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秦帝国之崛起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宁静,张博,富大龙,邢佳栋,杨志刚,沈佳妮,赵龙豪,吴连生,王小毅,王梓桐,张译文,宁露,王绘春,霍青

导演:丁黑

 剧照

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54

详细剧情

  公元前305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一位君王——秦昭襄王嬴稷继位。其后五十六年期间,秦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和其舅魏冉扶植下,从一个稚嫩年轻君王,成长为了一位坚毅沉着,威震天下真正王者;而秦国也由一个势力一般二流强国一跃崛成为傲视列国的超级大国。昭襄王在宣太后、纵横家范醀、“战神”白起协助下嬴稷采用“力交利交”“远交近攻”之国策,率领秦国子民先后灭义渠,修长城,重创齐国,攻陷楚国都城,迫魏韩两国俯首称臣并以极其惨烈战役。长平之战毁灭性地打击了当时剩下唯一大敌赵国,最后更一举消灭西周收纳九鼎!自此秦国雄傲中原无人能及,八十六年后嬴政统一中国之霸业也由此已经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延播,删减,零宣发,关于大秦帝国的幕后

这部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2011年拍摄,本来2015就要播出了,却延播了很久,在大秦粉万众期待之下,终于来了一个猝不及防的播出,播出之时出现了零宣发和一如既往的删减。今天看了大秦帝国公众号发的新京报的报道,之前猜测的各中原因也有了明确的解答。
ps.下文括号内容是楼主自己加的。


一、关于延播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白起的“戏份补拍”。总制片人焦阳说 “在过审查时,当时饰演男二号白起的男演员出了事,要么他的戏份全删,要么剧不能播出,所以延误了档期。出事以后,我算了下他演戏的时长是239分钟。放到现在就是两部电影的量,我当时感觉,第三部要完蛋了。”焦阳回忆,《崛起》拍摄了近11个月。除了演员问题,还牵扯到郢都大战的制作。“这是借助地形来打的一场战争,参战方有秦国数万之众。很难用电视语言完全展现出来,所以一再改动,拍了又改,最后上特技。”
      焦阳最后请来邢佳栋,硬把白起的戏全都补上。“邢老师很配合,在没有群戏配合的情况下,在绿幕底下拍完‘独角戏’,再通过特技加上。”他感慨:“改的这200多分钟,比整部戏拍的时间还长,做了整整14个月,最后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很多人打地铺在后期间睡觉,比拍戏还费劲。”(所以大家也不要吐槽邢佳栋啦!不容易啊!)
  如果仔细看白起的镜头,会发现很多群戏部分中,换掉了脸。(也是弹幕上笑称的“我1080p的白起傲然立于720p的人群中”)焦阳直言:“没法把所有演员调过来再拍一遍,都是用特技把脸、头和半身换掉。实在改不了的戏,最后也删了。这种情况,对之前的演员,对剧组来说都有遗憾。但如果不改,这么多人的劳动就完了。”(能上就不容易了真的,再次告诫大家远离毒品,害人害己)


二、关于零宣发和删减
距离首播仅剩4个小时,《崛起》才通过官方微博(居然还是看的官方微博)宣告开播,焦阳直言,这一部播出“太突然”。“9号下午四点才通知我播,我才看到网上的节目预告。”而由于上一部《纵横》的收视低迷,他甚至没对第三部抱有希望。
  “第二部播出惨败啊,可能是观众觉得太沉重,有很多人批评说‘看不明白’,所以这一部我根本没多想,估计播播就完了,没什么预期。当晚有人通知我上豆瓣,一看 1700多人在评论。第二天播完三四集,网上评论都出来了,心想不得了。”这部剧的讨论热度,令他大为惊讶。而外界不论是批评还是赞誉声,焦阳都“欣然接受”。
       由于网络版跟电视版集数不同,一些情节在电视播出时被删掉。“央视只播出34集,所以要把铺垫的戏拿掉,我们的完整版是40集。电视平台有集数限制,一年只能播10到11部,后面还排了很多戏待播,能够播出34集已是不易。”焦阳说:“只要你看了这部戏,骂也行。对我们来说,漠然才是最大的批评。也有人说烂,对于我而言,电视剧不管做成什么样子,做多高,都是要拿给观众看的,要允许观众吐槽。只要是对我们后续作品有很大建议的评语,我们都接受。”
  《崛起》的热播,如今被视作历史正剧回暖的信号,对此,他坦言:“影视行业走到今天是多元化的,不管戏说、正说、古装偶像化还是玄幻,都有它的市场。不要一个类型打压另一个类型,这样不符合繁荣艺术市场的规律。一开机就是面对8亿的电视观众,不可能只看一个类型的剧。不管什么类型,都有它的市场生存空间。各自题材的差异性大,越繁荣越好。”(彩!)



