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剧情片新加坡2016

主演:陈丽贞  李国煌  萨米·优素夫  陈俊铭  王雷  黄晶晶  廖永谊  薛素丽  黎沸挥  程旭辉  苏海米  

导演:梁智强

播放地址

 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3:23

详细剧情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名字是假,魅力是真。[偷笑]

电影分上下两部,通过本地华人一家N口人的生活际遇,讲述新加坡这个六十年代一穷二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数十年的演变史。

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真是见微知著,看得人荡气回肠。

据说搞创作的都有这么一个定律,写大人物(事件)要往小里写,写他的日常、平凡、真实。写小人物(事件)要往大里写,写其命运与时代、历史的关联。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至暗时刻》中用了大量笔触刻画丘吉尔的老迈蹒跚,暴躁刻薄,抽烟嗜酒等生活常态。而《阿甘正传》的暗线则直指二战后美国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然而在看《我们的故事》时,会本能地忽略国家,历史,时代这些宏大词汇,它们像一管针剂般悄无声息地注进了这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再加上导演是一个能带观众玩情绪过山车的高手。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一般而言,做作的主旋律电影会把你摁在地上强行要你热血沸腾,或是用能炸瞎耳朵的BGM来彰显它的慷慨激昂。好在这类技法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没有。但仍旧不妨碍你热泪盈眶,涕泗横流。

我对新加坡的初印象来源于这个国家有着令人闻之色变的鞭刑以及不能携带口香糖这般严苛的律法,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至于「亚洲四小龙」,「国父李光耀」,那都是很后面的事了。

看完这两部电影,才知道原来1977年他们就有高楼,电梯,停车场了,嗯,蛮吊的。

 2 ) 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是一部从新加坡建国开始讲起的电影。在历史大事件中的普通人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生活在一起,有笑、有泪、有爱。

🍀1.重男轻女的华人家庭。许多情景、许多对白,跟我见到过的福建、两广传统家庭一模一样。又好气又好笑。大姐默默守护着全家,任劳任怨,心甘情愿。

🍀2.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新加坡生活着好几个民族。华人觉得马来不欢迎自己,对新加坡充满期待。马来人对新的国家和新来的华人心有不安。但大家都是善良的,看到一起做生意的伙伴、村头村尾的乡亲遇到困难,还是会忘记民族出手相助。

🍀3.有正义感的年轻人。市场上收保护费的小混混看到管理员欺负商户,忍不住出手打人,结果被抓捕。临抓捕前还给掩护过自己的大姐买了蛔虫药和新课本。

🍀4.新加坡经济腾飞。正是因为有政府的各种好政策,和一个个像大姐一样勤劳的普通人,新加坡的经济才有了飞速发展。后来他们买了第一台电视机,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感同身受地替他们高兴。

🍀5.我们也经历过。六七十年代我们也有过生活困难的时候,也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走过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邻居们陆陆续续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看女排比赛的情景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每当现在的女排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都会重新回忆那个年代的激动心情。

 3 ) 《我们的故事》: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

(公号: 怅然观书)

如果被问到曾经“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有什么电影或电视剧,恐怕一般人都要卡顿一下想一想,是《人在旅途》吗?是《莲花争霸》吗?那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了。

