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阁之风波

动作片中国台湾1973

主演:李丽华,乔宏,田丰,徐枫

导演:胡金铨

 剧照

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7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8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9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6:58

详细剧情

元朝未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图将朱的布兵图献给蒙古王爷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陕西接头,反元志士与陕西迎春阁客栈主人万人迷商量对策,并乔装打扮,严阵以待,准备捉拿内奸并夺回布兵图。李察罕也带人住进迎春阁客栈,沈天松献图后即被活捉。女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处盗取布兵图,却误取了另一文件;她的同党小辣椒在将文件放回原处时遭到杀害。李察罕查觉后亲自查看,双方斗智斗力,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鏖战。

 长篇影评

 1 ) 搬运

《迎春阁之风波》中出现了多位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装扮趋于男性,尤其是徐枫扮演的李婉儿,一身戎马,佩戴长剑。有意思的是,除了编织的长辫子有着明显的女性特质外,万人迷(李丽华饰)、水蜜桃(胡锦饰)、黑牡丹(茅瑛饰)、夜来香(马海伦饰)、小辣椒(上官燕儿饰)等女性形象大都戴着掩盖自己性别特质的帽子。尽管这些名字听来铿锵悦耳,而且意义鲜丽,也能直接比喻各个女子的外在特质,但显然是用以遮掩身份的伪名或外号。这种从外形到名字的“装扮”,其实是在转换视点以隐藏真实的面貌。玛丽•安•多恩曾说,女性气质是可以被装扮的。于是,当观看影片中具有装扮意味的女性形象时,其实是在欣赏她们背后所具有的个人意识。此时,胡金铨所创作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一种抛离开“欲望”的勇士,就连这些女勇士对立面的另一位女性——李察汗的妹妹婉儿,亦是如此。

 2 ) 风波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73年呢!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地道,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你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低配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

 3 ) 五星推荐

胡金铨的这部《迎春阁之风波》,可以看做是另一个版本的《龙门客栈》,将戏剧冲突都集中到一个客栈之间慢慢展开,故事如画卷一样缓缓展开娓娓道来,深得中国传统武侠的古典韵味。 这许许多多的人物,都似乎是从画里、书里走出来的人物,不带一丝都市气息。这些个人物,在狭小的客栈中,斗智斗勇,冲突四起,虽不见硝烟,却胜千军万马。尤其是,当韩英杰唱起关汉卿的曲子的时候,众人皆沉醉于此,恍然之间才想到,这就是底蕴那!五星推荐

 4 ) 迎春阁之风波

  胡金铨导演在世66年,拍片14部,其中五部半为武侠片。1965至1975的十年间,胡导接连创作出具有浓烈个人风格的武侠类型电影,或开风气之先,或于影史留名。
  我看到的第一部胡导的作品却是这一众武侠经典中最不受关注的《迎春阁之风波》。胡导偏爱客栈,客栈情结始终蔓延在他的武侠电影中,自《大醉侠》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有《龙门客栈》,《怒》是,《迎》亦是。
  《龙门客栈》是胡氏客栈戏的顶峰,但《迎》于之相比,时地人却更加高度集中,全片近九成的时间是在客栈内,剧情简单明快,布局-试探-交锋-决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但内容却饱满充沛,山贼,老千,恶吏,轮番出场,更有密探穿插其间察言观色,老板,跑堂,侠客义士,几个表情动作,便如白描般勾勒清晰,如此繁多的人物,庞杂的人物关系,胡导调动起来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尽显大家风范。
  从镜头角度,《迎》与胡导其他的作品有所不同,自始至终,充斥画面的尽是中近景与人物特写,全然没有胡氏作品特有的空镜长镜,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不露声色的间谍战,这一切使得《迎》在胡导的诸多作品中显得有些另类,不同于古风浩荡的《龙门客栈》,亦不同于空灵悠远的《侠女》,而俨然是一则节奏分明,诗意盎然的武侠小品。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样,"胡金铨导演的成就,在于他丰富了大众电影的传统"。

 5 ) 「客栈」里的武侠江湖:那些风流老板娘从何而来?

