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科幻片英国2013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乔治·克鲁尼,艾德·哈里斯,奥托·伊格内修森,法尔杜特·夏尔马,艾米·沃伦,巴舍尔·萨维奇

导演:阿方索·卡隆

 剧照

地心引力 剧照 NO.1地心引力 剧照 NO.2地心引力 剧照 NO.3地心引力 剧照 NO.4地心引力 剧照 NO.5地心引力 剧照 NO.6地心引力 剧照 NO.13地心引力 剧照 NO.14地心引力 剧照 NO.15地心引力 剧照 NO.16地心引力 剧照 NO.17地心引力 剧照 NO.18地心引力 剧照 NO.19地心引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00:54

详细剧情

  深邃浩瀚的外层空间,蔚蓝的地球与深不见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鲜明对比。一台隶属美国的空间站,数名宇航人员正进行太空漫步,对所属卫星做着例行检查。初上太空的瑞安·斯通博士(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饰)在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检查每一个部件。此次是科沃斯基退休前的最后一次飞行,他幽默风趣地活跃着团队的氛围。就在此时,休士顿总部传来骇人消息,不久前行将废弃俄罗斯卫星被导弹击毁,碎片以超过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散开,并意外击中其他卫星,引起连锁反应制造了新的碎片。  瑞安一行遭到碎片重创,有的同伴不幸身亡,而她和科沃斯基失去控制坠入宇宙深处。幸存的二人不得不彼此信赖,拼尽全力朝向故土前进……

 长篇影评

 1 ) 影评人永远是那么土鳖

如果说每年都有几部被影评人吹上天的大烂片,这就是其中之一了吧。

真是受不了这帮土鳖的品味了,从前那些「尚未上映,好评如潮」的影片我就不和他们计较了。但是这样程度的特效也一惊一乍的,你们逼格真是越来越低了。

什么开创了4D视觉新纪元啊,整个过程都融化在太空深处的宁静里啊,探讨了人性深处的救赎啊,看完电影整个人都飘了起来啊……这种话听多了我都差点要信了,直到今天被拖到IMAX里看了一通,便不得不感叹,真群人真是越来越不讲究了。

虽然影评人土鳖,不过也知道这片剧情是硬伤,于是这帮人又开始忽悠,剧情是略微薄弱了一点,要大家降低对剧情的期盼——不要过分执着于剧情,关键还是看画面。被他们这么一说,我都动摇了:我真的不是去看毛片的吗……

但是我还是决定先说剧情,特效咱一会儿再说。

其实看完预告片我就清楚这片子的尿性了,一般情况下,现在电影的全部精髓都会放在预告片,但是本片竟然预告片都可以剪得跟一个风光片一样,所以一入场我就抱着被无聊致死的想法。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种赴死的觉悟,比起毫无新意的特效来说,剧情中竟然充满了自带吐槽的小亮点,如果忽略剧情只看抖机灵的话,本片简直就是诚意之作。

首先是IMAX的巨幕倒计时,如果你是来看特效的,那么看完这段你就可以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说剧情。反正是全片只有两个演员,前三十分钟全靠乔治克鲁尼的单口相声撑场面,一旁的阿三宇航员靠口音怒刷存在感,搞得我一度以为一会儿要从国际空间站里蹦出一只老虎来。而女主角桑阿姨虽然乍一看不错,但是年近五旬实在是不能细看,然而导演似乎跟她有仇,拼命给超近距离特写,全片大半时间,观众们都在IMAX银幕上看她两层楼高的大脸,你特么逗我,说好的特效呢!?之后桑阿姨就一直在表演:如何用英语把感叹词喊出四个不同的声调,啊……啊……啊……啊……尼玛这急促的喘息、销魂的叫声是怎么回事?后来听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不是说好了要直达内心深处的宁静吗?等等!我看的真的不是毛片吗?

