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情片美国 / 法国 / 中国大陆 / 中国香2007

主演:裘德·洛,诺拉·琼斯,查得·R·戴维斯,卡佳·布铭邦,蕾切尔·薇兹,娜塔莉·波特曼,猫女魔力,弗兰基·费森,大卫·斯特雷泽恩,安德莱内·列诺斯,本杰明·凯恩,Michael,May,迈克尔·德拉诺,扬·福尔克,蒂·艾萨基尔多,劳里·约翰逊,杰姬·摩尔,Kenon,Walker

导演:王家卫

播放地址

 剧照

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2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3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4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5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6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3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4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5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6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7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8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19蓝莓之夜(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4:28

详细剧情

伊丽莎白(诺拉•琼斯饰)被男友抛弃,伤心又苦恼的她把钥匙扔在咖啡店里。咖啡店的老板杰瑞米(裘德•洛饰)保存了很多钥匙,每把钥匙都埋藏了一个伤心的故事。伊丽莎白爱吃店里没人点的蓝莓蛋糕,在某一晚决定离开纽约,穿越美国到处看看。在旅途上认识了明明深爱却困囿彼此的分居夫妇,还有豪爽爱赌却鲜回家看望父亲的少女(娜塔莉•波曼饰),每到一个地方她就给杰瑞米写一张明信片。以他人为镜,伊丽莎白找到了爱的真谛,回到纽约,看见等待自己的杰瑞米,可以幸福地,再吃一客蓝莓蛋糕,放心享受爱的欢愉。

 长篇影评

 1 ) 在心碎与幸福之间,距离有多远-------说白了这片子就是一个摆脱失恋的完美教程

最后一次打电话,"她来了,对不起。"
  ''How do you say good bye to someone you can't imagine living without?"
   I didn't say goodbye.
   I didn't say anything.
  第二天我就干干净净的换了号,通知大家最近运气太背换个号除除晦气,那天失恋刚好半年,顺带着买个了心仪已久的镯子,才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永远不要奢望着别人买。

两年前片子刚上的时候众多姑娘约我去看,一一拒绝。一来觉得王家卫像个神圣殿堂,像我这种凡夫俗子膜拜不了,二来那会刚掉进爱情漩涡里,一时半会挣扎不出来。果然她们回来都抱怨说片子死慢看不懂,江郎才尽云云。我想说,干啥都有个缘分。
两年后我失了恋,在整理杂物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张海报:在心碎与幸福之间,距离有多远。两个人吻得正惬意。蓝莓之夜。过去关于这部电影的记忆哗哗的都想了起了。决定翻出来看。

终于明白为什么原来你们说看不懂了,因为你没惨到那个份上就不会体会千回百转的幸福。
和相恋五年的男人分手,看他们一起吃土豆泥青椒配猪扒的录像,在街上看着他们在楼上拥吻,she did not say goodbye then just walked away.那是个需要多大勇气的转身,丢掉过去的自己,去过一种没有他没有依赖感只有自己的生活。
失恋的第二个阶段,让自己忙起来不去思考不去想念。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姑娘是个玩JAZZ的,怪不得做个服务生都那么有气质。她额头很高说明天生聪慧眉间距段本身不是乐观之人,少青年时期幸运平坦人入中年就稍显辛苦但方可安享晚年。眼神清澈说明内心干净安详。呃,我想说,这样美好的姑娘迟早会有人来爱。
当你成为旁观者目睹别人的悲欢离合,才庆幸的的发现自己不是最惨的。她们丧了丈夫死了老爹她们是妓女是赌徒,她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永远的旋转却迟迟的走不出来,而你只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你罢了,而且你领工资拿着不菲的小费。所有失去的东西你才知道珍惜人死了才知道痛,我们天生就是贱。
当你成为别人悲惨到精彩的生活的参与者,才更加庆幸自已看到了她们,听到了类似的话"I used to daydream about him dying,now that he was, It hurts m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hole world."可以和她们一样有勇气离开这个恨了爱了大半生的城市,可以照样开着豪华跑车看美丽风景。
她在最后的明信片里写道,有时我们依赖别人去定义去识别我们是谁,就像照镜子,然后在每个倒影中,我们都更喜欢自己。所以
我爱你,可我更爱自己。

