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2008

悬疑片日本2008

主演:福山雅治,柴崎幸,堤真一,松雪泰子,北村一辉,金泽美穗

导演:西谷弘

播放地址

 剧照

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2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3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4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5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6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3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4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5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6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7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8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19嫌疑人X的献身200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0:31

详细剧情

天才物理学家汤川学(福山雅治 饰)此次又受内海薰(柴崎幸 饰)所托,调查一件不可思议命案。受害人富樫慎二被发现死在河边,面目指纹尽毁。最大的嫌疑人是他的前妻花冈靖子(松雪泰子 饰),然而靖子却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一个人能够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地方吗?当汤川发现住在靖子隔壁的是当年的大学同学、同为天才的数学家石神哲哉(堤真一  饰)时引起兴趣。   毕业后因要照顾父母没有留校反而去高中教数学、一直生活得很落魄的石神每晚利用公用电话教靖子如何应对警察追查,靖子渐渐感到被束缚,但是由于给出的口供毫无可疑之处,警察决定放弃对靖子的调查,这时汤川却指出石神是关键人物。   案件的真相如何?世界上真有一个人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的事情吗?本片改编自日本人气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06年的直木奖获奖作品。

 长篇影评

 1 ) 爱你,我付出所有

      东野圭吾的小说之前看过白夜行,电影日韩的两版也都看过,而嫌疑人X的献身也是一直以来久闻大名,小说还没看,先看电影。因为名声很大,我都没看简介以及演员的介绍。果然这样是有惊喜的。开篇就是福山雅治大叔!太棒了简直!似乎就是沿用的神探伽利略的人物设定啊,太爱了!打住打住,花痴先打住。好吧,回到电影,日本的一些电影似乎都是清冷的调,题材也是很敢拍。不过我看的日本电影也不多,这是就我看过的来说的,仅个人观点。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这种调。
      
      嫌疑人X的献身,这个名字在我看完电影以后有了更深的理解。本身石神非常喜欢数学,一直与数学为伴。X代表的就是数学,嫌疑人很好理解,在案件中他是嫌犯,献身,就是这一点,让人非常感慨。没看电影前,不能很理解这个名字,看完后,深深感动。

  我的生命近三四十年没有意义,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那一天,你的到来犹如阳光照射进我黑暗的心里。你不知道你救了我,给了我重生。从此,义无反顾爱上你,付出全部,不求回应。

  虽然石神为了保护她们母女而杀了另一个人,是个流浪汉,本身这也是不应该的。我不赞同这种爱,但他真的是不惜所有,只为保护心中的那一份阳光
      

 2 ) 用几近卑微的心情爱着她们

这是一部比想象中要好的电影,忠于原著,演绎精彩,我给5颗星。

石神这个人的悲哀在于‘身为天才可是郁郁不得志’空有‘伟大的数学头脑’却每天都在重复毫无意义的人生。住简陋的房子,做不喜欢的工作,教不上道的蠢学生,然后上班下班,行尸走肉。

说他是‘为了数学而生’也不为过。

可他毕竟是人类,他也要吃饭,也要生活,他也有男人的渴望。在人生一片黑暗,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他邂逅了‘一生一次’的她,或者说‘她们’。

那个上吊的情节想想就觉得可笑。本来很绝望的情境,因为隔壁母女两的拜访,突然很有喜感。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吧?你永远预料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即使像石神这种天才也想不到。

对这个天才来说,与她们相遇这件事,一定是比任何数学难题都要不可解的谜题吧?在生死一线从悬崖边上救了他,带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她们让这个‘骨子里和汤川一样不相信奇迹,只相信科学’的边缘男人,也开始想要相信奇迹的存在了。

多么温暖的心情啊,恋爱!

世界不再乏味,人生也不再难熬,除了数字,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对石神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哪怕永远也不挑明也好,哪怕永远就这么看着她们也好,能这样他就满足了。石神远远的爱着这对母女,就像是‘爱到极致不忍碰触’一般,几近卑微的心情。

可惜,就算是这小小的幸福也无法持久,一个败类的死,终结了这一切。

石神大概从一开始就打算牺牲自己了吧,我想是。从他‘在隔壁听到疑似杀人现场的声音,还去敲门’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不管这对母女做了什么,他都会不惜一切保护她们,哪怕是杀人。

于是,他走向了‘不得不用天才头脑去犯罪’的道路,如此悲哀,他本人却浑然不觉,甚至觉得幸福。这是凡人无法理解的爱情,是属于天才的表达方式。

即使背负污名,石神在牢里也丝毫没有沮丧,他看着天花板想象‘四色问题’的眼神无比清澈。那是一双愿意为信仰牺牲一切的卫道士的眼睛,那是奉上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守护者的眼神。

他已经把爱情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对他来说,隔壁母女不只是‘心仪的对象’那么简单,她们简直就是他的神,拯救他灵魂的神。为了神献身,不正是终极的爱情么?

