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烟云

欧美剧英国2016

主演:理查德·柯伊尔,汤姆·莱利,麦米·古默,弗朗西斯·德·拉·图瓦,珍娜·蒂亚姆,波佩·科比-特曲

导演:丹·泽夫

 剧照

时尚烟云 剧照 NO.1时尚烟云 剧照 NO.2时尚烟云 剧照 NO.3时尚烟云 剧照 NO.4时尚烟云 剧照 NO.5时尚烟云 剧照 NO.6时尚烟云 剧照 NO.13时尚烟云 剧照 NO.14时尚烟云 剧照 NO.15时尚烟云 剧照 NO.16时尚烟云 剧照 NO.17时尚烟云 剧照 NO.18时尚烟云 剧照 NO.19时尚烟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18 00:54

详细剧情

Amazon先前宣布制作其第一部英剧《The Collection》,本剧由Oliver Goldstick担任执行制作人,BBC Worldwide为制作方。本剧讲述了二战之后著名巴黎时尚品牌(比如:迪奥)的故事,角色是两个性格各异的兄弟。而现在剧组开始招兵买马,Richard Coyle饰演哥哥Paul Sabine,一个有浪漫眼光的设计师,希望重镇战后的巴黎。Tom Riley饰演Claude,是Sabine品牌背后真正的天才。   Mamie Gummer饰演Paul的美国人妻子,已在巴黎住了10年。Frances de la Tour是Sabine兄弟的母亲,不惜利用儿子以达成自己当年失败了的野心。Jenna Thiam饰演Nina,Sabine品牌首席裁缝的女儿,虽然是工人阶段,但其美貌令其成为品牌的标志。   余下演员包括Max Deacon﹑...

 长篇影评

 1 ) Dior 的故事

#好剧推荐 #周末追剧The Collection

#时尚大亨 #巴黎时装 #时尚烟云

挺好的一部剧 可惜没能续了命

编导演摄服剪 难得上乘优质剧

#Dior 的故事

#好剧推荐 #周末追剧The Collection

#时尚大亨 #巴黎时装 #时尚烟云

挺好的一部剧 可惜没能续了命

编导演摄服剪 难得上乘优质剧

#Dior 的故事

 2 ) 時裝的小徑(舊文舊憶)

