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辰辰的烦恼

大陆剧内地2022

主演:周欣 周辰

导演:刘佳

 剧照

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2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3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4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5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6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3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4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5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6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7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8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19少年辰辰的烦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0:49

详细剧情

小学生辰辰不满家庭现状和妈妈的唠叨,他在生日的那一天许愿换妈妈。岂料梦想成真后,辰辰却后悔了。

 长篇影评

 1 ) 命运是纠缠的,只要你爱了

命运是纠缠的,只要你爱了
于是

曾有两个青年,写下自杀会的誓言,愿只为爱而死,也只可为爱而杀。
仅仅是看一眼这样的想法,我便踌躇起来,因我们耳闻目睹之爱无不被消解消磨消化至无,因我们的20岁太快结束,来不及全身心地投入就已然清醒地抽身退出。最见不得这种通彻心扉、玉石俱碎的爱情神话,我知道自己是嫉妒的。
这是发生在1927年的真人真事。流传至今仍是争议纷扰,被搬上银幕,更在诗意画意的懒散之中令人更加痴迷。这两个十九岁少年,一个叫史勤达,生于富贵人家,有一个人见人爱的妹妹凯蒂。另一个叫保罗,生于平凡人家。
故事一开始,史勤达已经死了。法官要求保罗解释两人写下的誓言和遗言,为什么他们要相约杀死汉斯和凯蒂,再杀死自己。保罗只是答:你不会懂的。
保罗喜欢凯蒂,却不知她是个极度开放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格言是:我不会从属于任何一个男人。派对夜上,凯蒂带来了女友爱莉,爱莉不漂亮,羞涩,但坚定地知道自己喜欢保罗,更明白保罗爱错了凯蒂。爱莉不忍心令他失望,便在那一夜主动求爱,尽管她明白,这一切都还不是爱。
歌德说,无酒而醉才是青春。有湖相伴的乡村小屋,月光下恍如画中仙境。青春期向往的美好真是简单,有酒有诗,有烛光有爱人,并且无条件地、全身心地信任爱情。
那一夜,每一个人都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在爱别人。
大雨过后,烛光下的占卜仪旋转玄妙的金光,凯蒂湖蓝的双眸里写满挑衅,对着一张名为隐修者的牌,对保罗说,你将孤独终老。自卑的爱莉不忍再看下去。命运如果有预言,大概便是隐痛。
与此对应的是,影片结束时,保罗走出法院的时候,死死地盯着爱莉。字幕打出来说:保罗后来成了作家,被纳粹迫害;而爱莉,单身终老。
单身终老。看到这几个字时,画面已是一片空白。我难受极了。有谁知道吗?是用枪打死了自己的爱人、再打死自己更痛苦?还是纪念着只有一夜的爱人乃至终老更痛苦一些?
波德莱尔直言,浪漫主义总是走向颓废。而颓废却无法再回复浪漫的青春中去。当史勤达在确定失去爱情的时候决定用枪结束一生,因为没有爱,得不到自己爱的,十九岁男孩留下遗言,“亲爱的宇宙,我这颗微尘消失了。”殉情的少年顿时老了一截,顿时憔悴,犹如要从失乐园里解脱的幽魂。殉爱的史勤达刮了脸、修了颜、梳了发,然后毅然地在嫉妒和失望的生命颠峰中死去。
而保罗则刚好瞥到了正去上学的爱莉,内敛而保守的爱莉穿着规规矩矩的校服、小心地捧着书本在清晨潮湿的空气里走出小巧的雕花铁门。就是这样突然的,保罗改变了主意。他劝史勤达:这不值得。
两个十九岁男孩在湖光山色中渡过的苍凉一夜,无论生死,都是青春的颠峰了。但留下了这个女孩,为了这一夜终生不安。我只心疼那个“单身终老”的爱莉。她是否知道,是自己不求回报的爱的表白拯救了写完遗言的保罗?她是否知道,自己并不用嫉妒“人人都爱”的凯蒂?因为大多数人的青春、乃至大多数女孩的青春都曾在这样的自卑和嫉妒中渡过,甚至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漂亮女孩身边的陪衬、跟班,眼看着她们挑逗所有人,却不珍惜任何人。但其实,不管是怎样的女孩,只要是爱了,便总会改变了宇宙。命运是纠缠的,只要你爱了。
片尾曲异常感人,一把迷醉的嗓音仿佛诉说着世世代代的绝爱真理——Getting closer by being far away, getting far away by staying here……

