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动画片美国 / 中国大陆2020

主演:凯西·昂,菲莉帕·苏,罗伯特·邱,郑肯,约翰·赵,吴珊卓

导演:格兰·基恩,约翰·凯世

 剧照

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2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3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4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5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6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3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4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5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6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7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8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19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4:50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菲菲的奔月故事。菲菲从小听着妈妈讲述的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长大,她坚信嫦娥是真爱永恒的化身。妈妈去世几年之后,爸爸准备再婚,菲菲深受打击。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为了向爸爸证明,嫦娥还在月球上永志不渝地等待后羿,她所代表的永恒真爱是真实存在的,菲菲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艘“火箭飞船“,开启一段奇妙的奔月之旅。

 长篇影评

 1 ) 月球

10月23日网飞上映了一部以中国神话奔月为背景的动画《飞奔去月球 》(Over the Moon)。这部影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和中国电影市场或明或暗的指出,建国之后不准成精、不准拍鬼片不同,这是一部将科学嫁接到神话上的故事。 倘若由中国导演来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拍成哪吒、姜子牙那种古代神话故事,一是拍成火星救援那种现代科幻故事,而绝无嫁接之可能。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对西方科学和文学而言,科幻故事本身就是现代性的神话,是现代技术中的新民俗,这个过渡是十分自然的。