三、坚持原声
  老粉应该知道,大秦帝国系列一直是用原声的(个别演员本人声音过于不适合才会用配音)。《崛起》依旧使用同期声。这点有的人适应觉得是真正检验演员台词功底,更正剧范儿,也有的观众表示不适应。对此,焦阳解释,此举是因为丁黑导演的一再坚持。“其实我不让用原声,因为同期声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原声是电影才用,时长短,方便修复。电视剧周期是要有保证的,受影响就要重拍,周期上不能保证。(所以偶尔也听到一些台词有几个字几句话后期打补丁的情况)台词很考验专业,但是电视剧现场不可控因素太多。横店是个旅游区,收音的条件没有在电影棚好,风向等都会造成问题,有些观众认为这个原声有些粗糙,听不清,是有这样的情况。”
  但导演的这个坚持,他觉得对了。“好在实力派演员在台词上,没有大问题。”像李立群老师,剧本都不用拿,随便怎么对词,张口就来,这就是功夫。(壮哉我大胃王)对演员来说,这就是专业功底。“焦阳说,他作为制片人,考虑周期、成本等问题,而导演考虑的是艺术性。”其实第一部也是导演拼命坚持同期声,我认为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必须给导演、演员艺术创作的空间。"


四、关于选角
在选角上,总制片人焦阳坦言,第三部《崛起》跟第二部《纵横》“有极大的关联性”。少女芈八子变成宣太后是“一以贯之”。选择宁静,因为她之前演过年龄跨度很大的孝庄皇太后。“这部剧里,宣太后戏份非常重。跨度大对一个演员来说考验很大,所以选角最主要的是戏好不好,是否能担得起分量。对于制片方来说,选择宁静的风险比较小。”张博饰演的嬴稷从一个“熊孩子”到雄视天下的“君王”,跨度很大。加上邢佳栋饰演的白起,赵纯阳(大家可以看看他和何冰老师演的电影十二公民,反差巨大,里面是他自己原声的)饰演的魏冉等配角加持,这部剧称得上“一水儿的实力派”。
      在拍《崛起》的2011年,市场上还没有“小鲜肉”一说。(感谢拍的早!)“那个时候,我们选所有的演员都只想他/她戏好不好。”(请继续保持)焦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部戏触碰到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编剧刻画时加了很多内心描写。现在的古装偶像或古装言情剧,跟这个戏差异是很大的,不是说那些剧不好,而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跟他们追求的不同。” (大家懂就好2333)
      制片方选角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历史人物还原出来。“至于演员长得漂不漂亮、帅不帅气不是关键。”他笑着说:“当然,长得好看更好。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肯定还是以实力派演员为主,对剧本里描述的人物是要有把握的。”(良心啊,答应我一定要用这种标准继续下去)





五、关于服饰
焦阳回忆,在2010年末和2011年初,做古装影视剧服装的主要有两个基地,一个在镇江,还有一个在北京。“北京朱氏兄弟主要做电影服装,费用要比一般做电视剧服装的贵,但我们主角的服装全部是在朱氏兄弟那做的,按照电影的标准去做。”
      焦阳说:“那个时代的人将丝绸穿在里面,因为当时男女没有裤装,里头这一层需要贴身穿,讲究舒适。由于生产力很低,丝绸即使穿在外面也是用作点缀,平民是不能穿的。”
麻布成为衣服最主要的材质。为了还原古时人的走路步伐,剧中服饰主要用麻布制成,宽大的袖袍使衣服颇有重量,加上身上佩戴的东西较多,走起路来四平八稳。“如果用现在的仿麻布,质量很轻,演员也好穿,但是走路就跟现代人一样轻飘飘的,显得很随意。那个时候贵族特别讲究穿着和仪态,跟平民百姓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而武将们用的盔甲,用的全是真牛皮。“你可以看到演员都是抬起腿来走,因为太沉了,一身牛皮甲30多斤,不那么走就走不动。”看起来演员是端着、绷着演戏,是因为服装太硬太沉。焦阳笑称:“人配衣服马配鞍。如果衣服材质达不到,演员没有这种重量压着,气势出不来。服装是在丁黑导演的一再强调下,花了血本做出来的。一穿上衣服,弄完头发,演员对着镜子一照,自己就会入戏。”




《大秦帝国之崛起》周一至周五晚八点央视一套两集联播,大家贡献下收视率哦!

