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

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剧照

阿凡达 剧照 NO.1阿凡达 剧照 NO.2阿凡达 剧照 NO.3阿凡达 剧照 NO.4阿凡达 剧照 NO.5阿凡达 剧照 NO.6阿凡达 剧照 NO.13阿凡达 剧照 NO.14阿凡达 剧照 NO.15阿凡达 剧照 NO.16阿凡达 剧照 NO.17阿凡达 剧照 NO.18阿凡达 剧照 NO.19阿凡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3:43

详细剧情

战斗中负伤而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决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来到潘多拉星操纵格蕾丝博士(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 “阿凡达” 混血生物。杰克的目的是打入纳美部落,外交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从而SecFor公司可砍伐殆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不可得”矿。在探索潘多拉星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此同时,SecFor公司的经理和军方代表上校迈尔斯(史蒂芬·朗 Stephen Lang 饰)逐渐丧失耐心,决定诉诸武力驱赶纳美人……本片采用3D技术拍摄,共耗资5亿美元制作发行,是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作品。本片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等3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值回票价,但…

首发于公众号:读句电影再睡觉

等待近13年、时长足足超过3小时、全球影迷最期待的电影续集、2022最值得走进影院看的大片、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围绕在《阿凡达:水之道》头上的光环不胜枚举。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电影市场却陷入了连续的冰冻期,电影院的魅力在国人心中也已经黯然失色。国庆档之后,已经有69天未有过单日破亿的市场成绩。《水之道》被视作是挽救当下众多奄奄一息影院的“救市之作”。

这部年度压轴大片究竟值不值得看?答案只有一个:值回票价,但它的硬伤也不容忽视。

《水之道》的故事承接于首部的十多年后。杰克和奈蒂莉组建了一个家庭,育有四个孩子。然而殖民者的侵略并没有停下,他们将杰克视作必须铲除的对象。为此,军方派出了小队,专门部署准备取杰克的性命。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杰克决定带领家人移居到潘多拉星球的另一端:岛礁族部落,从此过上隐姓埋名的普通人生活。但真正的危机自此才正式拉开序幕。

由此,《水之道》的重头戏,几乎都在海水场景的呈现上。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年来3D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本片进一步超越了前作的制作水准。

随着杰克一家进入潘多拉星球的海洋世界,片中对于水这种介质的通透澄澈感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呈现得非常完美。

卡梅隆及其团队对于“世界观”打造中的物种设定、环境塑造、电影技术性的呈现,依旧站在全球电影工业的天花板上,足以令观众大开眼界。

比如杰克的坐骑掠波翼龙,它的设计受到飞鱼的启发,带有明亮的橙黑色翅膀。在电影中多次出场,动态效果细腻惊人。

诸如此类的视觉表现在第二幕中数不胜数。

为了捕捉演员在水下最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剧组专门设计了一个90万加仑的水箱,能模拟海洋的漩涡和汹涌的海浪;并且使用了3D定制改装的索尼Venice摄影机进行拍摄。

这些革新的技术,都为《水之道》支撑起了每秒疯狂燃烧经费的视听质感。

卡梅隆在拍摄现场

可惜的是,《水之道》在绮丽的特效场面外,它的故事确实平淡无奇。

在《阿凡达》的首部,最令我们惊艳的,就是片名Avatar英文涵义中“化身”的概念。人类为了更好地开采矿物并随后移民,才计划出了化身纳美人的“阿凡达计划”。

这个计划具体到杰克身上,观众能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迷失者,一步步放弃为人,转变为真正的纳美人。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精神层面的诸多挣扎,是身份认同的虚实相交、虚幻融合,并结合进了殖民战争波澜壮阔的史诗背景。

身份-身体的双重改变

简言之,首部《阿凡达》的叙事核心推动力,在于真正提出了一系列从身份出发、连锁反应的问题,并不断反思问题的答案。它的故事更磅礴,更统一,也更为震撼人心。

而《水之道》则在剧作层面显得较为冗余。观看过程中,它会令人联想起国产古装戏的对应情节,比如——贬谪左迁、卷土重来、复仇救赎、以子换子……

全片始终围着点题的台词金句“孩子是软肋、更是盔甲”做文章,即孩子的成长线、亲情线等内容。

说实话,这些情节欠缺新意。有些角色甚至还因此出现了人设崩塌、行为逻辑不通顺的情况。

第一幕“搬迁移居”,在戏剧的前提设置上就显得较为生硬。仅仅因为人类派出小分队,杰克就要举家离族。观众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主角们是硬被编剧放弃了此前积累的一切,只为带领我们前往潘多拉的岛礁族栖息地,展开新的世界。战场从森林转移到海上,这个选择却没有被解释得足够合理。

于是乎,电影最为精彩的,反而是叙事平缓的第二幕。

作为森林族,杰克一家难以适应水性的生活。而另一边,岛礁族的族人们也视他们是带来危险的“外来者”。由此矛盾出发,《水之道》呈现出了海洋生物与海底景致的一幕幕奇观,宏大中又不失细腻灵动,几乎每场戏都有能令人记住的亮点。

人类贪婪的行为虽被塑造得较为脸谱化,但同样是第二幕力度较大的亮点所在。人类用大火将岛礁族的家园付之一炬,并捕杀图鲲只为窃取其体内能减缓衰老的髓液。这些戏份会令人想起《海豚湾》中的残忍场景,并延续了首部《阿凡达》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

所谓“水之道”,预示代际间的包容与理解,是父母一辈和后代子女相互支撑、彼此包裹着走下去的道路;同时也预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唯有尊重和敬畏自然万物,相信万物有灵,才能为后代创造出更美好的家园。而这也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一贯所坚守的。他认为社会生活、家庭情感,是赋予电影以灵魂的东西,也是《阿凡达》系列创作的真正目的。

《水之道》本质上并非是一部酝酿了整整13年的作品,它的定位更多是一个阶段性作品。

它所承载的,是开启一个庞大系列的“序幕”。

《阿凡达》系列的第2/3/4部同时开拍并定档,它们暂定每隔两年上映一部。

目前《阿凡达3》快到了制作收尾的阶段,而《阿凡达4》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之中。

所以《水之道》中,之所以展开众多的人物群像戏,把摊子铺得太大却没能深入挖掘,也是因为卡梅隆将本片视作承前启后之作。《水之道》的故事要在完成单部自洽的同时,还要为之后的三部续集铺垫。

据卡梅隆本人所言,如果《水之道》的票房不甚理想,他可能会放弃制作接下来的第四部和第五部。与此同时,羸弱冗余的剧作,也势必会让《水之道》全球票房的成绩受到较大的折损。

这就提出了电影人在当下的又一个困境:即使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IP,同样面临着生存问题乃至危机。它是救市之作,同时也是等待观众“拯救”之作。

 2 ) 父权故事与母系崇拜,卡梅隆的自相矛盾与分裂。

卡梅隆对自然的痴迷之中,窥探到了自然的母系属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这是他的电影核心主题之一。

他用了许多象征来构建阿凡达的视觉世界,比如类似男性生殖器的天空人宇宙飞船,比如阿凡达世界无数洞穴与圆形设计来象征母系的自然。

但是他电影所表现的两个主题是自相矛盾的,是相悖的。

也许是本身的性别特权,使他无法正视在父权社会中,男人通过婚姻制度掠夺女人的子宫,正如天空人通过科技掠夺自然母亲的子宫,两者如出一辙。

所以他电影中的父亲Jake Sully,在卡梅隆所创造的整个母系自然中显得格格不入。

当男主角Jake作为父亲身居主位手举婴儿,妻子Neytiri刚刚怀孕生产,却顺从的身居次位,仪式却是对女神“mother Eva”生殖力的崇拜,这一幕电影场景是卡梅隆他电影的主旨的自相矛盾的重要画面。

或者说,远古女神再次通过象征降临男人的梦境,但她也只能存在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之中,要么是作为象征的女神mother Eva,要么是已经死去的女性科学家,要么是非人的动物Tulkun,男人再次发现了执掌生死的自然女神,却无法将她与身边被奴役的妻子女儿联系起来。