武侠世界里,「客栈」作为浓缩的小江湖,历来是剧情展开的关键空间叙事场景之一。

在这个三教九流云集,迎来送往交织的狭窄封闭小空间里,通过精心设计的武打动作和层层布景,步步为营地渲染气氛,制造悬念冲突,推动剧情起伏。

桌椅碗筷杯碟板凳都将成为武器,敌我试探,你来我往,正邪对抗,都可以发生在「客栈」这个小江湖里。

作为新派武侠的开山宗师,胡金铨导演对于客栈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或者说,「客栈」之所以成为中国武侠一个经典叙事场景,正是胡金铨的多次成功塑造的结果。

从1966至1973年,胡金铨先后打造了经典的「客栈四部曲」——《大醉侠》、《龙门客栈》、《喜怒哀乐之怒》和《迎春阁之风波》。

20年后,徐克李惠民程小东的武侠巅峰之作《新龙门客栈》,甚至再之后的《龙门飞甲》,其故事架构的原型和布景服化,都基本脱胎于胡金铨这四部电影。

从60年代到10年代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电影人代代传承进化,才为我们打磨出了一个电影世界里「武侠江湖」的样子。

1. 胡金铨和「新派武侠」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大亨邵逸夫从南洋回到香港,想突破传统武侠残片的格局,找寻武侠电影的新出路。

其时香港电影最风靡的类型片,是文艺片和黄梅调电影,没有人晓得新武侠要怎么拍。

据说,一筹莫展的邵老板尝试了包括李翰祥在内的好几个大导演都不成功,甚至还大胆招考了一批街头少年,放弃传统戏曲套路花拳绣腿,在邵氏片厂清水湾的后山真刀真枪乱打。

结果出来的成品,只是一堆乱成一锅粥的群殴。

最终破局的,就是胡金铨和他的新派武侠开山之作《大醉侠》。

胡金铨出身于北平书香世家,从小浸淫于老胡同文化里,自幼学习绘画,颇有艺术天分。

他当然也不懂武功,他的武侠之武,依然传承着浓厚的传统戏曲的影子。

胡金铨的武侠故事框架往往脱胎于传统文化或历史故事,其中融入山水之美,展现侠义精神。

他将武打和传统戏剧的韵律融为一体:

我向来将影片中的动体部分视为舞蹈而非武打,因为我对京剧很感兴趣,特别是它的动作与动态效果。」

年仅19岁的新人郑佩佩饰演了《大醉侠》中的一代侠女金燕子。身为两江总督之女,金燕子武艺高强出手不凡。为救出兄长惩治恶徒,她女扮男装独闯虎穴,最后在江湖侠客范大悲帮助下成功将恶徒斩除。

电影里金燕子女扮男装在高升客栈的第一次亮相就堪称经典:

山贼们虎视眈眈围坐四周,伺机进攻。店伙计没头没脑地端上酒菜,而杯碗筷碟铜钱串子都瞬间变成武器和制敌工具,敌我双方开始变戏法般你来我往试探虚实。

主演郑佩佩多年的芭蕾舞和古典舞的功底,使这个角色形象更加身姿敏捷,韵律优美,英气逼人。整个武打场面干净利落行云流水,配合白衣斗笠小桥流水的场景细节,分分钟都透着传统中国的古典美感。

胡金铨对于细节的考据癖由来已久。由于考据过于细致,他的电影往往拍摄成本极高且进度缓慢。早先的作品《大地儿女》就严重预算超支,最后还赔得血本无归。

不按时交作业且败家,于是邵老板对此人尤其不满。

《大醉侠》的成功也没有让胡金铨在邵氏的日子变得好过一点。此后,胡金铨合约到期,跳槽到中国台湾联邦影业,开始创作经典之作《龙门客栈》。

2. 《龙门客栈》

对于客栈的热衷,胡金铨曾解释说:

「我一直觉得我国古代的客栈,尤其是荒野的客栈,实在是最富戏剧性的场所。很少有地方能像它这样时间空间集中,一切冲突都有可能在这里爆发。

《大醉侠》里经典的客栈戏算是给胡金铨打了个样。去到台湾的胡金铨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来实现他一贯的「自找麻烦」。

20世纪60年代,台湾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特务政治无孔不入。胡金铨联想到明朝厂卫特务制度,借古讽今,取材明英宗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迫害忠臣于谦及其子女的史实,完成了《龙门客栈》的拍摄。

为拍摄《龙门客栈》,胡金铨亲自勘查外景,最后选用了屏东垦丁的原始森林、苗栗火焰山的断壁残垣、中横梨山的漫天云海,来构建他脑海中的「龙门」。

他的后来者徐克在美国念书时的毕业论文就在研究胡金铨。他也说:

「胡导每次拍一场戏都会超乎常人。常人就是我们这些导演的想法。他不会找方便的地方,会找一个有分量的景色,在那边等太阳。后来我看一本写黑泽明的书,他也在等太阳。

同时,胡金铨有着非常严肃的历史观,永远在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古代江湖,对于历史的考据可谓令人惊叹。

比如在《从拍古装电影找资料谈起》一文里,他写了这么一段:

「又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毛笔一支银子一钱,茶叶一两银子一斤(指当时河北,南方也许便宜些)。皂隶每年工食银三两二钱(如不贪污,很难维持起码生活)。但是问题又来了,茶叶一两银子一斤,是香片还是龙井?想一想,算了,再这么追究下去,六年也拍不成一部电影!」

胡金铨热衷研究明史,认为「明代是所有朝代中最腐败的,知识分子与政府、贫与富的差距都大,党争也最严重」,于是常常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乱世出英雄的明朝。

他曾亲自制作过大量人物衣饰考据记录的手稿。《龙门客栈》的手稿尤其多。

仅为弄清楚明朝锦衣卫的服装,他研究了故宫里的《入狴图》和《出警图》,中央图书馆的《古今名画300种》、《古今名画大观:人物画册第二集》等。《龙门客栈》里东厂诸君的穿着:首领曹少卿的大红披风,大档头的白袍,二档头的黑褂,都是他亲自考证并翻制出来的。

后来的导演,只要拍摄明朝武侠故事,服装基本都照搬胡金铨样式。

但对于剧情和人物个性的塑造,在这部《龙门客栈》明显是有缺失的。

《龙门客栈》里的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京剧脸谱化特征:萧少镃是富有书生气息的武生形象,吴宁是老成的须生形象,朱辉是冷艳的刀马旦,朱骥则是冲动的花脸武生……

在这种简单纯碎的叙事之下,侠士之义,旧属之忠,反派之奸被强烈凸显出来。而萧少镃和朱辉之间若隐若现的情愫却被放到了大背景里,各自角色人性闪光点,则被一笔带过。

当然,这种脸谱化的人物设计,或许也跟当时台湾的审查制度有关——影片必须凸显善恶分明,不允许有不分善恶的杀人和打斗。

3.《迎春阁之风波》

不少观众质疑胡导的电影情节不够丰富,人物个性不够有趣,大概都是没看过这部《迎春阁之风波》。

据说,这才是胡导自己最偏爱的作品——它也确实有相较于胡金铨其他电影的高明之处。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表面是客栈内里却是秘密谍战基地的迎春阁里,上演了一出为偷取朱元璋步兵图,一众反元侠士与蒙古王爷李察罕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真实历史中,田丰饰演的李察汗和徐枫饰演的郡主,都确有其人。因为轻敌,李察汗在降军营中巡视时,被招降的「红巾军」刺杀身亡。

而在电影中,所有的故事都集中转移到了「迎春阁」客栈里。

人来人往的「迎春阁」比「龙门客栈」复杂得多:赌徒、跑堂、江湖客、生意人、地方官吏……三教九流各种身份的人们前赴后继依次登场,戏份精细,错落有致。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小客栈里热闹嘈杂却条理分明,剧情武侠中带有悬疑谍战的味道,气氛悠然中还多了几分喜剧色彩。