 2 ) 说说大秦三不为人知的故事

2月9日,大秦三历经艰难终于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开播了,官方来不及反应,几乎无宣传,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平心而论,相比前两部在故事饱满性和其他方面有很多不足,但这些问题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原因。大秦帝国第一部拍摄于2006年,直到2009年才在四大卫视上星播出,若不是之前在网络上和海外的热度估计上星还要更往后推。到第二部上星也是磕磕绊绊,收视也很惨淡。
其实第三部早在2011年就拍完了,可其中历经艰难,包括经费原因,某演员作死,不得不重拍,所以导致有白起的部分很别扭。加上某局严格的审核,许多东西不能完整表现,所以才导致如今大秦三的许多瑕疵。
但瑕不掩瑜,大秦三仍是当下这个古偶仙侠小鲜肉当道这个特定时代下的优秀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因为如今的好作品确实凤毛麟角,只有观众的支持才会让这个系列继续下去,因为我们还想看大秦四、大秦五呢。

 3 ) 苏秦----一位纵横家身份的顶级间谍兼谈纵横家之人性观

苏秦,字季子。一位从没落周王畿崛起的倾危之士,以纵横家之名流传千古,其间谍之名倒渐渐淹没在了其身佩六国相印,使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载的盛名之下。遍览史书,苏秦实乃事燕灭齐顶级间谍,以纵横捭阖为手段,以身家性命为代价,以十余载之光阴,终成灭齐之大业。

苏秦

《孙子•用间》说离间之法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那么舍命灭齐的苏秦便属于死间者

杜牧解释说:“诳者诈也。言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迹,令吾间凭其诈迹,以输诚于敌,而得敌信也。若我进取,与诈迹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间。” 苏秦的死间灭齐之计----盟燕连赵伐宋攻秦

盟燕连赵

一是为了保护燕国与齐赵止刀兵,当时燕昭王正在厉行变法图强以灭齐,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是为了齐国合纵伐秦。表面上是为了齐国之霸业,实际上是苏秦下的一盘大棋,把齐国一步步往绝境推。

伐宋攻秦

苏秦对这天下大势了然于胸,认定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兵锋强健,再加上有白起此等不世出的名将,对抵住这合纵伐秦的六国联军有信心;同时又看透了齐闵王此人,无远见,不识大局,只图眼前之力,不顾身后之患。正如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所说:本可为盗,偏要做贼,豪夺天下不敢,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高兴万分。

因此,苏秦料定齐闵王很有可能会在六国合纵伐秦之时,独自抛弃六国联军,独吞齐国西边的宋国。这便是盟燕连赵之后的灭齐第二步-----伐宋攻秦。 这是一场亘古未见的豪赌。

输了,燕秦国危矣,齐国霸业可成;赢了,齐国危矣,乐毅伐齐可成。 最后就是灭齐了。 苏秦,赌赢了。 六国联军被白起打得溃败,燕韩赵魏损兵折将,徒耗国力,正在气头上,不想齐国却在背后灭了宋国,更加恼怒。然后乐毅率秦燕韩赵魏五国合纵伐齐顺理成章,齐闵王身首异处,齐国仅存即墨、莒城二城。

