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2014)

喜剧片内地2014

主演:冯绍峰  陈柏霖  钟汉良  王珞丹  袁泉  

导演:韩寒

播放地址

 剧照

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7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8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9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16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饰)和江河(陈柏霖饰)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死去一点点

死去一点点

我看《后会无期》之前,人家跟我说这是一部文艺片,你要是去看,最好还是补补文艺青年的课,别丢人才好。后来我看了预告片,确实挺文艺的,在这一点上韩寒很诚实。他没把飙车、打人、跳窗户、摔门等一系列快速剪辑跟火箭升空炸成千万片的大场面一混合,给你看一个唬人的预告片。平心而论,看完那个预告片,我还真挺不想看的,因为我距离文艺太远了,我跟朋友聊电影,他们都说我是烂片王。

现在该说说电影本身的事。有关这片子的格调、笑点、语言、风格,专业人士已经谈了太多,他们在点映那天半夜就写好了。我从观众的角度说说。专业人士们都说,这是一部公路片。公路片我也看过一些,公路小说也读过几部,按那个标准,《后会无期》不太算得上公路片,不是发生在公路上就叫公路片。那么说的话《泰囧》也是公路片。这是定性的问题。定量的问题是,这片子的节奏很好,他从一个奇怪的开头,一直用执拗却又不让人难受的节奏讲着一个一个的事件(确实称不上故事)。如果这是一篇小说,我发誓我会花钱买一本正版,好好读一遍,再写一篇书评,我写书评比写影评有底气多了。这是题外话,还是说节奏的事。好的节奏——不谈理论——就是让观众能舒舒服服地看下去,既不想玩手机,也不会憋得膀胱炸裂。从这个节奏的角度来看,它又挺像是公路片。它把发生在路上的事一个一个地扔出来给你看,这些事情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你被它们牵引着,一路走向结尾,不累,也不高潮。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不同,结尾,主角并没有发生一个华丽转身。但是有别的东西华丽转身了,看了就知道了。

说到那个奇怪的开头,它的奇怪之处主要在于这个叙述者的身份。这个人用超级奇怪的腔调念了几句台词之后,又用长得违背常识的时间去抽了根烟,然后就消失了。当然,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从东极岛出发,烧房子开始,主角们就在进行着一项一项不太严肃的告别。他们要进行一段告别旧岁月的漫长旅行,旅行中会遇见什么,失去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必须做好随时告别的准备。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后面一次一次的告别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和难受了。人们出现,又消失,没有反转,没有包袱,当你看到后来,你已经被训练成一个接受告别的高手,完全不期待什么旧人物的出现了。你觉得进行了一次漫长而平淡的旅行,虽然鸡也嫖了,架也打了,车也飚了,火箭也看了,但心里无比平静,好像能面对一切。

这种感觉挺好,我只经历过一次。很多年前我家养了一只猫,后来它老得不行,我们的居住环境又有些变动,就把它送去了农村。后来这猫不知所终了,但我从来没为它伤心过。因为它用一种很平淡的方式消失了,看着它走的时候,我觉得它整个身体变小了一些,好像死了一部分。雷蒙钱德勒有句话,现在已经简直变成了鸡汤,因为它是被村上春树引用后又被林少华翻译了才传开的;林少华的翻译有些怪味儿,但传染性很强,话是这么说的:

“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现在关于鸡汤的争议很多。有人说韩寒剪的预告片就是鸡汤合集,接着又有人看完正片说,每一句都有出处,婉转自然,耐人寻味。我个人极端讨厌鸡汤,看见鸡汤就想脱裤子撒尿,所以我依然觉得这些东西太生硬了,《后会无期》完全不需要什么鸡汤和语录。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不是目标受众,而目标受众吃这一套。韩寒跟这个世界谈了一场,结果就是他像过去那个自己做了个平淡的告别,然后转过身来说:后退,我要开始赚钱惹。

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他写鸡汤,我说的都是好话,我特别赞同他赚钱。这里要扯几句《一个》的事。《一个》做得实在太好了,从产品到模式都无比清晰,且赚钱,可惜一干屌丝互联网媒体根本看不懂,还批评上面有广告。我觉得韩寒用一种有情怀的方式赚钱酷极了,虽然并不明智,因为情怀和赚钱是两个极端的东西,混在一起容易搞成罗永浩。在这一点上,《一个》处理得棒极了,简直可以写进教科书,但《后会无期》就有点搞混了。看点映那天晚上吃饭时遇见了罗永浩,他行色匆匆,皱着个眉头,看起来心情不怎么样,都是情怀惹的祸。

说完了节奏和情怀之后,也得说两句技术层面的东西,不然不能称其为影评。就像你在二十一世纪拍了一部电影,里面却没有长镜头,你就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一样。韩寒很机智,一上来就给了个长镜头,虽然看起来没什么难度,但并不突兀。这年头,不拍个长镜头显得土鳖,拍了一个不需要复杂调度的长镜头又显得装逼失败,韩寒处理得还不错,只是还可以玩得再酷炫一点。《后会无期》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再酷炫一些,包括它的镜头切换,笑点,故事的交代方式等等,说多了就要被人说“you can you up”了,不说了。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这些地方的浅尝辄止,正是韩寒的克制和情怀的表现。这话让他听见,非吐了不可,幸亏他不认识我。

