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人生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理查德·特纳,约翰尼·汤普森,马克斯·马文,阿曼多·路斯劳,鲍勃·格伯特

导演:卢克·科雷姆

播放地址

 剧照

纸牌人生 剧照 NO.1纸牌人生 剧照 NO.2纸牌人生 剧照 NO.3纸牌人生 剧照 NO.4纸牌人生 剧照 NO.5纸牌人生 剧照 NO.6纸牌人生 剧照 NO.13纸牌人生 剧照 NO.14纸牌人生 剧照 NO.15纸牌人生 剧照 NO.16纸牌人生 剧照 NO.17纸牌人生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6-20 16:31

详细剧情

  62岁的理查德·特纳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纸牌魔术家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看不见东西的盲人。从9岁时起,理查德·特纳因为重病逐渐失明,之后又因为抵触盲文学习而被高中开除,然而这都不妨碍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会玩牌的人之一。从19岁开始,理查德每天会练习14个小时的扑克,分析和思考每一个动作,直至变成下意识的习惯。本片从理查德的日常生活探究这位看不见的人,是如何在黑暗中挖掘纸牌魔术的宝藏,并创造奇迹的历程。  一个看不见的人如何玩转一个最需要眼睛看的魔术?除了主人公的传奇经历,片中的各种魔术也足以令人兴奋。该片参加了2017年的美国SXSW电影节以及达拉斯国际电影节。

 长篇影评

 1 ) 一碗标准的美式鸡汤,一场天才的自我和解

理查德·特纳——被誉为魔术大师中的“纸牌机械师” 他在美国家喻户晓,一副扑克牌在他手中出神入化 他的近景魔术无懈可击,被无数大师级魔术师封为传奇 这样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双目却是完全失明的

几乎很难想象,魔术师这样靠大量视觉效果来呈现的职业,盲人也能做到极致。 这本该是个亮点大书特书,但主角此生最恨的就是——被称为“盲人”

他拒绝学习盲文,拒绝使用盲杆,拒绝使用导盲犬 凡是介绍他的报纸上写到了“盲人”的字眼,哪怕都是赞美,他也拒绝接受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

他拥有常人完全无法想象的毅力 一天24小时中16个小时在练习纸牌,全年无休,“啪啪啪”时也不间断 他的自尊心非比寻常,因为幼年视力障碍被人歧视 他毫不犹豫的用拳头还击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不断逼迫自己去做连正常视力者都极难完成的事 比如参加空手道黑道格斗,即时无法看到对方的出拳,他凭着听觉和毅力在手臂已经骨折的情况下硬是拿下了黑带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人顽强的有点可怕

电影记录到这里,已经很震撼了,但真正的主题是自我认同 影片引入了同样因眼疾幼年失明的妹妹,作为主角自我认同的引导者

同样失明的妹妹,早早的接受了自己盲人的身份,她使用各种辅助道具,出行带着导盲犬,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来换取更多的自由。 电影中的原话是:“承认自己是盲人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轻松”

于是纪录影片的基调从呈现一名天才的伟大,变成了天才的自我和解 影片里主角的儿子一遍遍地强调:“我爸爸,一直在伪装自己不是盲人” 天才的妻子也说:“理查德,你可以坦诚你自己。” 主角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学习用盲文打字,用辅助手机与外界交流

啊!自我认同,真的是美国的永恒主题 无论你是LGBT或是残障人士 如主角这样一个数十年拒绝被当做“盲人” 靠着顽强毅力对世界说出: “我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我的实力,而不是因为我是盲人!” 在影片结尾还是如愿坦然地承认了自我

“我是一个盲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轻松” 天才,终于实现了自我和解 一碗标准的美式鸡汤被完整的端了上来

可全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Take possible out of impossible.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2 ) 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他人的帮助

他在30多岁的时候完全失明,从一个有独立能力的残疾人,到一个完全依赖别人的人,他很难接受这个过程,但又必须接受,很残酷,但不是没有选择。他应该意识到,他并不是要完全依赖别人,可以像他妹妹那样用导盲犬,能独立生活,他妹妹就是盲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态度。但他不愿意接受和承认他是个盲人,想向常人一样生活,不用拐杖等,所以他需要依赖他的妻子、儿子。