然而,苏秦却未能活着见到伐齐胜利的号角,五国伐齐,事情败露,苏秦已被齐闵王处以车裂。

但是,我想苏秦此等洞若观火之士,早已在心中将齐国山河之破碎,伐齐之胜利演绎了千万遍。

季子,可瞑目矣! 2017年2月19日更新!!!! 纵横家的人性观----趋利避害,人同此心。这一点在秦二秦三中皆有体现。 《战国策》中 《齐策四》记载,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曰:“有。”“君满意杀之乎?”孟尝君曰:“然。”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 一朝得势,门庭若市;一朝失势,门可罗雀。这都是人趋利避害之本性所致,这样的事一定会发生,也是理所当然的。 趋利避害乃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必产生怨怒, 也无所谓善恶。“同欲者相憎, 同忧者相亲” ( 《中山·犀首立五王》 ), 不在人天性的好坏, 关键点不过是利益罢了。 这一点亦可从纵横家的理论著作 《鬼谷子》 中得到应证:《鬼谷子 ·决篇第十一 》曰 : “凡决物 , 必托于疑者 。善其用福 , 恶其有患 。善至于诱也 ,终无惑偏 。有利焉 ,去其利则不受也 ; 奇之所托 。若有利于善者 , 隐托于恶 ,则不受矣 , 致疏远 。故其有使失利者 , 有使离害者 ,此事之失 。” 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故观蜎飞蠕动, 无不有利害, 可以生事” ( 《揣篇》 ), “人之情, 出言则欲听, 举事则欲成”( 《权篇》 ), 连飞蚊虫子的行动都是因利而动,这是因为 “生命本是一切福利的总和” , 也就是庄子所说 “至乐活身” ( 《庄子·至乐》 ) , 所以,人的行为也不可能违背这个自然原则。在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 的战国, 竞争与生存是最大的两个主题,对于个人而言, 能保存生命就是最大的 “善” , 虽然有退回到礼仪之下的趋势, 但 “上下交征利”的局面可以说是这种 “生存” 之善的极致诠释。 所以,苏秦说自己乃是趋利小人。

所以,张仪说自己为名利而来。

然而,世人虽然对势利趋之若鹜,但却以之责人,实乃虚伪。

纵横家不同于儒家为了仁义礼智信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鬼谷子·捭阖》提出的 “捭阖之术”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好利基础上的引导、阻滞的技巧: “故捭者, 或捭而出之, 或捭而内之。阖者, 或阖而取之, 或阖而去之” , 以此为用, 则出、纳、取、去无不可成,可以说, “捭阖”这种纵横家实现转形造势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 就是以人性为 “用” , 来实现其目的的。“捭”迎合的是人们喜利的心理, “阖”则抓住了人天性避害的特征, 一正一反, 两下施力, 则事可成矣。

如此,苏秦才能如此左右逢源,最终得灭齐国。

 4 ) 关于《大秦帝国之崛起》,三两言

这大秦帝国之崛起,也看了十多集了,慢慢怀疑以前对它期望有点高,看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说说。

一是时间不连续,跳的太厉害,明明感觉才过了几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实际呢,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年了。那个小优伶前一会儿还是个小女娃,后面突然就变成大姑娘了,看上去好几年了吧,可是秦王这些主演们一点都不显老,没什么变化;那苏秦再次见秦王,说等了十四年了,连个铺垫都没有,苏秦作为间谍,天天担惊受怕,那么竭心劳力,居然不见沧桑,长相也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剧中还很多,看得很脑补。

还有就是故事不连贯,场景切换生硬,有种按照史书生搬硬套的感觉,一篇一篇一章一章分界明显,前后不搭边,集与集之间都不说了,一集内部都缺少承前启后的场景。巴蜀之地粮食大丰收,向秦王朝贡,李冰治水这些情节是怎么冒出来的?后面如何?没了…

再就是故事只有其脉络筋骨,没有血肉,情节没有舒展开,就像一个史官作为旁观者记录一个事件,没有个人观点立场还可以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却也是一笔带过,事件参与人的心理,私底下做了多少事,遇到什么问题,压根没有。还是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粮仓,李冰治水,历史上开始有太守这个职位,出场的来自赵国姓赵的公主,都是用力太少,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我就在想,导演究竟想让观众知道什么?还是把有名的历史典故过一遍就算了?

