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剧情片英国2016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大卫·特洛夫顿,杰克·霍尔顿,乔·布莱克莫尔,安吉拉科伦

导演:霍普·迪金森·利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平衡 剧照 NO.1平衡 剧照 NO.2平衡 剧照 NO.3平衡 剧照 NO.4平衡 剧照 NO.5平衡 剧照 NO.6平衡 剧照 NO.13平衡 剧照 NO.14平衡 剧照 NO.15平衡 剧照 NO.16平衡 剧照 NO.17平衡 剧照 NO.18平衡 剧照 NO.19平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1:52

详细剧情

  科洛弗(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 饰)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弟弟查理兹和父亲奥伯利(大卫·特洛夫顿 David Troughton 饰)在故乡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查理兹的死讯打破了科洛弗平静的生活,为了处理弟弟的后事,她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并且见到了感情早已经十分疏远的父亲。  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和科洛弗记忆里不一样了,父亲也是一样,苍老的他俨然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了。科洛弗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调查查理兹自杀的真相,因为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一向乐观开朗的弟弟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

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的记录真是太让人心痛,可接着又看了记录片《平衡》,才知道什么叫痛心。
可可西里的真实故事远比文字的记叙和电影的演绎更震撼更沉重,这个片子又是每个人尤其是手掌权钱的人必须找来看的。
人的冲动会受到惩罚,可为什么这些将热血和生命全部抛洒在可可西里几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上的英雄也要带着满腔不平西去?
你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我们也只是无谓的动动感情而已,我们一点儿也不关心生活在完全不同层面的人们,我们没有同情心,我们自私,我们和那些笑着的学生和爬着的官员是同类。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但愿这样的影像能让我们改变一下。

 2 )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残忍于艺术

看了可可西里震撼不已 而后才知道有这么一部记录片
真实到可怕
几年前去拉萨的时候路过可可西里
那么蓝的天 那么白的云 还有幸看到一群藏羚羊
险恶的环境 穷凶恶极的盗猎者 他们就那么坚持着 因为他们所以在多年后的我才有幸还能看到藏羚羊
倾其所有保护藏羚羊不被剥皮猎杀 却又因为保护藏羚羊缺少资金而不得不卖藏羚羊皮
努力建立保护区成立了组织 可是建立起了自己却又不在编制范围内
工作干得漂亮抓到还没有开始猎杀的盗猎者 不能对其罚款没有收入来源
有收入来源却是有大批羚羊被猎杀剥皮
为了保护藏羚羊而追击盗猎分子 最后却又不得不射杀藏羚羊活命
这些矛盾
这些各种体制之间的矛盾 因为这些大家不好明说却有都懂的原因
他们没有枪支弹药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补给
在长江的源头保护着他们的羊子
平衡没有可可西里那样专业的演员配音场景配乐
他只是一个人一部摄像机花了三年时间记录下来的画面
那么真实那么震撼那么触目惊心透过屏幕直击我心
日泰的死是可可西里最后的枪声最后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多么美好的结局呀
可是真实是什么
从北京回来的扎巴多杰第二天死于枪杀
第三任西部工委书记继续面临着之前的难题和困境
我依然相信扎巴多杰所说的:面包会有的 牛奶也会有的

                                                 

 3 ) 《平衡》——人心和生态的平衡

真苦啊,反盗猎团队的生活之苦是生活在现代都市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大部分生活物资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苦,几乎可以归结为制度的不合理干部的不作为,幸而社会上还是有许多的团体和人士对环保工作很重视。

反盗猎有多苦,苦到和盗猎分子火拼且装备物资皆不如盗猎分子成了常态,苦到要趴在泥窝子里吸溜水喝,苦到大小伙子守着口破锅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苦到徒手从埋到腰的烂泥里挖汽车,苦到伙食断餐几天几夜吃不上好饭都算好的,一旦被雨雪困在无人区才真是叫天无路……

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天堂生态环境的副书记扎巴多杰,直言不讳自己曾经因为愤怒打断了盗猎者的腿,为了不饿死队员不得不打死一头藏羚羊,因为没有资金不得不违心卖起了藏羚羊皮,真是一个豪爽热情大气的好干部,然而从北京辛辛苦苦演讲、找扶贫项目回来后却在家里被击毙,和自己的偶像索南达杰一样,死在了对可可西里的一片热忱上。看着都替他叫屈,理解他心底的不平衡。

日后若有机会,希望可以了解一些帮助反盗猎队的途径,如果出去旅游,一定多拿几个塑料袋,最起码好好捡捡一路的垃圾,为生态环保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拍摄工作者也真不容易,很幸运很开心这样的纪录片没有被禁。

 4 ) 平衡vs可可西里:谁在纪实?