他和正常人一起参加考试获得黑带,他的扑克表演可以做到出神入化,这些都是技艺,而不是生活的态度。最终支持人活下去的,取决于人如何看待事物。他可以完成一些惊人的事,但他必须接受但看不见这个事实。中间有一小段是他在教孩子们玩扑克,有一个10岁左右的视力障碍女孩,她和他讨论到盲文,他说他不喜欢用盲文,女孩儿说但有时候盲文真的有用,他承认他小时候任性,应该去学盲文。

那个小女孩我没有看到她自卑,她认识到自己的缺陷,然后学习盲文等等,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对于理查德,这是人性的缺点的吧,但可以克服,最后他接受,他认为如果他没有失去视力,也不会有今天的他,开始像他妹妹学习。我同样感到感动,以他的性格,能够改变,真地很难吧。接受自己的缺陷,并接受他人的帮助。

最后感谢他有个好妻子,还那么漂亮,不离不弃。他们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愿他们一生幸福。

 3 ) 人生如果不能更坏,那就一定会越来越好呀

电影的前半段讲的是老爷子的倔强,坚持不承认自己blind,倔强去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去冒险,去征服,儿子的离开,是老爷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吧,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搭档的离开,老爷子从正常的生活和心理上都有点接受不了,但这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后面的剧情开始转向温情,又是一个不一样人生的开始,人总是在重重困难之下开始被迫选择,并与最终的状态,和平共处。

 4 ) 对自己狠一点,才能让成功走过来

一个名叫理查德特纳的62岁美国老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牌术大师,是世界近景魔术奖的获得者。老人的事迹,CCTV曾经专门做过报道,老人对扑克牌的魔术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但我告诉你,这个老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的盲人,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他怎样做到了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一切呢?

昨晚很偶然在网上看了一部人物传记片,片子是2017年的片子,曾经在上海电影节展出,名字叫《纸牌人生》,描写了一个盲人纸牌魔术师的传奇职业生涯。

一般我是不看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剧情太平淡,看了不过瘾,很少看这些方面的片子。无意中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有在线播放的资源,顺手就点击了看,结果被人物吸引,一口气看完,感慨颇深,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影片的主人公理查德特纳是一个职业魔术师,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为他赢得了许多桂冠。理查德因为家族疾病,从八九岁开始视力衰减,大概到三四十岁的时候成了一个真正的盲人。但理查德从不认为自己是个盲人,而是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甚至获得了跆拳道的黑带。试想,一个盲人和健全人对打,取得黑带这样的成就,这需要多大的努力和勇气。

理查德为什么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勤奋、坚持、自律,这三点给他的魔术生涯早就了传奇。

理查德自述:从他19岁开始,每天手里没有离过扑克牌,在谈话、散步、吃饭、睡觉时,手里都不停地洗牌、搓牌。据其夫人讲,特纳甚至是在啪啪啪的时候,一只手仍然在洗着牌。中国有句老话: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理查德做到了。

理查德每天练习10小时以上,甚至很多时候是练习16个小时,从19岁坚持到62岁,每天从无间断,平均每天达到14个小时以上!正是这种令人恐怖的坚持,理查德特纳达到了与扑克牌浑然一体的境界,他虽然看不见,但下意识就能知道哪张牌是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些古训在理查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应验。

老人有很强的自律性,每天健身,保持良好的身材。他在做动作时候,每组是26、13,因为扑克牌每副是52张,他练的数是扑克牌的二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他虽然是个盲人,但没人说,根本看不出来。老人衣着得体,身材修长,谈吐幽默,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风度翩翩,显得非常优雅,这种外形就是一种很好的亲和力。

不认输,不向命运低头。理查德特纳向命运挑战,成了一个胜者。他的人生是一把烂牌,但他打的非常精彩,是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我的赢家。

天道酬勤,从理查德特纳的勤奋,我想到了书法,书法和牌技一样,重在练习。如果我们每天都拿出10小时以上的时间去琢磨书法、练习书法,阅读相关书籍,何愁不能成功?

我们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成功的脚步太慢,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努力了没有?有多少时间是用在了自己的专业上?又有多少时间是虚度、荒废了呢?

