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

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朱泳腾,戴娇倩,杜志国,丁勇岱,寇振海,徐少强,张家荣,魏春光,岳跃利

导演:陈伟祥

播放地址

 剧照

我的抗战 剧照 NO.1我的抗战 剧照 NO.2我的抗战 剧照 NO.3我的抗战 剧照 NO.4我的抗战 剧照 NO.5我的抗战 剧照 NO.6我的抗战 剧照 NO.13我的抗战 剧照 NO.14我的抗战 剧照 NO.15我的抗战 剧照 NO.16我的抗战 剧照 NO.17我的抗战 剧照 NO.18我的抗战 剧照 NO.19我的抗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31

详细剧情

  抗日战阵时期,神州镖局接到一批文物,要送往革命根据地,交给八路当作军费。镖局老英雄苗峰,带着他的女儿苗香儿,以及一批热血男儿誓死护送文物,路上不但遇到了日本人的阻截,又遭遇一伙凶悍的土匪。一番斗智斗勇的厮杀之后,苗峰不幸身亡。宝物被日本人夺走,苗香儿求助于在大法寺高僧,得到大师的入世弟子陆有为帮助。这个时候,聂天鸣带领英勇的八路军小分队前来接应,遇上了苗香儿这路人马。白三等土匪也以大义为重,决定重新做人,加入了小分队,他们各施本领,终于夺回了文物。组成了一个以聂天鸣为中心的,凤凰山抗日武工小分队,继续与日本鬼子做战斗。

 长篇影评

 1 ) 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

内心又是憧憬了两天,期待着有什么好的消息,或者至少是有个消息,要么是自己吓唬自己,要么是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点开网页的时候,内心忐忑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都三十好几的人了,难得保有那一份少不更事的纯真。

纪录片《我的抗战》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当年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做到补足影像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他反复强调,《我的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也不是要重新认识抗战,只是要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和故事,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所以他和他的团队历时8年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的口述历史影像超过200万分钟、纪录影像超过200万分钟、历史老照片超过300万张,而《我的抗战》只是阶段性成果,早前曾选取了上百位跟共和国历史相关的老人制作了20集的《我的祖国》,随后还会有50集的《我的抗战2》跟进,很显然,做了15年电视的崔永元和“口述历史”卯上了。
“口述历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美国早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式,凤凰卫视多年前就有尝试,但内地官方电视台却很少采用。而启发到崔永元的,是2001年前后他造访日本NHK电视台的片库和早稻田大学,发现这两座机构完整地保存着关于中国的文献和口述历史采访,从中国56个民族的发展史到崔健的纪录片应有尽有。当时还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很受刺激,他认为这样的“影像史记”很有意义,而首先选择抗战历史题材也是兴趣使然,“不能再等了,那些人太老了,他们年纪太大了,他们慢慢地在失去记忆。”当然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比如《我的抗战》中第二集的《八百孤军》,也就是传说中的淞沪抗战的“八百壮士”,做这个片子的时候还有一直隐瞒真实身份的王文川等3人在世,做完之后,就只剩下一人,如果再迟到一步,历史就失去了口述者。
虽然崔永元和导演曾海若强调《我的抗战》不承担表现大历史的功能,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叠加出来的,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但是不难想见,因为抗战史涉及的敏感话题还是难免会受到限制,而有关国民党老兵在整个抗战史上的作用自然迥异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虽然近年有关“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内容不断还原或者戏剧性重述,但历史真实还是缺乏有效的口述实证以及官方认定。《我的抗战》在这个层面做到了最起码的“原始展开”,而像王文川这样在当年立下战功的抗日英雄,却要隐瞒自己的身份,甚至面对自己的子女隐瞒过去的历史,整个人都变得性格暴躁脾气古怪,最后哭倒在四行仓库旧址团长谢晋元雕像前,这样的故事要比中学教科书上塑造的英烈更有饱满的人性厚度。
整个32集下来,其中超过20集是国共两方老兵同时出现,与《在延安长大》、《敌后武工队》、《百团大战》对应的包括《八百孤军》、《第五战区》、《雾都茫茫》、《松山之战》等几集,就是国民党老兵亲述当年他们在正面战场的遭遇,尤以《松山之战》最为感人。开篇即引用参加过缅北战争亲历野人山撤退的诗人穆旦的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这其中有可以想象的野蛮的近距离肉搏,也有难以想象的残酷的非战斗减员。这一集不仅有李高才、张羽富、阎启志这样参战的老兵,也有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儿子卫道然,还有日方当年113联队的上等兵早见政则等全方位参与讲述,而本以为很容易就能拿下的小山头松山,却因为矿工出身的日军让整座山布满暗堡,虽然美国出动空军战斗机把松山上的松树炸得一干二净,但无奈日军仍控制高地主峰,无奈只有通过步兵肉体一米一米推进,而日方连慰安妇都光着身子出来丢手榴弹。最后通过挖通道填炸药坑道爆破,蒋介石下军令状贴身拼刺刀两天两夜才最后拿下。因为版画和动画,这些早被遗忘的历史细节的呈现都相对容易了。
真正能上到教科书和拍成电影的得以流传的抗战英烈少之又少,况且更多是被塑造的难见血肉,所以一般想象这些出生入死的英雄都该是高大威猛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云南边境上的老人们看起来都是孱弱老迈,当然这还都是幸存者,按照他们的讲述,那些尸骨无名的失踪者被家属讲起来都是“被野狗吃了”,所以这样的历史真实难免让人唏嘘。“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同样取自穆旦先生的诗,“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但“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我的抗战》只不过是试图把“过去”用一个个原始的生命个体加以还原,而在制作过程中引入的配乐、版画、动画把细节放大,因为细节本就是原始历史中“密密”的部分。

