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爱情片美国2013

主演:凯拉·奈特莉,马克·鲁弗洛,亚当·莱文,詹姆斯·柯登,海莉·斯坦菲尔德,凯瑟琳·基纳,茅斯·达夫,罗伯·莫洛,伊恩·布罗茨基,香农·沃尔什,大卫·埃伯利斯,马科·阿桑特,玛丽·凯瑟琳·歌瑞森,詹·雅各布,席洛·格林,詹妮弗·李·杰克逊,特里·刘易斯,吉米·帕伦博,西蒙·德兰尼,丹妮尔·布里瑟布瓦,基恩·鲁弗洛,尼古拉斯·丹尼尔·冈萨雷斯,麦迪·科尔曼,阿雅·卡什,大卫·彭德尔顿,保罗·罗梅罗,安德鲁·塞伦,凯伦·皮特曼,罗恩·沃斯

导演:约翰·卡尼

 剧照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2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4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5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6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4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5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6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7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8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9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8:54

详细剧情

格雷塔(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抛弃了一切跟随着男友戴夫(亚当·李维 Adam Levine 饰)来到美国纽约实现他们的音乐和爱情梦想,没想到曾经幻想过的美好一切化作泡影,在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后,戴夫果断抛弃了格雷塔,留下她一人苦苦在底层挣扎。  丹(马克·鲁法洛 Mark Ruffalo 饰)最近的生活也不好过,他发现自己无法从思念前妻马瑞安(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饰)的感情中走出来,与此同时,他的女儿维奥莱特(海莉·斯坦菲尔德 Hailee Steinfeld 饰)正处于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丹和格雷塔,命运让这失意的两人于一间小小的酒吧里相遇了,等待着他们的,会是怎样充满波折而又浪漫满满的故事呢?

 长篇影评

 1 ) Begin Again小事集(10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

1. 导演&编剧&作曲 John Carney

以前是爱尔兰乐队The Frames的贝斯手。故事也源于他的一些经历。比如他提到自己见证了1990s年代,很多像男主一样的制作人来到爱尔兰,试图挖掘下一个U2乐队,现在他很想知道那些人哪里去了;还有男女主深夜一起听歌压马路谈珍珠,也是源于自己有一年新年,赶去教堂前匆忙拿起iphone和耳机分线器,路上和女友用分线器一起听歌的美好回忆。

他曾指导2006年爱尔兰音乐片《Once》,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他表示音乐电影对自己影响很大。比如《A Star is Born》《New York, New York》《Guys and Dolls》这些爱情音乐电影,对本片也有一定影响。

导演认为音乐电影和其他电影比起来更像一张专辑,不需要紧跟剧情才能置身那种氛围中。一开始有人认为他的电影里歌太多了,全是音乐,他表示,为了平衡音乐和故事,“我把我的电影放满歌”!

导演也参与了部分作曲,比如女主用手机录给渣男的Like a Fool,他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原声包括这首,以及那首巷子里与小孩儿合唱的Coming Up Roses(没说拿去冲奥的Lost Stars)。

  


2. 作曲之一Gregg Alexander

他曾是1997年成立的乐队New Radicals主唱,只出过一张专辑,《You Get What You Give》令其一举成名,2年后解散,退居幕后专心创作,2003年凭“The Game of Love”获得格莱美。

他是首次为电影作曲,本片中的作品有主题曲Lost Stars,出轨被甩耳光歌A Higher Place,天台之歌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热恋期的No One Else Like You,以及女主在酒吧惊艳男主的第一之歌Step You Can’t Take Back。

录音棚选择了Electric Lady Studios,这里诞生过许多伟大的专辑,很多名人Bob Dylan、John Lennon曾在这里录音。Gregg希望这里的音乐之魂能寄存在自己的歌里。

  


3. 第一次

女主Keira Knightley表示自己第一次演一个歌者,不知道怎么唱,也不确定自己的嗓音什么样。导演表示自己请KK的时候在演唱方面也没底,后来听她唱了几句,才放心。

