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蓝之蓝

爱情片欧洲1993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Benoit  Regent    

导演: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放地址

 剧照

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7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8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9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13

详细剧情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

 长篇影评

 1 ) 红与爱与梦

4月的倒数第二天,五一的假期的第一天,还未从工作状态中走出来的我有些烦躁。天气燥热起来,周遭满是汹涌过节的人潮,令我一度想放弃去电影院看《红》。令人庆幸的是,我还是去了。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对许多影迷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对我而言也是入门的欧洲艺术电影。他们最早存在在青少年时期的dvd大碟封面。他们是最美妙的三部曲,像时间胶囊一样留存了三位女主角最好年华里的美丽,也一贯而下,彼此串联,匠气十足。静谧冷冽的《蓝》是女主从困境里中找寻自己的自由,充盈屏幕满溢的蓝,和游泳池的画面,像是沉入水底一般难以呼吸。《白》充满讽刺尖锐的黑色幽默,探讨男女在感情中的平等。而《红》,用完美的剪辑和调度,暖色的色调说了“博爱”这一个看似浅显,却最遥远的话题。

少年至今,我一直都最喜欢《蓝》,我一直向往像朱莉的坚强和毅然,独自救赎的女性哪怕在沉默入迷的呼吸里都能发出光芒。我如是想。但是感谢这次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影展,在许多年后,在第一次回顾了《红》后,我也终于发现了她的迷人之处。

故事的主线是美丽的女模特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跨越年龄的友情。瓦伦丁深爱的男友在伦敦,两个人只能通过电话维系着感情。她对男友的来电充满期待,但是男友对她却总是充满了怀疑。一日在捡到老法官的狗后,两人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生活。老法官在被年轻时的恋人背叛后,再也没有敢爱过任何人,他将自己封闭,退休后靠偷听邻居的电话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同时还有一名与瓦伦丁仅有一街之隔的年轻男子奥古斯特,他生活在瓦伦丁的左右,却从未相逢,他与一位金发女子热恋,后被抛弃,是老法官年轻时代的映射。

故事的最后,瓦伦丁用她的温暖唤醒了老法官的内心,她与奥古斯特一起登上了去往英国的船,并最终双双奇迹般地获救。而电视那头的老法官看到她获救的场面,也终于安心了下来。

主题为“博爱”这个十分宽广,时常被用到,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的品德。

人都是自私的,这仿佛是从兽性里带出来的,固有的保全自己,弱肉强食,为了繁衍自己的基因可以与别的同性决斗到遍体鳞伤的执念。而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拥有立于他人的立场,去热爱,去宽恕别人的大爱精神。

瓦伦丁便是如此,她善良和乐观,在见到别人的时候总是带着笑意。她会救起受伤的母狗,会在男友无端质问的冰冷语气里,天真的提及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她说,两人如果没有那一次巧合就不会相遇。而对方对于她的控制欲显然超过了对她,对这段感情的珍惜,而她,却毫无察觉,甚至还在诉说着爱意与思念。只有在巨幅广告照片里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里露出了迷茫和伤感。在三部曲的终章,她也终于毫不犹豫地,帮那位老妇人把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而导演的慈悲心也在此刻跃然纸上。

所以当这样的瓦伦丁遇见了老法官的时候,当她发现老人的偷听行为时。她跑到了隔壁邻居家,却看到了那位男士热情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后,落荒而逃。哪怕老法官告诉她,即使现在不说,以后这同性之情还是会被发现,他的家人还是会陷入巨大阴霾。可瓦伦丁还是不愿意去做那个捅破一切“坏人”,也许在她心里,她不忍心这一切是因为她所谓的正义。她也不曾真的责怪或轻视老法官,相反地,我十分喜欢剧中那一幕,老法官突然停下来,夕阳撒入房间内,两个人的被橘色的光照亮,这似乎是老人对于这个世界的不多的热爱,虽然短暂,但是却很动人。