三年前的旧文。
==================

平衡vs可可西里:谁在纪实?

                                                                                             文 / 青衿

                                                         (一)

说2004年《可可西里》成为了国产片中的一个奇迹只怕并不夸张。这部日前在东京电影节捧回评审团大奖的影片,在国内也是一片好评如潮。据说不但普通观众看了叫好,在评论界的口碑也呈一边倒的倾向。《可可西里》以它“充满力量感的真实”和“残酷真实背后的美”赢得了不少学者的赞誉,连李泽厚先生亦说:“《可可西里》是中国电影美学的一场革命。” 尤其是冷峻的“纪实”风格,成为该片大受追捧的理由。

《可可西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背景事件本身,即:具备史诗的几个重要元素;具有能震撼人心的原形;具有事件原形的真实力量,事件本身的强烈动作,人物形象的英雄化成分(即史诗化成分)。遗憾的是,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下,《可》片未能做得更好。一个从未听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故事的人很可能被影片所震撼,可是,来听听关注可可西里的网友怎么说吧。(注:转引自网易论坛)

“与《平衡》相比,《可可西里》多了视觉上的娱乐性,少了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思考性。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部故事片完全的真实,毕竟故事片在更广大的意义上还是一部娱乐片,但让所有了解可可西里,了解野牦牛队的人不能接受的是,《可可西里》这么一部商业娱乐片竟然打上了“真人真事”“绝对真实”的旗号!它没有去尊重真实生活中两任巡逻队长的生命,没有尊重巡山队员朴素、原始的情感和努力!它只是从票房的角度竭尽所能地去刺激不知真情的观众的眼球,博取他们眼泪后善良的评价。”

完成于2000年的记录片《平衡》事实上是电影《可可西里》的前身。该片的编导彭辉是中国著名的记录片导演,其作品《空山》曾夺得第十二届匈牙利国际艺术电影节最高奖---评委会大奖。《平衡》片长168分钟,是他历时三年、尝尽艰辛的心血之作,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及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最高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 。该片没有铺开《可可西里》那样广泛的宣传和看片渠道,只能在小范围内放映,却在圈内引起了广泛的称许,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震撼来自于它在真实与平淡中蕴涵的残酷。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说:“《平衡》是一部关于痛苦和良心的作品。”

笔者有幸在四川电视台的网站上在线看完了《平衡》,心情激荡,如梗在胸,这样的震撼,电影《可可西里》无法做到。虽然,由于记录片和故事片类型不同,强要比较两者纪实风格的优劣毫无意义。但是,观察两片处理人物、事件的方式及选取的表现手法之不同,仍可看出两片在思想境界及主题深度上的高下之别。


                                                               (二)

人物构造上的苍白浮薄是《可可西里》广受诟病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剧本在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方面的不着力。由于满足于传统国产片的善恶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方式和叙事模式,影片浪费了这个本来具有无限深度和延展性的题材。陆川显然想塑造一群可可西里版的“天地英雄”们,可惜,这些形象没有内心世界,没有人性闪光,缺乏感染力,更接近于传统国产片中“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缺少高原人物应有的粗砺、张扬和韧性。

自始至终,不但巡山队员们的面容和个性特征都模糊不清,甚至各自的名字也是在影片快结束时才被提到,连影片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日泰也很难找出太多可供阐发的个性色彩。直到他被盗猎分子打死,观众对他为保护藏羚羊出生入死的动机还是一团困惑。《平衡》里鲜活豪迈,翱翔在可可西里天空下的雄鹰扎巴多杰,在《可》里变成了一个寡言深沉的领袖,是典型传统国产片的正面人物特征:脸谱化的坚毅,果断,百折不回,视死如归。人物原型那感人至深的属于高原的气质,理想主义、信仰至上的光辉,在《可》里几乎完全被磨平。

