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风暴2009

战争片美国,英国2009

主演:布莱丹·格里森,詹姆斯·达西,兰·卡琉

导演:萨杜斯·奥沙利文

播放地址

 剧照

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1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2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3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4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5不惧风暴2009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07 01:00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中的工作与生活。

 长篇影评

 1 ) 有血有肉优缺点分明的邱吉尔

为战而生的孤胆“英雄”- 邱吉尔

由HBO和BBC联合拍摄的 Into the Storm 不惧风暴。片名当然是指英国一头闯入欧战风暴中,措手不及,步步退却。在敦刻尔克之后,英吉利海峡被德军突破,已是明确的威胁。当时英国失败情绪弥漫、有人建议和希特勒谈判媾和。

此时此刻,过去一直因为“好战、酗酒、傲慢欺人”而不受待见的邱吉尔,那个叼着雪茄斜着眼的男人,傲慢,偏执而且极度狂热,不招人喜欢的丘吉尔,瞬间成了英国最需要的领袖,他的坚强意志,对胜利的信心,在说服同僚和赢得盟友上起到的关键作用,正如剧中的罗斯福所说“他也许惹人烦,但绝对是个斗士”。他凭窗远眺的样子,像一头狮子巡视着他的领地。

1940年,六十五岁的温斯顿·邱吉尔才最后出任首相这一职务。邱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然而欧战胜利日(VE Day)才两个月,英国人就把邱吉尔领导的保守党选了下去,担任二战后第一任首相的是战时的副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礼。

一个带领全国打退法西斯的民族英雄,却在迫切希望连任的情况下在大选中败北,不得不离开唐宁街10号。这是英国人的历史,却是中国人的神话。一旦赢得了和平,杰出的战时领袖受到排斥的现象并不鲜见。戴高乐也是这样。成功的军人政治家华盛顿,惠灵顿和艾森豪威尔则属例外。

战时通常需要这样一个相对强悍的领袖,而和平稳定时期却更需要一位自由派精耕细作。战后的英国,显然经济的重建和复苏更为紧迫。战时的副首相艾德礼虽然没有什么战争史上的耀眼功勋,但是其推行的政策却带领英国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后来福利国家的道路走不下去,才有了铁娘子。

电影中的邱吉尔,在二战中坚定执著乐观自信,在二战后等待大选结果时则是暴躁而固执,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丘吉尔是个业余画家,无独有偶,他的对手希特勒也是个绘画领域的二流画家。就象爱因斯坦一样,邱吉尔在早年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平庸的学生。他进入在桑赫斯特的英国西点军校,成为一名骑兵士官生。他很喜爱他的军事训练,他的学业程度表明:他以全班最优异的成绩毕业。

演邱吉尔的爱尔兰演员 Brendan Gleeson获得艾美奖,最佳男主角奖,这部片子同时还获得这个类别最佳配乐奖。

 2 ) 这才叫真正的“一分为二”

一个带领全国打退法西斯的民族英雄,却在迫切希望连任的情况下在大选中败北,不得不离开唐宁街10号。这是英国人的历史,更是中国人的神话。
英国人似乎很喜欢用“两条腿走路”,和09年的另一部新片《该死的联队》一样,本片采用了双线叙事手法。一条讲的是二战中披荆斩棘的丘吉尔,另一条描绘的是二战后等待选举结果的丘吉尔,最终合二为一,带给我们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丘吉尔。
相比美国影视作品里的左翼倾向,这部英国作品却刻画了一个强硬得有些可爱的右翼国家领袖。观影时的感觉是,战时通常需要这样一个相对强悍的领袖,而自由派更适合在稳定民主国家的建立进程中发挥作用。这在一个民主国家里的体现,就是影片临近结尾处的大选结果。
影片没有回避丘吉尔在二战中那些近乎非人道的军事命令,也展现了当时英美苏三国的微妙关系,让人觉得影片对待历史的态度是较为坦诚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还没搞清楚抗日战争究竟是谁打的国民来说。
最喜欢片中的两个桥段:一是丘吉尔问那个获得荣誉勋章的士兵,“站在我面前你是否觉得尴尬和自卑?”虽然已经猜到了后面的台词,但当丘吉尔说出那句话的时候,还是令我眼眶湿润。二是影片结尾处,原本搞不清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段剧情,但观众的反应再次令我震撼,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不由得感动于这个国家的伟大。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男主角Brendan Gleeson的表演可谓精彩绝伦,应该说是本片成功的关键因素。只记得他是《在布鲁日》里的倒霉杀手,完全没想到他还是《哈利波特》中的“疯眼穆迪”。

