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动漫美国2018

主演:威尔·阿奈特,艾米·塞德丽丝,爱丽森·布里,亚伦·保尔,保罗·F·汤普金斯,斯蒂芬妮·比翠丝,周洪,吉恩·维尔皮克,拉米·马雷克

导演:艾米·温弗瑞,安妮·沃克·法瑞尔

 剧照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2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3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4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5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6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3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4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5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6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7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8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9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54

详细剧情

  Netflix确认《马男波杰克》已续订第五季

 长篇影评

 1 ) 会成长的马男波杰克才是能够长青的好故事

没错,大热的美剧《马男波杰克》于上周五回归了,Netflix还是豪爽的一次性放出了十二集,相信不少小伙伴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上面。豆瓣上的评分目前停留在9.3,IMDB本季平均分8.89,高于全集平均分8.5,口碑热度都在持续上涨中。

马男系列,一直以来都以独特的‘丧’闻名海内外。出自马男波杰克的截图不知道养活了多少朋友圈鸡汤和微博段子手。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影视作品都追求爽快刺激,间或满足一下人们的英雄梦想,从前段时间大热的碟中谍到漫威十年布局的复仇者联盟,走的都是这个路数。也有一些片子幽默搞怪,吐槽辛辣,让人在轻松中逃避现实,美国动画常青树南方公园和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都是此中好手。但所有这些片子来来回回都只在讲述一个主题,看久了未免审美疲劳。马男偏偏逆其道行之,讲述的故事却是生活。

马男故事的结构并不复杂,故事的主角马男波杰克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电视剧演员,自从二十多岁时出演了著名连续剧Horsing Around以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在事业上取得巅峰。随着岁月的消逝和经纪人不断的催促打气,他终于决定停止自己的恶性循环,开始找代笔出版自己的自传。但是伴随了一个人二十多年的酗酒,拖延和消极对待,是不会那么轻易的改变。于是我们跟着马男一起,看了五年他和他身边的人在各自的性格阴影下挣扎,对抗自己身上的坏习惯。

马男故事的精髓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这些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有更好的机会在面前,却不抓住,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更加痛苦的是,往往我们意识的到究竟是什么在阻碍着自己,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我们也或许知道改变的办法,但是却缺乏动力的躲回了自我舒适区的小巢,闭起眼睛祈祷黑暗过去。而黑暗,不会过去。

这一季,波杰克终于(不那么)老老实实的去拍了一部会让他重新火起来的连续剧,他有了一段贯穿全季的异性关系,他终于能够反省自己和妹妹以及母亲的关系,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终于没有像悲伤的第三季一样走向完全的自我毁灭,而是成长了,虽然这改变渺小而卑微,虽然这匹54岁的老马恐怕很难改变了,但是这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成长。

比如第五季第一集,波杰克不断的向导演抱怨自己出演的人物台词和剧情不合常理。导演认为他只是在求关注,并借助这样的方式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听起来是不是很丧。波杰克喜欢上了剧中的女主角,发现她有很多的无意义裸露镜头,便扮演白骑士向导演抗议遮掩的行为物化女性。导演气急败坏的提出那我们来物化一下男性吧,于是要求拍摄一个54岁老男人波杰克正面全裸的镜头,并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承认自己只是在求关注,导演可以回到原来的方案,波杰克将不会面临一场公关危机;要么波杰克可以死撑下去,拍自己全裸的镜头,但是女主角得以幸免。波杰克在痛苦中选择了后者,向世界展现了他的无助。

戴安呢?她终于离了婚,自己踏上了漫长的自我恢复的道路,距离上和工作上都是。令人惊喜的是她没有在片场与花生酱先生有过多的交际,对于她的历史和她在本剧中作为波杰克镜像的标签来说,都是很惊喜的。她的成长更加明显,虽然她会被激情带走,但她显然是更加理性的自己。这一点小小的分化让她终于不再是女性版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自我毁灭的波杰克。她也终于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甚至有一点点准备跟世界讲和的味道。

除此之外,还有波杰克的经纪人卡洛琳公主,她依然是我心中的太阳,是本作中最坚定的正能量。在上一季中她最终选择和彬彬有礼的爱人分手,准备一个人领养孩子。在不断的尝试后她终于认清了自己身上的不断燃烧的力量,而当爱人没有办法和自己一起满足自己的梦想时,她必须决定,似乎要选择完美的爱人,还是完美的自己。

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终将懂得,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有的只是选择和适合。有的时候哪怕自己的选择,要割舍掉手边最美好的事物,这也是不得不做的。因为你必须屈膝才能跳得更高,必须清空手上的东西才能扛起更重的奖杯。有舍,才有得。