跟此前胡金铨武侠片相比,《迎春阁》明显在情节设计上更丰满,节奏掌控也更成熟。

最为不俗的是,《迎春阁》其实是一出女人戏——一大群女人占据了客栈,她们风情与义气合二为一,有着强烈雌雄同体的美。

女掌柜「万人迷」既长袖善舞又深明大义,一边与蒙古地方官员虚与委蛇,一边支持反元志士们开展地下工作。她手下四个女跑堂,个个出身江湖形象鲜明,但却又合乎剧情地彼此融为一体,不着痕迹地隐藏着各自真实身份。

其实在《迎春阁》之前,胡金铨的另一部短片《喜怒哀乐之怒》,也曾塑造过一个绿林风流女老板娘形象。《怒》里的客栈是一家黑店,风骚老板娘垂涎男主任堂惠姿色,形象也十分可爱。

可以说,后来徐克导演《新龙门客栈》里,张曼玉饰演的经典人物形象金镶玉,既借鉴了《怒》里的黑店老板娘的风骚入骨,也继承《迎春阁》里「万人迷」的长袖善舞和与地方官员的私情——金镶玉是这两个女掌柜形象的合体

到了《迎春阁》结尾,万人迷火烧迎春阁,侠客们奔走江湖的场面,在后来在《新龙门客栈》里也得以延续。

「万人迷」这个女老板娘形象,也为古装戏老板娘形象从此定装。后来《流星蝴蝶剑》里的秋若兰,《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等等,基本都是致敬或承袭了这个「万人迷」。

4. 「客栈四部曲」到《新龙门客栈》

「客栈四部曲」是胡金铨将他心中的客栈江湖不断打磨细化,日臻完善的过程。

最早在戛纳电影节获奖(《侠女》)的中国导演之一,也是1978年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选的「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他将自己对中国历史和政治,以及绘画、戏曲、禅学等传统文化精神的感悟和理解,都注入了武侠电影影像之中。

于是,在胡金铨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浓郁的中国文化的质感,这种质感源于他在细节上尽善尽美的执念。

从这里开始,中国武侠电影才脱去了传统武侠残片那种怪力乱神,机关气功满天飞的样子。从此,武侠片里的侠义情怀,历史质感,山水美感,武打韵律,客栈竹林等场景叙事空间,都成了最基本的标配。

可以说,胡金铨奠定了新派武侠的基础样式,从人物到叙事到场景到节奏掌控,让观众看到了武侠到另一种别开生面到可能。

此后的中国武侠电影,从徐克的《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龙门飞甲》,到李安的《卧虎藏龙》等等,无数经典中,我们都可以窥见致敬一代大师胡金铨的影子。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自然是向胡金铨致敬的典范,但它也有了新一辈导演的进化与迭代。

徐克认为,龙门客栈就是江湖的浓缩版。新龙门取景于敦煌,天然的「大漠孤烟直」的景象,省却了太多当年胡金铨四处踩点取景的麻烦。

在《新龙门客栈》里,制作团队抛弃了老版故事里脸谱化扁平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将每个角色的心理、人格画像都描绘得更为精细。虽然胡金铨版的故事框架仍在,但正反两派人物形象,甚至每一个配角,都变得有血有肉。

英俊潇洒有勇有谋的周淮安,英气逼人侠女情怀的邱莫言,作风泼辣风骚入骨的老板娘金镶玉,冷艳奸邪作风狠戾的太监曹少钦,每一个角色丝丝入扣,道出江湖儿女敢爱敢恨的飒爽情怀。

于是,当金镶玉初遇周淮安。周淮安问:「请问龙门客栈在哪?」

金镶玉媚眼一笑:「我身上就是龙门客栈。

从此,武侠里有了情爱,有了欲念,有了「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仿佛儿女情长就该如此。

