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英雄

记录片美国2008

主演:吉米·佩吉  边缘  Bono  杰克·怀特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播放地址

 剧照

吉他英雄 剧照 NO.1吉他英雄 剧照 NO.2吉他英雄 剧照 NO.3吉他英雄 剧照 NO.4吉他英雄 剧照 NO.5吉他英雄 剧照 NO.6吉他英雄 剧照 NO.13吉他英雄 剧照 NO.14吉他英雄 剧照 NO.15吉他英雄 剧照 NO.16吉他英雄 剧照 NO.17吉他英雄 剧照 NO.18吉他英雄 剧照 NO.19吉他英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16:55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由David Guggenheim执导,讲述了三位吉他手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

 长篇影评

 1 )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吉他不是摇滚乐的全部,却足以诠释摇滚乐的灵魂。



我爱摇滚,但要我说我最喜欢摇滚乐的哪一部分,我还是会很自私的说——吉他。

我知道,单有吉他不可能创造出摇滚乐。没有鼓就失去了节奏的快感;没有贝司就缺少了音乐的基调;没有主唱,这个我认为摇滚乐当中最简单又是最困难的部分,就缺少了乐队的辨识度。可我就是喜欢吉他,没有理由。



It might get loud,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叫《吉他英雄》。翻译的人估计是个摇滚迷,看着Jimmy Page,The Edge,Jack White这三个人的名头,给了个跟这英文片名毫不相干的名字。而这个英文名的取名者,也就是导演,居然根本就不是个摇滚迷,而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人时,导演还很搞笑的说了句“我也想找Jimi Hendrix啊”。话说回来,正因为这个导演并不迷恋摇滚乐,才能用这样一种写实甚至有点清新的方式表现出三位吉他大师的内心世界。



花白头发的Jimmy爷,略显苍老的Edge叔,加上依然有着青春活力的Jack,三个年龄段的吉他手,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选人。

Jimmy爷出道于“披头士年代”,摇滚乐刚刚起步,所有的创新都带动着摇滚乐的发展。可那个年代,摇滚却依然不为大众接受,以致Jimmy爷迷恋的将吉他背到学校天天练习之后,老师将他的吉他没收,并将他列为“反主流者”。这倒也造就他做音乐的风格——“反叛”,比如用小提琴弓拉吉他,比如运用双柄吉他。他尝试了许多前人不敢尝试的东西,因此,另外两位小辈一致认为,他们三人当中Jimmy爷是最有朋克精神的。

Edge叔出道时,摇滚乐已经基本成型,各种曲风也基本已经奠定了基础。这种时代,很容易踟蹰不前,因为创新很可能意味着对前人的不敬。他们出道于Punk盛行的年代,自然也免不了模仿前人。Edge叔走进曾经的录音室居然还说,“我们当时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来什么”。但他们成长了,他们用摇滚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让自己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Jack叔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但是他却最复古。我对此人的了解甚少,但在这部电影中,他的才华让我不得不佩服。他敢于对以前的东西加以改进,敢于对现在的流行提出抗议。这个年代,创新能够为大众接受,因此Jack们才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道路。



三个年代,三种摇滚,但当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时,又可以达到同一个点位。



电影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三人最后一起弹奏的民谣。G,C,G,Bm,四个简单的和弦,却如此动听。Jimmy爷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唱不了歌,这很没前途,对吧?”而The Edge也在慌乱之中弹错了和弦。每个人都有自己小小的缺点,吉他大师也不例外。

电影中给我最高的兴奋点,是三人同时演奏Led Zeppelin的In My Time Of Dying。Jimmy爷的重金属,Edge叔的英伦,Jack叔的朋克,居然能够如此和谐的交织在一起。这是吉他的魅力。

为什么会选择摇滚?The Edge在最后说,“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拿起了吉他。”而创作很难吗?Jimmy爷说到神曲Stairway to Heaven时,仅仅把创作的过程表现为“不由自主的灵光一现”。摇滚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摇滚的魅力。



听着Jack White最爱的那首没有伴奏,仅仅靠拍手和声音演绎的歌曲;看着Jimmy爷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旋律时那慈祥的笑容;望着Edge叔在大海边带着音响弹奏吉他的身影。突然感觉到,摇滚也可以如此静谧,如此安详,如此平和。