 2 ) 科学的神秘主义起源

10月23日网飞上映了一部以中国神话奔月为背景的动画《飞奔去月球 》(Over the Moon)。这部影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和中国电影市场或明或暗的指出,建国之后不准成精、不准拍鬼片不同,这是一部将科学嫁接到神话上的故事。 倘若由中国导演来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拍成哪吒、姜子牙那种古代神话故事,一是拍成火星救援那种现代科幻故事,而绝无嫁接之可能。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对西方科学和文学而言,科幻故事本身就是现代性的神话,是现代技术中的新民俗,这个过渡是十分自然的。 比如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刘宇昆的《狩猎愉快》,不同的是,前者指出科学正在挤压神祇生存的空间,后者讲述的正是科学诞生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故事,神话中的狐妖变成了蒸汽朋克的机械狐。这方面,日本民俗与神话也有类似的体现,日本妖怪学也指出科学的诞生挤压了妖怪的生存空间。这正是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一直强调的,科学正在抹杀人类的想象力,使得非科学内容的空间被不断挤压。又如流行文化中宫崎骏《千与千寻》或者最近《数码宝贝:最终的羁绊进化》(其实正是童年的终结,见我影评)也指出,只有孩子具有童真般的想象力,才能看见万物有灵的世界。这时,科学的诞生也变成了一种隐喻,成为了人类的成人礼。 这背后的原因极其复杂,除了历史原因(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和现实原因(当前中国所处向现代化进军的时期),其实也反映出某种文化移植的错位。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在《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中就曾指出,技术会催生新的民俗,如我们今天拜年和红包已经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但似乎中国目前能接受的程度仅此而已。普遍说来,我们习惯了将古代的归古代,现代的归现代,我们天然的折断了自己的连续,不太能接受现代化的改编,特别是从异质文化(如果不喜欢西方文化视角,认为那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话,那么科学文化的视角也天然的欠缺了)来看待我们的文化,这一点呈现出某种矛盾。 但在研究领域,则呈现出另一种景象,比如科技史领域,大多数科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的主流观点要么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的西方科学,要么是用现代科学去解读古代知识体系;少部分包容的科学史家则秉承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力图还原中国古代地方性知识的发展。普遍说来,现代性的学科划分都是从西方引荐而来,大多数学科特别是原来已有相似知识的学科都面临原有知识和西方知识体系冲突的问题,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等首当其冲,其观念也和科技史领域面临的处境类似。 但是包容的学者毕竟仍是少数,大多数学者仍面临清末民初学者的处境,即是抛弃中学全盘西化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抑或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显然保持中国传统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了),只有少部分学者清楚的看到,西方文明的扩张是以科学、金融、法制等为代表的一整套世界观的扩展,是一种文明和另一种文明融合的过程,而非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的过程,是科学技术现地化、本地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技术本身就是和本地化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不存在脱离使用环境的技术,今天我们试图用普适性的科学观念去推广技术,本质上是可笑而行不通的,正如科学自身,我们常说“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有他的祖国”一样,是将所谓客观的知识和市场、社会脱离开来,是和熊彼特的创新理念背道而驰的。更不用说,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而言根本站不住脚。 在这种趋势之下,中国采取了一种切割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文化遗产,古代的归古代,可以讲一个完全古代的故事,但不能在现代社会出现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故事(除了前述原因,还有科学合法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府合法性的问题),这里的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是一个政治话语,而非科学话语,西方是不存在中国概念的封建迷信的。这种隔离,目的在于既可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不妨碍现代科学话语的扩展,但却没有意识到,现代性的体现绝不仅仅是科学或技术,文学本身就是现代性的。正如早期的《哪吒闹海》是阶级斗争的反应,《魔童哪吒》则是当代社会的反应一般,和古代神话的形象毫无关系,但是这种创造和创作是被鼓励的,相反,如果哪吒来到现代社会,又或者如早期cult片《关公大战外星人》一样,这反而是不被市场和政府所鼓励的,绝大多数观众会感觉中国古代的人物来到现代会是十分诡异的场景(当然部分原因还在于,不少鬼片和恐怖片只好借科幻的壳面世,也加剧了观众的反胃),却忘记了哈利波特或者博人传的故事其实都是这样的。 这就是《飞奔去月球》的意义所在,我看不少人将它和《冰雪奇缘》对比,这当然可以,比如两者都是歌舞动画片,都是少女成长的故事,都有相应的文化母题或来源,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虽然《冰雪奇缘》更多是价值观念尤其是女性意识,《飞奔去月球》是技术场景设置上)。而我更愿意将其比作《头脑特工队》,因为两者都来自各自文化背景的民俗,《飞奔去月球》是中国神话,《头脑特工队》是典型的西方童话故事,然后用现代科技进行包装,前者是主人公自制宇宙飞船,后者是将情绪拟人化,用古代元素说重新包装当代心理学假说。 当然,《飞奔去月球》在处理上肯定无法做到让中国观众满意,正如前面描述的一般,他们十分矛盾,一方面感觉自己没有这样的想象力(云生兽怎么会出现在太阳系这已经超出了中国人的想象空间,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太空的概念;月相不仅可以表示心情,也可以变成钟表,因为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已经是十七十八世纪的事情了),这时候他们带入的是人类学所谓客位的视角(即跳出本国人的视角,非中国人的视角),另一方面又感觉外国人对自己的想象充满了凝视(天狗怎么是可爱的松狮;嫦娥为什么讲英语还唱英文歌;服饰是什么鬼;内核怎么还是西方式的合家欢),这时候他们带入的是人类学所谓主位的视角(即本国人视角,中国人视角)。然而对于外国人而言,这种主客位的环境是恰恰相反的,这时候外国人的客位视角(非本国人视角)正是中国人视角,想象自己是中国人,主位视角(本国人视角)正是非中国人视角,正是西方人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好奇和恐惧,在外国人主客位的视角下,会出现像莱布尼兹那样将中国认为是哲学王的国度,也会出现认为中国人就是傅满洲那样的可怕想象,具体到本片,我想肯定前者居多。但至少反映出,不同受众对该片的理解从一开始的立场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这仍要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真人版《花木兰》是不好的,而《飞奔去月球》还不错。其实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前者完全不符合创作规律,只是各种元素的堆叠,故事发展不符合逻辑也没有曲线。后者则不然,后者的情感动机的完整的,母亲必须死是西方故事的套路,由此引发主角成长的难题,而在本片中,这一难题同样是天神(BOSS)所面临的,看起来是反派在给主角制造困难,其实两者面临着一样的处境,最后互相帮助达成谅解,两者都走出了困境,不仅有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现代的女性跨阶级互助的思想。一些不合理的场景则恰恰需要回归中国的历史语境才能理解,如开头的天狗是一只可爱的松狮,原因很多,第一松狮在片尾也出现了,这是主角家里养的狗,自己家的狗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既可以算是西方大宇宙小宇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第二,松狮也是中国传统的犬种之一,中国常见图画中的细犬至少从宋代起就是狩猎犬种,而松狮至少从唐代起就是宠物犬种,作为民间故事,讲熟悉的细犬要比将贵族的松狮容易的多,然而松狮被家养符合前述被当做宠物的剧情;第三,松狮在讲述天狗时出现,伴随着流星和彗星,这和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的理解是一样的,天狗代表彗星,而松狮的吉祥的寓意和天狗本意的防凶是一致的,也符合合家欢的和谐气氛。又如高潮部分,弟弟穿墙而过,这一幕在前面也出现过,但失败了,这是来自中国传说的崂山道士,真正了解中国道教修炼的人应该知道,法术的前提在于心智纯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前面弟弟给主角显摆的时候动机不纯因而不灵,这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给众师兄弟显摆七十二变后被赶下山的原因,因为心猿意马了,而后面弟弟为了救姐姐,乃是至纯至爱之心,但是如果按照现在大家都爱的量子力学(波函数或者量子隧穿)则无法解释。 总之,正如我前面所言,我们应该看到并接受这么一种趋势,全球化的蕴含绝非一套统一的标准,而是相似标准的本地化,是两种文化的交融。正如不少科幻作品中开始将英语、汉语或者日语杂糅成一门世界语言一样。这是中国古代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也是西方说的life finds its way.

