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

韩国剧韩国2011

主演:具惠善,崔丹尼尔

导演:内详

 剧照

音乐剧 剧照 NO.1音乐剧 剧照 NO.2音乐剧 剧照 NO.3音乐剧 剧照 NO.4音乐剧 剧照 NO.5音乐剧 剧照 NO.6音乐剧 剧照 NO.13音乐剧 剧照 NO.14音乐剧 剧照 NO.15音乐剧 剧照 NO.16音乐剧 剧照 NO.17音乐剧 剧照 NO.18音乐剧 剧照 NO.19音乐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6:54

详细剧情

  讲述了音乐剧演员们追梦梦想与爱情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官摄里一些值得回味的细节

1.Leslie的演技和歌声一样细腻,尤其wait for it细节处理得太好了,这首让我完全感受到官摄的意义。

2.不管腿多长仰拍都变成五短身材,更不用说本来就并不高挑的两位男主,建议百老汇官摄从此杜绝仰拍!!

3.终于看清二楼都是谁在干嘛了,Laurens死的时候,Lafayette和Mulligan也同时收到了信;1800选举后TJ和JM的戏份就结束了,后来站在二楼看着Hamilton和Eliza的都是Lafayette和Mulligan;non-stop里Ham在滔滔不绝演讲的时候,楼上的大姐、Peggy、Lafayette等人都听得趴下了。

4.也是non-stop里,Ham去Burr家找他一起写联邦党人文集的时候,Burr向屋内挥手两次,可能Theodosia在里面叫他?

5.婚礼上唱helpless的Eliza好美,是迪士尼公主无误了。

6.My shot四人在酒馆相识的时候,Burr靠在角落安静看书完全不想融入他们,他手里那本书已经被翻得很旧了。

7.前几天在采访里,华盛顿的扮演者Chris说,这次官摄对华盛顿这个历史人物本身的矛盾性在表演上有更多的体现,结尾Eliza唱完为华盛顿纪念碑募捐下一句就是为解放奴隶发声,在她身后的华盛顿表情立刻出现了转变,这个细节大概只有看官摄能发现吧。

8.其实仅凭音乐剧所展现的内容,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还不到60%,这次看完原著再来配合人物特写看更透彻,原卡表演很到位。在这段历史上Madison更多地扮演了思考者的角色,演员Oak很多手势能体现出他一直在暗中思索与权衡,面对激烈的矛盾时比Jefferson更沉稳,好几次拦住Jefferson劝他,但也更阴险,仔细看会发现很多关键性、激化矛盾的做法是他提出来的。

9.历史上Ham的性格偏执又自大,政治生涯中几次置自己于绝境都是因为不听劝,过分执迷于政绩和名誉,lmm的表演里也蕴藏了这样的细节,non-stop快结束的时候Eliza和Angelica过来拉住要去追随华盛顿的Ham,他唱着'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狠狠甩掉了她们的手。

10.第一次cabinet meeting的时候,Burr在楼梯上远远看着,到了第二次cabinet meeting时,Burr已经经历了想要站在政治舞台中央的转变,成为纽约参议员,在battle的时候也坐进来了。

……

先写这么多占坑,后面发现其他细节再来更新,欢迎大家一起补充~

附上在纽约拍的圣三一教堂里Alexander and Eliza Hamilton的墓碑。

 2 ) 盛世光耀,无人尽欢

(首发于“陀螺电影”公众号→ //douc.cc/3Y08Nc 。“豆瓣电影”转载。)

一开场,周遭空气就仿佛被瞬间抽空,人在此中,见证的不只是一截时光,一通顿悟,更是半瞬永恒与永世寂灭。

《汉密尔顿》的魔力,一骑绝尘。

(注:以下涉及剧透。)

1 一则嘻哈故事

“生于加勒比海贫穷脏污的小地方,荡妇与苏格兰人的私生子,孤儿,英雄,学者,开国元勋……”

人生被分解成戏剧化的若干标签,高低错落一一贴上,在众人嘴里吐出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早已风干定型。但他在舞台上一显形,本该鲜活的故事就长出了眉目。

母亲瑞秋从不幸的婚姻中逃离,遇上父亲詹姆士,顶着不被认可的关系,于1755年1月11日,在奴隶交易盛行的尼维斯岛生下亚历山大。11岁时,父亲抛妻弃子,不久,母亲染上致命高烧,亚历山大成为孤儿。17岁时,他所在的圣克罗伊岛遭遇飓风摧毁,而他给《皇家丹麦美国公报》写信讲述惨状,斐然文采打动人们筹钱,送他去了北美殖民地。

他努力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国王学院。在独立战争中以文韬武略证明自己后,他被乔治·华盛顿相中,担任参谋部副官。等到美国成立,身为首任财政部长的他主张组建强大的中央政府与军队,推崇工业发展,创立扶持经济繁荣的金融机制……影响至今。

辉煌而壮烈的一生,却在民间叙述中蒙尘,亚历山大淡退成十美元钞票上的一副模糊面孔。

处女作《身在高地》还在巡演的时候,抽空休假的主创林-曼努尔·米兰达从书架上随手拿下罗恩·切尔诺写的汉密尔顿传记,“精神上感受到强烈共振”,“嘻哈曲子就从书页间冒出来了”。

他觉得,汉密尔顿的生平就是“一则嘻哈故事”。

嘻哈的起源,正好与贫民区、纽约、街头文化、抗争息息相关。能以嘻哈为主体呈现亚历山大的生涯与时代,可谓极富创见,而又合情合理。

公共剧院艺术总监奥斯卡·伊优缇斯在纪录片《汉密尔顿的美国》里说,“我不止一次拿林跟莎士比亚作比较,《汉密尔顿》跟莎士比亚历史剧一样,普通人的声音升华为诗歌,莎士比亚用的是五步格诗,林则是饶舌、韵律、嘻哈、R&B。”

再点缀一些爵士和百老汇歌舞剧经典曲风,以音乐贯穿全剧的《汉密尔顿》始终如潮涌动,情感渗入音符,命运贴合旋律,从历史课本上撕下的冷落注脚活过来了,观众浮起来了,这戏,也红起来了。

2 一出莎翁大剧

毋庸置疑,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是个传奇。

每一段悲惨的过去,都是绝地重生的支撑。就算一无所有,他也能凭借过人的智谋与胆识,白手起家,平步青云。

上天以加倍的怜惜补偿曾经的弃儿,任由这个卑微的移民成就最鼓舞人心的经典美国梦。而这个美国梦,又留下了无可估量的政治遗产,为日后万千美国梦铺设了最基本的可能。

林-曼努尔太会捕捉时代风云里流泻出来的细微情绪,几段快节奏的说唱一出,就把观众卷入美国成立之初的躁动与豪情里。内外战争,亲疏党派,一切都是莫测的,万变的,功绩在历史中,把“人”放大了。

但归根到底,亚历山大还是一个“人”。林-曼努尔无意于造神,不用亚历山大在大风大浪里,像汉高祖刘邦斩白蛇那样借天意开路。他就是一具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会因为失去而惹上风霜,也会因为无从圆满而刻下遗恨。

在这部被快节奏带得痛快激昂的剧里,死亡的结局早就写在了开篇。

被回顾的一生中,亚历山大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我还有一百件事没做”。使命看得一清二楚的人,生命的紧迫感烧作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热情。

听起来,却总觉满耳秋风。像是夏蝉,预知一夜之后就有秋寒。

亚历山大成了伊卡洛斯,忘我地振翼高飞,身上的光芒越来越耀眼,距离太阳也越来越相近,于是封住翅膀的蜡开始融化,整片汪洋成了必然的葬身之所。之前有多么意气风发,失去妻儿就有多么心灰意冷,在痛苦中长出一点连皮带肉的慈悲和轻慢,让他最终在决斗中放弃开枪,命丧黄泉。