卡洛琳公主就是这样,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后她决定完成自己做一个母亲的梦想,做一个母亲,一个爱人,一个女强人,三者兼备她做不到,于是只能割舍。工作依然不停的撕扯着她的时间,现实中的她在一天的败仗打完后露出的疲惫就是她身上的丧,但这仅仅是表象。就像她的角色动物---一只猫一样,她骨子是高傲独立绝不臣服。第五季中我们跟着她回到了出生地,看到了她在少女时代怀孕又流产后是怎么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始终正视着命运的难题却永远都没有被命运击倒,这和她所喜爱的女飞行员Amelia Earheart 一样,勇敢的飞向太阳。

而花生酱先生呢?看起来是个男版的卡洛琳公主,但是他那明媚的太阳上也有耀斑。本季用非常精彩的四条时间线交织映射的方式回顾了他四次带着女友去万圣节派对的故事,在时时热情万丈的外表下,我们看到的却是用一个用热情在逃避问题的人,一如用酒精麻醉自己的波杰克。第三季中,我们跟着花生酱先生和他的妻子戴安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跟着戴安的视角我们理解到花生酱先生是一个始终热情四射的人,他的天性是那样的乐观,似乎什么样的苦难都无法影响他。如果我们往人物的背景故事里走,会知道他截止第四季结束一共离了三次婚,看起来他那明媚的太阳上也有耀斑。本季用非常精彩的四条时间线交织映射的方式回顾了他四次带着女友去万圣节派对的故事,每一次他都爱上一个20岁出头的姑娘,却每一次都没能把握住跟她们一起获得幸福的机会,好似在派对上跟她分别半个小时,再找到的就已经不是自己原先认识的那个人了。他的问题随着故事的发展愈演愈烈,放纵着别人用童话来麻痹自己,但其实他拥有这种理性能力,却不愿意使用。这恰恰就是他的伪装,也是他的丧。

说完了人物,便不得不提一下本季讲故事的能力。就单集而言,本季的第六集应该说是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在IMDB上单集评分9.9,无限接近满分。这一成就即使是神剧《瑞克和莫迪》也没有做到过,实在是惊为天人。更加伟大的是,从片头曲到片尾曲之间,整个故事都只是波杰克在母亲的葬礼上独白,4个不同的镜头角度始终对着波杰克,仅此而已。

故事一开始,是小时候的波杰克一个人在学校操场等待家人接他回家,所有小伙伴都走光了,父亲才姗姗来迟。上车后父亲就开始不断的责怪波杰克的母亲没给自己做饭,躲在浴室里哭泣就是为了取得自己的注意,全然不顾这是情绪崩溃的表现。然后父亲开始责怪由于母亲没来接波杰克,自己只能中断状态正好的写作过程,来接波杰克放学,还说这是母亲以身作则教给波杰克的道理,那就是不能依靠女人。镜头一转,来到波杰克在母亲的葬礼上发言,他讲述了早上来葬礼之前买早饭的故事,店员日常的问他今天如何,他却觉得这样的问法实在是逼着别人说好,将给出坏消息的责任转嫁给了他人,全然不顾这只是一句如同‘吃了吗’一样的打招呼。

接下来,波杰克开始讲自己和母亲的关系,说到自己从小父母不太管,自己只能从电视剧中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电视剧中,有缺陷的角色总是用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爱的理解,但是这不是社会要求我们度过每一天的方式。社会要求我们每一天都做一个完美的人,认真工作学习,和同事朋友友好相处,碰到问题不能撂挑子不干而是要用于承担……总而言之,就是一般鸡汤里所讲述的种种,但是要做到所有这些,真的很难。

由于父母关系不好,两人都将波杰克当成阻碍自己寻求美好生活的原因,于是对他异常冷漠。波杰克似乎寻找着特别是母亲的关注和认可,但是每每无法获得,甚至到了在葬礼现场他都无法想到一个母亲在一生中给他关注的例子。这种对关注的渴望,潜意识的反映在他在葬礼现场为了打破沉默的现场,就假装在跟母亲对话要求母亲回复,玩‘你不说话就当成默认’的游戏。唯一能想起的关注,只有母亲在临终前,她对波杰克说了一句,’I see you’. 于是波杰克不断的解释自己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拼命的想把这句话合理化,想证明母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爱自己的。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和善意,至少应该比早上卖早饭的女孩在知道波杰克母亲去世后给他的一根免费的西班牙油条中蕴含的善意要多。

