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片美国2023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拉尔夫·费因斯,本·金斯利,戴夫·帕特尔

导演:韦斯·安德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毒 剧照 NO.1毒 剧照 NO.2毒 剧照 NO.3毒 剧照 NO.4毒 剧照 NO.5毒 剧照 NO.6毒 剧照 NO.13毒 剧照 NO.14毒 剧照 NO.15毒 剧照 NO.16毒 剧照 NO.17毒 剧照 NO.18毒 剧照 NO.19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30 20:55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罗尔德·达尔著名的短篇故事,讲述一名男子发现他的床上有一条毒蛇。

 长篇影评

 1 ) 港式警匪片的高峰……怎么又来一座高峰

    打五星的人放过我吧,我其实给的是七颗星~!

    我知道杜琪峰这类的黑色导演比较受憋,北上赚小钱钱的计划,经常被肿菊怪蜀黍的剪刀手给毁掉,杜导的电影以前经常被咔嚓,一个比较有名的段子证明其怨念之深:2003年《大只佬》勇夺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内地上映版有关“前世”的情节却被删到丁点不剩,有记者问杜导是否看过剪辑后的电影,气得他大喊:“我不要看”!

   于是杜导就跟肿菊杠上了,八卦太多不细讲。总之杜导的片子就是一部比一部黑,好人坏人都领便当啊,开金手指要你当你就得当啊。

    可是杜导坚持的艺术风格,常常让我这种低端观众一脸莫名啊!!回到毒战,一起去看的软妹子,最后吐槽说: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片子,警察死得那么彻底啊!妹子就是经常看看csi,习惯了美帝帝国主义宣传那套,好人金刚不坏,哪怕头掉了都能复活……

  但是,这个故事虽然黑,但太没有逻辑了好吗!也许我没有看懂,我猜想这个故事应该这样的(凶残的剧透开始):

  古天乐饰演的那个谁应该是演制毒的吧,哈哈哥是经销商,那么七龙珠小战队和昌哥麻袋二人组是干什么的?

   如果是原料商,古天乐安排七龙珠小战队以及昌哥麻袋二人组和哈哈哥见面就很不合理了。熟悉绝命毒师的应该知道,经销商干嘛还要管原料商?卖鸡蛋的人看看鸡蛋好坏就好了,难道还要管下蛋的母鸡是哪一只啊?

  如果跟古天乐一样是制毒贩就更不科学了,熟悉绝命毒师的应该知道,因为制毒的人完全没有暴露的必要啊,古天乐跟哈哈哥见面就好了嘛;如果是经销商,那还需要哈哈哥干什么?竞争对手啊!!好吧这跟绝命毒师没有关系,是常识问题吧!!

  总之我没看明白,私以为导演安排七龙珠小战队的原因,纯属为了后面的便当戏,这几人出场搞得好像很随意很牛逼很黑色幽默的赶脚,其实自带flag,为了衬托古天乐的变态来的。

  后面的枪战戏也很无语,我就不吐槽让毒贩自己开车的情节,虽说是为了诱出大鱼,但是身经百战的公安干警会这么放心?孙红雷他们被坏蛋打残一条腿,人员大伤的情况下,居然不等救援来,冲上去火拼。。我说孙这样的公安,就算成功抓住毒贩了,这回去奖金也要倒扣三个月吧。。就别提救援半天不来,到最后才赶到。一个小县城难道还堵车……救援还只来了那么稀稀拉拉的几辆。。

   若你是黑色主义者,肯定会说这就是现实啦……但身为一个极端乐观的天朝人民,天天自嘲城管战斗力都能秒杀日本自卫队,要我怎么相信这种情节啊。。

 回来一搜,果然好多新闻通稿都是“港式警匪片的高峰”,你们高峰的标准是有多低!!是根据元朗区的鲤鱼山的标准制定的吗!!

   
  

   

   

  
   