技术上讲,演员选得不错,可是有个问题:普通话太差了。专业人士自然有另一种看法,但是从观众角度讲,唯一会讲人话的就是王珞丹。钟汉良的台词简直惨惨惨。陈柏霖简直惨惨惨惨惨。袁泉简直惨惨惨惨惨惨惨惨忄。袁泉这个角色,说起来应该很重要,但编剧上太想飚金句,表演上装逼失败,实在应当剔除。除她之外,整个片子我并没有什么意见,不信你仔细看看,我看起来吐了很多槽,实际上并没有。我说的都是好话。

现在我们知道,韩寒写小说圆转自如,但是拍电影还差点,很多地方能够感觉到他自己也不满意,但放弃了治疗,留下了一个个留着多余、删了接不上的小粉刺,例如浩汉上台发表演讲的那一段。再比方说那条狗。萌虽然萌,但这毕竟不是荒诞喜剧,你不能在逻辑上完全放弃治疗,在祖国西部边陲扔出一只野生的阿拉斯加。点映结束后,韩寒亲自出来解释了这件事,说原本用了金毛,后来发现金毛在沙漠里看不见。诚哉斯言。但是金毛也不合适啊!我读书少,你别想蒙我。

看完之后我跟朋友吃饭,朋友们聊到那条狗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电影圈的,且又高又壮,我不敢惹他们,没有说话,结果吃多了。我想说的是,正如写小说时往往没有“中心思想”,但客观上却传递了作者的三观一样,电影里的很多东西,导演也不一定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客观上能起到我来组成头部的作用。马达是一个旅伴,也是浩汉在这段旅程里经历的诸多告别之一。“狗只能活十几年,”江河老师说道。浩汉转过身,看了看狗,大概也觉得它死去了一点点,但这样告别不觉得伤感,比看着你珍爱的东西在你眼前死了强。所以他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死去的父亲和有关他死去的真相,告别了海市蜃楼里的姑娘,告别了兄弟,告别了朋友,告别了路人,告别了车,告别了狗,也告别了自己。他一点点死去,正如温水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当然知道会死了。

还得扯两句别的。一件事是说,这片子的音乐很好玩,每一首都用得恰到好处。我们知道,翻译英文歌词是一件特别锉逼的事情,但当江河老师往面包上抹着屎一样的东西,一句一句地跟着铃声念出中文歌词的时候,我还真有点震惊,我从没见过有人这么干,更别提处理得如此自然了。另一件事是说,韩寒身为一个车手,却不会拍车,这太遗憾了。还是那句话,情怀和赚钱这两件事搞在一起,容易搞成罗永浩,你接了Polo,就得给人家拍牛逼,你又想要情怀,就会拍成一个奔跑的罗永浩。你看保罗哈吉斯,他的哪部片子都不是讲赛车的,但看完之后我们都会心情澎湃地去百度:卧槽这是什么车?太屌了等我长大了我也要买一辆!这才叫拍车。如果拍不成这样,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一辆白车,它跟Camel提供的服装太违和了,更别提阿拉斯加了。乱套!

还有最后一件屁事我马上就说完了。这件事是说,如果我是韩寒,我就不在片尾字幕上打那个航拍组的名字,还不给他们钱。他妈的,拍成这个抖抖抖的样子,老子凭什么要给你们钱?写到此处,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如实打个三星还是跪下打个五星。后来一想,韩寒又不给我钱。有钱给那个逗比航拍组还不如给我呢。

 2 ) 告别少年的最后一次旅行

很多人觉得我说喜欢《后会无期》不是真的。但恰恰是真的。所以我不得不略微详细的叙述一下我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告别少年时代的最后一次旅行,一路从东到西,遇到很多人,都是“后会无期”,包括两个少年,最终也失散了。最重要的情感是两个少年之间,以及两个少年和周围的世界之间,泡妞所占的比例极小。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满是:为什么最后王珞丹又出现了!不是说好“后会无期”吗?我觉着这是一个败笔。
马浩汉像我的很多童年小伙伴:大条滑稽真诚有情有义的少年。正要面对世界给他的迎头痛击却还不知道。这段旅行因为少年跟世界刚刚相逢,失败得还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惨痛,只是一点失望,一些笑料,还那么温柔。可以想象:他以后大概要迎接更多的失望,一次比一次严厉。在电影里面,他没有再出现,因为“后会无期”,因为“告别要说得很大声,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因为“混得一般,留个念想”。冯绍峰演得非常好,如果不是他,整部电影的人物都会显得有点业余,但他的表演压住了这种业余感。

我记住的那些温柔时刻:
告别少年的最后一次旅行,去看了在剧组当替身演员的童年小伙伴儿。什么都没有发生,大家说着一些自以为已经成熟了老道了,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话,然后告别。告别的时候,小伙伴拼命扭头冲他们笑,不顾自己正在演一场被枪决的戏(那场枪决戏致敬《色戒》)。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一段落稍显平淡,但结束之后很久,我都一直记得陈乔恩那个努力扭头微笑的镜头,让我想到少年时那些互相依恋的情感,无关爱情。为此,甚至要喜欢上陈乔恩了。

当然会碰上自己喜欢的女孩儿,陈柏霖一边给面包涂辣椒酱,一边念着她手机铃声的歌词:“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我问我妈妈,以后我会怎么样哪?……”太温柔。(那么多女人喜欢韩寒是有道理的。)

很多人嘲笑这是一个Word,觉得跟韩寒的小说差不多什么的,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不懂电影,也不懂镜头语言。用镜头语言来叙述事件跟文字是完全两样的。我恰恰觉得《后会无期》做得最好的就是实现了文字到镜头语言的成功转化。段子?段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拍的。多少电影拍出来的段子让你根本笑不出来,就是镜头语言运用得不好。