最后,他终于反应过来,这只是由于母亲看到自己在ICU重症监护室,所以读出了’ICU’三个字而已。他也终于认识到了残酷的现实,自己终生在追求的母亲的关注,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之后也再也不会得到了。但正是这样痛彻骨髓的认知,让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最深的懦弱,在最深的黑暗中,黑暗也会发光。这也最终促使他在本季最后,做出了与自己以往都不同的改变。

必须承认,这一季的马男波杰克给了我惊喜。很多的时候编剧为了省事,不断的给出新角色创造新事件来人为创造冲突,或者挖掘老角色背后的故事来增强人物背后的复杂度,但是这些动作都只是从不同侧面来描写静态的人物。但是第五季越看越令人觉得有趣,剧组在创作的时候有意识的让人物跟之前有些微的不同,他们不再机械式的重复自己的选择,而是成长了,进化了,而且成长的原因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是一种绝妙的体验,仿佛看到了灵魂深处的可能。

跟着马男波杰克看了这么久,观众们也随之成长了,我们藉由这个镜子,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丧,有些人已经成功脱离了不良的状态,大部分人都还在努力挣扎,但是波杰克都能够做出改变,在那样悲惨的家族命运和成长环境下,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成长呢?

 2 ) 漫谈《马男波杰克》背后的真实世界

我打开第五季的网盘,本来想放纵自己颓废一整天,刷完却不知怎么备受鼓舞。我一直以为流行文化和思想是矛盾的两极,但是马男第五季是如此地前所未有的深刻,使人唯有严肃对待,反思自己的世界。 这里,我并不是要覆盖到编剧所有的构想,只是举出一些引发我思考的点。

1 凝视理论和性别平权

在第一集中,吉娜批评菲尔伯特中的女性裸体戏和萨茜无脑人设为“男性凝视”(male-gazing),于是马男用学会的新词,用来跟编剧叫板,却适得其反,也被拍了裸戏。

此处字幕将male gaze(y) 译成“物化女性”

let's give women something to gaze

那么,什么是男性凝视?

男性凝视的概念最初是由女权主义电影评论家劳拉·马尔维(Laura Mulvey)在文章“视觉快乐和叙事电影”(1975)中提出的,其中她提出性别之间的权力不对称是电影中的控制力量;男性凝视是为了男性观众的快乐而构建的,这种观点深深植根于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中。
在相机将观察者置于异性恋男人的视角中时,他的视线徘徊在女人身体的曲线上,女性成为为电影故事中角色或电影的男性观众的色情对象。通过在男性凝视中,男性成为电影幻想中的主导力量,其中女性是男性观众主动凝视的被动对象。男性凝视优先于女性凝视反映了两性之间社会和政治权力的潜在不对称。”

而与男性凝视对立的是女性凝视。在此类电影中女性成为一个叙事故事讲述者,而不是一个对象。这些电影旨在代表女性主角的欲望,因此,代表女性电影观众的欲望。

但是女性凝视是不正常的,只要想象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里面的绘画中女性换成男性就能明白。

自行脑补三秒……

然而这个正常的正是男性凝视不正常之处:无论是男性个体还是由这些个体创造的机构,都有能力决定什么是“自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构建的信念开始显得“自然”或“正常”,因为它们是流行的并且没有受到挑战。

那么,当波杰克拍裸戏时,就是对性别的“正常”一种挑战与抗争。

果真如此吗?

戴安不这么想。即使影视作品将女性作为欲望主体,究竟能改变什么?为什么必须是女性来对抗这一切?抗争是否一种精力的浪费?

女性凝视的电影给了女性自己是主体的幻像,而当幕布落下,她依然必须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

(戴安新发型好评)

波杰克并不理解女权,但是在第四集中,他却成了人人喜爱的女权主义者。让戴安不能理解的是,当她为女权发声时,没有人会听,而当马男说出同样的话,所有人都称赞他的勇敢。当名人说自己不反对女权主义时,又多少是出于政治正确,而不是真正的共情和理解?

这种双重标准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内对“田园女权”的指责:不知多少男性指责者真的就比所谓田园女权了解更多女权理论呢?

“谁在乎你怎么想,我说我是女权主义者那我TM就是!”

性别平权运动本质上是极其复杂的。

性侵或家暴受害者即使发声,也未必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吉娜就是这样。

当马男发现自己对吉娜施暴后,他本来想坦白一切,说出自己做了什么,但是吉娜阻止了他。“人们终于通过我的表演认识了我,我不想成为那个被波杰克掐过脖子的女孩。我不想让你成为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广为人知的事情。我不想让你成为人们在采访我时所有问题的焦点。我想让这事快快结束。”

她恨极了波杰克,但是她不想在公众眼中永远做一个受害者,而非一个演员,一个独立的人。于是她选择了沉默。

编剧曾被问及:很多在温斯坦之后发声的人并不一定那么有名,现在所有人关注的就是她们的被虐待经历,吉娜这个角色是否与这类事情有关?

