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后篇

犯罪片日本2016

主演:佐藤浩市  绫野刚  荣仓奈奈  永山瑛太  三浦友和  永濑正敏  吉冈秀隆  仲村亨  椎名桔平  泷藤贤一  奥田瑛二  夏川结衣  绪形直人  洼田正孝  赤井英和  

导演:濑濑敬久

播放地址

 剧照

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00

详细剧情

由于当年办案人员的失误,导致绑匪关键性的电话没有被录下来。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警方高层则将其视为禁区只字不提。三上义信(佐藤浩市 饰)与媒体苦苦周旋的同时,竭尽全力试图打破警方的窠臼,同时针对当年的案件展开深入调查。而就在此时,某体育用品商店老板(绪形直人 饰)的女儿遭到绑架,相关手法居然与“64案件”完全一致!难不成是凶手再翻案?三上和同侪全力奔走,警方也投入大量人力展开追查,结果竟然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昭和天皇退出历史舞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然而即使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有些事、有些人终究会被人久久铭记……   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昭和64的刑警

今天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昭和64年的上部和下部。只是说的我感受,抛砖引玉。

本人是喜欢横山秀夫的,但是没有看过这本《昭和64》 的原著。

看上部的时候感觉这上部拍的又臭又长,难看到不行,铺垫了半天都是隔靴搔痒,当时都在考虑要是还是这个水平下部我到底看不看了。但是我最后思考了一下,感觉看剧不能看一半嘛。

但是看了大概一小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看小说时候对横山秀夫笔下刑警的那种硬汉的温柔,搜查一课的那种骄傲和暗底下和二科相互擦屁股的温柔,甚至包括记者们对宣传一课的温柔。喜欢横山秀夫笔下的刑警一定也会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所以,且不说故事如何,人物已经足够还原了,很满意。

然后找到一个很有趣的镜头,可以说是略微穿帮吧。

1:37:15秒左右目崎刚刚落水,第一个特写镜头,他的左手是背在后面的:



1:37:20秒第一个全景镜头,目崎的左手拿到前面了:



1:37:23秒这个视角的镜头也是左手在前面:



1:37:28秒第二次给目崎的这个镜头,他的左手又放到后面了:



然后我自己在床上模拟了一下这个动作,感觉除了手有意识的摩擦摩擦,不然一般不会去做这个动作,会很不自然~~

好鸡肋的发现。

 2 ) 和韩国电影《那家伙的声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6日本悬疑片《昭和64年 后篇》,根据日本同名推理小说改编,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6.9,IMDb评分6.3。

前篇铺垫,后篇侦破,因此后篇要比前篇好看很多,前篇过于剧情化,后篇才展开侦破脉络。

故事很有日本悬疑作家东野圭吾的味道,不是简单的犯罪侦破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影片并未在凶犯的犯罪动机上着墨过多,更多的是体现凶犯以外的角色们如何在时过境迁14年后寻获陈年罪案的凶犯。

由于时间跨度14年,所以影片有些难以服人的硬伤,比如说,有人模拟14年前的路线犯案,但14年前的地点在14年后全都在,这未免缺乏真实性,要知道14年来会发生太多太多的变化。再举例,影片结尾时找到了14年前的那辆车,难道这个地方14年前后一直原封未动吗,那辆车14年来没人动过吗,光是被人拿去卖废铜烂铁的可能性就很大,怎么可能14年来还在原位呢?

老父亲凭借对罪犯声音的记忆寻获凶犯,这一剧情让我想到了韩国犯罪片《那家伙的声音》,两部影片的着眼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影片有两条故事线,一是侦破陈年旧案,二是警局内部斗争,凸显男主在警局内部斗争的泥沼中中把持正直、坚持正义、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职业品格。

前篇在片尾有后篇简介,后篇在开头有前情提要,前呼后应,这使得这两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电视剧一样。

影片有一处硬伤,就是片尾男主与凶犯搏斗时,凶犯其实根本没有可以搏斗几个回合的机会,因为男主是刑警出身,制服罪犯轻而易举,根本不存在和一个普通老百姓过招的机会。这种硬伤在其他电影中也见过,当然,如果警察一招制敌,电影就看着没啥意思了,电影是要有戏剧性的,不能太写实。