还记得的细节:
冯绍峰去夹陈柏霖碗里那只卤蛋。哈哈哈哈。
麻了腿。哈哈哈哈哈。
各种尿尿之后想办法擦手,好少年。哈哈哈哈。
贾樟柯总是被门夹住的衣角。哈哈哈哈哈。
马达加斯加。哈哈哈哈。
车窗不见了。哈哈哈哈哈哈。
竟然把朋友也搞丢了。哈哈哈哈。
三个骑士。哈哈哈哈哈。
……………………

种种失望,没有一件事不失望的。 “这个朋友可以交”,车就被开走了……但少年依然强撑着。
最让人难过的是:虽然一直抱着马达加斯加的是冯绍峰,但最后选择的时候,它还是走向了陈柏霖。
真的太难过了。

(后来看幕后,韩寒说当时是让马达加斯加自己选的。)

网上总是有太多人喜欢草率的批评和概念化的指责。表示不服的人,尤其是电影圈里面混了很久的人,你们大概可以写出几十条说这部电影不符合戏剧规律的地方。但它的动人之处,你们大概永远都研究不出来,也学不到。你们懂得很多的理论,却都是空中楼阁。
作为一个影视公司的员工,每天看的剧本都是这样: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好像也有在努力塑造人物。但生硬、假,一点都不动人,看到最后只想撕纸。情节都是瞎想象出来的,或者网上看来的。没动真感情,拍不出好电影。
就说“夹卤蛋”那个细节吧,别看这么小,谁能想出来?

从这部电影看来:韩寒最深的失落竟然是跟少年伙伴们不得不出现的离散。真的太少年了。而大部分中国男人现在都太中年了。所以很可贵。

镜头无一不美。所以结束之后我一直在片尾找摄影师的名字。

还有点很个人的东西。一个好朋友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说:“虽然大家都在成长,但最后世界就变成男人的了。”操作一个5000万的项目,难度比写一本书大太多了,但韩寒非常稳妥的完成了,小到选一首歌,都是考验。我看到采访里面韩寒讲说“夹卤蛋”那个细节,他垫了一层非常非常淡的《大话西游》里的《追月》……我是知道电影的复杂程度,尤其是这种公路电影的复杂程度,所以觉得男孩子们还真的蛮厉害啊!
所以纠结的点是这样的:虽然少年们面对着世界的重重失望,但他们最终找到了方式来跟征服世界……他们跟世界的关系如此直接亲密……
这两年我真的是越来越羡慕男人了。

 3 ) 写了很多段子,但依旧拍不出一部好电影

有的导演,有天赋有才华,但是受审美和品位限制却难以拍出好电影,比如周杰伦。


而有的导演,则刚好站在了对立面,有着不错的品味,可取的想法,高大上的追求。但是,没有那个导演能力,眼高手低。没错,我说的是韩寒。


韩寒说过,他喜欢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地下》,而他想将后会无期拍成的样子,显然也是类似于《地下》那样的,在戏谑幽默之外,又有可以让人思考的深度和为之动容的人物情怀。但只是“想法有余,执行不足。”戏谑幽默好弄,说几句俏皮话,几句看似讽刺的擦边球就好了,事实上韩寒也就是这么做的。但其它就没那么简单了,所谓情怀,所谓深度,都是无法单靠台词来体现出来,那样只会显得无比苍白。


苏米在旅馆手机铃声响起,江河念歌词的片段,韩寒想借词抒怀,用歌词内容对苏米的身份和经历对观众做一种联想的暗示。创意很好,要是拍好了会很棒,但是,韩寒拍烂了,因为怎么将导演个人想要体现的想法转变成为观众切身的感受,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摄影,剪辑,灯光等一系列技术性手段表达出,然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观众在不知觉中接受。而这偏偏就是韩寒做不到的地方。所以最后这个片段没能达到它该有的效果。类似的还有在边境线上两人的分别,结局时两人关于书结尾的对话等处,都属于“有想法拍的差”的。唯一一个拍的比较好的,就是刘莺莺和浩汉在台球厅对话的部分,但也仅止步于台球厅,在两人走出台球厅后,刘莺莺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的那刻,又毁了。这句台词或许是不错,但在这么个场景这么个时候从这么个角色嘴里说出来,怎么都违和,都怪。韩导演,你想耍小聪明的心思,体现的太明显。


也由此说下去,这样不合时宜且生硬的金句金言,已经被很多人批评过了,后会无期是个靠段子撑起来的电影。其实不光是那几句俏皮话是段子,那些看起来文绉绉的独白,那些莫名其妙穿插进来的次情节,甚至那条阿拉斯加,都是段子。这些段子作用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逗乐,有的是为了拓展下所谓的深度,有的则就是为了那所谓的情怀二字,却没有一条段子是为了讲故事。最后韩寒能做的,也只是将他们粗暴的组装到一起,呈献给观众。或许这样可以博得观众一时的惊叹,却让电影整体陷入了最糟糕的境地,事实上后会无期有很多次可以延续下去的氛围和感觉都被这样的“段子”给破坏了,它们有时实在是太过喧宾夺主了。又或者韩寒本来就打算将它们放在电影中的主导位置。


文学和电影不是一回事,剧本和小说也不是一回事,靠段子是支撑不起一部电影的,剧本要有叙事结构,有事件有推动,有冲突有矛盾,有高潮有铺垫。当然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会具有上述这些元素所有,但绝大部分都会多少遵循剧本写作的套路。