我想如老法官这般带有悲观色彩的人,都是敏感且孤独的。他站在博爱的背面,在被爱情伤害后,他选择逃避。他知道,爱像玫瑰一样诱人,却也在同时带着荆棘,不想被刺破手指唯一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看着,或者索性,闭上眼睛。就像是年轻的奥古斯特一样,电影对他与金发女子的感情线交代地格外直接,相爱时是直接打直球让观众听到他们再一夜欢愉后露骨地讨论身体的满足,情变的瞬间,用保龄球馆里一个破碎的啤酒杯隐喻,而当他被背叛时候,也选择了最露骨的方式————让他直接看到了女子与别的男人在床上赤裸缠绕。这仿佛与另一条故事的在温馨小屋里的风格大相径庭,却也是毫无掩饰地将老法官所惧怕的内容,用一个直球呈现在了眼前。你仿佛被带入到奥古斯特的身体里,狼狈地,疯狂地爬上了窗台,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就这么清晰地,躺在别人身下呻吟。昨日甜蜜像是空洞谎言,分崩离析。你开始咒骂爱情,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爱过。

时间在这一刻交汇,这是四十年后,同样的故事演绎。不同的是,瓦伦丁出现了,她好像对爱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惧怕,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呢。这是傻吗?还是幸运呢。什么是错,什么又是对?在老法官冰封的心终于软下来,他说他觉得自己挺恶心的。于是他从书本后面拿出了(看上去听美味的)梨子白兰地,两个人像朋友一样聊天,他也与自己和解了。

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无法拒绝一个真正的拥抱爱的人吧。拥抱爱的意义,是接受所有爱会带来的不堪,依然义无反顾地去爱上别人。哪怕还是那么一个悲观的自己,哪怕你必须接受寂寞的感觉会一直如影随形,只是更坦然了一些。

瓦伦丁也是寂寞的,她的寂寞体现在电影中对她平日生活里那些琐碎的描述。舞蹈房,酒吧,夜间的公路上。还是,那些等待电话的夜晚。

电话是可怕的,又盼着他来电,又有些惧怕他无端的询问。线路通过英吉利海峡,传到了她的房间里,看似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渐渐地在瓦解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这是20年前的电影,而现在,各种爆炸的信息,定位,上线提醒,已读信息等庞杂的功能更是时刻地联系着每个人。我们用它们作为宣誓主权的工具,以爱之名,将窥探合理化,控制,猜忌。也许也是这些令人窒息的距离,让许多人开始怀念歌颂起“从前车马慢”的生活了。那时候爱可以藏在心里,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用另一颗心去交换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老法官叙述的那个梦,那个梦毫无根据,瓦伦丁却深感兴趣,深究细节。梦里她将会幸福的在另一半身边醒来,在日光和笑容里度过新的一天。

我很喜欢红的结尾,不同于《蓝》结尾如古典乐一般工整的人物数次登场。《红》的结尾是老人在得知瓦伦丁获救后,站在窗边,房间里是母狗诞下嘤嘤叫唤的小狗们,象征着新的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老人落下浅浅的眼泪。故事戛然而止,一切都充满了正向的可能。也像是一个对于他梦境的肯定,瓦伦丁一定会有一个好结局,因为她也值得这样的好结局。奥古斯特也许会成为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他,勇敢地迈出下一步,找到一份真挚的情感。

《红》就像是迷雾中的一束光线一样,她的底色是最狂热的颜色,却也透出一丝寂寥。今天一个人走路回家的路上,还是想起了美丽的瓦伦丁,想起她穿着秋装在大街上独自快步走的身影和她的惊鸿侧颜。想起她是愉悦的,哪怕寂寥,也会试着去相信,在这寂寥背后会有一天我也做了一个美梦,并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成真。不需要任何书面的,电子的,app或是ai创造的。从而,也多了一些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动力。我想,一部好电影存在的意义,也不过如此吧。