Adam Levine也是第一次出演电影,他也表示自己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演。

  


4. Improvise

片中很大部分是临场即兴发挥的。

男女主在时代广场压马路的场景,在实际拍摄时没有清场、没有找群演,拍摄手法其实和本片所讲的录音手法很像,没有刻意地计划或严密地组织。

  


5. 气质

有些电影粉甚至提议导演再找女主KK一起翻拍赫本经典《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可能是被片中KK骑自行车的样子打动......其实2008年就盛传KK要演新版窈窕淑女,但最后没成,当时很多人质疑其气质。

女主的角色考虑过斯嘉丽、Adele。

KK在本片中的服饰风格参考了Annie Hall的中性装扮。

KK当年获得奥斯卡提名,不过不是因为本片(因为《模仿游戏》)。


  


6. 吉他

女主KK为本片特地学习了吉他。她的老公James Righton作为一位音乐人帮她学习,但过程不太顺,两人几乎要“闹离婚”。

  


7. 纽约

故事设定在纽约,导演很喜爱这里,认为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这儿。

  


8. 名字


最初片名叫做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歌曲可以拯救人生吗?)。但几乎没人喜欢......

男主Dan姓Mulligan(就是凯瑞穆里根的姓),有“加击”的意思(非正式比赛中最后一击失败后附加的一击),这和主题Begin Again含义相近。

  


9. 家属

在室外录制第一首歌的时候,巷子里一群和声小孩儿中有一个是绿巨人的儿子Keen,还问他爸爸要香烟。

当男女主在一个餐厅吃饭时,女主KK的妈妈Sharman Macdonald客串一个坐在邻桌的人。

(其实当年《Once》就喜欢找家属客串)

  


10. 美国好声音

饰演女主“渣男友”的Adam Levine、男主最后请来帮忙宣传转发的Cee-Lo Green,现实中都是《美国好声音》的评委。在14年决赛中,骚当表演了本片里的《Lost Stars》。

  
  


Source
IMDB: Begin Again
Rollingstone.com Interview
NPR.com Interview
Hitfix.com Interview