也许卡梅隆觉察到了自己本身的自相矛盾,或者说两者矛盾所造成的恐惧,这种恐惧带来的是对于女性角色执掌生育与死亡的两种权力的分离,让执掌生命的女人远离暴力(死亡权力),让执掌暴力的女人远离生育,可以非常明显的觉察到,其中的女性角色,都必须有所选择,很明显生育女神们,水族女祭司,与爱娃通灵的女主角Kiri,甚至被杀死的动物母亲,选择死亡权力的女性角色们,天空人司令部的总司令,偶尔露脸几个不知道名字的打女(虽然这些死亡女神有刻意讨好欧美女权凑数的嫌疑)。

当然,卡梅隆也想了一个办法解决母亲与暴力的关系,母亲是神箭手,但是她在大多数时候远离暴力,她被禁止为自己发起暴力,她仍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温顺的妻子,照顾男人,以及为男人做饭,包扎,所以母亲平时是远离暴力的圣母,只有在特别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暴力,那就是儿子与丈夫受到威胁———女权运动的进步让女人能够拥有能力,但前提是这种能力只能为父权家庭所效忠。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一旦母亲像父亲一样使用暴力的自由,那么父亲的绝对权力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父亲的合法存在也必然会遭受质疑,卡梅隆的电影中,父亲的权力只来自于死亡,他必须无限放大男人的死亡权力才能保留男人掌权的合法性。

当远古女神重新降临,她是温情的新生也是残暴的死亡。女神执掌人类的生与死,带个人类生命与死亡的最初体验,对于婴儿来说,被母亲注视爱护则是生,被母亲无视忽略则是死,这是人类所经历的第一道权力构架,女神孕育婴儿,也杀死婴儿。

无论卡梅隆如何为父系家庭的唱赞歌,这也是一个父系家庭解体的时代,婚姻制度下的父权家庭的正在逐渐的瓦解。

非婚生育与婚姻生育,母系家庭与父系家庭,女人不加入婚姻,男人就无法在家庭中完成赋权。母权与父权的对抗,也正是这两种家庭的对抗,也就是母亲与妻子的对抗。

妻子不是母亲,母亲不会成为妻子,这是一道女人的二选一题,妻子为丈夫代孕孩子,母亲为孩子选择基因。

自然母亲残暴冷酷,不为任何雄性创造后代,并对雄性竞争冷眼旁观,弱者死去,强者胜出,母亲永远选择优胜者,哪怕她们选择的是同一个优胜者,但并不意味着母亲会成为妻子,优胜者永远在不断变化,母亲的选择也永远在改变。

奴役母亲的人民将会被奴役,极权在父权中孕育而生,这是人类将母亲变成妻子的惩罚,但这不是唯一的惩罚,也不是最重的惩罚。

人类已经失去母亲,所以每个孩子都终身缺乏、所谓甜宠剧里男主,无条件的爱着关注着女主角的男主角,给女人提供庇护与安全感的男人,是真实的男人吗?自然界中,只有母亲是无条件的爱与提供庇护的存在,人类寻觅爱情,正如孩子寻觅母亲。

父亲在父系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是模仿缺失的母亲,但成为母亲并不是男人的天性,性行为是他们繁殖的最终点,他们天生无法与婴儿链接,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丧偶式育儿,频繁出轨,靠着权威维持续着合法性(正如阿凡达中尴尬的父亲),但他们也缺失母亲,人们向妻子,向丈夫,甚至向孩子与当权者,寻觅母爱,可母亲的踪迹早已消失在历史之中,爱也成为了控制,绑架,与剥夺。

人类失去母亲太久了,那些对丈夫失望的妻子,甚至要将自己的孩子养育成自己的母亲,向他们索取关注,母爱,与庇护。

我们都希望,母神Eva将重临人间,她如我们所想象的,强大,温暖,残酷,孕育生命,也带来死亡,虽然此时的她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所有缺失母亲的孩子都在渴望她。

在此之前,人类只能成为自己的母亲。

 3 ) 和卡神自己比让人失望,但仍然吊打近十年95%好莱坞商业类型片

1.不及预期,但就我个人观感,吊打过去十年所有漫威电影以及95%好莱坞商业类型片。

2.水下虚拟拍摄的效果划时代,光影无与伦比,我看的cinity点映场但推荐IMAX,IMAX虽然只是2K,但画幅带来的沉浸感一定强于cinity的宽幅。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昨天为了踩点今天这家cinity影院看了阿凡达4k48帧重制版的重映,沉浸感由于宽幅,比我当年IMAX3D上的体验差。

3.剧本有问题,但很好看。好看是因为这是典型卡梅隆式剧本,连绵不断的小高潮(视听体验或情节张力)能一直勾着观众,不会觉得有明显的尿点。

4.剧本的问题在于老卡写剧本的时候已经提前规划五部曲(现在2、3已经套拍完,第3部24年上映,4拍了部分)所以第2部的剧本特别像是美剧过渡集,叙事线很多,没第一部纯单线那么流畅。正反派介绍了一大堆新角色的同时几乎所有角色的角色弧都在一个中间状态。不像第一部那么完整,而且世界观的展开都只露冰山一角,最让我对续集感兴趣的内容全都是提一嘴,但不铺开。

5.第一部对我而言是一部有剩余surplus的作品,换言之,看第一部的过程中有那么几个瞬间的体验无法被还原为电影诗学或者(广义)阐释学的话语。当年走出IMAX厅看到街景的感觉是不如电影里真实。但第二部感觉就像一部很好看的杰作,你能看到潜力,但潜力没有全部释放。

6.霍纳离世对配乐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观感,他助手操刀的这个配乐怎么说呢,就行活儿水准吧,比第一部配乐差太多。

7.期待第三部。

8.激光IMAX二刷感受,虽然亮度和分辨率比C厅差,但画幅带来的沉浸感极佳(可以让我忽视亮度和分辨率的问题)个别瞬间有当年看第一部的感觉了。二刷观感更好(尤其第二幕,这一段看IMAX不难察觉很多刻画杰克二儿子和养女角色形象的视听细节,不仅仅是很多人口里的海洋生物纪录片)但整体评价没有变化,整部影片没有达到当年那种震撼感。

9.关于剧情“bug”即海洋部落第三幕后半段突然“消失”的看法如下:

私以为这个所谓的硬伤完全可以在电影世界观和剧情内部解释。

注意看第三幕开始,杰克去通知海洋部落人类捕鲸船来犯那里,温斯莱特演的海洋部落大祭司罗娜尔听到杰克他们过来的第一反应是拿起手边小刀摆出战斗姿势。虽然杰克和部落首领关系好,但罗娜尔对他们一直是怀疑态度。

第三幕最终大战分三段,第一段对战人类捕鲸船及其附属部队,杰克、海洋部落双方合作。这时候海洋部落愿意出兵是因为因为海洋部落首领女儿被绑而且要给图鲲报仇。另外,要注意海洋部落参战并不是完全计划好。一开始是上校挟人质让杰克过来换,之所以突然开打是因为杰克二儿子洛阿克的图鲲先对捕鲸船搞了突然袭击,上校注意力转移,杰克见机冲锋,之后海洋部落才跟着冲。

第二段,捕鲸船部队其实已经落败,只有上校小队要坚持杀杰克的任务,而上校联系杰克的时候明确说让杰克按之前说好的条件办(也就是让他一个人过去),之前第一段解救出的图克又被绑,吉莉也被抓,杰克只好单刀赴会。

注意海洋部落也是从这一段开始“消失”(除了洛阿克的女朋友)。海洋部落和杰克原来的部落不一样,不受杰克指挥,且组织度不如杰克部落。杰克原部落经过杰克用人类现代军队的方式组织、训练,也有长期对人类斗争经验。而海洋部落没有人类通讯设备也没有杰克的组织和指挥,这次战斗也完全是遭遇战而非第一部那种双方都有准备的战役。实际上进入杰克一家和上校小队对决那个剧情节点,人类捕鲸船带着的战力基本在都图鲲、杰克一家和海洋部落的联合打击下覆灭了,而海洋部落公主也已经安全,海洋部落战斗的目的已完成。

第三段是养女、养子和二儿子救父母及图克。

理清这三段的发生顺序就不难发现第三幕大战就第一段牵涉海洋部落(他们要为图鲲复仇,而且女儿被绑),后两段完全杰克家务事(上校第二次只绑架吉莉和图克而没绑海洋部落首领女儿而是把她踢下去,估计已经察觉出来之前的行为刺激海洋部落)。

