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袜的人

爱情片香港1989

主演:张曼玉,钟镇涛,陈友,顾美华,吴家丽,李殿朗,林聪,谭倩红,鲍德熹

导演:陈友

播放地址

 剧照

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2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3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4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5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6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3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4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5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6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7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8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19不脱袜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9 20:57

详细剧情

  20世纪60年代末,左翼暴动席卷香港,局势动荡。  从乡下来到大都市小玉(张曼玉 饰)是一个苦不见出头的小演员,为了金钱为了上位,真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某导演的帮助下,小玉搬入一栋新公寓,偶然机会认识了住在天台的阿恭(钟镇涛 饰)。穷困潦倒的阿恭白天是一名白牌出租车司机,晚上则成为阔太太的性伴侣。两个畸零人从最初的轻视和憎恨,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努力赚钱,经营生活,但动乱的局势仍将他们微小的幸福一次次击碎……  本片荣获1990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张曼玉)、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剧本三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时光雕刻成的张曼玉:花瓶到影后的磨练

   时光雕刻成的张曼玉:花瓶到影后的磨练

   “对于一个有实力的女演员而言,是不会在乎走在红地毯上时的装束的。”成为2004年戛纳影后之后,身穿黑色透视礼服的张曼玉在走上红地毯时这样说到,没有“应景”的泪水,没有“矫情”的欢呼,当她用优雅而温情的方式记下“这一生中难忘的时刻”,美丽的自信却呼之欲出。

  事实上,早在戛纳开幕之前,法国的《解放者》就预言,如果张曼玉不拿影后,将是本届戛纳影展最大的冷门。在《清洁》中,张曼玉将一个摇滚歌手从愤怒乖戾、自暴自弃向重归正常、坚强自立转化的心理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并以两者截然相反的风格塑造征服了评委与观众。有评论家指出,张曼玉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时又展示出属于角色的特有魅力,而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就足以使一个演员获得成功了。

  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张曼玉获过4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4次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奖项,但《阮玲玉》里她的美丽哀愁、《滚滚红尘》中她的灵动慧黠、《新龙门客栈》里她的泼辣狐媚、《花样年华》里她的隐忍孤寂……张曼玉20年的演艺人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话:“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第1章 花瓶历史

  时间:1984—1987年

  代表作:《缘份》、《警察故事》、《A计划续集》

  经典语录:“什么是电影,我不知道。”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9岁时随同家人移居英国,1982年回到香港,1983年报名参加当年港姐选美大赛,荣获亚军和“最上镜小姐”,其后和无线签约两年,出演的首部电视剧是《画出彩虹》。第二年,张曼玉被邵氏公司看中,主演《缘份》一片。从1984年到1988年共演出了近30部影片,产量之高在新人中实在是不多见。尤其1988年一年就演出了12部电影,创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影坛奇迹,张曼玉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张一打”的外号。可是当别人问她什么叫做电影时,她只能瞪着大眼睛装天真。

  从伦敦某书店收银员、香港某百货公司营业员兼模特儿到1983年的“港姐”亚军,尽管1984年张曼玉凭借在影片《缘份》中清新自然的表演,荣获了颇有预见性的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有前途新人奖,尽管《警察故事》走红之后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但银幕上的甜美笑容,标志性的可爱兔牙,秀丽的外形也让她落了个“花瓶”的绰号。

  第2章 演技岁月

  时间:1987—1992年

  代表作:《不脱袜的人》、《阿飞正传》、《人在纽约》
 
    经典语录:“我知道,明星只是一时,演员才是永远的。”

  一个成功的演员,都会遇到个慧眼识珠的导演。就如同希区柯克之于格蕾斯.凯莉,张艺谋之于巩俐,昆汀.塔伦蒂诺之于乌玛.瑟曼。张曼玉的伯乐是王家卫。1988年她和王家卫合作《旺角卡门》,梁朝伟最记得那时张曼玉是多么忧心忡忡,因为对王家卫的即兴的拍片方式心里没底,她每天都会私下问梁朝伟:“怎么回事?”“我的角色到底是怎样的?”通过出演《旺角卡门》里的阿娥,张曼玉明白了自己的魅力在于收敛。随后,她凭一部《不脱袜的人》夺得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关锦鹏导演的《人在纽约》又让张曼玉一举登上了当年台湾金马影后的宝座……