這是首部由英國製片公司開發的亞馬遜劇集,故事設定在戰後的法國高級時裝界,如果對時尚稍有了解的人看這部劇,真是會驚喜不斷、激動不已,其間既有對戰後時裝發展的文化性代入,也有多處對當時幾位時裝大師的致敬(比如巴黎高定的標誌Christian Dior)。這部劇的精彩之處並不在於上層社會背後的勾心鬥角、戰後巴黎的社會亂象或套環式的人物關係,對我來說,祂成功地提起我對劇中虛構的服裝設計師Paul Sabine(Richard Coyle飾)夢想重建巴黎時裝界輝煌的崇高使命感的感同身受,讓人無限懷念那個“時裝的黃金時代”。想一下為什麼以前會對時裝感興趣,連我自己都感覺有點奇怪,但仔細回顧一下倒也沒什麼,最早可能就是被Michael Jackson的衣服閃瞎眼,後來就循著這道光看過去——臥槽,這衣服好貴!——最初對時裝唯一的印象就是“真特麼的貴”。後來看M.J的表演不是光看熱鬧,還會注意到舞臺藝術中聲音、肢體和服裝的搭配所營造出的特殊效果,進而對時尚的某些概念也就心領神會了。從八十年代到猝死之前,有二十多年時間M.J的私人服裝設計師由Dennis Tompkins和Michael Bush擔任,前者還參與了音樂劇Starlight Express和Cat的服裝設計,而後者則是1985年Francis Ford Coppola製作E.O.Captain時與M.J相識,他倆互相砸櫻桃玩從而結下友誼。他們為M.J設計衣服遵從4F的原則,即Fit、Function、Fun、First。M.J穿衣服就是為了引人注目,他懂得光能吸引眼球,所以尤其喜歡在衣服上綴飾萊茵石和亮片;與此同時他還注重衣服穿在身上的舒適感,因而又對中國的絲綢和軟緞情有獨鐘。包括Billy Jean短襪還有在幾乎所有表演中出現的鑲萊茵石和各種水晶寶石的手套,它們在這個人身上體現出的是精緻的一絲不苟,是對自己的苛刻要求。我不知道其他喜歡M·J的人是否注意到這些,我從最初因他把莊園命名為Neverland和他在慈善活動中的形象而喜歡上這位超級巨星,到後來細緻地觀察他的DV中各種細節設置,我發現在我原先輕視的流行文化(我是聽古典音樂長大的)中,竟然有如此之多能令人肅然起敬的東西。這種現代性,將人類的許多審美要求結合到各種技術元素中,古典舞蹈主要以舞者自身的舞姿,而現代舞則將更多背景元素和操控細節加入進來,像Billy Jean中經典的雙箱形褶襇褲,設計者在褲袋裡加入額外的布,使得M·J在編舞時讓"他的衣服也能表演"。時尚元素和服裝文化的深刻性還不止於此,它也是一種對身體的馴服與信仰。也許正是由於法國時裝的發達,使得戰後法國哲學家在符號學和身體研究(包括身體消費和身體觀念演變史等)取得豐碩的成果,R·B的《流行體系》是其花費十年對時裝進行符號解構的一部重要的風格轉變之作,而從巴塔耶開始並逐漸發展壯大的身體研究更是法國學術的重要部分。時裝文化不僅給學術研究帶來靈感,更是社會變革的先導,西方女性身體的解放就是從上世紀初設計師們去掉緊身胸衣的嘗試開始的(和東方服飾常見的寬鬆舒適不同,西方的著裝觀念都是以緊身的設計體現女性身體的優美曲線,最近國內輿論比較火的山本耀司,在1993年出的一款黑色垂紗裙就很能體現這種區別),而戰後法國文化的復興更是由時裝界的振興直接推動的。正是由於像P·Sarbine這樣對美與時尚心懷理想的人,才使得經歷過毀滅性的德占期、經歷過戰後物質匱乏時期,巴黎仍然能恢復往日的優雅與輝煌。時尚元素是一個能真正體現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的東西,曾經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經過日占的打擊、內戰的動蕩,這座城市的霓虹燈從未熄滅,而經歷文革,它的霓虹燈再未亮起。其中有太多難以言說的東西,但時尚文化的燈——你看著它時就能明白什麼。此外,時裝文化還和我喜歡的那些老電影緊密相關。記不記得《龍鳳配》裏赫本那一身優美節制的打扮,這套電影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經典禮服,就是由Hubert de Givenchy——著名時裝品牌紀梵希的創立人設計的,“奧黛麗·赫本”式晚禮服“演繹了紀梵希的經典設計風格:精緻高雅典範,純潔完美無瑕”。而George Armani為Richard Gere在《美國舞男》中設計的服裝,不僅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也掀起了一陣松垮、寬肩夾克衫的風潮。如今越來越多的影星、歌星與各種時尚品牌合作,如Keira Knightley和香奈兒、Scarlett Johansson和路易·威登等,都使得時尚文化的傳播更進一步的公眾化。對於社會大眾,能欣賞美和能不能欣賞得起沒是兩回事,像劇裏出現的因為物質匱乏,底層民眾對Nina何其代表的文化面向的誤解和仇視舉動,簡直是喪心病狂(我在此無意批評民眾的無知與貧乏,但因為理解的隔閡而施以暴力,這本質上就是一種病態)。

鐵中改建前,附近有個書報亭,賣些小人書和過刊的時裝或名表之類的雜誌,小學時週末去機務段職工澡堂洗澡,經常會順路買幾本帶回去看,那些雜誌品相都很好,還有像《看電影》之類的附贈的光碟都還在。我那時養成一個習慣——閱讀一個自己並不十分理解的群體,不加意見,因而那時就已形成了對文化敵視的拒絕。

 3 ) I don’t give a damn!