 3 ) 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加以现代化改编

2020中美动画片《飞奔去月球》,豆瓣评分7.0,于2020年10月23日引进国内上映。

《功夫熊猫》之后又一部融合了好莱坞血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片。

这几年东方梦工厂致力于将好莱坞梦工厂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打造中西合璧的动画作品,其中最经典的当属2016年的《功夫熊猫3》,还有2019年的《雪人奇缘》,都是中国面孔的角色,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好莱坞化的故事框架。

很遗憾嫦娥IP被美国抢先了,至今国产动画片没能将嫦娥这一传统IP开发出来,正如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没有国产动画片将其发掘,最终好莱坞的《功夫熊猫》三部曲大放异彩。看完本片后,令人感到遗憾,熊猫被抢走了,嫦娥这个IP又被抢走了。虽然东方梦工厂有中国血统,但毕竟不是完全的国产动画片,而且看过本片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莱坞式的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

虽然本片的热度和知名度不高,又不是纯好莱坞血统,又是NETFLIX网飞出品,但实际观感高于我的预期,影片将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加以现代化改编,注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将广寒宫变成了幻月城,将嫦娥变成了会打乒乓球、能歌善舞的美少女,非常贴近现代青少年的审美。

情感是影片的灵魂,编剧为影片设计了丰富的情感冲突——母与女、父与女、继母与继女、姐与弟、嫦娥与后羿的情感线是影片重要的情感线索,也是很打动人的要素。不过在剧情的转折上,嫦娥见到后羿后的情感转折有些唐突,随后女主的情感转折也不够圆滑,转折的可信度弱了些,剧本的情感线还有精雕细琢的提升空间。

本片有英文配音和中文配音两个上映版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改编的电影,我建议看中文配音版本,台词不会尬。本片的中文配音台词设计得不错,没有完全将英文台词单纯直译,而是做了很多不影响大意的改编和意译,很接地气,很亲和青少年观众。

本片严格意义上属于音乐动画片,和迪斯尼动画片一样穿插了大量悦耳动听、风格多样的歌曲,插曲密度较大。无论是英文歌手还是中文歌手,唱功都很好,只不过原始歌词是英文不是中文,因此翻译为中文歌词再由歌手唱出来后有些别扭,不过倒也没什么,这是英文歌曲改编成中文必然会发生的情况。

影片在CG技术水准上较为一般,与好莱坞当红CG动画片相比算是二线水平,而且在CG建模上很取巧,除了几个主要角色用心建模以外,路人角色的建模很粗糙,实习生水平。月球生物是没有毛发纹理的发光物造型,大大降低了CG建模的难度和造价,所以我说在技术上本片很取巧。

本片的片尾字幕竟然长达15分钟,可能是我看过的片尾字幕最长的动画片了,以至于当电影接近尾声时,我单从剩余时间判断剧情还会出现波折,在确认影片确实已经结束后,还以为会有彩蛋出现,因为谁也想不到一部90分钟的动画片竟然会附加15分钟的片尾字幕,而事实上,15分钟真真切切全是没啥观赏性的字幕。

 4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2020年,动画家庭冒险电影《飞奔去月球 | Over the Moon》

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菲菲的奔月故事。菲菲从小听着妈妈讲述的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长大,她坚信嫦娥是真爱永恒的化身。妈妈去世几年之后,爸爸准备再婚,菲菲深受打击。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为了向爸爸证明,嫦娥还在月球上永志不渝地等待后羿,她所代表的永恒真爱是真实存在的,菲菲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艘“火箭飞船“,开启一段奇妙的奔月之旅。

我能说,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外国人眼中的亚洲人形象吗?