此外,提示一下日蚀镜头对天色变化的强调。

最后,个人怀疑(虽然不能完全肯定)海洋部落和杰克他们关系的嫌隙或者说张力在第三部会是一条重要叙事线。而第二部结尾海洋部落的“消失”就是以留白方式铺垫。关于这一点,第二部里其实有很多暗示。比如,罗娜尔目睹吉莉操控生物能力的时候表情很复杂,而且台词一直表露出对杰克的不满。要知道卡梅隆已完成五部曲的规划,我怀疑第三部的第一幕杰克和海洋部落首领就会双双阵亡,然后由于没有服众的领导核心,纳威人会围绕洛阿克和吉莉在内部形成两个阵营(本土派和混合派)。吉莉的特殊能力以及她和蜘蛛的紧密关系,可能让土生土长的纳威人不喜欢她,而娜缇莉和罗娜尔这集都有明显的本土派倾向,可能会拥立洛阿克(看第二部发展洛阿克和首领女儿铁定要联姻)。第三部第二幕可能就是处理这个问题然后第三幕战桥头市。之后第四第五部才是人类和纳威人的决战。

 4 ) 我对《阿凡达2》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视频://www.bilibili.com/video/BV1A8411p7xq

本文有剧透。

首先给没看过第一部的朋友简单说说第二部和第一部的联系。

第一部的反派之一是迈尔斯上校,最后杰克把他杀了。

第二部史蒂夫·朗回归饰演迈尔斯上校,确切说是迈尔斯上校的克隆体。

蜘蛛是第二部的新角色,他是迈尔斯上校的儿子,严格地说他和迈尔斯上校的克隆体没有关系。

所以假如他不救迈尔斯上校的克隆体,也没什么。

第一部有个角色叫格蕾丝,

后来她死了,格蕾丝扮演者西格妮·韦弗在第二部饰演格蕾丝的女儿琪莉,西格妮·韦弗今年已经73岁了。

西格妮·韦弗还和卡神合作过《异形2》,大祭司扮演者凯特·温斯莱特和卡神合作过《泰坦尼克号》。

电影没有明确说格蕾丝是和谁生的琪莉,但蜘蛛等人猜测是和第一部的诺姆。

我觉得可能性更大的是爱娃。

杰克将格蕾丝连接到灵魂树后,爱娃让格蕾丝怀上了琪莉,格蕾丝和爱娃都是琪莉的母亲。

如果琪莉是爱娃的女儿,这就解释了她为什么这么特殊,为什么她和潘多拉星球有着强烈的联系,并且可以控制星球上的动物。

她还说她能感受到爱娃,爱娃是她的一部分。

耶稣是圣母玛利亚的儿子,而爱娃是纳美人的神,因此琪莉就相当于耶稣,未来她可能会因为纳美人或地球人的罪牺牲自己,然后再次和爱娃合而为一,就像格蕾丝那样。

《终结者2》是公认的神作,因为它的视觉效果和剧本都很优秀。

《终结者2》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而《阿凡达1》是一部很有争议的电影,因为它一方面视觉效果很超前,但另一方面它的剧本又稍显普通,因此我个人认为《终结者2》是好于《阿凡达1》的。

视觉效果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是可以弥补剧本的不足的(前提是剧本不能太烂),因此《阿凡达1》总体而言仍然褒大于贬。

而《阿凡达2》延续了第一部的优点和缺点,视觉效果比第一部更好了,但剧本还是很普通,甚至比第一部还差一点。

这就导致《阿凡达2》没什么特色了,因为这种特效好、剧情一般的好莱坞大片太多了。

好莱坞从来不缺这种电影,缺的是剧本牛逼、特效一般的电影,以及剧本、特效都很牛逼的电影。

当然,剧本、特效都很牛逼的电影太少了,大多数情况下特效和剧本都不可兼得。如果剧本和特效不可兼得,我会毫不犹豫地选剧本。

《阿凡达2》的主题是“家庭”,这个题材已经非常老套了,如果你能对这个老套的题材有所创新我也会买账,只可惜《阿凡达2》没什么创新,仍然走的是家庭产生隔阂,最后又重归于好的路线,感觉像在看《速激》。

说到《速激》,之前传闻范·迪塞尔也演了《阿凡达2》,但是《阿凡达2》并没有他,他演的可能是《阿凡达3》。

杰克和儿子洛阿克这条线很生硬,感觉就像导演强行要杰克误会儿子,结局又强行要父子和解。

和第一部一样,《阿凡达2》的主线剧情也是地球人侵略纳美人,影射美国人侵略印第安人,以及其它殖民者侵略原住民。

相对于地球人,纳美人相当于是印第安人。

但单独看纳美人,他们又相当于是美国人,因为他们内部也存在种族歧视。

土生土长的纳美人相当于美国白人,杰克相当于黑人、外地人或LGBT群体,因此杰克和他的孩子受到了歧视。

先说地球人侵略纳美人这条线,第一部讲的就是地球人侵略纳美人,第二部又是讲这个,又没有什么创新,这就让人产生一种“两部电影的剧情差不多”的感觉。

都是地球人侵略纳美人,其中一个地球人选择帮助纳美人,第一部是杰克,第二部是蜘蛛,他们帮助纳美人打败了地球人。

再来说说纳美人这条线,杰克一家受到了部落首领儿子奥农的歧视,他辱骂了杰克一家,于是洛阿克打了奥农。

结果洛阿克遭到奥农的报复,奥农骗他去捕鱼,导致他被海洋生物追杀。

当你遇到垃圾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和他一般见识,因为如果你和他对着干,你想不到他会用多么卑鄙的手段来报复你。

很多电影都探讨过这个问题,比如《无人区》和《荒蛮故事》的第三个故事,都是主角遇到了垃圾人,主角去骂垃圾人,这一行为激怒了垃圾人,从而把一件很小的事闹大了。

从洛阿克打奥农,一直到奥农设局害洛阿克的剧情走向都是很合理的,但后面就不太合理了,奥农差点害死洛阿克,然而当部落首领批评奥农的时候,洛阿克却说去礁外捕鱼是他自己的主意,而奥农劝他别去。

他主动替差点害死自己的人背锅,然后两人就化敌为友了,这一转变不太有说服力,过于理想化和童话。

的确,冤冤相报何时了,理性上洛阿克的正确做法就是放下仇恨,但要足够成熟、足够稳重、足够豁达的人才能做到去原谅差点害死自己的人,而洛阿克显然不是这种性格。

洛阿克认识了一头叫帕亚坎的鲲鲲,

鲲鲲是一种鱼,它们的智商比人类高,他们精通哲学、数学、音乐、篮球,还创作了《鸡你太美》等歌曲。

地球人杀害了它们,它们不去找地球人报仇,反而将同为受害者的帕亚坎驱逐出去了,因为他们认为不是地球人害死了鲲鲲,是帕亚坎害死了鲲鲲。

洛阿克把这件事的真相告诉了提蕾娅,而提蕾娅说:鲲鲲们认为每位成员都应该对同伴的生命负责。

说明鲲鲲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但它们的结论就是这件事是帕亚坎的错。

它们智商那么高,却不分对错,颠倒黑白,还搞“受害者有罪论”,这就很矛盾。

洛阿克想要把真相告诉部落首领,帕亚坎是无辜的,但首领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他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并不是洛阿克说出了他的想法,首领不听,而是他压根就不允许洛阿克说出他的想法。

当地球人杀了一头鲲鲲后,纳美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击。

杰克说如果他们反击,就正中地球人下怀,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纳美人却不懂,他们就是要去打地球人,就是要去送死。

我不是说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做,我是说他们应该智取。

直到首领发话,他们才按照杰克的方法来,但他们只是在服从首领的命令,并不代表他们想通了。

第一部也是一样的,杰克劝纳美人逃跑,纳美人非要和地球人正面对抗,结果伤亡惨重。

《阿凡达》系列的主角是纳美人,反派是地球人,如果你想让反派显得强大,你就要让主角的智商在线。

而《阿凡达》系列不是这样的,而是通过对纳美人降智,从而衬托出地球人的强大。

拍电影的正常思路是主角很聪明,敌人更聪明,主角费了很大工夫才打败敌人。

而《阿凡达》系列是虽然地球人很蠢,但纳美人更蠢,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地球人更聪明点,所以他们就从“蠢货”变成了“强大的敌人”。

我知道导演想把纳美人拍得朴实,但朴实和愚蠢是两回事。

导演想把纳美人拍得朴实,但结果是你看完电影后对纳美人的印象不是朴实,而是愚蠢。

况且纳美人也并不朴实,比如奥农还想了个计谋差点害死洛阿克,他们在整同类上那么聪明,为什么不用来对付地球人?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纳美人很聪明的话,那他们不就和地球人没区别了吗?