 3 ) 《64》原著、电视剧及电影的不完全对比

横山秀夫的小说《64》,基本情节和评论,见之前的书评://book.douban.com/review/7886124/

昨晚看了电影,趁还没有完全忘记,对比一下原著、2015年改编版五集电视剧和此次上下篇两部电影的各自特点。

1. 电视剧剧情与原著基本没有变化,但电影下篇对结局进行了重大创作,与原著无关。
电影上篇cover了电视剧1—3集的剧情,从三上夫妇“认尸”开始,交代了三上身为广报官的职责与困顿,刑事部和警务部、地方和东京的矛盾,到“64模仿案”发生为止,叙述角度上几乎以原著为蓝本,非常好看。下篇后四十分钟几乎都是原创剧情,重点表现原著中没有写到的部分:逮捕了原64犯人之后,警察能否及如何将其定罪。这部分电影编剧发挥得十分尽兴,因为猜不明结局的走向,演员又很用力,观影的时候让我难得紧张了半天。我不知道原著作者横山秀夫对这里的“续写”如何评价,至于我自己,觉得这样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它依然延续了原著的“抑郁”基调:警察无能且腐败,三上的努力及刑警本能,以及,受害者的执念——一遍一遍地拨打电话,直到听到那个声音为止。这样的压抑,是我紧张感的来源,和原著气质是一脉相承的。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和电视剧里都没有明言D县位置,仍以虚言实,但电影倒是大大方方地把故事安在了群马县。这一改变,估计是想让异常重要的“D县,58万户,182万人”这一信息对日本本土的观众更加有概念吧。
<图片3>

2. 电影卡司虽大,但在主角的选择上,电视版似乎更胜一筹。
主要是在男主角三上义信的选角上,原著对三上的外貌有过直接的描写,特别是和其夫人作为“D县警花”相较,真是其貌不扬。这也是三上和女儿之所以有矛盾的外在原因——“我要整容!我为什么要长得像你,这么丑!”电视剧的三上夫妇是有皮埃尔泷和木村佳乃饰演的,对比电影版的佐藤浩市和夏川结衣,对比显著多了。
<图片1>
<图片2>

在人物塑造方面,在原著和电视剧中都颇有戏份的D县警务部“地下人事部长”的二渡,在电影中几乎等于二向箔,没有实质上的作用。而因为是人气偶像的关系,绫野刚饰演的广报室股长诹访和瑛太饰演的《东洋新闻》的记者秋川戏份都很多。这两个角色在电视剧里大概也是“偶像”来演的,一个是新井浩文,一个是永山绚斗,瑛太的弟弟。兄弟俩都参演了同一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还饰演同一角色,难免会被拿来比较一番。我个人虽然很赞赏瑛太在其他作品中的演技,但在这两部电影里,给他的空间似乎并不多。再加上电视剧在先,弟弟表现的也很不错,这一场比试,瑛太不能算赢。而且,电视剧里秋川这一角色的一句台词,原著中也出现的,不知何故电影中并没有表现。在三上向记者俱乐部的记者报告孕妇开车撞死老人案的情况时,公布完孕妇和死者的姓名后,三上接着把广报室主任藏前搜集来的关于死者(铭川次亮)的信息,以期唤醒记者们的新闻初衷。记者们的确被打动,也接受了三上,但记者俱乐部的代表秋川说了一句很重要的台词:
“还有,这个还给你。”
秋川把两张钉在一起的纸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原来是铭川次亮的身份调查。当他离开记者室的时候,把这两张纸连同声明用纸都一起贴在白板上了。
“我们什么都没看见,也没什么都没听到——这原本就是我们的工作。”
<图片4>

3. 关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点联想。
电影的“续写”,在原著三对父女关系——雨宫和被害的女儿、三上和出走的女儿,犯人目崎和“被绑架”的大女儿——之外,电影又分别上了一重这三位父亲和目崎小女儿之间的“父女”关系。未免剧透,在此不便明言。
这三位父亲都有失去女儿的经历,都完全明白且懂得那种痛苦:
“你们到底明不明白?女儿不在身边的时间有多么难熬!用这双手……牢牢地抱紧她。你们连这点也不明白吗?连这种同理心都没有的人可以当警察吗?”
只可惜,故事里的父亲和女儿都没有得到幸福。所以,我不得不想到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但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这也是一个问题;而我是愿意平和的人,所以对于这问题,现在不能解答。
一九一九年十月