当你在音乐的道路上摸索时,你也许正在创造着历史。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2 ) 有梦就是美好的.......

guitar是乐器,也是艺术品,流畅的线条,完美的曲线,幻化出动听的旋律.... 看着片中出现的那些神器Fender、Gibson、成箱的机架效果器、集成的踏板、电子管的音响,不禁想起自己刚接触吉他时成天梦想着自己以后会有这样的设备、有自己的乐队、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奏自己的音乐......想起自己对音乐的一切幻想,想成为 Vai、Eric Johnson、Yngwie、Joe...................等一系列大师
自己弹琴也有些年头了,惭愧技术上没什么提高,但庆幸的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接触了多种音乐风格,了解到音乐的美好,不然依旧可悲的听着那些口水歌,堕落下去......
回到影片中,三位乐手(就不介绍三位了,也称呼大师了,片中他们的角色就是普通的乐手)讲自己对吉他、对音乐的感受,怎样开始接触吉他,怎样怀着执着的心态走到现在,他们也说到自己如果没接触吉他,没坚持下去的话,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做的什么过的怎样的一种生活,他们用语言交流也用音乐交流,在一起jam一切都让你喜爱,让你回忆自己的经历或开始让你下定决心去接触学习吉他....也许在音乐上我永远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从吉他里找到快乐,用它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就满足了,那怕直在那静静的欣赏它............
初学的时候就像Jimmy 说的那样,一个和弦可以一个人快乐的,扫弦、分解一整天...
现在没有了初学时的激情,一天几个小时的抱着琴不放、看任何有关吉他的东西.....也没有成为专业乐手,只是偶尔拿出来弹奏几首曲子,让自己沉浸在音乐里........
吉他是生活理的一部分,没有它我也不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有梦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也许它实现不了,也许遗憾但也不要去纠结,痛苦它离你是怎样的远,为什么成功不了.....把梦留在心里,偶尔想起自己曾为这样一个梦而努力过.........不是很美好吗?
感谢Jimmy Page, The Edge, ,Jack White三位乐手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回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 ) 浮夸无益, 不如"去神化"

坦白说, 我并不喜欢看纪录片. 尤其是这类摆拍而没有多少纪实性的纪录片. 3个吉他手在摄影棚里围坐在一起聊天, 对音乐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更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3人的成就地位抛开不谈, 就电影的角度来看, 如此随性的安排布置, 聊天过程中穿插着零星的闪回和访谈, 完全没有情节故事的东西对我来说看起来实在太累了. 我甚至没有耐心从头到尾一次看完.只有在Jack White讲到他童年和家乡的时候仔细回头看了几遍, (题外话, Jack White在3人中比较特殊, 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生长于80年代的底特律白人小男孩, 是如何在一个黑人文化泛滥的地方习得Blues音乐的影响)

每当镜头前台下万人合唱, 台上吉他手们千娇百媚, 手中吉他上下飞,意外的发现, 这对现在的我来说触动少了太多了. Stairways to heaven也仅仅让我开大了点音量.换做5年前, 我不在屏幕前感动的*&^$%才是奇怪,

但是Anvil的伪纪录片我却非常开心的看完了, 而且刻盘保存(我有看完电影就删, 几乎不看第二遍的习惯), 不是因为Anvil的故事比他们3人更好更精彩, 而是影片中他们的故事是如此平凡. 平凡到你看着他们就会想到自己或者你熟悉的那个人. 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朋友间的吵架和好, 为了一个目标协同合作, 每天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借了Anvil乐队, 借了金属乐的壳子而已.


而讽刺的是, 每每在这么多人赞美音乐中表达的自由,理想和美好世界的时候(事实上, 很多人却很少消费CD和其他出版物!), 是否会发现自己却这么的平凡, 离职又上岗, 爱情分分和和, 房价依旧高不可攀,股票仍然晴雨不明, 世界还是不那么太平, 而随之发现只有妈妈亲手做的一顿饭, 朋友间喝酒吹牛, 回到家洗个澡睡个舒服觉最有联系最感亲切. 同样的理由, 我非常不喜欢 [海盗电台] , 但却很喜欢李安的Taking Woodstock.