爱与信仰混合成一体,模糊了彼此的界限。在电影中大家都认为石神是爱着那个母亲的,可我要说,石神其实是爱着‘她们’两的,他爱的是‘母女俩’才对。

这又比单纯的男女情爱更上一层楼了,他的爱是某种难以言表的大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拥有的爱。她们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所以最后一切被揭穿,没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他哭了,发出野兽般的悲鸣。

听过那哭声,说不感动是假的。鉴于此,我推荐大家去看看。














 3 ) 从《嫌疑人X》谈东野的小说电影

注:本评论对电影小说完全泄底,文长,慎入。

——————————————————————————————

○ 关于推理的题外话

    看东野圭吾的小说,我是从《名侦探的规条》开始,长篇则是从《湖边凶杀案》(以下简称《湖边》)开始,影视作品从《侦探伽利略》开始。我不喜欢日本推理和影视,与东野相关的作品是例外。

    日本推理从起步就现出不同与欧美的特色,我不想说与本格和变格等流派衍生出的特色。我想说的是,与动辄将遗产争夺、犯罪内幕作为小说隐秘核心的欧美作品不同,日本作品整体上更重情而不是利。日本的作者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作品给出情感上的解释,情杀、仇杀或者心里扭曲的主题在日本明显更加重要。

    当推理小说发展到今天,常规构思已几乎被消耗殆尽。在我看来,欧美推理小说消失了。仅从近些年爱伦坡奖等奖项的获奖作者和作品来看,欧美推理其实已经完全融入了欧美主流通俗文学当中。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还被称之为推理小说,仅仅是由于作品中有警探(侦探)和犯罪,甚至仅仅是有较大的悬念噱头而已。悬念几乎是一切小说的必备元素,而现代文学里涉及犯罪问题也已经非常普遍,所以看不出是否真的还存在欧美推理小说这个门类。与这一现象相伴随的是对推理小说界定的泛化和随意。比如詹姆斯凯恩的《邮差总敲两次门》这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被认为是推理作品中的经典,某推理协会评选最佳推理作品书单时里面出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些都是重形而不重神的分类。

    与欧美作者不同,日本作者近乎偏执的发展推理而与文学越走越远,甚至丢掉了自己善于描摹人物情感的传统。他们仍然热衷写爱恨情仇。但这些情感已成为了诡异构思的辅助工具,本质上是为了使怪异的情节看上去更符合情理而做的虚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与生活相去甚远,不能用常理推敲。因此,一部作品相当于一群不现实的人做一些不现实的事的集合。大部分作品缺少深意,与文学无关。与之伴随的现象是日本作者普遍文学能力一般,语言机械,语言的作用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处心积虑想出的构思叙述清楚(或不叙述清楚)的工具。日本作者卖的只是谜诡,不卖文字,也很少买一赠一。

  

一 东野的例外

    东野圭吾是个聪明的例外。从推理小说视角看,东野小说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悬念小说。他没有走进片面要求诡计的死胡同,而是显出一些重拾传统的倾向,更为现实的考虑人物情感问题。他对人物情感的刻画是基于生活的,无论这种情感最后把情节推向什么匪夷所思的境地,这种感情是读者认同的,在这点上东野更接近情感小说家。东野的书相当于一群现实的人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的集合,在文学意义上是一种进步。东野的成功可以给读者和其他作者一些有益的启发,即让读者在感情上参与作品可能比在智力上参与作品更能打动读者,也许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让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一点回归吧。

    但是不厚道一点的讲,东野的成功或多或少有一些投机取巧的成分——他可能是日本推理小说家里最善于把玩人物情感的,也可能是日本情感小说家里最擅长运用推理元素的。在推理小说爱好者的阅读视野日渐封闭的情况下,东野小说的新鲜感是不言而喻的。他的成功在于其作品游走于各通俗文学之间,将各种流行元素糅合的均衡自然。他写出了不少杰作,但杰作不是神作,不是最高作,只是杰作。