 2 ) 不懂德語的表示確實無聊了點

摘抄英文影評里喜歡的文字:

製作:appallingly and misleadingly titled,stylishly crafted,evocative cinematography,polished package,high-def lensing milks the countryside for every dewdrop of postcard beauty(只有pathetic free avi的表示無比想穿越回去在大銀幕上體驗一下這個高清攝影啊...), aptly sorrowful piano-based score.

人物:juvenile untenable pseudo-philosophies,Bohemian Guenther,wallflowerish Eli,emancipated sensual Hilde,strapping Hans, working-class poet-wannaba Paul.

劇情:youthful hedonism and alienation,petulant selfishness,unrequited yearnings,swoony doomed romance,binge drinking,absinth hallucination,sulk a lot,abashed and depressed Sunday,full of self-pity,bookended ending sequences.

感觀:
really enjoy watching young European men frolicking on screen;
a little on the formal side so might feel bored at times;
like its protags the pic is attractive, moody and inclinded to take itself awfully seriously;
the result is a pretty but depthless series of poetical-melancholy postures that never convince despite factual basis;
play loose with period falvor, perfs are not particularly pushed to mimic another era's comportment;
script and direction both err in assuming that having htem endless stare at one another with feigned desire or anguish will provide all teh emotional intensity (let alone the psychological depth) needed;

一段刻薄我覺得也相當中肯的review from Film4.com:
With its heady real-life account of drunken debauchery, aristocratic decadence, tangled love squares and sex and death, it's a story ripe for a rip-roaring adaptation. So, it's a pity that Love In Thoughts proves ultimately disappointing.

The film certainly looks good and the atmosphere is spot on with an attractive cast, a splendid country house setting, a swinging jazz soundtrack cranking out from a champagne soaked gramophone and some lovely shots of golden corn fields glowing beneath deep blue skies and of mist rising from a midnight lake. The acting's credible and there's no glaring clumsiness in the script. But somehow things still don't hang together.

The characters around Paul are hopelessly two-dimensional; especially the crucial figures of doomed debauchee Günther and his amoral (and correspondingly vacuous) sister Hilde (Müthe). Paul himself is an unconvincing and unpleasant sap: perhaps an accurate portrayal, but not one that's going to win the audience's sympathy.

Elsewhere, the few weak attempts at humour aren't half as laughable as the daft sequences attempting to portray the hallucinogenic effects of absinthe, while the overall tone is heavy and doggedly earnest. This leaden footed approach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overall pace. Scenes drag on way past their welcome; so much so that when the various spoilt poshos start blowing each other apart it's more of a blessed relief than a tragedy.

In a nutshell, it can hardly be faulted for seriousness of intent (you can see the filmmakers really care about the subject and its characters), looks or atmosphere, but even though it's based on a cracking story, Love In Thoughts is dreary.


八月君消費時間——August Diehl:

他安靜放鬆時能輕輕鬆鬆冒充東亞審美標準的傲嬌冰美人;
心水他穿制服和正裝時衣服撐不起來的骨感和禁慾美,更喜歡他不修邊幅的隨性打扮,特別是衣扣半解胸口微露時連著脖子那的一片煞白風光;
上佳的冰顏配Schilling肯定羨慕的高挑明明有資本吃幾年青春飯,多拍幾部攢人氣的少年戲,罷特!人家才不隨我願,10%的熒幕時間可以乖乖扮男模,剩下的90%盡是張力爆棚的表演,乖乖,他真是不會收著點他那戾氣滲人的爆發力,總是看著看著明明好好的,一個不小心,大少爺就兇起來了,還總是笑得特別詭,囂張得一塌糊。所以說好萊塢才看上他冰冷的凌厲五官把八月君成功轉型為黨衛軍官專業戶的說...
一句話,那些個歐亞大陸的美男子們肯定曉不得,他們在本地只能算是個平均水準線上的顏在咱這兒得有多麼的天生麗質,一個個都可以直接被拉去意淫我等心目中耽美古裝江湖片的大俠少爺公子男倌云云。

發洩了一通我壓抑多日的覬覦,回頭看立馬笑噴,MD,我親愛的白雪王子們,你們能明白我這種扭曲的審美觀麼?