 2 ) 由《我的抗战》看历史

现代汉语词典中,“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我从初中开始学历史,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但是,历史一直都是课本上枯燥乏味的名词,偶尔的趣味都来自于老师增补的一些小故事和其他书中的成语故事等。幼年父亲带回来一本历史故事书,我翻来覆去地看,里面写了很多卧薪尝胆这种故事,那本书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历史课却又磨灭了其中的大部分。我们的历史课本宏观大气、好坏分明、英雄备出,让我都快忘记历史也是由一个个小人物创造出来的,没有了这些小人物,就没有历史的长河:让我觉得历史很遥远,就是只是古代的封建礼仪和民国的社会改革而已。但是柴静在《看见》中提及的几件大事却让我忽得明白了:其实历史离我很近,也是我存在之后发生的事情,比如03年的非典和08年的大地震。再去看《我的抗战》,听到这些当事人们口述抗战史,我才真正懂得历史的含义。

崔永元说,他们采访了3500多位老人,搜集了不少于300万分钟口述历史的素材,和300万分钟的当时影像素材,还有300万张的老照片。其实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这件事做的有多么地困难和艰辛,他说抗战八年胜利了,他们口述历史的搜集也有八年,但却看不见曙光。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及时地去采访当事人,因为节目播出的时候,很多当时的受访老人就已经不在了。这样想来,崔真的是一个做实事的理想主义者。

《我的抗战》最棒的一点在于,当事人可以亲口向你讲述他们当年经历的事情,而荧幕对面的自己看着这些饱经沧桑的面孔,会不禁感叹历史的寻常和接近,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有英雄和壮烈。

老人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见证过抗战的当事人,其中有抗战的国共老兵,包括普通士兵、各级军官、中美空军飞行员、武工队队员、地下工作者,还有某些投降或者被抓的战俘们,其他的有文艺工作者、医护人员、知识分子、学生群体等。如果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这些人各司其职,交集不多,但是战争岁月,这些人都一样心系祖国,盼望和平,用自己的方式在默默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贡献。战士们自然不用说,离家之后跟着组织和部队到处征战,有些牺牲了生命,有些被打至伤残,还有一份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文艺工作者们到处宣传,改编话剧,鼓舞着敌后方的百姓和士兵们;医护人员殚精力竭,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战士们的健康,这其中还有加拿大的共产党员白求恩死在了中国的战场上;知识分子们争分夺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爱过思想,希望这群祖国的未来能够建设新中国;学生们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想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些老人用方言讲述的历史也许让人听得很吃力,但是却真实地让人心酸。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才能在那种条件下活下来,见证抗战的胜利。而有的因为各种原因可能默默的将这段记忆埋藏在了心中,不愿对儿孙道出。他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感受到了艰苦的抗战岁月,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不屈。那一幅幅纪录片的画面、老照片,包括动画版的回忆景象都让抗战活了过来,不再是书上枯燥的数字和名词。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名词,可是老人们的讲述和我们想象中不大一样,他们在说这些战役的时候和说其他的战斗没有太大区别,其实仗还不是一样的打,只不过刚好天时地利人和有些事情成了标志性的东西,就被写进了历史书,而其他的炮灰式的人物和事件就被人们遗忘了。就像我从来都不知道西南的滇北缅甸战役,不知道云南的西南联大,不知道重庆和四川的防空洞,是我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太少,只知道教科书式的内容。

