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突击队

战争片芬兰,俄罗斯,乌克兰2005

主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Artur Smolyaninov  阿雷克西·查多夫  康斯坦丁·克留科夫  Ivan Kokorin  

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播放地址

 剧照

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2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3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4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5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6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3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4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5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6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7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8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9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02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间,阿富汗战场异常惨烈。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六名新兵应征入伍,以协助前线战斗。他们接受严苛的魔鬼训练,进行各种特种培训。1987年末,这支奇兵组成“第九突击队”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据3234高地,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第九突击队保护苏军大部队安全通过,而自己却弹尽粮绝。血腥而残酷的战场上,他们视死如归的身影显得异常悲壮。

 长篇影评

 1 ) 战斗部分拍的太差了。

战斗场面太屎了,完全没有战术,据点太容易攻破,俄国人的军官都和白痴一样没两下就被干掉。阿富汗人火力又准又狠,站着冲锋竟然随随便便就冲上山顶了,俄国人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就和烧火棍差不多,前面剧情里,画家被培养成狙击手,结果后面出去画画被人爆头干掉了,这是什么剧情,真不明白俄国人是不是脑袋被夹了。
要想美国人表明阿富汗人不好对付,也不用刻意描述敌人强大吧。

 2 ) 最后的战争场面不够真实

       有关这部影片的意义,置顶的几条评论都已经说得很到位了。我只想说说影片最后那场被广为赞誉的战斗。
    从我个人对军队的了解来说,最后那场战斗,其实还包括之前的,导演为了突出战斗的惨烈,似乎有点太夸大了混乱场面。因为依照电影中的那种混乱,苏联军队似乎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当时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军队立于世,因为那种打仗几乎和杂牌军无异。
    第一,一个连队,一百多人,不管机枪还是步枪,全部都是扫射,还基本不带钢盔,有掩体也不用,站立着扫射,这种画面很有英雄气概,可是真实的正规军难有这种打法。
    第二,既然阿富汗军队那么多,哨兵怎么会没发现?
    第三,这个地点是高地,顾名思义就是某一个地方的最高点,可是影片中到处有连队被更高地方阿富汗人攻击的画面,包括最后那场战斗,男主角一号挂了时,背后是高处来的敌军(可后来的战斗却是第九连往下打)。这在军事上就不是高地了,而是死地。

 3 ) 是否还记得,那些战士

    当我们还靠虚假剧情的战争片来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的时候,俄罗斯的战争电影已经可以博得我的沉思和泪水了,我觉得《第九突击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即便网上的影评很多都在批评电影没有了苏联电影的乐观和英雄主义精神了。可是,什么是这种精神呢?我们的电影也曾有过这种精神——就是忽悠人去打仗,去死的精神。

     “战争就是老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年轻人去死的一种游戏”。没有什么高贵,没有什么荣誉,只有死亡而屠戮,只有伤害和残酷。然而,这战争伤害和残酷到然后一部电影都从来没有表现过的,片子从头着墨描写的最大的男主角,那位有着画家气质,射击天赋和浪漫主义情怀的第一号男主角,在最后一场战斗的开始就被敌人开的第二枪放倒,以至于他只来得及喊一句话:同志们,敌人!

     然后就是血腥的战斗,杀人和被杀,混乱和紧张到已经忘掉了谁是这个片子的主角,只知道和主角一起来到阿富汗的战士们一个个死去,倒下,甚至连特写镜头都没有,只有一个人被子弹打断了双腿不愿被阿富汗俘虏而拉响手雷自爆。

     最后我都忘记了这片子还有多长时间,只希望快点结束,因为这些年轻人实在已经承受不了不怕死的穆斯林的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了,当他们终于看到友军的时候,剩下的七个人也只有一个人活下来了——那个最无厘头和捣蛋的人——或许只因为,他得到了前辈的护身符。而他们全连牺牲至一个人所换来胜利,对于上级来说已经是毫无意义——苏联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但是,军人,他们没有问为什么,服从命令,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结局的仅仅两分钟,却道出了一代人的悲剧:他们为之战斗的国家,两年后就不复存在了。唯一的幸存者的心已经死去,他的叙述所能记得的,还是过去他的长官,他的兄弟,和他一起出生入死两年但是却永远倒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是否还记得,那些战士,勇敢的年轻人,他们不是政客,用生命来博取政客的功绩,而随着历史被一笔带过,他们有什么过错呢?

