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大战

综艺英国2014

主演:西奥·巴克利姆-比格斯,杰佛逊·豪尔

导演:Bruce Goodison,Ben Chanan

播放地址

 剧照

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2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3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4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5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6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3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4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5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6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7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8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19我们的世界大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6 22:33

详细剧情

  本剧使用扣人心弦的拍摄手法,讲诉了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年轻士兵们的亲身体验。导演利用现代科技,将观众们再次带入了西方战线之中...  该剧总长为三集,每一集均根据亲身经历者的证词,采访,以及回忆录进行制作...

 长篇影评

 1 ) 什么样的逃跑才能不算逃兵

我们的世界大战 什么样的逃跑才不算逃跑
       这一集讲的就是1916年英国本土征召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并肩战斗的叫做兄弟营的白领参军,男主角为了证明自己像个男人毅然决然的拉着自己的朋友一起奔赴战场,而正好遭遇了英军一场残酷的战斗,虽然通过冲锋冲到了森林里但是最后一直被围困怎么也没能走出那个森 林在加上德国人的不断骚扰导致自己的阵地无法防御最后不得不脱离阵地去寻找友军,然而当自己九死一生活着回到战场后又面临着军事法庭的审判,好在当时有一个英军指挥官给我们的男主角开了个证明,证明不是逃兵才有没有被自己人给打死。
   我们知道在战场上如果一旦出现逃兵就会影响到整个部队的士气,包括我们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大家设想一下当我们自己冒着枪淋弹雨冲锋的时候身边的兄弟往后退,心头是不是有千万只曹尼玛,在战场上只有让士兵明白只有向前才能有机会活下来,所以每个指挥官知道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所以在战场上士兵要么冒着敌人的机枪前进,要么就得面对军事法庭的审判,西方国家可能是事后在算账不像苏联在战场上直接枪毙,总而言之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让自己有点信仰,随时可能会死!战争本来就是生于死的游戏,活下来的人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而这一集的英军相比而言不光是要发动进攻,而且还是要在宽阔的战场上通过敌人的机枪阵地整场战斗异常惨烈,这一仗彻底的让欧洲人知道了机枪的厉害,想要在机枪面前发动密集的步兵冲锋这个跟自杀没有什么两样,才导致后来的战争形态发生转变,步兵在也不敢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战场上,而是通过散兵队行在战场上展开,就是为了避免机枪带来的伤害也导致了后来的迫击炮冲锋枪的运用,一切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掩体里的士兵主角运气非常好他是整个战线上唯一突破了敌军防线的英军部队。
  想要不在战后被枪毙,在战场上就必须勇敢冲锋杀敌,或者机智的选择冲锋时机。不然最后就是条冤魂。

 2 ) 战争的背后

考完试终于把它补完了,其实最初只是本着加深一下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便于历史考试,看了之后才发现它带给我的震撼远超乎我的想象,身在和平年代的我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这3集都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而每一集记录的不过是战争中一个小兵参与的几次战役,还有千千万万的回忆随着埋骨于荒野而消失。拍摄的角度和手法、选景在我看来无可挑剔,能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身处战争的紧张氛围。

让我感叹的是,这么多牵涉入战争的人,衍生出这么多在战争中艰难挣扎的经历,而最终在历史书上留下的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结果以及沉重的数字。

现在我的心愿...真的...就只是...世界和平了

 3 ) 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

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大家好我是机枪,我的射速是一小时3万6千发,我打了几个小时弹壳被我吃了..还有就是我中了3枪我还能打!神剧

 4 ) 又是一部精致的三集片(刚看完第一集)

用 GIS 加 graphic design 代替旁白,简洁又直观,让地图,真实事件,真实录音和文物说话,让这部影片充满了真实的力。

热成像图简直太赞了,即使没有玩过 close combat 的朋友一看到热成像图也会被人数的对比震惊到。玩过 close combat 的朋友,大概都体会过 Fred 在战场上的绝望吧。

最后这段冷冷的对白为结局又添了几分寒和绝望
Private(通信兵): 他们(战死的朋友)会被授予勋章吧。。。将来人们会记住第四步枪队和我们战斗过的蒙斯(比利时,本集战斗的发生地)吧。。。
Fred(中尉):他们只会记住今天的耻辱。他们(德军)有太多的机枪(马克沁)了,我们将来怎么打?