 2 ) 《香港人》

《香港人》,这才是真正匹配《毒战》的片名。
太多人惊叹于此片直露的涉毒场面居然能够过审,然而真正弥足惊奇的,并非涉毒场面的尺度之大口味之重,而是潜藏片中的态度与审查当局乃至整个帝国的对立之尖锐程度。不难注意到,《毒战》中的香港黑社会七巨头,不再是港片传统里身手非凡冷酷拉风的黑超古惑仔路线,而是除了涉毒之外看起来与常人别无二致一弱二傻妇孺老幼的市民甚至“良民”面貌。津海港谈判一幕中,当谈判陷入危局,公安张队(孙红雷)假扮的大陆毒贩哈哈哥一脚蹬上桌,枪指本该凛然莫测的港方大佬标叔时,我不认为孙红雷展现的是公安的威风,毋宁说,那一刻居高临下把香港客踩在脚下的,可以是假哈哈哥,也可以是真哈哈哥,既可以是公安,也可以是大陆黑道,一句话,那就是“大陆”对“香港”的强势,不论是公安、黑道还是商人,“大陆”在“香港”面前,就是这么个强势。
如果《毒战》的心就这么大,那么它并没有在意识形态层面超出后九七港片普遍心结的“忌陆”层次。这次《毒战》或者说杜琪峰真正狠的地方,在于其对香港、香港人的狠,前所未有,无以复加。
这个“狠”字(严厉的批判性),集中在男主蔡添明(古天乐)这个角色上。作为香港人,杜琪峰聚力香港人的“国民性”问题上,颇有几分神似“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且不留情面。
蔡添明这个角色,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每一次面对强力(公安)碾压,面对求生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选择自保、不惜出卖,但又从未真正同心同德合作,也从不把手里有限的牌轻易出光,与此同时,他始终对亲情对兄弟对江湖对”香港“留有尽可能但也极其有限的余地,生死存亡去留分诀之际时,又一定会大难临头各自飞对不起拿兄弟当炮灰。他对北方势力的态度,与其说是投降,毋宁说是委蛇,与其说是抗争,毋宁说是挣扎。他聪明、入世、投机,敢于搏命,拥有适应世俗生存的一切心理素质和技巧,本能地不信任不认同权力,又总是陷入孤立自我的软弱境地。
如果可以用六个字来为蔡添明作谶,那就是:软骨头,爱自由。
以上虽一家之言,然抚翻二十年来往事,历历在目,各人自有体会。行文至此,想起多年前在杂志上看到成龙的几句,原话不记得,大意是:倘若世界上只剩下街对面一家店还有几块面包,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过街去拿的,一定会是香港人。

 3 ) 宁教我负天下人,一代枭雄添明仔

(严重剧透,非礼勿视)


这是一个枭雄的故事。枭雄的名字叫蔡明,啊不,蔡添明,添明仔。

添明仔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水汪汪的看着你,有时候像小鹿一般无辜,有时候像受伤的小兽一般无助,最后他砸断自己的手,捡起地上的枪,干净利落,一枪爆一个头。眼神里面没有任何感情,枭雄本色,绝不手软,没有废话,手起TM人头落!


我已经受够了诸多电影电视剧中的大反派得意时每次都一堆屁话,非要自带解说的把自己的阴谋诡计说完了再哈哈哈哈哈白痴一样笑上半天然后被男/女主角或者某个路人小弟背后阴一刀。

1.枭雄本色一,情商高,人脉广阔,感情充沛

首先,如果没有工厂的意外爆炸,这个看似有情有义的添明仔明显在贩毒界混得相当不错,各种兄弟干爹徒弟亲人,一个庞大的制毒网络。他掌握着诸多命脉和资源人脉,随便说出一两个就够警察们忙乎一把了。最后临死前不停的说,不停的说,全国各地,遍布网线,令人背脊深寒,那些表面都是如此普通正经的人,却都伸出了蜘蛛之丝团团相连。


出了意外,逃跑够快。老婆舅子就没那么好运了。你们安心的去吧,我会用火辣辣的mao爷爷纪念你们的阿门....

撞了车送医院,醒来一下了解状况,借机开溜。在警察开始搜捕的时候淡定地在门后喝茶观察。如此处变不惊。可见城府之深,心机之重。

逃跑被抓后,很快就分析清楚状况,当机立断,决定反水,做污点证人,我猜想,当时他就开始盘算,一有机会就反水了。只有活下去,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是一个典型的刘邦式枭雄。

即使面对自己的大敌张队长,添明仔也一副肺腑真诚一般给予帮助和合作,张队长急救毒品出来那一刻,必然是有一点动摇的,情商不可谓不高。

这种枭雄,平时很会做人,打好各种人际关系,给予他人恩惠机遇。
一旦危难关头或是利益冲突,当机立断背后一枪的速读比谁都快。他们的脑子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高速运转,其次就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没有废话,哪里来废话唧唧歪歪,你是杀人不是杀鸡。

2.枭雄本色二: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做坏人,也要做一个一流的坏人!】

欧美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经典的BOSS,比如汉尼拔,比如小丑,就算做坏人,也要做有追求有理想有内涵的一流坏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每次做坏事都要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妹,这里的哈哈一下就挂了。
比如《霹雳》系列中的人气杀手阴川蝴蝶君的诗号:

【坏人有坏人的气魄,规矩有规矩的眉角,杀手有杀手的角度,游戏有游戏的魅力!】

3.枭雄最大特点: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我想曹操这句话真是太适合添明仔了。既然开始反水,那就一反到底,不管是七人组标叔还是大聋小聋徒弟,既然已经对不起了,那就干脆送你们上西天,清清净净。绝无拖泥带水内心挣扎情义两难左右难堪,啊呸!有我命值钱吗?