愚蠢不一定代表朴实,反过来说聪明也不一定就阴险狡诈。

如果导演把纳美人拍得聪明点,并不一定就会让他们显得阴险狡诈。

你是喜欢看《猫鼠游戏》《无间道》这种拼智商的电影呢,还是喜欢看不讲究策略的无脑动作片呢?

正因为导演对纳美人的设定既朴实又愚蠢,这就导致《阿凡达2》中他们没法拼智商,只能来硬的,只能抱着冷兵器去和地球人的高科技装备对抗。

因此如果你把《阿凡达2》的科幻元素去掉,它本质上就是一部你打我、我打你的动作片。

虽然纳美人的设定就是土著,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很聪明,但杰克是地球人,因此导演可以让杰克率领纳美人用智慧打败地球人,这就可以避免让本片沦为空有特效、没有剧情的普通好莱坞大片。

比如三体人的科技也领先地球人无数年,对三体人来说地球人就像是纳美人那样的土著人,但罗辑还是用智慧想到了拯救地球的方法,用智慧弥补了科技的差距。

《阿凡达1》的第三幕是很宏大的,

而《阿凡达2》的第三幕的场面和格局都太小,到最后甚至变为了寥寥几个纳美人和一个地球人的阿凡达之间的战斗,13年过去场面居然还变小了。

我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本意,还是拍到最后经费不够了。

虽然很难相信是因为经费不够,但第三幕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阿凡达”这个单词的原义是“化身”,具体是指地球人可以远程控制人造的身体(由人类基因和纳美人基因构成),这些身体就叫“阿凡达”。

“阿凡达”是《阿凡达1》的重要元素,比如残疾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再次走路,然而《阿凡达2》却没怎么探讨它了。

一部叫《阿凡达2》的电影,却和“阿凡达”没有多大关系。

《阿凡达2》虽然有193分钟,但对潘多拉星球世界观的展现很有限,仅仅讲述了一个部落,以及一种生物,并且对梅卡伊纳部落、鲲鲲的探讨也很浅。

我们只知道梅卡伊纳部落擅长游泳,其它的我们一无所知。

电影只说了鲲鲲精通哲学、音乐、数学,但它们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电影没说。

虽然纳美人没有高数,但他们总要计数吧。那么他们和地球人一样也是用十进制吗?

为什么在地球,世界各地的人不约而同地用十进制?

因为所有(正常的)地球人都是十根手指。

而纳美人只有八根手指,所以他们歧视杰克一家。

因此纳美人很可能不用十进制,而是用八进制。

鲲鲲也有数学,它们的构造和地球人、纳美人更是截然不同,它们又是用几进制?

核酸(DNA和RNA的总称)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但纳美人并不用核酸来编码遗传信息,因此他们的基因不是由DNA构成,并且他们不用RNA来引导蛋白质合成。

既然他们的构造和人类如此不同,这会导致什么?

既然他们没有核酸,那他们管“做核酸”为做什么?

再比如大气层,纳美人这波在大气层。

潘多拉星球的大气成分和地球截然不同,成分为50%的氮气、25%的氧气、18%的二氧化碳、5.5%的氙气、1%的硫化氢、0.5%的甲烷和氨气。

潘多拉星球有25%的氧气,所以可以燃烧。

这里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均高于人类的承受范围,氨气的浓度也差点超标,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人需要戴氧气面罩。

即便不考虑其它气体,光是这里的氧气浓度也不适合地球人生存,因为氧气浓度高达25%,高于地球人能接受的19.5%~23.5%,长时间呼吸高浓度的氧气会致死。

地球大气只有21%的氧气,而石炭纪(2亿8600万年前~3亿6000万年前)的氧气含量为30%,潘多拉星球的氧气含量(25%)介于地球石炭纪和现代之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潘多拉星球的动物明显比地球大得多。

潘多拉星球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卫星,因此潘多拉星球很可能在它的恒星系的宜居带之外,那它为什么会存在生命?

原因之一是地球大气只有0.03%的二氧化碳,而潘多拉星球高达18%。

潮汐力和高达18%的二氧化碳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效应,导致潘多拉星球变暖,从而具有了孕育生命的条件,并且表面存在大量的热带雨林。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地球人无法在潘多拉星球呼吸,但这恰好是潘多拉星球产生生命的原因,对人类来说是毒药的东西,可能是外星人的生命之源。

我们视游戏、手机为毒药,说不定某个星球的人必须天天打游戏、玩手机才能生存。

潘多拉星球的大气成分截然不同,以及纳美人可以在比地球浓度更高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中呼吸,这会导致什么?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阿凡达2》可以探讨的问题,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浪费了这些设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角度可以探讨潘多拉星球的世界观。

《阿凡达1》中纳美人的习俗、文化,到潘多拉星球的动物、植物、地理都很丰富,相比之下《阿凡达2》就显得很单调。

如果你总感觉《阿凡达2》缺点什么,除了前面说的之外,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纳美人和地球人的比重不太协调。

总是讲纳美人也会显得有些单调,适当地讲讲地球人也不一定是坏事。

比如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建了一座城市,桥头市,导演可以通过桥头市来探讨地球人的科技多么先进,贫富差距多么大,从而和纳美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不定这正是《阿凡达3》的内容之一。

地球人和纳美人是两个极端,《阿凡达2》发生在2170年,此时地球人科技太发达了,很可能会导致大部分人都受到剥削,甚至富人和穷人几乎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至于纳美人,你说科技吧,他们几乎没有科技,你说他们平等吧,他们也会搞种族歧视,因此两个极端都不好。

于是《阿凡达3》结局地球人在宇宙中发现了第三颗星球,代号V50,地球人在V50星球上看到了最完美的人类社会。

地球人在V50星球上再次发现奇珍异宝,准备入侵这颗星球,这时才发现V50星人比地球人先进好几个级别。

V50星人团灭了地球人,并且还启动了舰队,准备去奴役地球,因为他们发现地球也恰好有一种他们没有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KFC,《阿凡达4》就叫《阿凡达:KFC与V50》。

如果《阿凡达3》要讲桥头市,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阿凡达2》中未来的人类可以将自己克隆,比如迈尔斯上校及其战友都克隆了自己。

克隆不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但他们还可以复制记忆,迈尔斯上校的克隆体拥有本体的全部记忆。

单凭克隆还不足以让人永生,但再加上复制记忆的技术就可以了,因为你每活几十年就可以把自己的记忆复制到新的人造身体上,就像换号一样。

你还可以像迈尔斯上校那样提前克隆自己,避免自己出现意外,即便发生意外也可以“复活”。

可能有人会说,复制记忆后新的身体和原来那个不是同一个人。

但既然他们都有复制记忆的技术了,早晚也可以复制思想、情感,从而实现永生。

目前人类的贫富差距虽然很大,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无论一个人再有钱,他一定会死,所以“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但如果人类实现了复制记忆,有钱人就可以永生,他的财富就可以无限制地增长,这个世界不再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而会变成“富一百代,穷一百代”。

死亡,是避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终极防护措施。

但是现在这个终极防护措施不存在了,有钱人不会受到死亡的束缚,可以永生,可以在他无限的寿命中不断扩大他的金钱帝国,成为类似于“神”的存在,而穷人都是他的奴隶。

最终地球会变成《赡养人类》描写的那样,一个星球由一个富人和二十亿个穷人组成,这一个富人掌握着全世界99%的财富,其余二十亿人掌握着全世界1%的财富。

整个星球都是这个富人的,其他人连呼吸和喝河水都要付钱。

因此深入探讨“复制记忆”,很容易就可以拍出深度。

《阿凡达2》里有很多鲲鲲猎人,也就是小黑子,他们杀害鲲鲲并且提取“不老精髓”,“不老精髓”可以让人更长寿,“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他们不再适用。

因此《阿凡达3》可以探讨当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寿命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两部《阿凡达》都涉及到冬眠技术,冬眠技术表面上已经很老套了,其实细思极恐,以下是《三体》的原话:

如果能够冬眠,很少有人愿意留在现在。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冬眠技术,人们发现同为生物学上的突破,与冬眠带来的麻烦相比,克隆人真是微不足道。