生活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离开了他却找到了最初的自己。这就充分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谁离开了谁都能活下去。塞黑成天说最艰难的道路是通向想自己的道路。而被别人甩就是通向自己的捷径,如果你活到现在还没被甩过,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损失!
你看片子里的姑娘最后活得多好,带着那么精致的帽子,清新的脸庞干净的眼睛,优雅入座。她被甩了但她活过来了而且活得很好,我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有时我们会为我有什么不好你为什么不要我了。其实就像那个谁都不愿意吃的蓝莓派。There is nothing's wrong with the blueberry pie. It just people make other choices. 经历过了我们才知道,你没错,感情不能勉强。很多人就不喜欢蓝莓,这跟蓝莓有个鸟关系,你丫自个口味重。所以有些人这辈子也不可能知道加了冰激凌的蓝莓派是如此美味。比如我。
最后的最后那个女孩说:It wasn't so hard to across the street afterall. It's all depends on who's waiting for you on the other side. 当你受尽了苦忍受了寂寞每天自个面对孤独的时候,下一个就不远了。

另外那天在买镯子的同时去书店买了本红宝单词,没事就不要在失恋的漩涡里腻歪纠结着不出来了,应该像打了鸡血一样人模狗样的去奋斗。这年月投资自己永远都错不了。
给五星完全就是因为这个立意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管你哪门子文不文艺。
就这样。

 2 ) 那把钥匙,温暖而又潮湿

在一个没有阳光却也不阴霾的下午把《蓝莓之夜》和《呼吸》一起看完了。
把这两部片子放在一起的效果就像把金基德和王家卫放在朱老师的《艺术人生》上的效果。在小军痛哭流涕的时候,基德老师一直不发一言,王老师已经在墨镜后面睡着了。

世界上虽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肯定可以找到两个都无时不刻都想着穿树叶的人。《呼吸》和《蓝莓之夜》恰巧被我刻意解读成了穿着一样树叶两部片子。金基德和王家卫都在树叶上刻上了一个红红的“爱”字。不同的是,金基德像是用的姑娘们的经血,王家卫用的是姑娘们初夜的血。

《蓝莓之夜》是可以让人从金基德制造的舒缓而又紧密的情绪中走出来《呼吸》的片子。
里面看到了《2046》中的火车,看到了《重庆森林》里的餐馆。似乎还看到了梁朝伟,或者矮了十公分的王菲。
能把王家卫的片子持续看到今天的,会欣然把很温馨的掌声送给《蓝莓之夜》的。很明显,我是满意这部片子的。这是我想看到的一部爱和时间、距离,还有包裹着恨的温暖而潮湿的片子。
1、真正持久的爱是不经意间遇到的,不是新鲜的,而且是在有一方失恋后才能秘密擦出火花的。谢洛夫秘密的舔干净了伊丽莎白嘴边的奶油。“舔”是一个恶毒的词,是一个可以把所有美好的画面击碎的词。但能用舌头清理的动作,不是舔是什么?
2、“钥匙餐馆”是一个秘密餐馆,谢洛夫收藏着各种各样人的各种各样的钥匙。当谢洛夫把一瓶子钥匙的故事讲完之后,或者还没等他讲完,刚刚失恋的伊丽莎白其实已经爱上他了。真正的爱是浑然不知而且充满怀疑的。谢洛夫有一个收集故事的摄像头,因为它不能制止任何的暴力出现,即时没有重型武器的掐架。
3、在无人的街灯下,伊丽莎白看到自己的对象正在跟别的女人调情时,知道已经被人甩了。女人真好,可以什么都不顾的去周有全国。她必须找一个目标分散自己失恋的注意力,于是把赚钱买车作为一个随机目标。我一直认为她搭公车挺好的。
4、时间在走,300天后,她将要回到出发点纽约。在之前的300天里,都是故事。是一个男人太爱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承受不了那么腻的爱的故事。是这个男人选择自杀解脱的故事。当酒吧老板让伊丽莎白也就是诺拉琼斯找出这个自杀男人的账单让他老婆结账时,像暖流一样的感动以最冷的方式出现了。
还有邂逅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女赌神的故事。这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虽然全是懒散的镜头,竟然还有一辆不知道牌子的豪华跑车。王家卫在这时扯出“信任”的话题,浪漫而又残酷。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和一个可以轻易相信任何人的女孩们相遇的故事。是谁改变了谁?
5、当谢洛夫抽着自己卷的香烟时,等来了诺拉琼斯。之前他等来了另一个女孩,在这之前,说不定他还等来更多的女人。一个有满满一瓶子钥匙故事的人,是迷人的。谢洛夫以前有太多的女人,但这次他爱上了伊丽莎白,就在那次惊天动地的“舔”之后。
在谢洛夫重施故技再次去“舔”时,被“反舔”了。在诺拉琼斯懒懒的声音中,蓝莓之夜落幕了。