    当初读《湖边》的时候,当读到小说70%左右时,我忽然意识到,除去开篇第一句“云块如污浊肮脏的棉团飘浮在前面的天空”之后,我可能很久没在书里见到东野使用修辞了。是否使用比喻当然和文字的文学性无必然联系,说这个仅是要引出评论东野的比较直观的角度。除了吝于修辞,很多细节能暗示东野的写作习惯,至少在写作《湖边》时,他把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构思情节上。《湖边》的语言缺少张力,人物刻画基本采用潦草的群像式处理,其成功主要来自于东野强大的情节构思。但是到了《嫌疑人X的献身》(以下简称《X》)时,东野的手法娴熟了很多,增加了更多折射人物心理的细节,把汤川和石神的智力较量和深刻的科学思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明证。从这里能看出来,东野是个有野心的作家,他还有冲力。

  

二 《X》定位

    我将《X》列入二流作品中的中上之作。这里二流并非贬义词,我对《X》也没有想贬损的想法。海明威的《死在午后》里的冰山理论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的水上部分,而情感和思想则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暗藏与水下。事实上真的有这样一批作品,其八分之一的部分带给我们愉快的阅读体验的同时蕴藏着更大的探索空间,那些深邃的水下部分让我们每重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其意蕴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就是常说的难以溢于言表。

    另有一部分很不错的作品,它们的力气几乎都在纸面,到达高潮时精彩纷呈,当你读完你也会回味,但你回味的仍然是你已经从字面得到的东西,很少有余味。推理、悬疑或者情感小说之所以是通俗小说,在于本质上是写给懒人看的小说,或者说是供人在发懒时读的小说,读者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探索,一本通俗小说的最大价值会伴随着阅读自动呈现出来。现代读者没有几个人是有耐心肯把一本薄册子揣摩个把月去追寻其中深层次的价值的,所以即便新作中有一流作品出现,也极可能湮没在铺天盖地的出版物之中;相反,二流读物因为强大的初读快感更可能被流传和复制成为畅销作品。事实上我们每天读的大部分都是二三流作品甚至更低,在这种定位下,《X》事实上几乎可以代表畅销书中的顶尖水平。

    《X》由于特殊的情节设定,使得它的人物塑造出现了一些不好处理的地方,事实上东野也确实没处理好这些地方。最根本的问题是,这段似乎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仅仅是男方对女方单方向的爱和奉献,双方缺少摩擦的火花,与之对应的是在石神的形象在作品中极大展现的同时他的“另一半”靖子却自始至终是个影子。关于《X》中人物的特色和疑问我放在后面两节。

 

三 美里 靖子 工藤

    美里是小说里处理的最好的角色之一。虽然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石神和汤川的对决加上石神对靖子的奉献,但事实上很多关键性事件是由美里推动的。最先起杀意袭击富坚慎二的不是靖子,而是美里,倘若一切依着靖子的性格,大体上苦苦哀求前夫离开,多给些钱敷衍过去,然后找机会再搬一次家,一切故事就都不存在了。当靖子和工藤先生来往时,美里显然不高兴,她说,这样是不是对不起石神先生?美里这样说其实还多少给母亲留了情面,她的语气很冷,这话其实不是疑问而近乎责备。在电影里这个小冲突更激烈了一点,但意思是一样。美里话不多,却非常有想法。到最后,美里自杀(未遂),很有赎罪的意思。美里的自杀事件很大程度上是促发母亲自首的原因,作女儿的都这么敢于承担自己的罪过,作母亲的还有什么脸面让石神顶罪自己苟且偷生?这和电影不一样,在电影里靖子自首的主要“责任”在汤川,没有美里自杀这件事情。两相比较,小说里靖子自首的理由给的充分的多。东野对美里着墨不多,但对于一个配角已经足够,一个坚强、有主见、敢爱敢恨、由于家庭不幸而早熟的小女孩儿形象非常到位。

    而美里的母亲靖子是什么样的人就相当模糊,只能说感觉上是个有点懦弱,没主意的一个人。我们也可以从人物的只言片语里了解她一个侧面。故事开始时,她的前夫闯进她家,看见女儿美里,富坚非常没心肝的说:“再过两三年就能赚钱了,到时候每一家都会很乐意雇佣她。”从这里可以推想,靖子作为一名陪酒女,应该也是年纪轻轻出道没怎么上过学的。故事结尾时靖子跪在石神面前说:“真的很对不起,让您为了我们……为了我这种女人……”显然靖子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很理想的女人,比不上女儿。说她刚搬来时去拜访石神呢也不是什么能说明性格的事,日本的建筑墙壁很薄,隔音效果也不好,所以新搬到一处的日本人拜访左邻右舍为自己将带来的打扰道歉是惯例社交。故事从头到尾,靖子的行为和心态都是被动的,当不得不选择时,她选择最符合人之常情的。当然最后她自首了,这倒是很有魄力,但其实这和美里自杀关系也很大,前面已经说过了。