 4 ) 短短7天的昭和64年

短短7天的昭和64年。

只有七天,一个名叫翔子的小女孩遭绑架遇害的命案湮没在人们对于新天皇继任的喜悦之中。

可是这个小女孩的父亲雨宫却无法忘记。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他一个人听过凶手的声音。于是这14年来,他每天对着厚厚的电话簿,打几十个几百个电话,只为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当年杀害他女儿的凶手。后来凶手找到了,他在公共电话亭里在听到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的声音的那一刹那,慢慢跌坐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没有证据将电话那头14年前的凶手绳之以法,而且自己的女儿翔子也再也回不来了。

原本记录凶手来电的录音记录仪在电话铃响起的那一刻突然出了故障,众人都在手忙脚乱地检修仪器时,雨宫接起了电话,听到了凶手的真声。没有记录下凶手的声音,负责此事的其余四个刑警对上级隐瞒了自己的失误。后来,这场案件无疾而终,其中一个刑警幸田出于愧疚,留下了说明真相的报告,辞职离去。可是这份“幸田记录”却被害怕负担责任影响仕途的上级隐瞒了起来。

雨宫找到凶手之后,幸田策划了和14年前一模一样的绑架案,绑架的对象正是”昭和64案”的凶手目崎的大女儿。目崎带着一箱子现金仓皇赶到幸田最后制定的地点时,他发现自己14年前的事情已经败露,在警局里他拒不承认,不想承认自己失误的上级将他释放回家。其实目崎的大女儿并没有被绑架,她的手机被幸田偷走了而已。

当年参与“昭和64案”的刑警三上是本片的主人公,也是警局的宣传官,在自私的领导和叫嚣的记者之间周旋,女儿也因为自己是警察而离家出走。三上不能接受警局把有罪的目崎释放,他偶遇了目崎的小女儿,并打通了目崎的电话,告诉他他的小女儿在自己手里。

仓皇失措的目崎赶往当年放置翔子尸体的空地,14年前他就是在这片空地上将翔子勒死抛弃在汽车的后备箱中。空地上有一台破车,目崎不假思索地想要打开这台车的后备箱。可是三上帮他砸开后,里面空无一物。三上质问他,我说的放置翔子的“小棺材”,你怎么知道是后备箱。

目崎被随后赶来的警察带回警局,跟着一起过来的目崎的小女儿似乎明白了一切,目崎对小女儿喊到“不要过来”,小女儿抱头痛哭,声音响彻整片天空。目崎当年做下的孽,他的妻子和女儿却要被迫承受痛苦惩罚。

雨宫也想到过绑架目崎的女儿,也让他承受自己当年的痛苦,可是当目崎的小女儿坐上雨宫的车后,雨宫却留下了眼泪。小女孩抱着书包告诉雨宫这不是她回家的路,雨宫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叔叔刚刚走神了”。他也许想起了14年前自己天真可爱的女儿也坐在目崎的副驾驶位上,那时她还不知道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

四个小时的娓娓道来,这是个沉重的电影、让人多次流泪的电影。十四年的案子终于落下了帷幕。失去女儿的雨宫会从记忆里走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吗。三上离家出走的女儿也会感动于父亲的执着而安全回家吧。目崎也许会在监狱里度过剩余的人生,他应该也很后悔自己当年所做的一切吧,他也没有忘记,用杀死翔子的手去抱着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感觉呢,这14年来目崎也是痛不欲生地侥幸活着吧。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5 ) 今天一口气看了前后篇

