价值。

一直主张实体美学的克拉考尔,认为电影应当亲近物质现实,也就有了大名鼎鼎的“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这一说法。因此,像《勇往直前》、包括前后脚上映的《至暗时刻》、《爱国者日》这类影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此主张长期践行的结果。

奥斯卡的口味很容易琢磨。学院派青睐传记电影,自然是他们认为传记片有着亲近现实的气质。进入媒体时代后,这种贯彻写实主义的电影在接受度上就更享有优先权了。但是要认清的一点是,此类电影与观众之间缔造的契约,是一个空中楼阁。也就是说,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故事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忠于事实,它们仍旧建立在高度的艺术加工之上。这当然是合理的,因为历史极富弹性,本就无法原原本本地复现。

归根结底,《勇往直前》之所以是一部佳作,也不仅仅是运用好了陈词滥调的创作手法。本片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

因为影片聚焦的是野火消防队员这样一个群体,因此相比于那些描写建筑火灾的电影,其视听方面显得不再那么局促压抑。本片刚开始,便是几个非常大气的航拍镜头,展现亚利桑那群山之貌。而野火消防队员,看起来也比建筑消防队更时髦有型。他们不会穿着严严实实、又厚又大的消防服,反而更像一个个极限登山运动员,一身登山装备,言谈举止间也是豪放不羁。极富动感的镜头,让影片前半段的许多户外戏甚至有种登山电影的磅礴氛围。

相对常见的建筑物消防员来说,大多数人对野火消防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影片通过对他们事无巨细的呈现,也会催生出一些猎奇之感。不仅在装束上有别于建筑物消防员,他们在对抗火灾的方式上也相当特别。山火犹如脱缰的烈马,是极难控制的一种灾害。一道闪电就有可能引发毒燎虐焰的山火,茂密的山林则会加速火势蔓延。当大火在肆虐过山峦之后,往往会一头冲向山脚下的城市,造成更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野火消防队员更像一支边防部队,在火势到来时,他们需要尽快挖出一道道防火线,这就是他们的战壕。而在危急关头,野火消防员不惜以火攻火,亲自点燃一片区域,阻止烈火的进攻。

《勇往直前》的视角特点,让它有别于其他充满对社会警思、对科技恐惧的思辨式灾难片。本片中一场场无情的烈焰,完全都是纯粹的天灾。每次救灾场景,电影不会费力刻画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而将全部镜头对准这群不畏牺牲的英雄,表现他们在遮天蔽日的火灾现场制定方案、砍树、挖道、人为造火的过程。合格的镜头语言,将每一次救灾戏都拍的紧张生动。

而在火灾与火灾之间,影片用了几名角色的家庭戏去进行情感积累,也在整体上达到了效果。其中,队长埃里克和迈尔斯·泰勒扮演的布伦丹是着墨最多的两位。埃里克相对脸谱化一些,主要表现的是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关系,但是布洛林和康纳莉的演技撑起了这条线。布伦丹的戏份则很足,从瘾君子到令人敬畏的救火英雄,从被队友排斥到与队友一起照看孩子(这场戏表现力极强),角色的成长弧线被展现得很完整。这个人物是全片的亮点。

而让本片成功的最关键一处,是在结尾雅纳尔山大火过后,我们见证了一场超越了银幕叙事力量的内景戏:布伦丹推开中学体育馆大门,里面聚集着死难者的家属。此时布伦丹心情复杂,带着愧疚和恐惧进到体育馆。他愣在了那里,不知所措,显得痛苦而迷茫。画面一转,我们看到家属见到布伦丹之后,脸上随即露出的那些震惊、绝望、悲伤、甚至是麻木的表情,一一被镜头捕捉放大。这场戏料太足了,观者很难不为之动容。它足够震撼人心,是前面长期情绪沉淀后的大爆发,催泪效果满分。

影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将埃里克对火灾的恐惧以梦中野兽的具象形式表现出来,个人认为在写实主义如此突出的作品中,效果并不好,至少在视听上极易产生矛盾。而碍于篇幅,电影自然无法对“花岗山先锋队”的每一名队员进行详尽刻画。但目前这样的取舍,还是欠缺推敲。