电影院旁边坐了一家人,两个小孩,一男一女,老是动不动问妈妈,妈妈,他(添明)是好人吗?

看到最后添明仔杀了诸警察后大喊,妈妈他是坏人,他杀警察!

大家都笑了....

孩子你还小,这个世界上;

杀警察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就杀警察..
警察抓的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被警察抓。

我们小时候总喜欢看电影黑白分明,先分清楚好人坏人才能看得舒心,好人失败了受伤了会替他们难过,坏人被打败了杀死了大快人心,比如三国,比如水浒。
但是,换一个角度以曹操写三国或者高俅写水浒又会如何呢?

除开身份矛盾和杀戮,
其实所有这类生死相关的电影的主线只有一个——

活下去!!!

 4 ) 杜琪峰+孙红雷+古天乐+暴力美学=经典好片?

不想说太多,总之,别抱太大期望,真的,你别以为“杜琪峰+孙红雷+古天乐+暴力美学”就等于好片。屁。
这个片子讲了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他是个不想死的坏人,后来他死了。还有一个人是个想杀了坏人的好人,后来他也死了。然后就完了。
妈X的编剧要不要这么脑残啊!你以为装了个经典杜氏暴力片的壳子就是放逐黑社会夺命金了么么么么么?????
靠!
从影片第一分钟我就注意到了古仔那纠结郁闷苦大仇深的表情,我以为这个表情背后一定有一个曲折离奇复杂的故事……然后到了CAST黑底白字一行行往上冒,我明白了,古仔是憋屈的。这种憋屈,是因为编剧给了他一个憋屈的感情基调,但是没有给他憋屈的根本原因!
他特么的整个片子上蹿下跳扑腾玩命出卖朋友对抗警方的原因原来在前二十分钟就交待了:他不想死
………………………………………………………………
哇靠!
我倒不能说这个逻辑不对,但是……他喵的谁想死啊!你要不要这么偷工减料啊!!
该片前九十分钟向观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编剧臆想中警方与毒贩斗智斗勇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心路历程,这一部分叫做科普片。
该片后十分钟是为了成全杜监制偏好的元素,混乱的枪战,紧张的对峙,翻飞的子弹,惨死的炮灰。然后piu piu piu pa pa pa,大家死个利索。
所有反派里除去不停反水的古仔,看起来最有点头脑的昌哥原来是个龙套,装X装了六七十分钟结果被那堆港佬连踢带踹一顿胖揍,好吧,港佬们该发威了吧?结果呢?
做一亿二的生意的大佬们来实地考察都是光杆司令啊?都不带个跟班小弟的?都自己开车订机票擦鞋刷马桶?我除了看到他们自以为是地支使雷哥开了几艘破船,就没见他们哪里精明。如果贩毒的都这么好骗的话,那么大概早就被连窝端利索天下太平了。或者其实这个片子是为了宣扬社会主义好人民XX高?这是……宣传片?
我觉得这个片子从头到尾唯一的亮点就在于,原来妈X的李菁和郭涛是终极大BOSS!那百发百中的枪法,那临危不惧的英姿,那迎难而上的勇气!分分钟秒掉完全酱油化的汉良哥光洁弟+众帅哥卡司哇哈哈!!
吐槽无力,槽点过多。好在,这个片子里还有古仔,不管这个片子多么没有深度,不管古仔这个人物的形设有多么浅薄,古仔都在努力地找出里面的深度,好吧,他想活,想活得不顾一切,这本身就算是……歌颂生命美……还有,他为他炸死的媳妇流的眼泪,恰到好处得我差点以为是真的,他是真的爱他老婆。大家都这么想吧,这样这个片子还有一点跟老杜以往的作品靠边的可能性。

 5 ) 毒战的人物评价和也许以及但是

剧情分析,有轻微剧透

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接洽过一部犯罪类型剧,故对公安部和广电对于此类剧种的审查有一些大致的了解,这也为我分析《毒战》的创作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看影片的第一场戏——收费站抓捕戏。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前十分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在十分钟内构建出人物,事件,世界以及节奏。换句话说,这就是什么人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并且用最快速度将观众带入观影情绪的十分钟。不仅是观众,包括演员和导演都会以这十分钟来判定这部剧本的价值。