 2 ) 梦想是动词

      有关音乐和音乐人的电影一直都不乏精品,近两年依然如此,无论是那部传奇般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还是风靡一时的《醉乡民谣》都堪称佳作。音乐本身的魅力以及音乐人身上天然的理想主义色彩都具有某种感召的力量,使得这类电影往往显得温暖、隽永而励志。这部《歌曲改变人生》也不例外。
    热爱音乐且颇具才华的格蕾塔跟随音乐人男友戴夫从英国来到纽约。在这里,戴夫有着更好的事业机会。但不久,戴夫就迷失在名利场和新的恋情之中。失去了爱情,格蕾塔在偌大的陌生城市里找不到方向。此时,她遇到了丹,一位曾经声名大噪,如今却失意潦倒的音乐制作人。两位失意者互相激发着灵感与激情,成就了一段流行音乐的传奇,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一个标准的音乐电影的框架,甚至有些俗套。但优异的是,这部影片从根本上就没想玩弄花招和技巧,就想秉持最本分老实的方式,用最俗套的结构和故事结实地打动你。而且,导演真的做到了。
    《歌曲改变人生》的导演约翰•卡尼在8年前曾拍摄了那部著名的《曾经》,有着和这部影片近似的题材,平凡小人物因为音乐相识相恋的故事。8年后,他把故事又推进了一步。男主角设定为一个中年人,出演过《复仇者联盟》和《禁闭岛》的男演员马克•鲁弗洛总能把那种潦倒中仍抱有梦想,但绝不因此夸夸其谈的微妙感觉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女主角是曾出演过《傲慢与偏见》和《加勒比海盗》的凯拉•奈特莉,她这一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大都市中独立、坚韧又永远乐观的女性形象。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毫不掩饰的描述了人们追寻梦想的路径,但导演绝没有把梦想悬空,更没有一点点对梦想的歌颂腔。男女主角遭遇了都市中的一切困窘与冷漠,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挫败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他们处理着这些事务,但没有被琐碎打败。他们做着奔向梦想的事情,但绝没有到处声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以博得同情。更有意味的是,电影中和男女主角一起追梦的还有一群和他们同样的普通人。当他们的音乐被大唱片公司拒绝,他们就决定在纽约这座城市的各处独立录音。格蕾塔和丹找来了街头卖艺的音乐人、黑人鼓手、心怀梦想但一直只能给学校舞蹈队伴奏的键盘演奏家……地铁站、帝国大厦的楼顶、大桥下、唐人街都成为了他们的露天录音棚。他们录下了音乐,也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声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做的不只是对音乐的追寻和完成一张唱片,而是真的融化进了纽约,或者说,把纽约融化进了自己的身体,呈现了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呼吸与脉动。做这些时,格蕾塔和丹没有区隔哪些是梦想,哪些是生存,每一天,他们尽量快乐地活在当下,也尽最大努力接近梦想。
    这部电影在告诉人们,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是个动词,应该成为行动的驱使力,每天都去做一点事情,比向所有人夸耀自己的梦想与野心有用得多。更重要的是,并非要等到梦想成真,有了结果的那一天你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改变和重塑你自己。这才是最美妙的。就像这部电影最终所呈现的那样。一张唱片最终完成,丹重新回到了妻女身边,格蕾塔终于放下了虚荣的前男友,有了坚定的方向。他们通过互联网分享了那张唱片,乐迷只需付出一美元,但他们赚到了钱,没有通过大公司的签约就做到了这一点。这又是一重隐喻,一个新的时代,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不需要任何中介与他者,没人能操控谁,梦想和自由,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
    
(文/杨时旸)

 3 ) 喜欢她的笑,笑的棱角分明。

喜欢Dan在泳池拽Dretta裤腿失败时说她是英国人,她很骄傲。

喜欢Dan跟Dretta分享音乐时说音乐能让乏味的环境变得很美。

喜欢Dan跟Dretta谈论猫那一段,很可爱。

嘻哈黑人歌手懂知遇之恩,泳池里他的话印象深刻:I pay,for him。

Dave,他刮了胡子站在台上深情演绎她版本的迷失的星星,她站在一侧动容的笑。那一刻他几乎唤回了她的心,仿佛一切回到从前。下一刻他唱起流行轻佻的调子,迷醉于台下欢呼的人群和台上明亮的闪光灯,再没侧目一眼。

她流下一行泪,变了的就是变了,一如海边长椅处他不会把CD扔入海,很多时候你其实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情深,而她突然明白了回到过去是一种妄图。她骑在单车上释然的笑。

喜欢她的笑,笑的棱角分明。

这世界那么大,遇到懂得的同类,相拥吧。

午夜散场,看到壮观的云。

 4 ) nothing change nothing

一个中年危机的落魄酒鬼loser音乐制作人,总会标配一套破碎的家庭一个毒舌的前妻加一个叛逆的女儿;一个失意的羞涩歌者,总会因为soulmate的劈腿而瞬间down到人生的谷底;在离开这个心碎城市的前夜,在电影的前十分钟,他们注定会相遇,有分歧有波折有疯狂有劫难有温情有暧昧之后,书写出一段传奇……

我看过数不清的这样的好莱坞类型片,汗牛充栋,出现在体育或音乐题材的影片中,关于,爱情,理想,励志,和成长。 够了,我深刻的怀疑好莱坞编剧们,真的已经开始用软件创作剧本了。

若非这个世界上胸最小的性感女人,和其间一两首还算不错的民谣,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差点儿在15分钟关机退出,骂娘,然后删除。