这部片子王家卫居然三个月就做完了,而且依旧温暖而潮湿。看过的人,温暖也好潮湿也罢,生活就是一个蓝莓派,有人喜欢上面的奶油,有人讨厌而已。

 3 ) 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这部电影中消失了

我向来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尤其是以《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为代表的都市电影,倒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所展现的游移不定的情感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的电影中所创造的“都市美学”非常符合我的胃口。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华语电影对城市的刻画都是偏写实的,而王家卫则用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都市空间,一个个孤独的男女则在其中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来说,《蓝莓之夜》都继承了《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中的大量元素,如富士胶片带来的丰富色调、抽格产生的慢动作、周而复始而又恰到好处的配乐、熟悉的城铁、酒吧和快餐店,这一切都是构成王家卫电影中“都市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别扭,总感到一丝“不和谐感”,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大致总结了几点:首先,虽然无论在美学风格还是文本内容上与前作都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同时其主题也有一定的变奏,然而支撑其变化的情感逻辑却没有发生改变,仍旧是东方式的,因而直接套用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会觉得奇怪。

其次,电影中几段感情关系的刻画都过于简单了,虽然其中也利用了像钥匙这样的小道具,但远不如前作中几部电影中那么轻巧和灵动,像《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里,对人物关系的展现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奇思妙想,比如王菲偷偷溜进梁朝伟家的为所欲为、黎明和李嘉欣亲密又疏远的关系等等,但在《蓝莓之夜》中就很难找出让我觉得出彩的段落。

《堕落天使》

可这些答案似乎都不能解答我所体验到的“不和谐感”,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我产生了这种感觉呢?

想来想去,我得出的结论是:电影中的人声,包括人物所发出的由音调、音色、腔调、节奏以及人的话语,失去了他电影中曾经的味道。

王家卫电影中的都市不仅仅是感官和符号化的,以而总是流露着一丝浓厚的地域意识,以表达他对香港这片土地的关照和热爱,而粤语则成了他电影中都市美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他的电影中人物往往有着大量的内心独白,而且这些独白配合粤语的腔调念出来富有一种散文般的韵律感,给电影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而当王家卫将这套美学体系直接挪用到美国都市这一环境下,则因没有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语感,使得他最拿手的画外音独白也失去了那种韵味,人物的声音没有很好地衬托出电影整体的氛围,从而显得有些单调乏味。

另一方面,王家卫电影中的故事背景一般是疏离冷漠的都市,而电影中的主人公常常有着内向而又不善于表达的个性,因而影片中出现的大量画外音独白的使用不仅没有成为叙事上的累赘,反而成为了这种孤独和内向情绪的外化表达,成为一种极富个人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而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依旧是孤独而被隔离的,然而影片使用的旁白却明显减少了,并且台词文本也不够出彩,也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很好地展现这种疏离感,人物的孤独感仅仅成为了一种表象。

这两点原因算是解决了我的疑惑,但经过这些思考也使我认识到,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不仅影像风格、配乐和音效,连人声也成为了他电影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台词的文本内容还是演员的语言腔调都与电影整体的美学风格达到了高度统一的状态。也是通过这次观影的经历,我开始认识到电影中人物的声音也能产生重要的表现作用。

以此为契机,我也试图开始以回顾电影史的方式来简单地梳理电影人声(电影声音主要分为音乐、音响、人声)在电影中曾起到的作用,这个划分并不科学和严谨,就算是一个粗略的笔记吧:

电影人声作为电影表现形式的补充,代替字幕,以达到叙事性目的。

有声电影自诞生以来,使电影在本体上完成了一次重构,也让电影在技术上更为完满,更加逼近“现实的渐近线”,而人声的使用则更好地实现了“真实”,并突出了人在电影中的主体作用。可对声音这一元素的使用,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声音仅仅是作为一种用来招揽观众的商业噱头,电影中的声音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在历史上第一部有声长片《爵士歌手》中,除部分音乐伴奏外,仅仅只出现了两句对白(还是无意中保留下来的),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商业成功,也让华纳兄弟在1928年拍摄了第一部“全对白片“《纽约之光》,该片凭借 23000美元的成本,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虽然商业上大获成功,然而此时对电影声音的运用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比如体积庞大的隔音棚让电影取景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由于摄影机移动时的噪音太大,也限制了移动镜头的使用,摄影师只能通过隔音棚的窗口进行短暂的平移以保持人物的动作处于画面中心。而对声音的灵活运用则来自于歌舞片这一形式的出现和繁荣,不同的声音开始被用于剪辑之中,以制造某种不和谐的效果,同时也让摄影机运动开始出现在有声电影之中。但总体而言,此阶段的电影声音仅仅是作为电影表现形式的补充手段,其作用仅在于替代字幕而完成叙事作用,其美学特性并没有得到更深入的开发。