瑕不掩瑜,《勇往直前》再次证明了真实事件改编的高效率创作范式。它的文本与现实联系更为紧密,在观者的心理上率先建立了真实感。因此更具感染力,更容易打动人心。

 2 ) 生命的意义-观《勇往直前》

今年留下极深印象的两部好片:《寻梦环游记》和《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改编自美国真实事件,看片前不了解真实事件,按照套路,本以为影片会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救火行动中,过程曲折艰辛。出人意料的是,影片的大量篇幅用于描绘每一个普通消防队员的生活、性格、家人,也正因如此,最后一场大火中19名消防队员殉职才令人悲恸难忍。 每一位消防队员的生活是这样的普通、平凡,好像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人刚刚新买了一双限量版鞋,有人变成新晋奶爸对照顾小宝宝手足无措,有人失恋闷闷不乐,有人因工作和家庭生活失衡而苦恼,有人钟爱音乐拥有自己的乐队即使可能并不专业.....但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珍视这弥足珍贵的兄弟情义。一场大火使这一切戛然而止。 电影中最难忘的一幕是,队长派木脑壳去望风时,木脑壳坐上车扬起了一片沙尘,沙尘模糊了所有其他队员的身影,木脑壳和麦肯锡竖起中指调侃对方,却没想这竟是永别。 木脑壳回到安全地带,急切地期盼着对讲机中的应答,先是断断续续,直至最后无人应答....大火袭来,吞噬了十九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那么地年轻,他们中还有人期盼着再会一见钟情的姑娘,还有人晚上要与家人一起度过晚餐时间,还有人要用音乐来歌唱生活....但一切的可能都变成了静寂的终点。 木脑壳最后执意要进入体育馆,当所有家属看到生还的并非自己家人时,绝望、悲痛、崩溃,所有的情绪再一次达到高峰。木脑壳无比愧疚,网上说他因此患有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失去一个至亲已经足够痛苦,更何况是19个情同手足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生死兄弟。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Figure out what you can live with,and what you can die without.这似乎回答了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其中的痛苦、不如意人人有之,可是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事情只能live with,可是这些不如意真的那么重要吗,在生命即将消失的时候,这一切生命中的炼狱与折磨你还会想起多少,你还会沉浸在这些痛苦中不肯走出来而虚度生命吗?既然生而为人,请珍惜这仅有的一次体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电影英文名字叫做:Only the brave.据说来自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句话-only the brave enjoy noble and glorious deaths.只有英勇的人才能享受高尚和光荣的死亡。而在中国,司马迁也有句人人皆知的古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十九个英雄的生命无疑是重于泰山的,高尚而光荣。 最后,掌声和敬意献给英雄们。RIP.

 3 ) 嗯,Only the Brave

其实是偶然看到片子,上周排片多一些,可是一直没赶上,这周再看的时候已经只剩倒数三天。匆匆赶了火车到周边还有排片的影院去看。两个多小时,引起的思考太多太多。 此类题材拍到这种程度值得鼓励。太难过了,真的太难过了,是那种难以自持的抽泣。想到国内的事件,有多惨烈,家人有多撕心裂肺。他们都还是那么年轻,生命才都刚刚开始有了一点点光亮,就陨灭了。拍电影讲故事和事实其实都是这样的,一直都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可是不知道哪一刻不牢防突然就会发生些什么。高危的行业对于个人本身对于其家人相关的种种牺牲,都是难以平衡的。无解。可能真的就是那句What can I live with, what can I die without吧 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英雄就能得以慰藉。R.I.P. 愿所有离开人世的你们在另一个世界有快乐。

 4 ) 深表遗憾,对于死亡

为什么看到后来我会忍不住哭,忍不住难过呢?

我觉得这不是因为后面的哪一幕很感人

我是因为整件事儿,整个这个关于“死亡”的事儿

特别的难过、不忍、以及遗憾

人们对于死亡都是恐惧以及敬畏的

如果一个人可以不顾生死的去做一件事儿,那么他不是莽夫就是勇士

我想正常人都是不愿意平白无故的去死的

我很敬畏一些职业一些工作人员,比如这部电影里的消防员

他们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会处在前线,会遭遇危险

但是与之相对的,会带给更多人和平安定的生活

他们是自豪的,这份自豪可以让他们更坚定更无畏

意外总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我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欢闹,看着他们像普通人一样,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平静被打破,水火无情,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你们说,是活着容易还是死了容易呢?