    横山秀夫的作品很合我的口味,第一次接触的是《罗宾计划》,让我第一次知道三亿事件,后面的《临场》让我正式喜欢上他的作品,然后是横山秀夫系列连续8部SP,直到最近的《阴沉的季节》和《刑警的勋章》,可谓是部部精彩,感觉他的作品非常适合拍成电视。有人说他是松本清张的接班人,但我觉得他的作品在推理上还是拿得出手的,将社会派推理与本格推理结合的比较好的。
    《64》确实称为他的代表作不为过,也是先看了电视版,看了大概5遍,算是神作了,尤其是前三集,堪称经典,各方面处理都相当完美,节奏也是我喜欢的那种。
    抱着这种期待看的电影版,其实也难为电影版了,毕竟有这么优秀的电视版在先,总想要有所突破,至于成功与否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个人认为电影版的几个优点:1、诹访的角色戏份多了,当然绫野刚的表现确实不错;2、本部长的角色也很有特点,椎名大叔演的很搞笑,很多人都笑了;3、铭川老人的描述更煽情了,是前篇最大的泪点;4、翔子的“小棺材”是区别于电视版的地方之一,电视版中没有翔子的死状,而电影版有段目崎的杀人过程比较震撼;5、最大的亮点就是结尾,让目崎的女儿看到自己被捕的一幕,这是对犯人最大的惩罚了。
    缺点:1、对于89年绑架案的描述没有电视版细致,没有体现出雨宫当时急切又绝望的心情;2、对于三上发现幸田的那幕没有电视版来的震撼,那幕算是电视版中最出彩的了;3、搜查二科长的来回奔波在电影中也没有体现,在电视版中印象比较深刻;4、不得不说,瑛太的表现没有他弟弟出彩,可能和导演有关,这点比较失望。
    总的来说,前半部分是电视版比较好,后半部分电影版更出彩些,两部都很不错。今天大光明影院上下楼可谓座无虚席,一起和《64》度过了近4个小时,可见国内还是太缺少这种题材的影片了。
    最后推荐另一部作品《阴沉的季节》,和《64》有些相似的地方,主角变成二渡了。

 6 ) 短暂的昭和六十四年,长久一生的痛惜和忏悔。

昨夜一夜未眠,以至于深更半夜把原本计划两天看完的《昭和六十四年》前后两篇都看了个遍,前篇因为是白天看的,还算耐着性子,而后篇是一边似醒未醒的状态,然后厌倦了片中的表情特写最后乃至拉了几个快进,算是有始有终。
       一直觉得日本电影很“难看”,不是不好看的意思,而是不容易看懂。自以为还算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但放到电影这么个短篇幅的载体里,还是觉得自己勉为其难。日本电影有一点我很崇尚,就是现实性的再现。在如今日益颠覆三观的日剧里,至少电影还是维持了其对现实的写照。若是要说和从前日剧的不同,那就是从前的日剧现实但鸡血,一般让人心血澎湃。而日本电影很有意思,几乎都是黑暗且厚重,似乎不这样便不能让观众沉重地走出影院,当然也有可能我看得不多见识短浅。反正不知道这算不算日本文化里热爱悲剧的民族特色,仿佛这个民族生来就是为悲剧而生。
      听说《昭和六十四年》电视剧一共也只有5集,而电影前后差不多四个多小时,不知道差不多同样的篇幅有怎样不同的精彩。若说精彩,电影里大咖云集,上来第一眼看到的三浦友和便让我心潮澎湃,曾经的鲜肉虽然老去,但往昔俊朗的面容仍然依稀可辨。说到这里,想顺便说说日本的男人。不知为何,再青春再鲜嫩的少年,放在日本的国土里,上了年纪都会越长越象,作为老前辈的尾大不掉几乎人脸一副,似乎年纪=严肃,年纪越大越严肃越苦闷,无论是不是真苦闷。或许这和他们长期浸淫在一个论资排辈的集体中有关。同样呈现这样问题的还有那个瑛太,几乎没让我认出如此热血随时充满肾上腺素的记者是曾经的美少年。说回剧情,剧情实际并不复杂,如果直接讲破案找凶手,那就成了狗血国产剧,大和民族的电影必须反映黑暗现实。于是,集体与个人的对立,比人高比天高比国家都要高的集体,永远是大和民族心中不为人道的无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对决,反映的是日本社会无比现实的内与外,党争派斗,看着影片,过去的,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似曾相识,一幕幕都在我脑海浮现,心里不由会心一笑。
       此书作者横山秀夫,据说是松本清张的接班人,没看过书不好说,但单从影片来看,与松本清张还是差些距离。自以为,推理的主线自是推理,而任何现实也好情感也好,都是其的附带,若是喧宾夺主,难免让人不适。后篇为很多书迷所不满,虽然对我这种愿意喜剧收场,坏人天诛地灭的观众来说,看到三上狠揍凶手那幕,自然心里一宽,但纵使不曾看过书,也不得不看出这一幕有如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明显路数不对。剧情突然高潮,突然收尾,难免狗尾续貂。
       好吧,浑浑噩噩地看戏,戏里戏外都是心情不轻松,想想也罢,还是回头去看韩影,虽然现实一样黑暗,至少最后总是坏人出场好人胜利,让我这种简单的心明明了了,心里也有些轻松。
      挥挥手,别了,短暂的昭和六十四年。
PS:每次写完评论再想题目,总是很头疼。此标题明显文不对路,不过也算我对剧中人物们的一种叹息吧。