再看看后会无期,抠掉那些段子,故事还剩些什么?主角几乎一开场就踏上了旅程,根本没有给予墨笔去交代人物和背景,只是三两句旁白草草了事,主角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目的。别说是入职,这仅仅只是一个给故事开始的合理原因罢了,根本没有一丝丝的内心纠葛。这对于最后的主题升华是致命的。因为一部正常的公路片,在最后,主角一定会得到什么懂得什么从而改变什么。比如《雨人》,男主角在旅途中与哥哥的相处,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从而改变了自己对亲人的态度。而后会无期从一开始就是无,没有落差,到最后也就无从改变,也注定了后会无期故事一路平淡乏味的走完。观众看完后,无法得到什么体会,无法被满足,难以被主人公经历的历程所感动,却留下了满脑子的不解和憋屈。这个故事到底想讲什么?他们走这么久到底是想干嘛?


于是,在开头和结局已经失败的情况下,过程变得更加索然无味。而在旅途的过程中,江河和浩然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是这些事,没有一个对他们两人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别人的事情,完完全全是别人的事情,不能对两人对一点点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主角成了纯粹的看客,观众离电影本身的距离就更加遥远。本该是肩负起观众移情作用的主角,却变成了串联起微博小故事的工具。整个故事,就变得毫无意义,整个旅行,就真的只是纯粹的旅行,没有任何其它,公路片,真的就只剩下公路二字。


或许你说,韩寒真的就只是想拍成这个样子呢?只是想逗人一笑呢?不可能,韩寒绝非只是想拍成这样一个乏善可陈的段子喜剧,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也有对观众的野心,你给他这样的借口,是在侮辱他。


或许你又说,人生就是这样的啊。对,但电影不是人生,电影只是人生的缩影。将光影技术完全拍成生活的那叫做家庭录像。电影艺术的巧妙就在于,将平凡人的人生,用符合观众审美的技巧,浓缩改造成为一个故事,并用这个故事,去触动观众。


然后又要人要说:你看过韩寒的书吗?你不知道韩寒本来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吗?难道就没有不遵循所谓的技巧套路的电影吗?有啊,比如泰伦斯马利克的电影,比如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它们就可以被称作电影中的散文诗,但是那是有极强的导演功底用视听语言去弥补的,韩寒有吗?他铁定没有。他在导演层次的技术各方面都十分之业余,所以戏剧张力的营造非常之差。他可以将小说写的散漫自由还颇具吸引力,但他没有那个水平去把电影也拍成那个样子。所以既然没有,就老老实实的拍规规矩矩的电影。别想着拍的多么有范儿,多么有逼格有气氛,不然段子再多都只是段子,不是电影。虽然韩寒自称不喜欢王家卫,但他拍电影却分明朝着王家卫的路子在走,只可惜,在后会无期的道路上,走成了个残废。






-----------------
最后对于抱着那些所谓你没看懂,韩寒电影里有隐含深意云云言论的人说一句。暂且不论那些长篇大论几乎全靠脑补的所谓“真相”是否靠谱,即便韩寒真的有什么藏在暗处的用意,那也无法挽救后会无期质量上的缺陷。电影好坏与否什么时候决定于它是否有象征,有隐喻,有暗示了?杀手不太冷有吗?荒野大镖客有吗?上帝之城有吗?【看不懂=好电影】 这种傻逼逻辑是时候停一停了。

 4 ) 能整电影就别瞎整情怀

《后会无期》的海报是苍茫的世界,歌曲海报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但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我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好像是他的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PS.是不是只要评价不好就是没有看过电影?,就不能是看过并且做出最直接评价的结论吗?还是那句话,在整电影的时候别乱整情怀,故作深沉不比纸醉金迷好多少。

 5 ) 【解读】一部水平一般的商业炒作片诞生始末

上映前:
       韩寒在去年6月18日微博中说到:小说里的人物是你穿透世界的面具,而不是批判制度的道具,更不是承载段子的玩具。不能把大量时事评论和社会热点放置其中,那些都是杂文新闻和微博论坛要做的事。万万没想到,韩寒意识到在小说里应避免的事项,在一年后的电影中全部兑现。
    电影上映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对这部电影挺期待的,同时有隐隐担忧:票房卖不过小时代多不好。这种感觉就像奢靡和浮夸终究打败内涵与情怀,“邪”还是压了“正”。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我们相约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奔向光明的道路铺上一块基石。
    关于第一个预告片,我们觉得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好,旁白刻意僵硬。东极岛之歌让我们重新拾起信心:这歌多特别啊;要有多厉害的电影才能用得上这么独特的歌。终极版预告发布时又有些怀疑这部电影:怎么矫情又深沉的话这么多?但我们还是深信它和小时代有本质区别,至少高出很多个档次的。
    韩寒对这部电影的前期宣传在微博上做到了极致。从一开始宣布要拍电影就获得大众的关注,拍摄期间时不时晒出场景照以及自黑图片,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包括冯绍峰陈柏霖等以颠覆性的造型出现在电影中,都让大家觉得电影很牛叉的样子。当然宣传影片无可非议,要让大家对电影保持新鲜感提高期待度嘛,不然票房怎么打得败小时代呢。
韩寒还请了一些有公众知名度的人看点映场,人情面子上不给好评说不过去,看罢发微博称赞一下,打打口碑基础。算是情理之中。