 3 ) 混沌的青春


朦胧的日光里
青春的混沌绕着晃动的芦苇
一点点爬上来
  
   影片展现了青春所最独有的:混沌。一切都如在迷雾中,似乎瞥见了一些边角,却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到。
   四个年轻人中,Paul是迷茫的,Hans是迷茫的,Hilde(Guenther的妹妹)亦如此,唯有Guenther是清楚的,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那个晃动的夏天,在湖边那所房子里,热闹的派对只是一掠而过的假象,之后的几声枪响才能让时间永远停驻。
   Paul在看到Hilde第一眼时便爱上了她,几行只写在本上的诗句流露出害羞的Paul深沉的感情。Hilde为此动容,一如曾经对其他上百个男人一样。对她来说这只是另一个开场不同以往的新游戏,她像以前一样等着Paul主动追上来,然而害羞的Paul没有。在城里,她再次同Hans幽会,回来时带来了Elli——一个永远被Hilde遮去光芒的女孩。夜晚的派对热闹的跳动,但即使这样依旧难掩到处弥漫的诡异气氛:Guenther拿着枪说人应该在最快乐的时候死去,如果有人准备好了其他人应给予帮助;酒窖里,Guenther发泄般疯狂的抽打Hans之后,又狂热地吻着他的唇不愿放开;老酒鬼带来的绿仙子酒似乎有某种药力,整个场面变得天堂般遥不可及……那异国情调的击打和暗涌的钢琴使一切变得如梦境般不够真实。湖里的Hilde一点点从Paul身边退开,清楚的宣告她的信条:从不忠于任何一个男人;可怜的Elli只能用一夜的身体暂得她暗恋的Paul;Hans与Hilde公然地在Guenther面前接吻……当Paul从Elli身边回来时,迎接他的是GUENTHER哭红的双眼……
   第二夜,Guenther和Hans喝得大醉。他仿佛忘了前夜Hans与Hilde的事般乞求着最后一个得到HANS的机会,然而HANS仅用一个“上厕所”的借口离开了他,再次投入Hilde柔软而开放的怀抱。不要再把自己当小丑了,Paul对Guenther说。该是践行“自杀协会”宗旨的时候了:为爱而死——在失去爱时死去,同时杀死背叛者。Guenther写了遗书,刮净胡子,整好头发。空气似乎转眼间倏地从轻飘的羽毛变成沉重的铅球砸在心上,青春在那一刻脆弱的不堪一击。Paul在最后选择退出似乎使一切仍可挽救,只要Guenther也放下枪,所有这些就可以仅变成是被夜晚扭曲的疯狂的玩笑,空气也可以重新展成羽毛。但Guenther没有。他让血红的花开在了Hans身上,也开在了自己的太阳穴上。
   Paul是迷茫的,他爱Hilde却又放不开Elli;Hans是迷茫的,他倾心Hilde却又拥抱Guenther;Hilde是迷茫的,她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最后失去Hans又失去哥哥,一场游戏到头来,成为了最可悲的输者;只有Guenther是清楚的,清楚地知道没有了Hans便只有死亡。
   人们总是在结尾的时候去后悔自己的所为,总是在结尾的时候才明白该怎么做。在Guenther遗书的最后,他写道:宇宙啊,对于你来说这只是渺小的一部分消失了,然而伟大的是,我们曾经生活过。
   在那个晃动的夏天,在湖边那所房子里,欢笑的面孔早已离去,青春的迷雾在枪声中开始渐渐散去。

 4 ) Was nützt die Liebe in Gedanken:值得吗?