 2 ) 《红》中年轻法官的存在性问题

    关于《红》,笔者有一个十分大胆的猜测。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观影作品或学术论文而言,大多以为电影的主角应当是三个:Valentine,老法官以及年轻法官。但我以为年轻法官也许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时间上造出来的一个符号而非实体,象征着老法官的过去,在valentine所在的时间轴上,年轻的法官是不存在的,存在者只是老法官。笔者以下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Valentine与年轻法官始终相近而不相遇、相知,两人始终没有任何交集。年轻法官就住在Valentine的对面,但是Valentine始终没有与年轻男子的直面相遇,其所看见的只是一部红色的吉普车。这种不可相遇性笔者以为并非导演要为最后结束的事故中相遇做下的层层掉观众胃口的铺垫,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风格而言,基完全不屑于去这么做。不让其相遇的目的就是在于告诉观众:他们并非处于一个时间点上,法官的生命时间应该是先于Valentine的,因此无法在同一个时间(影片的时间定位在Valentine的个人生命时间上)相遇。从在音像店里年轻法官先于valentine离开也可以看出这个隐喻。另一方面,老法官也从未遇见过年轻法官,只是遇见过年轻法官的女朋友在庭审外与另一男子调情。若年轻法官真实存在于这个时间,也只可能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继续其在《十诫》中寻找一个与剧情毫无关系的黑衣男子来增加影片神秘性的技巧,在《红》中也安排一个这样的人物,但若果真如此,老法官与年轻法官的女朋友实在没有见面必要,也不需过多对年轻法官的生活进行叙述,且最终结局幸存者中也不需将年轻法官作为幸存者之一,因为他不是主角,只是增加神秘性的工具。如此观之,年轻法官的存在性问题受到质疑。
    第二,片中从来没有任何一处叙述过老法官的姓名,也仅仅在片末提到幸存者Auguste Bruner,即年轻法官的姓名。片中只叙述年轻法官也有一只黑色的牧羊犬,且也从事法官职业,其女朋友的模样也完全符合老法官在剧院叙述自己的女朋友的模样。就如同《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中完全相同的两人生活在不同城市,基耶斯洛夫斯基大可以将这种同时存在再演绎一遍,只不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是空间双重生命共存,而《红》是一个时间上的共存。但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重视现实与真实的导演,其早期的纪录片拍摄将这种风格一贯到底,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其他影片中凡是主角的一定有名有姓(哪怕同名)但名与人是一定对应存在。但是老法官作为《红》中的主角,他的名却缺席、不在场,这种名与人不对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名在场,也即年轻法官的名,但是人不在场。这也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利用时间玩的一个小技巧。
    第三,Valentine与年轻法官交错但从不交织的生命轨迹,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要表达的两人的确有爱的基础(音像店里年轻法官先买走了Valentine喜爱的唱片隐喻二人的确有共同喜好),在不同时间点表现这种相近却模糊的爱的潜流,比老法官与Valentine在同一时间轴直接表达炽烈的爱意更具张力,也同时为最后故事的象征性结局埋下伏笔。
    第四,片末年轻法官与Valentine的相遇,也并非物质存在性的相遇,而是一种符号性的相遇。Valentine与年轻法官的幸存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后做出的一种可能性的判断:在时间里错过的两瓣苹果有相遇的可能、有爱的可能。这里也是年轻法官与Valentine第一次同时处于一个镜头画面里,但也只是一个定格,镜头马上又转为老法官的脸部特写。影片结尾正是达到这种目的,即告诉观众一种爱的可能,博爱主题的表达笔者以为更多是时间上——时间上错过40年的两瓣苹果仍然可以爱。
    笔者以为,年轻法官的存在问题,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也是模糊的,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中,他自己也谈到《红》的叙事结构与存在性问题,认为这个存在性的确是模糊的。或者这种似在非在的感觉更模糊,也更美。
    向基耶斯洛夫斯基致敬!

 3 ) 从一个扔瓶子的老人说起。



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什么听起来像个俄罗斯人的名字?!】
他自私的剪辑,他不热爱电影的态度。【是的,不爱。我没有打错】
这一切都成了他鲜明的logo,存在于这个花花屏幕之上,有些“非主流”!
当你,真心去喜欢他的叙述故事的手法的时候。
就会不经意间深深的惦记,浅浅的微笑。
说来,其实他的存世作品不是很多。
但是有三部曲不得不让人去想起这个浪漫的老头。
想起一个只喜欢游离于波兰和法国的电影诗人。所谓“地域性导演”就该由此而来的吧。

《蓝》《白》《红》。
法国国旗的颜色就是这三种颜色。由而右的顺序。
很多人知道这三部曲,但是有些人真的不知道从哪一部看起。红白蓝?白红蓝?一样的顺口。
但是,当你真正全都看完的时候,才恍悟这“蓝白红”的深意。
我就是其中一个!

【蓝:忧郁,哀伤】——自由
从电影一开始,就漫漫铺陈开哀伤的因子。一场车祸夺取三口之家的父亲和女儿。
剩下的妻子朱莉,显得尤为幸运,而又不幸。
为什么不一同毁灭?!
朱莉选择自杀,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想如果她有足够的勇气,这样做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一种彻底的自由。
当故事渐渐的发展下去,当朱莉选择逃避过去的生活,
当她逃避一切和过去有联系的人和物,
现实的生活告诉了他一些答案。
当她听到一个行乞的乐手,吹起逝去的爱人写过的一首曲子,她上前去询问。
乐手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总是有一些东西要留下的”
也许,这就是答案。这也是一个转折。
命运安排朱莉活下来,安排朱莉知道了爱人在外面还有一个深爱的女人。
安排朱莉完成爱人留下来的未完成的曲子。
甚至安排朱莉照顾好那个女人。
电影的本意,是想告诉我们,曾经被生活和失去亲人的伤痛所束缚的朱莉,如今已获得重生。
“自由”由此而来。
而,在我看来,朱莉更像是一颗孤独的棋子。
漠然的存在,有着自由的外壳。
却把心牢牢的锁住了。
被爱的枷锁给锁住。

