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2009

战争片美国2009

主演:托比·马奎尔,杰克·吉伦哈尔,娜塔莉·波特曼,山姆·夏普德,梅尔·温宁汉姆,拜莉·麦迪逊,泰勒·吉蕾,帕特里克·约翰·弗吕格,小克利夫顿·克林斯,凯瑞·穆里根,Omid Abtahi,纳维德·内加班,伊桑·苏普利,阿荣·希弗,Ray Prewitt

导演:吉姆·谢里丹

播放地址

 剧照

兄弟2009 剧照 NO.1兄弟2009 剧照 NO.2兄弟2009 剧照 NO.3兄弟2009 剧照 NO.4兄弟2009 剧照 NO.5兄弟2009 剧照 NO.6兄弟2009 剧照 NO.13兄弟2009 剧照 NO.14兄弟2009 剧照 NO.15兄弟2009 剧照 NO.16兄弟2009 剧照 NO.17兄弟2009 剧照 NO.18兄弟2009 剧照 NO.19兄弟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0:53

详细剧情

  山姆(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到监狱接刑满释放的弟弟汤米(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回家后,母亲热烈欢迎,但父亲冷嘲热讽。山姆在美军海军陆战队服役,被派去阿富汗,因此这次聚会除了给汤米接风,也是在为山姆送行。父亲总拿完美的山姆跟差劲的汤米相比,令后者愤然离去。山姆依依不舍地跟爱妻格蕾丝(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和两个女儿告别,奔赴沙场。不幸的是,他所乘坐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他跟下属被俘。慑于阿富汗暴徒的淫威,山姆被迫就范,亲手杀害了下属,此事令他内心充满矛盾。后方以为山姆阵亡,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中。痛醒的汤米决心改变自己,慢慢融入了家庭,不但父子关系有所缓和,而且还跟格蕾丝和孩子们相互抚慰,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此时却传来了山姆幸存的消息……  本片翻拍自2004年的影片《血海兄弟》。

 长篇影评

 1 )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经典台词

  
“他的人和名字一样不同寻常”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还有对mechanism那段定义,经典啊~~
“嘿,兄弟们……一切顺利”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电影中的场景现在发生在我们身上”
“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重呢?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开补贴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
“但他总说,有两个傻瓜会来找我的”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考试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
“1000克秋葵,500克免费奶油就能叫醒他,为什么牺牲我?”(超搞笑)
“笨蛋……别撒谎了”
“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片头曲.Behti Hawa Sa Tha Woh 歌词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翱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
 路途艰难 又毫无忧烦
 我们为明日愁言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刻壮美不凡 他来自何处
 触动你我心弦却消失不见
 他去了哪里 让我们去寻觅
 烈日当下 他犹如一片林荫
 大漠之中 他便似一片绿洲
 对受伤的心 他是良药一剂
 恐惧着 我们都泥足于井底
 无畏着 他畅游于海天之际
 毫不迟疑的迎接潮汐
 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 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 我们还要继续 要继续
 
添加:
朋友就是乳房
我断了两条腿,才站起来
今天我没有像神祈求工作,仅仅为这生命向他致谢
我们有很多考试 ,但是老爸只有一个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朋友拔尖,你感觉更糟。
我们很伤心,不过另别两个更伤心。
也许我成为了摄影家,房子会小一点,车子会小一点,但是我 会快乐很多。
踢得好,长大踢足球好不好?哈哈,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我这一生都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有一瞬间
让我自由的过……
我这一生都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有一瞬间
让我自由的过……
alala……
给我阳光给我雨水
给我一个重生的机会
给我阳光给我雨水
给我一个重生的机会
  ……

 