最后,剧中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除了主演,打酱油的群演实在不上心,职业道德,职业水准都没有,楚王死了,仪仗队的小兵还能笑,不止一个,这楚王该多不得人心?秦王差点被下毒,场面严肃紧张,后面的妃子虽然努力想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出来却是满脸的麻木。群演也是演员,好么!群演演的也是戏,好么!这是导演的驾驭能力和敬业精神有问题。

与群演呆板的表情相比,主演的表情太过丰富,嬉笑怒骂随意发挥,言语措辞句句经典,编成语录可作为警世恒言或者励志佳句。群演与主演的反差太大,从整体拉低了这部剧的可观赏性。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正剧,这部大秦帝国3仅仅是一部有画会动的历史书而已,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合格的。如果你只是单纯想了解历史,或者爱想象喜脑补,看看也无妨;如果你逻辑思维比较强,又真想看,心态一定要放好;如果你是处女座的,还是远离此剧吧。

 5 ) 《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摄影构图

虽然已经播完二十天了,但还是可以从摄影构图中学到些什么。
由于战争戏的缺乏,《崛起》的大多情节基本是以人物对话呈现的,而人物的拍摄又多是中景、近景。选了几幕比较特殊的构图看一看(蓝线为三分线,黄线为黄金分割线)。
一、对称构图
1.白起谈兵法,两人处于三分线位置,视线接近黄金分割线。

2.魏冉与魏、韩两王商议割地退兵,魏冉与韩王接近三分线位置,三人视线处于黄金分割线,眼睛永远是构图的重点。

3.秦昭王看魏丑夫密报,台案与竹帘、挂屏的冷暖色掉调和,白衣突出了主体地位,借助于道具形成最稳定三分线构图,秦昭王的面部位于画面中心,镜头向前推进,始终聚焦于秦昭王的表情。

4.范雎、白起争论攻人之策,严格的对称与黄金分割增添了剑拔弩张的气氛,两人的服色也是别出心裁,范雎棕绿色,白起是黑甲白领撞色,突出小人与君子的对比。

5.七国君臣第一次应该也是唯一一次会面吧,视觉识别做的很细致,各国旗帜服装颜色与座台对应,秦黑,赵红,楚黄,燕蓝,魏朱,韩绿,齐紫,秦与六国交界于黄金分割线,六国位于三分线处。


二、不对称构图
1.赵胜与廉颇争论攻守之策,犀利的眼神当然要用黄金分割。


2.白起送还两百四十名赵国少年,白起位于黄金分割位,远方的车队位于三分位。


三、黄金螺旋线构图
一般来说,以黄金螺旋分割画面,或将拍摄主体放在螺线旋紧处,将其他物体放在螺线开放部分使之与主体相关,是符合审美观的构图方法。
1.秦昭王顶撞宣太后,秦昭王位于螺线旋紧处,螺线开放部分依次穿过魏冉、嬴悝、嬴芾,将主体放在一重黄金分割线窄侧是常用方法。

2.秦昭王夜访苏秦,两人视线约位于横向黄金位,螺线旋紧部分经过苏秦面部,三盏灯光构成黄金框架。

3.苏秦遇姬狐,螺线旋紧处为苏秦的眼睛,手臂与螺线开放部分重合。

4.秦昭王与宣太后争论,一、二重分割线突出宣太后五官,螺线开放部分经过秦昭王面部。

5.齐闵王准田文攻秦,齐王眼睛处于螺线旋紧处,青铜灯经过一重分割线,螺线开放部分经过书简与田文。

6.函谷关之战,秦昭王位于一重分割线左侧,两旁道具构成螺线开放部分。(以上几张图中的灯火都经过了黄金线,好诡异哈哈)

7.苏秦夜会秦王,苏秦左眼处于黄金交点,身体中线为一重分割线,白起轮廓构成螺线开放部分(可怜的背景板)。

8.齐闵王临死戴上王冠,维护了王者的尊严,王冠处于螺线旋紧位置,士兵的站位完美拟合黄金螺旋。

9.秦赵谈判,赵胜的眼睛位于螺线旋紧处,两人身体交界于一重分割线,编钟架与范雎的手臂成为二重分割线。

10.赵括讲兵法九地,赵括处于螺线旋紧位置,后面士兵与山地走势构成螺线开放部分。

11.父子相见,秦惠文王的第一句词是“莫要贪杯”,不管是剧情还是摄影,酒杯是引导巧妙过渡的元素,惠文王轮廓构成螺线开放部分,酒杯处于螺线旋紧处,但画面主体性让位于两人的眼睛,随镜头上移,两人视线位于黄金分割位置,以一重分割线相隔。