后者的问题只是伦理上的,且只有基督教文化会感到头痛;冬眠的隐患却是现实的,并影响整个人类世界。

这项技术一旦产业化,将有一部分人去未来的天堂,其余的人只能在灰头土脸的现实中为他们建设天堂。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未来最大的一个诱惑:永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相信永生在一到两个世纪后肯定成为现实,那么那些现在就冬眠的幸运者就踏上了永生的第一个台阶。

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连死神都不公平了,其后果真的难以预料。

因此《阿凡达3》还可以探讨冬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人是侵略者,纳美人是受害者,但总有几个纳美人会嫌弃自己太落后,向往地球人的生活,于是决定出卖同类,向地球人提供情报,换取在桥头市做最低等的公民的资格。

他们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只能在桥头市做廉价劳动力,或以出卖身体为生,还会遭到地球人的歧视,他们却自欺欺人:桥头市的空气是自由的、香甜的。

于是桥头市出现了三个阶级,有钱的地球人,贫穷的地球人,以及纳美人。有钱人奴役穷人,穷人又奴役纳美人,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阿凡达》中的飞船叫“创业星号”,它需要5个半月的时间加速到0.7倍光速,以0.7倍光速行驶5.83年,然后用发动机和光帆减速5个半月,抵达距地球4.37光年的潘多拉星球,总共耗时6.75年。

由于飞船的速度高达0.7倍光速,导致产生了时间膨胀效应。

根据时间膨胀的公式可以算出外界过了6.75年,但对飞船上的人来说只过了5年多。

潘多拉星球(相当于月球)是波吕斐摩斯星(相当于地球)的第5颗卫星,而波吕斐摩斯星(相当于地球)是半人马座α星A(相当于太阳)的第4颗行星。

半人马座α星A是半人马座α星的三颗恒星的一颗,后者正是《三体》的原型,同时也是《流浪地球》中地球的目的地,成为了半人马座α星的比邻星的行星。

所以有个段子是三体人来到太阳系后,发现地球不见了,地球去了三体星系。

“创业星号”使用的是反物质引擎,即反氢和普通氢结合,湮灭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这一过程会产生一股股的尾气,尾气是白炽等离子体,比焊接电弧亮一百万倍,长度超过30公里,《阿凡达2》飞船抵达潘多拉星球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些尾气。

因此《阿凡达3》还可以探讨星际旅行,讲讲地球人想把KFC引进V50星球,却导致V50星人为了得到KFC的秘方而入侵地球的故事。

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是冲着“科幻”去看的《阿凡达2》,都是为了看科技过度发达时产生的影响,以及潘多拉星球的世界观,结果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是在讲家庭,并且在讲家庭上也没什么新意。

《阿凡达1》成本2.37亿美元,《阿凡达2》成本更高,在3.5亿~4亿美元之间,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贵的电影之一,加上营销就更多了。

花了这么多钱做特效,却没有花多少工夫打磨剧本,也没有对电影中的科幻设定进行深入探讨,这很可惜,也很本末倒置。

卡神过于沉迷技术,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剧本却大不如前,最终形式大于内容。

形式上是突破,内涵却空洞单薄。

表面上是进步,其实是一种退步。

视觉效果可以让好片变得更好,但无法将烂片变成好片(不是指《阿凡达2》)。

卡神的巅峰之作不是《阿凡达1》,不是《终结者2》,而是《泰坦尼克号》,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的特效,而是因为它的文戏和故事让人热泪盈眶。

《终结者2》之所以是神作,首先是因为它的剧本,其次才是因为视觉效果。

《阿凡达1》就已经有点偏科了,《阿凡达2》就更偏科了,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了剧本。

《阿凡达2》仍然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但它没有达到卡神应有的水准。

《阿凡达2》这样的电影已经有太多太多了,但是像《阿凡达1》《终结者1、2》《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电影,要很多年才会出现一部。

这个世界从不缺好莱坞大片,缺的是卡神这样的好导演,或者说曾经的卡神。

我承认我对卡神有点苛刻了,但有句话叫:对你要求高,是因为你够好。

作为卡神的粉丝,我当然可以无脑吹《阿凡达2》,但如果我这么做了,就是对卡神以前的作品不公平。

如果把电影比作考试,这就相当于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考卷大多都只有60多分,甚至不到60分。

今天我们总算看到一张70分的,这在这几年的确是个不错的成绩,但问题是这个考生是个学霸,他平时都是考95分的。

 5 ) 【C+月话】阿凡达2:李安,《贝奥武夫》和纳威人的乳头

【概览:主观热情与客观失焦】

后COVID时代迅速崛起的流媒体,几乎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危机的历史重演:传统院线观众加速流失和倒向了更便捷和多样化的居家选择,中等成本电影票房迅速萎缩,大制片厂趁机以“自救”为名各立山头。七十年之后,没有了派拉蒙法案和FCC出面对抗托拉斯,有的是通货膨胀压力下相对更低的订阅费用。互联网加持的全球化商业帝国,让内容消费从“神圣化”的固定场景直线拉低到了厕所读物的水平。

当年将电影和电影院——或者更直接一点,马丁·斯科塞斯最喜欢讲的Cinema——从电视的竞争中挽救出来的是差异化的内容与体验。一方面,头部的A级钜献制作成本水涨船高,低成本剥削电影迎来了黄金期,二者都是重新将观众吸引入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宽银幕、立体声和特效技术的革新,也促进了电影视听语言的进化。

理论上讲,这也是当下能够将电影重新拉回影院的必经之路。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重新发明的3D技术——尽管迅速成为了提升票价的正当理由——至今仍然是难以在客厅复制和替代的独家体验。更新换代的杜比声响和IMAX,也极大地增强了线下观影的附加价值。

然而在过去20年里,显示技术出现了高速迭代,无论是4K、HDR还是高帧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并不新鲜,甚至在近几年的主流数码产品中已经是标配。而随着VR技术的成熟和迭代,就连3D和超大银幕的独特体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将不再存在。

电影和电影院已经失去了娱乐大众的技术优势,更面对着全新的对手:虚幻引擎的恐怖表现让游戏实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黑客帝国Demo》),真正拥有了能与影视作品抗衡的能力;而现代游戏在交互式叙事上的探索,更要比Netflix的点左点右深入得多。

电影的技术进步是必然和必要的。现代CG允许了更多题材登陆大银幕的机会,而彼得·杰克逊、李安和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探索者,则想找到能够再一次从根本上改变电影语言的圣杯。最新的候选者,就是直接抹杀“24格的真理”的HFR高帧率。

十年前的《霍比特人》是HFR第一次走入大众视野。更清晰的画面和更少的动态模糊听上去很美,却也成为了HFR为时尚早的论据:从表演到妆发到舞台设计,反而让旨在更加真实的HFR显得出戏。李安从48帧直接冲到120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全方位地针对HFR做出了底层设计,充分展现了他绝对的野心,但最终却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罕见的绝对连续惨败。两部电影都没能有一个强力的剧本和环境来支持或合理化HFR的运用,视觉上的创新反而令人格外分心。这在《双子杀手》中更加明显,大量的动作戏的确更清楚,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哪里不对劲:CG补帧与真实世界物理规律之间的微妙冲突,几乎立刻就能被人眼捕获并识别出来。

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有着二人不曾拥有的先天优势:时间。《阿凡达2》有着长到疯狂的制作周期,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开发和完善配套技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漫威和MCU让观众更加熟悉和容易接受完全CG渲染的环境,而整个CG行业也在这段时间里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此期间,更有从《丛林之书》到《狮子王》这种几乎完全没有实拍,甚至人类角色在多数时候也都是CG重新渲染的特效电影。

《阿凡达2》能够做到之前的拓荒者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源于题材与技术上的相辅相成,更是只有詹姆斯·卡梅隆蓬勃的热情才能实现的个人胜利。这也为《阿凡达2》赋予了超越绝对大片的意义所在——《阿凡达2》不在于现在能为观众提供什么,而是带来了未来电影的惊鸿一瞥。

《阿凡达2》的票房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下一个有能力的挑战者《蚁人3》还有两个月才公映——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无法达到前作的高度,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行业影响力。《阿凡达》系列的技术吸引力要远胜过老套的故事和扁平的角色,续集尤甚,甚至创作内容也是为了技术而服务,所以它的文化影响一定是有限和单向的——换言之,这就是比漫威还要典型的,马丁·斯科塞斯口中的主题乐园电影。这也决定了它的观众画像是技术力驱动的,而不是类型化元素或者故事本身。

那么,是否会有足够规模的第三方电影去跟进技术创新,是否会有足够规模的院线能够提供升级后的观影体验吗?