对话都是金句,近年的电视剧,从《权利游戏》、《战争与和平》到《皇冠》概莫能外,这是他们比拼的重点。

“你是开店卖衣服的?”出租车司机问保罗·萨宾。

“不,我给女人做衣服,比着她们做,Haute Couture”他回答。

“哦,那个,那些糟钱的东西。那你做面包和黄油吗?”司机又问。(面包黄油是日用品,就是这里的普通成衣)

这是1947年的巴黎,满目疮痍。总统要让全世界知道,从德国占领军手里恢复了自由的巴黎还在,巴黎还是巴黎,没有完蛋。他选择了时装这个行业。由首富棉花大王挑头,选一间Haute Couture House合作,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但那时的巴黎,要走出战争的阴影和创伤,谈何容易,除了人们还挣扎在一块面包一抹黄油的生存线上之外,更要命的,这些希望能够承担历史使命的精英,几乎没有一个干净,人人都在隐瞒,人人都有秘密,占领期间为了生存,向纳粹低过头或者合作过的秘密。这是战后的舆论最不能容忍的污点。

这时来了一对《生活》杂志的美国记者,老的是个油条,抱怨法国人不懂感恩,对自己的恩人(把你们从水生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我们美国人啊)横眉冷对;少的是个纯真朴实的摄影师,巴黎的一切都让他着迷,街景、小巷、排队买法棍的修女、西红柿小摊的造型、塞纳河边的书摊、高级时装屋的女工,还有建筑外墙上密密麻麻的小孔。

“令您如痴如醉的每一个小孔,都是穿过一个身体射到了墙上的子弹,”时装屋的总监冷冷地提醒他。

这个故事的背景我是熟悉的,2013年底读了两本时装史,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便是二战后迪奥用以恢复巴黎时尚霸主地位的“新风貌”(New Look)。当时的整个社会气氛还处于战时的节俭、牺牲个人的状态当中中,重建和吃饭,这两大生计问题沉沉地压在人们心里和肩上。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迪奥推出那样奢靡而女性化,甚至根本是浪费布的造型是不合时宜的。甚至出现了骚乱:穿着这种衣服的女人在街上受到围攻;美国大使称这样的设计“不道德”,缺乏“爱国精神”。

“时尚可以改变一个人,它不是关于我是谁,而是关于我希望是谁,”剧中的萨宾振振有词,“就连最不讲究穿着的人,其实也在通过他的不讲究传递他的时尚信号:老子不屑!I don’t give a damn.”

迪奥相信这点,所以他相信战乱后的女人,内心深处比任何时候都希望美丽娇艳,恨透了过够了拮据粗糙的日子。他的“新风貌”一定能重振人心,重振时尚业。

果然剧情发展到第四集,这个历史上真实的段子被用上了。美国摄影师小伙儿带领穿着猩红丝质大蓬裙的模特在菜市场摄影,她又转圈又造型,一张又一张,市场上正在为一口饭而挣扎的菜贩子终于忍无可忍,把她的衣服撕成了条。

这种高定时装的故事与艰难困顿大背景的对比,本来就是可以大卖的戏。如果带着对这个卖点的过高预期去看,可能会失望。它基本上点到为止,但这与隔靴搔痒是不一样的。点到为止是收放自如,而隔靴搔痒是功夫不够。

所以,我本是抱着养眼目的追“烂剧”的心态去看的,发现它绝不仅仅是养眼。当然,养眼值非常高,高到即便是烂片,也值得忍。

 4 ) Discussion on the archetyp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ollection

首先要说的是,The Collection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装片,因为这个剧关注的不是衣服,而是衣服背后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IMDB上直接说family drama,也是贴切的。虽然剧情节奏和角色塑造上差强人意,但是在还原历史感和时装设计上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国外的制作公司只要肯在这方面砸钱就能做好,还是很值得羡慕的。光是剧中的“那个”collection就花了10个人6个月的制作时间,整个剧组还需要1200套服装。出于法律等诸多因素,剧中人物纯属虚构,由诸多历史上真实人物拼凑起来,但其原型明显得让人无法忽视。本篇文章旨在为剧中人物原型做点考据,至于剧评之后另写。

毫无疑问,本片主角Paul Sabine以及the collection是以Christain Dior及其New Look为原型的。关于New Look就不讲了大家都知道。Dior老先生本人应该没有Paul这么激进冷酷,虽然年轻时家道中落,但毕竟不是像Paul那样穷人家的孩子。