    是啊,他们有什么错呢?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已经是幸运的了,因为现在的这个新的国家,还有电影人记得他们,以优秀的影片讲述着真实的故事,感动着年轻人,也创造了收益。

    ps:各种下载到的这部电影都是德文字幕的,最后一段的说明没有翻译:“本电影改编自1989年1月8发生在阿富汗Khost省3234高地的真实故事”,然后是大大的:“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或许导演的父亲也真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吧,战争,破碎了15000多个家庭,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这种战争,即便有什么精神,应该是我们宣扬的吗?

 4 ) 第九突击队

最初的兴趣是因为这是“俄国第一部反映阿富汗战争的影片”。
而俄国是盛产战争片的,此作也是近年俄国较为出名的作品。
没想到,一路看下来,却变成了“何时才会结束”的糟糕感受。

我想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叙述缺少主线。
无论是人物或者事件,在描述上都过于零散。
在战争这种大场面中,
如果缺少轴心人物与主要冲突,人物剧情的刻画就会过于肤浅,
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主要是因为,在战争的环境下,
各人物的穿着打扮大体相同,动作多,特写少,
往往是数个人物共同完成一件任务,个体的差异被降到最低。

本作中留下较深印象的,除了“画家”这个特殊专业,
便很少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角色了。
(最后竟需要通过谁死了谁没死来确认主角~囧)

另外关于剧情,本片前半段和“第九突击队”可以说毫无关系。
新兵的训练与其他战争作品如出一辙,没有任何新意。
而这一训练竟然一直延续到作品接近一半的时候,未免过于拖沓了。
真正开始“第九突击队”的生活之后,剧情却越发的松散了。
突如其来的欢迎仪式,突如其来的入村搜索,
突如其来的伏击战,突如其来的最终战斗……
缺少主要冲突与矛盾可以说是本片的硬伤。

相对而言,战争片中,情节做的比较出色的,
如《拯救大兵瑞恩》,主线从开头便很明确。
人物方面比较出彩的,如《十二金刚》。

结尾的大决战看似悲壮万分,实际却是无厘头占了主导。
这大约是我见过的最荒谬的战争场面了。
且不说,主角们蟑螂般顽强的生命力,
就说那洪水而来的,而又瞬间消失的敌军真是让人怅惘不已。

此外,片子的取景非常优美,背景音乐波澜壮阔。
照说这本是优点,但与人物以及剧情的叙述没有直接的联系。
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突兀与不协调。

 5 ) 再见苏联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再见”两个字。这个“再见”不是告别的意思,而是重逢的意思。就是说我再一次见到了苏联。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俄罗斯拍摄的电影(当然这不包括重温过去的苏联老片)。在电影的选择上,有时我有一些很固执的想法,我总是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时代过去了,或者说一种制度改变了,那么曾经这个时代所赋予她的电影的某种特质就会丧失,而如果这种特质恰恰是我所喜欢的,那么随着这种特质的丧失,我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的热爱也就丧失了。这种情况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香港,一次是苏联。

    我的想法当然是愚蠢的,因为无论什么时代,艺术都会找到她生存的办法。新的时代会赋予她新的特质,你要做的不是缅怀过去,而是在新的特质上寻找你所喜爱的元素。于是我又开始看俄罗斯电影,前些日子看了一个《土耳其式开局》,那是对好莱坞的拙劣模仿,不值一提,我们来谈谈这部《第九突击队》,尽管她只能算是对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模仿。