熟悉的音乐。

假装自己是迪士尼,别开腔,听的我好尴尬。

应该提示一下,这个不是动画片,他们两个就挂了,不要随便模仿。

确实,我也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月球蔡依林。

色彩的确很闪亮。

亲妈和后妈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故事还凑合吧,就是音乐太尴尬了,弟弟很可爱,嫦娥有些更年期症状。

后妈的月饼里可能也是下了药(捂脸)

中国皮,外国馅,现在这种内容已经不讨喜了。

----我是尴尬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4/10分),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5 ) Over the Moon

由格伦•基恩执导的动画电影,融合了中美文化差异,影片根据嫦娥奔月的经典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作为本片编剧的奥黛丽•威尔斯,这是她生前最后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音乐剧动画电影,Cathy Ang配音的菲菲,展现了角色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痛苦,最终释怀的过程,影片前面一段2D动画很有灵魂特色,动画展现了中国人对于父亲再婚,孩子的真实看法态度,虽然现实中并不能最终释怀,前提条件是继母还算好的。

电影中取景地是在上海,构造了这个小镇,每年中秋节都在卖月饼,都很有中国文化特色,我最喜欢的歌曲是Rocket to the Moon,影片里这段令人Drama戏剧化的场景与情感表达,震撼人心,影片最后的Love Someone New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情感变化达到一个制高点,去推动观众的情绪,影片整体是比较沉重的,但我很乐意去被一部电影的这些片段感动5次。

Phillipa Soo配音的嫦娥,她贡献了好几首精彩歌曲,有一首歌还特地开头唱了两句中文,现代化的嫦娥喜欢流行音乐,还展现了小庆与运动装的嫦娥的乒乓精彩对决,与这个角色与菲菲一直处于对比的状态,两人都必须放下过去,嫦娥必须放下对后羿的思念,菲菲也要接受这个弟弟和继母,放下对死去的妈妈的思念,影片设定幻月城都是由月兔的药水创造出来的,嫦娥的眼泪能变成这些生物。

主角菲菲作为热爱科学的聪明女孩,我很喜欢这个设定,还以磁悬浮列车作为火箭升空的灵感,宠物Bungee是影片一大亮点,设计出这个宠物成为陪伴主角让她有沟通对象,是中秋节相对应的角色,也是妈妈送给她最后的礼物。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算不错,缺点就是这种套路迪士尼已经用过很多次了,采用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给主角一个悲伤的教训,皮克斯已经对这种情感思维了如指掌,让一位迪士尼导演来执导,难免会有人觉得受到影响,但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The heart grows♪ ♪And it knows♪ ♪You can glow♪ ♪You're wonderful♪

 6 ) 值得肯定的故事创意

经由老师介绍看了这部动画片。

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国元素浓厚的元素,配上西方思维的动画技术与歌曲表达,可以看出碰撞与融合。

有些事情,既然无法改变,不如珍惜现有的一切,不要执着。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小女孩菲菲与嫦娥,因为这一念,获得重生,不再作茧自缚。

菲菲脸上隐约可见的雀斑,嫦娥服装不致俗套,台词与歌曲意境优美,整体观赏没有压力,老少咸宜。

只是,有点搞不懂玉佩信物什么时候包在月饼里,有些分场衔接一点点勉强,这可能是有老少咸宜的受众要求吧!

有些神话的内核,有些童话的浪漫,简单的故事主题,不管老的小的,基本都能获得启发,是可以一看的动画片。

 短评

应该放在中秋节上映的,中国风含量爆棚,月饼大闸蟹最炫民族风,不懂嫦娥为什么要穿高领内衣,是月亮太冷了吗?整个故事没有真正的反派,而且最大的悬念“礼物”,也是通过刻意不说的方式构建的……弟弟对姐姐爱才是亮点,全片最好看的是片头第一曲歌配上的二维画风讲的嫦娥故事吧。勉强三星。

5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总之就是要反复告诉自己,描写的传说跟中国无关,里面的人物不是中国人,背景也不是中国的地方。。。就可以看下去了。虽然剧情逻辑上有明显的问题,歌也并不很好听,人物基本套路化。但是也不是没有两点嘛。嫦娥的衣服就很漂亮啊。。。

9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较差

很好看啊!真的!!!非常可爱!

10分钟前
  • Zooey
  • 力荐

可以看作《家有儿女》小雪与刘星故事的一种变奏,不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还是制造火箭的科学元素,都运用得比较接地气,虽然故事依旧在预料之中,但其表达「放下悲伤自我和解」的主题还是值得回味。

15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这个嫦娥真的不一样,颠覆传统/看完好想吃月饼,中秋节上映更好了/张继科,凤凰传奇,弱鸡,萌,翻译好接地气/动画片配音听起来违和感少了许多/歌曲好听,马上去搜原声带

17分钟前
  • 旺仔小王子
  • 推荐

东方梦工厂出品的大杂烩动画电影,适合中秋节上映。影片杂糅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有亮点但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20分钟前
  • 誓言_瞬间
  • 还行