等克鲁尼走了,就开始了中间三十分钟就是漫长的无聊时间,大家都等着听克鲁尼的返场相声,但是偏偏迟迟等不到,期间我旁边一哥们趁机出去上厕所,回来感叹道「这女主角还没死呢!」,于是我这一小片就笑场了……

一直等到克鲁尼回来打酱油送鸡汤,也许是太无聊,我后头一对情侣忽然大喊:「在一起!在一起!」,卧槽,你们够了,整个影院都笑场了……

之后和所有企图拔高逼格的影片一样,救赎的老套剧情如期而至……当然为了显得有深度,前后呼应,自然就要配合上些宗教式的隐喻啊,子宫式的睡姿啊,航天式脐带啊,智商还童学狗叫啊,溺水啊,以及上岸后蹒跚的步伐象征新生啊,影评人就指望靠这些收割他们的节操呢,不跟他们抢饭碗了(此处应有掌声),在此按下不表。

终于,到了最后三十分钟,女主来到了我大中华的天宫一号(哦,对了,你知道她是靠什么到达天宫一号的吗,一个灭火器哦,你猜天宫一号里会不会藏着一只瓦力呢?),于是就开始各种内涵笑话了(嗯,也许这里才是正片,看着有一种误入银魂片场的错觉):太空舱里漂浮着乒乓球拍(是的,我们中国人爱死乒乓球了,其实咱们的秘籍都是在太空里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什么!长得像大蒜?嗯,我们就是在装蒜来着)各种乱入,最后还发现神舟号的返回舱还和老毛子联盟号的按钮位置都是一样的(导演你太保守了,其实我们的神舟号是俄国贴牌生产的,呵呵),别急,还有更神奇的,在完全看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女主角竟然顺利地让神舟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整天听人抨击我朝产品没有人性化设计,这不是人性化是什么,苹果什么的都弱爆了好吗?)。

最后女主角终于迫降了,也秉持了美国人一贯的超人气质(咱们训练了好几年的优秀宇航员,落地后几个小时,因为失重超重的反复折腾,站都站不起来有木有啊,又是搜救队,又是身体检查有木有啊),落地后女主角不但没有任何不良反映,还机智地打开了舱门,欢快地游起了泳来,直到这里,我才终于确定自己看的确实是一部科幻片。

其实以上都还不是最大的槽点,大家还记得事件的起因吗,是老毛子拿导弹打爆了自己的卫星对吧。其实最近几年确实有个国家用导弹打了卫星,只不过不是俄国罢了(导演,你究竟是有多喜欢中国啊!)。

至于一直在吹牛皮的特效,我确实不想多说,技术是到位了,但是无奈本身那活儿只有两寸长,技术再好也是白瞎,靠纪录片班底来制作商业片是不足以糊弄观众的,对这群没看过纪录片的土鳖影评人,你们爱咋咋地吧。当然,也许这片子主要就是特效公司赞助的,宣传片嘛。

但是以上这一切,都拯救不了这部被影评人吹上天的大烂片。唯一的一星,留给开创式的镜头运用,完毕。

 2 ) 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阶段性总结

引力边缘作为美国好莱坞用IMAX 3D技术向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航空事业进行高度赞扬和歌颂的影片,对我国的日益进步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阶段性的成果展示。美国此次的政治立场和良苦用心值得充分肯定。不过,这也对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做为一部科教寓于娱乐的电影来说,这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字工作方针。相信此片在引进国内电影市场后,又将成为一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电影。

 3 ) 神舟的宇宙宣传片

这是一部让技术控、科幻控都感到很满足的影片。通过高水准的拍摄和高科技的特效真切的还原了科幻文学的经典主题。

其实它的故事很简单朴素,感情也很简单朴素。可贵在于表现手法:没有煽情没有大话,将镜头尽情的放置在太空之中,让观影者直接进入宇航员的世界,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一起感受着探索旅程中发生的一切。甚至还有许多或由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长镜头,增加了宇宙绵延无尽之感。一大半剧情背景都是在宇宙中飘啊飘,完美得欣赏了3D视觉效果下的浩瀚宇宙。

当然故事虽然简单,但也并不显得无趣,前半段有乔治克鲁尼这个话唠各种插科打诨,让你边揪心边笑着,后半段则被之前的剧情牢牢吸引,迫切得想看女主如何一步步的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成功获救。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开始引发危机事故的是俄罗斯自行击毁的本国卫星碎片,而最后让女主安然着陆的则是神舟号。他们自己的空间站,飞船,接连出故障,我们的神舟号却坚强的挺到了最后,成为女主的救命仙丹,这部影片真是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份大礼啊(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宇航事业的强大地位)~

如果你热爱天文热爱宇宙,那么影片极具代入感和冲击力。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么影片可能略无趣。

你该看看恒河的日落,多美啊!