 2 ) 那一场关于理想的美梦

我最喜欢的一位单口相声表演者叫Russell Peters,他是加拿大第二代印度移民,专长于种族笑话,又善模仿各种族裔的口音,不管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意大利人,他都能找到突出特色予以模仿夸张,在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之余留下悠远回味,一边佩服他观察细致入微,一边咂摸各个种族的痼疾毛病。Rusell Peters曾经对印度电影做过夸张总结,几个主要点跟我印象中的传统印度歌舞片还真是严丝合缝,什么穷小子爱上富家女啊,冲破种姓屏障私奔之类的。其中最搞笑的一点是他说印度片子一定要有歌舞,而且不管什么剧情,一定会突然到达一片鸟不生蛋的旷野,中间一棵孤树,女主角藏于树后,随着音乐的节拍从树左侧突然探出头来,唱一句,缩回去,再从右探头,反复几次,手则作莲花指翘于颏下,眼珠左顾右盼,迷得追随她前来的男主角神魂颠倒。

所以,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来观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乔(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乔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兰(Farhran)与拉杜(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乔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兰乔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特立独行的兰乔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他就是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全心热爱的“朝圣者的灵魂”。我愿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终于抱得美人归,哪怕这一切真的只能是梦。

 3 ) 长命百岁不敌半世痛快

我很想说豆瓣你真没眼光。亦或是眼光太高。让我羞于写影评的人都要为它写些什么赞颂一番。
  
  两个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的讲完了,有喜有泪,故事简单道理易懂,可升华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个三五十年尝尽人间冷暖才能领悟到。如果说这个世界太浮躁我们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想追随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脱想升华想隐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背负身边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脱不开亲朋好友的势力目光那层层沉重的枷锁,特别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生下来就被灌输自然界的规律,要么竞争要么死,活的好的标志就是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不这样就好像对不起几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饭。
  
  累不累啊,累不累?说不累的人似乎活着的意义就是追随着成功,被这些虚无的名利指引了一辈子,然后钻进镀金的小盒子里,把这辈子累死累活熬来的成就传给子传给孙。那还不如不跟那上千上万个精子玩了命的竞争成人型,倒图一清净。也有好多人啊,不争抢踏实过着平淡日子倒也知足,可看着周围的人车开的比自己好房住的比自己大,时不时的有些躁动有些不平衡。我也是俗人一个,时不时的羡慕下别人,还不能完全超脱到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上去,总被欲望左右着。
  
  看看男主角那种天生的超脱万物的精神,我总觉得他是活佛转世,生来就是追随着心的自由,活的痛快,有一些不现实,却让我狠狠的羡慕。除非从校园出来就找个惬意宁静的地方隐居,远离是非,或许能像男主角那样活的简单快乐。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个傻小子羡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样的人,要么有成就非凡要么真实纯粹,可惜他都占全了,那种内心的平稳强壮,我们俗人只能后天的养心修行,最难的就是真实,吃奶的娃娃还会跟大人说几句好听的话骗颗糖吃吃,太真实了怕领导不喜欢太实在了又被人说傻,咧着嘴巴笑成了每张脸上的商标。电影里不总说么,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慌,说的多简单的一句话啊,可我们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绵宝宝,打不死砸不烂,天上掉块砖头就能让你下辈子半身不遂了。
  
  虽说主题颇为老套,但应时应景的撩拨着我心,上学时只想做个随性自在的人,只为活的痛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什么都没了,这种质的退化让我很是羞愧。保持初衷是艰难的,生活的反复会让人绝望。
  
  电影还是很好看的,男主角像是Tom Hanks 和吴彦祖的完美混合体,情节辗转有趣,穿插的印度歌舞很棒,就是片名翻译的有些无厘头,豆瓣你说你咋就不欣赏呢?豆瓣你翻译的这个太跌份了。天才都是被老师讨厌的,你是不是也这样啊。
  

 4 ) 励志和意淫间的金线

《三傻》是一部励志片。励志片的正道是树立正面典型。这个正面典型需要充实丰满,神完气足。惟其如此,才能充满感染力,激励人心。

但不幸的是,此片虽然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却惟独在塑造人物上交出了一只做工不甚精良的充气娃娃。

兰乔一出场,就设计令跋扈学长遭遇电鸡。此计技术含量是小学生在自然课上学到的常识。当然,作为开场的引子,不必对此苛求。

然后,“为什么不用铅笔呢”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笑话。拿出这个笑话到电影里炫耀聪明,我只能善意的猜测:也许这个笑话在印度不流行,所以对印度观众是有效的。