就像是,她根本不在乎那个扔不进瓶子的老人。

【白:屈辱,荣耀】——公平
恕我无知,最后一部才看的这个。不过最喜欢这一部。每一部曲,都可以拿来独自欣赏。
因为他又要讲一个不一样的主题。关于“爱的公平”。
卡罗尔被妻子多明尼悄悄的藏在箱子内从波兰带去巴黎。
在光鲜的生活下,身为理发师的卡罗尔,显得格外的无能。在妻子的庇护下屈辱的生活。
当一纸传票送来,卡罗尔就失去了一切。
失去妻子,失去生活,失去尊严,失去了爱。
就像主题定格的那样,生活是公平的。
卡罗尔以同样的形式回到了波兰。
从此生活开始描写公平的情节。事业顺利,金钱富足。
可是,当一切准备就绪,卡罗尔要再次像爱人表达情意的时候。
却硬生生的得到了与之前一样不公平的待遇。
爱,如何公平?!
卡罗尔要让她偿还这一切。
所以,他制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把爱人送进了监牢。
这样,就公平了吗?!对爱人,还是对卡罗尔本身。
站在栅栏之外,看着监牢里的爱人在对他比划着“等我”的手势。
潸然泪下。爱本身就不该追求公平。
他渐渐开始懂得那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是,他看着那个扔瓶子的老人艰难的把瓶子送进垃圾箱,但是,他只是看着。

【红:怀疑,背叛】——博爱
第一个就看的这部。起初,没怎么看明白。
但最终,在看完三部曲之后,再想起电影里的情节,忽然知道。
《红》就是一部总结。总结前两部的故事。
瓦伦丁被身处远方爱人的猜忌,她一边无可奈何,一边又假装很镇定。
当她发现一个曾经被爱伤的很深的老人对爱失去信任而迷恋偷听的恶习的时候。
她很坚定的告诉老人要懂得谅解。不要去怀疑,不要被背叛打到。
要懂得博爱。
在教会老人懂得这一切的同时,瓦伦丁也渐渐反省自己和男友的爱情。
她想去英国找到爱人,说明白。
但是,在去往英国的船上,她认识了年轻有为,也被爱情困惑着的奥古斯特。
一种似曾相识油然而生。
一场风暴揭开了所有的谜底。
幸存者只有朱莉,史蒂芬,卡罗尔,多明尼,奥利维和瓦伦丁,奥古斯特。
这些都是三部曲中的主演。
故事在这就画下一个圆满的答案。
对于导演,这些都是一种盼望。
充满对人性的希望。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在《红》里,在瓦伦丁身上。

就像,她看到那个扔瓶子的老人,主动上前去帮忙扔进去。

《蓝白红》,
这不是“三部”伟大的电影,是“一部”人性的解剖记录片。
是充满希望和感召的旗帜。
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留给世人回味的经典。