“或许,人生中真正的快乐只有一次,余下的漫长日子,都要为此受到责罚,到死的那一天为止,一生都要被那个快乐瞬间的回忆煎熬着。”

十九岁的少年说出这样的话来未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这个年龄的人有资格说这句话么?如何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如何得知以后的人生再不会有这样的快乐?
然而有的少年就是认定了,认定真正的快乐只能有一次,就如认定自己所爱的人只能有一个

1927年六月28日,柏林—斯特格里茨区的阿尔布雷特大街72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十九岁的厨师学徒汉斯•斯特芬死在一个卧室壁橱后,同龄的学生京特•薛勒倒在卧室地板上,他死于被同一把枪里射出的子弹。在这间卧室里还有另一个人,十八岁的学生保罗•克朗茨——京特的好友。保罗被控双重谋杀,杀死了京特和汉斯,经过一番审讯调查后,保罗从谋杀嫌疑犯变为凶杀目击证人,这起惨案以‘斯特格里茨学生悲剧’之名传遍了德国,甚至跨越国境在世上流传。七十多年后,德国导演将此案拍摄为电影,便是这部《Was nützt die Liebe in Gedanken》(直译成汉语是想象之爱,也被翻译成诱惑假期,这个译名还不如少年京特的烦恼靠谱)


1927年,此时德国在道威斯计划援助下经济增长良好,工业生产接近了战前水平,社会大环境尚称平稳,离纳粹上台还有六年,思想自由尚未遭到禁锢,那或许是魏玛共和国最美好的时光。处于极端守旧的第二帝国和精神控制极其严厉的纳粹第三帝国之间,魏玛时代性自由——尤其是年轻人中的性自由观念犹如井喷般爆发,在大城市中甚至可以公开同居,同性恋也第一次不再是让人避讳的名词,很多男孩敢于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在朋友圈中他们也能得到更多宽容。

保罗出身贫寒但有才华(电影中表现的比较隐晦,就提了他是无产阶级出身,连电影票都买不起,去查了查才发现,保罗生父不明,是个清洁女工的私生子,家住贫民区,原本跟京特不可能有交集,因其自身才华出众而获得奖学金进入高等学校);京特则是富商之子,享有丰裕的物质条件却不知珍惜,屡屡从学校旷课(电影中希尔妲烧掉哥哥学校寄来的通知信不是胡扯,事实便是如此)。出身不同阶层的两个少年却是好友,或许少年人的灵魂深处有一些地方是共通的,比如对爱情、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死亡的莫名期盼,两人认为生命中大概只有一次真正的幸福,来源于纯洁的爱,一旦失去,生命的剩余时光都不可避免地成了折磨,应该在幸福中结束生命,这是仅有的逃过以后折磨的时机。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自杀俱乐部’,约定若无爱便告别生命,只为爱而死,只为爱杀人。此后发生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致命的誓言,让少年人带点神经质的游戏最终以毁灭性惨剧告终。

6月的一个周五,京特邀请保罗到自家别墅讨论自杀,保罗满心期待,他真正热情盼望的不是死亡而是京特美丽的妹妹希尔妲。十六岁的希尔妲是个女权主义者,放荡大胆,肆意挥霍生命和感情,主动挑逗保罗,让保罗错认为自己与希尔妲是相爱的,他不知道事实上希尔妲与汉斯一直私通。而汉斯则被京特苦恋。周六,年轻的友人们陆续到来,一次纵情狂欢,篝火、音乐、苦艾酒,少年间的爱恨纠缠弥漫开来。周日,清冷晨雾笼罩着迷茫的人,长夜里爱情的幻灭促使京特和保罗草拟了杀人协定,京特将射杀汉斯然后自杀,随后保罗拿起手枪杀死希尔妲再自杀,最后关头保罗退出了,一句“不值得”宣告保罗告别少年时代。而京特贯彻了誓言,周一清晨的几声枪响将一切了结。