Christain Dior本人在开创个人品牌前曾在两个时装屋下工作:Robert Piquet和Lucien Lelong。

Robert Piquet是个瑞士人,作品特点是简洁优雅的修长线条,这一点为Christain Dior所继承。相比起设计本身,Piquet更多的是作为Dior,Balmain,Givenchy等后世更知名的设计师的导师被提及。

Rbert Piquet的高级成衣,不确定是否出自设计师本人之手

后来Christain Dior应征入伍,等1942年退役后,他加入了Lucien Lelong旗下。Lucien Lelong本人不亲自设计,而是交由Dior,Balmain,Givenchy等麾下的设计师(怎么又是这三个人哦圈子就是这么小)去设计,他来把控方向和风格,这和现在很多网红开品牌一样。剧中应该是把Piquet和Lelong融合成了一个人。Lelong本人最后因为身体原因退休了,剧里阴谋论了一把,Paul Sabine担心“通敌”的事情泄露出去逼着导师隐退了。正是在Lucien Lelong旗下,Dior就像很多当时的法国设计师一样不得不给纳粹官员的夫人们设计衣服。Christain Dior本人的妹妹则加入了抵抗组织,后来被抓进集中营。在剧里Paul Sabine隐藏着他在战时曾前往德国运作救人的秘密,原型应该是来源于此。模特穿着大裙子去集市拍照结果被大妈们撕打也是历史真事。由于战时的物资紧缺延续到了战后,Dior的New Look刚推出时遭到了抵制,but in the end true beauty triumphed。剧中基本还原了Dior当时的设计和大片,等我有空了来放个对比图。

当然了剧里设定the collection是由Paul Sabine的天才弟弟Claude设计的。Claude试图单飞后的那几套设计原型很明显是Balenciaga,我很惊讶居然没人提这个,可能是大家都坚持不下去弃剧了。

画面左边的人身着Claude新作,Balenciage标志性的宽肩和茧型设计

Claude自述这种设计是为了给女性带去自由,即使身着高级时装也能喘口气,不过这位身着New Look的杂志主编根本不buy in,倒是他哥哥Paul非常欣赏。

事实上Cristobal Balenciaga的人生基本就是开了挂,在故乡西班牙就大受欢迎,到了巴黎基本被捧上神坛,Dior本人都称他为“the master of us all”。他不仅是设计大师,也精通布料和剪裁,甚至会亲自教模特如何行走如何pose,人长得帅,还有富豪情人资助个人品牌(看样子Claude也只有先傍上大腿才能单飞成功了)。

Cristobal Balenciaga的大衣,弱化腰线但是仍然富有女性的柔美感

夸张的肩部设计

Claude的角色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以这位时装之王为原型,剧里他教会Nina怎么走catwalk。不过Claude的制衣能力远不如他的设计能力,得靠Nina帮忙才完成了他的单飞作品。这一点则和Balenciaga不一样,倒是让我想起另一位动手能力比不上脑洞的时装怪才Paul Poiret。

Poiret也有做过由和服启发的茧型外套,但是总体来说他的设计非常夸张非常异域风情

东方主义是Poiret一个主要的设计元素,但是有时候他的设计太戏精了根本没法穿出门

。。。。。。。

Poiret一口气发明了这些毫不实穿的灯罩裙、灯笼裤和束膝裙(hobble skirt,可能是现在鱼尾裙的祖先)宽松廓形不强调腰线,因此对于束身衣的淘汰起到了一定推进作用(另一个起到推进作用的设计师是Coco Chanel,但是Chanel可烦了,有次Poiret碰见她她很做作的在哭,Poiret问她为什么哭,Chanel回答说我是在为您哭泣呀先生= =)但是他的作品做工都不大考究,只能远观,也不适合真正上街,所以一战结束Poiret退伍后他的时装屋迅速倒闭了。

Balenciaga的鱼尾裙

我觉得Paul Sabine这个角色也有点借鉴了Poiret。首先他们同名,同样擅长marketing。Poiret有个缪斯情人,但是对外宣传他的设计灵感来源是他老婆。结果说完这话两年他老婆就和他离婚了,还闹得很不开心,剧里Paul Sabine也曾在采访者面前将妻子称为自己这个collection的灵感来源,结果季终集他老婆也离开了他。