关于中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小时候只看过《铁道游击战》《小兵章嘎》之类的电视,当时共产党的处境相当破败,但就是这样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最终在敌后的根据地给敌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但是我完全不知道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功绩,考研政治一笔带过“国名党军队的正面战场”,而那些老兵们的叙述让国民党的抗战业也鲜亮起来,至少不是全无作为,真正实现“全民抗战”。还有不可忽视的外援,比如美国的志愿军飞行员们的参战,都具体了书上抽象的简单概括。

离抗战结束已经过去了80多年了,我爷爷是1949年出生的,也就是说,我太爷爷曾经经历过抗战,可是我甚至都没有见过太爷爷。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现在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爷爷喜欢看这种抗战的电视,因为那就是他爸爸妈妈经历过的事情呀,而我们这代人,又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去看一看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呢?我很庆幸自己在24岁这年就已经认识“沉下心来看历史”这件事的重要性,也很庆幸崔永元的实干精神让他搞出了《我的抗战》这种纪实历史,很庆幸总有小部分人在浮躁虚无的时代中学习研究并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发。

2019年9月15日,上午11:16。

 3 ) 第4集老太太的话

“啥叫铁蹄下?啥叫亡国?你们不能理解。
说句不好听的话,解放后很长时间,和日本恢复关系,我在思想上通不过(哽咽)。
做为一个民族可以原谅,但作为我们经历了这种(哽咽)
受过亡国之恨的人,这个阴影啊,很难消除,真的很难消除”

 4 ) 《我的抗战》——没牺牲的更不应该被忘却

第一,有关抗战的民间记忆有人做比没人做好,很多当事人正在陆续离我们离我们而去,带着他们对那个中国的全部记忆。如果我们不想对自己爷爷奶奶祖父祖母生活的世界有一点实际的感受,只想停留在《地雷战》、《小兵张嘎》的意淫中,这个工作就没有意义,但如果不是那样,我们愿意问问自己所从何来,现在在干什么,未来会往何处去,就应该尝试着了解下那一代的生活面貌、人生经历,这有助于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为什么和我们如此不同,也有助于帮我们看清我们现在要去向何处,有句套话叫“以史为鉴”,对一个国家一个人都功莫大焉。

第二,纪录片制作需要深厚的功力,不是几个刚毕业甚至未毕业的学生可以胜任的。《我的抗战》很多集在肆意挥霍这些素材,令人惋惜。即使放下天赋和技术手法不谈,仅仅就人生阅历来说,这些学生也胜任不了。很可惜,电视行业的体制容不下一个不求“进取”只会做片子的编导,因此我们的纪录片水平之差,差到中学女生心情日记的水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吧。

第三,即便水平如此之差,我们还是应该看看《我的抗战》。因为我们对抗战的认识偏差太多,当事人在事隔七八十年后还原事情真相时,仍然会让我们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真实的力量吧。

第四,看完之后,对抗战有两点体会,应该是《我的抗战》不想得到却无意透露的:第一会理解蒋当时的犹豫彷徨和决绝;第二;中国能站住靠的是正面抗日战场,而不是什么敌后游击战这类浮云。看看抗联的故事就会更有体会。第三,汉阳造打不过三八大盖儿,中国军队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就如同三八大盖儿打不过汤姆逊和火焰喷射器,白天挨打,黑夜摸上去近战,这种用生命换取的坚守如此悲壮,因此,每一个牺牲都应该永垂不朽,没牺牲的更不应该被忘却。

 5 ) 我的抗战

2008年,45岁的崔永元离开了央视的新闻岗位。走之前,他给要好的同事柴静打了一个电话,说: “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 这话颇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很精准。崔永元想去做的,是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这事儿他之前就有做,而现在,他想专门去做。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花掉了“厚着脸皮”筹来的1.2个亿,最穷的时候差点要把车卖掉,同时跑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了超过200万分钟的记录影像、300万张老照片。 最后,他做成了一部叫做《我的抗战》的32集纪录片。 在看片会上,崔永元对这部片子的形容是“抢救性的”: 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 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访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 那段历史正在流失,被加速遗忘。