与好莱坞相反,此时的苏联的电影工作者爱森斯坦等人则提出了“声画对位”的电影概念,这是一种与所谓“真实”相对的理论,强调“只有将声音与视觉蒙太奇的片段关联起来的对位式的使用可以提供一种发展和完善蒙太奇的新的潜能”,即反对声画同步的使用,认为这种简单的形式会损害电影的表现潜力,声音并不应当仅仅是烘托画面人物或事物的背景,以使电影的戏剧情境符合某种真实性(这一概念在由洪深在引进国内时被误译了,产生了与原意相反的意思),非徐叙境的声音则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声画对位”理论使得电影声音的表现方式和作用在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然而爱森斯坦本人对人声和环境声并不重视,唯有音乐才被纳入到他的理论之中。

到1933年,多声轨混录技术开始用于电影制作中,使电影能够在拍摄和制作完成之后,在某些段落里添加非叙事性的氛围音乐,以达到抒情或是其他效果,同时也能够在电影中添加不同的音效,也能够将事先录制的歌曲片段与电影中演员的口型相匹配,让电影的声音表现层次更为丰富,更好地促进氛围的营造,声音的组合变得更为容易,也有了更多的表达作用。

而此时期的中国,由于动荡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声电影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有声电影并不注重声音与视觉元素的匹配性(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声画对位”美学风格,而是由美学观念和技术的缺陷导致),同时受到“影戏”传统的影响,在电影中经常使用大段的戏剧式的台词,而歌曲的穿插则非常突兀,很少考虑的情节的需要。在此阶段,无论是人声还是音乐,都没有发挥其在电影中真正的美学作用。直到1934年,才出现《桃李劫》这样成熟运用有声电影创作规律的电影,不过也仅仅是符合“艺术规律”,对电影声音的创造性运用则很难看到。

在此后的时间里,形成了以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为核心的电影叙述手段,电影人声的叙事作用也更加完善,一般来说电影人声能够在叙事上达到两种目的:1.塑造人物形象;2.完善和故事情节发展;

写实美学风格的手段之一

到了四十年代末,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中,为了追求真实和纪录效果,电影中的人物语言采用了方言的形式,以更好地符合人物所处的叙事环境,以达到导演写实性的美学追求,不过限于成本的原因,人物对白依旧采取的是后期配音的方式,并且为了让观众理解,在方言的使用上保持了一定克制,但这一选择已使得人物的声音开始成为了有意识的美学表达的方式之一。而随着二战中所开发出更轻便和低成本的摄影机及录音设备得到广泛使用,又进一步推动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运动的开展,以同期录音的方式纯粹地记录现实或者挖掘现实,以达到各自的美学目的。然而在这一阶段,人物声音的作用仍旧主要局限在写实这一目的上。

表达特定主题的方式

这一点在我的认知里最早体现在雷诺阿的电影中,在《大幻灭》中出现了德、法、英、俄四种语言的混用,语言的冲突不仅加强了电影本身在叙事上的冲突,而语言之间的隔阂又反映出了人的身份差异,侧面凸显了对战争和贵族阶级的批判。

营造氛围和电影基调的手段

我最早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他的电影通常以冷漠疏离的环境展示现代社会中被异化的人,重在表现人物空虚、孤独的精神世界,强调主角的主观感知,从探讨外部环境的真实转为心理的真实,因此也被称为“心理现实主义”。在电影《夜》中,让娜·莫罗略带冷漠的腔调很好地反映了角色对感情逝去后产生的空虚感,而在《红色沙漠》中,莫尼卡·维蒂略带怪异的表演,配合她在电影中部分看似无逻辑的台词,产生了一种极佳的荒诞和疏离感,这种氛围同样衬托了主题的表达。在当代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早期电影中,我也从中看到了类似的作用,如欧文威尔逊在《瓶装火箭》中的说话腔调和一些无厘头的对话都与影片中所弥漫的迷茫情绪十分相符。在王家卫的电影中这种运用更是常见,以《重庆森林》为例,电影的开始即是金城武的大段独白,营造了一种略显压抑和沉闷的氛围。