几番对比下来,仿若莎翁剧里君王将相盛极而衰的命途,弥散着纵横捭阖后浓重的悲剧感。

血肉被填充回来,《汉密尔顿》里一众曾被史书脸谱化的消声角色都有了可亲可感的温度,他们锋芒毕露,而缺点也会在功业面前暴露无遗。

亚历山大因痴恋情妇玛丽亚·雷诺兹而被勒索,婚姻跟仕途饱受打击。跟他一样是孤儿,且在做律师、参军、从政路上总有交叉的阿伦·伯尔,迷失在激起的嫉妒与愤怒中。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等人,同样表露出眼界或心胸的狭隘。

未知天地的时代局限下,人跟人的纠缠格外惊心,得与失都会有最戏剧化的方式在左右。特别是仿若镜子两面的亚历山大与阿伦,从朋友到死敌,互相成就了彼此终极的悲哀。他们唱着足够宽广的世界,却容不下二人的共存,叫这则传奇成了无人尽欢的落寞篇章。

政坛如此,情场也是。

亚历山大与斯凯勒家二女儿伊丽莎白结婚的时候,同样情根深种的大女儿安洁莉卡畅想过一出倒带戏份,舞台上时光逆转,惊艳无比,却像是要提前奠定让一切遗憾落地生根的叹息,等到命定结局揭晓,就连幻想也显得残酷。

那灵魂共振的饶舌与肝肠寸断的情歌卷在一起,像是藤蔓攀上剑刃,哪怕锋芒拔地而起,疼痛才是最光耀的。

因此本该幸福的伊丽莎白以一声绝望嘶吼给故事收尾,更是伤得无以复加。

3 一场投射游戏

在林-曼努尔眼里,亚历山大某种程度上就是2Pac(图派克),是声名狼藉先生(The Notorious B.I.G)。

这两个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并因枪杀死于25岁的嘻哈歌手,都有过十分不易的年少阶段,而从戚风惨雨中走出来的他们,都站到了嘻哈音乐的顶峰,唱尽种族、暴力、物欲与苦难。

短暂的生命,炽热的火花,难免叫人伤春悲秋,毕竟雁过留痕,总要消散。亚历山大在《汉密尔顿》上演之前,几乎已被掩埋在“国父”的历史头衔上了。这次终于重回大众视野,带上了新的象征与旨意。

不得不说,他也像是林-曼努尔那位18岁就从波多黎各来到纽约打拼的父亲路易斯。

其实林-曼努尔自己,也跟亚历山大的故事交融在一起。2014年,在这部剧创作了五六年之时,他与妻子瓦妮莎在新房里迎来了孩子的出生,再过两周,《汉密尔顿》的排练就要开始。他与亚历山大都是初为人父就不得不离家,情绪不谋而合。

而在以曾经的边缘人亚历山大为主的歌舞剧里,林-曼努尔让许多非裔、亚裔、LGBT演员承担了主要角色,多元化之余,内核的精髓也更熨帖地嵌到了行云流水的表演上。

2016年,《汉密尔顿》扫下11项托尼奖和普利策奖戏剧奖、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剧专辑等,风头一时无两。

观众热捧,也是因为这普世的故事,能让所有人从中找到自己情感投射的位置。无论是移民美国梦的励志,远大理想的奋进,还是人情世故的感慨,爱恋关系的叹惋,都有私人记忆参差比对的踪影。

对应的,莫不是剧中一大铿锵主题,“谁活着,谁死了,谁在传颂你的故事?”

历史与野史总是难分难舍,换个光景,每个故人都不过是当下立场表达所需的棋子。拼了一生,光荣也好,颓败也好,都不过是空名,是谈资罢了。

也不知该悲哀,还是该豁达。

 3 ) “证成”的立国神话:从《周礼》到《汉密尔顿》

首发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年6月21日。

“立国神话”可能是最露骨、最易被识破,但历史也最为悠久的意识形态运作之一:远有“汉高祖斩白蛇”与东汉的谶纬学,近有“华盛顿的樱桃树”,此类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初创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的神话式的美化叙事,史载范例众多;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而被广泛“怯魅”,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神圣性。意识形态性的“立国神话”一般走向两种可能:一种进入普世的历史叙事,以“历史真实”的形态延续传播,神话性在潜意识过程中蜕变为“实证”的科学性,精心构建的能指偷取了所指;另一种则因为本身的逻辑缺损或者社会环境的变化沦为笑柄,不仅丢失了神话性,反而成为对原有意识形态的自我摧毁。

但无论这些立国神话能在历史上留下何种印记,以上都是一种后发的“历史解释学”——被构建出来的目的,是阐明历史为何如此发展的解释学需要,即在“立国”这一事件完成后,权力主体借此证明其成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解释学”式的立国神话普遍都是严肃的历史叙事: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为个体对象,以“历史实证主义”为核心的逻辑基础,试图通过对历史的一种“纪实文学”性的书写,来构建权力的合法性——权力试图将夺权的历史事件重塑为可被广泛尊重的历史科学。

然而同时,还存在另一种层面的,始终潜藏于水面之下的“立国神话”——“证成”性质(justification)的立国神话,在中文语境下,可称为“正名”。这种神话的不同在于,它塑造的是“先发”而非后发的,非历史性而是未来性的理想主义范本;更重要的是,这些“证成”式的立国神话的生产者,绝非那些掌握权力的主体:因为大多数时候,“证成”式的立国神话的构建,是为了改变而并非巩固原有的建制和意识形态——我们将接着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和音乐剧《汉密尔顿》讨论一种美国立国神话的重建——不过在讨论这个“非历史性”的话题之前,我们却还是要从历史开始。

周王已没,但周礼新成?

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近两千年的儒学研究,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即是“经典文本”的不确定性。放在历代儒生面前的问题是,如果要将儒学定做一种“国家宗教”,一种正统的国家意识形态,则必须有规整统一,逻辑自洽,结构完备的“经典文本”。西汉设“五经博士”,立《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但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秦汉战乱,“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彻底模糊了“经典文本”的神圣性:究竟是通过代代教学相传,通过经学博士口述的“今文经”更符合原典,还是后来从墙院地底挖掘而出的“古文经”才是经典原貌?在缺乏考古学手段和意识的时代,这一问题几乎是无法通过“实证”可解的。

而五经中的《礼》在当时更是一笔乱账。今文博士最初口述的《仪礼》,当时被认为是孔子根据周代礼仪制度的记载所作,通过历代传习后流传下来,成为国家经典“五经”之一。然而到了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突然提出,他们发现了“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的《周礼》一书,认为是周公亲手留下的经典,加以整理后著录出来。他们还特地指出,《周礼》一书的体例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而他们找到的书稿中缺失了“冬官”,根据体例他们得知“冬官”涉及的是手工制作业的官员制度,因此找到了齐国流传下来的手工业官书《考工记》来补充。哪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刘向、刘歆父子对《周礼》的介绍也算是有理有据的,甚至“冬官”缺失一事也颇为“真实”,似乎从反面映证了此书绝非伪造。不久王莽篡权夺位,开始“复古改革”,《周礼》中对于井田制的详细记载成为王莽改制的重要历史依据,因此《周礼》地位飞升成为“古文经”,依靠政治权力开始获取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地位,最终在南宋时期成为“十三经”之一。

这据说从“山岩屋壁”中挖出来的《周礼》,若真为周公所作,那么被刘氏父子发现时就当有800年的历史——可此书从来没有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出现过。因此《周礼》必然遭遇到“今文”学派的攻击,也一度被认为是“伪书”。但在近两千年的经学研究中,大多数经学家们还是怀着各种理由相信其历史真实性,甚至一直到晚清,经学家孙诒让依然在《周礼正义》中坚信《周礼》是周公所作。经学家们看似“盲信”的判断,在如今的考古研究中得到了部分支持:随着当代对出土的金文材料的识读与考证,《周礼》被确认的确包含不少原始的西周史料——也就是说,尽管从成书过程的考证来说,《周礼》不可能是周公本人亲手所写,而是战国末期乃至西汉前期的学人所作,但《周礼》的确是有大量流传下来的史料作为参考的。