但这不等同你的棱角就能被磨平, 不等同你就没有权利拥有梦想没有追求. 只是有时侯换个心态去看, 摘掉围绕在神像周围的光环 也许能少点负担 多点轻松和乐趣. 比如在我还蹦的动的时候, 绝对不会放弃在下个月Slayer演出的台前拼个你死我活的机会.

再厉害的吉他英雄下了台也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莫名的想到Varg), 人们喜爱的是他们拿起吉他之后的风情, 但其实这只是他们的工作, 而你在另外一个地方也同样能做的和他们一样出色.


总之简单的说: 音乐的目的而且唯一的目的只是给人带来快乐. 而浮夸和神话除了让人丧失部分思考和清醒, 永远不能为大家多带来一分. 如果哪天你感到累了, 就离开他. That is it. 而且放心, 摇滚乐不是号召博爱自由么, 哪天你听的上火了, 让它去死他也一定不会怪你的.


PS: 看到有人吐槽中文译名, 其实我个人觉得游戏比这片好玩多了.

 4 ) 电吉他

影片开头白杰克自己造了一把“电吉他”,这里就有他最爱的那台fender老管箱子。佩奇的老G,那麻酥酥的过载。Edge的一地单块和各种机架。
这三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代表了三个时代,三种乐手,三个风格。
佩奇是传统派,对吉他的痴迷,对于传统的电声乐器的声音和技巧的诠释,他似乎代表的是在他的演奏里,吉他本身是最关键的东西;
Edge,对于效果器的痴迷代表了那个花样层出的电声乐器时代,细致入微的对效果器的调节和理解构造了U2的声音世界,华丽又精致的声音让人着迷,在影片中似乎在隐喻他代表的是中间环节,对效果器的崇拜;
白杰克,奇葩的演奏家,但是我个人最崇拜和欣赏的乐手,塑料吉他,接上音响,这个人演奏的音乐全是情绪,高超的演奏技艺足以让效果器和吉他黯然失色,但是不能忽略他自己最爱的(后来在其他的地方的采访里他透露)那台世上已经不多的老管箱。他似乎代表的就是最终的环节:音箱。

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分别讲述了三个主角所在的乐队,齐柏林飞艇,U2,白色条纹。一幕幕一个个镜头让喜爱这些乐队的人觉得每一秒都那么幸福,刷几十遍都觉得兴奋。
不论别人怎么看,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为演奏和爱好吉他的人,热爱摇滚乐的人拍摄的。
对于许多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只是音乐本身,追星的人追得是花边,是绯闻和娱乐,这里不做评价,但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事关注了音乐后面的工匠气质。又是谁在喜欢这些乐队的同时,去研究他们的吉他音色,用的琴,音箱,效果器,甚至是什么型号的琴弦,什么规格的连接线,什么样式的拨片呢?是吉他中国里的宅逼们哈哈。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乐此不疲。
曾几何时我不在乎这些细微的东西,一心想着做音乐当大师不要有时下所批评的“匠气”。走着走着,当回过头来再看看这部电影,觉得工匠本身的幸福,只有工匠自己知道。年龄越大越能真正的体会到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越来越觉得演奏乐器本身,弹各种好的琴,看她的贴面木材配件,擦拭她们,组合自己的单块矩阵,摆弄音响升级设备,看不同的木材,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琴体的震动,电流的噪音,最快乐。有时候甚至因为有了一块不错的擦琴布而乐一整天。
厨师爱自己刀,锅碗瓢盆;木匠爱自己锯,尺子锉刀;乐手爱自己的琴,各种能让好声音出现的工具。大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不敢下断言,但必然先要做好一个好工匠,对自己的事业发自内心的那种爱。

说回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也可能对于很多热爱电吉他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福利。与长夜漫漫时一部精彩的A片一样,沁人心脾的渴望和旖旎。

一个有意思的事件,就是08年奥运会闭幕式,吉米和碧昂斯在鸟巢的表演,伦敦接过奥运会的火炬,北京提出让佩奇假弹,老爷子很惊:我这一生演过无数次演出,从来没有人让我假弹的。

数字时代来临了,时下音乐录音也都可以分轨分时。想想披头士那个年代,在录音棚一帮人同步录音这种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是乐手的基本素质。而今如若有人这样做了,会被称为技艺高超。