  第3章 影后时代

  时间:1992—1997年

  代表作:《阮玲玉》、《新龙门客栈》、《青蛇》

  经典语录:“一个好演员,什么角色都能胜任。”

  到了《阮玲玉》时代,在那一年张曼玉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张曼玉,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就是阮玲玉了。《阮玲玉》不仅让张曼玉同时获得金像、金马两项大奖,并且使她成为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的第一位华人女星。《东邪西毒》里,张曼玉化身为为爱凋谢的女子,完美印证了亦舒笔下“她比烟花寂寞”的落寞气质;之后,张曼玉又进驻《新龙门客栈》,她诠释金镶玉成了经典,当身裹薄纱的她从楼上盘旋而下,便让人深深记住了什么叫风情万种;到了《青蛇》,张曼玉大大颠覆了传统故事里小青忠贞不二的形象,塑造出一个纯真与欲望化身的经典。

  第4章 花样年华

  时间:1997年至今

  代表作:《迷离劫》、《甜蜜蜜》、《花样年华》

  经典语录:“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就在张曼玉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她却开始行动低调起来。1997年,她远赴法国主演了法国新锐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迷离劫》,一年后两人在法国共结连理。此后,接片锐减的张曼玉特地挑选了陈可辛的《甜蜜蜜》作为婚后的第一部影片,举重若轻、丝丝入扣的表演使她再一次成为金像、金马的双料影后。当年张曼玉获得金马影后时评委会感叹:40多年来,没有一个女演员可以将文艺片演绎得如此精湛!之后又是王家卫,正是他用《花样年华》恣意而又内敛地表现了张曼玉的美丽,演技转换得不动声色,已是趋于完美,接下来就是张艺谋的《英雄》中身怀家仇国恨的奇女子、《清洁》里前后形象反差极大的艾米莉。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张曼玉说:“我是一个很倔强、很固执的人,艾米莉也一样。比如她求朋友帮忙,如果别人推三阻四,她会马上说‘OK,没问题,我去找别人’,我不觉得女人一定要依赖男人,艾米莉身上有很多我的影子。”

  一个女人在岁月与镜头里不断地修正着自己,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不会随时光被遗忘的优雅风骨与美丽。

  谈到未来,张曼玉说:“在《清洁》里面,艾米莉总是飘来飘去的,我的生活状态和她很像,今天在香港,明天去纽约,后天到巴黎,然后又在北京……我不能给自己做计划,否则将来就不会有惊喜,就像对影后的期待也是这样。其实我的心态还是和20年前一样,让每一天过得丰富那就足够了。”

  她的爱情还在流浪俗话说:“战场得意、情场失意”,张曼玉的情感路线,一直走得像“青蛇”一样弯曲:1985年,张曼玉与发型师拍拖多年,离离合合终告分手;1986年,她在美国拍片期间认识HANK,双方以书信传情,分手后对方将她的情书卖给杂志公开发表,让她整整一周不敢出门见人;1987年,张曼玉公开与尔冬升拍拖,感情维持三年;1993年,她与商人宋学祺恋情曝光,一年后曾传出婚事,1995年感情破裂;直到1996年,张曼玉在拍片时认识了法国导演阿萨亚斯,两人在1998年12月26日结婚,又于2002年5月10日传出离婚的消息,谈到这段维持了三年半的婚姻时,张曼玉说:“我曾经经历过这么多段感情,每一次都是享受到最尽。虽然我离了婚,但我从不觉得自己婚姻是失败的,因为我开心了四年。我和前夫在一起快乐的回忆比不开心的来得多。”

  命理师认为:如果张曼玉今年不结婚,下次可能要等到49岁才会有好姻缘。

  这次获奖后,张曼玉的告白情真意切:“在我合作过的所有的导演中,阿萨亚斯是唯一一个真正懂我,完全了解我的人。和他在一起工作,我可以非常放松,全身心地投入。”最了解她的男人拍摄了属于她的电影,也为他们失败的婚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而日前更有香港媒体请命理师为张曼玉算姻缘命,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她今年不结婚,下次可能就得等到49岁才能有好姻缘了。对于这整整十年的“空档期”,张曼玉表示,结过婚之后发现,无须再为那一纸婚约而紧张,不过往后如果遇到有结婚感觉的人,她不会反对再走红地毯。

