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涯者

剧情片英国2015

主演:杰瑞米·艾恩斯,戴夫·帕特尔,斯蒂芬·弗雷,托比·琼斯,杰瑞米·诺森,凯文·麦克纳利,沙扎德·拉蒂夫,德维卡·贝斯,阿兰·本特利,伊莱恩·考尔菲德,亚历山大·库珀,理查德·坎宁汉姆,罗杰·纳拉扬,尼古拉斯·阿格纽,罗曼·格林

导演:马特·布朗

 剧照

知无涯者 剧照 NO.1知无涯者 剧照 NO.2知无涯者 剧照 NO.3知无涯者 剧照 NO.4知无涯者 剧照 NO.5知无涯者 剧照 NO.6知无涯者 剧照 NO.13知无涯者 剧照 NO.14知无涯者 剧照 NO.15知无涯者 剧照 NO.16知无涯者 剧照 NO.17知无涯者 剧照 NO.18知无涯者 剧照 NO.19知无涯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3

详细剧情

  拉马努金(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出生在印度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之中,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数学天赋,可是因为家境贫寒,家人无法给拉马努金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1904年,拉马努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贡伯戈纳姆大学就读,却因为严重偏科而没有毕业,之后的日子里,拉马努金开始自学数学。  1912年,拉马努金所撰写的论文《伯努尼数的一些性质》发表了,这篇文章在数学界激起了一些水花,也给拉马努金带来了些许的名声。之后,在好友的帮助下,拉马努金给著名数学家哈代(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写了自荐信,哈代非常重视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引荐他进入了剑桥大学深造。

 长篇影评

 1 ) 向世人呈现天才故事的最差方式

正如顽童需要飞蝇供其嬉戏,我等平凡人也需要天才的事迹来鼓舞自己,照亮前路;亦或是用来慰藉:这个世界还没那么糟糕。

电影让更多人有机会以视觉地角度窥探天才的故事,当然,描述天才的电影也分好与坏,不幸的是《知无涯者》属于后者。

1.如何让观众知道,主角是个天才

既然是一部刻画天才的电影,电影必须传达给观众的一点是:主角是个天才,他(她)和凡夫俗子们想得不一样,他在庸人眼里是个怪人。

在这一点上,《模仿游戏》就用一场对白,完成了对于主角图灵天才(或者说“古怪”)形象的塑造。

《模仿游戏》剧本对话1

《模仿游戏》对话2

再来看《知无涯者》,对于主角拉马努金的所有特质刻画源自于主角的种族身份:“诚心祷告、素食的虔诚印度教徒”,除此之外对于拉马努金的“天才特质”刻画却少之又少。把世人对于天才的“不理解”归咎于“种族刻板印象”,这无疑是对于天才的侮辱。真实的拉马努金可以是“虔诚的”,电影制作者也可以展现这样的描绘,但是,私以为,对于拉马努金“天才特质”的描绘必须大于“种族特质”的描绘,否则,电影会更像一部“努力融入新环境的移民电影”,与“天才”二字绝无关系。

另外,从对话中我们得知拉马努金自称灵感“来源于神”,我并非对宗教怀有极大恶意,灵感“来源于神”也绝非不可接受的理由,不可接受的是,所有的“来源于神”的表现仅限于对话当中,这是对于电影产业的亵渎。换成小说,换成话剧,这样慵懒的描述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是因为它能把视觉、听觉、语言要素结合起来,呈现给世人,带来全方位的体验。“灵感来源于神”可以是一串数不清的迷幻蒙太奇,光影特效,甚至是凌厉剪辑,但不可以是一句干瘪的台词。

2.让天才更像个“活生生的人”

天才在拥有“超脱凡人”的才能之外,也同样是个普通的有着各种生理、情感需求的凡人,故而在天才电影中,情感的描写往往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天才少女》中有胜似父女的亲情,《万物理论》有相濡以沫的爱情。

但本片却没有任何成功的感情描绘,夫妻之间毫无感情基础的描绘,却要展现出一片“情比金坚”,拉马努金和哈代之间甚至连“英雄惜英雄”的刻画都绝称不上成功,拉马努金死后哈代却发表了一番“痛失挚友”的感言,任何能让观众感动的情感,都需要用镜头、语言和音乐去经营,观众绝不会如你的剧本安排一般去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3.如何让世人感受“天才的挣扎”

电影既然是作为大众娱乐的一种形式,天才电影除了有其超脱的一面之外,也必须有矛盾和冲突的部分。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以一种世人能够共情的方式,呈现“天才的挣扎”。