课堂上,老师考“机器”一词的定义。兰乔答不上来,还要用一段绕口令来描述“书本”,似乎成功的运用归谬法讽刺了“死记硬背”。这段自作聪明的情节真是适得其反,令人倒足胃口。任何一个受过科学教育的观众都会明白抽象概念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将抽象概念视为无用,只能说明兰乔这个人物根本还没摸到科学的门,充其量是个有点小聪明的贫嘴青年。

一位“有天赋”的学生因为不能“应试”而意志消沉(多么无趣俗套的情节),放弃制造新型小飞行器的兴趣项目。兰乔悄然接手这个项目,终于做出了一架能飞的东西!看到那玩意儿飞起来的一刻,我流泪了:如此高科技的天才之作,放到吾国,一定能荣获XX市中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吧。这就是影片所呈现的,印度顶级工科院校的顶级学生水准。此片编导真的不是高级黑吗?

……所有这些幼稚情节,都体现了创作者(编剧和导演)对科学的极度无知。无知而能说套话,讲大道理,看来也不是吾国人民独擅胜场。我在漫长的中学时代就已经受够了“应试教育改革”、“反对死记硬背”、“拒绝高分低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类聒噪。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时隔多年,还要看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听一群印度人再聒噪一遍。更何况这群印度乌鸦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足以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来。

此种无知在影片的最后达到高潮,令人喷饭:兰乔大学毕业后成了教育家兼发明家。作为教育家,他似乎走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老路,凭空创建了一所“科学教育乌托邦”式的学校。但同时,他在这个乌托邦里所做的一切,又似乎仅仅是一位吾国中学里的优秀课外兴趣辅导员。——总之,连空想都没什么想象力,影片创作者的极限也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兰乔的发明家角色,影片创作者在无知的基础上保有了前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个人可以不依托优秀的科研团队,不依赖先进的科研设备,不需要高额的实验经费,就可以在扮演小学生课外辅导员之余,以工科一本的学历,民科的热情和执着,闭门造车,改变世界,令大型生产企业的副总裁追在自己屁股后面跪舔。影片编导创作这段情节时,脑海中大概浮现出了瓦特、莱特兄弟、爱迪生等诸位工业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吧。真难以想象这样的电影产生在印度这样一个也算在当代科技上有所成就的国度。

我开篇即说到:励志片的正道是树立正面典型。而此片的正面典型如此虚弱,不得不加点“对面看来”的负面典型以为衬托。吐槽负面典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其脸谱化,小丑化,妖魔化,极尽夸张贬低。校长“病毒”和模范学生“消音器”就是此种脸谱和小丑。此种负面典型的出现,就像一部蹩脚动作片:龙虎武师排队将前胸亮给主角长达两秒,领一记回旋踢,再逐个惨叫飞出。我该佩服主角武艺高强吗?

这部电影其他方面优点颇多,否则我也不会在吐了这么一大通槽之后,依然给出3星。我想说的是:励志和意淫看上去很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说法,但其实还是有一条隐隐约约的金线将其区分开来(此处向冯金线老师致以一点点敬意)。凡励志电影,多多少少总有些“意淫”,创作者的使命,就是将其打造得合情合理,以假乱真。而这部《三傻》,拍得那么花哨热闹,玩了那么多奇技淫巧,却最终只是建筑在流沙上的城堡。它站到了那条金线的下面,而不是上面。

 5 ) 梦醒之后是现实

梦醒之后是现实
                       ——Three Idiots 叙事分析与意识形态批评

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Three Idiots(又名《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蛋》、《寻找兰彻》,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这是一部喜剧/爱情/歌舞片,更是一部与青春校园有关的励志电影,其让人笑中带泪的大团圆方式,与08年大热的《贫民窟百万富翁》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分析与意识形态批评两方面入手,来解析这样一部有关于理想,回忆,人生价值与梦想的电影,是如何编织与有效运转的。