日泰的台词不多,他跟记者关于巡山队卖藏羚羊皮的对话可称是影片中较重要的内心独白:“我知道你是记者,这可可西里就是你们记者保护着呗。我日泰可以进监狱。我知道卖皮子是犯法的,但我现在不会考虑你说的,我只考虑可可西里,考虑我的兄弟们。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是脏的,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 这段台词初看朴实,再看苍白无物,而且文学色彩太浓,不像是一个在高原上出生入死的康巴汉子说出的话。而《平衡》里,扎巴多杰直视镜头讲述了一个类似的困境:

“那次我们快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伙食都断了,馍馍没有,肉没有,啥也没有。最后弄来弄去,坚持不下去了。我们更多的队员饿得已经是几天几夜没吃上一个好饭。我看了看我们队员的脸,也看了看我们面前的藏羚羊群。我就做了个决定。什么决定?我打一个羚羊!给你们吃!而且我亲自打的。我害怕别人打的话,伤到其它羚羊。因为我枪法比较好一点。我本来是一个保护者。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这样做的话,好多同志可能已饿死。我的有些做法也许有的人以为不对。但不对我也没办法,没办法的办法,就这样干了!假如从法律上追究责任的话,那就追究我个人,追究我这个扎巴多杰!”

《平衡》里主要采用扎巴多杰面对镜头讲述的方式展开故事,这样酣畅淋漓的内心独白俯仰皆是。这个真性情的男人在镜头面前毫无虚饰,他讲述他的理想、坚持和努力,同时还有困惑和彷徨。他最后一次面对镜头的讲述是在北京的一家宾馆里,说出了“我死都不怕!”这样的话。几天后,在青海玉树的家中,一颗充满疑点的子弹击穿了扎巴多杰46岁的生命,也击碎了西部野牦牛队的全部希望。当是时在成都的彭辉导演赶回青海时,扎巴多杰已经天葬。当观者随着彭辉的摄像机听到他家人的呜咽诉说,看到他天葬的地方时,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都在滴血。而这人性深处不灭的信仰之光,这样悲壮和残酷的现实,都是影片《可可西里》所不曾触及的深度。


                                                         (三)

尽管把故事背景放在了4700米的高原之上,《可》片的人物设置和情节搭构仍然是传统的警匪片二元对立体系。西部野牦牛队可歌可泣的事迹只是陆川拉来的构建故事的元素。在这个商业元素极浓烈的故事里,只有盗猎与反盗猎,仇恨与子弹;没有做实质性的努力,去反映这些现象后面掩藏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结构,给人更深的思考。这就难以使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

其实,巡山队真正悲壮之处不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不在与盗猎份子的斗争;而是在于他们的孤军奋战——没有编制,经费也要自己解决,没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在于这孤军奋战背后凸显出的社会痼疾。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才是一部严肃影片真正的使命和意义。遗憾的是,《可可西里》关注的恰恰是前者。

影片有一个紧凑好看的故事构架:巡山队员强巴被杀害 — 记者来到可可西里参予巡山 — 巡山过程中几次遭遇盗猎份子,队员走散,粮食吃光 — 最后日泰与记者遭遇大批盗猎份子,日泰被打死 — 记者回到北京写出震惊世界的报告。这个故事里,有人与荒原严苛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一名队员在追赶盗猎份子时出现肺水肿,刘栋被流沙吞没),有与盗猎份子展开的正恶交锋(楚苏尔河畔的追击,日泰之死等等)。西部风情、荒原、枪战与死亡,壮阔苍凉的视觉效果,这对看腻了莺莺燕燕影视剧的大众是耳目一新的娱乐。但是,其中却看不到对所描述的人物和环境深入的体认和热爱。

据说,陆川的剧本初稿吸引了好莱坞片商的投资。这个初稿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剧本”,其中有秘密警察、盗猎者和巡山队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是一个酷似美国西部片的故事框架,但到可可西里后陆川抛弃了原初的设想,在“纪实”风格上做了很大努力。可是和《平衡》相比,《可可西里》的“纪实”显得不真诚起来。陆川说这《可》片最初考虑的片名为《巡山》,此言颇有意味,因为此片名和他的处女作《寻枪》有几分相似。某种程度上说,吸引他拍片的不是西部野牦牛队的精神实质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搭建的故事。归根结底这是个陆川的故事,不是可可西里荒原的故事。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该片自始至终没能触及到真正的矛盾所在了。