 6 ) 被忽视的经典-迎春阁之风波

如果说《忠烈图》的观影经历多少有些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对于《迎春阁之风波》的评价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人人都知道胡金铨是一个拍客栈戏的高手,但我担心绝大多数人可能向我一样,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客栈戏中的逸品。


是的,我必须说,我被这部片子完全征服了,以至于看完后多少有点质疑过往评论家们的眼光。从我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大醉侠》(胡式客栈戏的发端,虽说客栈戏只是其中次要的桥段), 《龙门客栈》(公认的经典,虽然也要借着天映再版邵式武侠的东风和后辈蔡明亮的致敬才终被人想起)还是徐克的《新龙门客栈》(看过的人应该最多),几乎都能在《迎》中找到影子,而在其客栈戏表现的全面性上,又不及《迎》剧来的那么全面,精彩。若说到剧情,《迎春阁之风波》也决不逊色于任何一部风格相似的作品,甚至还高过一筹,颇有几分间谍片的味道。如果谈明星,《迎》剧也配备了足够的大腕,特别是影后李丽华的倾力加盟,实在让人眼前三亮,啧啧称赞!总而言之,我实在找不出任何一个理由来让这部电影遭到低估,但很遗憾,出于某些我暂时想不通也不知道的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宁愿强打精神去对冗长的《侠女》附庸风雅,却忽视了胡导原来也有颇具商业气息,紧张刺激的作品传世。
 

牢骚发完,还是扯回来谈谈电影本身。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仍然是胡金铨钟爱的明朝题材。说的是朱元璋帅兵反元,内奸沈天松盗取兵图欲献于元朝管情报的王爷李察汗而约定与李在迎春阁碰头,这边明方在老板娘万人迷的塞外客栈迎春阁布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察汗,于是两派人物在迎春阁内外展开一场殊死谍战......
 

开头部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打斗,但是胡金铨对于场面的处理却绝不亚于北京人艺在《茶馆》中的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老板,跑堂,接头内应,山贼,老千,地方官吏,李察汗的先头探子。将近20多人,轮番登场,三教九流且几乎人人都有台词。如此繁杂的人物体系,还要穿插剧情的交代和一些细节的暗示,应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胡金铨却处理得非常之好,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半分不自然的感觉。


然后是主角登场,虽然影片中的正面形象给了反元志士们,但影片的主角却很显然是田丰扮演的李察汗。个人感觉这是田丰最好的作品,可说演绎的惟妙惟肖。首先好在气质上,李察汗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高贵感。其次是对于人物情绪的掌握,忽而笑面迎人,忽而厉声呵斥,忽而凝眉熟思,忽而又痛下杀手,真可谓是游刃有余。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手戏的则是李丽华扮演的客栈老板万人迷。这已经是李丽华最后的几部片子之一,虽说体型已经微微发胖,但是演技却日臻成熟,尤其是其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可谓相当传神。而万人迷在剧中的某些桥段,诸如其武功,对地方官员的笼络等,又似乎都能在后来《新龙门客栈》中的金湘玉身上,找到影子,只是不像后来的金老板那般奔放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李丽华在《迎春阁之风波》中仍然保持了相当好的扮相,让人绝对想不到当时她已经年近50了。
 

较为失败的倒是四个女侠客串的客栈跑堂,不知是导演给的篇幅不够,还是主角的表演太过精彩,只觉得这四个本来的噱头都是匆匆走马,直到全部死掉我还是没把每个人的特点记清楚(除了那个飞贼出身的)。呵呵,也许胡导平时的导演风格太过high-level,以至于偶尔想要商业一把却不知如何下手为好吧。倒是演惯艳情戏的胡锦原来也身手不凡,颇让人意外。还有一个在古天乐版《神雕》中演瑛姑的也有印象,可惜名字忘记了。
 