关键词:Three Idiots、印度电影、结构主义叙事学、意识形态批评


一,意识形态对抗与想象性解决。
按照阿尔都塞有关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学校从来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象牙塔,而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一环,一个按照种种规章制度,将懵懂无知的孩童们规训成为“有用”的社会主体的场所。于是每一个身处校园中的个体,无论学生还是教师,所感受到的压力都不仅仅是学业压力,而是来自校园围墙之外那个巨大社会的压力;每一次有关教育问题的争论与对抗,本质上都是针对这个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所发出的冲击与挑战;而每一部以校园作为背景的电影,都必然在青春、爱情、友谊,追打玩乐的包装之下,展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意识形态之战——沉郁如《死亡诗社》,优美如《放牛班的春天》,戏谑荒诞如《逃学威龙》等诞生于九十年代香港的校园青春喜剧片,通俗如《麻辣教师GTO》等等日系校园剧,莫不如是。
然而,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对抗背后的真正症结所在,是指向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教育体制本身的,因此这场发生在校园内部的意识形态之战,注定不可能在校园内获得彻底解决。于是,作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机器的校园青春电影本身,必然要编造一个想象性解决,来试图转移和掩盖这一本质上不可解决的矛盾。
这类影片的叙事模式,往往以如下这样一种好莱坞经典的三幕剧方式展开。
第一幕(交代环境、人物与主要冲突):
近乎封闭且自洽的学校,像一个微缩的小宇宙,一切人和事都按照其内部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地运行转动,而校长或者教务主任一类的人物,则作为权力和规则的象征,屹立于这一小宇宙的中心。
随着故事开始,一个周星驰式的叛逆人物闯了进来,以其另类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准则,冲撞着一切既定规则。一种对抗性的紧张关系就此形成。
与此同时,其他配角依次登场,依照其各自性格和利害关系,在故事中发展出不同叙事功能。
第二幕(戏剧冲突与支线情节):
随着主人公一路横冲直撞,与其他人物之间发生种种戏剧冲突,在此过程中,友谊、爱情与插科打诨的小人物等等作为支线情节被编织进去,不断发展呈现,对抗与和解,以丰富主线。而核心的矛盾冲突(以学校规则为代表的主流价值与主人公的非主流价值),则愈加尖锐,最终集中在权威人物与主角之间的对抗上。在第二幕结尾处,由于权威人物的强大力量或者不择手段,主人公被逼入绝境。此时两人之间的对抗已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冲突,而转化为强大/弱小、正义/非正义之间的对抗。
第三幕(高潮与想象性和解):
主人公无路可退之时,一场意料之外的最大危机到来,将所有人卷入。在大部分电影中,往往是一个来自校园外部的绝对邪恶力量入侵(如不良少年、黑社会、商业大资本,甚至鬼怪、外星人等等),威胁到整个学校师生,而主人公的任务则变成带领所有人同心协力,度过这场危机。于是在故事结尾处,主人公与学校之间原本异质性的对抗关系,在外部威胁的压力之下,被重新整合到一起,在“团结、友谊、忏悔、谅解、人性光辉”等等美好名词的感召下,达成想象性解决。
诚然,这样经典的三幕剧叙事模式,在轻易营造出“青春泪流满面”的大团圆结局同时,也很难避免染上一层虚假做作的白日梦色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尝试进入Three Idiots 这一文本,对其进行更加详尽的叙事分析。