电影拍得很美,每个镜头都美,微微泛黄的色调有点感伤,似乎提醒观者屏幕上闪过的烂漫夏花潋滟湖光都只存在于遥远的过去,而所有的欢乐与伤悲早已发生,改变不得。电影没有控诉什么或暗示什么,当年惨案发生后社会上对此有许多看法,比如战后的风气造成年轻人以骑士般方式死去为荣,忽视了对生命的尊重;比如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忽视了少年人狂热躁动的年龄阶段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等等。电影中没有分析那么多,甚至模糊了是非界限,仅仅只是描述了少年人对爱与死的永恒渴望。



见到有人此片划分为同志片,我无法赞同——电影主线并不在同性恋上面(保罗才是第一男主角),片子进行到三分之一才由保罗问京特的一句“你是不是爱上了汉斯?”牵扯上了同性爱,(此前还一直以为京特不让妹妹与汉斯交往,是因为汉斯RP太糟糕OTZ)整部电影随处可见BG镜头,BL场景就两处加起来只怕都不足十秒,说是同志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

其实京特爱的是男是女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把爱情看得重于一切,重要的是他在爱情上绝无回旋余地的固执和专注。片中有一段女孩们的谈话,希尔妲对朋友说女人不能只爱一个男人,否则就会失去自由对他俯首听命,一个朋友笑道听说三心二意的都是同性恋,女孩子们一起大笑起来。然而对待爱情最专一的却恰恰是京特这个同性恋(艾丽只能算是最专一的单恋者),保罗还会在压根无爱的情况下与艾丽上床,汉斯的放荡程度跟希尔妲有一拼(看电影时真觉得这俩天生一对啊= = 如果他俩抱了团后就不再去祸害别人该多好),京特却是用全部生命去爱一个人,只爱这个人,无论这个人值不值得他如此深爱、如此牺牲。

呵,或许开始计较值得与否,是长大成人的标志,不计较得失不考虑后果,是少年人的专利。歌德说无酒而醉谓之青春,曾在关于此片的简介中看到这句话,现实中保罗的辩护律师埃里希•弗雷在法庭辩论中便引用此语来解释青春期少年神经系统的易过敏、知性和身体在成熟度上的不对等,结合起来造成的危险后果。

若京特不死,老年再回首往事时会不会笑自己当初太傻?但这也仅仅只是假设罢了,及时清醒者有之,如保罗,他说出不值得时,京特没有丝毫诧异,或许京特一开始就明白保罗和自己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世上尽有但愿长醉不愿醒者,比如艾丽,记得字幕上打出她‘终身未嫁’时我浑身冰冷,用一生来守护十六岁时的一场单恋,值得吗?


艾丽很固执,她暗恋保罗,却只能远远看着他,因为保罗爱的是希尔德,他甚至没有正眼看过自己。艾丽恨恨道为什么所有男人似乎都爱希尔德。其实不难明白,希尔德美丽、性感、奔放、懂得如何让男人意乱情迷,相形之下,艾丽相貌平庸、言语木讷且容易害羞,实在太不起眼,只能怯生生做个wallflower。在这场情爱角逐中,艾丽甚至连上场的份也没有,她能做的,不过是保罗因占星术戳到心中恐惧时对他说可以跟他上床。一夜欢娱中有多少爱的成分?保罗的心当时还在希尔德身上,与艾丽发生关系后依然想着希尔德,后来他爱上艾丽了吗?电影没有交代,只提到纳粹当政时保罗受到迫害离开德国,而艾丽,终身未嫁。

值得吗?

不值得吗?