古天乐开车撞车引发了观众心里的疑问,而抓捕戏表明了孙红雷的身份以及电影的主题,既是毒品……等等,在开篇的12分钟内,我觉得我只是跟随着剧情在听故事,却无法完全进入这个故事,这里少了一样东西,就是人物的构建。

《虎胆龙威3》一开始2分钟便发生了爆炸,威利斯4分钟处登场,然后剧情没有飞快的往下发展,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穿着汗背心宿醉中的抠脚大汉,观众心里立刻会出现两个疑问:他是怎么落入这般田地的?这样的抠脚大汉能拯救世界吗?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它跟《毒战》开篇的结构是类似的,是同一种处理手法,但我们唯一看到对人物构建有帮助的场景是古天乐的反抗以及放下手术刀的特写镜头,这事实上是为数不多为古天乐成为反骨仔的铺垫之一。但这是一部双主角的影片,我们在孙红雷的身上发现不到任何可以进入人物世界的门口,我们看到的仅是他将古天乐与贩毒事件的并案推理。

好在剧情十分精彩,直到那场让人拍案叫绝的“哈哈哥表演课”才让我们正式的进入剧情,可是进入观影节奏情绪的节奏与开篇的节奏严重脱节,这显然是不匹配的。

上完“哈哈哥的表演课”之后是孙红雷的cosplay,这场戏惊艳的设计了一个吸白粉的戏剧阻碍,孙红雷的选择让人物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好,在这个第一幕高潮我们理清了两个主角的人物。
古天乐:贪生怕死之徒,只是他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潜在的欲望。
孙红雷:为了让歹徒伏法而奋不顾身。

银河的片子最不担心的就是剧情,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这个组合总能给你营造出足够的悬疑,而且一场功能性戏他们总可以想出少见或者没见过的表现手法,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十分流畅,在这个时间段里也出现了古天乐第二个人物构建的剧情,当它拿到了枪后的选择。古天乐人物为之后的行为所作出的选择在逻辑性上得到了完整,在揭露的一刻观众已经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将他前后的反应做对比。

但反观警方这边,我对于孙红雷的喜欢越来越少,他遇到的事件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强:吸毒——牺牲;不睡觉——执着;办案雷厉风行——果断。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是一样的,孙红雷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像一张白纸,用马克笔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的涂画,而古天乐的白纸上已经有了线条或是轮廓。

按理说,一部电影如果双主角的构建上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危险的,不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足够多,它没有间隙让人停下来去思考,所以我们在观影期间会忽略掉这些问题,只是爆发时刻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古天乐把车停在校园门口时,他的隐藏欲望彻底显露给观众(之前还有一个铺垫是故意隐瞒工厂地道让大聋小聋逃跑),人物弧度画完了(有的时候在犯罪或悬疑类型片里,人物弧并不一定是人物性格的转变或者他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是隐藏的欲望在逻辑上合理的最终展示,但注意这条定律可能只适用于反派人物)。孙红雷金链汉子的人物就定性了,搞了半天在黑暗中的90分钟里我们看到的是孙红雷就像带着金链的欧迪在荧幕上追着加菲猫嘛。

当然你也可以说有着东方哲学的那场最终枪战戏高潮是对孙红雷角色的最终刻画。是,这个向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1924年影片《贪婪》(Greed,结局是主角在渴死前用手铐铐住了反派而不让他逃出沙漠)致敬的结尾确实是拔高了这个人物,但在这120分钟内我们只是反复体验了孙红雷的一种人物个性,它从一开始便是定性的,是没有转变的,这个结尾的情节的作用就仅仅是加强了剧情的戏剧性,而非把人物和戏剧性进行加强,这是很可惜的。

以杜琪峰和银河团队多年的从影经验,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发现不了,而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之前说到接触过一个犯罪类型剧的项目,从制片人的口中了解了许多底线,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主角。当我提出主角的不完整性是剧本能立住的根基时,制片人极力反对,说审查机构是绝对不允许公安人员有任何负面色彩的刻画的,我们这里不是说的坏警察贪污这些,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在面对案件时产生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生与死的恐惧或是麻木等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孙红雷这个角色塑造如此之平面了,反而在这样一个限制之下《毒战》仍然能呈现出如此之高的娱乐水准,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吸白粉,烧人民币,警察被大量射杀这些场面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在想这是怎么过审的?除了创作上的刻意规避和暗喻(审问时严禁逼供的牌子是个不错的讽刺),我想还有主创们不断去与审查机构碰撞和争取有关,事实上娄烨在《浮城谜事》上映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由于娄烨的据理力争他保住了艺术者应有的尊严,这些例子都是国内制片公司很好的榜样,既然被X,为何不换一个你喜欢的姿势被X?做缩头乌龟只想着如何去迎合审查机构,最后换来的是作品和原初衷的偏离导致的口碑崩溃,这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有很多的“也许”,也许这部片把背景换成香港,它能够更丰满,更完整。但是大陆在类型片的空白是迫切需要成熟并且高娱乐性的电影重建票房信心的,所以暂时抛开这些“也许”是必要的。