二,Three Idiots 的叙事结构分析
Three Idiots在叙事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在于采用了双线套层结构,影片开头的一场打赌,将“回忆中美好的校园生活”与“现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两者连缀了起来,交替穿插,彼此呼应。于是,传统校园青春片中“校园战争只能在校园内部解决”的局限被打破,“校园/社会——理想/现实”被有意构建成一种对应的隐喻关系,伴随几位主人公寻找兰彻的旅途,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绵延到校园之外更加广阔的世界里。十年之后,一切物是人非,对观众而言,一种“社会现实感”油然而生。
如果仅仅从“校园/回忆/梦想”这一层面的叙事来看,与上文所总结的经典三幕剧结构完全相符,主人公兰彻作为一个异质性入侵者,对皇家工程学院的教授与学生们,以及校长的权威性不断构成挑战,包括校长女儿生产的一场高潮戏,也完全照搬“危机——团结在主角周围——共度难关——和解”这一经典模式。然而,仅仅是这样的大团圆,并不足以说服和感动观众,Three Idiots在叙事上最大成功之处,是在“梦想/现实”两个层面上,设置了双重的意识形态对抗与想象性解决,并且巧妙地通过矛盾的转移与错位,将两个层面有效缝合在一起。
首先,在“回忆/校园”这一层面的故事发展中,一组重要的关系是“规则”与“成功”前者是指一套“埋头读书——取得好成绩——顺利毕业——找好工作”的单向度阶梯,而后者则指能否沿着这部阶梯走到尽头,根据此关系,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格雷马斯矩阵:

消音器 校长
规则 ←————→ 成功
落选者 ↑ ↑ 兰彻
↓ ↓
非成功←————→非规则
            自杀者 法函与莱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中,遵守规则而成功的典范是校长,不遵守规则而成功的典范则是主角兰彻,不遵守规则且没有成功的,是因不能顺利毕业而自杀的学生,遵守规则却未能成功的,包括未能考入这所学校的落选者,也即校长所谓被杜鹃挤出鸟巢的竞争失败者。
这里有两组有趣的暧昧元素:一组是“消音器”为代表的模范学生,他们是规则彻头彻尾的拥护者与奴隶。表面来看,“消音器”遵守规则,也一直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成功,然而在与兰彻的斗争中,他永远都是可怜又可笑的失败者(考试总是第二名,更被兰彻利用其“遵守规则”这一条尽情捉弄)。
另一组是兰彻的朋友法函与莱俱,他们跟随兰彻特立独行的方式,却一路跌跌撞撞,加上家庭问题的困扰,几乎濒临绝望。直到毕业前夕,奇迹同时发生在两人身上,他们通过不同途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成了“成功者”。
于是我们看到,“成功”这一概念,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微妙的游移,“什么样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这个问题在“回忆/校园”这一层面中其实并未真正解决,而要去“现实/社会”这一层面中去寻找。
在十年之后寻找兰彻的旅途中,有关贫富分化,有关阶级地位与身份问题,有关金钱与婚姻,一系列更丰富的社会问题被展示出来。将校园里的残酷规则沿着时间维度向前延伸,于是我们看到,找好工作之后是挣大钱,买好车好房,娶漂亮老婆,做成功人士,总而言之,沿着单向度阶梯不断向上爬,做金字塔的塔尖,将其他人踩在脚下。当影片二分之一处,兰彻的真实身份揭晓后,似乎有意在暗示观众,校园里特立独行的兰彻,现实中只是个失败者,毕竟,社会阶级的鸿沟不可能被如此轻易地跨越。
这里我们找到了另一组关系:“理想”与“金钱”,画出另一个格雷马斯矩阵:

法函与莱俱 兰彻
            理想 ←————→ 金钱
        ? ↑ ↑ 假兰彻
               ↓ ↓
        非金钱←————→ 非理想
                                  ? 消音器

于是我们看到,在故事结尾处,最坚持理想的兰彻得到了最多的金钱,而兰彻家的主人(那个让兰彻代替他读学位的人),以及校长女儿的未婚夫,则是没有理想的有钱人。有理想却没钱,以及没理想却没钱的人,这里暂且不论。有趣的是,此前的两组暧昧元素这里再次出现了,没有理想的消音器,最初是以有钱人的身份出现的(名车豪宅,带着嘲讽意味展现在几张照片中),最终发现他与身家上亿的兰彻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名。而有理想的法函与莱俱,仅从资产上计算,不过是普通中产阶级,然而对比他们贫困的家庭出身来看,又算是脱贫致富的一群人。