摆脱对画面的依赖,拓展电影表现力。

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人物语言则以画外音的形式彻底摆脱了对电影画面的从属地位,将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了镜头之外,让观众能够地理解电影的内在含义,发挥了创造性作用。在传统的电影中,无论是电影中的台词或者画外音都与影像内容保持着戏剧性的关联,而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这种关联却被打破了,画外音中的独白与电影内容的具有了“不确定”的关系,我们既无法确定旁白叙述者是电影中存在的角色,也无法确定其叙述的内容是否在电影中发生过,画外音似乎创造了一个与电影平行的时空,你无法判断孰真孰假,只能在电影所创造的多个时空中反复徘徊,享受一种充满多义性的意识流体验。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限于本人的观影和阅读经历,以上的归纳非常浅显和粗糙,人声的作用远不仅限于此,更多的美学特性还有待我进一步学习。

 4 ) 不就过条街嘛

    作为发行方安排给媒体和影院的宣传场,开包检查在所难免;作为曾经被大黑超差点拖下小资浑水的后愤青,对王家卫的过往还算熟悉,对未来也很期待;作为艺术片的铁杆粉丝,当我坐在前排,在富士胶片漂亮颗粒感的熏陶中,被诸如裘德.城武、诺拉.菲这样中西结合的新小资陶醉得昏昏欲睡时,我斗胆想到,倘若这时我在偷拍,手持的赃物必定哐嘡落地。因为,昏沉中摄影,比杜可风要抖、比邱少云要难嘛。所幸,我扛了过去,对照着剧情,对也曾资过的情怀冷嘲热讽一句:不就过条街嘛。

    《蓝莓之夜》的故事从空间上可以简化成,诺拉.琼斯扮演的伊丽莎白要过一条街,对面住着他那偷情的男友,为此她要选一条最远的路过去,那就是跨越整个美国,时间是一年,终于(回)到了街对面,抬头一看:此房出租。虽然伊丽莎白脸上没写着这个行为的坚毅,甚至还颇为随缘和随意,但从其上路行为和攒钱买车看来,她和王家卫以前的经典角色有着一样浪漫化的倔,如无足不落地的阿飞、非要看次伊瓜苏瀑布的黎耀辉和何宝荣、以跑步出汗代替失恋流泪的223。
    幸好,伊丽莎白一路上所碰到的人,虽然也有失落的警察、歇斯底里的女人、有特殊癖好的帅男,但并不如王家卫以往的港式边缘同行那么缠绵悱恻资色十足。特别是娜塔丽.波曼扮演的莱斯莉,更区别于大黑超前述人物,而真正像个从美国独立小制作、从圣丹斯走出来的讨好美女,她大大咧咧又颇有心机,她喜形于色却不唠叨抱怨,更没有那些“不如我们从头开始”、“如果多一张船票会不会和我一起走”的“经典对白”。本来,王家卫大可就其嗜赌如命来段针对筹码的小资物化;本来,她大可就刚死去父亲为她留下的车说串意义深远的象征。可她只是上路借钱、霸道占车这么简单。可是,王家卫没让她把故事发展成《水牛城66》、《末路狂花》和《破碎之花》。那些美国独立小制作对我来说像一场浅浅的梦,被风筝牵扯的,稍微从情绪上迷幻一点点,飞起一点点,又轻易的拉回现实公路上。而《蓝莓之夜》并未从剧情冲突和人物关系上给予这样的迷幻空间,其实迷幻也很资啊。
    刻薄点说,当代中国人遗忘新名词和新概念的速度和这个国家的变化一样快,人们从《重庆森林》从VCD里开始资起,如今,不管多装多严肃,也已早被调侃给消解干净了,至少,我是喜欢和期待调侃讽刺对小资品位的涤荡的。过度想象点说,大黑超或许也该对自己的那些卿卿我我、幽怨自叹开始厌倦了,于是他抛弃情感细腻的苏丽珍和周慕云,奔向太平洋那边情感老粗的伊丽莎白和杰莱米,或许他也想迈过这条已经被拓展的无比之宽的小资之街。然而暧昧无限似乎就不适合这群西方人,我们看惯了他们的直截了当,记住了他们之间曾有的交集,神枪手裘德.洛在《大敌当前》里瞄准过蕾切尔.维兹,也和娜塔丽.波曼直接面对过《偷心者》,要让他们弯弯曲曲跳探戈似乎不那么容易。于是,大黑超心里的小资之街硬是要让几个不懂风情的家伙绕远过去,结果当然迷路转晕。