我心疼“零分”

这就好像,我陪你长大,给你吃穿,供你玩乐,让你体会人生温暖

不过有一天,突然我把这些都收回了,我不给你了

你难过么

我觉得可怕的不是一无所有,可怕的是曾经拥有

我心疼他,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一夕之间分崩离析

我心疼他,还要内疚只有自己活着这件事儿

活着本该是美好的

不过,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总是会找到新的寄托,带着对往故人的思念

我只希望

对于英雄不要来的太惨烈

这殊荣的背后可能是很多人说不出口的痛

如果英雄和死亡挂钩

我宁愿这世上没有这样的英雄

 5 ) 我想给他一个拥抱

万达又双叕送我免费票了,有幸亲历这部红又专的美帝主旋律影片

这是英雄的故事

本片据森林消防队真人真事改编,展示了他们的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大火的无情。艰苦的技能训练、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消防器材,面对灾难,他们做好了充足准备,保持高昂士气,坚持漫长忍耐,作出准确判断,为了守护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伴随同样巨大的牺牲…………

好影片不需要过多煽情,仅仅平铺直叙中交代出主人公的平生,就足以用细腻感染我,用勇气激励我,用悲壮勒紧我

看到最后,泪满盈眶,如梗在喉

对我而言,煽情与真情之间,仅仅是否有足够动机去支撑人物吧。一个坚实的理由,给行为赋予意义,为人物赋予灵魂

这部电影深深地打动着我,片尾曲《Hold the light》响起,一幕幕人物回顾,把我深深按在椅背上,动弹不得

没有共同经历过,人与人之间很难感同身受。但是,承受着无尽悲痛的他们,很想,很想给他们一个拥抱

 6 ) 《勇往直前》哪些场景最感人?

让我为之动容的场景,自然是在影片的高潮和结尾:当我看到马什在结尾面对熊熊烈火时的恐惧,当我看到布伦丹听到消息后在车里的抓狂,当我看到杜安打完电话后在车里哽咽,当我看到那19具烧焦的尸体……

他们是英雄,也是人,他们会为了工作而忽略了亲人,他们会因为吸毒盗窃而锒铛入狱……但这就是真实的他们,正是这份真实,才让你我更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英雄不是面对灾难勇往直前就能造就的,英雄是在生活琐碎中炼成的。马什面对火焰的恐惧,面对爱人的温柔,面对自己的过去,面对生孩子问题的逃避不过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但他在烈火中迎难而上,直面过去的勇气才是成就他的英雄品质。

英雄也会害怕,而害怕却给予他们强大的力量。

 短评

普普通通的剧情片,真不理解这么高的评分是怎么来的,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作为主旋律在煽情方面很克制,但重复了四五次的火灾戏,兜兜转转的叙事效率到最后,高潮还去戏剧化处理了。说它所有时间塑造人物了,它又没重心放在兄弟情上,叙事效率也不高。如果有什么可以感动人,就是真实事件本身吧。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是丈夫,是水准差到爆的乐队主唱,是那个曾经吸毒的浑小子。我们唯一的不同,是在大火肆虐时、当我们逃离时,他们冲进火海,只留下逆行的背影。火带给人类进步的契机,也吞噬了太多无辜的生命;人人皆说“只要活着就是希望”,可真正得到解脱的是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

11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国内引进的概率极低,本身灾难片+主旋律就很难博人眼球,加上卡司也不算非常响亮。但就算不引进,真的应该给广电一帮心里没点B数的人看看到底该怎么拍主旋律。中国从来不缺英雄,但凡走点心也不会让那些电影无人问津。

16分钟前
  • Departure陆离
  • 力荐

2019年3月31日,四川凉山深林火灾,30名扑救队员牺牲。很久之前看过的电影,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就想起了这部电影,向所有救火队员致敬,英雄一路走好。电影里面是这样描述火灾的:当大火烧过的时候,就像一辆有100节车厢的火车从你身上压过。你要把脸埋进冰冷的土里,努力呼吸。只要能呼吸你就能活下来。看电影的时候,他们被大火包围了,我以为他们能挺到救援力量赶到,毕竟这是电影,最后皆大欢喜。但是我忘记了这是真实事情改编,现实是残酷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再次向所有救火队员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21分钟前
  • why
  • 力荐

这他妈才是英雄主义电影啊!