三,意识形态批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本片叙事中内在的矛盾与张力。那些表面上被刻画成兰彻对立面的角色(校长或者假兰彻),其实与兰彻始终分享着某些共同的逻辑,一边是遵守游戏规则的赢家,另一边是不那么守规矩却反而赢得更多的赢家,本质上殊途同归。于是兰彻表现出的叛逆与不妥协,都成了其另辟蹊径成赢家的必要前提,而之所以不走寻常路,完全是因为其个人与生俱来的才能。就像人们津津乐道的比尔盖茨退学的故事一样,兰彻的故事最终还是沦为另一个“学以致用”的庸俗版,它告诉你,当学校教给你的知识不能保证你挣大钱的时候,你可以质疑学校的教育方法(只要你有能力自己找别的路),但是,它绝对没有质疑教育规则里隐藏的那个赤裸裸的信条:“你要竞争,你要赢,你要做有钱人,有钱才是赢。”当这类故事披着“励志”的外衣广为流传时,它实际上是在看似颠覆的假象之下,又一次成功地捍卫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流逻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消音器”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他代表的是那些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的家伙,那些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还要对下面人呲牙裂嘴怪笑的小人得志,我们最嫉恨这种人,是因为他们无所不在,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竞争的残酷,就好像在马拉松比赛中,我们不会恨裁判,不会恨规则的制定者,不会恨教练,不会恨第一名,而只会恨那些从你身边超过的人。影片对消音器尽极丑化之能事,就是为了让观众宣泄这种恨,于是故意将他安排在兰彻真正的对立面:一个遵守游戏规则,却处处玩得不如兰彻的倒霉蛋。唯有看到他在兰彻面前灰头土脸的惨样,我们受伤的小心灵才能得到一点慰藉。
而对绝大部分观众而言,真正代表他们的角色,是法函与莱俱。他们是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的人,他们是因为资质平平而不得不遵守规则的人,他们是不成功就会连累一家人饿死的人。对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像消音器那样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竞争所淘汰。这个对观众而言对惨烈也最现实的创痛,在影片中被巧妙地隐藏在兰彻光芒万丈的成功故事下。因为兰彻的超凡魅力以及所谓友谊,两个普通人也跟着得了拯救沾了光,于是当观众对法函与莱俱移情时,也成功分享了兰彻的荣耀,分享了其对消音器的居高临下的羞辱(单凭法函与莱俱个人所取得的那一点“成功”,是不足以完成这一羞辱的),片名Three Idiots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效地混淆了视听。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Three Idiots展现了许多现实问题:升学压力、教育弊病、贫富分化、就业问题、商品化与拜金,等等,然而就如同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对这些问题的展现,最终是为了提供某种有效的想象性解决方案。在现实世界这座巨大金字塔中,我们有亿分之一的机会成为兰彻;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像假兰彻那样生在一个世代富贵的家庭;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像消音器那样小人得志;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像法函与莱俱那样通过努力奋斗外加运气好最终成功脱贫;除此以外,剩下的十分之九是那些永远与成功无缘的赤贫者,是所谓沉默的大多数。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是拍给法函和莱俱们看的,他们需要一个又苦涩又美丽,又真实又虚假的故事,才能慰藉自己那颗看不到希望的疲惫心灵。
如果影片结尾处,兰彻的身份仅仅停留在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小学校长的话,那么我们依稀还能从中感到一丝希望,一种另类的价值观尚能获得合法性叙述的可能;然而当他宣布自己正是那个科技致富的亿万富翁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是金钱的逻辑而不是“理想”获得了最终的也是唯一的胜利——只有金钱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为观众达成最终的想象性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兰彻动人的成功故事,既是再虚假不过的白日梦,也是再赤裸不过的“现实”。

 6 ) 宝莱坞大乱炖

印度电影堪比复合维生素,多重营养都到位了,而且不用重口味撩拨人,对身体健康有益无害,情节很丰富,一片多类型,永远要唱歌。号称三大歌舞片的,好莱坞以绝对的资源优势垄断了两个,《芝加哥》《红磨坊》,剩下一个就是《宝莱坞生死恋》。纯美爱情,伟大友谊,华丽歌舞,惊险悬疑,只有想不到没有捏不到一块的。
 