面对理查德特纳,我感到惭愧。

 5 ) 接纳自己的弱点

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一开始抱着催眠的心去看,后来发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

理查德,很像现实版的闻香识女人的上校,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永远不服输。从一开始的不接受自己残疾,到最后笑谈失明,这个自我接纳的过程。很感人,很励志。

理查德还很像奇迹男孩中的小男孩。奇迹男孩中,小男孩从一开始天天带头套去上课,不能接纳自己。到最后站在所有人面前快乐的演讲,接纳自己。

‘’接受你的弱点,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我们都有弱点。当你接受它,你就能在生命中游刃有余。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首先得爱上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

 6 ) 前半生和自己较劲 后半生和自己和解

前几天看吴晓波采访潘石屹,老潘一口土味普通话时不时还有些结巴,但一点也不妨碍他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信任的魅力。

当然,这和他现在很有钱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不想谈钱,我想说说老潘对生活的感叹,这也和这部迷你纪录片有着重叠的印记,那就是前半生和自己较劲,后半生和自己和解。

吴晓波问潘石屹,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老潘说,感觉他们这波人快要过去了,他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能吃苦了。

1)

不能吃苦,并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人到中年,终于明白,人生的篇章里,很多时候努力并不具备意义,它不过是让自己内心踏实好过些的自我安慰罢了。

年轻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认知特别模糊,等待我们探索的疆域也特别宽广,所以我们很焦急。当大家都是无头苍蝇的时候,乱飞成了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们吃苦,我们努力,我们试着去做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它们好像很酷。

在电影《纸牌人生》里,主人公Rich要比一般人更无序和用力,因为他在年少时,就失去了视力。可他的性格很要强,其实哪有人愿意被视为弱者呢?所以,年轻的他,几近疯狂的去做一些让自己看起来特别“正常”的事——基本上等同瞎子的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开摩托车,在各种悬崖上翻跟头,跳来跳去,还不顾一切的去考了空手道黑带。即便是走上了职业魔术师道路,他也拒绝blind这个标签去吸引观众的眼球。

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干嘛拼了命去否认一些东西的存在呢?

因为我们不能原谅无能的自己,不可以接受一个没有认同感和存在感的灵魂。所以,年轻时,我们的脑力在和我们的身体拼命较劲,我们意识在和我们灵魂抗衡。我们远远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而对于自我的准确判断从来都不能不经历一些磨砺而获得。

2)

《纸牌人生》只有很少的部分记录了纸牌魔术师Rich高超的技艺——扑克牌在他的手里,仿佛听话的侍从,要什么来什么。即便非常少的镜头展示Rich的魔术师生涯,仅仅是看他摸过的成吨的扑克牌,和每天训练的时间,也还是能感受到他靠这手活儿混饭,绝对实至名归。

我一度很羡慕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目标的人或是打小获得贵人的点拨找到人生方向的人,他们可以省却大量“找寻”的时间,只要专心致志一条路走到黑就好。

近两年,这样的羡慕感在逐渐减少,可能这也是我和我自己达成了和解吧。我觉得“找寻”的过程即便边际效益非常有限,但它能够让我们全方位的认识自我,活出更多可能性。

电影里的Rich不断尝试着各种疯狂的事,直到发现纸牌在shuffle的时候的沙沙声,能让自己安静下来,逐渐的他能坐在那里一天16个小时去聆听这种声音。想想看,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去练跆拳道,他不会知道自己有着强大的意志,16个小时仅仅去洗牌,这种毅力之爱绝对不会再开始时,就异常甜美的。如果他没有试图和年轻的“狐朋狗友”厮混掩盖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又哪里会换回人到中年身边的一群挚友?

我不信佛,但却越来越感受到,有因必有果,但我们活着,却要努力忘记因,才能收获果。

3)

儿子18岁上大学后,Rich失去了自己魔术生涯最好的拍档。之前有儿子在身边,他所向披靡,各种表演和演讲,指哪打哪。因为儿子就是自己的双眼,他总是给予Rich最漫长的耐心。

而这一切,因为儿子要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开始转变。Rich当然很难过,他也不掩饰失落和沮丧。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多年来一直强迫自己加装”我不是个瞎子“的盲人,决定用导盲犬,用手杖,还跟着同样有视力问题的姐姐开始用科技来帮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

Rich一板一眼的学习怎么用听觉导航发邮件,怎么用智能手机来规划生活。手杖和导盲犬逐渐成了他生活的新伙伴。

告诉全世界,我看不见,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啊?