他的回答是:

这非常可怕。我厌恶那些人,他们以为这些女性讲述关于虐待的故事是为了能够成名。没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那是可行的。我不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做的原因。事实上,完全相反,这是她们不这样做的原因。我明白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想要对她的故事保持沉默,这是非常悲伤的。”

的确是悲伤的。她们生活在要么隐忍着痛苦,要么职业受挫还被人误解污蔑的困境中。

而从性侵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马男波杰克的万年粉,我是喜欢他的,虽然他做过让人讨厌的事情,但是他毕竟是一匹丧得可爱的马。

这并不能掩盖他是一个施暴者的事实。

在第五季中,戴安对费尔伯特的批评也是我一直以来对马男波杰克这部剧的疑问:难道施暴者的内心痛苦就能减轻他的罪行吗?用这一点为自己的糟糕行为辩护是否正当呢?他们应该成为我们同情的对象吗(比如杀人的滴滴司机)?

戴安的回答是:看看受害者。看看萨拉琳,看看那个杭州女孩,她们已经死了。

这句话是残忍的,无论是对戴安还是观众。但是这是看马男时不能忘记的一点。

相比之下,陶德的支线故事就轻松愉快多了。但是他作为无性恋人群的故事,也提出了很严肃的问题:社会倾向于把少数群体无差别地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忽略了TA们也是立体的有个性的人。

陶德和尤兰达虽然同样是无性恋者,却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共同点:一个充满不切实际的梦想,一个理性而实际,最后两人和平分手。

陶德提出分手

这就引出了交互性(intersectionality)的问题。

社会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每一个边缘人的处境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毕竟少数群体也是普通人。


说句题外话,我也认识一位无性恋者。

我们在一个纽约州的小镇散步,偶然看到一户门上挂着彩虹旗的人家。她说:“看,gay flag!” 我随口说:“也说不定是女同呢。”

于是她问我:“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私人,但是你是直女吗?”

“应该是吧,不过我还在questioning……” 我很惊讶,一是发现自己从来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二是好奇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不过两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不是。)

“唔,我是无性恋。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产生过性欲。” 她平静地说。

我们从此之后不再那么频繁地见面了,尽管我非常喜欢她:她是我见过最喜欢猫和狗的人,管狗叫pupper,她还喜欢玩电子游戏和画画。她母亲是杭州人,父亲是德国人。她很可爱。

想到这些,我总是觉得很可惜:如果我放下那点可悲的矜持,如果我能更了解全部的她,那该多好。

2 美国的鸦片类药物危机(opioid cricis)

注意床头柜上的药瓶

波杰克此次的药物成瘾与此前纯粹的娱乐不同。第五集中PC在老家无法照顾片场,导致波杰克发生了事故,从楼顶摔下,摔伤背部。从在医院接受治疗时起,他才开始服用一种棕色小瓶里的止痛片。

疑似波杰克服用的止痛片oxycodone

如果不是参加过一次关于止痛片滥用的辩论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当时的辩题是:是否应该像对待毒贩一样严罚开过量阿片类药物处方的医生),如果不是在夏校时宿舍楼里有人吸毒昏迷被送去医院,我也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在我们指责波杰克的种种不堪时,也不要忽略了这个(在美国)由来已久的严重社会问题:鸦片类药物泛滥(opioid epidemic)。

合成类鸦片类药物如芬太尼(fentanyl)和羟二氢可待因酮(oxycodone)属于针对慢性疼痛的合法药物,比如波杰克的背痛。这些药的成瘾率相当于海洛因,高于吗啡,但是却被广泛地通过正规渠道贩卖给病人。

“正规药物”

早在1996年,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声称OxyContin虽然比其他止痛药强大得多,但由于其缓释化学配方而不那么容易上瘾。许多医生相信了OxyContin神话并受到制药公司提供的津贴的鼓舞(这些制药公司在2000年花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0.4亿美元的直接营销。)

在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中,百分之二十七误用药物,百分之八到十二产生了神经紊乱。药物滥用的症状包括:将阿片类药物与酒精或某些其他药物相结合,每日服用高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服用非法的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或非法制造的芬太尼。这些症状波杰克都有了。

合理用量大约在三小时一粒,波杰克是整瓶往嘴里倒……

受害的不只波杰克一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去年美国毒品过量导致超过72,000人死亡 - 这是由致命的阿片类药物流行引起的新记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2017年有72,287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比前一年增加了约10%。
根据新数据,大部分死亡人数 - 近49,000人 - 是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 最大的驱动因素是合成阿片类芬太尼,它杀死了超过29,000人,其次是海洛因和其他毒品。 越来越多的过量药物使得这种药物大流行比枪支暴力,汽车碰撞或艾滋病更致命,这些暴力事件在一年内从未杀死过多少人。2017年,每天有近200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

波杰克已经在尝试着戒酒,他却深陷于这些药丸中,如果没有那个事故,他本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真的吗?