看过《平衡》的观众都难以忘却扎巴多杰最后的一次讲述,他流着泪对着彭辉的摄影机倾诉了他的心声。——英雄的无奈。这是比高原风雪、警匪追逐更震慑人心的场景,这是现实,这是鲁迅说的无物之阵:
            “那我怎么做,我这么多的弟兄要活啊!保护这么多一大片矿产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我拿什么 来保护?!治多县本身是贫困县啊,县政府一分钱拿不出,不是他们不拿,拿不出来,他实实在在拿不出来。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怎么弄啊!还建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到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来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那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我们几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也就这样干下去,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

拍片历时三年多,多次与扎巴多杰及他的队伍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生死与共,编导彭辉对西部野牦牛队及可可西里环保志愿者的精神实质及经济困境都了如指掌。彭辉拍下了在严酷环境下他们的乐观刚强和友爱,拍下了他们为筹款的四处奔走,拍下了环保理想在现实中遇到的重重阻力。他说,“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这支名扬国内外的武装巡逻队的真实。”这一创作原则正是导演理念先行的影片《可可西里》所缺乏的。《可》的“有力量的真实”只是包装的一层壳, 影片的实质不过还是商业片。以“纪实”为名大捧《可》片价值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四)

《可》片在宣传时也是大打“纪实”旗号,对此陆川回答道:“如果你觉得它像纪录片,其实对我是一种褒奖。其实我的电影全部都是制造出来的,我们在做一个故事片,但是我希望你相信它全部都是真实的。我想走一条纪录片和故事片融合在一起的道路。”实际上,正是这样的追求成为了《可可西里》的问题所在。影片在“纪实”与“叙事”两种风格间摇摆不定,导致了它自身面目的模糊——既缺乏真正纪实片粗砺而真诚的原生态,又缺少典型类型片激烈的剧情冲突。

比如,楚苏尔河畔的追击和刘栋被流沙吞噬的两场戏是剧中两个小高潮,剪辑十分利落,镜头的跳切熟练漂亮,刘栋的那一场结束后还接连用了三个空镜头,展示无语荒原。但终因匠气太重,冲淡了平实的镜头语言的感人力量。而影片采用按时间顺序、单方面、单线程叙事的手法,则是“纪实”风格的需要,以这样没有悬念,没有多对戏剧冲突,没有全知视角,没有灵活多样的时空跳切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史诗般的故事,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的。事实上,影片的叙事方式反而大大磨损了故事原型本具有的魅力。

记者形象的生硬嵌入是一大败笔。这种“国内媒介式纪实手段”早就是被用滥的手法,毫无新意。而且由于这一视角本身所带有的外来性、疏隔以及窥探的特征,决定了整个电影的“纪实”表现与可可西里之间的距离――这种“纪实”终归还是主流媒体的,与官方意志亦步亦趋的。自始至终,观者在记者目光的指引下感受着可可西里,所得只能是猎奇和疏离的感觉。

此外,陆川无疑放入了很多激情与信仰在《可》片中,在媒体面前他多次以一种诗化的情绪来抒发自己对片子的理解:“在可可西里,人只有人一种身份,死亡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韧。”又说:“因为它,我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什么是真正的生存。”以及“我要去震撼别人的灵魂,让他们倾听我的声音。”等等。《可可西里》拍片的艰辛在宣传造势之下赢得好感无数,导演的诚意令人感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导演过多强调这样“内心丰盈”的状态,势必会导致对客观环境的缺乏体认;个人诗化风格的介入,不可避免的对影片追求的“冷峻”、“客观”风格造成一定的损害。

相反的,彭辉本身就是以外来记者的身份参与此事,在《平衡》中观众却很难意识到记者的视角,自始至终似乎是扎巴多杰和他的西部野牦牛队直接面对观者,展示着他们的生活与内心。达到这样的效果与彭辉的创作理念密切相关,彭辉说:“我试图想把纪录片的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复制,这是我一贯坚持的创作原则。体现生活原生态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但对《平衡》而言,我至今仍然认为只有一种,那就是我现在采取的‘不要解说词,由主人公扎巴多杰主述’的形式。因为这个巡逻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声音来做解说都无法达到扎巴多杰自己讲述的震撼力。由于扎巴多杰的人格魅力,他在片中毫无掩饰地讲述了巡逻队的功绩和缺陷,赋予了《平衡》"真实"的生命。我很满意我坚持了这种创作形式。”他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平衡》几乎感动了每一颗看到该片的真诚的心。