最后的最后,剧组把 Fred 的日志文物拿出来,这张旧纸仿佛在说: I was there, and it was much worse than you thought.

在镜头语言上,并没有英剧喜闻乐见的极端严谨,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局促紧张的画面切换,会让人更容易代入故事。不过。。作为一名严重晕3D病友,会有点头晕耶:P

 5 ) 对旧影片的一点感触

生于和平年代,的确很难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恐怖。但回顾历史,战争一直都在,也从未是人道的,它只会越来越沉重。无论是我们,还是西方,都因此而留下许多伤痛。 但讲起战争,我们大多也是要讲究一个“主旋律”的,只是在主旋律之外,我们与他们的瞩目点却有些不同。记得我去年在影院看过《1917》和《八佰》,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作品,但是两者的风格,还有想表达的东西,却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或许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我们双方一直以来的某些习惯。 当然,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谈到里面的具体(尤其是亲历者)时,选取的角度还是有所不同。 我们自己更多是用一种仰视的角度,这是一种很正能量的方式。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过去那些牺牲自己的先烈。这种缅怀是一种感恩、一种自我提醒,它能让我们谨记那些不应遗忘的记忆、感激应该感激的英雄,它让我们凝聚在一起。 西方略有不同,有不少是用平时的角度来描述。抛去再早之前的电影,以近十年来看,如果我们自己拍出来的是“神话”,那么他们展现的,可以说是“人话”。这部纪录片是,再稍后的《敦刻尔克》是,还有上面提到的《1917》也是。他们只是尽量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无需拔高,也没有斥责,情绪就随着画面缓缓流淌开来。 可能因为距离观影的时间还不是太长,现今我还保留着比较多对《1917》的感慨,说实话,我喜欢它胜过同年播出的《八佰》。战争的确是暴力、血腥、残酷、疯狂的,但它对我们的伤害却不止是在那些混乱的战场上。这种伤害已经超越了时空,它会出现在鲜血狂飙的肉体上,在布满炮坑的战场边缘上,在一片死寂的村庄中,还会深入骨髓持续上百年的侵蚀。这些里面,影响最深的并不是汹涌爆发的悲怆,而应该是喑哑却持续不断的哀伤。 当然,这两种视觉其实并无优劣之分,也不需要分个高低,即使是美国,也有一大批“正能量”的战争电影。我只是觉得,在激荡的情怀之下,我们还是需要为自己内心寻找一点空隙,来存放一些平缓的情绪。 在最后,还是想老生常谈一句:希望世界和平。

 6 ) My daring Anne

My daring Anne.

I cannot tell you where my earthly body is as I write this. But I can tell you where my heart lies. It’s with you in our home. Our children are asleep upstairs. You’re reading your book in my chair. I’m returning from the garden with dirt under my nails. We have just met on the Common. I have held you in my arms for the first time. You have said yes to my proposal. We’re walking along Southend Pier together. Your stomach swells with our children. We’re hand in hand. It’s in all of these place where my heart lies. Keep my boots by the door,keep my hat on the stand for I mean to come home to you. And only death will stop me. In which these case I with send you these words in my place. I love you. For always,for always.

Jack

 短评

点睛之笔在结尾那句话:你离开太久了,他们都已经习惯了。你只是其中一个士兵而已。没人想听你的故事。

8分钟前
  • 歌行
  • 还行

主题不错,(如果找个好编剧,每一集的主题单拿出来都可以发展成一部好电影)。只是....那些晃来晃去的伪主观镜头到底是什么鬼???