“也许”只是一个假设,不过“但是”却是发生后的转折。对于这部最大限度碰撞审查制度、开创大陆警匪片新标杆的影片,我想给予4星的评价是毫不过分的。

 6 ) 《毒战》:属于我们的精彩

一,故事

基督教的传道人有套劝人信主的说辞:世上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妈妈,但只有甘愿为你牺牲的那个,才是你的妈妈。意思是,这世上受人敬拜的神千千万万,但只有耶稣甘愿流自己的血来洗净你的罪孽,所以他才是真神。看完《毒战》,我也想说一句类似的话:“这世上的警匪片佳作灿若星河,可只有为我们而拍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我们的共鸣。”

《毒战》是杜琪峰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部电影,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曾经多次在大陆上映,例如《单身男女》、《高海拔之恋II》等爱情轻喜剧和《黑社会》(内地公映版名为《龙城岁月》)、《文雀》、《神探》等警匪片,但爱情喜剧本属他的游戏小品,被删节的各种“自首版”警匪片更白白辜负了他的好手段,可以说都不能真正体现他的实力。

《毒战》的情节是传统的单线叙事,但紧凑复杂,高潮迭起。从一起偶然的制毒工厂爆炸开始,视角追随古天乐扮演的毒贩和孙红雷扮演的警官,深入到制毒、运毒、贩毒的庞大地下王国中,各路人马纷纷登场。正当警方的大网快要收拢时,故事却奇峰突起,惨烈的结局不禁让人想起“银河”当年的力作《非常突然》和《真心英雄》。

第一遍看《毒战》,给人的感觉是故事相当“满”,几乎没有给人物和情绪留下什么空间,待了解故事之后再看一遍,感想却会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片中的细节铺垫密密匝匝,第一遍很难出个头绪。这些细节有的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勾画得活灵活现,有的却是浓墨重彩,曲折备至,端看观众有没有去体会了。

二,人物

古天乐在片中饰演的毒贩蔡添明是个狠辣的角色,然而影片巧妙地将他的性格分成许多侧面,一层一层地透露给观众。他在危急关头救了警官,在手中有枪的时候放弃逃走,这些烟雾弹有效地迷惑了观众,在制毒工厂里烧钱一段,人情味达到了高潮。最妙的是,影片同时也明明白白给出了相反的解释,吸毒被救一段,张警官根本就不领他的情,蔡添明后来怒打货车司机,或许也有泄愤的成分在里面,透出此人心中的一股戾气。在他放下手枪之前,镜头给了手枪一个特写,背景是明晃晃一片警灯,分明透出“不得已”三字。

小学校门口的一场枪战戏,着重刻画的是他的狠劲。警匪双方都还有道德底线,至少撤退的时候都知道要救护受伤的女人。而他一动手就开车直奔孩子而去,首先撞翻了两员女警,然后把受伤的警官小贝当作诱饵,猎杀企图营救她的同袍。这种狠,看似出乎意料,回头想想,其实都有铺垫。

主要角色是如此,那些一笔带过的小人物,同样个个面目分明。大聋小聋不必说,粤江的两位警员下车就解手,而前面过通行站的时候有一个镜头,小贝注意到他们车里装尿的矿泉水瓶,显然二位是已经跟踪了许久。

一条隐藏的感情线是小祥和小贝这一对,从开头破获人体藏毒案开始,小祥就一直在关心着小贝,而小贝心里装着的,似乎只有张警官。这种情感酝酿到极致的结果,是学校枪战一场中,小祥奋不顾身扑了出去救小贝,迎接他的是蔡添明的一枪。铺垫了许久的一丝暖色,结局也无非如此而已。

阴郁是《毒战》的主要基调,影片中空旷阴冷的北方大地没有香江的灯红酒绿,却把“天地不仁”的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从这一点而言,杜琪峰对自身风格的调整非常到位。

三,风格

杜导以往的电影都有着强烈的形式感,例如人物站位、戏剧化打光以及冷峻的角色外形等。这是他独有的风格,却同时也是一种窠臼。从《夺命金》开始,他努力在色彩和叙事方面扩展自己的影像空间,这种努力在这次的《毒战》里更为明显,影片几乎没有刻意的形式感,观众的注意力完全流畅的叙事所吸引。不得不说,这是杜琪峰迈出的意义重大的一步。