值不值得不是观者可以评说,当青春远离她之后,她还是不悔地固守着十六岁那一夜的回忆,直到终老。

聚会上,艾丽静静注视着远处相拥的保罗与希尔德,京特在她身边坐下,轻轻叫着她的名字,对她说:“有两种人,一种是享受去爱的人,一种是享受被爱的人——比如我妹妹”
再次回味京特此言,稍稍释然,艾丽属于享受去爱的人。或许观者觉得她可怜,但正如她向保罗献身时说的那样,‘不用可怜我’,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去爱,对她来说或许就是幸福了。


“有两种人,一种是享受去爱的人,一种是享受被爱的人——比如我妹妹”
“保罗是什么样的人?”
“他介于两者之间”

保罗可以为希尔德意乱情迷,也会在遭受打击后爬上艾丽的床——尽管他此时并不爱她。
是保罗主动提出到了执行自杀协议的时候,随后他与京特写遗书,可看他写完遗书后的表现,便知道他绝不会去死。真正决心殉情的人,不会向他那样坐立不安,一个劲地向宇宙告别、感叹几个人的死亡不过是消失了几个细胞。晨光下走出家门的艾丽,是让保罗昏沉头脑冷静下来的清醒剂,让他说出那句‘不值得’。
说出这句话时,保罗长大了,或许正因为他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人,所以他能成为这场悲剧里唯一有所得的。



影片结尾处,法庭上的保罗不再多看希尔德一眼,却在被带走时望着艾丽笑了,只是那笑容中,绽放的到底是爱意还是感激?纳粹当政时保罗流亡到法国,后来去了美国,最后又回到德国,事业上他颇有建树,至于家庭如何我不清楚,我只清楚艾丽为他终身未嫁。所以我不喜欢保罗,尽管我很清楚艾丽爱他、为他付出很多,并不代表他就必须爱上艾丽..........

就算布鲁赫扮演此角我也不喜欢(不过此片中一水的青年演技派,相形之下布鲁赫的表演只能算不过不失,倒是另一主角京特令人印象深刻,其扮演者迪赫在06年被评为当今德国最重要的演员)

倒是突然发现为啥自己一直饭不起来布鲁赫的颜——吉娃娃不是我那杯茶



看电影时特别喜欢京特与艾丽在一起的场景,不止一次暗暗祈祷‘求求你们在一起吧’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死心眼的人一旦认准了什么就再难改变,艾丽认准了保罗,京特认准了汉斯。他们的爱过于沉重,爱到不惜牺牲自尊,艾丽主动提出跟保罗上床,还叫保罗不要可怜她,京特甚至语带乞怜地请求妹妹多陪陪保罗,给自己与汉斯最后一个机会。京特比艾丽更可悲的地方在于艾丽是自己非要硬凑进这出悲剧,而京特却是被辜负的那个——汉斯先与京特谈情后与希尔妲说爱,不过最可悲的在于京特爱上的偏偏是一个没有丝毫道德感、责任感的人渣!

电影中这个吻让人心惊肉跳,京特去酒窖拿酒时汉斯潜进来捂住他双眼,京特推开汉斯,叫他不要再纠缠希尔妲,叫他从自己面前滚开,汉斯只是吻了京特一下,而后京特激烈地、贪婪地吻起了汉斯——虽然汉斯不再回应。



看了这一段就知道京特被吃定了——他太在乎汉斯,而汉斯压根不在乎他,相反汉斯知道如何掌控他。一吻过后原本坚决不让妹妹与汉斯见面的京特,居然接受了三人行(+﹏+)~狂晕 他只要汉斯能在自己身边,哪怕是和妹妹分享恋人也成,然而连分享这个愿望也达不成,汉斯对他的逢场作戏不过是为了获得与希尔妲在一起的许可。发现这点后京特依然不死心,直到周日夜里汉斯再次肆无忌惮的摸上希尔妲的床,京特才彻底清醒。不再委曲求全,不再毫无自尊地要求被爱,身体力行贯彻自杀俱乐部的规则——只为爱而死,只为爱杀人,只杀死背叛的爱人。当再也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就是归去黄泉之时。

从开始做准备到杀死汉斯后自杀的这一段,饰演京特的奥古斯特·迪赫,简直无法以语言形容其表演的震撼力,灵魂出窍般的恍惚中那种疯狂与绝望沉淀出的冷静,真是绝了,看完电影后只觉迪赫肯定得休养一段时间来才能让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查了一下,果不其然.........