 4 )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评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红•白•蓝》之《红色情深》 曲 曲 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三色》之《红色情深》就是这样一部以博爱为主题的影片:学生兼模特瓦伦蒂娜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纯洁的爱情被践踏了;命运中的偶然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之中……影片中还加入了许多次要情节:老法官卑劣地监听电话,少年马克发现自己私生子身份后堕落吸毒,家庭的背叛,爱的背叛,冷酷的母女亲情,不可告人的毒品交易。正如笼罩全片的灰色调子(在《蓝》中导演大量使用了蓝色滤色镜,但在《红》中却并没有),人物都处在难以摆脱的复杂的矛盾纠葛当中,生命是那样冰冷孤独。然而,红色仍然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场会有一抹的红色映入眼帘。《红》在光线和取景上比另外两部更讲究,每一场景都会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出现,尤其是色彩,几乎被当成一种语言在使用。红色的车灯象征危险;咖啡店榨汁机上的红色樱桃象征精神创伤;红色夹克象征记忆中的爱。另外,夺目的吉普,小店的招牌,那本砰然坠地的书的扉页,动物医院里的半扇虚掩的门,庞大广告街景,灾难后屏幕上定格的现实与过去惊鸿一瞥。这些奇异地融合在影片中的红色不时提醒我们:影片传达的本质内容正是这不经意中出现的醒目的“红”,深情的博爱的红。 一 爱与救赎 圣经上说:爱我们的邻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续的他一贯的对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爱”为核心展开。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个问题:存在真正的爱吗?当瓦伦蒂娜说帮助购物可以让那位孤独的母亲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伦蒂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否定——人们的所谓爱的行为从根本上是为了自己。 影片中出现新老两代法官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实际上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用窃听电话的方法对邻居们为人所不知的罪恶行径进行审判,他只是无力改变什么。笃信这一观点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虚灰暗之中,但注定有红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瓦伦蒂娜的到来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你走后我告诉自己真恶心”,他停止了监听并去报了案。随着与瓦伦蒂娜的进一步交流,他终于看到了光明。实际上瓦伦蒂娜是在道义上对老法官进行审判,而与老法官经历相似的年轻法官奥古斯特又成为对老法官进行法律审判的第三个审判者。然而仅仅是审判远远不够。记得最后定格镜头中的那一片红色是什么吗?是救生员的红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红色的根本目的——“救赎”。红色的博爱!红色的救赎!人不是生来自私的,老法官说爱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们在爱别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我们自己。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桔黄色的车灯似乎象征着人们的爱心,对世界产生怀疑时,灯的电池耗尽熄灭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说:“电池我已经装好了。” 生活是艰难的,再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因为得不到爱就去否定爱。也许你的邻居或偶然与你擦肩而过人就是你寻找的爱人,但——咫尺天涯。影片开头那段电话线路的推轨镜头,音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默认了电话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的确给人带来的方便,然而电话两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吗?人们无法在电话上进行心与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许多误解与猜疑:瓦伦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电话都会被对方怀疑质问。高科技成了人们疏离的载体,正是这种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各自遭遇着爱的冷淡、荒芜、失落和绝望,于是产生了罪——源于爱的罪,这种罪可能无法被审判,但可以被爱救赎,只要我们更加坦诚、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正如导演所说:人类遵守种种戒律,并非怕上帝惩罚,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人性的需求,人总要设法超越自己,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讨好神,或是讨好人。 二 宿命与轮回 贯穿影片始终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组成的空灵音乐告诉我们,世界是玄妙的,必然与偶然,宿命与抉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故事是由那样多的偶然连接而成:掉下的书正好翻到了考试题目,广播坏了于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为买烟而错过了女友的电话……反复出现的赌博机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伦蒂娜却说:我知道为什么会赢。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显然,影片实际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论的烙印。瓦伦蒂娜对男友说,要不是她中场休息时跑出来,他们就没法认识。的确如此,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改变了你的一生。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吗?如果是命中注定呢?书带注定会断,广播注定会出毛病,希旦注定会在那时跑出来,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命运注定相同……这种奇妙的宿命在海难获救时达到了顶峰:红色背景上瓦伦蒂娜惊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广告招贴完全吻合,仿佛冥冥中早有预示。 “轮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奥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后的一个轮回:轮回的金发女友、轮回的落地的书、轮回的背叛,甚至轮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来的就是轮回的空虚无奈——奥古斯特也会像老法官一样孤独一生。 老法官说:“我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你也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仿佛被一种神的力量所笼罩,在宿命之中的人显得那样脆弱无力:爱脆弱得不堪一击,幸福总是紧连着痛苦,聚散无常,拥有和缺失都无从掌握,就像本来预测的晴朗天气会忽然狂风大作。在命运的操纵下,三个生活在同一时空的个体彼此独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们的命运却彼此纠结和影响:心灵相通的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时代,重复老法官命运的奥古斯特和瓦伦蒂那是邻居却互不相识。太多好事、坏事每天在发生,而你或许就在他们旁边,多数的事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毕竟不是上帝。于是老法官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监听光鲜衣着下的阴暗的丑行,目睹着人性的丑恶虚伪,嘲笑一切所谓的善良和美好。他改变不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法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完满,上帝也会犯错误,导致他和瓦伦蒂娜错过了三十年,他对生活彻底失望。于是瓦伦蒂娜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人性本非恶,只是难免软弱,有些事你可以选择不要放弃。他们两个人的心灵互相交汇影响,让观众停留在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风雨中总会有人死亡、失踪,但也总会有人获救。片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并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变的重复就此被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们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错误,终于能在一起了呢?总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绝望后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连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阳光,仅仅一分钟的光明,却如此美丽,是否“爱”也是可以轮回的呢? 三 生命的美学 伸出你的手,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以人类命运为起点,人的堕落与跃升的路径,都可能在这一念间改变:那一念,会以撒旦的分身介入历史,或是承袭上帝造物的流程,我们也许可以决定。正如基斯洛夫斯基所说:“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把握今天。”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的手掌隔着车窗相合,那一刹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消失了,两个人的心灵融合了。 那个在《蓝》中出现的颤巍巍的老太太,老是够不到回收箱,不能把玻璃瓶塞进去,女主角看见了,但视而不见;《白》中的男主角也看见了,只能示以同情;瓦伦蒂娜看见了,毫不犹豫地走上去,帮她把瓶子投进回收箱。在一部部对生命充满破碎和悖离感的描绘之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终于表达了他对爱的肯定和盼望。爱人如爱己,很多情况下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总能用爱去改变些什么,拯救别人,也拯救自己,一幕幕纷繁芜杂过后,呈现出一副华彩乐章——救赎,生命的美,也许就在于此吧。