 4 ) Glory of Cinema’s Future

兩天內刷了兩次Gravity,一次imac 3D,一次普通3D。對影片的整體,我感覺TIME的讚美是最到位的“Gravity shows us the GLORY of cinema's future”,glory和cinema這兩個詞都準確。一方面,該片在技術上毫無疑問是封神了,另一方面,該片的偉大確實是必須要在戲院(cinema)看才能體驗。不要說看DVD或下載,光是對比普通3D和IMAX3D已經不同。我第一次看imax 3D幾乎是張著嘴巴走出來的,比看阿凡達還震撼。但第二天去普通3D影院看,刺激感已經退化了不少,但好幾個重要的戲劇點,衝擊力還是在,證明這片子雖然并不耐人尋味,但出色的特技和緊湊的節奏還是非常耐看。在imax的時候,戲院里沒什麼人,可以專心看片。今天看普通3D,前面人頭攢動,我都是得閒觀察了觀眾的反應,看到所有人都被前面的大螢幕牽動,完全的投入到電影之中,作為一個有電影夢想的人,真是很感動。一句話,這絕對是2013年最值得去imax體驗的大片。

對影片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劇情太過單薄上。確實是不錯,故事拋掉太空遇難的包裝,內核只是一個女性如何從內心的絕望中重拾生的希望和勇氣的故事。當然,這種分析,是傳統的,主流的分析技巧,某某導演拍了一個動作大片,但其實他的主題是想講人性,想講親情,諸如之類。確實沒錯,一個動作片,科幻片,如果只有動作科幻,沒有那些講了千百次的幾個故事之中的一個做內核,就缺乏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但我覺得對曾經理想是當宇航員的導演來說,他壓根就是把太空當做了第一主角。而這個簡單的故事,被技術反客為主,成為了承載導演夢想的工具。
無論如何,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導演把它打磨得相當不錯,絕對不是為了賣酷賣車賣小妞就隨便濫竽充數的故事。而且如果觀者夠多,作者也留下了足夠多的隱喻,給喜歡符號分析和類比分析的電影愛好者去探索。

其實這個劇本06年導演就有了,甚至物色了安朱莉(如果脫宇航服那段由朱莉來演該片票房搞不好會加個0),但技術上的野心太大,做不到。直到09年阿凡達出現。
於是4年之後,終於有一部電影,重新把阿凡達的三大技術法寶“Motion Capture,IMAX, 3D” 完美結合,帶給我們更上一層的觀影體驗。
這三樣東西,將來絕對會慢慢滲透到未來電影的創作當中,而且,不僅僅是大片。
僅就阿凡達和Gravity來說,IMAX+3D的路子,就很適合展現宏大的環境,再加上Motion Capture,就使得展現一個發生在大部份人類未曾經歷過的奇境的故事成為可能。但這三種技術的潛力絕對不只是在這一點上,HUGO,PINA, Step Up都在不同方面展示了3D的運用可能,還有一些不太容易看到的短片也在探索3D的運用。
不過今天想說的重點不在3D,下次有時間一定要捧著PINA好好說一說3D對傳統文藝片創作可能性的啟發。