----------------------------
上映后:他人的评论
    我是在首映那天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的,关于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最客观的影评是知乎上“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中朱炫的回答。看了这篇影评,我觉得自己没必要针对电影再写什么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回来看到豆瓣评分高达7.8,被深深地震惊了。一是因为“韩寒的团队也会雇水军刷分?”;二是“竟然还刷了这么高这落差太大根本无法接受”。于是怀着满腔愤懑熬夜写了篇吐槽文,也就是这篇评论的前身。
    客观上说,这部电影大概处于6分的水平,超过6.5分已经够逆天了。虽说上映后褒贬不一,但是关注一些和韩寒有关的平台,会发现和平台相关的人相继写出称赞文。像是one APP长驻作者大冰,荞麦,邵夷贝等等。这也无可厚非,谁让现实就是那么现实呢,说不定有一天我也会为了一些好处写得一手跪舔文。但这种连环式宣传无疑给电影的好口碑渲染出良好氛围。
    周黎明曾在7月25号发微博说:在近期讲年轻人的影片中,《我就是我》完成度最高,它的镜头比多数故事片更讲究……范导能把纪录片拍得像故事片那么好看,起码剧情更强。相信一般人都能够看出这段话隐藏的对《后会无期》的评价。四天后周老师表明自己对电影基本上肯定,影评也是基于这个立意有避重就轻之嫌。最后写道“它有瑕疵,但它从起步就在追求牛逼。”电影看的是成品,而不是本意。这不是宗教信仰中判断行为好坏要考虑道德动机。哪个人在起步时不想拍出名垂千古具有划时代意义既反映社会状况又刻画人性复杂并且最好摘取几个国际奖项的电影?(老张情何以堪)。评论一部电影应着眼于电影本身质量,而不是从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出发,追求再牛逼没有表现出来有什么用?这一点其实周老师应该更清楚,又或者他只是相对于《小时代》而言更鼓励这种创作风格。
    桃姐在豆瓣上给这部电影打了三星,短评中还提到是考虑到处女作的因素。以上是我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两位影评人的评价。
    一些粉丝说即使看电影之前不知导演是谁,看罢也能感觉出导演肯定是韩寒,因为“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韩寒。”对于这种评论,我只想问:拍电影的韩寒什么时候能走出写书的韩寒的圈子?这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叙事语言,过度的相似还有什么好称道的吗。

---------------------------------------
上映后:韩寒及其团队的表现
    影片的后期宣传上韩寒也是丝毫不懈怠,从加多宝合作到送礼品送汽车,再到放出片场视频,连快乐大本营都被上了。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虽说不乐意于商业炒作,但炒作起来比郭敬明还要高出几个段位。但也更加反映出一向以思想深度、言辞犀利著称的韩寒,在商人的路上越走越远。想必韩寒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年少轻狂,口无遮拦”,从这一次次的打脸经历中多少也吸取了教训。
    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不缺钱,不缺钱不代表自己不想赚钱。郭敬明缺钱吗?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纯粹为了个人喜好而拍的电影,但要说不想多捞点儿票房,未免格调甚高。
    韩寒在“佳访”中也说过:“如果有很多的解读,它其实有一个好处,就是势必不是一部烂片,它至少是有一定质量的。没有质量的片子,你会连解读都不想解读。”这个评判标准也让我挺震惊。虽然这部电影确实还算不上“烂片”,(其实也是差一点儿就成了烂片),但不知韩寒是否想过,如果不知名导演拍出这样的片子,会有几个人去看,又会有几个人去解读呢。电影的粉丝经济几乎成为大局,作为一个已经当了导演的人,以粉丝的评论作为评价参考,不知自身的评价标准何在。虽然有些解读也会让我惊叹:背后竟可以有这样的故事!但毕竟没有拍出来啊,并不是每个人的脑洞都能意淫出一个剧本,电影节评审也不会拿着一摞脑补文给电影参考打分。
    
    韩寒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我的读者和受众与一般的粉丝不太一样,他们的眼光、判断非常独立,会很客观冷静地去审视你的作品,并不盲目。他们的智商和想象力也是让我蛮自豪的一件事,我也根本忽悠不了他们。”这部电影还是忽悠到了绝大部分受众,韩寒对自己的粉丝质量也高估了许多。至于没被忽悠的,则被他直接忽略了吧。我曾以为他讽刺社会的虚伪,自然会真正坦率的面对别人的批评。但看了后会无期官方转发的影评才发觉是我想太多。可能再牛叉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脑残粉多一点,再多一点。无论什么时候自己发一条微博,立刻千呼百应刷上微博热门;无论写出什么样的书,都有人出于心中的热爱买个十本百本;无论拍出什么样的电影,都能够票房与口碑兼得。
    韩寒终究成为大众垃圾文化生产者的一员,乐此不彼地刷段子,而不再有真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言论。尤其是后会无期官博,电影中有“内涵”的台词也就那么多,每天轮着来,配上意境千篇一律的图片,竟然没有倦的时候。再有深意的话看个几遍也就差不多了,何况那些台词真的没有那个水平耐得住这么多遍的领悟。

    所以从出发点(也就是追求)来说,《后会无期》要高于《小时代》,可惜韩寒没有实力把影片做好。从影片质量和宣传方式来看,他们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靠娱乐大众博取关注挣得票子。
    “这看上去是一部公路片,更是一部有着情怀的告别青春电影。”评论这样说。这篇文章无意谴责或贬低,但求金钱污染情怀的时代的到来能够慢些。