为什么从刘氏父子,到经学大师郑玄,到《四库提要》再到《周礼正义》,“出身不正”的《周礼》的经典性为何一直受到维护,“周公所作”这一“盲信”被坚持许久呢?一大原因是相比于《仪礼》,《周礼》显然更加完备丰富,结构精致,实在是面面俱到、几无遗漏地展现了一幅完美的周王朝制度画卷。《周礼》中的周王朝的行政区划非常整齐,在“地中”上建立的国都分为“九畿”,以五百里为半径建立九个同心圆;而国都之外有六“乡”,各有州、党、族、闾、比五级;六乡之外还有六“郊”,也各分邻、里、酂、鄙、县五级。《周礼》中记载的井田制几乎将天下的土地都分成了面积类似,大小相等,结构一致的“井田”,而与之相对应的官员制度,则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在每一官的具体等级中都有并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周礼》记载的周王朝的礼仪制度,行政区划和官员制度是真实的吗?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太可能。但它在结构建制上是完美的吗?是,不仅结构上具备美感,更是将儒家的治国理想与形式上的优美融合起来:《周礼》在理想性和美学价值上,可以对标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在结构和体系的构建之上,甚至可以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相提并论——它大致不可能是西周王朝刚建立时的历史现状,但它几乎是一套理想化的古代中国的“世界观设计书”:难怪王莽,乃至后代经学家都对《周礼》爱不释手,这是儒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理想对人的完美诱惑。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画面:一群战国末期的儒生们,从各地搜集了周王室流传下来的类书残卷,怀着治国理想,开始以“创作”的心态构造实际上在历史上从未以这样一种完整的结构出现过的“周礼”:只有穷极一切可以看到的文献,再带上严肃谨慎的“脑补”,历经数百年乱世的中国才能拥有这样一部“理想国”计划书。如果我们进入这层构境,完全可以想象这些学者明白自己并非在复原、考古800年前的“周礼”,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假托周公之名写下的文字,是要为未来的统治者提供制度蓝图。

学者们完成此书的时候,周王室也许已经被秦国的铁蹄扑灭——而周王已没,周礼新成,这本《周礼》成为了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建立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时必然参考的经典。它毫无疑问,是一种来自权力外围,后发而成只面向未来的“立国神话”: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制度理想,披上“曾经存在”的外衣,最终成为延续千年的信念式存在。他们创造了一种想象性的完美国家精神体制,毫不利己、托付给几百年前,得以构建出标范后世的“华夏”之本体。

社会契约论:三种文学性书写

人类为何要建立国家、创立法律,形成制度化的社会,开始一种集体化生活?这个问题甚至比讨论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是什么样的体制更加难以回答。作为一种“知识考古学”它存在悖论:讨论制度产生,具备实证意义的只能是“文字”,可当一个文明如果已经产生文字并出现历史记载,这意味着类似国家、法律这样的原初制度性建设已经完成了——我们无法考证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里的制度建立情形,只能从一个“从天而降”的基点开始探寻其演化的过程,“起源”的重建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社会契约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制度研究的主流假说时,任何人其实都意识到如果要将“社会契约”诉诸于具象的话,这一场景简直是荒诞不经的:我们该如何设想,一群“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类突然如天启般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国家”,所有人汇聚一堂开始开会,讨论出一篇详尽的“社会契约”给每个人签字确认,每个人都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将自己的权利部分让渡给系统性的体制,宣告一种国家制度的成立——但这的确就是霍布斯、约翰·洛克、卢梭等政治哲学家们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在这里,一种“证成”式的立国神话天然地诞生了:面对国家如何建立的问题,立国神话的写作者们没有任何的历史证据,也缺乏历史人物和事件,也并没有要保护现存的政治制度的解释压力,他们创造“社会契约论”,与其说是在解释历史,更多地是在文学性地构建属于新阶级的理想国家体制;这样一个奇异的画面是一种比喻:它在比喻原始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发明制度的时间进程,同时也是一个范本:当北美独立者们在费城开会制定宪法的时候,能够让所有与会的国父们感到天命昭昭。

必须意识到,早期的“学术研究”很难与文学书写分野,“中立客观”在当时仅从叙述话语上就是一种奢求。霍布斯、约翰·洛克和卢梭三人各自的“社会契约论”神话的书写之间的不同,自然而然可以从其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中找到端倪,他们的“社会想象”必然具备强烈的时代印记。亲身参与英国1644年资产阶级革命的霍布斯对战争状态和人性只能有黑暗的想象和感受,在战火烽烟的乱象里,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指向的是对秩序的强烈诉求。在他的“自然状态”图景里,人性难以看到希望,自私、卑劣,为了利益进行无限制的仇杀争斗。因此,“社会契约”签订的场景,其实是战争各方的一次和平会谈,人类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终结战争,保卫和平的秩序。而如何在这样一种“任何人反对任何人”的自然状态中保证和平呢?霍布斯相信只有拥有压制所有人的力量的唯一权威才可以。因此,他对这场“和平会谈”的描述,就是每个参会者都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主权者”,这样一个“国家”人格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由此人颁布法律,建立权威,所有人都统一服从在这个国家之下——是的,毕竟霍布斯是保王党。而事实上,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那句“朕即国家”也绝非空口狂言,反而正是有霍布斯的理论支持的。

约翰·洛克则和霍布斯完全在政见上相反,他认为霍布斯的观点是一种独裁主义的哲学。他在《政府论》中提出的“自然状态”温和很多:他设想里的原始社会就是一种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是战争状态,而是“和平、善意和互相的帮助的状态”,各行其是,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和平共处。但是因为商业活动的频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财产上的纠纷——因此洛克构建的“社会契约”会议是一场商业行会内部会议,目的是避免商业上的冲突加剧,定立商业规则保证所有人都能遵守。所以此时,受到权力让渡的主体是“有限政府”,他们的责任是分配各人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和平状态和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一旦政府工作不能令人满意,与会者就可以根据契约对政府进行更换。数年后,当“光荣革命”的革命者们手持洛克的《政府论》驱逐了詹姆斯二世时,我们看到了洛克的“社会契约论”的实现:一种认为人性是温和和平的立国神话,自然孕育的是不流血的革命。

几十年后,在即将发生大革命的法国,卢梭吸取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契约论》。对人性抱有极强信心的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乌托邦式的: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地位、财产和精神上的不平等的乐土——除了作为个体很难独自生存。在卢梭笔下,“社会契约”的会议是人类的一次互助会议,所有人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保护,创造一种共同的力量保护与会的每个个体。也就是说,卢梭认为“战争状态”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斗争状态,而国家的诞生起步于人类团结起来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在之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中,需要斗争的他者从自然变成了英国殖民者;与之相似的,霍布斯的书写伴随着英国王室的复辟,洛克的书写则伴随着光荣革命的胜利,无论是何种情况下书写的“社会契约论”,都是托古指今的立国神话:最终,整个世界无论种族、文化还是地域,都将“社会契约论”作为国家建立的最初图景。它是一种在实证上完全“空想”的集体性幻觉和文学性书写,同时却也是人类精神遗产的永恒明珠——一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言,“故事”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汉密尔顿:一个美国音乐剧》和一个“新美国”

2015年,《汉密尔顿:一个美国音乐剧》让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经典音乐剧井喷时期的当代剧迷们,感受到了亲身体验一部革命性杰作诞生的震撼。仅仅几分钟的开场,就能让像奥巴马这样的观众意识到“我从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音乐剧”,而仅仅上演几场后,整个音乐剧业界已经明白一部即将登上史书的伟大作品诞生了:《汉密尔顿》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思想范畴上的——如果之前我们津津乐道的美国“立国神话”属于清教徒们的远征,属于殖民地的拓荒史,属于《社会契约论》,那么《汉密尔顿》则书写了一种全新的美国“立国神话”,在这个神话描述之下的美国独立历史,与之前任何一种叙事都截然不同。