同样是可可西里巡山队题材被拍成风格迥异的影像作品,这当然跟电影与记录片各自的艺术特色有关,但跟导演的个人气质也不无关系。陆川面对可可西里感到深深的震撼,希望能将这种震撼传递给观者,他的思想中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有青春理想的闪光和激情,而缺乏对现实的深入体认。这样拍成的影像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某种诗化成分,无法真正触及到现实的内核。而彭辉则要更为成熟和冷静老练,在不动声色的影像风格中再现了真实的力量,传达给了观者许多严肃的思考。

综上,“有力量的真实”和“残酷真实背后的美”这样的赞誉,都应该给同样主题的记录片《平衡》,而不是流行的商业娱乐片《可可西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可西里》还是叫《巡山》更确切一些,因为《可》片不过是陆川以他并不曾真正融入体会的可可西里高原和环保为背景素材编织的一个电影故事。而可可西里荒原的真正气质,西部野牦牛队的真实风貌,那些感人至深的人间传奇,那些环保主义者的理想和悲欢,我们只有在记录片《平衡》中,才能找到。

 5 ) 在前盗猎分子的面包车上的十一假期

我先并不知道,原来青海甘肃西北大环线旅游的这么多时间都会是在车上度过的。不过路途并不颠簸,窗外广袤的景色是壮美的,但变化并不多所以车上的朋友们大多在睡觉。我也是,拿出平板看了一会书就被震的晕晕乎乎,于是随口问司机师傅,现在这青藏高原上还有盗猎分子吗?

他笑呵呵的说,现在没啦,我就是最后一批作案分子,二十年前了。

我坐在司机身后,听到很是意外“啊?您之前不是说到当时是在锡铁矿局上班吗?”

他一边开车,一边指向副驾那边的车窗外的起伏山峦,“是啊,我当时就在那边儿工作,二十二岁到二十八岁,现在我五十了,二十多年前了。二十多年前,我当时一个月工资就六千块,后来我觉得讨不到媳妇儿,下了决心出来了,到了市里,工资变成一个月两百。”

“哇,那二十年前一个月六千可是真多”

“我当时二十多岁,你想想,这里多憋啊,哪里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现在是交通发达了,那时候可不方便。我们平时就开着车,去山里打猎去。”

“都打些啥呢”

“啥都有,黄羊啊,羚羊啊,野牛啊野驴啊”

“那哪儿来的枪呢”

我一路上跟司机师傅说话很少,虽然他是个非常和善的当地人。不过在这时的话题却让我颇好奇,副驾的姑娘也从慵懒的躺着的姿势变成坐了起来。司机师傅快速的瞟了一眼后视镜和右边,见到我们在期待他的故事状,于是轻松的讲了起来。

“我们是在锡铁山嘛,找武装部的人去借枪呗,你给人家一只羊腿,或者牛肉,他们就可高兴了。我们拿了枪,搬上一箱子子弹,还有手榴弹,就去山里。你别看这戈壁上现在你看不到动物对吧,晚上它们就都出来了。我们一进山就要在里面呆上好几天的。跟那个毛小兵,后来被抓了,你们知道吧?你们可能还小,都不知道这些。就跟他,猎户带着我们,开着车进山里去”

“有人抓吗?”

“那当然有人抓,但警察的枪都没我们好啊,而且我们熟悉路啊。晚上都是黑的,我们开着大灯,动物在灯光下,就不敢往黑处跑,我们就往灯光里一梭子一梭子的打,哎呀,那个是很刺激的。警察来了,我们就把大灯一关,他们也没我们熟悉路,有时候还追上来,我们黑暗里照着他们车就是一梭子子弹,他们马上吓跑了。他们都是手枪,装备比我们差远了。我们还拿手榴弹,炸驴。”

“炸驴?”