自然,有他自己的问题。

他需要麻醉自己,这样内心才能稍微好受一些,但是无论是靠酒精,海洛因还是止痛片,他永远逃不脱的唯有自己。

"It's you."

他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于是在全剧结尾,他去戒毒所寻求帮助。他终于做到了这件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事。虽然他自己也担心也许一切依然不会好起来,但是这小小的努力意味着他至少有可能恢复。

因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至少也要直面。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瘾君子。

3 荒诞/符号学

想必大多数观众都对第六集中波杰的独白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马男平静地讲述自己在汉堡店的日常经历时,没人能猜到他此时是在母亲的葬礼上致悼词。他这种平静,不禁让人马上想起《局外人》的开头:“母亲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同样与加缪的《局外人》暗合的,还有这一集中数不清的让人心碎的荒诞:

母亲死了,波杰克的生活却一如既往,唯一不同的是他有理由对陌生人的客套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汉堡店送的一份免费油条。

更讽刺的是,棺材里甚至都不是碧翠丝真正的身体,波杰克走错了葬礼厅。

一切都如梦一般荒谬,连葬礼是一场闹剧。而在马男充满闹剧的生命终点,又有谁会缅怀真正的他呢?死者已逝,生者也终有一死。母亲的死提醒了波杰克:人都是要死的,你是下一个。死亡就是生命无意义的最好的证明。

马男在讲台上对棺材说话:“妈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你为我骄傲,请敲一下棺材板。”他习惯了母亲的喋喋不休,仍然等待着回答——即使现在,他还在等待,等待着迟来的哪怕一点点母爱。意识到这一点,他愤怒对母亲喊道:我是你儿子啊,我只有你了!

然而所有这些痛苦与期待随着妈妈的死戛然而止,一切都突如其来,毫无道理。

这一刻的寂静是可怕的。

如加缪所说:

世界逃脱了我们,再次显现出自己的本色。那些惯于蒙面的背景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远离我们而去。”

面对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马男想给每件微小的细节赋予意义。他的悼词围绕对母亲遗言的阐释展开:“有那么一刻,当一切突然陷入诡异的平静,她望向我说:我看见你了(I see you)。没有批评,没有失望,只有接受。”

这话既可能是对波杰克的认可,也可能是对空中马男父亲幻影所说的,更有可能的,是她在读重症监护室里ICU三个字母。

但最绝望的是,她已经死了,没有人会知道她到底说的是什么。

索绪尔的符号学提出,语言与由所指和能指组成。声音是能指(signifier),而其代表的事物则是所指(signified)。词语可以映射物体,就像当你说到苹果这个词语,我们自然就能想到苹果这一事物,因此一切都存在普遍的映射关系。

索绪尔理论
伊丽莎白一世在临终之时摸了摸自己的头,她这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呢?她希望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这到底意味着她在指定詹姆斯一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还是说这仅仅只是代表她死前正在头疼?
在这里,伊丽莎白一世的手势,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空洞的能指。它意味着某种东西,它生成了某种意义,我们认为,它应该在对应一个所指,它一定是有其内在的深刻含义的。但是,伊丽莎白已经死了,我们要怎么询问她呢?这个能指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
意义,总是要经由能指链条的运动而得到的,或者简单来说,我们对意义的感觉,总是通过“解释”而生产的,因此当你提到一个能指,它其实并不会真正对应所指,它只会让你解释它自己,这个过程中你不断召唤出更多的能指,并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能指链条。是能指链条带给我们意义的感受。
不过,能指链条也会存在扭曲和断裂的时候,比如那个死掉的伊丽莎白,在我们看来,死亡导致了她一生能指链条的断裂,让我们不能了解到她摸头的动作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每个人的死亡都是一个能指链条的断裂。”

碧翠丝的遗言也像伊丽莎白的手势一般,是这样一个所指链断裂。她的存在产生了缺口,她不再能解释自己的话,于是没有人能知道她在生命的结束时的所思所想。她是真的在读ICU的牌子吗?