 6 ) 期待第四部

“大秦帝国 千古一王 赢稷为尊 武有白起 文有范雎 五十六载 威震天下。”作为一个80后演员,张博从青年,中年到老年,跨越年龄演绎,把嬴稷的桀骜沉稳,雄心壮志,传神的表演出来,演技可见一斑。当然还有宣太后,白起,苏秦,范睢这样的演技派。欣赏着这样的剧真是太棒了!!! 唉, 终于追完崛起,一时间竟有些伤心,富大龙老师的嬴驷,大秦帝国之纵横等我啊

 短评

裂变经典,纵横优秀(得益于宁静和富大龙),这部只能勉强及格。当然它的现场收声和服装道具,以及对历史的尊重都让人欣赏,只是剧情人设确实让人比较尴尬。

4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微博看到有人吐槽这剧“那时候就有韩国了啊!靠”只能深深感叹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7分钟前
  • 建文朱允炆
  • 推荐

其实问题很大,洗白路线也尊崇原著。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

10分钟前
  • silencer
  • 还行

这就是正剧的恢弘大气

14分钟前
  • 尴尬癌晚期患者
  • 推荐

看了一集,一般吧,大吹特吹什么良心剧的大概都不看历史书的,或者只看中国史不看世界史的,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这种历史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历史糟粕多于精华,所谓的大秦帝国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中国历史真正的精华在春秋时期,拍历史剧不要总是盯着崛起,统一什么的,多样化才是我们缺少的

16分钟前
  • neptune1125
  • 还行

现场收声比后期配音好一万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21分钟前
  • Cyan
  • 力荐

我永远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央视追剧。

26分钟前
  • 三千月相
  • 力荐

对不起各位,在下在此叩头谢罪!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央视版第一集的尿性给蒙蔽了,导致我对本片发表了很过分的评论,在此郑重收回之前的评价,看过优酷的无删减版之后才知道本片实在是国产佳作!但央视的第一集毕竟恶心到我了,所以,恕我无法给它5星,抱歉

29分钟前
  • 反叛者鲁路修
  • 推荐

给1分的那位,给了鬼吹灯5分好评,鬼吹灯是还不错,但大秦帝国没有鬼吹灯好?还差4分??笑了

31分钟前
  • Chaval Sexto
  • 力荐

刚刚看完琅琊榜,豆瓣是9.2,大秦帝国我觉得应该可以到13分!这样的历史剧是良心要支持!!!

34分钟前
  • 小狗扎克斯
  • 力荐

终于开播了,喜大普奔。

38分钟前
  • 个成吃饭嘎
  • 推荐

喜欢邢佳栋。这部剧打开就浓浓的一股年代感,真正的历史正剧应当如此。

41分钟前
  • 凌枫
  • 力荐

这个比什么芈月传好太多了,孙俪版的宣太后整天就是洒狗血、喂狗粮,恶心得不要不要的,拜托不要那么多感情戏,请尊重历史好嘛。宁静版的太后真是大气磅礴,又腹有块垒,倒像是一个智谋双全的女政治家。赞赞赞,继续追下去~

45分钟前
  • 南宫云
  • 推荐

鸡蛋里挑骨头者退散,阴谋暗搓搓者滚蛋。大秦光从剧情一个方面来说就足以碾压各类滥竽充数的伪历史正剧,服化道也是考究非常,更别说主角的演技们了(就是杨某刚也比现在的所谓流量们演技好)

50分钟前
  • 猫耶耶儿
  • 力荐

秦强非一代之强,秦亡非一朝之亡。

55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为什么每一部都看?可能这就是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服化道和演技没的说。

60分钟前
  • 沈维安
  • 推荐

宁静一直是女神!

1小时前
  • 桃小谷
  • 力荐

太粗糙了,群演一塌糊涂,严重影响观感。台词不知道什么鬼,太白,演员念得也不行,“啥”“啥”“啥”的简直气死人;当然宁静除外,第1集里两大段独白音质气息绝了,气势如虹。背景音乐各种唐突,谭晶的片尾曲倒是很好听。说这个比《琅琊榜》更能代表国产剧我是不服的,虽然某榜剧情硬伤多。1集弃。

1小时前
  • Raaachael
  • 较差

现场收音啊!怪不得小花小鲜肉演不了,念不了123456。

1小时前
  • 武条
  • 力荐

宁静真的甩了孙俪几条街好吗!

1小时前
  • 袁圈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