    我们虽然在谈论这部电影,但我的焦点却并不在这部电影本身的情节上,所以我也就缺乏把电影情节叙述出来的热情,我把在网上看到的电影简介贴到下面,请原谅我的懒惰。

    继《守夜人》、《土耳其开局》后,另一部俄罗斯电影《第九突击队》(9 POTA)刷新了国内票房纪录,它自9月29日上画以来,在首个周末收得770万美元票房,至少180万观众入场观看,成为俄罗斯历来开画票房之冠(《守夜人》首周票房仅500万美元),截至10月16号,它累计票房达1900万美元,已突破《守》(1600万)、《开》(1800万)两片的纪录,成为俄罗斯历来最卖座的国产片。

《第九突击队》突破苏联共产时代的话语禁忌,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87-1989年,当时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近15000名苏联士兵伤亡,苏联特别成立了“第九突击队”协助前线战斗。6名来自西伯利亚的小伙子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987年末这支奇兵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战争中心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迎接他们的,除了“第九突击队”的前辈,还有生死茫茫的战场。

电影的预算为900万美元,有1500名现役士兵参与拍摄,而且他们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部和以拍摄007系列影片闻名的英国Pinewood电影公司合作。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父亲就是曾经导演过巨片《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的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看完影片,我的心情很复杂,有一丝喜悦,但更大的是失望。我的喜悦是对电影本身而言的。俄罗斯的电影水平仍然很高,并且她的空间更加自由了,可以毫无顾忌的对过去进行批判了。对此,俄罗斯电影人观察了十五年,他们终于确信苏联一去不赴返了。

    而我的失望就在于我终于确信苏联电影真的一去不赴返了。一个通过电影营造出来的纯真年代一去不赴返了。苏联电影本身是苏联政府的喉舌,是为苏联政策服务的。而苏联的最大政策就是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而这也是苏联电影的核心内容。我非常喜欢苏联电影。在这种喜爱里,观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问什么人最能被苏联电影打动,那一定是中国人,同样的意识形态带给我们一种共鸣。
  
  中国和苏联都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到苏联电影中去寻找。当然还有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在电影中,社会主义是如此的美好,生活在其中是如此的幸福。苏联电影就是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我一遍又一遍的观看《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幸福的生活》,就如同我一遍又一遍的观看《瞧这一家子》《他俩和她俩》《五朵金花》。我一遍又一遍的观看《莫斯科保卫战》就如同我一遍又一遍的观看《地雷战》和《地道战》,它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幸福。
  
  电影已经耳熟能详了,但那种幸福的感觉还想一再的重温,对我来说,这就是苏联电影的魅力所在。而现在,苏联电影已经真真切切的成为了历史。对于我来说,缅怀必定是夹杂着一丝失落的,就如同俄罗斯人对于苏联的灭亡也决不会是全然的喜悦的。

    现在我只能在失望中的一丝喜悦中获得快乐。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在苏联电影中所没有的批判精神,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战争目的的批判。这部影片非常残酷,而且是越来越残酷,她没有美国商业片中那种希望与感动。她更类似于《野战排》或者《全金属外壳》。对,她绝对可以称作是俄罗斯版的《全金属外壳》。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的处理是令人震撼的。苏军战士中有一个以画家自居的年轻人。他是影片中着墨最多的角色,在以描写群像为主的这部战争影片中,他算得上是第一男主角。这样的角色,你希望他不死,或者死得其所。但影片中的处理让你震撼,你或许想到他会死,但你不会想到他会这样死。影片的开始留下了大量的伏笔,他与女友的爱情,他想要描绘战争画卷的梦想,他拥有当狙击手的潜质。这一切使你憧憬他会在影片的最后大显身手。但是突兀的,在最后一场战斗打响之前,他被一枪毙命。导演前面的铺垫,似乎就是为了给你制造这种心理落差,死亡对于人们是平等的,他不会因为你是主角而眷顾你。他不会因为你的众多梦想而怜悯你。一枪爆头,你连感到绝望和悲哀的时间都没有。