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唯一的联系——语言,本质上也如此脆弱,如此不可靠,如此不堪一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注定孤独。

即使母亲没有死,马男也是无依无靠的。

费尔伯特编剧的办公室(E4),注意上图中红圈中的英文“尼采”和左侧白板上对尼采的引用:“你若长久地看着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以及下面的恶搞:“你若趁深渊心不在焉时足够快地瞟一眼,你就能将其尽收眼底。”

Credit:

1《谈谈女权和自由等问题》,来自公众号“后现代主义哲学”,作者阿月

2 维基词条”male gaze”(http://en.wikipedia.org/wiki/Male_gaze#cite_ref-mulvey1975_8-0)

3 编剧访谈http://variety.com/2018/tv/news/bojack-horseman-season-5-interview-metoo-netflix-1202941206/3

4 卫报关于opioid crisis 的报道:

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8/aug/19/dopesick-dealers-doctors-drug-company-addicted-america-by-beth-macy-review

http://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8/aug/16/us-drug-overdose-deaths-opioids-fentanyl-cdc

5 美国毒品监管中心官网:http://www.drugabuse.gov/drugs-abuse/opioids/opioid-overdose-crisis

6 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

 3 ) I can survive being alone

And it breaks my heart, again...

after my heart was so broken that I thought

it could never get any more broken.

I thought it was safe,

but it still, somehow, finds a new way to break.

Because, even though, I'am the one who asked for this,

now that I've got it, I am completely adrift

with no compass, or map, or sense of where to go, or what to do.

So I go to Nanjing.

I think I might find community, a connection to something bigger,

but... I don't.

In fact, I feel even more alone than I was before I left.

But... I survive.

I learn that I can survive being alone.

I'm really happy for you

 4 ) 波杰克何时能长大

我不是个苛责的人,但是这一季有些许失望。

人物间联系的紧密性和关联性都降低了,而且还是在探讨一些前几季的老梗,缺乏那种感动和纠结。

波杰克,我们已经陪伴他很久,我觉得他应该学会担当和改变,没人会对一个死不悔改的渣男有太多的耐心。

相比于过去总能截图作为金句保存的前几季,这一季有点小失望。

纠结了许久,给3星,期待提高。

 5 ) 【西方心理咨询视角 第一弹】提炼每集的关键词

我主要从西方心理咨询这个视角,对每集的关键要点作了如下分集提炼。按每三集一组,分了四组。

其中,大爱第五、六集。第六集爆炸的IMBD评分(史上最高?)了解一下: //m.imdb.com/title/tt8266826/?ref_=m_ttep_ep_ep6

以下为四组提炼。


第一组

ep1 【生活方向】

♦ Todd五季以来对明确的【生活方向】的持续追求。

ep2 【孤独/无归属感、无意义感】

♦ 戴安的咨询师首次出场。

♦ 离婚激发了戴安的【孤独/无归属感、无意义感】

ep3 【真实的自我】【不期待】

♦ Gina被现实【压抑】的梦想(霍妮谈“真我”) 。

♦ 零期待以自保(@叔本华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

♦ 提了下《the wire》(隐含了编剧认可该老剧的深度)。


第二组

ep4 暂无

暂无

ep5 【亲子代关系】

♦ 卡洛琳的母子关系 @圆桌派-母子关系这期,萨特谈身体痛苦甚于精神痛苦。

阅后感:看到卡洛琳的UCLA录取函时 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回忆;结尾卡洛琳毅然离乡时 继续泪奔。

ep6 【亲子代关系】【亲代冲突】【死亡恐惧】【孤独】

♦ 父母间的严重冲突状况、父母把马男作为无反抗能力的情绪垃圾桶,对马男的成年状况的根本性的显著影响。

(令和首日 一日看完 力荐)

♦ 被亲代教育【不能依靠任何人】 。

♦ 为母亲致悼词:回忆母亲讲了大道理后归罪于儿子、一生不愿示亲密于儿子等状况,展现对父母两人的极度愤怒。

♦ 呈现了父母之死带来的【死亡恐惧】。

♦ 结尾神升华:“ICU”谐音梗提示了每人都need “to be seen”,且暗示了马男母亲也没有从其亲代处得到“to be seen”的关爱。

♦ 剧末点睛:【to be seen: 对于被关注的期待】。


第三组

ep7 【求助】【孤独】

♦ 大量调侃咨询业

♦ "it's just good to have someone to talk to"

ep8 【焦虑】【亲密模式】【自我呈现】

♦ 狗男的亲密关系模式

♦ 凯瑟琳的年龄焦虑

♦ Todd对承担责任的焦虑

♦ 新炮友谈波杰克的自我呈现

ep9 【孤独】【亲密关系】

♦ 通过全新领域的app(这个我反复设想过5年以上的手段),来【寻找同类】(以建立更高质量亲密关系)的todd


第四组

ep10 【人际冲突】

♦ 欲海中,未化解旧仇的2个老段子手:

ep11 职场【暴力】

♦ #metoo运动 的发酵过程。

ep12 【自我保护与成长】【高压】

♦ 【对自己好一点:像对待自己希望保护的人一样 宽容、体谅自己】

@芒格与乔丹·皮特森的提醒

♦ 高强度工作(以凯瑟琳PR工作为例)易导致亲子关系问题。

♦ 女演员为了事业/资本所付出的巨大的【心理/情绪代价】。

♦ 戒药物成瘾:突破过去的舒适区、对专业人士求助,求得成长。

♦ 狗男一会儿向前妻求复合,被拒绝后转头又向新女友求婚。编剧想凸显其乐观个性?!

♦ 被朋友“朋友”背叛、在关系中重伤的戴安。

结尾,普锐斯中的戴安独自启程。我们 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过下去。


裸辞后, 18-09-16 听着伴我来沪的YUI《Tokyo》写下这个短记,for me。


181110的新发现(于喜马拉雅与微信均可搜到): 《马男波杰克》的存在主义哲学:个体挣扎、社会现实、文化观念 (by小声喧哗 林三土)

190811 快看完《曾奇峰精神分析视频50讲》后的新发现: B站【假蚁出品】ScreenPrism | 光影棱镜 | 马男波杰克 v.s. 广告狂人 | 第一季 · 第一集

191111 双十一发福利:

马男s6影评【西方心理咨询视角 第二弹】Get a WHY to live for(每周更新)

 6 )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bad guys" or "good guys".

We are all just guys.. who do good stuff sometimes and bad stuff sometimes.

And all we can do is try to do less bad stuff and more good stuff,but you"re never going be good.Because you're not bad.

当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严格约束自己和别人的Diane在某一天做了一件令自己都恶心的事的时候,她终于意识到,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她不能理解自己怎么能做出一件如此违背自己道德底线的事,她甚至把自己描述成"a garbage fire" "a rudderless buring large garbage barge"。但是她还是带着这种内疚恶心和PB又做了一次。

终于她发现了自己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明知故犯,也会屡教不改。又或许这些错误只有自己耿耿于怀,压根没人想了解想深究,甚至未曾有人注意。

所以在BJ要她写文章揭发自己的时候,她才会说出那一番“反戴安”式的言论。看起来是在劝说BJ,其实也是在说给自己听吧。

Whatever you put in that story,no one is gonna "hold you accountable".

"You nee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她对自己说。

其实BJ说的没错,他俩的境况都差不多。都很糟,但又没有那么糟。

她不再站在高处去指责BJ,跟在BJ屁股后面去逐个列出他的种种混蛋行为。

她甚至可以接受BJ“仍然糟糕只是变得清醒了一点”

因为这时她大概明白了,一直以来她和BJ都是差不多的。

也许,她就是BJ。

分割线

在等待第六季的过程中把第五季又重温了一下,这次是打开弹幕看的,我才发现原来Diane是一个如此有争议的角色。大家可以清楚的定义Bojack是混蛋,PB是看起来暖但其实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不成熟傻狗,PC是独立强大的事业型女强人,而Todd是个脑洞奇葩的小天使。但关于Diane 的评论总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觉得她是个十足的女权婊,也有人觉得她是全剧最清醒的,有人觉得她只是假正义其实自己也是一个混蛋,也有人觉得她只是思想很前卫,不理解她很正常。

要知道,人是矛盾综合体,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让人温暖闪光点和让人无法想象的丑恶之处。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哪怕是一头大熊猫,哪怕是一匹斑马😆

不必非要给一个人打上“好人”和“坏人”这种超明确的标签,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生没干过任何恶心人的事呢。💅🏻

参与这场关于“如何定义Diane”的激烈辩论赛的各位,不如稍安勿躁,让我们静静等待第六季吧。🤓

 短评

和无耻之徒一样吧,越到后面丧的点越少,毕竟都在成长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本季有一集也说过,当没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完结了。槽点就是金句变少无法满足我的截图欲。

10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力荐

果然酒好不怕巷子深!重点是卖酒的其实一直在街上,是我住在很深的巷子里面。

14分钟前
  • 元直
  • 力荐

你说你想变得更好,但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哀愁。

16分钟前
  • 一起睡觉
  • 推荐

角色们对自我进行剖析、告白,是《马男》一贯对于观众最具吸引力的“丧之情绪点”。当盯着屏幕上看他人的脆弱、无助,以及带着些许自嘲语气说着“让我想起还没被生活拖垮的自己”,便是能够感到“走心”的时刻。如此的“一贯”成了“惯性”,也就不能怪这个系列在走向第五个年头的时候产生颓势。但至少,它还是能用精准、犀利的剧作来映射我们看似日常实则已伤痕累累的生活,并在最后多少给人一些“生活总要继续向前”的抚慰。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人们只记住了马男如何丧,告诉自己这样子是 OK 的,然后回到屎一样的生活里继续发霉。

25分钟前
  • charles
  • 推荐

I C U. I SEE YOU.