好莱坞要算细粮,宝莱坞就是换口时候吃的粗粮,细粮无人忌口,顿顿吃也得营养不良。印度这粗粮从产量上四十年前就压倒了美国细粮,突突一年能拍上一千多部,加上政策宽松,票价便宜,成为最普及的日常娱乐。丹尼博伊尔用好莱坞方式诠释了同名印度小说改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用宝莱坞欢乐团圆爱情万岁歌舞狂欢结尾,规避了书里不容易解释消化的各种社会问题,结果哥赢了。如艾小柯在该书书评中所言:毕竟谁都明白,电影散场,书页翻尽,真实的生活还得继续。

《三个白痴》这么一个宝莱坞大片也就没有不红的道理了,虽然长达2小时44分钟,导演玛扎尼是卯足劲拍成满汉全席百科全书,隔十五分钟抖一个包袱提提神,隔二十五分钟来一段舞蹈打酱油,最后结尾挥一抹白云洒一把狗血,成就了这个出片量惊人的国家2009年的票房冠军。

选角就是大片气质,主演是印度一线,男主角阿米尔汗,长的像印度憨豆,还有人说像印度谢耳朵,印度艾米纳姆,还有一个说像印度克劳泽的我表示不解。八岁开始当童星,演烦了去打网球,成绩优秀,打烦了回来拍戏,又很成功,经历让人羡慕的同时,他的皮肤状况同样让人羡慕,现年四十五岁高龄,(跟已经石化的Sarah Jessica Parker同岁,同岁,同同岁),完全胜任了一个愣头青大学生的角色。去年热门的《地球上的星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主演,代表作还有口碑非常不错的的《未知死亡》(这里可以欣赏到他大规模杀伤性肌肉)。女主角是电影世家,印度非常著名的老电影《流浪者》导演拉吉卡布尔的孙女,《阿育王》就是她演的。

三傻说的是是印度电影里不太多见的喜感校园青春,而说到青春片,泰国电影已经当了一阵空气清新剂了,像《小情人》《爱在暹罗》《爱久弥新》《荷尔蒙》,连着看几个喘气都绿箭味儿了,印度电影这种桥段还不多。故事简单明了戏剧生动,就是三个大学新生傻帽青年历经磨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这其中出现了很多印度当下的社会问题,教育体制,自杀率,贫富差距,导演抖机灵的把主人公当超人用绕了过去,兰彻天赋异禀,我行我素,坚持理想,不鸟权威,不慕虚荣,反抗体制,对朋友两肋插刀,对爱人一心一意,高兴了就开始唱歌,不高兴了就冒出来一堆生活哲学,然后这个坎过去了,又高兴了。基本纲领就是没有主人公战胜不了的困难。各种元素非常丰富,称得上是高品质的乱炖,有印度人民热爱的歌舞,世界人民热爱的励志台词儿,有喜感,有爱情,有哲理,有永远到不了的梦。

你说这里有《飞越疯人院》的风骨也可以,有《死亡诗社》的激情也能够,把经典励志电影翻个遍,多多少少都能找出点影子,输出一个正确无比的主旋律价值观总不会是错事。就像《贫民富翁》一样给你一块糖含着,这些事儿摆出来,绕过去,大团圆。导演之前拍的也都是傻憨傻憨的喜剧,在这口锅里电影只是电影,娱乐不是人生,在影院里能获得短暂的欢愉最好不过,像一粒缓释胶囊芬必得,催眠,梦醒,散场,出门左转继续过生活,心里记住那些可能永远不会经历的美好人生,偶尔砸吧一下提提神。

【途加千字文专稿】

 短评

很棒的印度电影,这当中一样的可以看到中印相似的教育体制与贫富阶层问题。轻松、暴笑、热泪中感受积极人生的力量。梦想与事业,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是成就的不变真理。

6分钟前
  • 天问
  • 力荐

阿米尔·汗你是个天才!!!