 3 ) 本片最大成功,是采用两条线索交叉叙事。

由HBO和BBC联合拍摄的 Into the Storm 是The Gathering Storm 的续集,The Gathering Storm 拍摄于2002年。7年过去,演主角邱吉尔和他妻子的演员都换了,但是水平不亚于前一部,同样受到好评,在美国的艾美奖上获得多项提名,最后演邱吉尔的爱尔兰演员 Brendan Gleeson获得电影和多集电视剧类中的最佳男主角奖,这部片子同时还获得这个类别最佳配乐奖。

这两部电影的主角是二战前后的邱吉尔,前作 The Gathering Storm,顾名思义,是指二战之前,积极提倡备战、强硬对付德国的邱吉尔,在英国颇不受欢迎,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对英国面临“即将来临的风暴”缺乏准备而感到忧心,电影在欧战爆发时结束。

这部 Into the Storm,片名当然是指英国一头闯入欧战风暴中,措手不及,步步退却。在敦刻尔克之后,英吉利海峡被德军突破,已是明确的威胁。当时英国失败情绪弥漫、有人建议和希特勒谈判媾和。此时此刻,过去一直因为“好战、酗酒、傲慢欺人”而不受待见的邱吉尔,成了英国最需要的领袖,他的坚强意志,对胜利的信心,在说服同僚和赢得盟友上起到的关键作用,正如剧中的罗斯福所说“他也许惹人烦,但绝对是个斗士”。

我觉得 Into the Storm 的最大成功,是采用两条线索交叉叙事,即1939年开始的二战,和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电影的开头,是1945年在法国渡假的邱吉尔在等待大选点票时(当时点票花了三个星期)。结果我们当然已经知道:邱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然而欧战胜利日(VE Day)才两个月,英国人就把邱吉尔领导的保守党选了下去,担任二战后第一任首相的是战时的副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礼。电影中的邱吉尔,在二战中坚定执著乐观自信,在二战后等待大选结果时则是暴躁而固执,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http://taohuawu.net/2009/11/14/into-the-storm-2009/#more-3516

 4 ) 可爱的丘吉尔。

和敦刻尔克搭配看效果更佳。电影把丘吉尔表现的很可爱,像大孩子一样。浴缸泡澡那段,和同僚谈话,浴巾掉了,丘:我对你已经没有可隐瞒的了。很幽默。还有在视察海防时和军官谈话,请他喝酒,也很可爱。结尾看话剧,丘吉尔流泪的场景,情不自禁抓住妻子的手。展现出脆弱的一面。电影把丘吉尔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但都不那么过瘾和透彻,可能篇幅有限的原因吧,大而全的故事很难像截取一段有针对性的讲故事更有感染力,如此,《不惧风暴》比《丘吉尔的秘密》弱一些。但都很好看。

 5 ) 不评论这部电影,只评论这个人

对于英国人们,他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领导人物,是正义和强硬派的代表;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依然是帝国主义英国的头头,盛气凌人,傲慢。

 6 ) Democratic Regime是很难容得下一个理想主义的right-wing conservative fighter的 -- 记二战中的丘吉尔

那是一个能够制造英雄和伟人的年代. 领导人有FDR, Winston Churchill, etc. 如果再算上女人的衣香鬓影, 宋美龄也是那个时代最闪亮的明星之一.

但波澜壮阔的战争时代终究会过去. 战时的伟人, 可能在战后的政坛上找不到一席之地.