然后,是的,你不得不承认,还看得下去,看得完,甚至还有惊喜,甚至不至于很快淡忘,更不会喋喋不休的骂上一天。

于是,我们不得不钦佩,好莱坞强大而精良的制作工业体系,就有这种本事,把一坨狗屎镀上一层金属的光辉,就像那个费列罗巧克力广告上那样,塞进精选的榛子,从流水线上跳出来,裹上一层糖浆,撒上一层金粉,加上一条俏皮的粉色小纸条,魔幻的包装纸,码进精美的小盒,满满的爱意……然后温情脉脉的送到你的手上,包邮哦亲。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还是会吃了它,像上次收到的那盒一样。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类型片。洗洗睡。

 5 ) 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Begin Again

Angelika
并不是客观的分数,仔细一想故事也只是老调重弹。但旧瓶装新酒,还是纽约这一杯,不得不柔软起来。
原声没有Once来的喜欢,有点甜腻虚浮,但想想却和纽约搭配的刚刚好。
没有北欧的冷峻,又有那么一点孤独,没有伦敦的傲娇,又有那么一点倔强。但这里的孤独倔强都是恰到好处。来去匆匆的New Yorker并不为谁停留,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就是最好的陪伴。
RU刚刚做过展览的Abrons Arts Center,gallery外的台阶变成了片中的学校;Washington Sq Park的白门下,十几分钟前走过时,买的街头音乐家CD还在脚边的纸袋里;晚归时分,午夜空荡荡的车厢,带着耳机看Homeless睡在不远的地方;Union Sq的单车少年,横冲直撞;Central Park的长椅,Lower East Side的少年和窄巷,Brooklyn Bridge望去,叫人错觉一切梦想都触手可及的壮阔天际线...
就是这些,都在心上笃笃敲着。【Like a fucking mind reader】虽然是鸡汤了一些的调子,但人人都喜欢鸡汤,偶尔来一点,暖心暖身。
想见的人就去见,该走的时候就要走。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Begin Again。

 6 ) 都市中的星光

影片一开场,你已置身于纽约的一间小酒吧中,毫无铺垫。这里有喁喁的低语、酒杯交错的脆响、昏暗又温和的灯光,当然,还有音乐:简单纯净的人声,清新流畅的吉他,仅此而已。但当这一切汇集在一起,当伤感、甜蜜、温柔的歌声被唱响,当爱情、梦想、孤独化成配着音乐的词句,当你看着大银幕上的这部电影《再次出发》,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看惯了3D的恐龙从侏罗纪跳到现在的乐园中撒欢奔跑,看惯了超级英雄互拼超能力对抗邪恶,看惯了飞车、爆炸、香艳美女、迪拜美景以及衣冠楚楚的男女用非人的语言谈论着毒品、金钱、军火、托拉斯公司的股票,反而你会觉得《再次出发》才真是应了IMAX那句宣传词:不是看电影,而是走进电影。

没错,《再次出发》几乎就是导演约翰·卡尼前一部佳作《曾经》的加强版。它和《曾经》一样也是一部成本不高的独立电影。但你会发现,这样的电影在大银幕上看居然能获得比商业大片更美妙的观影体验:完全浸润、融入到电影之中,让那些街景、角色、音乐如同环绕在你身边——这是可以让我们以心和旋律来跟随的一段人生,尽管毫无惊险刺激的高潮场面,却让你全情投入,与主人公呼吸与共,随着影片中的旋律在脑海中轻声哼唱,时而微笑,时而叹息。

约翰·卡尼拍过三部很出色的电影:《叛逆边缘》、《曾经》和《再次出发》,里面都有极其好听的音乐,都在讲述一种随心随性的生活态度。《叛逆边缘》就是一首另类摇滚,就像其OST里用到的碎瓜乐队的调调,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纠结、绝望;《曾经》是爱尔兰民谣风,有些不羁,更多是现代都市中的孤独、寻找、伤痛以及爱的错失;到了《再次出发》,场景搬到纽约,影片更像一首流行民谣,甚至还混杂着爵士、摇滚、嘻哈、放克等各种味道,像一盘Mix的磁带,所有歌的共同点就是清新、温暖、动人,略显甜腻但绝无刻奇(Kitsch)。