 6 ) 历史的魅力

       之前我一直在看动漫。觉得很多故事和色彩很吸引人、很刺激、很动人。有的让人很热血、有的很感人,当然最多的是吐槽时的乐趣,总之故事画面总能把我带入不同的情绪感受之中。
       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突然觉得无论电影、小说还是动画的故事都索然无味。
       因为这些故事所带来的感受远远不及在一段段讲述中体会的历史过程、人情冷暖那么震撼那么令我“着迷”。
       抗战历史固然是沉重的,血腥、消沉、悲痛都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其中的希望、温暖、奋斗,人在历史中的选择、内心思考,无一不是黑暗中的熠熠光芒。照耀每个阅读历史的人的心。
       因为历史是真实的。
       而历史的真实在细节中展现。
       每个讲述的人都记不全整部历史,但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磨灭的瞬间藏在心中。这些瞬间、细节拼凑在一起才是历史。无数细小支流汇聚而成的历史滔滔大河。
       口述历史让人着迷。这才是鲜活的历史,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回想起08年暑假,因为闲着捧了本《国史大纲》读。当时教室里周围的同学不是在看托福、雅思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习题,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很尴尬。
       但进入历史之中的乐趣、发现新知的快感至今还记得。这是因为历史而着迷,为细节而着迷,为一张张曾经的面孔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着迷。而中学的历史课除了阶级矛盾和革命什么都不记得了。
       人们常说从电影小说中感悟人生,体会道理。但历史才是人们从中感受和借鉴的最直接的人生财富。历史是很多人,不同的人的人生经验的累积和总和。聆听长者们的人生经验,用以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读历史不就是这样吗?
       这里和电影小说一样有浪漫、有艰辛、有遗憾还有满足和期待。
       唯一的不同是历史是真实的。
       这里主角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剧情也不一定惊心动魄、纠葛反复,但人在其中的情感思绪却绝对没有任何修饰和渲染,直白而震撼人心。
       如此优秀的纪录片豆瓣上评分的不超过一千人,觉得奇怪。推荐给朋友,回复说如今大家都很累,工作学习压力大,都想放松放松,如此沉重的历史题材没人愿意去碰。想想确实这样。分享一段轻松逗趣的视频关注度都比这高吧。

 短评

在国内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做这么一部内不讨好,外不卖座的纪录片。对的是民族认知感,对的是对历史的良心,对的是对先烈的祭奠。求不得名利,只为良心和使命感,小崔好样的

5分钟前
  • flyingmiao
  • 力荐

崔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值得敬佩。

9分钟前
  • xiaohanyu
  • 力荐

http://tv.sohu.com/s2010/wodekangzhan/

14分钟前
  • 王二
  • 力荐

历时几个月的折磨与洗礼,仅仅是回溯那段记忆都如此疼痛……多少次泪流满面,然而我的眼泪在先烈的鲜血面前又是何其轻薄啊!

19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现在能做点有意义的事的人不多了,崔就是其中一个

23分钟前
  • 马拉
  • 推荐

很难得,很不错!唯一纠结的是美国从31年到41年不遗余力的向日本出售军工技术、军火、战略物资,限制中国对外采购;而苏联志愿航空队37年末就战斗在南京上空。纪录片竟然大肆吹捧中国重金雇佣来的飞虎队,却对苏联人只字不提!

27分钟前
  • 游方僧
  • 推荐

为了不被遗忘

30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力荐

历史里从来都不缺少英雄,政客,汉奸,流氓,皇帝。。。。但真正值得让你我铭记的,是这个民族的魂,是永不放弃的希望与难凉的热血

35分钟前
  • 冰雪为卿热
  • 力荐

时间不等人,再不拍,老兵都要过世了,谁能亲口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事,看看NHK在做什么,再看看CCTV,想转型不是换张皮,也不是重新包装节目,搞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吧,一部好的纪录片居然只能在网络播!

38分钟前
  • 小H
  • 力荐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血脉里留存的骨气,崔的影像资料也告诉我们要不忘国耻,希望多年以后能公开所有的影像资料。

42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小崔干的真不错,“为这个喧嚣与浮躁的时代抹上了一笔亮色”;历史不容忘却与篡改,但愿更多的人来拯救和发掘历史。

43分钟前
  • 边城在云端
  • 力荐

小崔同志非常有正事,应当大力表扬

44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集集大哭,幸福并感激着。还能听到口述历史的时代,也是活在当下的幸运:离历史如此近,离未来也不远。

48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冲小崔的诚意就该打五分

50分钟前
  • 李摇光
  • 力荐

跑出来的不一定都是被关着的。

55分钟前
  • Ahtoha
  • 还行

虽然受制于意识形态束缚,但崔永元等毕竟还是在努力做一些对得起良心的实事。

57分钟前
  • 甲馬甲
  • 推荐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建国大业不如来看看当事人的采访,向真正的人民英雄们致敬! 小崔团队办了件好事,历史需要实话实说~

60分钟前
  • 漪萌
  • 推荐

应该被记录的历史

1小时前
  • 方枪枪
  • 力荐

有瑕疵有遗憾,但毕竟做了宝贵的纪录以对抗忘却。

1小时前
  • 堅定de錫兵
  • 推荐

我觉得某些打三分的人实在太装B了 这种有良心的作品都得不到认可和关注 中国真的只有亡国了

1小时前
  • vivy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