我想說的是技術的變化,舉個栗子:長鏡頭(Long Take)。
Gravity的開頭,是一個超長(據說有16分鐘)的長鏡頭。但大家可能並不會像以前那樣執著這個長鏡頭究竟是怎樣完成的,因為太明顯了,這個長鏡頭是合成的(合成不意味簡單,燈光方面就非常難!)。阿方索卡隆絕對是當今世界知名的長鏡頭愛好者,人類之子都快說爛了。但我覺得他對長鏡頭的使用,其實已經和長鏡頭發明之處的使用目的,有相當的不同了。
長鏡頭的好處,第一,不用剪輯,螢幕時間=真實時間。這兩點是鐵一般的事實。帶來的觀影意義,連貫,真實,緊張,客觀,或者導演怎麼吹為什麼要長鏡頭都可以,各個長鏡頭有各種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意義和好處,不贅述。第二點,方便演員,演員的表演不會被打斷,情緒比較連貫,通常都比較容易出效果。HHH的長鏡頭基本上都是以服務表演為目的。第三點,不用連光,方便燈光,雖然做一個長鏡頭的光很麻煩,非常麻煩,但因為太麻煩,照傳統方法可能根本做不到,於是在預算和時間上燈光師會因此有特別的優待,不詳述,而且拍一個長鏡頭都特別花時間,這個時間打好燈了,讓導演攝影演員忙去吧,燈光組可以咪會了……(以上誤)。第四,特別有成就感,這個就不具體說了,誰拍過誰知道。舉幾個例子吧,先有捷克導演楊索不斷向以個位數鏡頭完成一部長片挑戰,后有毛子焊導一鏡直落完成俄羅斯方舟,在數字電影方興未艾之時就搶先完成了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目標,名留青史。為什麼肯定後無來者?因為第二個吃螃蟹的人,沒什麼了不起。楊索到90年代也不玩長鏡頭了,反而拿著DV晃悠晃悠的拍,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以前機器很重,我們拍一個運動長鏡頭,就很牛逼,現在機器小了,拍起來容易很多,我就不拍了。
再舉一個明確點得例子,有部台灣電影在一開頭又數個複雜的運動長鏡頭加特效組合成了一個“科幻”長鏡頭,美其名曰說是用一個鏡頭介紹了所有人物,實際上是導遊在說“我會拍電影”,這種鏡頭我們就稱為裝逼長鏡頭。為什麼有這種裝逼長鏡頭的存在?就是因為在過去,長鏡頭很牛逼。

但是在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後,長鏡頭,沒那麼牛逼了。
Motion Capture之類的技術,發展了很多年了,Tom Hanks好多年以前就用這個玩過一人分飾數角。咕嚕轉世做了人猿,大家都覺得該給他個影帝了。
CG也發展了很多年了,以前有一部遊戲改編但和遊戲沒啥關係的《最終幻想》還會把“我們的CG人物臉上有雀斑”這種事當賣點。後來還有海洋紀錄片,以假亂真的做了一堆螃蟹在海底打仗,唬得觀眾一愣一愣。再有少年Pi,不說出來你絕對看不出片頭哪種動物是真的哪種是假的。最牛逼的是今年,環太平洋直接把全CG光效提升到了可以和燈光搶飯碗的層次。
更不要說攝影機運動了,3D動畫和遊戲可能已經把人類想像得到的運動都做出來了,真人實拍也不差,各種穩定器發展迅猛,去年的IRIS系統都可以打太極拳了吧。
所以現在,就算徐老怪做一個孫悟空變小跳到人肚子里再跳出來的大全加POV加環繞360度加穿墻(肚皮)這樣複雜的鏡頭,也不會有人當成一個大賣點了吧

還有什麼鏡頭運動是你想得出來,但是好萊塢做不到的嗎?是沒有人做到過的嗎?
於是以後,長鏡頭“牛逼”這樣一個優點可以被剔除了。
這樣是好事,這樣那些整天想著設計牛逼長鏡頭的導演,可以把注意力放回表演上了。這樣那些整天想著用牛逼的鏡頭證明自己的攝影師,可以把注意力放回到故事和燈光上了。這樣那些整天想著數鏡頭的影評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回到觀影感受上了。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牛逼的長鏡頭,但是越來越少人會覺得“長”鏡頭牛逼,他們應該只會這個鏡頭如何契合電影內容和表演而鼓掌,而不是因為它長。

有人痛苦于技術進步,但我覺得馬丁西科塞斯的態度才是真正的電影人的態度,技術的發展與否不是大部份電影導演能控制的東西,他們的本分應該是運用當下的技術,包括新技術,去創新的為自己的電影內容服務。電影的鏡頭運動可能創新已盡,但鏡頭的運用的創新,其可能卻是無窮無盡。Gravity在電影院裡展現出的巨大魅力,正是來自技術的創新。導演對新技術的運用,實現了一個大曾經無法實現的夢,讓我們體驗了以前無法體驗的奇境。而觀眾對這種奇境的認可和追捧,勢必推動電影的創新,這種“技術──作者──觀眾”的良性關係,就是Gravity展示的Glory of Cinema‘s future。

話說回來,Lubezki真不愧是我的偶像啊,我當初要不是因為猜到了他怎麼拍人類之子那個長鏡頭,我也許就不會讀電影攝影了。再後來我要不是畢業后看到他拍的生命之樹,我可能就不會明白電影攝影究竟是為了什麼。Gravity攝影上雖然不及前兩片震撼,但也是我繼生命之樹后第一次為部電影碼字啊!