《人在旅途》只给人留下同名主题曲,人物和剧情似乎都不记得了。歌曲后来被电影《夏洛特烦恼》拿去当了插曲: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以前,这首歌可以当做励志之歌,而且朗朗上口,我一看到歌词就会忍不住唱起来;现在,我觉得可以叫它“新加坡之歌”,或者叫“李光耀之歌”:)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新加坡独立之前的100多年时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到了1942年,向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防守新加坡的军队向日军投降,标志着英国时代的终结,新加坡由此开始三年多的日据时期。本来1963年已经加入了马来西亚大家庭,结果1965年又被人家赶了出来。这旅途绝对算坎坷。但李光耀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怨恨命运不公。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这“梦中的地方”其实是李光耀们想为新加坡找到一个绿洲,继而让新加坡成为第三世界的绿洲,最终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绿洲。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就算是错了,那又能怎样?因为摆在眼前的选项没那么多,没得选,根本没有时间悔过,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当初到底要怎样与马来西亚大家庭和谐相处,怎样求同存异,苦恼本来已经很多了,面对马来西亚大家庭的驱赶,无非是再多一次苦恼,如果分出去、独立建国,到底能不能存活?淡水水源是被人家捏着的,随时可以掐断。百废待兴,无尽苦恼。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这话是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能够说出的话,李光耀曾经在日本战败后想方设法劝说英军不要撤走,因为新加坡需要保护,否则分分钟被灭国。后来英国因为国力衰弱,不得不撤军时,新加坡不得不加入马来亚大家庭,后因为意见总是不合,干脆被赶出。分家就分家,如果你看不到我独立以后也能发展得很好,甚至能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你就根本不知道我的厉害、我的好处,更别谈珍惜了。这话是跟马来西亚说的,其实也是后来跟所有不看好新加坡的众多国家说的。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新加坡别看是小国,联系世界起来,比谁都活跃。李光耀不但经常参加原英联邦成员国的会议,而且只要是各个地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他都去结交访问,可以说是走遍千山万水。可是,不管怎样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新加坡与英国、中国、马来西亚都有着自己心中或外人眼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挣是挣不脱的。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用“热情如火”来形容建国立业时的李光耀们是恰如其分的,那种冲劲和干劲是如今的总理和部长们不能比的。胸怀天下,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满腔的热忱话语向谁诉说呢?不用担心,新加坡人从来不憋着,他们历来是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操碎了心,就好像自己是大国一样,随时都可以给各个领导人出谋划策,出的主意往往是恳切、务实、有见地,格局也非常大。从不用担心没有倾听者。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新加坡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它在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相处中,不会一厢情愿,太过天真;被拒绝以后,也不会怨气十足。一个绝对的弹丸小国,毅然决然地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千难万险的旅途上,纵横捭阖,没有被世界各大小国家挤压、踩踏至死,已经算是奇迹,孤单寂寞可想而知,但因为它是真的为烦恼和困境中的世界各地领导人出主意,中肯又实用,它又怎会孤单寂寞?各个领导人又怎么会不念叨它呢?

(《人在旅途》1985,只记得歌名就够了)

多年以后,回头看,这首歌仿佛就是为总括新加坡历程而写的,从此记住这首“新加坡之歌”:)不过,如果没听过这首歌,光看歌词,则实在乏味,还是听听看,想必能感受到它的味道。

新加坡的奇迹从根本上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在这点上,我一向赞同地缘政治。新加坡的位置属于东西方航道的中心,既不会像朝鲜半岛那样始终形势紧迫,也不会像非洲某些国家那样边缘化或长期战乱。新加坡的位置刚刚好,既不会被忽略,又不会被吞掉,让它保持中立、独立发达,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很有用。

再加上李光耀和他的部长们太过优秀,不断地分析走过相似旅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学习,时时闭坑,更推高和延长了这个奇迹。后来的总理继任者吴作栋以及现在的总理李显龙,都只是走在李光耀的延长线上。

经济发达至此,似乎该持续反哺文化才对,但提到新加坡的文化,如果单从影视剧来看的话,那么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抢眼过,后来就被港台剧、韩剧盖过风头了。

九十年代的《莲花争霸》根据古龙的《流星蝴蝶剑》改编,同时也借鉴了金庸《笑傲江湖》一些设定,比如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主题曲《江湖路》同样传唱一时: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
恩怨由谁来结束
什么时候天地变成江湖
每一步风起云涌
什么时候流泪不如流血
每个人也自称英雄
什么是黑白分明
是是非非谁人会懂
怕什么刀光剑影
把风花雪月留在心中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人在江湖却潇洒自如
因为我不在乎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
恩怨由谁来结束

新加坡的电视剧,据说特别爱把不同作品揉到一起,然后推陈出新,这一点很像新加坡的发展路数。

说到《莲花争霸》借鉴《笑傲江湖》,本来,这部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改编自《流星蝴蝶剑》的,从香港到新加坡,在所有《流星蝴蝶剑》的电视剧改编版本中,只有新加坡的这一版加进了“自宫”的设定,我就在想,这自宫的展现,像不像新加坡对于中华文化的处理呢?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经过双语政策和分流制度以及精英教育,一通神操作,导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同时掌握英语和华文,其他大部分人客观实际上都只掌握英语。