==================

后记:
    关于韩寒,我最近在想,为什么大多数的我们都高估了他。他只不过是在精彩的过自己的生活而已:在我们都讨厌学习的时候他退了学;在大家千辛万苦考了个不怎么样的大学时他出书成了名;在我们为生活奔忙时他愉快地耍起了赛车;最终赢取白富美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些和他个人的水平有什么关系呢?他在最近的采访中提到的电影十分大众化,文学素养比他好的人也很多。在图书馆翻阅他的杂文甚至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观点立意远没有蒋方舟独到深刻。一个喜欢他的朋友说起他的文章,像是刺猬,可能会刺的浑身不舒服,但缺少致命一击的力量。他过去是给这个社会带来轻微痛感的人,却被捧上这么高的神坛,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与包装炒作相结合的效果吧。
    有的人从生活中获得智慧,有的人从书中获得智慧。韩寒是生活的赢家,不可否认;访谈中的回答也很有技巧。但如果说他读过多少书,水平多高,未免不符实。但现代社会大体上来说是不那么需要思想的,只需要娱乐就足够了。这也是无论《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都不是佳作,却能拿下高票房的重要原因。

==================================================================================================================================================================

以下为影评前身:
    (纯吐槽,可能会引起不适。慎点。)

对这个标榜格调的世界绝望了,我要喜欢郭敬明给你们所有豆瓣的人看
2014-07-25 09:25:48
                可以说这部电影只是韩寒又一本书的情节构想,继承了他一贯的犀利与搞笑、文艺与张扬并存的风格。
     欲抑先扬地说吧,岳父的情怀和格调向来标榜很高的。电影的细节之中处处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电台里轻柔的女声与现实的反差,诉说的听众孤独可笑可悲,寻人启事等等。处处也是好景色,可惜整部片弥漫着一种刻意讨巧的气息,尤其是邓紫棋那首突兀响起的歌,给我一种电影高潮之后情感爆发的感觉,违和,太违和了。我一直在克制自己别把这篇影评写成咆哮体。
      其实终极版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对电影的期待度已经降低很多,矫情的话怎么那么多,海报上不都写得好好的吗,“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岳父怎么还讲那么多道理。好在大部分矫情的台词在预告片里都放完了,有了心理准备。(预告片也把几乎所有经典片段都剪进去了,所以说,有预告片就够了,还要什么电影?)只是袁泉故作云淡风轻地说出“但爱就是克制”时还是差一点被刚喝进的奶茶呛到。
      这就是段子与心灵鸡汤堆砌出来的电影,前者负责搞笑,后者负责文艺与深沉。
     电影叙事语言基本上没有。
     唯二的亮点就是歌与风景。但韩寒不是做歌的,歌也不是韩寒做的。风景也是韩导去或不去都在那里不悲不喜的。
   一定程度上相似于王家卫的风格,但看看王家卫,《一代宗师》也显示出墨镜王的电影想进一步创新何其艰难,国际上也不吃这一套。至于放出将要拍摄的《摆渡人》消息,只想叹息。
   
     韩粉也经常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说起《小时代》多不屑一顾。同样性质的话用在别的地方是low逼,用在《后会无期》里就是有格调。看完这部,我想说其实本质上它和《小时代》无差别,观众各取所需罢了。而且郭敬明起码还不会用心灵鸡汤类的台词支撑起整部电影呢,起码人家镜头叙事还是有的(第一部除外),起码人家主打就是时装秀与颜值而不是高逼格。 很多影评里写韩寒的情怀诚意什么的,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韩黑,相反挺多方面我很佩服他。两年前一个朋友过生日我还买的《一座城池》送他。
  
     韩寒是有情怀的,但仅仅有情怀,尚且不适用于电影。要想真在电影上有所小成,还是要走出写作思维的圈子,好好用电影镜头讲故事,而不是用台词感慨社会,感慨人生。
   
     吐槽一下英文字幕,真想高大上进军国际就请个好翻译啊...要么还不如没有。
     歌曲嘛...除了前面提到的邓紫棋那首,苏米与江河初见时bgm也不合时宜,其他配乐都很赞。我一朋友说,就当花三十几块钱来听几首歌了。上海音乐学院合唱的《东极岛》是我最爱,现已加入起床闹铃套餐。
   
     豆瓣评分竟然有7.7,微博公众号负面评论也极少。电影宣传时连只狗都不放过。心塞,对这个标榜格调的世界绝望了。我决定我要去看《小时代》弥补一下,小四也很努力的你们造吗。想想小四,顶着一五几的身高顶着多大心理压力走到今天,容易吗人家;还总是被韩寒被网友调戏,屈辱啊简直... 这部电影之后我要对韩寒粉转路人,对郭敬明黑转粉了。好了豆友们你们都去追求你们的格调吧,我要告诉全豆瓣我要粉郭敬明了。
   