  她成为香港的骄傲

  当张曼玉在戛纳电影节喜获影后桂冠的消息传到香港之后,当地电影界人士也是非常兴奋,纷纷对“MaggieCheung(张曼玉)”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演技功力表示祝贺。

  在香港生活了多年的著名影评人加里.波兰德说,“这对她(张曼玉)是个非常可喜的成就。我在香港已经生活20多年了,可以说从张开始演戏伊始,我就是一步步看着她逐渐从一个糟糕的女演员慢慢成长为一位巨星级人物的,她的坚持不懈帮助自己取得了应有的成就。”

  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也在5月23日对张曼玉所取得的成就亲自表示了祝贺,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她在享有这么崇高国际声誉的电影节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奋的,这表明香港本地是不缺少这样天份很高的演员的,并且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向更高的成就迈进。”

 2 ) 小人物的故事

小人物本已艰辛不已,被裹挟在革命暴乱中更是悲苦。虽然有很多喜剧片段,却是贯穿在浓浓的关于命运的哀伤中。钟镇涛有几幕戏演得真是好,比如对着飞驶过的飞机大声呐喊,借着巨大的噪音喊出来心底所有的不甘和痛苦,比如向张曼玉表白心声,求她不要离开。张曼玉的表演也有层次,眼神里开始有戏,所以得了当年的金像影后。在所谓港片的辉煌前,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香港电影,它们是小人物的小故事,关注普通人和社会民生问题,也许正是港片的繁荣带来了港片的没落,巨大的利益使得大批浮夸无内容的烂片面世。

 3 ) 从社会角度看本片,才能真正读懂《不脱袜的人》

本片反映了不同阶级者的苦闷,把计程车司机当做感情慰藉的有钱妇女。因为有美貌想跃居上层社会的年轻女性。加上67暴动 ,无产阶级实现梦想的激情,但在资本主义下却是对立的黑暗面。这就是社会这就是阶级,一生可能都无法逾越。可能社会的进步是对的,就是邓小平所说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带动一部另外一部分人,一部分城市。
     一、 社会的深思导演并没有评判什么,把上层的流氓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就又回到了社会学的问题,到底是该保护先富起来的人,还是应该真正的去资本主义化?又或者像现在的经济学家一样故意去找原因去解释阶级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充分体现了香港电影的中性价值观,既有对无产阶级学潮中对物质的随便烧杀抢夺不分青红皂白,又有资产阶级的奢华淫糜。到底是效率重要还是公平重要?这是个社会学经济学的难题咱们就不再讨论,都对或者都错吧,取决于咱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很多人说男女主在一起是拉低分数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在现实社会男女主在一起是必然性的,固有的同一阶级,生活起来才更真实。我觉得真正的生活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对抗阶级或为阶级很生都是在浪费自己的幸福。坚持自己的努力吧,没有什么借口不去提高自己,不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4 ) 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贱夫妻百事哀。也不知道是包养的可怜还是被包的可怜。

看到两毛半与一毛半,合成为四毛的故事挺想哭的。在贫穷面前,酱油拌饭+豆腐乳都是好吃的,乐观满足。社会底层女性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缺乏承担风险的稳定性,在大环境下摇摇晃晃不堪一击的爱情,唯有歇斯底里的狂躁发泄。——所以,要努力赚钱,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都在说这是港版的《蒂凡尼早餐》,但也很有老香港的时代感,而且那时候的万人迷张曼玉外貌形象简直就是《双响炮》里陈好的原型。一心想要麻雀变凤凰,曼玉,灵动饱满鲜活,楚楚动人,女孩子特有的虚荣心在明亮美好下的不加以掩饰。

——用不着在教堂扫地,用不着被人瞧不起。

——接着开始剪短指甲,擦掉口红,靠自己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口红液果然是女人的利器,用的好的话。忽的觉得女人虚荣也没什么不好的。

剧中每套衣服都漂亮到极致,美丽到惊艳。

两个气质型女人,美丽善良与诸多磨难。

从互相看不上开始的爱情。。。。。。。

 5 ) Every Tuesday I take a cup of tea

单纯只想看没头脑、不需要思考的电影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当时还不知道陈友就是温拿五虎的鼓手,也不知道《不脱袜的人》被誉为港版《蒂凡尼早餐》——思考了很久,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取名做《不脱袜的人》,是取自粤语谐音”不脱物“吗?