 短评

前篇副标题“怒涛”积攒能量爆发,后篇副标题“恸哭”转向感人真相;后篇开场就马上高燃状态,但没维持多久,骚动的场面,角色凝聚魄力不如日剧版。二渡这客串角色的戏份加太多太刻意了,像迎合SP把背景串联起来。结尾改编部分显累赘,严重失分。若喜欢故事,推荐日剧版更多惊喜(尽管剧情几乎一样)。

3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siff连映,除了犯罪,更多涉及到警局的腐败,中年危机职场和家庭之间平衡的关系。一切前面的铺垫在最后昭然若揭,全篇不是激昂的结束,而是life gose on....3.5

7分钟前
  • cœur
  • 推荐

接不到的电话,终于放下的树枝。延续了一下官僚压迫和城乡矛盾,但马上转到伦常破案复仇了。两次引蛇出洞政治不太正确啊,好惨好无奈,最后却也算解脱

11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从重现64案结束以后就变得很无聊了,后面30分钟左右有种硬凑加上去的感觉~

12分钟前
  • Ying_0111
  • 推荐

人物情绪,用太多低级的闪回镜头来表达;大咖云集,但表演太扁平,张力完全不够;案件高潮过早曝露,续写的缓解警民关系的结局是狗尾续貂。说实话,电影上下篇也就比五集剧版压缩了不到一个小时,真没有拍摄的必要,日剧光是片头就能秒杀之。

13分钟前
  • 吴松张
  • 较差

后篇当然也看过啦

14分钟前
  • Miss1708
  • 力荐

加戏累赘。

17分钟前
  • 淹然
  • 还行

后半部分发力,精彩看点:1、年轻发言官对记者,即佐藤的救场;2、昭和64年失踪女孩父亲按照电话簿一遍遍试出真凶;3、善良警察导演的一场假绑架案;4、警室部长为了自保不顾真相,不顾受害人家属的心情太卑鄙。PS:柄本佑演的小发言官好可爱。

1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8.7/10

22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没看过横山秀夫的任何小说,但是从电影里却感受到了当年松本清张的味道,两部电影四个小时下来展现了两个时代背景的下的体制悲剧,正义人士的难以作为,警方和媒体之间的博弈,就是因为有些事情你知道是对的却做不了才是最悲哀的吧。好的改编电影让人看完之后迫不及待想再翻一遍原著,反正本片是做到了

2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记者们为什么不自己出去调查呢?都等着警察报,再凶也是被动啊。

24分钟前
  • roja
  • 推荐

瞎鸡巴改。

2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很差

后篇扳回一局。以父爱复仇父爱,毅力感人。

31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佐藤浩市和三浦友和同框就很让人振奋了

33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拍得很细,但是需要一些警察组织和记者俱乐部的背景知识,如果没看过社会派或者警察小说会不太明白,能听到很多观众的议论,大牌云集,镜头一晃而过的熟脸太多,不是单纯的推理悬疑,所以略水土不服

37分钟前
  • 二力
  • 还行

最悲怆的推理,对于64绑架案的父亲来说。

39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力荐

修改不反对,但现在这个结局确实有点别扭。原作通过三上的视角展示了<64>事件深不见底的“黑暗”,不仅是事件本身,从个人到团体,再到整个社会都被这股"黑暗"笼罩着。所以最后<64>事件真相大白后的那道“光”或许是最美好的,而不是现在这个结局所展示出的三上个人英雄主义,正义感变得只剩违和感了

43分钟前
  • xxhhcc
  • 较差

#SIFF#第十三部。尴尬啊,怎么突然就变成个人主义了,最后还强煽。日本电影这样结尾不应该啊。前篇铺垫的倒是不错,略显可惜了。洼田小哥的妆谁给画的啊,让小哥连哭都得绷着,演戏都没法演。

45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后半段哭成狗。相比前篇,后篇一层层揭开谜底的时候,真的太揪心了。这个世界的恶,总是善良的人被惩罚。

50分钟前
  • 小柚子×旅行家
  • 力荐

复仇戏码很刺激,谜底类似圣女的救济有种典型的日式执念。如果杀人的是我这种姓ZHU的十五年都找不到吧……#SIFF2016# 18 June @ 上海影城

52分钟前
  • Wendy Zh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