“是啊,山里很无聊的,要把人逼疯了。警察也不敢过来管啊,谁是真不怕死呢,你看那个索南达杰,你知道吧?都被打死了。所以我们一梭子子弹过去,警察马上跑了”

“哈哈哈”

“以前锡铁山这里哪里有人愿意来啊,来个大学生所有人都是要敲锣打鼓的迎接,现在要塞钱都进不来。后来公司上市了,就是现在的西部矿业,你们搞金融的知道的吧?在美国上的市。你看那边那座山,我们就在那下面采金矿,炉子炼完了,最下面都是金子,每年我们就各自分一些。后来那个毛小兵来了,就不给大家分了,他自己可好,钱全都贪污了,买了个市委书记。他那个官是买来的,后来人被抓了,很有名的,你们去网上看看都知道”

“那您可是厉害了,跟市委书记一起去打猎。这个危险吗?开什么车能进到山里去呢”

“就是那种202吉普,牛头,我们当时把它叫牛头。当然危险啊,我们这个被抓到是要打头的,但真的是很刺激,你看,我也不是为了,那个,利益,对吧?当时很多人盗猎,是为了利益”

“那是,您二十年前一个月六千,还有金条,肯定不缺钱”

“我们当时每星期就去格尔木,去德令哈,德令哈大城市啊。格尔木只能嫖,没啥别的,德令哈那可是花花世界啊,你们今天晚上到了,去那个海子博物馆,海子你们知道吧?那个博物馆不错的,就在河边,坐在里面喝喝茶。”

“我们到了德令哈估计是晚上了”

“没事,他们开到很晚的,晚上才开。十点十一点都行,前门进不了从后门进。那里喝喝茶很好的。诗人很孤独的,应该经常去有人看看他。”

“那后来您去做什么了呢?”

“后来就在格尔木开酒店,开餐馆,跟我老婆,哎哟那可是坑啊,我们又不是本地人,雇的人都是坑。所以现在我们开超市,就决心自己做,再不雇人了。哎其实啊,他们都说,打这些动物都是有报应的。我们那些去打猎的啊,最后都没有个善终。你看那个猎户,后来去了个小镇子退休,金盆洗手隐退江湖,结果陷在沼泽地里,开车,被火车撞了。毛小兵后来不是抓了么,判了个无期。”

“是”

“你看这边,就是小柴旦湖啊,我那时候就在这里捞那个卤虫卵。那个卵小小圆圆的,像乒乓球一样的光滑,很多人以为就是沙粒,它比沙粒还小,但一般人不知道它是虫卵。这个很特别,一小杯子,哪怕放几年,放水里又孵化了,很漂亮,像凤凰一样,那就是给对虾特别好的饲料。广东那边的商人就很懂,他们养对虾,之前喂蛋黄啊这些,就长的不行,就过来收这个卤虫卵,一杯能卖五百块。我捞着捞着,后来就贪了,当时想着,我弄艘船,一次弄个几十万,不就发财了吗?我就用八个油桶,焊成了一艘船,在内蒙古那边买了个拖拉机马达,结果警察发现,嘿还把船开进来了,就给我一梭子打沉了”

我寻思着不知道一梭子子弹打过来的时候,是先把司机师傅抓起来再打船呢,还是人还在船上的时候就打,想必是前者。

我说,“您这故事真厉害,要么是您打警察一梭子子弹,要么是人家打您一梭子子弹。现在枪肯定是不好借了吧?”

“那现在当然是不可能了,现在那谁敢借出去,借枪那查出来怕是要,是要开除的。”

又过了两钟头,我们到了德令哈。在最后快要闭馆的最后瞬间挤进了已经关灯的海子诗歌陈列馆,然后去了司机师傅推荐的牦牛退骨肉汤餐厅。那里也是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本来准备打烊。邻车的朋友们听我们讲了司机师傅的故事,都很好奇的想约他出来一起吃晚饭,但他说要休息了还是下次。

回到北京后,我刷豆瓣时看到这部电影,想起司机师傅在车上说的话,就找来看了看。几乎没有可用的下载源了,只有一些画质很粗粝的线上链接。我不知道索南达杰,扎巴多杰他们在黑暗中与盗猎者相遇时,会不会想到也许有少少的几次,对面的冲锋枪并不是藏民自己装的而是未来的市委书记从武装部借的。我也尝试着去网上查扎巴多杰那颗子弹的后续调查,但除了旧新闻也没找到更多的信息。

这个司机师傅是一位非常友善和耐心的师傅。我们车在旅途结束时,还每人主动多凑了几百块作为对他一路的额外感谢。

 6 ) 朋友的朋友拍的

大学时候课堂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很震撼,第2部分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那种感情的冲击太强烈了,后来在结束字幕里看到有我一个朋友的名字,跑去跟她聊了聊,知道了很多内幕的故事,还是很震惊,
就象我们老师所说,记录片一定走的是高端路线,是一种精英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所普及的,流行的文化

 短评

【70分钟版本】体制不完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是谁说的好人一生平安

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自私图乐的腐心鬼

8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你爱这个国家有多深,你就恨这个国家有多深,至于理由,有的是不方便说,不敢说,甚至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有的人在流油,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在流泪。

11分钟前
  • 董咚咚咚
  • 力荐

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这个大家不说都明白!