影片最后几个人回到了吉他本身,用木吉他来了段即兴。那时我觉得,似乎演奏吉他也成了“拳怕少壮”。昭示着,对于演奏音乐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演奏者本身,能出最好的声音的关键是演奏乐器的人。

希望几十年后还有喜欢电吉他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不知道那时候演奏的琴、效果器、音箱都变成什么样了。但是我要说,Gibson直到现在还在复刻1957、58、59、60年代;晶体管音箱问世那么多年了,还是电子管音箱最温暖最好听,也在不断复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玩意;至于效果器,永远都是哪家动态好,哪家就是好东西。(动态是个啥?就是你是高手,你的牛逼能更多的体现,你是二把刀,你的瑕疵也会放大。)

即使未来巴西非洲的好木材采光了,用了合成材料代替了琴体,能完美的模拟风干年份足够的木材的震动了,还有一件事是未来的人体会不到的:打开琴箱,那股属于琴自己的香味。

PS:已知G和PRS绝对是可以闭眼通过闻味辨别真假的了哈哈哈。

 5 ) 再说一遍,再祈祷一回

从很多古老珍贵的音乐录影片断看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以前音乐的放荡,U2复古气息的low-fi以及Jack White,人家都是经历过的人,尤其是Jimmy Page毒品,骨肉皮,大段solo和金属都过来了,对音乐的理解十分深刻嘛,Jack White当仁不让,年龄最小也就最容易被当代年轻人所认同,思想比较激进但不乏深邃厚重,西装笔直的礼帽和发型,The Edge功力三人当中稍显逊色,音乐电影就just music no bulshit ~!洗

 6 ) 三代吉他英雄

作为一个蹩脚的吉他手和狂热的摇滚爱好者,此片属于必看系列。还好,此片没有陷入传统纪录片那种忸忸怩怩做作模式,对电影结构分析我是外行,看了一遍后,虽然细节不甚了解,但整体感觉不错。
导演应该对摇滚乐有很深刻的理解,选的三位主角分别是不同时代真正的吉他大师,尤其是Jimmy Page和The Edge我尤为推崇,如果新生代的吉他大师选择红热辣椒的John Frusciante,那么光看阵容我就要给五星。
对电影的理解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浅谈一下我对三位大师的了解,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指正。首先Jimmy Page无需多谈,多大的赞美都不为过,真正的吉他英雄,摇滚乐与吉他技术发展中重要的推进者,影响无数后辈力量。Jimmy Page最为人知的还是在齐柏林飞船阶段,此乐队是继披头士与滚石两大摇滚乐队巨头之后的顶级乐队,与黑色安息日和深紫一起缔造了重金属这一摇滚乐最重要的流派。80年代的流行金属,比如中国乐迷数量相当庞大的枪花,就可以听出齐柏林飞船的影子。从根源上讲,齐柏林飞船还是深受布鲁斯影响的摇滚乐队,其中Jimmy Page更是布鲁斯吉他大师,最出名的绝技是重复段演奏。在电影中的Jimmy Page是一个慈祥安静的老人,可在电影影像上可以看到年青时期Jimmy Page的风采,当时也是风靡万千少女的帅锅。人到老年的Jimmy Page,已经无需再从技术层次上来演奏吉他,吉他更像是与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难能可贵的是,鼻祖界别的Jimmy Page对晚辈更多的欣赏与鼓励,丝毫没有架子,与晚辈的JAM中甚至还有谦虚的一面,让我敬佩不已。说到此,想起08年奥运交接仪式后,在天涯上有粪青因为对英国人不满,甚至对老jimmy出言不逊,也难怪,Jimmy Page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如贝克汉姆的万分之一,摇滚史甚至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在中国甚至受到轻视,令人唏嘘。