随着美国逐渐将移民国家、多种族多元文化熔炉、全人类的自由之土等“当代精神”纳入到国家精神之中,传统的美国独立历史叙事遇到了显然易见的尴尬:首先,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纯粹白种人内部的革命战争,在这个追求自由独立的叙事里,并没有任何种族话题的存在;其二,在《社会契约论》影响下初创的美国政治制度和自由观念,与女性无关,与有色人种无关,更还带有奴隶制的阴影——被认为创建了自由国度的国父们,从华盛顿算起,都是蓄奴的大奴隶主,也似乎很少表现出给奴隶自由的意愿。当然,因为时代所限,21世纪的美国不可能回头追究国父们在思想上的“不够进步”,但是创造一种全新的、甚至完全取代原有叙事的新“立国神话”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但这样的诉求显然又遭遇到历史的压力:作为一个延续性强、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家,否定本国历史的一部分显然是不可行的:南北战争中广受赞誉的战斗英雄罗伯特·李将军因为是奴隶主,导致各地的雕像被黑人权利团体推倒的实例,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解释学”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只有“证成”式的新立国神话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此时,看似是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传记,看似是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的“主旋律”艺术的《汉密尔顿》,从主创林-曼纽尔·米兰达的潜意识出发,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神话书写:既然原来的立国神话已经过时,我们就写一个新的——历史真实和时代精神相比已经不再重要,完全可以退居二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林-曼纽尔·米兰达的创作抛弃了历史真实——相反,这部作品的写作有严格的史学根据,它改编自历史学家罗恩·彻诺的《汉密尔顿传》,甚至每场戏都可以和原著的章节工整对应。林-曼纽尔·米兰达改编的不是历史事实,改变的不是所指实在,而是能指、命名与外部符号:他创作的是一段符合历史事实,但其中的参与人物完全被改变的美国建国史。一切从林-曼纽尔·米兰达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相似的“故乡”起步:汉密尔顿是法国人在加勒比海上的白人移民后裔,而米兰达是土生土长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人:那么,如果实际上,汉密尔顿正如米兰达一样,也是一个从加勒比海来到纽约闯荡的少数族裔移民呢?数百年前,汉密尔顿和众国父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由欧洲各地的白人移民组成的自由国度,而如今的美国,则是一个由世界各地、各族裔移民组成的多元国度——一种对照和全新的神话写作就此开始:

汉密尔顿由波多黎各裔的米兰达饰演,他的妻子伊莱莎则由亚裔演员饰演;华盛顿、拉法叶伯爵、约翰·劳伦斯、亚伦·伯尔、托马斯·杰斐逊等“国父”都由非洲裔黑人演员饰演,将拉法叶的“法国人”身份模糊为“移民”,突出“移民”对于美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并且着重加重约翰·劳伦斯所带领的黑人师团的戏份,让他们提前百年成为消灭奴隶制这一政治诉求的代表;数量众多的LGBT角色的设定,在取向方面穿越历史的天下大同;斯凯勒三姐妹分别由非洲裔、亚裔和拉丁裔饰演,着重强调她们作为社会名媛在女权意识和社会福利事业上的贡献;全剧唯一的“反派”,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则由整台剧作中唯一的白人演员扮演,由少数族裔组成的“革命队伍”迎战白人领导的英国殖民者的叙事在舞台上无比鲜明……最后,全剧的核心音乐风格是当代的嘻哈说唱,它的剧本信息量大、文辞华美,结构精巧,叙事动人,一个彻彻底底21世纪面貌的“美国建国故事”,在完全不脱离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完成了在能指上的彻底置换:《汉密尔顿》创造了一个“新美国”,它的建立不仅有关自由民主与独立抗争,更在反殖民主义、性别问题、少数族裔问题和奴隶制度问题上都完美无瑕——传统立国神话中被当代思想观念的进步冲击千疮百孔的1776年,就这样被替换为一身洁白,可谓后世垂范的2015年,一种“证成”式的工作确保了这个国家的伟大,也同时通过替换性的符号操演使得既有的缺陷失去存在意义。

林-曼纽尔·米兰达和《汉密尔顿》剧组,通过音乐剧艺术上的和对美国立国神话的双重革命,在无意识的艺术创造力驱动之下,鲜明地用抛弃过往历史,主动迎接未来的态度,宣告与“旧美国”划清界限——这也就不难解释,持右翼保守立场的副总统麦克·彭斯前往剧院观看本剧,剧组在谢幕时竟然公开在舞台上表达了对彭斯的不欢迎。但与此同时,《汉密尔顿》在历史层面上的严谨和对美国传统的“young,scrappy and hungry”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使得作品哪怕“离经叛道”,却成为美国国家主旋律文化的宠儿,这一由权力外围主体创作的新“立国神话”已经登堂入室——而就在《汉密尔顿》终于宣布以视频录像的形式登陆流媒体、可以供广大观众收看的时间段,由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非裔美国人平权运动已经席卷世界:我们些许意识到,《汉密尔顿》对美国建国历史的“重写”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在精神层面改变了“美国”的“何以为是”,更在时代潮流下成为实践意义上的“新美国”的先导。

大多数时候,“证成”式的立国神话也都以“历史解释学”的面貌出现,过往的历史事件只是它们的信手拈来的素材,若撕下其历史解释学的科学性外衣,更多展现的是一种理想性的历史神学预言:它解释过去的工作或许并不成功,但却塑造了接下来尚未发生的未来;它对历史的解释可能脱离实际,但却引导了实际的历史走向;正因为其本身“神话性”过强,使其存在和地位不会受到历史现实的直接影响,而是作为理想和乌托邦的图景而长久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毫无疑问,数千年前写作《周礼》的儒生们,和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少数族裔演员们,甚至是心怀乌托邦和人间天国的革命导师们,他们穿越时间与空间都在心灵共振,都在讲述人类共同拥有的,并永恒沉醉其中的一种现代神话学原理:解释是灰色的,而预言和理想将万古长青。

21世纪,历史不再是科学,历史是一种文学——也是一种神学;历史逐渐蜕变为一种宗教,因为它慢慢地与事实无甚关联,最终只迎来能指的狂欢和意志的胜利。

 4 ) 9.7分现象级,票房17亿,看到就是赚到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大表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了!年度口碑最佳来了!

开播后豆瓣评分直冲9.9分,之后稳定在9.7分。

烂番茄99%新鲜度,观众爆米花指数95%,MTC均分90,IMDB9.2分。

“震撼”、“伟大”、“绝无仅有的体验”、“现象级别的作品”……

评论区被这样的字眼刷屏,相关微博转发量破万,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而疯狂。

网友说看这部剧就有种网恋五年奔现的感觉,给这剧打一百万颗星都不够。

《汉密尔顿》

Hamilton

2020.7.3 美国

本片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官录原卡现场演出,以电影的形式发行播放。

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制作,却有着现象级别的影响力。

四年的时间里,《汉密尔顿》已经发展为一种流行文化,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座格莱美奖、一个普利策奖、7座奥利弗奖和11座托尼奖。

创造了百老汇音乐剧的最高票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黄牛票也被炒到了2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万4千元)一张。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三度前往剧院观看演出,甚至邀请主创团队做客白宫现场表演。

奥巴马和《汉密尔顿》主创团队在白宫,图源:The Loop

除了纽约百老汇,包括伦敦、多伦多、芝加哥等地都有演出。

单年创造的票房价值高达17亿美元。

原声专辑连续145周在Billboard 200榜单中位列前四十,打破历史记录。

今年2月份,迪士尼斥资7500万美元买下了该音乐剧的电影版本独家发行权。

这也是影史上最昂贵的一宗“购买已制作完成作品”的交易。

受到疫情影响,原定于明年在电影院上映的《汉密尔顿》也提前以小荧屏的形式和观众见面。

本月3号,迪士尼的官方流媒体平台Disney+正式上线本片。

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全民狂欢也就此展开。

《汉密尔顿》是以音乐剧的表现手法讲述了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跌宕起伏的一生。

活泼有趣、生动饱满的创作也让平面的历史人物一跃成为了鲜活的舞台形象。

最重要的是,《汉密尔顿》传达了当下美国最需要的信息。

唱出了平等,跳出了自由,也为历史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今天就借着这部大热的高分剧,表妹来和大家说说这部剧和历史人物的跨时代意义。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左)和音乐剧中角色的饰演者林-曼努尔·米兰达(右)

“一个野种,孤儿,荡妇生的苏格兰后裔,如何成长为一名才子,一代传奇?”