别看华人在新加坡占多数,但有调查显示,很多人都后悔学习华文,只有极少数人后悔学习英文。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语言教育上,实际上是剔除了华文的生存空间。我们都知道,李光耀们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让英语优先,是没办法的事情。后来,包括李光耀在内的新老领导人都开始积极推广华文,但都有待时间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经过上述剔除,很难想象普通民众对于华族文化还能够心生向往和亲近。

没有足够的文化认同作为基础,也就没有华语文化的市场,可想而知后来以及如今的新加坡文化输出在原亚洲四小龙当中是如何的没有存在感。

当然,或许当初《莲花争霸》的主创并不是有意加进“自宫”的设定,或许只是个巧合,但是,所有这类阴谋算计、王图霸业的故事都是时局和人事的反映。《笑傲江湖》是政治小说,是十年极端时期的影射;《莲花争霸》也可以看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竞争,为了飞黄腾达,不得不自宫,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

用一句话说就是:欲练西式神功,必先弃华自宫。

前不久,我无意中看到一部叫做《我们的故事》的电影,眼前一亮,因为它是直接展现新加坡1965年独立建国之后普通百姓如何度过困难时期、一路发展起来的作品。这是个系列电影,还有一部《我们的故事2》,也同样质量过关,值得看。

在此之前,我集中看完了李光耀的两本回忆录:《风雨独立路》(1923-1965)和《经济腾飞路》(1965-2000),正好覆盖这两部电影的时代背景,相当于是具化了李光耀回忆录的相关内容。

(《风雨独立路》1998.9,绝版高价)

《我们的故事》1和2讲的是新加坡建国前后,百废待兴,民众生活困苦。一个名叫招弟的女人一直生不出儿子,在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赶出家门。招弟带着女儿们回到娘家,结果被娘家人嫌弃,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和大弟弟更是对她冷嘲热讽、挖苦讥笑。好不容易央求着住下来,又不断遭遇苛刻对待。招弟始终隐忍大度,从不计较,艰难生存,含辛茹苦,也得到过好人帮助,渐渐挺过难关,随即又重挫不断。

故事看下来,真是心酸。不过,这个电影有个好处:悲伤不过度。不会像以前台湾的苦情戏那样让人看着难受。

看过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当初的新加坡是那样的破败和穷困,跟今天的发达对比起来,真是极大反差。单单是招弟从两个孩子的屁眼里拽出长长的蛔虫,以及招弟的弟弟、友人和救灾士兵一起在洪水中大战巨蛇,就足够冲击你的观感。

他们住的环境,从村庄到组屋;说的话,从各式方言到以英语为主,都展现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和国民面貌。

(《经济腾飞路》2001.9,绝版高价)

新加坡之所以成功,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折腾,不搞意识形态纷争,当真是纯粹的“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在所有角色中,最具包容心的就是女主招弟了,这个女人躲不开周围环境的迷信、重男轻女和偏见,她自己也打孩子,但从做决策、拿主意和说话办事中的言谈举止,都能够看出,她始终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和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总是以德报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也没有变得冷漠。

她从每一天的实际生活中体悟出了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要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当然她自己不会这样去表述)。她周围的人,包括她的至亲在内,很多都是黑洞。她心中的那种苦楚,始终独自承担,最后终究没逃过癌症的侵袭。

明智、伟大如李光耀搬的领导人也同样无法让建国之后的民众免受恶劣条件的摧残,这是百废待兴、白手起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代价。好在绝少人祸的侵扰,也算是庆幸。

你可以把《我们的故事》系列电影看成是新加坡版的《请回答1988》,只不过《我们的故事》还是显得单薄了,规模也小,并且《我们的故事2》的结尾开始显出拉胯之势,如凑戏一般,上演狗血戏码。从这个结尾,也能想象得出这个系列电影的3和4为何那样口碑扑街。

期待这位梁智强导演能更深更广更高质量地拍一拍新加坡的发展历程,而不只是完成一个点到为止的宣传片和主旋律。

这个系列电影是2016年推出的,在此前一年,李光耀逝世。

这一年,新加坡经济首次进入缓慢增长期。

或许是到了缓下来、经济反哺文化的时候了,也或许是到了怀旧的时节,关于新加坡发展历程的影视剧,或许到了文化输出的节点。看他们新加坡人过去和现在和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时时会想到我们自己,忍不住就会有个对比。

此外,我还期待有更新更高质量的李光耀传记问世,目前已出版的相关传记都不尽如人意。他自己的作品还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李光耀观天下》可看,但都是政论性质的了,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看过以后,可能会感觉没留下什么。