   最后真诚地说一句,好久没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到这样的电影上了,感谢它让我有了重拾烂片的感觉。
  ------------------------------------------------------------------------------------------------------------------
    这部电影是有可取之处的。镜头色调好,歌曲好,这是真心赞美。有些细节之中可以体现韩寒的人文关怀。问题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既刻意又零散。也没有用镜头讲故事。
    楼主最喜欢的片段是苏米手机铃想起的时候江河同声传译了歌词。不真实但诗意化的情节。冯绍峰看着车被开走眼眶里溢出眼泪那几秒也算触动。
  ------------------------------------------------------------------------------------------------------------------
    究竟有多少人以为楼主真的要回粉郭敬明?好吧我承认题目是噱头,楼主只是想表达这部电影之后惊觉谁也不能比谁高出多少水平。曾几何时,我也对韩寒说的犀利俏皮话赞叹不已,对郭敬明的忧桑小清新不屑一顾。其实不过大家各取所需罢了,也没那个实力去说别人low。也没必要说到韩就提郭,就让他们各自去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吧。
    今天才知道韩粉里nc也挺多的... 只是更高冷了呢,文意都不理解还能呵了一嘴好呵。
   那些赞美楼主逼格高的,是没看到标榜这两个字吗。楼主知道自己没格调,楼主只是看不惯没格调还要宣称自己格调高的人。
  ------------------------------------------------------------------------------------------------------------7.31反思与补充说明
    严格说来这篇算不上什么影评。首映那天刚看完感觉电影不过如此,回来看到豆瓣近8分,被电影水平和评分之间的巨大反差惊到了, 再加上那些打五星的很多都在都说情怀什么的,没控制住情绪,所以才写成这样子。平静下来再写一篇的话怎么都不会写成这种风格...... 如果你被楼主一些偏激的话气到了或影响情绪什么的(对此表示歉意),嗯,静几天,然后就会忘掉了...... 无论电影怎样,生活都在继续n_n

     

 6 ) 《后会无期》:关于理想主义的终极定义

自与你告别,路终于平凡。故事里后会无期的人,穿过人山人海,却不曾离开。
——题记


你终于看完了《后会无期》,这部许多人期待也许多人等着看笑话的电影。你一个人,眼睛有些潮湿,却没有哭。散场了,你听完片尾曲慢慢站起,走在夜的街上,某些味道却似乎开始慢慢弥漫在空气中,被你吸进肚里。第二天早上,你起床,脑中忽然响起那句歌词,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心有点痛,你却自嘲地笑了一笑,打扮干净上班去。这生活,和相聚之间的距离,仍然隔着千山万水。


一篇令人信服的影评,不谈质量先谈感受无疑是耍流氓的。

除去最后结尾前的部分稍显凌乱急促尚可商榷修饰,韩寒的这份处女作在工艺层面已经逼近八十五分的优秀线。公路电影的多段式叙事风格既考验导演对镜头和节奏的掌控力,也考验情节的张力和连贯性。于前者而言,在摒弃了大冲突大回转的“微观景观”式剧本之上,导演成功地让全片贯穿了基本稳定的节奏而没有失控,显然,源于对剧本的自信,韩寒适当提高了对中国观众观看故事时耐性的期许。于后者而言,各种跳跃式冷幽默的台词非但没有碍于情节的伸展,反而在主线故事叙述里承担了调节的阀门作用。那些在常态情节推进中穿插的每一个蕴含着导演恶趣味的小意外,如一首抒情歌里的鼓点,因反差而生动了影像,也缓解了偶尔说教的尴尬。这些优点与本片的其他技术闪光,如旅馆部分惊艳到可以给九十分的蒙太奇式剪辑,如每段故事衔接处悠然的空镜头切换,如出色贴切全满分的配乐,共同成就了《后会无期》。以舒服的方式把故事讲完整,甚至讲出了火花,在国产电影中已是佳作。

冷静克制,不急不躁,这八个字大概可以形容《后会无期》在技术层面体现出的气质,它无疑是这个第一次执导电影的青年因才华和努力带给我们的惊喜。

全片演员基本人尽其用,水准以上,连狗的演技都没有乱入违和感,导演的选角能力堪称碉堡。袁泉明净的脸与不俗的台词功力,王珞丹在大屏幕上第一次被如此淋漓尽致地挖掘出的味道,是前半段的最大亮点。钟汉良的人物设计是惊喜,而他本人也以相当松弛自然的演技和把观众震到了豁出去的表达方式将神秘与朴素完美结合于角色,宛若带来一阵清风,引出本片后半段最大的唏嘘和散场后仍然抹不去的疑惑费解。冯绍峰与陈柏霖对人物的定位感知准确稳定,对于孤独落寞和倔强执拗均诠释有佳。

技术以外,自然还有更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夜的公路旁,紧紧拉住一个人的手。
那时你年轻,你幼稚,你疯狂,你无止尽地付出和索取。
后来的后来,这个你,和那个人,都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仿佛从没来过这个世界一般,无论那夜的路灯多闪耀,那夜的你们在寒风里哭的多伤,抱的多紧。

谜一样的世界,是韩寒在《后会无期》里为这路给出的终极诠释。

谜一样的出发。是从东极岛上一个失业青年一个宅汉和一个傻小子的目瞪口呆开始。爆炸的房屋,没有后路的前路,面朝大海的理想,背离岛屿的流浪。阳光沙滩留不住聪明的人类,son of bitch才是愤怒的那年对平庸最好的评价。

谜一样的行走。是大城市里替身女演员面对窗外认真提供背影时静默的神情,是扭头看着同伴远走时的安稳眼神,是妓女在夜半的旅馆走廊里回眸那一刻的心颤,是飞机跑道上长发飘散风里时被吹散的数不清的道理,和道理里永远过不好的人生。

谜一样的遇见。是马桶冲不散的记得,吟诗时产生的静电,台球桌前的对视,一杆杆被打碎的童话,没有斑点的狗。是林间隐蔽的潇洒硬汉,在夜里岩石上高颂的理想,面对一颗卫星迸发的幻觉梦境,和头盔里的飘渺与真实。