《美丽心灵》和《模仿游戏》早有珠玉在前。

在《美丽心灵》中,主角纳什的挣扎是精神分裂症,朗霍华德用“两个现实”以及一系列的“现实”与“环境”的快速来回剪辑,把纳什塑造成了一个“冷战背景下的可悲精神分裂患者”,让观众可以站在同情者的角度上真实地体会到天才的辛酸和无奈。

而在《模仿游戏》中,图灵的挣扎在于与他人亲密关系,从“不合群的孤傲书呆子”到“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从“隐藏自己的性向”到“面对过去承认事实”,并最终在时代的病态歧视背景下赢得了观众的同情,“一个受到时代迫害的天才”显然饱受了世人难以想象的折磨。

两部优秀的天才电影,聪明之处在于高效地利用了时代背景,无论是冷战也好,二战也罢,时代带来的创伤是所有人的共同痛点,或许大家很难理解天才的独特,但是大家都拥有“时代的悲痛回忆”,利用时代的共同回忆(或是人类的历史痛点)来达成观众的共情,在笔者看来,是比较不错的呈现“天才的冲突和挣扎”的方式之一。

而再看《知无涯者》,全片唯二的时代背景提醒在于一战的爆发,某位关切主角的教授应征入伍,另一个是伦敦遭到轰炸,主角被爆炸余波波及倒地看到一片惨状,两处体现时代背景的镜头,与主角的人物设置毫无关系,与故事的逻辑毫不相干,两个镜头就是为了单纯告诉观众:故事进行到此时一战爆发了。

若要说本片有设置主角的挣扎,我能想到的除了“种族身份”之外,只有一场莫名其妙的结核病了。此处的设置大概想到刻画主角“虽患绝症,仍潜心科研”的伟岸人设,但是,一切能让人肃然起敬的影视形象,都是循序渐进,处处铺垫而塑造来的。一个未经任何生活困难(在我看来片中描绘的拉马努金的生活比绝大多数当时的印度人优渥得多)、年纪轻轻得到宗主国顶尖数学家赏识的印度人,得了结核病还在搞科学的印度数学家的故事,大多数人听来,都只能是冷漠地摇摇头。

这并非是拉马努金不够伟大,这是因为电影创作者甘于平庸、敷衍了事、滥竽充数。创作能让人为之振奋的电影作品,需要投入创意,时间和最为重要的,对电影的无限热情。马特布朗的《知无涯者》,不合格。

 2 ) The Man Who Knew Every Member of Finity

和系里的朋友一起看的。我们一致认为本片对于数学家工作时的形态呈现得比较准确:严谨和直觉之间的张力和互补;老数学家严厉中透出的关爱;天才数学家的才华,锐气和成长。击中我个人最深的点是在落雪中欢跑的天才,以及那一句旁白,“it's like every integer is his personal friend”。漫天的雪花仿佛那不计其数的整数,来拜访那个早已熟识它们的人。用了十年snowflakes做网名,我对这个honorable mention表示很开心。最后,致我最喜欢的梗,1729=9^3+10^3=1^3+12^3;一七二九,一清二楚。

这实在算不得一篇合格的影评……作为短评却又超字数了。嗯。不小心点进来的读者还请多担待^_^.

 3 ) 如果一个等式不能代表神,它将毫无意义

无意中看到了拉马努金的故事,听闻有电影制作,迫不及待的找来看。

我本以为这是天才万丈光芒的一生写照,甚至百度去对比其他天才巨匠,比如牛顿、特拉斯、达芬奇,有些幼稚,但难掩对数学的热爱,对天才数学家的崇敬。不得不说些题外话,小时候尤爱数学,奈何个人资质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勉强只是个老师眼中略显小聪明的少年郎。如今,工作生活中再无明显的数学痕迹,但对这宇宙终极奥义的憧憬,大概也只能在偶尔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找到热血沸腾的冲动。

带着这股可能比一般观众更多的热忱,自然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更多的主观意愿,可随着剧情推进,历史重现并不如人愿。影片中哈代带着拉马努金在牛顿著作前说的话,还有拉马努金躲进陈列着牛顿的雕像馆,到最后李特尔伍德写给哈代信中所言:“忘了雅克比吧,或许他可以与牛顿比肩”。是啊,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了,这是神的使者,是人类之子。也许我们会说天妒英才,但我看却是神对无知人类的惩罚,惩罚那些对拉马努金的偏见、嫉妒,早早的把自己的使者带回了天堂。

可能是学术上的问题过于复杂无法具现,又或者导演有意侧重特殊时期矛盾不断升级的剧情,于拉马努金的天才之处,感受并不太深刻,倒是又一次见识了哈代的严苛、热忱和伯乐之名(哈代曾经指导过华罗庚),那是1930年代,不仅是哈代、李特尔伍德、就连麦克马洪这种坚决的反对者最后也是理智的站在了真理的一边。学术上的争论偏见无可避免,但面对真理,所有人应臣服,在这条探寻证明的路上,感谢有哈代这样的伟大之人,希望我们也有,而且更多。