Poriet的情人,Flapper鼻祖

有意思的是,Christain Dior的第一任老板和导师Robert Piquet曾与Poiret共事过。时尚圈就是这么小。

八卦就先到这里吧。我不是时装相关专业的,以上信息主要来源于维基和谷歌,如有出入感谢指正。

 5 ) 人像摄影爱好者不能错过好片

每次剧荒的时候,在B站找新剧看,都是先翻电视剧区的英国剧集,这次翻到一部《时尚大亨》(英文名The collection),第一集一上来就是埋尸的情节,用悬疑的暗黑风格讲述二战后巴黎时尚界的故事。最让人惊喜的是,里面有大量时尚和纪实摄影的片段,好像闪回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巴黎,跟着摄影师贴身跟拍,看剧之余还能切实学点摄影,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一边看一遍截图,已经攒了几百张剧照!强烈推荐给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特别是喜欢摄影的同学。

这部剧是Amazon 工作室(和Netflix类似的原创视频点播服务商), 和英国制片公司BBC Worldwide开发的剧集,也是Amazon工作室首次投资拍摄英国原创剧集,片子的制片人是美国人,讲的是法国故事。

饰演男主角Paul Sabine的英国演员 Richard Coyle之前在英剧《欢喜冤家》(英文名 The Coupling, 英国版老友记)里饰演呆萌Jeffery, 这部剧里饰演的Paul Sabine为成就时尚大计各种不拘一格,力挽狂澜,翻云覆雨,同时又生性敏感深受卑微的出身和复杂家庭问题所困扰。乱世枭雄式的男主人设,头脑灵活,为了成就事业和保护家庭,经常使用非常手段出奇制胜,自带暗黑系男主光环,剧中的各种女性角色也是纷纷拜倒在他的西装裤下。

饰演男主老婆Helen的是美国演员Mamie Gummer,看过《傲骨贤妻》的同学们应该还记得她在里面饰演一个年轻却在数次在与Alicia的法庭交锋中占上风的的傲娇女律师. Mamie Gummer的老妈是梅姨Meryl Streep,也算是正宗的星二代。IMDB上有粉丝调侃道,1983年梅姨凭借《苏菲的选择》获得奥斯卡奖参加颁奖仪式的时候已经怀上了Mamie Gummer,如果她将来自己再获奖上台领奖时致谢词可以这么开始:哇,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这个颁奖台上了。。。

男主角老妈的扮演者Frances de la Tour还演过英剧《极品基老伴》里时常出没于两个男主家中的好闺蜜之一Violet, 在本剧中,她的角色控制欲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话说每每看到她演的老妈的镜头,都有一种想要快进的冲动,人设不讨喜是原因之一,这里面的贵妇大浓妆实在是显得她-不好看呀,想想《极品基佬伴》里的Violet的装扮实在比她在这部剧里的样子好看很多倍! 长得这么普通的女演员也能在戏剧届混的风生水起,英国的娱乐圈当真是不以貌取人的典范。B站上还有英剧《米兰达》和《男女男》(英文名 Boy meets girl, 讲40岁的变性人Judy的爱情故事,很温馨好看哦)都是外貌绝对普通的女主担纲,不像国内电视剧用美女扮丑来讲小人物的励志故事。日剧《深夜食堂》里出现的一众市井人物食客的演员阵容,在号称将要《深夜食堂》本土化的华语版预告片中,全变成了一色的各路高颜值明星客串,似乎已经没有了那种日常小人物的烟火气。


好的故事,总少不了犀利的台词做骨肉。《时尚大亨》自然也不例外,剧里男主的一段话道出了法国人对时尚的理解:时尚是推动我们时代变化的力量,它无关你是谁,而是你想要成为谁,即使是那些厌恶时尚的人,也以他们的衣着表明了态度,好像在说:我才不在乎。对衣着时尚的情结真是根植在法兰西民族的血液里,连总统都暗地派特使扶持时尚大业,以助法国凭借时尚复兴的大势在国际舞台上扳回因为战争而丧失的荣光。