12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 也許會有英雄 但更可能是暴民

17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一部极具品格和悲剧力量的纪录片,直接影响了陆川的《可可西里》。这独家的影像、独特的题材、独到的价值,触目惊心地呈现出来,而那些捍卫者的命运遭际,时时刻刻拷问着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

19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很杯具的发现豆瓣这段所谓的“剧情介绍”出自我大学时候的一篇作业的节选。请问这个有版权么?

22分钟前
  • 白略
  • 力荐

不管多艰难,从来没有丧失勇气、乐观和热爱,墙面涂成红色,绘上五角星,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建好了保护站第一时间是升旗,车队陷在无人区三天两夜,队员渴到喝泥水,当汽车终于从泥淖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玩起了泥巴。为了追捕凶残的盗猎者,十几个人带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深入无人区几百公里。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可以时刻面带微笑,高唱着熟悉的歌谣,他们在高原挨饿受冻,饱经风霜,却没有一句怨言,可可西里啊,你养育了忠诚勇敢的儿子,现在他们舍命来保护你。斑头雁在苍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万年积雪覆盖了千层峰峦,冷冽的寒风肆虐着高原,但是罪恶终有一天会得到惩戒,而你,奇卡·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英雄,回到母亲的怀抱,愿你的灵魂得到安息。

27分钟前
  • 大千世界
  • 力荐

細節:1.索南達傑死時的姿勢是射擊狀;2.在被困可可西裏腹地,隊員瀕死下,扎巴多杰親自射殺了一隻藏羚羊;3.扎巴多杰在北京做報告時,在場的某個官員在打瞌睡;4.農大的講座中,梁從誡暗示西部野牦牛隊因為缺少經費來源,出賣繳獲的藏羚羊皮;5.在京城某旅館,扎巴多杰對於官場與利益分配的欲言又止。

28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五星表示敬意。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还能够存活只能说明问题还没严重到让它消失的程度。最早看关于反盗猎的相关作品是《可可西里》 而这部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的努力 良心与无良心无下限的禽兽 中央官僚机构的无能 腐败足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地方与中央的不协调关系。从非洲的血钻到青海高原的藏羚羊毛皮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荒谬绝伦的混账在欲望的驱使下消费这个它们不用为之负责的世界 在流动着肮脏血液的资本主义市场下 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在凭着一腔热血与良知在守卫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最后的底线而牺牲?

29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治多县的付出和得益是整个中国的,不能因此却吧义务简单附加于他们。政府责无旁贷。

34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北京座谈会上那个说“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大家不说都明白” 的环保学者是梁从诫,确实没给他们老梁家丢脸

37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影片的拍摄环境极度恶劣,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就非常有限,但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和愤怒。影片远不如《可可西里》那么好看,但真实的冲击力却远胜之。影片的后半段,杨欣、梁从诫先后介入,揭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许多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个官员瞌睡的镜头,让人无语并出离愤怒。向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致敬!

4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坐床上拿本本看的。看到最后已经基本裹着被子全身颤抖了。怎么说。这是一部写实的片子,比可可西里更直接真是的反映了藏羚羊以及那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的生活和处境。触及心灵,震颤灵魂。必须看!

42分钟前
  • 郭小懒
  • 力荐

“我亲手打断了盗猎分子的腿”,“我亲手打了一只藏羚羊吃”。真实到可贵的纪录片。

47分钟前
  • 小神客的九叔
  • 力荐

电影取名叫做平衡其实是反讽,在电影中随处充斥的都是不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极度的失衡,所以,平衡也成为了导演的追求和向往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强烈推荐!看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公和不平衡处处都有,我们的只是皮毛。http://tv.sohu.com/20101028/n276677376.shtml

53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可可西里神圣的人们,为了生态的平衡,他们的生活无法平衡,心理无法平衡

55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5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第一次看完后你会震惊我的震惊,如果你看过却不忍心再看第二遍,你会愤怒我的愤怒,如果你反复看了三四遍,你只会心凉我的心凉/

60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