8分钟前
  • 大力麦
  • 力荐

看了这部电影是我2010年最幸运的一件事 力荐!

13分钟前
  • 私喜
  • 力荐

当你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知不觉追赶你。害怕明天,怎能过好今天呢?心很脆弱,我们要学会哄它。鸡不会知道蛋的前程。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只为生命而感激。朋友失败,你难过,朋友成功,你更难过。一切顺利。

16分钟前
  • 玲珑
  • 力荐

中国导演和中国教育者最应该看的电影!

21分钟前
  • 透明
  • 力荐

1.开始笑了,然后哭了,又笑了,又哭了,最后还是哭着笑了。2.可以看作是反映现当代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现状的电影一枚。3.印度的歌舞传统还是没有丢掉。4.当中国电影还在发愁的时候。印度已经开始继承并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及特色。5.男主让我想起了印小天= =他笑的太用力了眼珠子都要飞出了

26分钟前
  • Muggle、佑。
  • 力荐

如果这辈子能有过wangdu这样的同学,也值了~

29分钟前
  • 易水寒
  • 力荐

明明是喜剧,还哭了好几次

3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它又吵又闹、又臭又长,但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不给它五颗星。

32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这几个月来看过的最好的片——”做自己“,也许才是人生终极的成功。别总嘲笑印度人”阿三“,他们已经追上来了,无论经济、科技还是我们一贯认为只会跳舞唱歌的宝莱坞电影。盛赞!5+1星!

35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六星都不够。最后男主角戴眼镜那个形象好像吴彦祖!

39分钟前
  • 朴九月
  • 力荐

【温馨提示:请忽略这傻逼名字.不然你会错过一部好电影】1、病毒的鸟巢飞来了一只自由之鸟;2、Ta有没有告诉你,朋友就是给你一枚硬币教你自己独立做出选择的那个人.这个人才是你最大的财富 :)

41分钟前
  • Piper
  • 推荐

该片的中文翻译太烂了,差点就错过欣赏一部好作品了。兰彻一直在给大家灌输的一种理念就是:简单生活,遵从心声,为自己而活。 的确,他让朋友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和所要坚定的方向。很喜欢片尾的那片湖泊,不知道是在哪里呢?

43分钟前
  • 烨色正浓
  • 力荐

活在当下,不记得失,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你收获的会是比物质更珍贵永恒的生命体验。

48分钟前
  • Quentin
  • 力荐

一部讽刺社会现象的电影都可以拍的这么轻松,喜剧里还可以有这么多闪光的慧言慧语。情节确实太过随意,下一秒的夸张总是来的让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中却仍旧乐呵呵的接着看下去。 末了的那段风光让我无比钟情!★★★★★

53分钟前
  • Q。
  • 力荐

我们有很多考试,可爸爸只有一个

57分钟前
  • Suave
  • 力荐

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奇怪的家伙,生活于恐惧和虚假之中,就念重生的咒语“All is well”,狠狠地给这个世界一脚!对鼓励别样人生价值和给人梦想的片子我是举双手赞成,何况从头到尾都拍得这么欢乐。台词:“朋友是男人最大的胸部”、“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

58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三个白痴,这是讽刺,不过讽刺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观众。你绝对可以在将近3小时的电影中拼凑出好莱坞喜剧片的种种元素,并对这些老套的剧情不屑一顾,这没问题,这“三个白痴”明摆着一副受人奚落的姿态。但是你被耍了,这些桥段只不过是影片内核外的闪光弹,酣畅淋漓的绝对是你一直错过的东西——爱

1小时前
  • D I D A
  • 力荐

道理浅显但知易行难——试问有多少人在择业上能真正做到从心所欲?而填鸭式教育,在中印这样的人口大国,更是一百年都不会改变的基本法。节奏感很好的精良商业片。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却没有一个多余的情节,剧情前后呼应之巧妙值得称奇。好电影不一定要苦大仇深,能真正愉悦观众,那也是一种巅峰。“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很幸福……紧跟你的天赋。” 温暖励志美妙如2010年的《天堂电影院》+《阿甘正传》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