是的,小玉在电影中的定位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任何天分的漂亮女生,做着明星梦,拿着为数不多的钱,四处挥霍。第一天去到片场,逢人便打赏小费,“拿去买烟吧”。年纪小,尚生活在和平年代。

谁想到电影结尾的时候,她坐在等候室,一名十岁的小女生前来兜售口香糖,小玉出手大方,只因心生怜悯。

小女生拿着钱,非常开心地给自己买了一顶帽子,我想起她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阿恭暴躁地大喊大叫,她毫不在乎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觉得哪个耳环比较好看”;后来顾太太与小玉的拉扯,“你知不知道我很难过,你知不知这样我会很难过……我和你不一样,你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机会,我只想用钱买到我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场大雨打湿了所有的温柔。

小玉和阿恭卷入暴动,被警察带走等候保释,阿恭一个电话,顾太太立刻到场。小玉感叹,“你多好啊,起码有个人对你那么好”。阿恭反问,“我对你不好吗,又做你司机,又陪你叫飞机,又陪你闻催泪弹,现在又陪你坐牢……”

阿恭有的是力气,大难临头,紧紧将小玉拥入怀中。阿恭有的,也是脾气,贫穷环境长大的他却无法向贫穷低头。

我想,他始终无法明白小玉变卖家具换来一部计程车,无亲人依靠的她有一天突然想要坚强起来,只想依靠自己,这一份勇气。阿恭感叹“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小玉扎起头发,认真算清两块半的零头,“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这一份清醒。或者低身下气哀求导演,做一个没有发言权的跑龙套,这一份妥协。即便是酱油拌饭加豆腐乳,或是以咖喱猪、咖喱兔或者咖喱龟作为生日宴,通通吃得一脸满足,这一份乐观——

去到法国餐厅吃一顿庆祝大餐,放下完全看不懂的菜牌,用逗趣的印度发音,2 Curry Chicken with Spaggeti and 2 cup of tea,吃到最后全身上下两人加起来只有四毛钱,依旧眼睛明亮,笑容甜美。

“可惜你没钱,要不我就嫁给你。”
“可惜你也没钱,你有钱的话,我就娶你。”

《颐和园》里的台词,“一个人可以拮据度日,两个人只会心生憎恨”。

生活应该在计程车被烧掉的那一刻,小玉打开保罗的名片,小小模特站立起来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How life goes on the way it does.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只有飞机飞过头顶,才有那么短短两秒的宣泄。无论在哪儿,都会怀念这一份真实的自己吧。

It ended when you said goodbye.

 6 ) 不脱袜吐血

1、阿B是演loser的高才!

2、这结尾弱爆了,如果张曼玉上船走了就精彩了,那才够味,敢于撕破人间幻想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3、张曼玉角色的服装与剧情不配~穷成那样,不断变换的发型、妆容、服装,知道导演要捧她,但是···是不是也太不靠谱了?电影整体的布局扭曲,当然编剧更扭曲。

4、罢工禁运期间买的士,难道角色脑子不正常到这种地步?还是编剧弱智吧?!

5、最后说一句不讲政治的话,真不知阿B这个穷屌丝有什么值得爱的,即便不接受有家室的导演和上海腔的野导的包养,本土追电影梦的少女应该在本港还是能找到上班族的男朋友的?借用一句阿B台词“虽然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是真心的!”,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个毛线恋爱?结婚?更!更!更!不可能!!!真把见世面的港女当成痴呆儿了吗?!就这水平的电影还得奖,我只能说我······还是太low了,本人乖乖缴枪。

 短评

好好的片子,因为结尾硬生生只能给它三星。

7分钟前
  • 焉师傅
  • 还行

人物塑造面孔化,剧情设计混乱化,还想映射现实,到头来那些精心设计的场景只觉造作。陈友的野心还是值得赞赏。

11分钟前
  • 日灼
  • 较差

千回百转张曼玉。凭借一个浮华小明星的角色,轻松完成了从花瓶到传奇的转身。香港电影从此摇曳生姿。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倒是那段戏中戏很中看,风骚群舞似《如果·爱》。60年代元素挺多,罢工民运、迷你裙、正宗波波头。结尾也太草草了事了吧!