 5 ) 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回地球



如果你不慎迷失在外太空某个神秘地点,没带手机钱包,干粮也快吃完了,这时候除了凑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之外,你还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回到地球的生活小妙招。

1、 内部中空的大炮弹(1902•电影•《月球旅行记》)
虽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乘坐一颗大炮弹从月球上扑通一声掉进太平洋的回归方式非常不科学,但……既然月亮都能长着脸,就先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好了。

2、 蓝色警用电话亭(1963至今•电视剧•《神秘博士》)
你有大概0.00000001658%的概率在外星球撞见一个凭空出现的宝蓝色英国警用电话亭。不要犹豫,对着它大声呼唤doctor who,会有人给你开门的。

3、 光波传送器(1966至今•电视剧•电影•漫画《星际迷航》)
如果第2条里你不幸没有撞见飞翔的电话亭也请不要灰心,因为接下来你还有0.00003507%的概率撞见一个长得像披萨饼切刀的、自带炫酷尾光灯的进取号飞船,不要犹豫,借用他们的光波传送器一秒钟回地球吧。

4、 行进中的太空船(2005•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
迷失银河系的先驱阿瑟和福特告诉我们,如果你憋足了气跳入宇宙,就可以在真空中存活30秒,在这期间被宇宙飞船接到的几率为2的2079460347次方分之一。当然你搭便车的飞船并不一定驶向地球,这个时候只要微笑着跳出窗外,等待被下一艘飞船接住就好了——还有,别忘了带上毛巾。

5、银河铁道列车(1979—1981•动画剧集•漫画《银河铁道999》)
既然坐着火车去拉萨已经不是梦,那想必坐着火车去外星旅个游再回来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速度不一定意味着激情,所以在银河特快776号和银河超特急999号之间,强烈建议你选择前者乘坐。

5、 超高空跳伞(2012•Felix Baumgartner•奥地利职业冒险家)
现年43岁的高帅富跳伞玩家为我们开创了更刺激的方式回到地球——背着降落伞从太空边缘,也就是128097英尺的地方跳下来。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已经追平了人类跳伞最高海拔记录,而且在降落伞打开之前,你的下坠速度将超越音速。

6、智能单兵作战铠甲(1998—2013•电影《钢铁侠1-3》)
如果你足够有钱,买下史塔克工业出品的“战争机器”牌铠甲作为外出交通工具是再适合不过了。造型拉风,速度一流,人工智能贴身陪聊,如果不慎被扔到近地空间,还能保护你像一颗流星般炫酷的下坠到绿巨人的怀里。

7、商用航天飞机(2015•美国•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
最轻松简便的方式。来自国际一流航天企业的优质服务,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丰俭由君的行程安排。唯一需要准备好的只有你的信用卡——20万美金一次的航天飞机,不是谁都打得起的。


                             ———— 原文刊载于《GQ》9月号

 6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767年,发现塔希提岛的沃利斯探险队宣称,他们曾在太平洋落日的余辉中瞥见过南边大陆的群山。两年后,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詹姆斯•库克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长征。
经过十一个月的远航,“奋进号”到达了沃利斯描述的地方。库克船长接着率领全船耗时一个月绕过了社会群岛,但仍无任何大陆的影子。此时天气已变得很冷,但向南前行的路却只是刚刚开始。由此处不断向南又开了足足三个月,奋进号已经通过了南纬40°的死亡极限,然而南方大陆的存在依然是毫无踪迹。
此时狂风大作,巨大的海浪被惊风激起,席卷着向船只袭来,船身颠簸不已,船员都无法休息。库克船长知道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下令调转船头向西行驶。在高纬度风浪的摧残中,整个航船已经处于倾覆的边缘,长期离岸使船员精神崩溃,争吵、谩骂声不断。库克每坚持一天,都要忍受更大的压力。无数次,身边的人质问到,我们还要沿着这一纬度前行多久?什么时候才能向北回到故乡?而船长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保持沉默。
终于,又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航行,海面上出现了海草和漂浮的木头,海鸟成群的在空中飞翔,很显然,这是陆地将近的信号。全船一片欢呼,感叹着时隔许久,终于又可以踏上坚实的土地。