    文学作品里最经典的那些爱情故事里,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的形象都是非常丰满的,这也许是作家大多是男人的缘故。无论是单纯可爱的(如《永别了,武器》)还是狡黠邪恶的(如《卡门》),这些故事里的女人的鲜明形象都让她们的爱情充满魔力。相比之下,东野为靖子考虑的实在是太少了,他有能力处理的更好。

    工藤邦明在电影里没什么戏份,但在小说里还是占了一点笔墨,确实是一个很体贴很可靠的男人。正因为工藤是个不错的男人,从某种程度看和靖子更相配,所以石神就更有悲情色彩了。假如工藤只是个酒色之徒或者一个不太可靠的男人呢?这样就很微妙了,石神的目的是希望靖子最终获得幸福,如果他知道自己献身之后靖子可能会嫁一个不太好的男人,他绝对不会这样献身,他会先想办法摆平工藤,至少让靖子和工藤断绝来往。这样的话他那些威胁靖子和工藤的话就含有了更多真实的意愿。这样下去的话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而不可收拾,故事就不好讲了。所以无论如何东野要把工藤写成一个好人。

    但我忍不住要从世俗的眼光看一下靖子和工藤,一个曾是酒店陪酒女,另一个是厌倦了家庭跑到酒店找陪酒女寻求慰藉的男人,背景都有点不爽利。要说其中一个是事出有因可以理解的还有情可原,把两个人都写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个纯洁善良,一个诚实可靠,这条件给的太强,不很接近真实了。



四 汤川 石神

    关于汤川也有一点不好理解的地方。在小说里汤川是个平和低调的学者,感情变化不易捕捉。在电影里出于戏剧化的需要汤川已经情绪化的多了。当内海询问汤川真相时,他很伤心,想了想说,查到了真相的话谁都不会幸福(重复石神的话)。他大彻大悟了那么久,最后的决定是把真相告诉了靖子,在电影里汤川对靖子的自首要负相当大的“责任”。熟悉汤川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理性压制情感压制的很过分的一个人,他想来想去,选择了一个全输的局面。这个选择导致了石神、靖子、美里、工藤所有人的不幸,汤川自己也很受打击,他也是输家。汤川这么做并不是很有理由,我觉得这是为了追求最终的悲剧效果而让汤川做出了牺牲。

    石神自然是作品里最出色的人物。他的很多特质太明显了不需要讨论,这里只讨论一个石神非常微妙的心理矛盾——石神究竟盼望着什么样的结局?在小说里其实时不时会写到石神很明显的在和汤川较力的心态,很久没有在智力上遇到对手的他自然有一种将对手汤川战而胜之的欲望。仅举一个例子,小说最后一章石神自首之后有一段心理刻画:……就算天才物理学家的推理再怎么神准,终究抵不过凶手的自白。是我赢了——石神想。但是也许是出于自己杀人的罪恶感,石神并不完全的希望自己获胜。他不但在计划的最开始就设想了自己自首的可能,并且在和警察的较量中给了一点点破案的提示。也就是草薙和内海询问他时他关于自己出考试题的话——表明看上去是几何题,实际上却是代数题。事实上这句话也就真的成了激发汤川的那一道闪光。石神的特点非常明显,心思细密而冷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指示靖子母女,就是有用的一定说,没用的多一句也不说。他这样一语双关的说这样的话,也知道很可能这些话传到汤川耳朵里,最好的解释就是他在潜意识里对汤川有一点期待。这在东野的作品里也有其他例子,在某一个案件里,凶手非常积极的像汤川他们炫耀自己发明的一件物品,其实就是在暗示汤川和警察这是他作案的工具,具体是那个案件就不透露了。石神的心态的确是非常的微妙。