    死亡是平等的,但是电影却要继续,如果电影中的人全死了,那么谁来讲述这个故事?所以一定有一个作为目击证人的幸存者。这个家伙镶了一颗钢牙,我们不妨就叫他钢牙。钢牙这家伙好勇斗狠,面目可憎。但是宿命的,他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这群年轻人完成训练即将踏上战场时,他们在机场碰到了一群即将退伍回国的老兵。其中一个是钢牙的老乡,交给他一个护身符,跟他说戴着这个护身符就决不会死,这个护身符已经保佑老兵二十三年了。讽刺的是,老兵在送出护身符的下一刻,他乘坐的飞机被炮弹击落,坠毁在机场。这个场景我们不难想到,钢牙会活下来,我们想不到的是只有钢牙活了下来。但是活下来的仅仅是肉体,他的灵魂已经死亡了。

    关于战争对人性的泯灭,影片中也有所交代。其中有两个地方是点睛之笔。一个是教官这个角色,他开场就对士兵们说:“你们甚至不是人,是狗屁。”而他自己甚至已经丧失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只想回到战场上去送死,他甚至为自己不能回到战场而失声痛哭。另一个片段是当士兵们去第九纵队营房报道,那个营房里的气氛就象是阴间,老兵们的眼神冰冷,仿佛就象在看一群死人,而他们自己身上也没有一丝活气。李敖说,有两个地方可以塑造男人,一个是监狱,一个是军队,并为他都曾经经历过而沾沾自喜。我想他的话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和平年代。在战争中,军队和监狱只能毁灭人性,无论男女。当然,相对于李敖,军队和监狱这两样我都没有经历过,我是在主观臆断。但是我希望我这个结论永远停留在主观臆断而不是亲身经历。

    影片的结尾钢牙独白:“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我们为之战斗的国家,在两年以后消失了。”曾经的感动变得虚幻起来,一个曾经为之流血牺牲的国家,一下子就不副存在了。那些战死的看不到这些的人反而是幸运的。而活下来的只会感到一片空虚和困惑,以及无尽的伤痛。历史就这样开了人类一个玩笑,但是只要还有国家,只要还有人类,这样的玩笑就会周而复始的开下去。

    再见,苏联。这一次是告别的意思,告别现实中残酷的苏联,而影象中的苏联,正如同影象中所描绘的那般美好一样,永远不会解体,会永远长存下去。

    《三国演义》里的那首“几度夕阳红”,被琼瑶断章取义的拿去形容爱情了。我也不妨学习一下,断章取义的拿一首席慕蓉的爱情诗来描绘一下这部电影和我的心情。

    我们并未象我们担忧的那样堕落
    
    因为我们从来不曾象我们设想的那样高尚
    
    让燃烧的记忆从此冷却
    
    让光辉的幻想从此破灭
    
    我没有什么好伤心的
    
    毕竟这世界上,多是被弃置的灵魂,被弃置的心
    
    其实在追求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包括快乐与悲伤,包括——幸福

    
    (电影是深夜看的,帖子是凌晨写的,困意如山,思绪混乱,不知所云。)