男主在争取纺织业大亨对自己的扶持时,是这么安利自己即将推出的时尚系列的:(大亨说希望提升女人们,自始至终,巴黎都在),男主则表示:这并非关于女人,而是关于男人。太多年来,男人一致只需要鞠躬后退,隐身不见,他们的存在渺小如纸屑,这限制了我们的自由,这种情况到头了。我们的下一个系列,将让女人成为女人,机尽柔美,散发女性魅力,从而让男人成为男人。 好的老板果然都是最好的推销员。

剧中的女配也频频语出惊人,例如“我不喝水,鱼在水里性交” “不到10克拉的钻石都是耍流氓”之类的,都是穿着高级定制的段子手。

既然是关于时尚的故事,服装自然是重头戏。男主推出的服装明显是向Dior致敬。 男主在 1947年推出了第二个系列,现实中也是在1947 年 Christian Dior 在蒙田大街 40 号举办了首场高级订制发布会,带来了日后称之为New Look的时装系列。

Dior New Look 的经典伞裙,剪裁重点放在腰部,轮廓重点为掠显夸张的花卉形裙摆,重新定义了战后女性的柔美。二战期间及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因为物资短缺,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不得不制定条例来限制服装生产以节省布料及辅料。当时在巴黎做一件外套仅可用 4 米布料,一件女式衬衣仅可用 1 米布料,而当时 Dior 一套衣裙要用掉22.8米布料,甚至有些高达73米!而剧中男主的衣服简直就是把Dior当年的服装搬到

作为剧中助力男主时尚大业的摄影师Billy, 则是致敬了史上首次把时尚摄影搬到室外的摄影师Richard Avedon. Billy在剧里时不时搞个街拍,相机不离手,很多情节的推动还是通过他的相机镜头视角展示的,于是我们的福利就来了,Billy的每一幅镜头画面定格在我看来都是上佳的街头/时尚/纪实摄影,细心的话,还能学到一些调动模特情绪和如何在街拍创造决定性瞬间的方法。

 6 ) 时尚烟云,飞驰人生

“Our next collection, will allow men to be men again by letting women be women as feminine as they long to.”(我们的下一个系列,将让女人重新成为她们所渴望成为的极致的女人,从而让男人重新成为男人。)

最初吸引到我的是传神的中文译名:时尚烟云。一下子把大时代的人和事交待得特别清楚:舞榭歌台,风流人物,粉墨登场,又在历史的舞台上烟消云散。偏偏剧中还特别提到:Time makes the hero.

其实里面精致的台词比比皆是。譬如:

You have stop seeing the beast as evil,it's not,it's about passion,and possibility.

I'd rather be one person's shot of whiskey,than everbody's cup of tea.

Newspapers are black and white,but people come in all shades of grey,don't they?

We don't get what we want, we get what we deserve.

除了华美的台词,精致的服饰,这部电视剧有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

1947年,二战后的法国,希望通过时尚产业复兴,重振雄风,找回过去的荣光。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法国做到了,直到今天,法国仍执时尚产业之牛耳,巴黎是当之无愧的时尚之都,时装圣地。回到当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很挣扎,都有急于告别的过去,和难测的未来。

这部剧高明之处在于,他双男主的设定和他们富有张力的角色设计:

哥哥Paul Sabine,经营天才,掌控欲强,机关算尽,据分析人物原型是Christain Dior;

弟弟Claude,Gay,天才设计师,人物原型Cristobal Balenciaga.

其实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是谁不重要,看完全剧,无论你在历史上是何等叱咤风云,在当下仍是一地鸡毛。Paul Sabine 算无遗策,可是每过一天总有新的问题,有些是新的问题,有些是从旧问题中衍生出来的,终有一天,他发现已疲于奔命,无力纠缠。

其实,这不算中年男人的悲哀,尤其对每天歌声魅影,冠盖云集,美人环绕的Paul Sabine来说,他的权力和地位显赫一时。我认为,问题的根源是,没有人可以追逐问题本身。“办法总比问题多”是一个诡辩的悖论。要真正解决问题,享受人生,成为一代宗师,就不能追逐问题,让问题来追你,把问题远远抛在身后……我想,若干年后,无论是剧中原型Dior,Balenciga,还是他们那个时代的Chanel,我们这个时代的Steve Jobs,莫不是如此。

大师们身在局中,尚且不能自拔。普通人何堪?