    但石神也有自己的问题,他的问题就是靖子那个问题,他爱上靖子的理由是什么。东野的设计是:石神想自杀的时候恰巧被前来拜访的靖子母女“所救”,因为他想寻死,所以母女俩对石神的打动就上升到了“拯救”的高度。东野给出了一个相当暧昧的理由,他说“石神忽然觉得,这母女的美和解开数学题的美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感觉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不求名利、耐得住寂寞、执迷与数学之美的超级天才忽然被他的寂寞所困而要自杀,被偶然相遇的母女的美丽打动,从此石神不但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而且觉得这母女俩的声音简直是“至高仙乐”(原文语)。这样的说法你不能说不成立,但是如果用杰作的标准去审视,这个理由很单薄,很牵强。而且这个至关重要的理由仅仅在这部书里占有一个小段落。从这个角度看,《X》尚不如《湖边》,《湖边》的故事虽然有点平,没《X》这样出彩,但是它每一步都很扎实,而《X》的故事这样绚烂,如此悲伤美丽的花却只有一段扎的很浅的根,让你不能碰。

    东野的几乎每个人物都存了一点疑问,就是前面说过的故事比较难处理的东西,最终,东野选择模糊这些地方。有时候,情节的巧妙设置和人物的丰满度形成了相互掣肘的关系,由于你的情节太巧妙,要达到那样的结局太难,为了让各人物配合默契把故事推动到这样一个局面,就不得不把每个人物的真实性打磨掉一块。在情节构思上东野占了先机,在人物塑造上他就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度。



五 东野小说改编的影视

    就我所看到的而言,日本电影电视剧的表演都较做作,注重外形等表面文章,对细节不很注重,而东野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水准上算是相当好的。在《侦探伽利略》里,几乎所有的演员都很投入,演技也发挥的不错,比较差的福山雅治和北村一辉这两位帅哥。别人都放下身段投入剧情了,他俩都还有点放不下偶像剧模式的样子。福山雅治演出来的汤川学就是为喜爱偶像的小朋友们设计的,加上比较无语的画一摊莫名其妙的公式这一招牌动作设计,实在不像个天才学者的样子,倒是很像一位比较有才的贵公子。但是也必须承认福山雅治在《X》里的表演有了进步。

    这点缺陷在《X》里倒有了一点妙用,汤川的贵族气息反衬了一个更接近真实天才的石神的形象,让观众在心里倾向上更难取舍了。还有那位绣花枕头草薙,确实没有太多真才实学,一到天才面前就露怯,可是当我们的天才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时他还是一副偶像模样,真真是要为石神抱不平了。

    海明威说,一流电影都是二三流小说拍出来的,确实如此。一流小说的意蕴无论用语言还是影像都不好表达,相比之下,精确的再现甚至完善二流小说就现实的多了。拍东野的小说真的不难,只要用娴熟的电影语言按照东野的思路呈现一下,电影就不会太坏。但是《X》的导演显然花了更多的心思去拍这部电影,功夫做的很细。

    举几个非常细小的例子。石神发现靖子和工藤来往后,他没说什么,进屋后收好雨伞放在门边,脱鞋子进屋时雨伞却倒了。这个不经意间的细节敏锐的抓住了石神此刻心理的波澜,如果是小说里用语言写这个细节,就冗长的多,斧凿的痕迹也更明显。还有一个更细小的,在故事结尾处石神写给靖子的信里,小说里的话是“工藤邦明先生似乎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在电影里变成了“工藤邦明先生是个诚实可靠的人”,为什么去了“似乎”二字呢?因为小说里石神对工藤还是不完全放心的,而且他也有嫉妒心理,总觉得工藤多少有一点不可靠。但是由于书里对工藤还是有一些描写,读者能感受到工藤是很不错的。到了电影里,没有工藤的戏份了,工藤是个什么样的人观众没把握了,就必须借一向谨慎的石神之口来肯定工藤的人品。这差异非常细微,但导演似乎有察觉。此外,导演对小说里可能的闪光点把握的很好,比如石神和汤川爬山一节,电影的力度比书里面要大。这个情节其实就是两个天才男人的巅峰对决的象征,汤川在他的系列故事里是个运动健将,什么运动都赢,这次爬山爬的这么狼狈说明他真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石神入狱之后面对牢房的天花板思考四色问题的场景,电影也远比小说出彩,堪称神来之笔……细节很多,不说了,总之,这个导演从技术到态度都值得称赞。