13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推荐

一开始不习惯这片的节奏和拍摄手法,看惯了后发现不错。感觉有点像太平洋战争,以个人描写为主,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你们吐槽运动镜头,是看国产片的固定镜头看多了不习惯吗?我觉得这种镜头很好表现每个士兵的辛苦啊,特别是那个信号兵在路上奔跑时的镜头,感觉深有同感,还有第二集里紧张瞄准步枪的派提

17分钟前
  • X杰
  • 推荐

蒙斯,索姆,亞眠。

1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游戏视角不错,不知道Battlefield 1是不是受到了启发。

23分钟前
  • 不伺机
  • 还行

细腻有张力,特别的拍摄手法,战争题材里拍的最好的片子

26分钟前
  • fenceiiii
  • 力荐

1.传令兵好累啊,一战时还没信号器?战术性撤回?2.一个迷路被处决的兵。战争,不是被敌人灭掉,就是被同类解决...3.那个德国孩子拉出了士兵们人性的一幕,太震撼...还有那一直支持他走到最后的妻子,是别人的...竟是别人的,末尾一节无音频略遗憾,那首诗很感人...ps:放手眼前,等待下一次一见钟意吧

28分钟前
  • pinkcat
  • 力荐

最后升华得厉害

29分钟前
  • Bill
  • 力荐

跟我们的父辈比起来就.... 工兵小哥看着好欠 桥那里 特效太假了 这tmd真的是德军????我日 别是部抗德神剧 感觉漂亮的护士是战争片标配 第三集真的....看困了都 第三集我可能看不完了

31分钟前
  • 婉转清扬
  • 很差

在b站意外点开,没想到是这个形式的纪录片。看得出来追求的是代入感,的确很好的做到了。每集的不同人物不同境遇不同情感,在软方面着重表现,战争对人的影响,直插人心。最后一段背信的时候不禁哭了出来。

34分钟前
  • 牧三洵
  • 力荐

讲的依然是拳拳到肉的残酷战争,但是用的却是时髦的游戏表现手法,摇杆、第一视角、热感应、英伦摇滚,震撼又不沉闷,沉稳又充满活力,算是是老牌主流媒体对青年一代的示好

38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8.5/10.从英国幸存士兵的角度讲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三集,分别是1914年,1916年和1918年的三次战斗。有地图,自拍杆,第一人称视角和红外热感图像等各种形式的像电子游戏般的全新视角,使得画面显得格外生动。新旧武器的较量,新旧文明的决战,炼狱般的残酷战场,恐惧绝望的士兵们,仍有一丝残留的良善人性在闪光。第一集最好看。

39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力荐

对不起我的预设期望太高了。。

42分钟前
  • sirs
  • 还行

镜头运用很创新,有红外热成像,有第一视角,还有游戏里常用的枪械视角,第三集音乐简直太好!讨论的问题也非常深,第一集关于战场现实与报道评价的差异,第二集关于集体纪律执行的原则和个人情感的冲突,第三集更高杆,关于爱,怯懦和人性。那个德国孩子兵的场景把所有人的人性都捡了回来。

43分钟前
  • 费翰
  • 力荐

7/10。首集是战斗到最后的经典模式,敌军密集队形死伤惨重,缺乏挡板的高个机枪手成为最显眼的靶子,交战双方才初步认识新式武器;后两集是寻找主题和在路上的状态,神父说枪毙逃兵不管无辜只管士气讽刺意味同[光荣之路],不断呕吐的坦克兵遗弃战友、命令杀俘,广角镜头摇晃描绘出这一路的心理紧张感。

4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影2093:有具体的区域和作战线路图,有俯视红外图和第一视角拍摄。1.讲述了第一枪蒙斯战役,英国人惨败及2分钟内德国伤亡500人的绞肉机。通讯兵不骑马不骑车有点不理解。2.索姆河战役。关于逃兵3.亚眠平路机杨威。两处高潮:几个人在面对德国小兵时;查兰一直拿着死者的老婆照片和信件,最后念情诗。

50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看了第一集还不错,可是第一集的帅大兵死了,太悲剧了。

54分钟前
  • 豆友1057957
  • 推荐

太写实了!

58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看的人好少,在芒果tv在线看的,挺好看。2016年4月24日

1小时前
  • 陶子冬
  • 力荐

用平民视角展开的战前战中战后的事件,映射战争的面貌。摄影等都是最高级的,可惜不对我胃口

1小时前
  • 黑芝永不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