2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当大火烧过的时候,你会觉得像有一百辆火车从你身上压过。」

27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国内版删减之后,依旧达到70%以上戏份是对家庭、生活、队友间联结的日常描摹,充分说明原作的责任意识和创作方向——灾难类型为真实的人物与情感让道,煽情仅寥寥几笔,饱满的是在平凡里积攒起的情感和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正是精准地抓住了这点,电影最后才得以呈现出残酷命运中昂扬着的生命力量。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其实是最多值四星的片,但是结尾着实又被感动了一把。救灾场面整体占比不大,核心在于人物塑造,灭霸爆裂鼓手督爷几个演技派真是在发光,还有詹妮弗康纳利,也好久没在银幕上见到了。这些年看了很多优秀的美式主旋律,难道我们就没有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故事吗?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30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我让你走进我的心,我改变了我自己,我戒掉了我的瘾…你却走出了我的人生”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落脚幸存者的内疚视角,不落于俗套和主旋律,“部署”后的灰烬最为震撼。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7,真实事件改编,一群糙汉子平民英雄。前半部分漫不经心的铺垫着各种生活细节,后面则突然给你结局。影片最后在体育馆见面那场戏非常厉害,情绪的细节非常足,也非常细腻,感人。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最后二十分钟实在太煽了。每年好莱坞都会拍那么几部主旋律给我们当模板,可当我们自己撸起袖子拍起来时,又毫不意外地被打回原形。

40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希望这样的影片也多引进点,片名翻译也走心点

41分钟前
  • 正经星人
  • 力荐

我就造前面有夺欢脱后面的Flag就有夺大 只是妹想到有团灭这么大。。。。。。。。片尾的真人照看得太难过了 他们都还辣么年轻╥﹏╥

42分钟前
  • arella
  • 推荐

“因为太烂的片名而可能错过”的片子+“因为排片太少只能硬找时间勉强看到”的片子+“真实事件比电影更震撼”的片子=Only the Brave;结尾放照片的时候影院把那段掐了,一定是不想让我崩溃……同学看完以后直奔厕所抹眼泪

4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好莱坞模式下的“主旋律叙事”,包含个体成长、集体荣誉、专业精神等叙事核心的类型化叙事,特别值得国产电影学习。摄影和音乐都比期待中的还要出色,很多演员都是各种好莱坞特效大片中的熟脸,但他们对人物的塑造比那种模式化的表演出色很多。

4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用了大量笔墨在家庭、队友之间的情感铺设,所以纵使节奏上有些不尽人意,也非常美式主旋律的中规中矩,但蓄了大半程的情感冲击力在结尾喷薄而出,先锋队面对地狱火般冲天烈焰集体卧倒、焦土与灰烬,可以说是今年看过的最悲壮最震撼人心的几个镜头,整个人都看颤了,不敢二刷,太惨。8/10

47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超能特效,没有过度渲染,而是选择了致敬与缅怀,平实真挚,属于那些无名与被遗忘者的墓志铭。可惜群像的刻画太节制,只留下了少部分人的面孔。

50分钟前
  • 影随茵动
  • 推荐

结尾实在太残忍…水火无情,人在天灾面前是如此的脆弱无助,所以更该对这些以命相搏在一线奋战的勇士心怀感激与敬畏!遥想兴安岭大火,伤过的痛会更加刻骨…记得在东北林区工作那阵,每到春秋防火期进山的路两边挂满禁烟标语红旗,若是被逮到在户外吸烟不但要罚款还会被行拘,现在觉得这处罚真心不过分

51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消防员之所以受到尊敬,因为每一次救火都是伟大的逆行。侧重于讲述消防员的生活点滴和同袍之情,用从头到尾的平实烘托最后的悲壮,主旋律电影拒绝煽情好评。山火的扑救方式原来是焦土政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国内能引进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平淡却十分硬气,不错的片子,而且节奏好,人家的主旋律拍的真叫好!

55分钟前
  • jikil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