    不过说导演用心还有一点,就是导演似乎也觉察到《X》这个故事的弱点所在,所以在电影里做了相应的弥补。一是针对花冈靖子形象不鲜明的弱点增了一点细节,比如和女儿的冲突等等,给靖子多一点的表现机会;二是针对石神爱上靖子的理由有点单薄的弱点在结尾加了一些母女如何打动石神的细节。无论这些弥补是否达到了目的,这种努力值得称道。

    但不得不说,电影结尾是画蛇添足。这个电影本来是该在石神哭喊的地方戛然而止,这也是小说《X》的最终结局,但电影又加了汤川和内海坐在长凳上慨叹这样一场戏。这无非有两个用意,一是导演对石神为靖子献身的理由的说服力真的真的很不自信,以致电影都结束了还要借二人之口强调石神是被靖子拯救了。二是作为系列电影中的一部,虽说小说里男一号是石神,但到了电影里男一号还必须是我们的汤川帅哥。无论石神大叔多么感人,他的戏毕竟结束了,汤川的戏却还要继续,请大家继续关注下一部哦,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这个结尾真是没什么用,而且还存在和剧情矛盾的危险。石神意外被靖子母女所“拯救”这件事永远的藏在了石神自己的心里,连靖子母女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汤川和内海是怎么得到天启最后扣上了“拯救”的题呢?

    所以我更欣赏小说的结尾,这结尾让我久久难忘,也让它作为我评论的结尾:

    石神继续嘶嚎,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4 ) 我用全部来报答爱

有一个人他爱你。这个人爱得那样小心翼翼,不露声色。路过你的门口,扶起花坛里面的饰物,连脚步都不敢迟疑。他从你手上接过招牌便当,半张脸都掩在黑灰色的围巾里面,眼神在灰白的头发间逡巡不敢与你对视,连说一句谢谢都不敢抬起头。

 有个人他爱你。这个人佝偻着背,每天的生活除了数学还是数学,头发都花白了,衣服也是灰扑扑的欧吉桑样。和同时代的大学好友相
比,他既苍老又落魄,几乎在优雅的好友面前被光芒刺得灰暗不堪。他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时钟的一个齿轮,一粒零件,机械的就那么活着。但是我分明看见伏案钻研数学问题的他,满面笑容的起身拉开窗户,一脸温柔的听着从隔壁传来的母女的对话。虽然他从来不会参与到她们的生活里。

 有个人他爱你。这个人如果不是在听到你错手杀死前夫的时候敲响了你的门,我想他大概这辈子断断不会走进这间和他之一墙之隔的另一个世界吧。他说要帮你,他替你处理了尸体,收拾了房间,更换了你的被炉,教会你对付警察的每一句询问。他开始跟踪你监视你,拍下你和别的男人见面的照片,寄给你也寄给那个男人。你开始恐慌,你觉得窒息的透不过起来。但是你不知道他真正策划的是什么。
 
 有个人他爱你。这个人和唯一的朋友去登山,站在山顶和另一个绝顶聪明的物理学家说,揭开真相,没有一个能幸福。他回头看向他,笑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登山了。

 谜底揭开的时候。

 有个人爱你。这个人为了你,双手沾满了另一个无辜的人的鲜血,为了要给你创造一个最完满的不在场证明,他不惜用他握笔的手拿起来绳索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你为了保护你的女儿,他是为了保护你。他本来是为了数学而生的人,但是他现在成了什么样子。他把智慧用在了保护你这件事情上。他说,看似是几何题其实是代数。真是狡猾的老师。

 有个人他爱你。自始至终他没有和你说过哪怕一个字是关于爱关于喜欢的。但是最后代替你被带走的时候,阳光恰恰好的照在他伛偻的身影上,明明是笑的,明明是眼光如炬的。这样最好,他用全部来爱你,只要你幸福。

 有个人他爱你。这个人写给你最后的信,是这样说的:“工藤是个好男人,你嫁给他,你大约会得到幸福”你看看,他到这时候还是一副理科男人的口吻,对于未得到证明的东西从不会说的绝对,这样谨慎。他一点不浪漫不会给你买花,他只有在面对一道答案“不够漂亮”的数学题是才会笑,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你幸福。

 但是他爱你,这样沉重惨烈,用全部来报答爱,汤川不懂得,因为他头脑里只知道理智的思考不知道如何看待爱,他反驳内海时,说爱没有公式可以代入所以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不是理智的产物。我想,他也懂得的,但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他还是选择要爱你,守护你的幸福,哪怕付出全部的代价,他还是只要你能幸福,虽然这幸福和他完全无关。