避雷!!!如果不喜欢歌舞形式的,真的不推荐,梦工厂怎么也模仿得一股迪斯尼味,动不动就唱歌。剧情尴尬,套一个外壳讲一个西方故事。受不了所有女性被画成这个样子,丑。不推荐。

23分钟前
  • 豆友165715849
  • 很差

文化挪用+种族偏见的好莱坞快餐,它还企图在中国大陆上映,就像美国的中式快餐打算杀回中国并试图大卖……

27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其实还可以,竟然是音乐片

3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不讲武德,中国文化的暴力输出。一个个角色都太能歌善舞了,东方梦工厂也有一颗迪士尼的心。

33分钟前
  • AZWayne
  • 较差

太讚!!!嫦娥那個出場簡直震撼,踩著個恨天高Slay慘了!!!裡面的服裝都好漂亮,星光作裙那段超震撼!!!裡面竟然還有鳳凰傳奇的歌,話說現在廣場舞還在用鳳凰傳奇麼?我媽們好像沒用了。

38分钟前
  • 马里奥
  • 力荐

❶《月亮之上》、张继科、微信,让我好奇英语原声的版本。❷《雪人奇缘》之后的东梦,继续探索传统的新生。这次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❸蹦吉那么可爱。❹《花木兰》欠的歌,东方梦工厂替迪士尼还了。自己人,别开腔⋯⋯水乡小镇的“音乐剧”尬到我坐立难安,更别提口型清晰可见英语原台词;不过,嫦娥登场是例外,以演唱会的形式,化身流行天后,大胆颠覆形象,或许才是破旧立新的尝试方向。❺尖子班第一名+磁悬浮=载人航天登月。❻李诞配音首秀——“人间不值得”,月宫值得。(“提款鸡”,谐音梗扣钱)❼最后提炼的是放下、接纳、收获新的爱,幸免于烂尾。

39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有趣感人顺畅。故事和架势非常迪士尼或梦工厂;情节有伏笔呼应;音乐完成了煽情任务但记不住;形象设计、动作场面等缺乏细节想象力。脸有点花木兰风,尤其嫦娥最后的刘玉玲脸;这是种族偏见遗毒,类似黑人动画形象大红厚嘴唇,犹太人大鼻子,夸张表现少数民族异相。难得的全亚裔配音阵容,相信有市场考虑;其中的亚裔第一笑星郑肯却是以鸡鸡超小而走红。美银幕偶有亚洲故事如本片,但罕有亚裔故事,亚裔不满已久。亚裔已觉醒者看本片大概五味陈杂。地道的当代中国生活极难得;地道的中国文化也罕见于美影视——不由得想,若无母国动画业的发展,亚裔连做文化中介的影响力都无,哀哉。对白rap迪士尼式音乐剧歌曲都很美式,更凸显亚裔几无文化建树的尴尬。当然这不怪他们。亚裔久苦,亚洲同胞如本片中方者却停留在“花木兰奥卡菲娜很美美国不歧视”里

41分钟前
  • Rorschach
  • 推荐

东方梦工厂拿着Netflix的大数据,搞了一部山寨迪士尼动画,学起了公主的套路,就没有一首难听的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首。这个嫦娥的故事,低幼到尴尬癌都要犯了,让人怀疑后妈给小女孩的月饼里下了毒,让她产生了这场可怕的幻觉。不过他们还是挺会讲故事的,不管逻辑上多么不堪,对么套路,最后在情感上还是打动人的,小女孩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这就是会用叙事技巧的魅力所在。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中西合璧”概念十几年了在好莱坞不仅没开出花反而背离中国大众审美渐行渐远,现今这么严峻的大环境下两国从业者也该清醒点了吧……

48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月球蔡依林 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李晟屿
  • 推荐

夢工廠逐漸迪化 能看到很多《風中奇緣》的影子 除了月球上精靈們造型外都還不錯.

52分钟前
  • TiNZiNjiiM.
  • 推荐

外壳用大量中国元素拼凑包装,但其内核依旧是不中式的。模仿迪士尼的一言不合就开唱,嫦娥出场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小兔子蹦吉很可爱。PS.竟然还有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哈哈哈哈哈牛掰。

54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较差

中国的皮,外国的馅

58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较差

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德行,让我差一点就相信了是迪士尼出品。故事偏低龄化,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全片里的地球用来展现中国文化+月球用来融合西方特色,这种结合也算是对中西合璧一个妥帖的选择,最起码不会像真人版《花木兰》那样尴尬。其实我一点也不介意电影里这个有点暴躁有点性感的嫦娥,毕竟这样比较有人味。

1小时前
  • 饮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