即便被看成弱者,需要帮助,似乎。。。也没有那么不舒服啊?

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学东西没那么快,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啊?

没有六块腹肌,体重一直超过100斤,怎么P图都没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很好看,似乎。。。也没有影响到我们可以选择快乐的活着啊?

和自己较劲的意义,在一段日子过后,忽想起来,似乎幼稚的可笑。较什么劲,抬那么多扛,证明自己很厉害,全都对,并不能赢来周遭你在乎的人对你的尊敬。

我们内心的虚荣仓储箱,其实地步有个洞,很难用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来填补。但是这个道理却要在追求了一圈华而不实后,才能全然理解和吸纳。

人生真的很像很像一副牌,有的人一手好牌,却因为出牌顺序可以打得很烂,有的人一把烂牌,却可以笑到最后,这其中的秘诀,在我看来就是,了解自己和对手。

接纳自己,才能改善自己。原谅自己,才能翻到下一页。烂牌打出去了,手里好牌的比例也就自然升高了呢!

年轻时的我,好喜欢Mc Hotdog的《九局下半》——

就在青春的九局下半转啊转 我把帽子反戴还会不会有大逆转

当我不在年轻的局里打转时,仍坚信,人生啊,时刻会有大逆转,嘻!

 短评

一手烂牌最后打出“王炸”的效果。人生没有烂牌,不打到结束,谁知道是好是坏,认真打都将是好牌。

6分钟前
  • 电影学徒
  • 推荐

一个盲人居然可以通过苦练成为厉害的牌术大师,人生拿到一副烂牌,但也不能气馁,努力让自己处于劣势也能继续努力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8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自尊的魔术大师,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弱者对待,不需要他人的怜悯。特别克制、每天练习14个小时,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跆拳道、健身上也是如此,常年坚持不懈。令人尊敬。

1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纪录片最后渐渐的主题变成了与眼疾的抗争,然而特纳这位顶级魔术师却不喜被人称人“盲人”。

12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唯手熟尔?!

15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不是魔术师,而是牌术师。人生给了他最烂的牌,而他却化烂牌为神奇,炫目表演背后是超卓的毅力和疯狂的练习。“不管你拿到什么牌,都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能玩。”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因为不服输才使他拿到了空手道黑带成为魔术大师 也因为不服输使他在接纳自己这个环节上做得特别差 很开心最后他打破了这个怪圈 成为强者接纳自己才是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25分钟前
  • Sigma von Zeta
  • 推荐

电影节翻成世界顶级牌术师。字幕没出来看了场原音更入心了。最终还是会和自己和解。才成真正传奇啊。一家人真好

30分钟前
  • kissbye
  • 力荐

一生只做一件事

3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接受自己的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3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一个带着宿命般缺陷的魔术师,倔強的自尊心和疯狂的执着皆令人惊叹,最后一刻学会的却是「放下」,动容。

3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真-牌不离手,就是喜欢这种触感。

39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这四星不是为电影打的,是为这个王者打的。失败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逼的不够。

40分钟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而满血战斗,结果活成了独一无二的传说。当他终于放下面子,拥抱缺憾,老爷子却说"其实每个人都独一无二"。"You can't conquer what you aren't willing to encounter." #2017SIFF

4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人格特质十分鲜明 精力充沛 高自尊 自律 容易入迷 某种意义上说能一天练16小时的牌也是拜眼疾所赐 偏重传记 牌术细节讲的不多 师承dai vernon(竟然是胡迪尼同时代的人)

48分钟前
  • johoyo
  • 还行

三半。最后片子找到了一条线,自尊心极强而为之努力练习的魔术师在六十岁开始有所改变,这对纪录片是可遇不可求。太太真是美,白色短发美极。妹妹也是强者,比大多数人都自由。觉得这个中文名熟悉,细想想起20年前写过一篇同名的文章

51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老头子有股倔劲,人生绝不认输,且要活精彩!他比常人都更努力,你一个健全人还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松懈和放弃!

52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人格最后都升华了。6

57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很强的强人...佩服佩服...电影原声很棒,加半星。4.5星推荐

60分钟前
  • bugz
  • 力荐

十分佩服这位大师的技巧

1小时前
  • 我不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