 4 ) 这部别人家的主旋律

文/伍脊六兽授权作者:一张眼,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程度自是不必多说。同时,作为移民国家,它也像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多元的文化。梁智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村落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伴随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的变迁。

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冲突,而这些冲突,在一个叫招弟的女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

招弟因为只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在丈夫去世之后就被大老婆赶了出去,而这时她还怀着身孕。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回乡下的娘家,但在这个家里,就连自己的父母她也只能叫四叔四婶,就是因为家里人相信她会和四叔犯冲。连她生的龙凤胎中的女儿也因为脸上的痣不吉利被要求送人。荒谬吗?或许吧,但就连她自己,也为自己一直生的都是女儿而懊恼。这就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

招弟在卖豆浆和豆花时也不那么容易,不仅有“地牛”(稽查员),还有以阿龙为首的706黑社会来收保护费。但阿龙是个跟我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痞流氓,他说了:“既然我收了你们保护费,就会保护你们。”说到做到,阿龙真的为了保护他们对稽查队员大打出手。但也是因为这个,阿龙坐了牢。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场戏大概是阿海和拉妮两家商讨结婚事宜的场景,一边是华人,一边是印度人,而中间的调和人是马来西亚人。还有比让两个不同种族的人结婚更能体现种族团结的吗?

而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就是招弟的另一个弟弟——阿坤。他就是典型的自私小气,并且眼高手低的人。因为从小被惯坏了,怕苦怕累,但却想不劳而获。因为他想开霸王车,所以就让招弟拿出卖女儿的钱给他买车;因为刚出狱想喝酒,就连家里遭水灾他都没回来;他自己的孩子把他的盆栽打破了,却诬陷在招弟的孩子身上,还让招弟买电视机赔礼道歉。而他在贪招弟赔偿款的时候终于被全家人指责,但却出了车祸。这个设定很老套,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是的,他改过自新了,他终于明白了招弟对这个家的付出。

他们也终于要搬到了政府的组屋去住,再也不用担心水灾,再也不用担心要补屋顶。可这时,招弟因为癌症去世了,但在这之前,她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

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惨,生活给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击。或许在她的一生中,感到被救赎的那一刻,就是四叔终于愿意让招弟喊他一声爸爸了吧。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件事,却能让她感到终于被认可的感动。

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剧情片,我更觉得像是纪录片。它记录了这个女人的一生,记录了流失的方言,更记录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但其中也有弊病,比如关于阿龙和招弟关系的这条线并不是很清楚,再比如人物略显类型化。可能是导演想要叙述的东西太多,反而一些东西顾及不到。但如果你对新加坡感到好奇,那就不该错过《我们的故事》。

-THE END-

PS.想看这部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5 ) 我们的故事,你是否在里面也找到你自己?

第一次出国,就是去的新加坡跨年倒数,在国家博物馆、在圣淘沙的历史馆、在克拉码头的街上都感受到这个弹丸之国对于自己的历史的回顾和珍视。 这一部夹杂着闽南语、英语、印度语、马来语的电影,是导演的亲身经历的回顾,也是这个国家简短的自我陈述。

多元是这个国家的一张名片,可是一切的融合都是一步步的慢慢的交互进行的,有联结也有冲突,有进步也有曲折,电影是用几个平凡人的人生去照见那个剧烈变动的时代。 也许每一部电影都是试图去传达一种思考,寄托一份情怀。可是,每一个观影人接收到的信息和感情是有差别的,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影子。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客厅里看完了这部《我们的故事》上和下,禁不住留了三次眼泪,泪流满面那种: 第一次是年三十晚,阿坤误会招弟的小儿子烧烟花射到他的盆栽,扇了他一个耳光,大女儿上前解释也被扇了一个耳光,引发争吵,阿坤赶他们走,招弟把全部孩子叫回房间,最后扇了大女儿两个耳光,大女儿说,我是不是不是你亲生的?为什么我这么命苦。招弟说,做大姐的就是这么命苦!然后自己也狼嚎大哭。她自己是大姐,所以她觉得阿坤就算做再错的事,她自己都难辞其咎。大女儿问她的问题,何尝不是她想问她的父亲的问题呢? 第二次是招弟推着大板车送病重的父亲去医院,父亲说,你以后不要叫我四叔了,叫我爸爸。招弟说,从小到大你不是说我和你相冲,不能叫你爸爸吗?父亲说,我都活到这岁数了,还怕什么相冲不想冲的。我以前一直以为生儿子才孝顺,没想到老了才发现,还是女儿孝顺。然后,招弟就喜极而泣地叫他,爸爸。那一刻,她终于得到了一种认可,对于她来说可能是这辈子最值得铭记的时刻。 第三次,是招弟癌症晕倒后住院,从前那个不长进的阿坤,说把农场的拆迁费给她。她说,不用了,留给他买政府的组屋,她说她很高兴,看到一家人一条心。同时也对大女儿说,一直以来是亏待了她,自己不在了,要她好好照顾好几个弟妹,周围的人都在哭。其实,大家心里清楚,她才是这个家庭里的最用力把大家聚拢在一起的那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冲在前面的那个人,扛起所有的那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的那个人。 这个一直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和“做人,不要计较那么多”挂在嘴边的人,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悲伤多过欢乐,眼泪多过笑声的一生。 上一次被感动到泪流满面的时候,还是高中时读余华《活着》的时候。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们我们的长长的深思: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end——