希尔妲,不想多做评论了,只好说脸蛋和身材还是很可观的= = 又懂得卖弄风骚,勾引了一大票小男生不足为奇,再说人家都挑明了自己不愿意只被一个男人束缚,也同意交往的男人有其他女友,能接受的就继续交往,不接受的她也从不纠缠。我只是崩溃她能想着法儿跟兄长抢恋人OTZ 但是看起来汉斯对她来说比其他男人更重要,她也只对汉斯说过爱,可是能心平气和地享受三人行..........再想想汉斯还鼓励过保罗追希尔妲..........果然JP的思维普通人理解不能-_-!-_-!


汉斯的演员是托尔·林德哈特,主要演员中只有他不是德国人,小金毛是丹麦人,他那丹麦口音的德语实在魅惑(话说小金毛还是个配音演员来着)。说句良心话,他演的很好,靠着这个角色咸鱼翻身重振旗鼓,也正是由于他演得太好了,以至于暂时我看到他那张脸就有点烦..........虽然这部片子我是冲着小金毛才找来看的o(╯□╰)o


看完电影后兴趣转到迪赫身上去了,当初看《柏林的女人》时还挺烦他来着,实在喜欢不起来这种白粉抽多了似的纤弱,看了《无耻混蛋》开始觉得这家伙演技不错,直到《想象之爱》才真正刮目对他相看(凭借京特此角,迪赫获得奥地利Undine最佳年轻男演员奖和德国电影评论联盟最佳男演员奖。),连带他的长相都觉得顺眼无比,话说回来,《想象之爱》中的扮相比《柏林的女人》中好看太多了

 5 ) 青春的代价

我们为爱痴狂。
笃信忠贞。怎能原谅那背叛与挑衅?
让他们从这个世界消失?我的爱人在我手中死去。我也将随之而去。
不堪言语的痛楚与寂寞。
忍耐与出离愤怒。
一把枪,一颗子弹,世界的一个细胞就此泯灭。
长久的灰暗也将笼罩别人的生活。
放荡的女人会遭到世人指责,无立足之地。
多情的男人倒毙在爱人的枪下。
弥笃的情人追随爱远去。
守候爱情的纯情女子终身未嫁。
孤处的男子,辗转异乡。
青春的代价。
爱,让我们在烈火中燃烧,轻狂成为燎原的野种。
那片刻快乐,换来疮痍的人生。

 6 ) 致愛情



我未曾渴求妳的停留,妳卻留下

我未曾問過妳是誰,你想要什麼,妳卻獨自留守

妳想問我要什麼?愛情?

是我不夠獨自堅強?抑或是我一直都需要妳?

請妳再多留守片刻,無需太久

直至他們不再追問“你好嗎”

而我也不再回應“我很好”

任何人一看便知,妳在這裡

若妳離我而去,我將跟隨妳的腳步






少年似妳亦如我,尚小不知愁滋味

將愛留來夢中做,駐留只為品其味

窈窕淑女君難求,只為愛只嵌詩中

紙上談情何耐愁,已然發現他已走

此情此意請收藏,待把佳人心裏唱

眼淚三千似個長,何苦為此斷忠腸

 短评

各种gay+腐……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黄金20年代的青年人精神状态:战争前出生,战火中成长,赶上了自由民主的头班车,博学有教养,狂妄又不失体统,革命的思想在他们的脑子里发芽,而他们的孩子是二战后德国的建立者,他们是魏玛共和国自由主义的标志。可惜这一切由于希特勒上台而灰飞烟灭。

6分钟前
  • Webboy
  • 还行

兄妹俩美翻了,相比之下Paul的脑袋实在太大。(金发三人组搅一搅不好吗非要你死我活才行吗?!)(August各种疯狂各种美啊(死去活来

10分钟前
  • 安然槿 - 露
  • 推荐

我们所做过唯一正确的事情是……我们活过!

12分钟前
  • Left2
  • 还行

Such a beautiful, bittersweet and achingly sad film.