 4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对我来说,数学是我生命的全部。万物都有规律,每一个细小的微粒,光线里的颜色,水中的倒影。在数学世界里,他们都会被用奇妙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我觉得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探索其中的奥秘。

1792是最小的,可以用两组不同立方之和来表示的数。(可以写成12的立方与1的立方之和,也可以写成10的立方与9的立方之和。) 我来到了剑桥图书馆,这里有人类最伟大的著作。使徒圣保罗的书信,摩根的《圣经》,还有对数学家最珍贵的牛顿的《数学原理》。而牛顿也像我一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证明自己的答案。而这就是我将要做的(当时我觉得这个饼画的好大呀,但是又好让人热血沸腾呀。) 世界的真相往往先以直觉的方式被感知,然后才慢慢被论证和理解。 你不是不相信上帝,而是不相信上帝喜欢你。——《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才32岁就得肺结核死了,英年早逝呀,太可惜了,他的才华还没得以完全的发挥。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厉害。他妻子人也好好啊,虽然不懂数学,但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他。

男主居然还演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孟买酒店》,当时看这部电影真没看出是同一个人,可塑性蛮强的。5.6

 5 ) 数学之谜:拉马努金

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是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他提出的数学猜想和公式之多,使后人在其身后的几十年间仍忙于证明。这位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数学天才是第一位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亚洲人以及第一位成为剑桥三一学院研究员的印度人。

拉马努金纪念邮票

他的姓氏属印度种姓的最高等级——婆罗门(Brahmin),因而是对印度教最为虔诚的一类人,拉马努金笃信自己的宗教,认为自己的数学奇才都归功于女神的梦中托付,并且在战争粮食短缺期间坚持食素(这直接导致了他换上肺结核最后英年早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拉马努金一生遇到多为贵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Godfrey Harold,1877-1947)。哈代将拉马努金邀请到英国剑桥,并力荐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三一学院研究员。在英国的五年,是拉马努金逐渐被国际数学界熟知的五年,哈代的数学才能同样出众,他写了近百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堆垒数论、黎曼ξ函数、三角级数、不等式、级数与积分等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是回归数现象发现者,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英国分析学派,并曾帮助过华罗庚等中国数学家在英国剑桥的岁月,但提到自己的数学成就时,他说,自己最大的数学成就,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

数学家哈代

他的数学猜想被应用到数学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他生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黑洞。除去公开发表的37篇论文之外,拉马努金留下了非常多的、堪比小型书库的文稿,包括部分完成的手稿和3本皮边笔记本。对这些文稿进行查验后,哈代和其他人发现,拉马努金重新发现或证明了一些有关数字规律的经典定理,这些定理的提出是由不同领域的顶尖数学家完成的。同时,拉马努金还注意到了更多未被发现的定理形式。由于早逝,他留下的上千个数学公式只能留给后人去证明,而成功证明他公式的数学家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至于拉马努金是如何想出那上千个数学公式的,这一直是数学界的一个谜。

拉马努金在剑桥

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一道,称作“印度之子”。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资料参考:

[1]环球科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神谕,解开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神秘难题. 2016-10-28.

[2]百度百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词条. 2018-12-05.

 6 ) 自大的不是天才,是庸人

优秀的人需耗费一辈子或许两辈子来证明的数列,就这样“来到”天才的脑中。“你是怎么不通过证明就知道这些数列的?”“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我看见它们,就像莫扎特在脑海中听见整部交响乐。”自大的从不是天才,而是庸人,因为他们为数众多,霸占这个世界。但上帝拣选的人用上帝的语言跟上帝沟通。拍得太平淡了,也太过于简陋,对于这位惊世数学天才,影片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未在有关数学的细节上下功夫,相反却总是去设置一些无意义的矛盾,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想想《美丽思想》,真让人感觉此片有些浪费此题材了。
   拉马努金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非常有幸能看到一部他的传记电影。可惜本片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如果说感受的话,跟看《万物理论》时有些像,就是没有充分展现人物的形象,拉马努金可是人类历史上数得着的真正的天才啊,为什么不能拍的丰满一些,别那么循规蹈矩呢。还有看完后感觉是剑桥害了拉马努金。
  一年多不见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拉马努金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沉迷数论,尤爱牵涉π、质数等数学常数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数分拆。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冗长细腻的传记。合作五年称为朋友的人,不了解信仰,不知道饮食习惯,不知道病入膏肓。对方去世后深受打击。你培养他关心他,为他对抗学院,你却很难了解他、理解他。整部片子弥漫着“白头如新”的悲哀。另一点:母亲自私专横,为了阻止媳妇去剑桥,藏匿妻子的信件——儿子以为被妻子抛弃,痛苦自杀。
   很喜欢看数学家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聪明,并且故事都很燃。拉马努金患肺结核,病重的时候都不加强营养,虽然信仰的力量很大,但他没想过他的死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嘛。虽然脑袋聪明但是没接受过教育,还是有一些愚昧。