剧的第一幕直截了当唱出了汉密尔顿的家庭背景。

他出生于加勒比海被遗忘的不毛之地 ,是一个私生子,肮脏落魄,一贫如洗。

14岁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而后开始在贸易公司工作,学习知识。

17岁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才华横溢,被家乡人送到了北美洲大陆接受高等教育。

他是个典型的移民者。

幼年的汉密尔顿,图源外网

“我决不会放走手中的机会,我就像我的国家一样青春、好斗、饥渴。”

正是因为卑贱的出生,汉密尔顿的一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

从大学走出的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帮战友。

他们投身到独立战争中,为国家和自由而战。

凭借他极高的政治和沟通技巧,他担任了乔治·华盛顿参谋部的副官。

这也是他政涯的开端。

独立战争中的汉密尔顿和华盛顿,图源:History.com

战后,汉密尔顿进入邦联议会,正式踏上政坛。

他参与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联合撰写《联邦党人文集》。

他被任命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并创立美国国家银行和铸币局,奠定了美国宪政和金融体系。

他创办的联邦党作为美国首个政党,与民主共和党针锋相对,成了美国两党制的雏形。

财政部大楼门前汉密尔顿的雕像,图源:brewminate.com

汉密尔顿走上了人生巅峰,却因为一桩桃色丑闻被打入底谷。

一位美艳少妇引诱了汉密尔顿,并且联合丈夫敲诈汉密尔顿。

事件曝光后,汉密尔顿的政敌全力抨击,说汉密尔顿利用职权进行权色交易。

汉密尔顿太天真了,在意名誉的他自以为写了数十页的自我忏悔能够解释清楚一切。

但这封忏悔书不仅把事件弄得满城风雨,也让他原本幸福的婚姻变得摇摇欲坠。

这桩桃色丑闻是汉密尔顿人生中最大的污点和政涯转折点。

剧中对于桃色丑闻的叙述

他的自信和勇敢成就了他,让他走上了政坛顶端,却又毁掉了他,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晚年的汉密尔顿学会了收敛锋芒,却还是败在了残酷的命运手中。

在一场由私怨引发的决斗中,49岁的汉密尔顿被子弹击中,不治身亡。

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他的长子也是死于一场决斗之中。

就这样,汉密尔顿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汉密尔顿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财政部长,他的肖像也被印在了10元美元纸钞上。

相比起政治遗产,那些在当时被主流政治忽视甚至攻击的事物或许才是汉密尔顿最希望被人们所认可的。

他的出身在当时的政坛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身边站着的国父无一不是出身显赫,唯有他是以移民者的身份出谋划策。

移民者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话语权,不少人攻击汉密尔顿,质疑他参加独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私利。

美国国父群像,图源外网

那时候的汉密尔顿彷徨过,也考虑过是否应该继续为自己的“美国梦”而牺牲自己。

他甚至想过,他是否是一个“美国人”。

但正是这样一个出身卑贱的移民者,带领美国朝着胜利的曙光前进,赢得了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约克镇战役。

一个私生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远见卓识,从一无所有到美国国父,从贫困潦倒到扬名立万。

他也犯过错误,也被人误解污蔑,在质疑中匆匆退出了政治舞台,又被命运开了玩笑。

人人生而平等,不以出身论功绩,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就是《汉密尔顿》音乐剧的核心内容。

而这个核心内容也被创作者林聚聚以“遗产”(Legacy)一词来形容。

在汉密尔顿临死前的独白中,他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什么是遗产?遗产是在一座你永远无缘见到的花园里播撒种子。”

那时候的汉密尔顿并不知道自己的功绩会对后人有如此大的影响。

也没想过会有一个天才音乐家将他的故事写成了音乐剧,并被千万人喜爱传唱。

通过歌词,我们了解到了汉密尔顿传奇的一生。

林聚聚并没有刻意去强调汉密尔顿的完美,反而将他性格弱点和人生污点阐述出来。

用极其浓厚的笔墨将汉密尔顿刻画成一个情义两全、有功有过的人物形象。

这样的创作来自对人物的认可,而这样的认可也是因为林聚聚在汉密尔顿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准确来说,是美国移民群体的影子。

林聚聚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非常自豪于他波多黎各后裔的身份。

汉密尔顿穷尽一生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林聚聚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移民者同样对这个国家是有贡献的。

出身并不代表一切,不管你是移民者还是土生土长,你都有权利在这片土地上释放你的才华。

在这片土地上,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何种肤色、从何而来、何种信仰都不该成为追梦的阻碍。

百年前的汉密尔顿如此,如今的林聚聚和美国大陆上千万移民者们也是如此。

在选角方面,林聚聚更是“任性”了一把。

整个《汉密尔顿》剧组包括伴舞演员在内只有两名白人,剩下的演员全部是由非裔、拉丁裔、华裔扮演。

这样的选角大胆而又冒险,在百老汇这样传统的表演舞台上,如此的多元化的卡司阵容实属罕见。

林聚聚在采访中就此事发声:“我们的演员表看上去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这当然是有意为之的。”

这也呼应了汉密尔顿在参政期间提出的政治理念:废除奴隶制,主张美国走工业化道路。

而他的理念在多年后也被同样出身寒微的林肯所继承并实现,这就是“遗产”的力量。

《汉密尔顿》剧中唯一白人主演乔纳森·格罗夫(代表作:《心灵猎人》、《冰雪奇缘》)

但汉密尔顿留下的伟大遗产,在当下的美国却被一些人践踏着。

众所周知,美国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移民者们的努力。

可事实却是,2020年的美国仍然在排斥着移民者们。

高喊着遣返移民、在美墨边境造围墙等这样激烈的口号,主张着白人至上并进行种族歧视的行为。

听上去也是颇为讽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歧视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特朗普的边境墙,图源:新浪网

《汉密尔顿》之所以能被观众称为“伟大”,是因为剧中传达的正能量正是当下美国急切需要的。

如前总统奥巴马所言,看完这部剧的观众可以了解到这个移民者国父到底创造了怎样的价值,留下了怎样的遗产给后人。

“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有着多元化也充满了能量,并且在精神上永远年轻。”

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汉密尔顿也曾失足过。

但是这样的错误和弱点终会被克服,只要敢于正视,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奥巴马和音乐剧创作者林聚聚对谈

同时,历史不应该留在过去。

以音乐剧这样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历史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让历史重生在观众们的心中。

《汉密尔顿》这部剧让当下的美国人认识到,学会正视错误和弱点,方能够变得强大。

也反复告诉美国人,人人生而平等。

出身或许会影响你的性格,但是不能决定你的功绩,也不能阻碍你的逐梦。

就如汉密尔顿,他可以从孤儿蜕变成国父,从外来者成长为建国者。

那么你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管身处何方,都能够发光发亮。

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口号,不是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就能够实现美国梦的。

或许在数十年后人们提到《汉密尔顿》时,也会以“遗产”一词来形容它。

歌词中所唱的那些金句,也会成为时代的标语。

而这就是继承的力量。

“我就像我的国家一样青春、好斗、饥渴。”

“事实不辩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为自由而举杯,有些东西他们永远无法夺走。”

“你会和我们年轻的国家一起成熟,我们会为你流血牺牲,为你开辟正确的道路。”

“谁会活着,谁会死亡,谁会将你的故事传唱?”

文/大表妹

 5 ) 解构Hamilton——当文艺青年选择了“去依附”

一场神秘的晚宴,三位与会人不知聊了什么,屋外人的“羡鱼情”却已经将我们征服~就在短短的一首歌中,有的角色变成熟了,有的角色变腹黑了,美利坚的命运也被妥妥的安排了!