    小资接受艺术电影教育伊始,尚且把大黑超的精品当作必须啃下的入门营养品,更多的人也感慨《2046》甚至《花样年华》看不懂。那么这次的《蓝莓之夜》就简单到连姜文的女儿都真正能懂,主线就是伊丽莎白过街,过街的一年时间里,顺序的在纽约碰上裘德.洛扮演的喜欢做蓝莓、收钥匙和看监控录像的曼切斯特帅男杰莱米;在孟菲斯碰上斯特雷泽恩扮演的醉鬼警察,和给他戴绿帽子的妻子(由蕾切尔.维兹扮);在亚利桑那碰上娜塔丽.波曼扮演的莱斯莉,并和她一路开车到拉斯韦加斯。最后,玩够了,回纽约吃蓝莓,被杰莱米从偷吻发展到激吻。
    个人倾向于希望,王家卫把苏丽珍、周慕云们的故事在《2046》中就总结完成,《花样年华》那树洞装不下的秘密、《春光乍泄》里不好意思大声叫出的梦想,也就丢在《2046》这趟50年不变的列车上,丢给听不懂的人话机器人和听不懂中文的日本人。那么离开香港这块无根之土,来到美利坚广袤大地上,角色或可来次大换血了吧。但或许是由于过往角色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太深,我总还在伊丽莎白身上寻找重庆森林里的空姐,在爱做蓝莓派的店主杰莱米身上寻找爱吃凤梨罐头的编号223警员。而“钥匙丢了,有扇门就永远关着了”、“我一直开着摄像头,作为记录生活的日记”、“找个写信的习惯让自己忘记过去”以及“我知道你不是伊丽莎白,但我还是很高兴更你说话”,这些显而易见从过去移植的台词,更让人无法把这些新角色与过往角色分开。
    可美国确实没有周慕云和苏丽珍,为了过街的旅行主题,大黑超又不能把蓝莓店故事搬回香港,再让金城武和王菲上阵。于是,架在《蓝莓之夜》里的英美演员和王式台词,并没让故事变得伤痛,让人物变得孤独。既不港(小)资又不美(迷)幻,于是一种不着调的感觉充斥着100分钟里。
    我甚至猜想,如果《花样年华》、《重庆森林》对白成为英语,甚至角色换成《蓝莓之夜》里的他们,这些对白和角色还会被我们记住吗?文化差异是显著的,语言传统是强大的。等等,法国人不也追捧大黑超,《春光乍泄》不获戛纳最佳导演了吗?《东邪西毒》那传神的英文名(Ash of time)不是广被赞誉吗?但我更相信,比起法国人记住旗袍和暧昧动作,我们更铭记下那些属于中文传统里浸人心脾的语言台词。而《蓝莓之夜》可能面对的,是对白在中西声道中都被淡忘。

    纽约甜品店的蓝色、孟菲斯酒吧的红色、亚利桑那公路的灰黄色、玻璃橱窗内外或静或跳的阴影、一人对他人哀怨时的深焦和模焦,摄影师Darius Khondji贡献着他善于渲染的才华。从《七宗罪》里压抑的深黑,到《偷香》里湿润青春的浅绿,再从《海滩》里诱人深入的神秘湛蓝,他既渲染了场所特征又让影片调性和情绪得以抒发。甜品店和酒吧更让其充分发挥了迷醉于处理中近景和特写等小景别的嗜好,这伊朗出生的摄影师甚至能把一场皇马90分钟的比赛,全数把镜头特写给了齐达内,而非宽阔的伯纳乌球场。似乎这样,就能在大银幕前,把角色压出灵魂、爆出冲突。在抽格慢拍的特写中,伊丽莎白头侧在吧台上,睡得甜蜜,没有配乐,没有声响,甚至没有喘息,这时哪个观众要是敢手机响,真该把他丢出去,可这就浪漫吗?我不觉得。在纽约和孟菲斯的两次酒吧冲突中,都伴随着急速剪辑进的窗外列车,以及加至最强的声响,催促伊丽莎白该上路了?
    音乐上,由于爵士小天后诺拉.琼斯的主角关系,以及爵士本身所具有的小资天性,歌曲主要是由诺拉.琼斯本人和Cat power演唱,而Cat power也短暂出现在了影片里,追够了夕阳,回纽约找杰莱米丢掉钥匙。而最适合亚利桑那和德州题材的滑棒吉他大师Ry cooder居然也有诸多配乐,可在全片放映时间里我竟全没感到,不知是我的失败还是影片的失败。最没想到的是,影片后段居然出现了名为Pajaros的旋律,而这是因《断臂山》和《摩托日记》铸就名声的阿根廷配乐师Gustavo Santaolalla的代表之作。记忆中,除了变形计这样的真人秀和CCTV5宣传片里爱用国外耳熟能详的电影配乐外(特别是《燃情岁月》),一部电影作品本身是甚少用别的电影的原创配乐的,莫非Gustavo的这段经典配乐已经普及到像表征时代特征的流行曲那样,拈来就用?可看着伊丽莎白轻松驾车回纽约,这旋律只能让我联想到格瓦拉在《摩托日记》中的苦大仇深。