这是两百多年前库克船长人尽皆知的冒险历程的一部分。而让我看完《地心引力》之后,满脑子萦绕的不过是这伟大探险时代遗留下来的无数传奇故事的一隅。
你身在iMax宽阔无匹的巨幕中体会了些微宇航员的冒险生活,但你可曾设想过那个时代一名船长和水手的人生?他们本身既非人中翘楚,也非兵中猛将。他们在成为水手之前可能是任何人,但在登船之后却只是一种人。他们每天望着绵绵无际全无尽头的海面,吹着毫不浪漫咸湿刺脸的海风,晒着毒辣无情炽热无比的太阳,吃着绝无新意缺乏营养的食物,不断忍受着瘟疫,败血症,腹泻,呕吐,幻听,失眠的考验。死亡对一艘远航的船来说是家常便饭……对于他们的称呼,与其说是冒险者,不如说是流浪者,面对的是不知何时到来的馈赠,大陆,孤岛,或是尽头。
在太空尚未进入人类视野之时,海洋是人类最不可知的险境。它绝不是我们今日拿着地球仪随意一转即抵的存在,也不是纪录片肆意拉远景或潜水描绘的乐园。无数船长带领着他们雄心勃勃的水手在马德拉停靠后再也看不到大地,或是在南美海岸的波折中与陆界限永别,在赤道无风区吃光所有身边人后痛苦的死去,或是贴着海岸线求安稳却葬身于无尽的暗礁之中。你看地心引力时可曾感受过那种周际无边无垠的绝望感么?那就是几百年前人类面对无尽的冰蓝时所体会过的绝望,那是一种今天或许已经不存在了的恐惧,但它们只是变换了身形重新在太空时代重聚。
在无尽的旋转,破碎,飘零和失重中,我仿佛看到了两个伟大时代重影的痕迹,它们是如此相近,就像时光流逝一者是另一者拉长之后的倒影。
也许你看到了无边无际浩瀚无垠的宇宙,我却看到碧蓝清明永无止境的海洋。也许你体会到了破碎零件扑面而来的恐惧,我却看到了风暴来临时呼啸过境的悲鸣。也许你在长镜头里感受到星球巨大撼人心脾的体积,我却看到了冰山在前壁垒横行自然的伟力。也许你目睹了瑞恩穿梭船舱留下的曼妙身影,我却在滑翔与转动中看到了人类在水中的泳迹。也许你能想象出氧气耗尽沉沉睡去迎接死亡的窒息,我却更直接的体会到了巨浪滔天时扑面而来掩盖一切的死亡气息。
这一切,何其熟悉?日光之下绝无新事,人类只是在百年之后重温了过去的记忆。

遗憾的是,今天在面对大海时,已经只有极少数人还能保留天性中遗传的恐惧。那种面对未知的一切,一切未知时的畏缩。还有大多数人永远只会向着后方退却,而却有极少数人要把步子往前迈去,置生死于不顾的历史。公平的是,这种未知的存在似乎永远不会止息。虽然几乎完全征服了地球的一切,可仰天望去,那一片永远望不到边际的太空又彻底藐视了所有胆敢自傲的生命。
正是在这种永不会止息的新的冒险机会中,才得意印证人类永远的渺小和永远的敬畏,同时考量着人类最高尚最珍贵的情操,并在这种择选中挑剔出人类最最精英的那一部分,将所有退后者贬为畏惧的凡人。
你是否在大的无可想像的星球和和包裹这一切的更无可想像的宇宙中感知到了人类的小?这是人类永远的渺小。你是否又在玛特脱手而去的壮烈和包含这一切的更壮烈的放手一搏之中瞥见了无穷尽的大?这是人类永恒的伟大。
人类永恒的宿命,正是用自身永远的渺小,去挑战无尽的大的宇宙。而人类所有情操中最为伟大的冒险的勇气,将使我们从蛮荒而来,从此刻出发,架航船而去,直至星辰大海。
大者,非身形也,非天赐也,非趁势而为,非顺水行舟。大者,逆也。浩翰压之而不惊,死亡逼之而无惧,时光摧之而不毁,是为大。