想必有的小伙伴已经猜到,笔者描述的是“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个人心目中这部剧的高光时刻——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愈发觉得这一转折性的时刻值得细品~

可以说,Hamilton曾经是笔者心目中的最佳音乐剧,也激起了自己对于“灯塔国”的无限向往...直到2020被困纽约(至今还脱身无术),才发现灯塔不亮了,反而是青山依旧在,一片东方红~

其实仔细一复盘,就会发现Hamilton虽然本身非常优秀,实则也是恐怕被“抬”上神坛的:没有奥巴马和纽约时报的大力吹捧,它的票价或许也不会上天——但是!当我们取下漂亮国主旋律的光环,再度审视这部剧及其背后的历史,却依旧能够受益匪浅!因为它描述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文青成长之路,其精神内核实际上是超越时代与文化的!

谁是Hamilton?

首先,我们必须要吹一下LMM,不只是因为其作曲才华,更是因为他能慧眼识珠,选择讲诉一位几乎无人问津的美国国父的故事~

林叔因此剧被pick成为时代top 100之大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种说法叫做“半部英剧治天下”,指的是《是,大臣/首相》系列——笔者认为其很好地揭示了西方政坛那一套:表面上出风头的都是人缘好却被花样摆布的政客,而实际上真正治理国家的却是那些默默无名的公务员...

虽然是个暴脾气,Hamilton实则是个制度设立者+华尔街祖师爷

而美帝建国史何尝不是那样一套?华盛顿被吹出了“落樱神斧”,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更是树起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牌坊...至于帷幕后面的Hamilton?十美元上给他留个位置就不错了(在音乐剧横空出世前这都差点被弄没!

但真的深究起来呢?跟抗英主力法军比起来,常败将军华盛顿只能算是“游而不击”;杰佛逊不仅自己蓄奴,还跟其女奴谈了一场旷世之恋;而满口仁义道德,与法兰西情比金坚的新生漂亮国,在人家陷入大危机之际,也像渣男一样袖手旁观...眼看昔日“偶像”的雕像快被游街群众拆光了,笔者才愈发认识到了Hamilton的宝贵!

BLM运动中,杰佛逊不幸躺枪...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在调侃之余更得实事求是——只能说有的人被包装成了牌坊,而有的人默默地播下了种子~Hamilton留下的legacy(遗产)真的令人细思觉恐:其主导的《联邦党人文集》统一了思想,真正帮宪法“打赢了官司”;而不惜卖首都争取到的财政权,更是连其死对头最终都不得不称赞的...

如果没有他,或许美利坚还是一个首都设在纽约的邦联,各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虽然今天也越来越像裂众国了...);而或许其早就因财政危机而陷入混乱,避免不了一次又一次的谢司起义!

因讨薪而引发的老兵暴动...治天下真的没那么容易!

笔者相信,LMM当初选中Hamilton,并不是因为和他有关的八卦故事,而是真正看透了历史的真相——其实,Hamilton也是一个“苟...”,而将个人的名誉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的英雄,他nonstop地奋斗,为将来的灯塔播下了种子~

国士原本是文青

恐怕没有比音乐剧能更好讲诉Hamilton传奇人生的方式了,笔者在此也不想对他的生平过于赘述...只想简单盘点一下他的人生道路~

毫无疑问,Hamilton是个文青:他的一支笔,可以在年少时得到家乡父老的青睐,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51篇雄文,直接孕育了联邦党,促进了美利坚建国;而他的一张嘴,既能在内阁争论中口吐莲花,又能一锤定音,把死对头杰佛逊送上总统宝座(顺便坑死了老朋友Burr...其出众的才华在LMM嘻哈的音乐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他更是一个热血青年,更希望有一把自己的枪~他像斗士一般的偏执,一心建功立业,却一直被华盛顿老爹死死的按在板凳席上...终于,他上场了,仗打赢了,但斗争才真的开始;当面对各怀鬼胎的各州代表,处处掣肘的内阁同僚,甚至曾经的战友(尤其是麦迪逊)反目成仇——他只得告别罗曼蒂克,向Burr学习交易的艺术orz

而此时的杰佛逊还是图样,在剧中空有文艺仿佛成了一个精神法国人...在治天下的阶段,他成了Hamilton最大的对头,两人似乎水火不容!

路线问题催生了两大党

而我们,在Burr的诧异与觉醒的同时,发现两方居然进行了妥协!一场“首都换财政”的晚宴,LMM并没有直接展示是怎么样进行的,却显得更加神来之笔!我们不知道Hamilton经历了哪些纠结,又是如何与对手纵横捭阖——说实话历史的细节往往不可考,而我们只知道这件事情发生了~

而更加可贵的是,在暗中练就霹雳手段的同时,Hamilton依旧不忘初心,坚持菩萨心肠:在1800的总统选举中,他站了有信仰的杰佛逊,虽然两人依旧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随后结下梁子,在与输家Burr的决斗中,他又不愿伤害对方,结果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剧中的Hamilton,真的可以用大公无私来形容,手握屠龙术却坚持信仰,拒绝化身恶龙!

国外网友对剧中角色的评价(PS:并没有看破老爹的花瓶本质...

而这,恐怕就是他的反面,Burr所缺失的——论起才华、手段,Hamilton表示过自愧不如(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抬举...而Burr没有自己的立场,只习惯见风使舵~被Hamilton刺激之后,他的人生目标变成了向上爬,却没有发现Hamilton成功的秘诀,除了nonstop之外,更是牺牲小我,不惜一切成就事业!

天下寒士何以自处?

笔者认为,《让子弹飞》里的师爷形象,把Burr这类投机知识分子黑出了翔——死在钱堆里,屁股在树上...缺乏信仰,一贯骑墙却不得好下场,这真的要怨恨Hamilton吗?

或许有人以为,比起Hamilton,Burr只是缺乏了人生的际遇——比如如果他和华盛顿当初一拍即合,或许就会走上不一样的道路...而笔者认为,Hamilton的身份实际上早已经超越了华盛顿的幕僚!他并没有像众多知识分子一样依附于别人,反而走出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所以说,虽然杰佛逊一开始还在叫嚣“没有华盛顿,你将一无是处”,但当华盛顿真的隐退,Hamilton被二代目亚当斯总统打压时,还果断痛打落水狗,并不得不承认他“能拿笔就是威胁”——Hamilton是怎样从一无所有的移民成为联邦党的幕后领袖的?华盛顿的关系固然有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他自己nonstop地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大家记得学习姿势

而当杰佛逊,Burr等人的暗箭袭来,Hamilton更是选择了自爆——一场桃色丑闻,使得自己身败名裂(再也当不了总统,杰佛逊可高兴了)、家庭破碎,却保住了自己的政治遗产...我们恐怕只能一边瞠目结舌,一边为他的牺牲而动容!

原来在大洋彼岸,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虽然在为总统涂脂抹粉的美利坚“正史”上,Hamilton一生的八卦色彩很浓,但再多的狗血也难掩其身上的光辉,只待LMM这样的伯乐,用文艺的手法,将其精髓再现于舞台!

时隔两百年,却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彼此——让人如何不唏嘘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则是Hamilton死于非命...明明使自己和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路,同时还有“百万件事要去做”,怎么就因为个人恩怨,白白断送了性命?笔者认为,这种轻如鸿毛的死法是要不得的,管他有没有绅士风度,是不是宿命所在——就像现在,苟住扛过疫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留得青山在,完全可以慢慢探索自己的道路~

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是找到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成为一个工具人...哪怕我们没那么文艺,只是像Eliza一样平平无奇,如果利用好了时间,相信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如果说“决策现场”最让笔者深思,结尾的Eliza无疑最令笔者感动!

最后想夹杂些中国音乐剧的私货:我们真的应该向LMM好好学习学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奇人物难道少吗?随手一翻史料恐怕都能吓到大家~

更别提另外一个湖南的图书馆管理员了...

而我们总是不屑去了解、不屑去挖掘,反而习惯了脱离国情和群众去闭门造车——举个自己的例子,当初有个原创剧创作的机会,我们对于前人的事迹意兴阑珊,一心想自己从无到有写剧本,结果就是没有然后了...而LMM却在历史隐秘的角落挖掘出了宝藏,带我们揭开了巨人的面纱,还把所谓的主旋律呈现地如此精彩,恐怕真的值得我们的创作者好好学习!