觉得这个电影拍得最讨巧的地方是双线叙事: 让战时和二战将要结束时英国大选其间(欧洲战场结束, 日本也快要投降)的两个Churchill交替出现. 前者是在国家危难时力挽狂澜的领导者, 后者则是在和平时期快要来临时在政坛上"吃不开"的理想主义的right-wing statesman.

两者的对比, 其实很能说明democratic regime的某些特征的.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镜头, 大多是关于战后大选时期的Churchill. 在等待选举结果的时候, 他的夫人要他去参加一个乡间party, 结果这个出身贵族, 恐怕本身自动和平民隔离的老小孩十分气恼, 直接冲她夫人吼: I hope you did not accept the invitation. 问题来了: democratic regime下的政客都得取悦选民的, 尤其是占人口多数的working class. 受过良好教育,出身高贵但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清高型贵族"显然不受欢迎. 问题是...如果最后选出来的都是选民爱听什么就说什么的politician, is it really good for the country as a whole?

镜头二: 最后Churchill和夫人一起去看戏. 观众在他败选的情况下还是起立鼓掌. 如果历史上真有这样的史实的话, 我倒觉得也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当然是对他战时功绩的肯定. 另一方面...有钱去那种剧院的人们...恐怕绝大多数在投票的时候也是他的支持者吧...

话说之所以Churchill could be called a statesman rather than merely a politician, 也是因为他的那种不随意取悦选民的个性. 觉得social welfare state和evil communism看齐, 就直接说出来. 对错姑且不论, 成为statesman的先决条件, 至少是这个人得truly believe in something an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arry out policy initiatives under the political ideology he or she believes in.

里面幽默场景不少. 比如这老小孩执意要go with the invading forces to France on D-day. 结果国王只能亲自出马, 说自己也要去. 然后委婉劝Churchill: If I am killed, I still have a replacement. You do not. 当时看到这里差点一口茶喷出来.

 短评

应该打五星。。。

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二战

5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好吧。小不列颠不小。

8分钟前
  • 饭花浪浪
  • 还行

HBO出品 必属精品

12分钟前
  • Mao
  • 推荐

或许是拍的不错..但个人不喜欢这样的传记.没有任何渲染力..带动不了清晰.就像一个会动会说话的书...带平淡了不喜欢.....

13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较差

Such a great man, who tru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Also, I wish that have a wife like that

18分钟前
  • 国际宠儿
  • 推荐

太给劲儿了。表演完美。这样坚韧伟大的人,也要忍受“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23分钟前
  • 力荐

可爱的首相

25分钟前
  • 影熟人
  • 推荐

风暴前夕 是二战爆发前的邱吉尔,时隔七年BBC+HBO又用一部Into the Storm表现二战风暴中的邱吉尔,勇气与信念,太多熟悉的二战历史,邱吉尔NB的演讲!整个人在热血+热泪骚动的情况下看完的影片= =

30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力荐

Nations that go down fighting rise up again,those that surrender tamely are finished。

34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看看丘吉尔的最后演讲 再看看过去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朝鲜 拍的稍显干瘪 但是不失客观 格里森的演出非常棒

36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还行

其实是09年看过的,觉得不错,推荐一下。

41分钟前
  • Dr.Faustus
  • 推荐

2.8 HBO电影精品

43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一般吧。奔着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去看的。结果是个文艺片~

44分钟前
  • YvonneSSM
  • 还行

他不是专属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他这样的一个人。

4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至少这是偏向于真实的丘吉尔。

48分钟前
  • 熊小Fi繞地球
  • 推荐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death cometh soon or late,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than facing fearful odds. 丘吉爾為無產階級乾杯,斯大林為保守黨乾杯,友愛~平行敘事結構

51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Tehran toast 那裡笑死;還有WSC的剪刀手,萌~

52分钟前
  • sarah🇺🇦
  • 力荐

历史剧我最爱

54分钟前
  • 北河下
  • 力荐

真实生动 严肃活泼 那段与斯大林相互敬酒让人过目不忘

58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