我或者化身为传奇,或者被烈焰所吞噬。这句话在人类历最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被演绎了多少次?在梦中滔天的巨浪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今天,感谢卡隆,在最触及人心的深空中,我重温了旧日海蓝的波涛汹涌。
当最终斯通在水中挣扎,晕厥,抵抗,撞破,浮游,潜出,冲回水面时,我仿佛看到了星光和水光交汇的节点。就像我在经历这一切时脑中一直浮现的那样,这两点终于在这里交汇了。
进而,你看到了什么?嗡嗡的飞蝇,深色的水草,平静的湖面,软绵的泥沙,青蓝的远山?
非也。这一切已然不一样了。
让你劈波斩浪无数道再回归母港时,当你走遍千山万水再路过出发的家门时,当你击溃无数进击的敌人告老还乡时,当你在勇敢迈向无尽的世界再凯旋而归时,当你已在化为灰烬而无惧的传奇中回到地球时,你看到的一切还是当初的样子吗?
点燃一柄夏尔南区最好的烟草,坐在翠绿鲜艳的花草丛中,悠然吐出一缕青烟。你眼中的世界,难道还是曾经的世界吗?
不是了,当然不是了。那时候一切再重来的最最平常的事物,也会变的完完全全不再相同。
因为这是上天对于冒险者最珍贵的馈赠。

当我感知“Gravity”摄人魂魄的字体带给人的向银幕而去的聚心力的时候,海浪和星空在我心中最为贴切的交汇成了一副场景。在经历可怕的眩晕和痛苦的摧残之后,我重新聚回了对现实的理解力。在一场人声喧嚣吵闹无比的世界里聆听历史传来的巨大声响,在91分钟冒险结束时久久在脑海中回荡。
在这一刻,我想请所有人停下来感受将你们紧紧抓住的地心引力,因为那是人类所能体会到的最珍贵最伟大的力量。不是在过去任何一个伟大的冒险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伟大的旅途,那是由这场电影启迪和昭示的下一个伟大史诗的开端时人能从原始的本能中重新发觉的踪迹。那是挑战者气贯长虹的全新起航,那是脆弱躯体包裹下的憾然远征,那是人类五千年来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短评

本片出现了两个极端...

8分钟前
  • 我要去你家吃饭
  • 力荐

彻底被技术层面所折服;摄影,音剪以及混音无懈可击。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宇宙的黑暗空洞即是恐惧的源头,正因为被这恐惧所操纵,才使我毫无防备地被后半段好莱坞传统主旋律煽情给击中。卡隆用极简的故事诱出了人类最原始情感。

11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当时看这部电影就几个想法:1,开头啥都没有两个人的对话时间也太长了吧,耐心再耐心,毕竟豆瓣评分8.6了;2,靠,这电影成本也太低了吧,就两个人;3,靠,又被骗了,上次被豆瓣评分骗是一部号称超过盗梦空间的好莱坞大片;4,啥时能结束啊,我想走了;5,怎么睡醒来后,剧情还是没有变化

16分钟前
  • 生姜
  • 很差

宇宙浩瀚,星空美丽,终究是冰冷无情的存在。 只有当布洛克慢慢从潮湿的地球泥土中站起身来,美丽才变成了壮丽,荒芜才长出了诗意。阿方索·卡隆讲述的不只是一个太空故事,更是关于生命的起源。那种求生的意志和决心才是推动一切进化的原力。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如果你一个人在野外绝望了 请看荒野生存 如果你一个人被困 请看127小时 如果你一个人在大海里漂流 请看少年派 如果你一个人在太空孤零零的飘呀飘 请看地心引力 ps:天宫一号哪有那么大??