后《阿凡达》时期的3D电影,得到了广为诟病但却而有效的转制支撑:在不需要更换前期拍摄流程的前提下,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去博取更高的票房收益。这反过来也提供了院线升级影厅的动力。但HFR显然并不是能够通过简单插帧实现类似效果的技术,且不说无法解决动态模糊,甚至就在《双子杀手》和《阿凡达2》里,也依然有着尚未解决的技术难点,甚至影响了部分CG画面的渲染质量。

从24到48甚至120帧,即使不考虑前期设备上的增量投入,也有着数倍于今的后期工作量,这样庞大的资金需求,显然不是平均成本已经过亿的A级特效电影能够负担得起的。而如果拿掉4K、HFR的光环,在普通3D厅的《阿凡达2》,甚至并不会比MCU有着更好的观感,票房表现连超越《蜘蛛侠:英雄无归》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在史无前例的经济下行和大流行病时期的双重夹击下,既要票房成功,又要口碑坚挺,还要改变业界和拯救院线——这对于一部全部投入在4.6亿美元的超级巨片来说,实在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全球各地差强人意甚至严重低于预期的首周末票房,也早早为其最终表现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电影院的消亡是必然的。电影产品归根结底其实与观看场景无关——它的门槛太低了,而上限又太高——在于真正能否刺激观众进行两个小时的内容消费。现代社会的演化方向是公共空间的收缩和个人私密空间的扩张,强调个人感受和情绪表达,这与电影院的集体主义色彩自然相悖。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以来的好莱坞,已经习惯了将大片包装成产品,已经习惯了去指挥和要求观众主动配合与投入。但在大数据、AI和抖音的时代里,内容消费是反向为用户定制的。上游行业如何应对这种软性的、交互需求上的变化,能够重新提供足够多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是反过来讲梦想讲艺术讲情怀,或许才真正能够帮助电影院走出困境。

【制作: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暂时搁下技术革新不谈——这对于技术至上的《阿凡达》或之前的《双子杀手》似乎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电影,不是科技片或者风光片——《阿凡达》在新颖的视觉元素之下,其实提供了非常传统而又简单的故事,甚至就是《与狼共舞》的异星版本。《阿凡达》的故事有着典型纸浆小说风格,以科幻和环保主义为皮,实际上是修正主义西部片和后越战政治寓言的杂糅。但决定一个故事能否打动观众的决定因素,还有时间,地点,和讲述者——《终结者》和《泰坦尼克号》就是最好的例子。詹姆斯·卡梅隆虽然不是最好的storyteller,但他有能力去为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构建一整个逻辑自洽的原生宇宙。从行星运作到生态环境,从外骨骼机甲到纳威语言,这些极大提升沉浸感的要素让故事有了自然演化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阿凡达的世界在银幕内外都停滞了。过长的创作周期既消耗了观众的热情,也让詹姆斯·卡梅隆的创作逐渐脱离了正常轨道——《阿凡达2》中最令人兴奋的要素并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在哪儿发生的。如果说《阿凡达》中,这两者的比重还基本能够持平,《阿凡达2》似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阿凡达2》为观众提供了电影史上无人能敌,极富自然美学和身临其境的大银幕体验。清晰而又通透的视觉效果(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几乎看不到CG渲染的痕迹,而3D效果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和任何电影都更加逼真。这种对世界建设的专注和高标准,是整个《阿凡达》系列的又一次巨大飞跃,也正是《黑豹2》及其代表的主流特效电影所欠缺的。

然而,《阿凡达2》引以为荣的技术创新和音画表现,与基本的叙事之间存在着令人尴尬的巨大脱节,甚至还与前作的基础设定之间有着不少冲突。

13年前的《阿凡达》尽管故事老套,但有着基本的层次、动机和推进。宏观矛盾有托拉斯“西进”掠夺原始资源,微观矛盾有种族和角色之间的个人恩怨,二者始终互相推动情节发展。但在《阿凡达2》中,宏观矛盾仅在第三幕出现,微观矛盾甚至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不存在,这让整整三个小时都处于一种静态和被动的叙事状态,不仅是观众,连主要角色也都只是在单纯等待情节点的到来,严重拖垮了影片的节奏。

这比迪士尼和MCU的近期电影中,拿不出像样反派的情况还要更加糟糕,因为《阿凡达2》甚至连英雄角色都没有;杰克·苏利作为系列第一主角,在《阿凡达2》中几乎查无此人。

这又回到了《阿凡达2》的第二个问题:吃书。整个阿凡达企划的诞生,就是因为纳维化身之昂贵,不能随便替代/抛弃。而到了第二部,突然就可以空降一支化身小队,突然就可以直接下载备份重新读档,突然就可以放弃追捕群龙无首的森林部落,突然就可以放弃开矿的生产线去开捕鲸船。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整个潘多拉都似乎为了方便杰克·苏利而直接放弃了纳威语。考虑到《阿凡达2》中的人类角色之稀少,这一决定就跟新的女将军非要穿着外骨骼打沙包一样自相矛盾和莫名其妙。

在1997年的《超时空接触》之后,技术型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醉心于动作捕捉技术,在十年的时间里推出了一连串造价高昂的真人表演+全CG制作的动画电影,《极地特快》《怪兽屋》《贝奥武夫》《圣诞颂歌》《火星需要妈妈》,直到制作公司ImageMovers Digital被关停重组为止。很难说这一持续十年的热情是否受到了在2001年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影响,但就结果而言,这几部电影都是失败的。这并不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事实上《贝奥武夫》在面部表情上就已经有了很大突破,甚至是比《阿凡达》还要早的3D电影——而是罗伯特·泽米基斯过于急切地想要和观众分享他所看到的技术潜力,却忽视了电影在叙事和表现力上的短板。

詹姆斯·卡梅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对技术的痴迷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对电影的定位和判断力。不少情节要素是上一部的直接移植,而他宁愿花精力去完善纳威人(为什么要有)的乳头,也不愿意把烂俗的青春戏弄得稍微有新意一点。站在他的完全反面的,则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沉湎于自我回忆的《西区故事》和《造梦之家》。

观众的确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这不是两个70岁上下的电影老炮们动辄拍大闷片的丹书铁卷。马丁·斯科塞斯也不喜欢特效大片,《爱尔兰人》也一样三个半钟头,毫不妨碍戏力超群。

在电影世界里,奇观往往造价最高,也往往最廉价。

詹姆斯·卡梅隆对他自己创造的潘多拉世界的热情值得尊敬。但这份热情已经烧干了他对提供一个好故事的兴趣。杰克·苏利的形象还没有立住,就迫不及待地传宗接代搞《教父》那一套家族史诗。这与皮克斯/迪士尼在过去十年中,卯足了劲把动画长片往写实里整一样,横纹刀劈扭纹柴,既伤了刀,又坏了柴。

【表现:拍大片不能烹小鲜】

尽管特效并非无懈可击——部分镜头有CG渲染问题,人类角色的CG模型一言难尽,因为西格妮·韦弗年龄太大,绮莉的面部表情比其他角色有明显手工调整的痕迹——超过4亿美元的成本实打实地为《阿凡达2》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成就,也是美术设计甚至科学探索的卓越成果,怎么夸都不为过。

《阿凡达2》无疑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这是一部好电影吗?