U2就不会如此尴尬,此乐队不仅风靡全世界,在中国乐迷数量也众多。但是最为吉他手的The Edge就另当别论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The Edge都被认为是蹩脚的糟糕吉他手,“仅仅是因为在U2所以知名度大”。还好现在基本已经平反了。The Edge是和Tom Morello一样颠覆传统吉他概念的吉他手,Edge的吉他哲学是“Less is more”,他是当今世界上少见的以出神入化地运用效果器而知名的吉他手,也许是因为早期受到朋克运动的影响,他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音符来表达最好的音乐,对此我非常推崇,因为我厌烦了众多“吉他高手”复杂繁肿的吉他solo,如流水一般而没有韵味,失去了弹琴的本质而成为了炫耀的资本。老外称那种速弹而没有技巧的吉他手叫手淫,我认为有相似之处。被低估的Edge面对外界的质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向,20年如一日,为我们奉献了众多杰出的摇滚作品。在电影中看到Edge那一大堆复杂的效果器了吗?我想起了周星驰鹿鼎记中的一个片段,韦小宝进宫前师傅陈近南教他武功,给了一小册子,韦小宝惊讶道,这么厚我看要看个把月,陈近南眉头紧锁道:这是目录,武学秘籍在那边,随手一指,墙角一大摞书,“我看了三年,练了三十年才今天的境界”!世界上的效果器就如同那一大摞武功秘籍,想要达到Edge的境界,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功夫和精力。我常听说,中国吉他手与世界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音色的理解上,现在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研究音色,Edge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是吉他历史上一个怪才。

Jack White是当红乐队白色条纹的灵魂人物,对此君我不甚了解,不敢妄加多言。在如今的乐坛很少有像白色条纹一样搞布鲁斯音乐了,并且还玩的这么好,这么流行,唱片还能大卖。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白人,一直都以为布鲁斯是黑人的专利呢,就好像说唱界的痞子阿姆,比较另类。

在电影片尾,三人一起JAM,其实我有一点小失望。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三个人各自拿出看家本领来擦出激烈的火花,比如jimmy的连复段,Edge的吉他音效,Jack White的布鲁斯,脑海里浮现这样的片段,想想都让人激动,好比洪七公拿出降龙十八掌对抗欧阳峰的蛤蟆功,效果肯定不同凡响。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太累了,有时间再补充,大脑需要休息片刻。

 7 ) everyone plays guitar

但是当一个讲故事的人,真正的创作者,不断赋予陈旧的生活以新的色彩是很有意义和趣味的事情。
当你创作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眼望地平线。