27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人人都提到的第六集,我觉得怎么也比不上之前水下那一集吧,Bojack和Kelsey之间的互动和那封信,实在是很难超越了。‘Kelsey, in this terrifying world, all we have are the connections that we make.’

28分钟前
  • 哪哪哪
  • 推荐

I see you. 第六集也太厉害了吧!

30分钟前
  • 炸鸡爱好者
  • 力荐

好喜欢Princess Carolyn!有人说心疼她,但我觉得她是最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她的强大不在于不怕伤害,而在于能擦干泪继续往前走。

31分钟前
  • 豆芽
  • 力荐

第二集看哭了,只是因为看到他搂了别人的腰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场景变化不变的是孤独,可是孤独也能一个人活下去。

35分钟前
  • 土豆丝
  • 力荐

第二集戴安在越南重新认识自己,第六集波杰克独角戏演绎丧逼一生,第十一集现实与戏剧难分,在迷幻中堕落。第十集波杰克:“我才是马男波杰克混蛋行为的最深受害者。”结尾还是我最爱的戴安独自开车远去,“生活就是生活,万分可悲。”

40分钟前
  • 小天猴大眼萌
  • 力荐

这个周末谁都不要找我 只想宅在家看bojack horseman

45分钟前
  • 2sin
  • 力荐

相比前四季本季感觉略微不那么出彩,剧情上有些过于追溯历史,在恶趣味上有点过火(Sex Robot,女权主义…)。尽管也有在创意上相当出彩的E6、E7、E8,但整体给我的感觉还是多了几分压抑,而原因无非是剧中角色虽有正面积极的进步,但也被展现了更多的阴暗面,整体加和的表现则是缺乏进步,尽管这正是这部剧的“丧”的核心,但这一次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失衡。

46分钟前
  • Pavlov
  • 推荐

“你不能依靠女人,你不能依靠任何人,你迟早会学到没有人会照顾你,你不能依靠别人,你能学会这个道理是件好事,她能教会你这个道理说明她还是个好妈妈,事实上你很幸运,和大部分人比起来,你赢在了起跑线上。”

49分钟前
  • 史大可
  • 力荐

常规的编剧教材总是要告诉你要在故事里写出角色的改变,要写出Curve,于是这部剧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一直所试图阐述的“人不会改变”:这里的每个人物都知晓自己的缺陷,总在尝试做出改变,却总是无法逃脱那苦涩的循环。如果我有复活的能力,那我一定会在每看完一集马男后自杀,然后在相同的地点和未知的时间重复以上过程然后等待下一季。

5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为了让剧继续拍下去,你永远不会好起来

58分钟前
  • 骤雨至
  • 推荐

偏后段有些平淡了,但是前几集一直非常厉害,Dianne那集达到了比较新的高度,到了第六集则充分把整个剧拉高了N个档次

1小时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力荐

我在黛安的每一帧里看到自己

1小时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推荐

Back in the 90s i was in a very famous TV show

1小时前
  • 12
  • 力荐

客观讲,无论是Bojack那种被动态的male feminism还是国内备受争议的田园女权,或多或少还是看屁股坐的位置,pro-feminism方向肯定是对的,政治正确。但人性之复杂,太难约束节制,Mr.Peanutbutter抱着新欢93年的小女友依然跟ex出轨了,Diane也发现自己做不到知行合一。成人世界,Bojack的丧是他认定自己是个坏人,但心里期许自己做个好人,坏的不彻底就只能自甘堕落,不自洽。e12 Diane讲了成年人的世界观,咱们不是分好人坏人,好人也会干坏事,坏人也能做好事,但我们应该力求好的部分大于坏的部分,这种力求值得追求,不仅自洽,也能知行合一。不仅feminsm是知易行难,人生也是。Todd是真酷,酷就酷在他一直力求追求好>坏。Mr.peanutbutter变渣男了吗?不是吧,他只是变普通人了。feminism能真正放下极端,软着陆,按部分看,the future is female!

1小时前
  • 姜小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