看上去很美,但其实差得很远。如前所述,当詹姆斯·卡梅隆把太多时间花在微管理上的时候,他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全局的把握——这在三个多小时的运行时间里更是格外明显。分开来看,每个镜头都很晶莹剔透,每个段落都有头有尾,但合到一起就不那么对味了。整个《阿凡达2》的重心都在轻松舒缓的风光介绍上,而我们通过《异形2》《终结者》《真实的谎言》甚至《泰坦尼克号》的那个詹姆斯·卡梅隆,似乎对挖掘角色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了兴趣——你甚至看不到亲子两代之间有任何有意义的交流互动——连故事情节都有些后知后觉。

这对于《阿凡达2》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因为故事空间中完全容纳得下对于这些关系的讨论。杰克·苏利/蜘蛛和夸里奇/蜘蛛的非亲父子关系与雷普莉/纽特,T800/约翰·康纳如出一辙,但却奇怪地没有任何深度可言,既没有挣扎也没有背叛。这显然不是篇幅问题,而是创作上的敷衍。

究其原因,是因为《阿凡达2》并不是《阿凡达》的合格续集,而是简单的重复和线性扩展。生活在潘多拉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样我们所不熟悉的挑战?《阿凡达2》没能给出新的答案。第一部中,将原住民文化按字面意义视觉化呈现的做法还颇有新意,续集中引用的波利尼西亚文化却并没能与前作拉开距离,只是前作的水下版,将大树换成大鱼罢了,甚至还有文化挪用和找由头洗白少数族裔角色的嫌疑。

原则上来说,续集应该比前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更大的风险,和更大的危机(如史上最好的续集电影之一《加勒比海盗2》),如果不是更大,至少也是更新(如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系列之一《回到未来》三部曲)。《阿凡达2》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缩小了叙事规模,一方面又没能引入新的势力/挑战,对前作的回收利用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就好比《最后的绝地武士》完全拿掉义军部分,只留下赌场线,还希望能有类似的戏剧效果一样。

詹姆斯·卡梅隆希望以家族关系来扩展故事规模的尝试是失败的:他没能为新一代角色提供挑战和成长弧线,除了次子娄克的反霸凌,其他几个小孩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心态上的变化,在整个故事中更是完全被动。

对孩子的关注,则意味着成人角色的欠发达。对前作主角,杰克和妮特丽来说,父母和抵抗军的双重身份应该会带来非常有趣的内心冲突:如果自己牺牲了,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而如果孩子牺牲了,这又对自己的抵抗运动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是存在于《阿凡达2》的,但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的主角哪怕有一秒在为这些重要问题而思索和焦虑。在为数不多的镜头里,两人似乎完全接受了自己的难民身份,好像被抛下的森林部落和保护自然对抗人类的目标从来没有存在过。更可怕的是,妮特丽竟然更加边缘化了:作为“白人救世主”的引路人,至少你会以为她在故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重要性,而不是一个充满攻击性的极端人格。至于公器私用公报私仇的反派,连魔鬼代言人都不屑于做,就好像星际开矿的唯一目的就是跟小蓝人玩捉迷藏似的。

一部在视觉上极具想象力的电影,竟然会满足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千年套路,着实令人费解。纳威人就是善,人类就是恶,这种黑白分明的二元观念在前作中都不曾存在过。在这种情况下,《阿凡达2》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毫不遮掩的,对人性自我厌恶的具象体现,已经放弃了思考和辩证,只留下了情绪宣泄。

故事的风险本可以更高,死亡本可以有影响有意义,剧本本可以为反派增加层次,哪怕来一个更坏更恶的呢。但詹姆斯·卡梅隆不在乎。他只在乎怎么把图画的更漂亮,怎么让水母更吹弹可破,怎么让特效师几年睡不了安生觉去陪他一个人反复折腾。

所以,《阿凡达2》的美妙之处也就止于视听体验,没有改进原作的任何缺点,而当故事结束时,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总结:Cinema is dying...Again...】

永远不要低估詹姆斯·卡梅隆。

但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高估詹姆斯·卡梅隆。

按照詹姆斯·卡梅隆自己的推算,《阿凡达2》要有20亿美元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这一数字并非不可能,但回报比并不理想也难以复制。相比之下,尽管《复联3&4》的成本都在3亿以上,但凭借十多年开发的品牌力量都达到了这一门槛。而《英雄无归》更是“仅”用2亿就换回了超过19亿的全球票房——这还不包括不存在的内地票仓。

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野心既真诚又自相矛盾。他想以弱者的名义征服世界,用最奢侈的工具来颂扬自然,用最新的技术讲最陈旧的段子。《阿凡达2》看起来非常复杂,但并没有什么真正令人震撼或特别感人的地方。

就奇观、节奏和情感投入而言,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2》依然让当今好莱坞的所有大片都相形见绌。但这种仅靠烧钱来暴力博取观众好感的做法是否值得一试,取决于每个观众能否接纳,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接纳詹姆斯·卡梅隆的“疯狂”。

水之道到底是什么?

答案在潘多拉的风中飘。

【月度回顾】

电影

《穿靴子的猫2》

剧集

《单身老爸惹麻烦》

【月度预览】

电影

《生无可恋的奥托》

剧集

《最后生还者》

 6 ) 水到渠未成,柳暗花将明——《阿凡达:水之道》详细观感及猜想

总体感觉——

200块的IMAX票价也值!全程看得聚精会神,完全投入,这是如今的商业大片很难让你体验到的了。尽管在剧情和人物上都有些瑕疵,不如第一部那样工整和浑然,但总体上秒杀最近十年的几乎所有商业大片依然没有问题(除了《黑暗骑士》《星际穿越》等两三部外)。这种“old school”式的电影,让我们意识到为何必须去影院看电影;让我们重新体验到当年第一次看《真实的谎言》或者《侏罗纪公园》时的那种感觉。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这样拍电影了!且看且珍惜吧。

特效/画面——

绝对100分!看片过程中,我再次意识到,卡梅隆导演的电影,其视觉效果绝对是蓝星最顶级的!其他商业大片,都与其有着不小的差距。两部《阿凡达》,其特效堪称是完美无瑕的——几乎所有商业大片,在特效上多少都会有些问题,比如透视问题、贴图问题、背景过度虚化、前后景没有融合好等等。大概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之后,没有几部商业大片能做到特效上完美的。而第一部《阿凡达》到今天已经十几年了,其视觉效果看起来依然是完美的!

《复联4》

有网友说,十多年来,电影特效进步飞速,现在看《阿凡达》的特效也就那样了。如果这是个人感受,那自然无可争辩。但看看这部《水之道》里的各种生物、水体、水下场景、背景和物体与角色的互动、远景中的CGI物体渲染等方面,你会发现,差距真的非常明显。比如《复联4:终局之战》,成本同样有3.5亿美元之高,但结尾复联与灭霸对决一场,复联这边列队时,远景的模糊、远近景物体的割裂感、部分镜头明显的棚拍效果,恐怕整体上特效都还没有超越第一部《阿凡达》最后的大战吧……如果拿前几年的《海王》来比(尽管我刚看完时也感觉挺过瘾)《水之道》,如果把《水之道》比作是一辆顶级保时捷,那《海王》只好算一件塑料车模了。

《海王》

《阿凡达:水之道》几乎每一帧画面都非常清晰、真实、稳定,无论是CGI物体还是物理特效的装备、载具,或者远处的数字置景,都毫无瑕疵!这一点上,我认为卡梅隆与其它世界上的任何导演相比,都领先十年甚至更多!目前看到的电影画面,即使是诺兰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或者卡隆的《地心引力》,雷爷的《火星救援》……也都与卡梅隆呈现出的效果有一定差距。

同时,《水之道》中的各种载具、机甲、武器、工具,都极具真实感!这不仅仅是指其特效质感的真实,而且是说,这些东西都像是真的存在,都是可以实用的!绝非很多科幻大片中器具那样华而不实,看着就像某种概念设计,仅炫酷而已。《水之道》中出现的各种科幻器具,足够武装3到5部普通科幻大片!例如捕鱼的指挥船、水下蜘蛛型机器艇、声波干扰仪、单人机甲、提取大鱼精华的设备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看起来没有特别超越现实的夸张想象,但每样东西的质感都非常强。影片中所有设计都非常统一、严谨、精致、实用,完全是卡梅隆的风格!对比近些年科幻电影中比较华丽甚至浮夸的设计风格,我觉得卡梅隆的作法特别值得赞美。

剧本——

非常遗憾,如果非要打分,我只能给70分。而第一部《阿凡达》的剧本我可以给到80分!当然,首先要承认,第二部续集公认是最难拍的。这也是《教父2》为何得到如此高评论的原因之一。这一部《水之道》,也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开篇第一幕,卡梅隆用了一个小时时间,远远超过一般大片第一幕(半小时甚至20分钟)的通常用时。就是让“健忘的”观众容易进入情节。甚至在后面的情节中,卡梅隆也多次重复了第一部《阿凡达》一些场景:体验新世界、征服坐骑、似曾相识的战斗模式、人类摧毁自然生态引发的愤怒……我倒不认为是卡梅隆黔驴技穷,应该是他在这两部电影里,强化某些观众感受,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实际观感我个人觉得还ok,不至于乏味。