总之到了2020年,哪怕灯塔不再闪亮,Hamilton的光芒依然值得我们凿壁借光!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重,在享受本剧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启迪~


N刷后补点“多余的话”:

恐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Hamilton...笔者非常欣赏LMM的诠释角度,有感而发一半也是为了自我批判——不过,也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或许有些地方表述的不到位,引发了大家的误解,但正如歌词所言“I'd rather be divisive than indecisive”~希望我们都能在“take an honest stand”的同时“thinking past tomorrow”!

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再推荐几个我们自己的宝藏(总之笔者是屡次经历了从“不屑”到“真香”的心路历程!

安利三宝老师——最“声入人心”的宝藏,或许远在天边外,或许近在眼前

最后: 请大家尽量在官方渠道观看 //www.disneyplus.com/movies/hamilton/3uPmBHWlO6HJ 实在不行也可以学习一下捐(bu)款(piao)教程://www.weibo.com/2219816422/J9Su4cypv 在特殊时期,相信所有的戏剧工作者,都需要大家的支持!


TheatreBomb-剧燃:

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 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6 ) 汉密尔顿 23 条幕后花絮(外媒搬运工)

对外媒进行了简单翻译,对音乐剧研究不深,如有错漏还请指出

1. 汉密尔顿官摄分三天拍完,将两场的现场摄制与一些细节剪辑在了一起,用到了特写、推轨、稳定器、无人机等角度与技术

LMM称,周日午后场和周二的摄制是有观众的现场,周日晚到周一的摄制主要是补拍各种细节。

2. 有12个片段为了获得特写镜头,从各种角度拍摄了三四次,有33个片段是观众在场的现场表演

3. 英王乔治三世的扮演者Jonathan Groff在舞台上总共只有9分钟 - 他说这个角色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四两拨千斤” ("do a lot with a little")

英王乔治三世扮演者 Jonathan Groff

4. Leslie Odom Jr. (Aaron Burr 扮演者)说早期看到整出剧印象最深的歌是“The Story of Tonight”

Leslie说,我这辈子从没见过在一个舞台上,有四个来自不同的肤色的男人,一同歌颂友谊与兄弟情深。

Never in my life, you see, had I seen four men of color on a stage singing together about friendship and brotherhood.“
The Story of Tonight 剧照

5. Okieriete Onaodowan 本来是试镜乔治华盛顿,后来让演了穆里根/麦迪逊总统

Chris Jackson (华盛顿扮演者)当时在拍Holler If Ya Hear Me。

Okieriete Onaodowan 左一

6. 所有人都觉得彩排中最难的部分是在旋转舞台上演“Helpless”和“Satisfied”

Okieriete 说他们一开始学那段编舞时没有转盘,后来到剧场排练时,全部人都得重新学。

旋转片段

7. LMM一开始没有设计Angelica的角色,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直到写了“Satisfied”

剧中Angelica

8. 创作团队借鉴了《料理鼠王》的手法:时间停止 --- 进入Angelica的想法 --- 演绎Angelica对于Eliza和汉密尔顿的情感

导演托马斯·凯尔说,我常常和Angelica扮演者谈论《料理鼠王》的其中一段:美食评论家咬了一口食物,然后进入美食评论家的眼睛那段。

This is something I talk to the actors playing Angelica a lot — about Ratatouille. When the critic takes the bite, and you go into the critic's eye, that's what we're doing."
《料理鼠王》中美食评论家吃到“黯然销魂饭”的一瞬
"Rewind" Moment (个人认为这段设计真的好厉害)

9. Renée Elise Goldsberry (Angelica 扮演者)尽管在“Satisfied”中要rap,但是她觉得最难的还是祝酒部分

她说,(这段的)每个词都是精心设计的,把Angelica的情绪往下带,带出她这个影响三人一生的决定。我演到这里时已经很崩溃了,所以祝酒这段很难唱下去。

Every word is crafted to analytically take this woman on an emotional, life-altering decision for these three lives. That decision was such a monumentally painful and beautiful thing to do that by the time I'd get to that moment in which she makes that decision, I was so devastated that it was hard to sing that toast."
祝酒片段

10. LMM 为Daveed Diggs(拉法叶/杰斐逊扮演者)加了整个“Guns and Ships”第二段,单纯因为Daveed Diggs节奏感实在惊人

Daveed Diggs(拉法叶/杰斐逊扮演者)

11. 拉法叶在“Guns and Ships”中最快的那段rap平均每秒6.3个字 - 是整个音乐剧史上最快记录

12. 编舞Andy Blankenbuehler想到将子弹拟人化,让Ariana DeBose带着子弹跑(“run with it”)

子弹女Ariana DeBose

13. 实际上Ariana扮演的子弹是整部剧中死亡的预兆(儿子Philip调戏完她后去决斗,爸爸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最后写信的时候她也在边上晃,死神本神了)

14. LMM 是在一次技术彩排中写的“Right Hand Man”的中间部分,因为没有时间列印出来,所以音乐和指挥Alex Lacamoire只能就着LMM的瞎画来排

LMM手稿

15. Eliza教儿子Philip弹琴的时候他俩一直坐在一起。Philip的替补Andrew Chappelle说,他俩是在聊:Philip挺紧张的,待会儿要在爸爸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面前唱歌了

妈妈和儿子

16. "Dear Theodosia" 中 Leslie Odom Jr.(Aaron Burr扮演者)每次都会为他(演员本人)还没出生的女儿低头祷告

排完汉密尔顿,他说他已经为他未来的小女儿祷告了500多次。

Burr(左)真.低头祷告

17. Renée Elise (Angelica扮演者) 和LMM不排练的时候,每晚都会看Phillipa Soo(Eliza扮演者)唱“Burn”

Phillipa Soo(Eliza扮演者)烧信片段

18. Eliza烧的信上确实印有花体字的Eliza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通信内容

留意纸张上的字

19. 信纸是一种特殊材料,能够持续燃烧2分09秒左右,这样子Eliza在台上时火焰是可见的,但又能及时熄灭,让她在黑暗中退场

20. Daveed 扮演杰斐逊时,即兴接了句“呃…法国”在“What I'd miss”后面,他们后来把这句留下来了

21. Eliza每场表演的最后一声叹息都是Phillipa自己对角色的不同诠释,但总体表达的是Eliza在天堂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再见面,或者Eliza见到观众,见到她所留下来的这些遗产时的情绪

她说,人们可能听到了会想,Eliza去了天堂吗?她见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了吗?她见到上帝了吗?她这是在做什么?有时候我(Phillipa Soo)看着台下的观众会想,这可能就是Eliza的心情,总的来说有一种超越在里面。(这是一声破了次元壁的叹息)

People are like, 'Is it Eliza going into heaven? Is she seeing Alexander? Is she seeing God? What is it?' And it’s kind of all of those things. Sometimes, it’s literally, I look out and I see the audience, and that’s what it is, but I think that idea of transcendence is present in all of that."

22. 这声叹息本来在台词中没有,整部剧是以"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结束,但LMM觉得可以加一点什么让结尾更加悠长

导演托马斯·凯尔说每个扮演Eliza的演员对这声叹息都有不同的解读。

“啊!”

23. 最后致谢有一个部分,包括了7年来LMM创作过汉密尔顿的所有地方。LMM说他是在纽约地铁A号线写的“Wait For It”,度蜜月的时候写的“You'll Be Back”,在多米尼克共和国写的“Dear Theodosia”

外媒原文://www.buzzfeed.com/noradominick/hamilton-behind-the-scenes-facts

 短评

最近频频刷到乔治三世,小乔这版最招人喜欢,符合音乐剧真香定律,帅气的反派人气最高。看开头的时候想的是这玩意什么鬼,竟然有人买1000+刀的黄牛票。一个小时之后觉得rap音乐剧这个形式不仅够新,而且和剧本精神完美切合,心中小作文构思一万字,打算看完打四星。哭了三次之后终于看完了,去他的吧,必须五星,林聚聚真的香,坐等7月3号!