24分钟前
  • dream persuer
  • 推荐

第一镜19分钟酣畅淋漓。布洛克脱去太空服的一场戏,让我想到了《太空英雌芭芭丽娜》里简.方达的脱衣戏,从笨重的外壳到肉体的原生态,两部影片都是一种女性美的展示。《地心引力》中褪去太空服的布洛克,就像胎盘中熟睡的婴儿一般,注意那根绳子正好是脐带的位置。

2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片是用来搞笑的。。。水里的青蛙果断最佳配角啊

30分钟前
  • 没没
  • 还行

布洛克姐姐大闹天宫!恐怖片科幻片励志片各半小时。卡隆和鲁贝茨基一对视觉系老天王保持水准,第一个镜头13分钟。音效大成功。可喜的是剧本进步了,周期的且持续的好莱坞式高潮设计,很精彩。

33分钟前
  • 小A
  • 推荐

阿方索·卡隆的长镜头兼具技术含金量、叙事功能和导演特色,加上IMAX 3D,全程让人感觉失重犹如漂流太空,这是一部在技术的层面上趋于完美的好莱坞商业爆米花电影。一个女宇航员在太空求生,故事的细节和事件又都以现实为基础,加上商业类型片剧本起承转合的套路模式,一切都相当完美。★★★★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么好的技术被好莱坞平庸的剧本给毁了,这片基本上看开头和结尾就行了(除去最后30秒),哥在想,如果这个电影能有飞向太空或者2001十分之一的故事那该多好。还有,哥能吐槽最后的灭火器这一大Bug嘛...

37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一部科幻片从头哭到尾。开场近20分钟的长镜头,外太空俯瞰地球致敬《2001》。人物的空间位置也是心理位置,Gravity在这双重意义上体现——重力牵引下空间位置上的回家、人情羁绊中心理位置上的重生(婴儿-脐带-亲吻大地-重新站立的意象)。这是人对地球母亲的依恋,也是与生活母体的和解。

42分钟前
  • A。
  • 推荐

第一感觉:好短!就这么没了——细细一想好像也编不出什么来了。俯瞰西奈半岛等场面还是让人挺感动的,太空如此安静和诡秘。但是,人物话太多,编得有点俗,虽是太空灾难主导,但整体格调明显降了啊,不够惊悚不够恐怖不够绝望。BUG什么就不捉了,好好享受电影很重要。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克鲁尼演巴斯光年演得太好了

4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担保你看完《地心引力》站起来,跨出去的第一步都是虚浮的!不3D就没有意义了,所有感官异常真实,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调动你的原始本能,数次被紧张和压力硬生生逼出眼泪来!从灵魂层次,刷新你对人与宇宙关系的认识。桑姐影后提名跑不了!奥斯卡最佳视效也出炉了,音效配乐剧本都有戏!强推给所有人类

48分钟前
  • 望潮
  • 力荐

美国的航天飞机毁了,国际空间站毁了,俄罗斯飞船毁了,只有天朝的“天宫”才是王道啊!而且质量没话说,安全把你送回地球!

53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太空体验片。首先是个新体验,观众是又一位宇航员,如进入太空,跟角色一起飘着。打破空间及重力的约束后,镜头可更自由的旋转漂移,如漂浮中宇航员的一双眼,这都增加了临场感。片名叫引力其实最缺引力,角色大部分时间连脚都不着地。母体、脐带之类的暗示都很明显了。故事有点拖后腿,太离奇了。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伪片儿。没见到香飘飘奶茶的踪影。

58分钟前
  • 王多功
  • 推荐

神舟行,我看行。二人转,转不停。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Unbelievable experience! 技术的完全胜利!观影效果无与伦比。手心攥出涔涔细汗,宛若一同漂浮在宏大的太空,仅剩一点点信念维系。苍茫的宇宙,无边的恐惧最终敌不过最简单原始的情感和信念:棕眼睛的我们,每天在地心引力制约下日夜活着的我们,何其有幸。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豆瓣上有些好评也太夸张了吧?!本来就不是冲故事情节去的,但太空常识上居然有硬伤,然后还非把庸俗的美国主流家庭价值观装进去。给三星是因为毕竟小时候喜欢过太空,一些画面还是挺深邃有感的,但一想到都是摄影棚里、电脑做出来的又觉没劲。卫星碎片什么的那些实在无聊。

1小时前
  • 沁云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