 可是不要紧。因为他爱你。
 
 他要用全部来报答爱。

-------------------------------------------------

 5 ) 一个理科男人,浪漫到无可救药但却愚钝的爱

当石神躺在监狱里仰望天花,天花板上小小的斑点在他脑海里变成了四色问题。

“那个答案不够漂亮。”十几年前,还是大学的他和汤川这么坐在长椅上说,身边放着五颜六色的彩笔,他低头仔细深入的琢磨着这个问题。

很多年后,他和汤川坐在桌前端着酒杯喝酒,不再青春年少,汤川问为何不进研究所去研究数学而要去做数学老师,他无奈的说父母身体不好。

所有理科头脑的男人都一样,刻板、严谨、枯燥,毫无色彩而言,又很容易坠入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堤真一饰演的石神只是这么一个枯燥简单到乏味的男人,他唯一的浪漫就是对着黑板或是拿起便签纸没完没了演算着数学问题的时刻,嘴角会因为某个结论或是答案“不够漂亮”而露出淡淡的微笑。

但这些没人在意,教室里的学生们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人们匆忙的从他的身边走过——没人会在乎他所想什么,他在做什么,喜爱数学却不能进入研究生里如汤川一样随心所欲的沉迷,做什么都不行,只是这个社会里处处看见毫无存在价值所言的无聊中年大叔。

凌乱的头发、胡渣、土气的衣服和围巾,甚至还有一张让人看了就觉得不舒服的脸,石神透过玻璃的反光看到这样的自己,身边站着就是当初一起在长椅上笑着说“那个答案不够漂亮”的昔日同学,本不修边幅的石神开始胆怯。

“因为他恋爱了。”

下楼梯的时候会扶起花坛里倒下的蝴蝶装饰物,默默走着每天都相同的路,绕过那些从未改变的人潮,然后拐弯,进入那家便当店,低着头,要一份招牌便当。

是的,他爱上那对敲开他房门微笑着打招呼的母女,那对把它从天花板上悬挂着上吊绳上街救了出来。那对开朗热情的母女把石神从枯燥的现实世界里拉出来。

石神愿意为了她们而犯罪,“如此天才的头脑却不得不用来犯罪”——汤川无奈的如此说,但石神却不这么认为,这些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保护或者说是爱着那些珍贵的东西。

即使让自己变成杀人犯、跟踪狂、变态都无所谓,对石神来说那些不过就是代数问题伪装成几何那样简单。


这个枯燥的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在爱,用各种小花招把自己的爱深深的埋了起来。

不知道如何去给这样的人量刑,法律难道不是为了保护弱者的吗?为何到头来法律谁都无法保护,对于那些拼命去守护所爱事物的人却要量刑?

别告诉我法无情或是规则什么的,如果是我,我愿意为我所爱的人背负任何东西,法律比起她或他的微笑来算个屁,既然无法保护他们那就不需要法律这种东西。

石神简直是个浪漫到无可救药的男人,这愚钝的爱。

花冈靖子大概从来也不爱石神,无论小说抑或电影。她对他——起先是轻忽,而后是敬畏,直至真相一步一步揭开,惨烈惊震,她大概、再没有机会爱上这样一个人。

 6 ) 关于电影的疑惑

恕我智商不够,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有些疑惑的地方,欢迎讨论指正。还有起名无能多包涵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文色彩甚至多于断案推理,本片的能够合理在于全部的不合理都可以用献身来解释。

我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石神要执着于把案子的重点放在把杀人时间改到12月2日。一,既然那个流浪汉被他杀了,而没有任何人报案,说明这个社会上悄无声息的消失一个毫无社会关系的人是挺容易的,石神也知道这一点。如果富坚只是失踪而不是被发现尸体,那么谁会去报案?等到报案已经无法确定他的失踪时间了。那么母女在12月1日有没有不在场证人证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二,既然流浪汉可以代替富坚住进小旅馆,那石神自己也可以伪装成富坚住进去,制造他12月1日还活着的假象(尸体可以过后处理)。三,对一般的人来说,这种到处欠赌债被黑社会追杀的赌徒死了,最先怀疑的不是黑社会吗?或者伪装成黑社会干的?