其他角色的表演倒是都可以得高分的,白鹰在这部片子中仍然演好人,装扮和《忠烈图》中差不多。有他在,基本上也就用不着石隽出马了,都是白衣秀士的形象。演惯坏人的韩英杰在这部片子里展现了难得的快板才能。实在是很佩服胡金铨对于演员潜力的挖掘,同样的表现岳华在《大醉侠》当中也有过。乔宏饰演埋伏在李察汗身边的卧底,不苟言笑,行动果决。最后还是点评一下徐枫,正如在《忠烈图》中的苗装形象让我眼前一亮一样,她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再次让我惊艳,这一身蒙古装束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美了,说不出的高贵。想到现在执掌汤臣的那个肥胖老妪与市侩形象,时间啊,真是抹杀美好事物的终极武器......


由于绝大部分剧情都是在客栈中展开的,所以胡金铨在镜头语言上放弃了自己巅峰时期赖以成名的空镜头和长镜头,而回归到了早年为邵式拍片时的中近景切换与人物面部特写处理上。这使得影片的节奏可以快起来,也使得剧中悬念能够一环接一环,不带拖泥带水地串接在一起。而特写镜头的应用又给了演员足够的空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所以说好的导演是不会教条的,这也是我始终觉得胡要高过其他武侠导演一筹的一个原因。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外景。拍片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自然是没有条件回大陆取景的。但是非常让我惊讶的是片中的外景让人感觉就像是黄土高坡一样,而且客栈被置景于一个窑洞中,更是让人对摄制组的努力钦佩万分。非常想知道影片的外景是在哪里取的,但很可惜,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寥若星辰,无法如愿。


影片最后,幸存的几位主角纵马离去,镜头拉回迎春阁,客栈已在一片火海中。看到这里方才想起,原来徐克在《新龙门客栈》里不止借用了《龙门客栈》的剧情,也对《迎春阁之风波》 善加临摹。只不过,这样的致敬却未能引起后人对于胡导的足够兴趣,或许是因为徐克没有说,或许是说了,大家忘记了。总之,这么优秀的作品最终竟沉寂于时光之中,实在不能不令人道一声无奈......

2008-4

 短评

到这部才真正觉出徐枫的漂亮来,真是英气。白鹰演的也好,胡金铨还真是喜欢客栈啊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物没弄好。过于符号,忠奸分明,且前后半段未对人物命运做出对应。出场很亮,退场潦草。

11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细节上的优秀设计不能掩盖文本的糟糕 反正都是要全杀光的 为什么还搞那么复杂 客栈里的室内戏明明很好 最后却偏要拉到室外去解决战斗 胡金铨这么干了太多次了

16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煞是好看。孤山客栈,颇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有大陆的考究也有香港的肆意。衣服真好看,妹子真好看,耍眼神和耍剑一样。配音也好听,不是低嗓播音腔,而是字正腔圆又有腔调。一段数来宝一段胡琴,有俗有雅,有韵味不是瞎来的。《天将雄师》里成龙唱的歌真是太没文化了。

18分钟前
  • 山下猫
  • 力荐

室内戏真是太精彩了,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杂而不乱,而且没想到可以幽默成这样,还各种京式粗口张口就来。收尾的打斗戏就实在不够好看,果然不是导演本意么。徐枫真是太酷了。三十岁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再见了我的二十岁。

22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

2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7。这部风格象有点回到邵氏时期,喜剧色彩突出,惜高潮决斗场松散不力,智力设定亦小浮动。徐枫在这部里的表现倒是比客栈值得圈点,心狠手辣冰美人跃然而出。客栈、谍战、空镜头、继续发扬侠女中创造性假连击镜头的使用。p.s. 为参加上戏的胡金铨研讨会补片之一,石隽老来儒雅笔挺,真人气度真棒。