我想,在我们庸常的生活里,也要敢于摆脱桎梏,不追逐问题,不囿于欲望和世情。勇敢的奔跑,让问题来追逐我们,希望我们都有两腿生风的飞驰人生。

既是剧评,也是感悟。

 短评

dior的衣服+ Yves saint laurent与Jacques de Bascner的恋情启发+ 西北偏北的悬疑。。。如Dior的new look,稍显老套但又处处精致。。。一星为了弟弟给没脖子的新娘加高领剪掉

3分钟前
  • Chraz
  • 推荐

天啊。之后都是些什么鬼啊。根本就没有抓着重点走,老是生出些旁枝末节。 2.7

8分钟前
  • _kevvv
  • 还行

如巴黎时装一样,考究,精致,有种年代感的华丽。时尚圈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的辛勤辛劳,黑暗肮脏,尔虞我诈和利益勾结又有谁知道!动荡不安的年代,华服锦衣给人带来了慰藉!演员都很棒,Paul的沉稳和大气,Claude的神经质和不羁,兄弟俩的鲜明对比形成了很棒的火花!

12分钟前
  • 男孩的火柴
  • 推荐

喜欢摄像小哥 拍的每一张照片都特别生机 其他就算了

13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剧中的摄影作品真的超级棒,那些相片真的太有感觉了。妮娜穿着艳丽的红裙在穷人街区被打,足以看出巴黎时尚的恢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背后的天才服装设计师克劳德说得好,“我宁愿成为某个人的威士忌,而不是所有人的一杯茶。”今日芒种,临睡落雨。

18分钟前
  • 蓝色公路77号
  • 还行

布景还原很用心了,人物的装扮也美。印象最深的就是Paul给弟弟只剩一半的草稿纸还原设计,然后拿来弟弟的原设计稿对比,那种才华上的差距太真实又残酷了,让人心有戚戚焉。

23分钟前
  • 王五月800冲刺
  • 推荐

我就说主角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演过coupling

27分钟前
  • 推荐

很好看很好听很美,就是没看懂。可能要基于一些历史知识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叛国到底是什么意思。非常喜欢哥哥paul。那个老妈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根!

31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we live with our mistakes

32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野心勃勃只争利益的商人哥哥,才华横溢却惨糟愚弄的设计师弟弟,美貌而软弱的女模特,天分有余经验不足的摄影师。凑起来完全可以开一个自制款淘宝店啊。

33分钟前
  • 二律
  • 推荐

pure and people come in all shades of grey 真的好美

34分钟前
  • Camellia,S
  • 力荐

所有给女主拍照的情节都特别美

37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人像摄影纪实灵感

4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Violet变身富老妈…我总是无法从脑海里移出她刻薄的样子…哈哈哈哈哈

46分钟前
  • 几根佩毛
  • 还行

History only holds up one side of our lives, the other side is held up by fiction. 最后三集渐入佳境,萨宾兄弟刚刚垒砌好基石的时尚帝国轰然倒塌,踩在他们的血肉之躯上名垂青史的,是如今商场橱窗那些发光的名字。虽然很难接受这个众叛亲离的结尾,但happy ending只有胜者才有权力书写。

51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对美的觉察和捕捉——裙子太好看了,美翻;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惊艳。讲高定女装,就给看高定女装,可以的!拍亲密关系格外有一种细腻鲜活,两个人无言的默契,导演可以的。

53分钟前
  • 忘记
  • 推荐

有没有看凡尔赛的,觉不觉得这对简直是现代版的路易十四和皇弟

57分钟前
  • LU叔儿
  • 还行

惊艳。细节处见波澜。优雅冷感又充满激情。再绝望的枯草堆,也压不住希望蓬勃而出。其实是活水。

59分钟前
  • 冬季向日葵
  • 力荐

前面几集的摄影不错,很有年代感。剧情马马虎虎,人物也不够特色。

1小时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正在看,第一集不错,第二集开始拖沓,看完八集再说吧

1小时前
  • expec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