8分钟前
  • Josephine
  • 力荐

一觉醒来第一时间打开Disney+,高清特写镜头圆梦了,全程眼含热泪小声跟唱,赞美的话就不说了,我最喜欢的舞台剧top1。

13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力荐

第一个声浪铺开,就能把人卷入美国成立之初的躁动与豪情。内外战争,亲疏党派,莫测风云之下,豪情与脏水都是万丈的。Alexander真是高飞时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比拟了太阳的耀眼光芒,也备受时光不等人的反复煎熬。而一众曾被脸谱化的消声人物,有了纵横捭阖后浓重的悲剧感。“谁生谁死,谁在咏唱你的故事?”历史与野史难分难舍,转个光景,故人亦是当下情绪的投射与寄望,2016年,奥巴马时期尾音渐收,回看那时的音乐剧,也有了对照夕阳余晖与长夜极寒的味道。音乐剧真是王炸,灵魂共振的饶舌与肝肠寸断的情歌盘旋在一起,像是藤蔓攀上剑刃,哪怕锋芒拔地而起,那种疼痛才是最剜心的,把自己重新写入历史叙述的Eliza,叫磅礴历史也抵不过一声叹息。(爆炸可爱的小乔戏份本来就少,还要跟唇膏和口水抢戏)

1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15分钟前
  • 启明君
  • 力荐

Hamilton翻成电影版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镜头语言也不一定能最好的讲述这个故事。但是得见OBC组在巅峰状态的录影已经是许多音乐剧求之不得的美梦了,what else can I complain? P.S. Ham的风行无疑与Hip Hop/ Jazz/ Pop 的逐渐被接受无不关系。Lin 说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当他在读Ham传记时,他觉得这就是Biggie,2Pac的故事。在整部剧里,反复出现的Flow和一些Bar的设计都借鉴了80-90s 的方式。甚至包括歌词“If you dont know, now you know”. 说Ham 是最伟大的音乐剧,说LMM“伟大”,对不起,完全无法苟同。Ham不是唱高调的音乐剧,只是每一代人的struggle.

19分钟前
  • UlyssessV
  • 推荐

我丢哈哈哈哈哈哈小乔喷口水骚爆了

24分钟前
  • F.C.
  • 力荐

感谢LMM,有生之年终于看到OBC的演出了,激动得哭了!一切的一切都很完美!我爱每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打六星!

26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1.小乔喷口水太明显了哈哈哈哈哈2.这个Samuel Seabury不行3.这么近距离的Lin可以要了我的命4.主持battle的时候华盛顿爸爸一直在尬笑圆场可爱死了5. James Reynolds的节奏感觉有问题6.Jefferson把Reynolds Pamphlet还给了指挥一份哈哈哈7.在Burr拉票那里 字幕写的姑娘们是female voters 但是那个时候女人不能投票啊 是不是应该换个称谓? 我唱了半场哭了半场,看官录是个体力活。这个时候,所有的剧场工作者,音乐剧爱好者,都太需要Ham了。

31分钟前
  • 至此不谈风月
  • 力荐

舞台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即便是官摄,也仅是无法亲赴剧院之后的无奈替代。也没必要拿来比较。毕竟功能不一样。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无父无母白手起家,犯罪混乱对抗命运,无穷野心外加自信,政治辩论不在话下,和华盛顿联手努力,彻底推倒英国殖民,从此美国走向独立,政治生涯惨遭困境,接受决斗命丧黄泉,头像印上十元钞票,汉密尔顿歌剧电影,看到不仅只是嘻哈,R&B爵士传统音乐,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还赠披头士英伦调,各式曲风完美颠覆,现代角度重审历史。

39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这部戏经历了陈年。16年暑假和冲哥在宿舍里看B站盗摄,那时我刚从纽约回来,美国还乘着奥巴马时代最后一朵理想主义的浪花,文化多元的未来在每张脸上、每段旋律和编舞中,第一幕如此振奋人心,“敬自由”,“为革命”。半年后看到卡司通过表演向彭斯喊话的新闻,那瞬间感到的依旧是音乐剧的魔力,是一丝灯塔主义的好感和一种对普世的、流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向往。今天,在刚刚半年有余的迪士尼+上,它是一段同样来自16年夏天的录影,一个回不去的时刻(美国)和许许多多特写。我回到纽约,被尾声重新打动,看着看着满怀了太过年轻又百年苍老的nostalgia:舞台艺术属于前疫情,希望和野心属于前特朗普,唯问句属于此刻:那历史层层叠叠的回音: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44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只要活得久 | 为什么不能打6星系列 | My entire life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 林漫威,永远滴神!第二天回来说两句:2018年夏天看完了 Hamilton 从此开始看剧氪金之旅;2019年夏天去西区看了 Hamilton 现场;2020年夏天 Hamilton 出了官摄。Hamilton 可以说是一切(败家)的起点,这部剧的存在已经构成感情绑架了。我开始做梦活到2021。

46分钟前
  • Aletheia
  • 力荐

今年7月初,迪斯尼视频网推出了热门音乐剧《汉米尔顿》电影版,引起全球观剧新热潮!加上了电影镜头分切,音乐剧演出更加精彩;网上还可以搜到长一个多小时的此剧“创作纪录片”,配合着一起观看,十分享受!该音乐剧号称美国的“建国大业”,用音乐剧的方式,让今天的观众认识了200多年前的这位美国开国元勋,而且是用“嘻哈”(我一直不感冒的美国快板说唱)音乐方式!它2015年公演后,轰动百老汇,连续几年获“艾米奖”,俘获了大量年轻观众。现在网络电影一播,连我这样的老年观众也俘获了!编剧、作曲、主演LMM(英文名缩写)花了六年时间创作了该剧,创作前后两次进白宫为奥巴马夫妇演唱该剧片段,是花絮中的亮点。此剧也来过我国演出,从豆瓣网友的评论中,你可以看到“汉迷”们的水平!开阔历史知识,改变对嘻哈音乐的认识,推荐!

4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老一辈资产阶级革命家

51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完美的官摄剪辑,补足了很多即使是几千刀的orchestra seat也没法看全的细节和微表情,我都没发现乔宝宝登台的步伐是如此的风情万种+唾液飞溅😂二楼的各位也终于看清楚了。one last time两人脸上的表情很动人,突然理解当年坐我旁边的老叔叔为何会在Yorktown和这个number哭得梨花带雨…以及,做足了心理准备却还是觉得60秒的intermission太短,匆忙冲回沙发的那一刻忍不住想起在剧场ladies room排队时的焦急心情。官摄的质量再完美,也不及现场效果的千万分之一…我会永远记得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一曲终了灯光亮起时的震撼,无论何时何地再听到phillipa soo唱这首都会泪目。有生之年,让我们剧场再见。

54分钟前
  • Belle
  • 力荐

录像带进入4K蓝光时代,还不要钱,朋友们,不进来一起哭一哭吗?!??/我人哭没了…………什么神仙编曲神仙歌词,WLWDWTYS整个上海听我哭/官摄拍得还不够好吗?!?兼顾了舞台呈现和电影语言,Satisfied和最后一枪的rewind呈现甚至惊艳,虽然肯定是130倍都不及现场沉浸体验,但近景特写也足够补足了。/兴奋到不能睡,我要一百星奉上!!★★★★★★★★★★★★★★★★★★★★★★★★★★★★★★★★★★★★★★★★★★★★★……

55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力荐

真正想让我起立鼓掌的是Eliza,史书的宏图伟业和雄心壮志是属于台前的男人们的,但是史书却是那个女人写的

57分钟前
  • Rachael_who
  • 力荐

17年看了枪版,19年看了现场,现在终于有个完美版本收藏啦

60分钟前
  • Orpheus
  • 力荐

无趣

1小时前
  • 城里人会玩
  • 很差

音乐剧新经典。辞藻华丽的嘻哈讲述的不只是汉密尔顿的生平,也是关于一个国家的诞生,甚至能看到两党制的源头。这个夏天美国国父们的雕像被推倒了一座座,而“汉密尔顿”高瞻远瞩的启用了女性、有色人种和LGBT组成多元阵容,赋予立国神话更现代进步、理想光芒的演绎。那个年轻、躁动、进取的美国今天还在吗?贯穿始终的“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希望是回答。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