 短评

我相信每一个天才的脑中都低鸣着上帝的喃喃之音。

5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冗长细腻的传记。合作五年称为朋友的人,不了解信仰,不知道饮食习惯,不知道病入膏肓。对方去世后深受打击。你培养他关心他,为他对抗学院,你却很难了解他、理解他。整部片子弥漫着“白头如新”的悲哀。另一点:母亲自私专横,为了阻止媳妇去剑桥,藏匿妻子的信件——儿子以为被妻子抛弃,痛苦自杀

9分钟前
  • Rey
  • 力荐

直接被拍成了流水账,还真敢这么瞎拍。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乏善可陈的传记片,但不管是草坪梗也好,1729的故事也好,都看的我阵阵高潮。以前也见识过拉马努金的一些研究,真的跟看欧拉一个感觉。很多伟大数学家的人生短而传奇,期待看到更精彩的传记,尤其阿贝尔或者伽罗瓦。这部就无脑五星,正整数让我快乐。

15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很喜欢看数学家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聪明,并且故事都很燃。拉马努金患肺结核,病重的时候都不加强营养,虽然信仰的力量很大,但他没想过他的死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嘛。虽然脑袋聪明但是没接受过教育,还是有一些愚昧。

18分钟前
  • 浮生若梦
  • 推荐

“1729是最小的,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有两种方法表达的数字”。看完电影我就立刻写了个程序验证这是对的。

21分钟前
  • 17号
  • 力荐

天才的存在,是让普通人还可以有信念,相信神秘、命运、上帝。

2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一个印度人凭一己之力整理完善了欧洲600年来的数学成果

27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叔叔又演了个老师,还好这回没和学生乱搞。。。啊不开玩笑,非常inspiring的天才的一生。从图灵到拉马努金,天才总是不被平庸的大脑理解。惋惜。

30分钟前
  • DTT
  • 推荐

天才都在合作,庸才只会妒忌。

31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我不知道昨天晚上被数学虐得差点口吐白沫的我为何今天看起了这个。很合格的传记片。演员和电影里的人物都能算业界翘楚了,剑桥三一学院这个神地方。不过话说回来,Dave演那么多年印度人了进步在哪,肢体和头部动作依旧完全不像印度人。Jeremy Northam真的学者气恨重啊,当年的摩尔现在的罗素。

36分钟前
  • Karo
  • 推荐

可能是高等生命来人间来发公式的,发完就回去了

41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推荐

很煽情的表演,劇情也是。我個人不太能夠認同影片強加入的各種政治正確。4星推薦

42分钟前
  • bugz
  • 力荐

男主明明英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演了那么多印度人。。。

46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优秀的人需耗费一辈子或许两辈子来证明的数列,就这样“来到”天才的脑中。“你是怎么不通过证明就知道这些数列的?”“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我看见它们,就像莫扎特在脑海中听见整部交响乐。”自大的从不是天才,而是庸人,因为他们为数众多,霸占这个世界。但上帝拣选的人用上帝的语言跟上帝沟通。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极好的题材,剧本合格但稍嫌平庸。每次看到这类故事,脑子里总会回响歌德的那句话:“面对天才,我们只有一种捍卫的可能,那就是爱他。”

52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电影本身大概4分左右,还有一份给老教授和数学啊!他妈真是造什么孽,为了儿子回来藏信,让他误以为老婆不要他了?就不怕他觉得反正老婆不要他了回去干嘛??

57分钟前
  • 镜中猫|51neko
  • 力荐

拍得太平淡了,也太过于简陋,对于这位惊世数学天才,影片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未在有关数学的细节上下功夫,相反却总是去设置一些无意义的矛盾,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想想《美丽思想》,真让人感觉此片有些浪费此题材了。

1小时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选角和剧本都不行,非常干巴巴,很没有意思。

1小时前
  • vivi
  • 较差

知无涯者,这译名已然是神迹。愚笨如我,不能明白数字和公式的精妙。我看到的,是干净,独立而崇高的灵魂们,在真理神殿中的彼此尊重和互相扶持。电影质感真的很好,不是很懂说平淡和流水账的人是怎么想的,想哭。我爱Dev Patel。

1小时前
  • Raaachae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