1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少年持枪微笑,一只蝴蝶翩然落在他扣着扳机的手指上,那一刻真是美得惊心动魄。如果得不到,那便毁了吧。也惟有这样的绝望,才会让这些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将颓糜的魏玛共和国埋葬。导演如果不使用幸存者视角,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完全可以更震撼些。一部同志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1、来跟我一起唱:你哭着对我说,剧照里都是骗人的……我还以为Daniel Brühl和August Diehl是一对呢!2、这五角恋可真有够乱的,搞完哥哥又来搞妹妹,这居然是真人真事!3、自杀俱乐部,一群爱不起又迷恋死亡的文青,得不到的就只能毁了他。

23分钟前
  • parwea
  • 还行

依旧清楚记得August Diehl忧郁的颜。片子真的很不错。

2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Was nützt die Liebe in Gedanken是一首很美丽的德语歌,被用作了片名儿,德语真的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具有诗意的语言,电影刚开始他们念的诗,青涩却充满韵律,正如这群孩子们失色的青春。Diehl在此片中格外有魅力,还有Ulrich Mühe俏皮的闺女,永远傻乎乎的Daniel Brühl,金灿灿的Thure Lindhardt。

26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真人真事?谁家的倒霉孩子…那个,虽然牙缝是大了点,但我真不觉得Thure Lindhardt丑…大概因为我先看了火焰和柠檬…作为一个小给给他演男女通吃的角色有啥难以置信的……而且演技不错的啊~~ August Diehl在这里真好看演的也够神经质够忧郁够虐,我都爱上他了。

28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情节唯美配乐大赞~~这种题材屡见不鲜 都让人欲罢不能~颓废的富二代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别墅里不问世事地挥霍青春肆意的爱恨~角色搭配有点类似《故园风雨后》~氛围有点《烈火青春》~~除了 Daniel Brühl包子脸外八月帅锅等其他人都很养眼。

29分钟前
  • 猫龟🐌
  • 力荐

我用我的人格来推荐这部电影

30分钟前
  • 小懦+2800
  • 力荐

August Diehl很迷人。。不痛不痒型片子。。

35分钟前
  • 敛财童子mo
  • 还行

We can only be happy once。Then we're punished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给五星和个人感情因素有关。

37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影片以去明显时代标志的方式还原柏林在魏玛时期欢闹无拘的整体氛围,性自觉过程中的女性和男同性行为等构成简单冲突,对象征纯洁美好的柔和自然景观的频繁捕捉反衬角色复杂的感观世界。影片角色的极端无条件性和作品轻省的叙事方式令其区别于同类型其他作品,讨论爱情亲疏伴随的福祸和昔日青春的无辜。

42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要么去爱,要么去死。我永远佩服敢于朝自己太阳穴开枪的人。其实长这么好看自恋就够活了干嘛非要祈求去与别人相爱。爱自己多一点吧少年,谁也不欠谁。

44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文艺青年碰上渣男渣女的悲伤故事,渣男渣女真的太恶心了,真想说你俩赶紧在一起可别祸祸别人了,大好青年都被你们伤害成啥样了

45分钟前
  • Flora
  • 还行

文艺得不像真实故事改编。泛黄色调,僻静还附带中国灯笼的乡间别墅。八月君和同时期的炮总好不相像……为何不和丹布凑一对T T!驼儿吊儿郎当的演得极为传神,差点以为要和八月及Anna上演兄妹3P。八月君的湿红双眸美得惊鸿一瞥,娇嫩欲滴的甜美金发白妞Anna勾诱性欲,丹布的嘴唇表情发型如常性感酷帅。

46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August Diehl

48分钟前
  • 地球的小孩
  • 还行

August Diehl金发好美啊。为什么不是他和Daniel Brühl在一起呢!!!!!!!剧照误导我了,我还以为是他俩在一起,于是无比欢乐地看了,结果 ̄﹏ ̄。我怨念啊,那Hans长成这样,这也叫钙片啊?!!!姑娘瞎添乱。配乐很凄美嗯。

52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我说导演怎么选的那个汉斯啊,都长成那样了也能让男人女人都爱,我晕...

54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