 5 ) 博爱——解读《红》

    相比《蓝》和《白》,《红》最难理解。红代表博爱,博爱的原文是humanity,也即人性。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改《蓝》的忧郁,《白》的戏虐,用了更加沉稳、冷峻的视角来探讨人性,其思想性是最深刻的,也是对前两部曲《蓝》与《白》的总结。我理解他所说的博爱,是对那些迷失在爱欲中的灵魂的悲悯。那些在寻爱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蓝》的寻求自我、摆脱桎梏,《白》的寻求平等,《红》的爱与疑惑,统统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最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爱救赎了因爱而迷失的灵魂。

       《红》的复杂,首先表现在其叙事结构上。那些不断被重复的影像,在观影的过程中,的确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直到片子的结尾,一切才豁然开朗。退休老法官和年轻的法学院学生,两段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生,随着剧情的推衍,慢慢重迭融合为一体,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不同年纪的同一个人,因为他们职业相同,在感情上所受到的伤害也相似。导演借助瓦伦蒂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转世重生的期盼。所以就有了老法官当年追逐自己所爱的人,一直追到英吉利海峡;海难生还的年轻法官在英吉利海峡遇见了瓦伦蒂的结局。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这部片子讲述的情感是二分之一个苹果的故事。男人和女人,是被一分为二的一个苹果,来到人世,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二分之一,生命才会完满。完整的苹果如同完美的爱,是由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又和在一起形成的,如果错过了便永远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苹果,当分成两半的苹果,来到人世时,总会有那么一些,错过了空间也错过了时间。那么谁来修正呢?我们到底在哪里出了错呢?

       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三叉路口,两扇开着的窗,以及总是擦肩而过的瓦伦蒂和法学院学生,无一不是导演特意安排的,它昭示着我们的人生:每一天,我们都有机会和无数的人擦肩而过,有些人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或知己,有的则是爱人。这很像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两个二分之一苹果,就这么随意地游走在人生的三叉路口,守候着合二为一的机缘。

       《红》用冷静的镜头,缓缓地讲述着那些错过了空间也错过了时间的苹果。瓦伦蒂深爱自己的男友,却总是被男友猜忌;年轻的法学院学生目睹自己的女友投入别人的怀抱;邻居的丈夫背着妻子和同性的恋人煲电话,女儿偷听父亲的电话,妻子却蒙在鼓里。到底那里出了错?告诉他们真相,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这些是电影引人思考的话题。两个互相寻找的苹果,即使合成了,也未必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圆满。

       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要想获得完整的那一个苹果,需要等待,静静守候重逢的机缘,你能等吗?

 6 ) “博爱”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红色多次出现在影片的画面中,例如红色的轿车、红色的桌布、红色的笔记本等等;而作为叙述主题线索的红色则出现得更为密集,仿佛隐隐地倾诉着人与人之间对于沟通的渴望。

影片中所有的红色事物都非常和谐与美好,女主人公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面庞就如同这满眼的红色一样深深的打动了观众。在片中,红色不仅代表了女主角瓦伦丁对生活、工作以及爱情的热情,还代表着影片充满悲剧意识的结尾。


 短评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4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8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1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11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1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16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18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2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25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30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34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37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44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4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48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51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5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55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