没有形式感并不意味着《毒战》缺少个性,事实上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杜琪峰擅用的各种技巧的集大成之作。例如张警官与毒贩谈判时,他精心布置摄像头先是被鲍鱼碗、醋瓶挡住,好不容易挪到合适的位置,居然又被对手拿在手中把玩。这种重复和递进的幽默感形成了一种诗一般的韵律,任何一位银河的影迷都会因为联想起他此前作品中的类似桥段而会心一笑。

又例如站位和打光,仔细看的话,其实他喜爱的蓝色顶光和人物站位也还是存在,只不过被放在了镜头焦点之外,仅起到陪衬作用而已。

或许可以这样说,《毒战》代表着杜琪峰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升华,以前被放在明处展示的形式感被隐藏了起来,有机地融入到故事进展和人物刻画中。相对于个人风格浓烈的《放•逐》和《PTU》等作品,《毒战》或许显得不那么张扬,然而却代表着杜琪峰的一次重要尝试。

四,尺度

《毒战》号称“尺度最大的国产警匪片”,从成片来看,确实突破了以往中国类似题材中的一些禁忌。例如悍匪杀死大批警察、警官吸毒(为了破案)的情节,还有运毒、制毒的场面。影片能通过审查,投资方海润影业公司应该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趣的是,据笔者了解,看过电影的观众普遍觉得“也没什么出格的”。这似乎说明,观众完全能够接受这种程度的暴力和犯罪场面,并习以为常。这无疑要归功于大量海外优秀警匪片的熏陶。相比起境外的黑帮片、警匪片而言,我们国家的警匪片创作始终很难走上类型片的正常轨道,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苛刻的审查标准,种种缚手缚脚的规定不但妨碍了创作者如实反映法制领域的人物和生活,而且也违背了类型片的一些基本规律,使作品难以吸引观众。

《毒战》就是杜琪峰带着这些镣铐起舞的产物。我们看到,作为香港导演,这次杜琪峰聪明地不做过多的价值判断,只专心讲好自己的故事。他一方面压抑了香港警匪片中对犯罪的刻意渲染,另一方面也规避了主旋律电影中无节制的说教。

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鄂州制毒工厂外,津海警员借钱给刚刚结识的本地警员,监视面上,匪徒正在把百元大钞当纸钱烧,而警员们手中清点的,却只是几张“大团结”。短短一个镜头,不但交待了双方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而且点出了警察们的无私为公的精神。它没有说教,却更能打动人。

在东家的保驾护航和韦家辉、游乃海等编剧圣手的襄助下,《毒战》顺利上映了。尽管它还不乏生涩,带着初次磨合的痕迹,但它毕竟是真正与我们有关的警匪片。中国观众无疑希望能够在银幕上看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希望《毒战》只是一个开始。

风间隼
2013年4月4日于北京

《海南日报》2013年4月8日
http://hnrb.hinews.cn/html/2013-04/08/content_33_1.htm

文章里写不下的细节,索性再多说几个:

1,开头在高速公路边追捕毒贩,背后的广告牌上写着“纯森林,以纯待人。”——看你怎么想了。

2,全片只唯一一个与叙事无关的镜头,是哪个?答案:凿冰钓鱼。——看你怎么想了。

3,蔡添明在鄂州高速公路旁为什么不逃?因为此时是1比10几个条子。而最后他动手时的力量对比是:毒贩这边7+1,再加两个废柴道友司机,共4辆车。警方共5辆车,13名警员。

4,蔡有一晚上的时间和他的干爹、拜把兄弟在一起,为什么那时候不说?怕监听?用笔写也写出来啦!丫那时候就存了要让双方同归于尽的心哪!

5,蔡把校车开走,让警匪双方暴露在彼此的火力之下时,双方各扛着一个女人,很对称。

 7 ) 银河映像宿命指北(解读片中北上隐喻)



    这部电影给人的惊喜远远要超出电影本身,《毒战》,一部足以改变内地警匪片格局的电影,来自银河映像,杜琪峰与韦家辉的双核配置。香港导演喊了多少年的“北上”口号,直到如今成为了现实,不仅仅是“北上”,更像是“北伐”。



   杜琪峰是香港电影最后一位大佬,他是银河映像的“红棍”;韦家辉则是个军师,是银河映像的“白纸扇”。银河映像自96年成立以来,宿命论的基调、浓郁的实验色彩、冰冷刺骨的影像、峰回路转的情节,成为银河映像的风格代表。立足于本土,聚焦边缘,黑色气息,充满宿命的味道同时又有希望的前程,也就是以杜、韦二人为代表银河团队的根本。在香港电影北上内地的10年大潮里,杜琪峰都在苦苦固守香港。此次《毒战》在内地公映,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银河警匪片第一次涉足内地题材。对于杜琪峰而言,他不仅仅北上的淘金大军的一员,这也是一次特殊的“北伐战役”——就像17年前,银河映像成立伊始,他们要在一个全新、困难重重的环境下摸索,如何将这类商业题材和个性风格化完美统一。