和《曾经》一样,《再次出发》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不过是个失落颓唐的音乐制作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缪斯,两人共同制作新专辑,用音乐疗伤,最终成功的故事。影片以音乐代替情节作为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用音乐带出的情绪引导观众,每首歌都精巧地与情节发展、角色心态融合在一起。情节叙事上的极简化并没有使影片显得空洞乏味,你很容易投入故事,随着细腻的感觉流动向前,不会有“电影就是个大MV”的想法。比如影片一开头就很大胆地在长时间叙事后忽然闪回,接着又是一次闪回,从三个角度将男女主角在酒吧中以歌相遇,从心出发的情节交待得清楚透彻。

既然不同于一般商业片,《再次出发》看的就不是场面和高潮情节,而是音乐带来的感受——通过一些非常精妙的段落传达出来:在酒吧中,丹听着格蕾塔的吉他伴奏清唱,想象出各种配器加入,让音乐以一种立体化、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有趣有料;格蕾塔听了几句男友戴夫的新歌,看着他的眼睛,没有一句话,忽然扇了他一记耳光,问他歌是写给谁的?真是所谓音乐传情,心都在里面,藏也藏不住;凑起来的乐队在小巷、屋顶录音,伴着周围的城市杂音,甚至怒吼、警笛声,愈发显得怡然自得,让你觉得这些曲调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还有结尾时,格蕾塔看着台上的前男友以她建议的方式唱着主题曲“迷失的群星”(Lost Stars),她却没有应邀上台,只在出口处站着看着,然后悄然离去……

《再次出发》中一切都像片中的歌曲,清清的、淡淡的、柔柔的,些许浓烈的东西都在音乐底下,需要像品酒一样自己咂摸。好比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让你说不清是爱情?是友情?是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相互同情?两人兜兜转转,共谱心曲,却绝不谈情,一次回到屋中似乎会发生什么,却被小胖子撞破机会;两人如《罗马假日》中的派克和赫本一样牵手逛街,听着各自手机中的歌单,望着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却没有在音乐与夜色中亲吻……结尾时,录完专辑的两人将要分别,格蕾塔定定地看着丹,感觉像持续了十几秒钟,最后只是淡然走开。

就像主题曲“迷失的群星”歌词中写的“我们是否都是迷失的群星?依旧试图把黑暗照亮?”每个都市里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孤独、迷茫、无力,想找到温暖、找到依靠,最关键的:找到生活的目标和动力。那么抬起头来,看看都市里的星光,听听美妙的音乐,你会觉得,再失意的人生也都应该并已经得到了祝福。

 短评

#SIFF# 对不起Mark叔太adorable了我满脑子都是“啊啊啊啊啊”,在天台弹贝斯的地方啊啊啊啊啊啊啊站在镜头边缘我也只看见他啊!歌非常非常好(反正歌一好我就会冲动给高分别理我)!情节不像once那么散,城市环境音的想法很有趣+乐队成员间的dynamics酷毙了!

5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超爱KK!马尾超可爱,穿衣风格也超赞,唱歌也挺好听,Like a Fool最好听,还有敏锐的洞察力!求传授!以城市为背景音想法很棒,听得我燃起了音乐魂。男女主之间朦胧的感情处理地也很好,更多的是惺惺相惜吧。最后居然被骚当的Lost Stars戳哭了,还有可怜的小眼神儿。坚持做纯粹的音乐还是大众的音乐?