 5 ) 小资中毒的蓝莓夜


那咖啡馆,那爵士,那打烊前的暧昧时光,那香烟,那灯光,那男人,那女人。
那为了一个吻而写的故事。
今天,终于有空,享受好久没有过的悠闲时光,关灯,睡衣,电影。
就像和一段虚无的影像做爱。

喜欢甜点,喜欢颓废的美男,会做甜点的颓废美男简直就是点了我的死穴。
可是这个人不能是裘德洛。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只能属于一部电影。哪怕他是一个演员,演绎千百角色,但他的灵魂只属于唯一的一个,就像他的初吻只属于唯一的一个。
就像裘德洛,只属于王尔德。
属于一个天才,属于一个华丽的时代,属于一场舞台剧结束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抬起下巴,屏住呼吸的那个少年。
镜头就这么,没有推移,没有分镜,直直的,切到他漂亮的样子。
那样子让我想起“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让我想起“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让我想起所有关于美好而易破碎的事物。

所以,不。蓝莓派很好,可是,不。
我坚决不要享用裘德洛的蓝莓派,就像一个少女坚守自己贞洁的唇。
………………
但是,好吧,关机之前,让我再复习一遍那个吻。
 

 6 ) 王家卫星球的一道阳光 - 《蓝莓之夜》

也许真的人离乡贱,无脚的雀仔飞到了荷里活,没有变成无脚的凤凰,却成了失惜的绵羊,哀哉。这么多年,王家卫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一个不羁的孩子,从《阿飞正传》的旭仔到《2046》的周慕云,从一而终的狂妄像他那脱不掉的墨镜。上一部作品《2046》并不算是王的巅峰之作,然而处处流露出一份傲气,无论是银幕上的明星、抑或银幕下的观众,完全任由他摆布。然而,在荷里活首次下海,狂傲如他的都要失场了,也许小店的蓝莓派实在叫王大导水土不服,作为座上客的我也实在咽不下那一份生涩。然而,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心里不无感动,惊叹世界真的变了,就连王家卫都阳光起来。

撇开剧本和制作上的种种不足,我其实挺喜欢《蓝莓之夜》的故事构思,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王大导手笔。先不说其中的意识,就是那温馨的大团圆已够吓人一跳。大﹗团﹗圆﹗结﹗局﹗难以置信﹗我不会把王家卫的电影看成悲剧,因为他的电影并不会叫人悲哀痛哭,只会令人无奈。反正这个时代既不流行大团圆结局,也不流行悲剧,后现代的我们流行凄美与壮烈,「浪漫化」成了一种仪式、一种祭祀,甚至成了我们唯一的救赎。在电影和流行音乐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这一代,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摆脱这种意识的枷锁。

从《阿飞正传》到《2046》,王家卫反反复覆奏着同一种调子,我想起《倾城之恋》的卷首,王就是那个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的白四爷,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王的电影角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羁骛远,一类执迷情长,在让人目眩的光影里你追我逐,他们善于为自身的生存状态独白,却永远无法在现实的情境里与身边的人互相融合和理解,陷入了一种永恒的、被凝固和冻结的孤独,生存在王家卫的星球上。这让我想起张爱玲在《传奇》再版自序中的名句:「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如果说《2046》是王家卫对前作的一次总结,《蓝莓之夜》可说是一次观照,像一个中年男子飘洋过海以后,从另一个角度回望他的前半生。在王家卫的星球里,Norah Jones所饰演的Elizabeth简直是天外来客,她清楚自己的需要,能够融入每一个情境,她带着疑问积极寻找答案,跟旅途上相遇的人建立真摰的关系,懂得拒绝情欲,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乐意相信人,乐意信靠命运,我心里一直为这女子喝采。王家卫利用这女子把我们提升到一个崭新的视角,一起重新审视王家卫星球上的人,从《阿飞正传》到《2046》缠绕如幽灵般角色人物。David Strathairm所饰演的酒鬼Arnie代表了一众痴心情长剑,如《重庆森林》的金城武和《春光乍泄》的梁朝伟等;而Natalie Portman所饰演的Leslie,那无根的赌客,就连名字都点明了,是为了记念王家卫星上的哥哥--《阿飞正传》中的旭仔、《东邪西毒》的欧阳峰和《春光乍泄》的何宝荣。