谜一样的告别。从开始即开始,到结束未结束。如果喜欢是可以留下的理由,那么世界怎会有那许多无可奈何和颠沛流离。如果骄傲可以让青蛙顶破锅盖,那么地球只怕早已被无数个堂吉诃德征服。如果拥抱和讲述可以穿越迷雾成就坚不可摧的信任,那么人生又哪来那许多背叛后的恍然大悟与再一次的情难自禁、不能放手。

原来,一切的答案是没有答案。其实,一切的再会是后会无期。


在影片结尾,在叙说告别的台词里,曾经以为不再相见的人们,却似乎又见了,曾经以为要匍匐一生的人,似乎真的绽放了。韩寒他,在一段残忍真实的讲述之后,以这个侮辱智商的温暖设定,向那个一次次侮辱了尊严和梦想的世界发出了和解却又似乎夹带嘲笑的声音。

即使我知前路漫漫,即使你已后会无期,即使平凡是唯一答案,即使无力是最终结局。
可在梦里,本该爱的人,最想去走的路,仍在继续。

把真相撕开来给你看,却又无视真相。
这,才是理想主义的终极定义。


不是你变了,是我们变了。感谢韩寒。

 短评

结尾男主说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八十集电视剧,我在想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剧了

7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文艺青年的人在囧途,笑点挺多,冯绍峰真是帅的一比。。以前觉得他就会演各种和杨幂配对的烂片,这次彻底路人转粉了,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需要多看几次才能消化掉,演员阵容真是赞,各种插曲也是赞。。

9分钟前
  • 钮祜禄·真烦
  • 推荐

注定两极化的片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主线、没剧情,全片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喜欢的人会感觉看了四篇韩寒写的小短篇,意犹未尽。没想到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韩式幽默,小林武史监督的音乐也好听。最喜欢袁泉的段落,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11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卫星围着地球转,没观过世界也会有世界观。骚年自以为对于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韩寒闭嘴。

12分钟前
  • 小熊QQ
  • 较差

三星半,故事完整性略有欠缺,段子倒是不少,整体感不强,不过第一部算是不错了

16分钟前
  • 麻油叶
  • 还行

对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的比较,我觉得我宁愿吃一个没有馅的馍,也不想吃一坨很精美的翔。

21分钟前
  • 杜希萌
  • 推荐

“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文艺剧情片却一直在笑,最后笑哭…我们不断在赶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最后能留下一个人,珍藏一件事…就够了。“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2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觉得韩寒有真诚,有热血,有讽刺,有独立,有向往,有理想化,有无厘头,有壮举,有可爱,有沉默,有爆发,有黑色幽默,有无能为力,有玩世不恭,有悲观宿命,有沉沦,有升华,当然也有自我局限,本人小学生一枚,初中没毕业,初一时曾是小四的脑残粉。

26分钟前
  • 暗愫
  • 力荐

导演处女作自动加1星。其他的,没啥可说了……可以用钱和资源做到它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极限之外,就是真正的「电影」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了。但很可惜,最近两三年的中国电影里,别说极限了,连底线能够到的都不多。

29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有点情怀,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基本还是段子集。韩寒的自恋要比郭敬明的高级些,姿态也摆得更加好看,不过扁平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罐头鸡汤,味精放多少的差异。

3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和朋友们去了内部首映,第一时间看到了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年少时爱过的男神们都老了,并且老出了不同的风采。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两句:“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以及“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3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段子一半俗烂一半搞笑,最不喜欢钟汉良那场,还好在影片多次近乎开始灌输鸡汤时,都冷幽默处理掉了。狗的寿命至少比情谊要长,盖上锅盖才是现实,所以来用力的告个别,后会无期。3星半

4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就想让曾经喜欢过十年的人多赚点钱。

42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被老男孩、小3时代、81号们恶心完后,你会被这片逗乐,即使当个段子手,韩少也花了心思,我认为这是导演应有的追求和态度,而前面几个渣片连台词都不说人话。超出预期的好看,所以四星。

47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大体还是个文艺片的感觉,其实从美术风格也能看出来,有点过来人的伤感,关于文艺青年沧桑的心 。讲友情,讲梦想,讲各种人生感悟,偶尔再来点冷幽默,基本就是韩寒平时呈现给大家的样子。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烂。遗憾与不足也有不少,频繁的段子破坏了氛围。于是,看过也就看过了。作为处女作,三星吧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韩寒的镜头语言还是弱了点,唯一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个地方(冯转过脸,只留耳朵在黄金分割,表示不想听)。每个演员大多展现了自己应有的水准,大锤表现不佳,袁泉感觉最好,陈乔恩也不错。航拍抖的一B,视角还算不错。看完觉得有点短。最后,请弱智们不要再在影院里大喊这条哈士奇好可爱了谢谢!

56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韩式幽默+韩式叙事,动人又轻松

57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作为公路片,不要说《杯酒人生》《破碎之花》这样的国外佳作了,比之宁浩的公路片都还有很大差距。最大问题是故事的松散,随意,缺乏逻辑性和内在张力。人物,情怀,境界都浮在表面,全靠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吸引力。不差,也无甚特别。

58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我喜欢这里的人物那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人生不到死,哪会有结局。

60分钟前
  • 卡卡小姐
  • 力荐

奇怪的是上海人韩寒在拍小城情怀,而小城来的郭敬明却处处显露对(幻境)上海的痴迷。

1小时前
  • 仲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