28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依然高清修复,胡金铨大导演对《大醉侠》和《龙门客栈》故事模板的一次沿用和改造,别问徐克、李惠民版《新龙门客栈》抄了胡导的多少创意多少猛料,总之连结尾都如出一辙!元末北方统治集团和朱元璋义军的间谍战,就在小小的客栈里展开,趣味性十足,尤其女掌柜和四个女侍,配角“不配”,千娇百媚,身怀绝技,难得胡锦老师这一次性感娇媚当中有豪侠之气;片子80%左右都是内景,近乎接近室内剧,镜头调度、叙事节奏、故事张力却丝毫不受影响,无论正派、反派都是有棱有角,英姿飒爽,群像鲜明,大导演的执行力确实厉害!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3年胡金全客栈三部曲。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考究,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表演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另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8.2

3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8.0/6.9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

40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在叙事的有效性上有人能超越胡金铨?没有!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哗,徐枫真是惊为天人啊,以前只叹服她凌厉刚硬的眼神,只能说蒙古郡主不太女性化的服装更配合这种眼神。万掌柜和四个跑堂姑娘,是那种鲜活妩媚精明的俏生生的美,容易亲近。最惊喜的是沙云山唱的那一段关汉卿别离曲,才想起:哈,元朝啊,元朝有元曲。这就是底蕴啊。现在的古代电影其实都是牵强附会。

48分钟前
  • Lolali
  • 推荐

延续龙门客栈风格,不过相比之下少了些武侠,多了些文戏。胡金铨电影真是一丝不苟,有板有眼,辨识度极高。遗憾是斗智那么久,最后还是得靠火拼解决,真应了那句话,干就完了。

52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一波未平一波起,风波接连风波恶。节奏明快,毫不拖沓,故事同样是集中在一间客栈之内,同样先要派先遣人员打探情况,大人物在中段才来到客栈,结尾同样要跑到野外围攻反派大Boss。框架结构表现上近乎和《龙门客栈》一模一样。在香港取外景,也能拍到如此的地貌风景,就很不寻常了。主要的女性角色有六个之多,与男性角色平分戏份。还是头一次听到李丽华被他人配音,降低调门更显沉稳。徐枫的蒙古郡主扮相英气十足,艳压群芳。从时代设定看,就是恰逢《倚天屠龙记》的时间点,而服装设计上和近年翻拍影视剧花哨风格截然不同,有古韵也符合各种职业身份,有粗麻布料也有锦衣华服,就像武打风格也是低武招数,看的就是这一拳一脚间的力量分寸。

5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整体不错,构思剧情以及反间等情节都可以。武打在那个年代如此也还好,最让人吐槽的是最后的群戏pk,明明可以一起上歼灭敌人,非要等着同伴一个个被干死才出击,也有点太低龄了。对了,胡金铨骨子里绝对是个女权主义者。

5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演员浑身有戏,情节处处是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三折,波波是好戏。第一部胡金铨。

5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万人迷和手底下四朵金花,再加上一个时时刻刻杏眼怒瞪的凶恶小郡主,满屏幕的春色让人移不开眼呀移不开眼~~~~

1小时前
  • 张熊熊
  • 力荐

还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一爿客栈,前半部很茶馆很生活,可能是胡金铨甚至同期港台电影里含他妈量最高的一部作品。原来金镶玉的原型在这里,徐克《新龙门客栈》的改编也结合了这部;说着“放你妈的驴屁”的万人迷真得很迷人,走路带风身手不凡的跑堂姑娘们天天出武戏;依旧是好人没那么好,客栈工作组甚至有些邪里邪气 ,坏人也没那么坏,王爷和郡主雍容华贵不怒自威求贤若渴甚至通晓元曲…对特定空间和人物们的聚焦带来了一种客观…在香港取景竟能达到片中的戈壁效果,可惜最后的大决战草草结束。感慨胡金铨真难模仿啊,属于古代,活在古代,现在说的古装,大概是装装看的装吧...

1小时前
  • 吴邪
  • 推荐

“在武侠世界里开一家客栈首要注意什么?”——“墙上贴大字:要打出去打。”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能凑齐这么些长得特别古的演员不容易,或者说他们一到胡金铨的片子里就变得特别古。

1小时前
  • 皮革业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