伤害总是难以避免,我们逃不过生离死别,多少人在不敢拥有和害怕失去之间进退失据,让相爱最终成了相害。Elizabeth跟Arnie和Leslie在生命的轨迹上擦过,她真摰地关爱过他们,然而一个因为害怕失去妻子而陪掉性命,一个因为不敢拥有而赔上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王家卫星有它自转的方式,Elizabeth无法改写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遭遇却让她重新明白爱,经过一场生命的放逐,她清理好心房回到纽约,在感情路上重新出发。她相信,既然Jude Law饰演的Jeremy真的爱她,必定会等她归来。她的离开不代表拒绝,只是为了准备一个更好的自己重新去爱,这种勇气与韧力实在叫人折服。

《蓝莓之夜》杀出这么一个勇敢、单纯、坚定、豁达的女子,如此观照了王家卫星球的众生相,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阳光,忽然刺进我们的眼睛。我想,张爱玲说得对,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我相信这惘惘的威胁背后,一切都有其旨意,生命的荒凉并非源自破坏,却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爱的力量。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5-19)

 短评

终于把这部期待已久的片子看掉。。。要做Lizzie一样的女孩

7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每个期待都化作一份真爱

9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把亚洲人的感性小情绪套在美国人身上好像有些别扭。

11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还行

一如既往王家卫

15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我喜欢的,还是娜塔莉•波曼,和裘德•洛的眼神。

20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How do you say goodbye to someone you can't imagine living without? I didn't say goodbye. I didn't say anything. I just walked away.

25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王家卫的慢镜头太高级了,完美的爵士感。美国人应该找他去拍《了不起的盖茨比》,墨镜知道什么是梦幻和疏离,很适合营造菲茨杰拉德所处的爵士时代。而且,他很善于让明星气场与电影画面和谐一致。像李安,他就很适合拍简奥斯丁。中西之间有一条河,王家卫和李安这样的能做摆渡人。

28分钟前
  • 高歌
  • 推荐

时隔多年,王家卫依然打动我。

31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别人来看清自己,于是,我们就会多喜欢自己一点。”

32分钟前
  • FloriaZENG
  • 推荐

在心碎与幸福之间,距离有多远?——王家卫片子里说不上很上乘,但看完后的感觉很好,这很重要。回味时总感觉自己的唇角也湿湿的……|||是否前个夜晚也曾感受温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很漂亮。画面流光溢彩,很符合片子的整体基调,慵懒慵懒的却温暖无比~好几首歌曲也都配合的恰到好处,淡然惆怅的却幸

3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可能是我感情丰富 但真的能感动到我 那股默契 微妙而美好

41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看王家卫拍外国人真是件好玩的事,恍惚间觉得像是海外版的重庆森林。尤其是结尾那句,其实要过一条马路并不难,最重要是谁在对面等你。爱死kawai了!

44分钟前
  • 猫不然
  • 力荐

不就讲了一个发际线偏后的英国小伙爱上了一个帮她解决残羹剩派的姑娘然后在姑娘离他远去并且搞了犹太妞之后思念至极(剩菜么人解决了),其实他还癖好奶油味kiss并且录下来一个人暗错错得看到录像带也看坏了= =+

46分钟前
  • AshtrayGem
  • 还行

很扯。这种爱情不真实。

51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去異世界完成這個夢想吧,老王。迷茫派女,寡妇和赌棍三个女人共同探寻心路的缓慢故事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说是外国版的《重庆森林》其实还是挺贴切的,毕竟它们都一样的简单,也一样都浸化在爵士的茶与乐中。不过为了贯彻墨镜一贯的影像风格,选景上还是大大参考了香港,纽约和拉斯维加斯都没能逃出前者的角落,也可见故土对墨镜王的影响之大了。可能人物及其关系变化上不如原版那般值得玩味,细节也显得有些过少了,但整体下来依旧是流畅又惬意的,满满的情绪也依旧夹杂着神秘与不语,说来自己还是挺喜欢的,可能是因为我喜欢蓝莓派吧,当然爵士乐也很合胃口

58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那个生硬,那个做作!

59分钟前
  • 如雨乃可乐
  • 较差

这个诺拉琼斯是唱歌的那个么?

1小时前
  • Autorun
  • 还行

纽约的裘德洛像极了香港那个吃着过期凤梨罐头、在深夜给猪按摩的何志武。

1小时前
  • 沉歌
  • 推荐

我宁愿看在走的进度条,也受不了这慢节奏

1小时前
  • Mignon松弛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