 6 ) 我们的故事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们我们的长长的深思cr:Devin.Lin

 短评

女性尤其的艰难,勇敢!那种坚毅是骨子里的

5分钟前
  • 一实
  • 力荐

一个华人大家庭在新加坡独立建国后的历史潮流中生活的故事,有些许新加坡版《活着》的感觉,他们主要说闽南语,又有与我们类似的思想风俗(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此让身为泉州人的我看得挺有代入感。虽然他们的日子过着比较艰苦,但导演在剧情里时不时穿插一些笑点,使得电影不那么悲伤反而挺有喜感,这样的编排设计于我而言其实有损故事的真实性,不过也因此使得整体观感比较轻松愉悦。附注:双胞胎姐姐送养的那对夫妻,丈夫的扮演者就是导演梁智强。看之前强调她有两颗痣,还以为后续会有认亲情节,结果第二部看完了,也没有上演。&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占领;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隔日,新加坡独立建国,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ps: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9分钟前
  • 迷影真嗣
  • 推荐

吃屎之后整个人都变了..

11分钟前
  • Saber
  • 还行

第一部挺震撼的,第二部就庸俗了。

16分钟前
  • 迷狐
  • 推荐

某种苦难是我们的父辈们经历的

17分钟前
  • 王福田
  • 推荐

风格很纪实、影像很粗粝,导演带着模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拍了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从一个华裔家族的变迁到一个新生国家的成长,未必要亲身经历那段时光才能为之感动,因为人类的情感总是共通的,遗传、境遇、偶然——掌握我们命运的,终究还是这三样东西。

21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催泪弹

23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力荐

新加坡历史片。这么传统迷信的观念,真是看着不惯,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华人社会特有的

28分钟前
  • Myffel
  • 力荐

好久没看梁导的电影,还是一样搞笑。非常真实,那一代人的情怀,真是很让人动容的。阿龙和奥斯曼很出彩

29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推荐

看看人家的国家主旋律~~~~~~

30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第一部更像是家庭关系,第二部上升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像哥哥那样的直男到骨子里的人要改变很难,最后的“大圆满”结局我还是不喜的。看完两部发现李光耀真的很牛逼啊。

35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新加坡的一段历史,催泪大戏。长子确实很讨厌,死了几次最后没死终于有人性了。

40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想知道女性生存环境有多恶劣?看看这部新加坡史就知道了。

41分钟前
  • Spring Cool
  • 力荐

第一回新加坡电影等于科普片。心酸喜剧又足够真实,所有故事到了这个特定语言系统就露出一种原始来。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生存斗争,民族主义,种族冲突,政治斗争,驱蛔虫,洪水中大战蟒蛇。。。

43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特有的华族文化的光彩。尤其是祖上有人去“过番”的观众,看到电影里的人物和场景,一定会想起自己在东南亚的亲人……

47分钟前
  • dblddx
  • 力荐

另一种可看的主旋律,闽南移民槟城血泪史,新加坡建国简史。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宣传片拍的很好,黑社会看了都落泪

5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很喜欢,新加坡往事。大儿子没让蛇🐍吃了真是意难平。

57分钟前
  • 小狐腻
  • 力荐

闽南人看着很熟悉

59分钟前
  • 木木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