     比起以往的银河映像出品的警匪片,《毒战》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片中并没有杜琪峰惯用的风格化元素,如人物站位式调度、高反差的灯光、镜头内外节奏的对比、人物造型特写,这些烘托气氛的元素统统没有了。电影很常规,无论是街头枪战和谈判交易的片段,嘈杂的街头不再阴郁,平缓的自然光有悖冷峻,看不出银河的半点风格,没有了气氛,只有写实。



  而《毒战》终究与银河映像有共通之处,针对相对的双雄对峙,双方不同人物的各司其职,这些都是典型的银河风格。举个例子,钟汉良与李光洁饰演的两名警察,他们的职责就是驱车跟踪,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下车,停车之后立刻街边小便,这就是典型的银河风格,群戏中的人物无论主配角都特点鲜明,可以参见《暗战》中许绍雄和《PTU》中的黄浩然。结尾多条线索交汇一处,引出了本片最为精彩的段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如《非常突然》那般,又是典型银河宿命论。



  《毒战》并不是一部很具有银河映像风格的电影,但处处却体现了银河的标签。



      而本片真正的特质,就是反传统、反类型化。在以往的香港电影中,无论正邪双方都充满了兄弟义气,比如《英雄本色》和《龙虎风云》。过去港产片的黑帮是这样的,洪兴的陈浩南,东星的乌鸦,和联胜的Jimmy仔,《枪火》里的阿鬼。他们要么够帅,要么够狠,要么有钱,要么有心计,而在本片中这一切都没有了。片中所有重义气的全都突入齐来的死亡,反倒是最没有义气的能够活到最后。而香港黑帮呢?以林雪为代表的七人组,是何等狼狈,各个光杆司令,要什么没什么,而作威作福的蔡振标和蔡永昌,反倒是七人的傀儡。对比传统港产片,又是何等讽刺呢?



   《毒战》的格局,让人想起了上一部作品《夺命金》,香港黑帮们各个灰头土脸,连小弟的保释金都承担不起,时代已经不是原来的时代,所以过往的原则统统作废。《毒战》最具义气的代表是谁?大聋小聋,号称“喋血双聋”,集胆魄于智慧一身,更有重型火力在手,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像极了以往香港电影中的义气英雄、小马哥、李修贤,可他们却是聋子,一个更大的讽刺。


     古天乐的角色,可以说是所有港片中从未出现的,他从头到尾不停的在出卖别人,只求自保,杜琪峰、韦家辉在访谈中就说过:电影来就像探讨一下人心到底有多坏。古天乐放弃了自己原则,只为生存,就像港产片放弃了自己的特质而转投内地一样。而以孙红雷为代表的警察,他们不再高大全,不再脸谱化,也会死亡,也会困倦,也会失败,表面上塑造了警察“有血有肉”的形象,实则也是放弃了自己的传统的“原则”。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在开场不久后孙红雷审讯古天乐的情节,摄像机特别给出了桌上“刑讯逼供”的字样,要知道这些警察修理嫌犯的情节在港产片中很常见。可等到镜头移位时才发现,原来是“禁止刑讯逼供”,意图明显,你香港电影玩的那套,在换了地方之后也就玩不转了。



  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坚持过往的原则,换来的就是固守陈规的失败,戏里戏外的宿命论,这是《毒战》中的反传统意义,也是杜、韦二人电影作品中反英雄和英雄主义并存的类型化体现,也暗喻了香港电影“北上”所面临的态势。


  而杜琪峰韦家辉再度联手的《毒战》也证明了,“北上”并不意味着港片对内地的妥协,也不代表港片已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这就是突破,也为未来警匪题材电影找准了新的航线。

 短评

钟汉良死的时候,电影院的女生一片叹息声,喂,你们够了没!