 8 )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家如果整天想着成大师,除非他真的有那个天分,否则要不就是狂妄的被大家耻笑之徒,要么就非得精神分裂不可。那种少年有成的大师真的是需要天赋和前期传家宝加成的,虽然张爱玲是说出名要趁早的,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有这个天赋,那就作一个后天的大师,在我看来是更大的成就,更值得我崇敬。 前几天偶然在MOOC看了一场Course,一个电影音乐课老师的handout,觉得里面有一段关于摇滚音乐的文字有点意思, 摘译如下: “摇滚是一种资本主义音乐, 它是作为娱乐消遣而存在的,反映的却是在这个系统中的生存状态。它不是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力量而存在,而来自于与现实世界中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关联。它的态度不是出世的,好象嘻皮运动和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而是入世的,与资本主义的脉搏紧密相连。 它的内容是:自由,控制,力量,和感官。这正好是资本主义的欲望缩影。它是大众文化,这使它区别于民谣,或者纯艺术。尽管有千种外衣披挂在身上,它的核心却是大众性,它的局限也在于此。” 摇滚是工人阶级的梦,是在阶级奋争中的快乐。 20岁左右的人喜欢把生命看的过于激情化和简单化,其实后面的变化很丰富。现在的社会有一种趋势,好像很多人20岁左右就出头了,哦,不对,甚至还在尿床的时候就可以了,成功变的越来越低龄化和快餐化,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能笑到最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应该在30左右才是黄金年龄,现代社会却过于强调年轻,急于推出偶像,这完全是出于市场的原因。因为作为消费主体的这些年轻人,他们需要年轻的偶像去崇拜,需要在blingbling的明星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丝存在感。这是现在整个世界的一种趋势,对真正成熟型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就是说你必须耐的住寂寞,耐得住创作上的孤独。 噪音也多了去了,噪音美学也是电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讲噪音跟摇滚乐、以及现在泛滥到极致的电子流的关系, 就象鸡跟鸡蛋一样,都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机器异化人类所产生的新美学——出世?嬉皮士运动时,有一批乌托邦音乐,包括那种比较唯美的民谣,Joan baez和Bob Dylan中有一些还是挺小清新桃花源式的,都是比较不谙世事的音乐,台湾早期的校园民谣受此影响较深,花儿草儿啊的什么的,直到后来的罗大佑以后才有所改变。 对某些人来说痛苦本来就是快乐的一部分,要不怎么木桶腰会唱:You're so fuckin' special,But I'm a creep, I'm a weirdo.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你听blues的享受之一,就是当你从七和弦的压抑中突然转向大调的释放,这种张弛的对比产生的感觉,正好象是人生中的悲喜起伏。于是我又不得不条件反射般地联想到某些不大好的东西,例如很多伟大的乐队总是会出一两个自杀身亡来为集体名垂青史,那又怎样呢,我好牛逼,好牛逼啊,牛逼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为数不多的乐队,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依旧屹立不倒。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样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 我也觉得今天的摇滚乐很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也许应该说: 摇滚乐的起源是资本主义音乐吧。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学术起来,一严肃起来,那个味道就没了。还好我只是什么都一星半点附庸风雅式的饭,压根就勃不起来。 To my dearest The Edge....... —————————————————————————————————— PS: The Edge:“实际上仔细清点一下你就会发现,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成功乐队,某个时期有那么一大群人对他们有着宗教般的膜拜,但最终他们还是消失了。因为时间总在向前走,当那批人不再做他们的听众,比如他们老了或者死了,自然那些乐队也就沉没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真正的音乐只会成为经典,而不会过时,因为它必然包含着一些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所有人总有它的启示和意义。所以你看,当你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就必须去保持你的创作水准,你不是要做某一个时期受人推崇膜拜的东西,而是要做所有时期都会令人有所共鸣的东西。其实这是压力很大的,有时我会认为Disc比Rock更成功,至少Bee Gees是我们一直努力去学习的榜样。我想,真正的摇滚乐的听众是时代,而不是某一群特定的人。” ——《Hit轻音乐》杂志 2009年10月5日 [HIT CLUB 扯×谈] 专栏 文/ Ryu

 短评

jimi Page (Led Zeppelin), ; Jack White (the White Stripes); Edge (U2), 三个玩吉他像玩自己的生殖器一样娴熟的家伙,jimi page和jack white的秀超有启发。

7分钟前
  • Yeoman
  • 力荐

三个人更像是三种态度,JimmyPage代表着随性,Edge代表着控制,而JackWhite更像是释放。

12分钟前
  • Sai
  • 力荐

吉他!吉他!

15分钟前
  • 新同学
  • 力荐

结尾仨大师一块儿JAM不过瘾!可是jimmy page真尼玛太帅了! 帅了!了!!!

17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纪录片。

19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里面关于吉他的小故事很感人~

21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看了三遍,很多启示

24分钟前
  • RIC
  • 力荐

光这3个名字就足够强烈推荐了!

25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力荐

老Jimmy 笑起来有点像周润发。

27分钟前
  • 脑震荡
  • 推荐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片名翻译很无语

3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不错

33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毫无疑问,电吉他是最富激情的乐器

36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以前从没留心过Jack White,没想到这么可爱又生猛,特别是带着小杰克练琴时,音乐生命应该比两个老江湖更旺盛。

4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不懂音乐

42分钟前
  • 曾小菜
  • 还行

开玩笑么 这三个人不要太牛逼 听听他们讲讲吉他的事蛮不错的

43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 - 闷闷的。不熟悉。看来还有很多资料需要了解。

44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电吉他教学片。

46分钟前
  • 吃 硬
  • 还行

it should be loud!

51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1.25 看见jack white,于是就下了。只有jimmy我不是很熟悉,也毫不掩饰对jack white的喜爱,三个优秀的吉他手坐下分享对吉他的情感和对效果的痴迷。

54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直接把我给看哭了。(别误会,不是电影感人,而是自身原因,有的人为了现实,放弃多少梦想。就在想的一瞬间,回头便是一辈子。看到这部电影,你怎能不激动。古人说男子,少不看红楼,壮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老不看三国,呵呵,羡慕却又无奈。)

58分钟前
  • 大 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