9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一部好听的电影,来自《曾经》导演新作。由音乐串起来的电影,音乐密布全片,角色的快乐、难过、愤怒、释放,所有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音乐。由于原声非常好听,观众也很接受。影片关于一群音乐文青如何用他们的独立音乐对抗世界,虽然很理想主义,但愿望是美好。音乐从心开始。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之所以爱音乐,是因为它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充满了意义。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因为有了音乐而变成闪亮的珍珠” 8年后再续《曾经》,没有狗血的大情小爱,所有故事就跟每个人的普通日常一样,平淡自然,水到渠成,不拘谨,也不奢望,他们单纯因为音乐而在一起。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知道它不完美。我知道爱上和音乐生活的人是什么感觉,也记得他开始给其他女人写歌时,是什么感觉。KK比我想的好太多。Mark和Adam是两个阶段,别做谁的fucking缪斯,记住这一刻就够了。分享歌单踩街曾是我年轻时的恋爱法则,现在都不再重要,想到这,又哭了出来。Mark演的特别好,我爱每一个瞬间。

2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奈特莉在教育少女方面颇有天赋“dont let him think you are easy”

22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现代都市小清新,在纽约的各个角落讲故事。捕捉城市的声音这想法好棒啊,真希望乐队的段落能再多一点,看不够。当然,相比《曾经》,这部被打磨得更加美国化了,很多棱角没有了。而且曾经的歌也更好听一些……另外,KK的衣服都特别好看!!

2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院里坐我前面的男子,每当音乐响起时,都会打开QQ音乐的曲目识别,我很想告诉他,你每一次搜到的歌,都收录在同一本原声带里

28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女主太effortless chic

29分钟前
  • bamboo
  • 力荐

你看,有太多东西比性更有凝聚力。

31分钟前
  • 荒木
  • 力荐

通过一首歌就听出男友出轨,恋爱中的人果然个个心思细腻如神探。几场街演好喜欢,詹胖子好萌。KK大概只有听歌声才像个妹子,说话时的血盆大口能忍就忍了,但唱歌时候注意一下表情管理啊【笑cry

36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电影给4星,歌曲加一星。原声带真的是要进入本年度最佳电影原声候选了。

41分钟前
  • 茶杯里的猫。
  • 力荐

好喜欢这个很绿茶但一点儿都不婊的故事。

43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好听、好看的小清新。最棒的是两人没上床,连个吻都没有。

45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Keira Knightley的衣服真好看,穿出一种闲闲的、不用力过猛的精致。平胸果然是王道,轻盈、削薄、纤细…像未发育起来的小女生,又像清秀版的小男生。只要不用那著名的下巴颏演戏,KK也不是很讨厌嘛。Mark Ruffalo这只卷毛,每次出来我都想让女猪脚跟他滚床单否则不能尽兴究竟是什么心理。

47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看得几次想走,但有些片段又让人能看下去。这片跟醉乡民谣的差别在于,这个是真小清新,那个是扮小清新。这个貌似痛苦其实不过生活调剂,那个貌似自由其实苦不堪言。

48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城市和音乐真的是一拍即合的恋人,听着音乐走路都有风。治愈系电影,放空心情后奈特莉的血盆大口都不那么讨厌了。 PS一定要给译名“歌曲改变人生”点赞,6个字完全提炼出了电影本身。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Keira Knightley 不会唱歌但随时准备着热泪盈眶,Mark Ruffalo 依旧在演情绪不稳定的中年男子。还要忍耐 Adam Lambert 粗糙的演技和俗烂的歌曲表演。用音乐做幌子就可以煽成这样了?白眼翻到天上去。

55分钟前
  • Jin
  • 较差

延续once但不如前作,一场独立音乐人的梦想YY。用录专辑串故事,用歌曲串电影,独立音乐与独立电影相辅相成。用倒霉制作人被音乐拯救开篇,作用鲜明。醉酒状态下对幻想的伴奏、跟随耳机扫街两场戏很吸引人。但剧情全随歌曲烘托推动,正如片中台词:再无聊的场景也会因音乐变为璀璨珍珠。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无论从故事、表演还是音乐上,都明显超越了7年前的Once,说不如的无非是出于怀旧罢了。Keira Knightley的唱功是唯一的短板。OST必入。

58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