8分钟前
  • 马达
  • 推荐

哈哈哈期盼了半年的片子居然这么脱线真是没想到啊!黄奕的演技真是充满了槽点,一个黑帮老大的女人熟练的使用“搓一顿”这种我家楼下批发冰糕的大妈都不会使用了的词儿真是充满了复古的气质呢。劣质皮草+闪亮亮的50块夜店裙真是一个合格的vintage范儿的黑帮大嫂呢!最后古天乐也太不巧了被铐住了吧……

9分钟前
  • 颜小兽
  • 还行

足有五六场以上的戏让鄙人惊叫:好鬼搞嘢~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北上的杜琪峰,终于为他的苍凉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1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画面好大陆连续剧呀,我都在感慨这真的是杜琪峰的电影么。在大陆放映的影片来说也算尺度比较大的了,配角们也是金灿灿。话说,这结局…既无逃出生天的畅快,也无死刑伸张正义的快感,味如嚼蜡。我内心一直在猜测是不是如《夺命金》为了应付和谐大神创作了两个结局?★★★☆

20分钟前
  • Q。
  • 还行

拍成这样还能上映已属不易,银河团队将香港的那一套成功移植到内地。情节紧凑,写实够劲。如果是纯港片,相信能完美。古天乐演的真好,起码值得一个金像奖的提名。

24分钟前
  • 麦提爽
  • 推荐

片尾一堆男人打手枪,后来,他们全死了。

25分钟前
  • K
  • 推荐

大部分时间都在汗毛倒竖、脊背发凉,最后从枪弹横飞的影院出来,灰土飞扬的晚风吹起黑色的围巾、黑色的头发、没系扣子的大衣,顿时觉得自己也杀气十足~(←_←)

30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推荐

杜琪峰矢志不移地保留着香港人的骄傲,在他的镜头下,内地始终是个落后的村寨。这部电影不是不好,而是不释放,各种憋屈。看完之后,让人无比怀念《夺命金》的从容,说到底是情绪的问题。《夺命金》除了结尾都压抑,但结尾让整部影片情绪高昂,观众得到了释放。《毒战》则憋了半天到最后还差一口气~

33分钟前
  • 式微
  • 还行

好想甩出一麻袋星!

35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真的太惊世骇俗了!真没想到合拍片能拍成这样!杜琪峰仍然是我心中的NO.1!!!除了钟汉良李光洁那两个角色有点多余,整个从前到后简直太赞了好吗!!!!!虽然我还妄想着孙红雷的角色能更复杂一点。严重推荐一定要注意结尾,不剧透。

40分钟前
  • 韩梦想
  • 力荐

不!懂!杜!琪!峰!的!人!我!真!替!你!们!捉!急!啊!

45分钟前
  • Kikiko
  • 力荐

雖然只是國產山寨版的「槍火」+「神探」,停車場內一幫大佬走出來,還是非常銀河味;雖然只是惡趣味的小幽默,還是沒把觀眾當傻子;雖然不是古裝武俠,還是甩出了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幾條街。

48分钟前
  • 左手斷掌@HK
  • 还行

三星半吧。看之前看到此片被豆瓣一些影评人吹得天花乱坠,但看了之后挺失望的。缺乏味道、情怀和批判性。不过李菁和郭涛演的喋血双聋倒是有点意思。古天乐布了这么大一局拼命求生的动机原来只是单纯为了求生而已,感觉这样的情节设置有点虎头蛇尾……

49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无仁义、无道义。影片本身有很多解读的空间,包括很多有意识的暗示。不过仅从这个结局,就已经值回这个分数了。不仅是反转,还深化了主题和人物,让你忍不住去回味之前的一些情节。杜琪峰电影的宿命感被植入到了内地警匪片的情境当中。难得看到这么惨烈的公安警匪大战。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公平地讲,海润的公关能力很强,杜琪峰需要这种互补,影片在极猛攻坚的扶助下呈现出强悍的姿态,受益的还是观众,个人比较满意,尺度有些意外

54分钟前
  • 苏乏
  • 推荐

喜欢这种专心讲故事的电影,老杜在《夺命金》基础上更进一步,摒弃了各种形式上的炫技,专注于人物命运。细节中隐藏的人物情感耐人寻味,处处埋伏的隐喻使这次北上充满各种解读的可能。残酷的结局让人不禁想起“无仁义”系列。港陆“毒战”,到底是谁在荼毒谁?

59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港导北传的翘楚,也算内地警匪片的标杆了。对公安办案的深入描绘有如当年《九一八大案》的纪实性,各色桥段软硬兼施直挑电检底线,也消费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敌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残酷写实,黑白两道的「群戏乱战」简单粗暴,文戏比武戏更适用内地。哈哈哥该找赵燕国彰来演。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杜琪峰让说相声的李菁去演哑巴对后者可谓是沉重一击

1小时前
  • 坦克手贝吉塔
  • 较差

尺度前所未有之大,希望以后能够开创国产警匪片新标准。结尾略奇怪,估计不是导演本意——按照全片的黑暗系风格,必须是坏人逃走啊~~(另,如将7个香港人看成7长老的话,那古天乐就是护士长了,嚯嚯嚯~~)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