 6 ) 不问对错

看这片的缘起有些曲折。 开始是因为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去读了她的《锌皮娃娃兵》,读后意犹未尽,又被推荐去看了这部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电影。 看是俄罗斯拍的,第一反应是想好奇俄罗斯对那场战争的立场。 电影着实挺长,139分钟,分了两个晚上才看完,正好略略割裂开,前半段的压抑和后半段的热血悲情。 看完后,有很多的惆怅。 《锌皮娃娃兵》里的抑郁彷徨,读来真是令人难过,理想幻灭的年代,战争只能创造扭曲的人性。 电影里一样。前半段,这些娃娃兵充分实践了“垮掉”两个字。 乏味的军营生活,他们打架、吸毒、滥交,那玩世不恭又疯疯癫癫的态度令我叹息,只怀疑这是一部纯粹的反战电影。 黯淡压抑,险些不能坚持看下去。 后半段回归传统战争叙事,也令我长出一口气。 一样是虐心的兄弟情,铁与血的浪漫,死亡之前的勇毅动人,肉搏戏的惨烈美丽。 前半段的“娃娃兵”们人性中的纯真、坚定纷纷浮现。 看了两遍。 看《锌皮娃娃兵》时,不断思考,阿富汗战争就算是错的,这些军人们有错吗? 本以为自己打的是卫国战争那样伟大的战争,结果回国后,却被视作耻辱。 然后再过两年,连自己为之战斗的国家都不存在了。 那自己流过的血泪,自己战友丢失的性命,算什么? 他们是否能成为英雄,并不取决于是否作战英勇,却决定于那场战争的性质。 如果那场战争是错的,那么去打仗的战士也有错吗? 电影里,娃娃兵们无比英勇的战斗,我几乎不能相信,在上战场前夜癫狂失态的,也是他们。 最后,曾经的娃娃兵,满脸尽是风霜。 一个国家跨掉了,他们却还得继续活下去。 无论曾经的战争是对是错。 俱往矣。 所以我不再问对错,只觉得后半段的战争戏足以感动我就挺好。 ———————————————————————— 脑洞忽开。 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的写照? 无法左右大时代的我们,其实根本无法判断这个时代的对与错,也无法预见未来对这个时代与对我们的判断。

 短评

拖沓了

5分钟前
  • xwy315
  • 较差

俄式好莱坞战争杂锦...

9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啊,入侵,那就四星吧。

10分钟前
  • 小疑子
  • 推荐

一个帝国的陨落与很多人的一生。

1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第九连》《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布列斯特要塞》......从红军兵士到白军将领,近年的俄罗斯大制作看似已走出意识形态的桎梏,实则仍沉浸于帝国往昔的虚幻荣光中,并不具备理性层面上的反思。

1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不错的片子

15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开头很像“全金属外壳-1987”,战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而当事人当时什么都不知道。

1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俄版兄弟连

24分钟前
  • Jon
  • 力荐

希望俄罗斯电影早日复兴。

26分钟前
  • larson
  • 推荐

三星半

31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还挺激烈的

36分钟前
  • Top♛Ace
  • 推荐

10——9分

37分钟前
  • 闲得一塌糊涂
  • 力荐

好电影啊,引起了对战争的反思,反观中国战争电影,都是主旋律

41分钟前
  • 习习龙卷风
  • 推荐

士兵的兵营情怀,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大道理。为了苏联的稳定,扶持阿富汗亲共政权的战争,的确打得很不对味。

45分钟前
  • bugz
  • 推荐

俄罗斯拍摄枪战动作场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与好莱坞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48分钟前
  • JASON.WEN.
  • 推荐

能反思自己得侵略战争这本身就是进步,有一些煽情的地方,结构上也有一些和全金属外壳相似整体看来又像是野战排,但怎么和中国的战争片相比都是很可贵的。想到中国的战争片。。。。。。片中苏联士兵袭击阿富汗村落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地道战,阿富汗人打的是游击战,和我抗日战争很相似,在我看来很有认同感,最后苏联士兵与其说为了祖国战斗还不如说为了战友和自己的生命,这里我看不到任何的正义与邪恶,这场战争的可悲和荒诞在最后体现出来,一场早应该结束的战斗却发生了,牺牲的人们牺牲的毫无意义,那个为之战斗的祖国在两年后解散了,不再存在。

49分钟前
  • Trailleo
  • 推荐

音效很差,完全感受不到战争场面的震撼

53分钟前
  • AP
  • 较差

相比美国佬的战争,这个更值得一看

56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前苏联的爱国青年的战斗故事

59分钟前
  • lmp
  • 推荐

烂大街的故事而已,冗长拖沓,三星给所有那些命如草芥的战士,无论是哪个国家,你们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不幸,是这个世界冷漠的牺牲品,愿死去的灵魂安息。愿世界和平。

1小时前
  • 慕容白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