这还得归功于卡梅隆讲故事的功力:一个是节奏流畅,起承转合有序,一个个小高潮铺垫到大高潮;另外就是,卡梅隆会把故事讲得很细,认真铺垫角色情绪,虽然没有大块的文戏,但随时都会照应角色。从这点上说,卡梅隆的剧本确实相当传统,依然是角色驱动而不是故事驱动或者概念驱动,不像有些商业大片,动作场面和故事悬念成了最重要的部分,角色变成推动情节的工具。

因为是承上启下,这部的角色真的有点多,主角一家就6个人了,还有蜘蛛、反派上校、海礁族族长一家等等,几乎没有第一主角。这种群戏会导致故事变冗长,散漫。观众不再像第一部那样容易有代入感。

主题——

上校与蜘蛛、杰克与两个儿子,这两对儿父子关系还挺有意思。特别是蜘蛛这个角色,某种程度上是第一部里杰克角色的延续:找不到归属感,缺乏力量,最终觉醒对抗父权——杰克之前对抗人类进攻,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父权。杰克的大儿子这个角色有点没展开,还是有点工具化了(其实我有个点子,不如让他代替父亲接受上校的挑战,力战而死)。小儿子的叛逆也没完全写透,还是见好就收为大局服务。其实这一部里,身份归属的话题可以做得再深一些。比如上校,身体变成蓝人,内心还是人类,而且是被灌输进这个躯体的,他就没有一点不适?当他长得像纳威人、行为像纳威人、思想像纳威人,那这种变化会不会改变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当他与潘多拉的伊卡兰飞龙连接时,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上校在猎杀杰克的过程中,如果再多些与蜘蛛的互动,表现两人之间的情感,结尾部分上校的选择也可以更有力更合理。

表演——

西格妮·韦弗饰演的Kiri非常有意思!70岁的女演员,却在技术的加持下演出了teenage的少女感。这个角色的意义堪比安迪·瑟金斯在《指环王》系列中塑造的咕噜姆。还有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大祭司。它们都意味着,表演的概念将被改变甚至颠覆!年龄、外貌已经不是塑造角色的障碍,演员们将拥有更多自由,更大的空间。真人演员被虚拟形象替代的危险,显然不是电影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场面——

场面营造一向是卡梅隆的强项。本片中,我觉得最出彩的场面并非结尾的一场场战斗,而是惊心动魄的猎“鲸”行动!整场戏既刺激又沉重,把对观众的感官冲击发挥到了极致。电影有时很难阐释一些复杂的道理,这种场面能唤起观众对生物、对自然某种朴素的关爱,也就足够了。

零七八碎的感受和猜想——

杰克一家在救女儿时,海族那些人跑到哪儿去了?这确实算本片最大的bug。毕竟族长的女儿也还没回来么。

蜘蛛是只知其父,不知其母;Kiri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跨种族的两人恰恰又好上了。这个安排,我觉得是卡梅隆有意为之!有人分析,Kiri是感应艾娃而生,如果真是这样,那第三部她就是绝对的主角了!想想也很有道理,毕竟卡梅隆一直是以塑造强势女主角见长。

整个潘多拉就是一个智能体,森林中的圣树和海里的并不一样,它们就像服务器,可以交换数据,但貌似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系统。未来也许会有一次大型的升级,让潘多拉星彻底觉醒!我推测,这很可能会在第四部中发生。

预测一下未来的故事吧——

第三部应该是几年后,孩子们长大了,杰克开始衰老。Kiri成为大祭司,蜘蛛也许会得到他的阿凡达。The Seed Bearer这个片名,会不会暗示第三部以植物而非动物为主?影片也许会以反攻人类在潘多拉上的基地作为结束。

第四部叫《图鲲骑士》The Tulkun Rider,看完第二部就比较好猜了,可能会以杰克的二子Lo'ak为主角。他有可能因为能控制另一只非常巨大的图鲲而成为新的“吐鲁克·马克多Toruk Macto”,也就是The Tulkun Rider。在这部中,人类的舰队可能抵达了潘多拉,双方会进行一场星球级别的大战,人类会动用飞船向地面进攻。而觉醒的潘多拉星则会在近地轨道上与人类决一死战。

第五部《追寻伊娃》Avatar: The Quest for Eywa,人类特遣队在大败之后,与潘多拉星的纳威人达成了和解。但地球的危机会让残存的人类不顾一切想要殖民潘多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纳威人需要派出一只队伍,跟随几个地球人一起回到地球,他们带着艾娃的种子,这些种子可以改变地球的环境,解救人类。但人类中的少数极端分子想破坏这个解救行动,他们给地球传递了错误的情报,准备夹击纳威人的救援队。结尾自然是双方和解,地球得以改善,地球人、阿凡达和纳威人从此共存。

 短评

《阿凡达2》:从张家界到马尔代夫

4分钟前
  • Sediment
  • 力荐

都准备星际殖民了,能不能把直升机驾驶舱玻璃换成防弹的啊!!!!!尼玛,一箭一个。。。。。。

9分钟前
  • Wilde
  • 还行

迪斯尼可以上线新的游乐项目了。

12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较差

就不提复刻泰坦尼克号了;巨兽追逐、生存学习……和第一部都搞起了太多复刻😂我有和小妹一样的疑惑,“我怎么又被绑在这了?”

13分钟前
  • DR邬梦雨
  • 推荐

电影品质堪称顶级,但没有了领先世界的震撼感。能够在这样一个漫威大行其道,华纳索尼全部摆烂的时刻,看到这么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绝对值得一颗五星,能够让我在三个小时里忘掉疫情和工作,那就值回票价了

17分钟前
  • 迷之尴尬
  • 力荐

格局比第一部小。不如叫《阿凡达·爱鲲》

19分钟前
  • 多次元咸鱼
  • 还行

提心吊胆地来看这等了十三年的《阿凡达2》,要是阳了就变成真正的电影发烧友了。

21分钟前
  • 怀抱素月
  • 力荐

上一部砍树,这一部炸鱼。

23分钟前
  • eros
  • 还行

怎么潘多拉星还有美式霸凌 哈哈哈哈

28分钟前
  • 浙江陶渊明
  • 推荐

虽然比不过横空出世的第一部,但必须承认卡神再一次用精彩的视效和丰富的情感元素告诉年轻一代观众和电影人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在密闭的N95和逼真的海洋效果双重buff下有时真的会让人不自觉的屏住呼吸。孩子是软肋,这话是不是不久前才听过。

29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第一个小时:我们来讲讲《阿凡达2》的故事;第二个小时:给你们看看我的新技术;第三个小时:我曾经拍过一部片叫《泰坦尼克号》…

3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视效顶级,剧情piece of shit。逻辑bug就不说了,所谓的“关于家庭”be like:难沟通但具有绝对话语权的阳刚父亲与爱惹麻烦的叛逆男宝矛盾颇多,父亲甚至规定男宝跟他交流只能说yes sir;容易情绪激动但讲话没有人在听的母亲,看起来跟家人不熟,但与另一部落首领妻子初见时立马暗暗较劲。经过种种,男宝与父亲得到了成长,生死之际,男宝救出父亲,父亲说出“I see you”,两人深情对望,沉浸在父慈子孝的幸福中,同时胆怯的养女化身神女/圣母,救出了被遗忘的母亲。大家聚到父亲身边,听这位家庭的主人说:“家人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铠甲。”最近看多了2020s的东西,今天看这部冷不防被老白男熏到了。在一个想象出来的外星社会依然父权文化深种,角色男女分明,老爹们真是土得吓人🆘

34分钟前
  • 一个舞者
  • 还行

为大银幕而生的视听享受,海洋特效杀疯了。卡梅隆的环保主义无处不在,包括将1的所有角色回收再利用。剧情没什么特别的,摆明了是给3铺路,最意外的是观感超像武侠片,把杨康杨过(上校父子)、郭靖黄蓉(萨利公婆)的设定代入竟然毫不违和...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失望 故事情节糟糕的一塌糊涂,完全能预测,老套。角色集体没有智商,只有自我感动。

44分钟前
  • Glamdring
  • 还行

我的膀胱里积满了从剧本中拧出来的水

49分钟前
  • Typo
  • 还行

你也想起了25年前的那条大船吗

51分钟前
  • Z
  • 力荐

在不稳定环境里,每少生一个小孩,就少一个人质。

56分钟前
  • 雁城
  • 推荐

如此老套,却又如此好看……神奇……

5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girls help girls,boys 坑死 boys

1小时前
  • 苏姬
  • 推荐

海洋部落咋个打着打着人没了。。。

1小时前
  • 杰瑞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