石神的一系列的做法是自杀式的,我觉得如果要牺牲一点点警察对母女的怀疑,石神完全可以不用做到这一步,从片尾的回想,我觉得他已经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命了,他就是想以自我献身的形式为母女洗脱嫌疑。

几个主角里最喜欢石神的表演,教授虽然是主角,可是除了帅之外性格特点并不比石神更鲜明。靖子的演员的演技我无法评价,因为无法代入想象自己在那种复杂的一层一层的设定下会是什么想法什么表情。

靖子有一段演的很好,就是当得知石神寄信威胁朋友之后,她感觉又陷入了深深的轮回,她的表现让我沉思到底是背负了一个杀人的罪名活下去比较痛苦还是永远被另一个人无形的禁锢比较痛苦?

 短评

能有知己真是太好了,哪怕他最后把你送进监狱。

3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三个版本,日版>中版>韩版。日版更加遵循故事逻辑和细节,对人物刻画更加的细腻和深刻。女主比中韩版的要活泼开朗,更像是努力生活不屈服的人,石神也没有中韩版的那么过于阴郁。幸亏我是最后看的日版,要不然可能韩版就看不下去了。

7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一部无关犯罪推理的犯罪推理剧。其实声声泪泪说的都是爱人,发现了爱人、学会了爱人、牺牲自己成全爱人。就如同结尾汤川学说的那样:如果石神这辈子不会爱人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但也如同石神说得那样:你带给我的美好,你也许无法理解,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这是最美丽的爱的献身。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我绝不承认这是推理。

15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日剧里有许多这种形象,孤独和绝望如影随形,但只有堤真一演的那么好。

16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这片儿要没堤真一大叔那得减掉五颗星

20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福山和柴崎各种做作……堤叔真是难为你了……

22分钟前
  • 墨息墨息
  • 推荐

整体尚可,堤真一的演技令人折服;但疑案的大费周章却不够使人信服——若能够把尸体处理得神不知鬼不觉(电影最后也没交代去了哪里),干嘛还主动自曝家丑啊。

2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后半部分剧情出乎意料。石神演技真好,神态、肢体动作都非常符合绝望落魄的人。福山雅治很帅,但汤川的塑造不如石神。

2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堤真一表演的邋遢天才还可以,把汤川的光彩夺了

3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去你妈的法律和真相。你能为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痛苦和折磨做些什么?

36分钟前
  • 乌鸦殿下||神器·加藤鹰之手
  • 力荐

天才需要孤独,有时也需要爱。

4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 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43分钟前
  • ChelseaQinWang
  • 力荐

基本算尊重原著,煽情部分和登山段落的增加是否得当值得商榷;电影前半段节奏控制的欠妥,贤惠淑女的靖子、年轻帅气的汤川、多余做作的内海这些人设都对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十分奇怪,但好在堤真一的演技十分出彩,最后真相揭露依旧给人带来足够震撼。真的什么事物都有其原理解释吗?那么爱呢?★★★☆

48分钟前
  • Q。
  • 还行

心防和眼泪一道溃堤,哭得如丧考妣。堤真一演技太细腻入微,看似淡定如常目无表情的脸,却如火山爆发的前夕,每个瞬息都无言地倾诉着内心,都涌动着按捺不住的火红滚烫的熔浆气息。爱是什么?怎可用理论和逻辑厘清。爱的发生本身就一如天火降下,曝露在杀伤辐射之中无处藏身。记住,要幸福,不要真相。

5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这绝对不是悬疑片,是吃果果的心理探索片啊。半袖老师说她看哭了,好吧,我也XXOO了。

55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就电影来说,看完有三点疑问:1.既然能让富坚慎二的尸体不被发现,为什么还要找具尸体来替代。2.石神没有跟靖子说调包这事,靖子对于警察一直盘问2号的事情怎么不产生疑问。3.富坚之前在旅馆里没有留下任何指纹和毛发么?如果说石神去旅馆清理过,那清理得实在太仔细了。以上问题暂存,等看完原著再想。

57分钟前
  • 冯正气
  • 推荐

爱情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全部。

1小时前
  • 许龙
  • 推荐

拒绝交待美里的反应反而太不真实;爬山那一段显然是为了增加戏剧张力添进去的,不过反而破坏了数学家对素朴简洁的偏执追求;又比如把靖子设计成恬静恳切人见人爱的淑女而不是原作当中“毫无长处、平凡无奇、没什么魅力的中年女人”(虽为自谦),就显然为了切合我们这些“俗人”(正常人)的思维...

1小时前
  • Connie
  • 推荐

说实话,看完心里一点也不好受。这世界上是有人愿意为了别人做出巨大的牺牲的。对这样的人,我很尊敬……

1小时前
  • 崇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