16分钟前
  • June
  • 还行

前半段惊喜,后半段胡扯。摄影不错,配乐怀旧。社会背景没发挥作用,拜金女和穷小子搵食,对比之下才发觉<甜蜜蜜>的好处,主角在生计和爱情之间选择后者,这浪漫桥段假如不放在片尾,就不要过于频繁表现男主自尊心受挫后的暴躁,不可爱的故事如果让男主挂掉,兴许还能因同情多些好感。

2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影片開始聯想到“蒂凡尼的早餐”,張曼玉演繹想一夜成名明星夢女人,到頭來明星沒做成,倒是找到人生中摯愛。片尾曲和插曲很好聽。

26分钟前
  • 煲劇菌
  • 力荐

f8ad39ab92果然我是完全无法喜欢张曼玉的。

29分钟前
  • 胖丁桃
  • 力荐

很好看,主要是拍出了同时代电影中很不同的一种气质和节奏。用的很多方法,我在后边王家卫啊,杜琪峰啊,甚至姜文啊电影里都能看到。我不是说谁学谁,我是说这些大师也用的方法,在陈友89年的时候也用。真的很难想象是陈友。。。。片子也有缺点。但是总体让我觉得很不同,很喜欢。张曼玉太好看了。

34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勉强及格。挺有意思的,剧作上化用了《蒂凡尼的早餐》,一些歌舞段落用了鲍勃·福斯的意思——张曼玉第一次在片场那段卡门式的群舞,还有后面万红丛中一本护照的画面,总体就很美式。本片由张坚庭和陈友的“二友电影”公司出品,这家公司可能拍出了一系列最美式的港片。剧本打磨的稍显粗糙,比如张曼玉第一次去钟镇涛家,何以凭一张钞票就猜出他受富婆供养?细节交代不够嘛,另外全片表演的有些呲,动辄大吼大叫,强烈的情绪来的理由并不充分。此外,电影60年代末左翼暴动的背景显然是种负面的呈现,钟镇涛的出租车被罢工的流氓烧毁,几乎沦入讨饭境地,最后也是夹在罢工人群和荷枪警员之间去挽留赴美国做别人情人的张曼玉。全片表现底层拮据困境倒称得上走心,偷面粉做一盆咖喱动物为张曼玉贺寿什么的,很讨巧的设计

3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港式加强版《蒂凡尼的早餐》,政治元素的加入让[二友]的野心一览无遗。~~靠Maggie你最后就这样留下来了对得起陈友吗π_π真不愧是玩乐队出身的导演和男主角,配乐实在太棒了(≥3≤),好想收一张OST!曼玉封神首作,从此开启金像奖五次称后的传奇之路。

42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初一初二,在迷蒙的时候看到迷蒙欲醒的她。那时第一次对香港的渡轮码头留下至深印象。以及大时钟。那似乎是我第一次为一部电影失眠,因为看不懂,但又好像留下了什么。从那以后,我对坐隔离桌的男同学说,你知唔知边个靓过钟楚红啊,是张曼玉

45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不错的老港片,哦,曼玉,玉啊

47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在我眼中,其实张曼玉不漂亮 演技也不怎样。这么多年港片看过来,对她的戏实在没什么印象,只是记得在最初很多成龙的电影里她留着兔牙。天真。不自然的演技。然后突然就跳到了《东邪西毒》里她趴在窗台等待的样子。眼神似望穿了大漠黄沙却望不到心爱的人,不知是不是时光将她打磨得成熟老练了?

48分钟前
  • 小梨花與其他貓
  • 推荐

这个片子讲的可不是爱情,好高明的编剧,借爱情讲动乱和动乱中的身不由己

52分钟前
  • yes girl
  • 力荐

对《蒂凡尼早餐》的戏仿,巧妙嫁接至60年代左翼浪潮,玛姬张小姐初封影后,波点套装有味。阿B哥奶油小生,继《表错7日情》后牺牲色相。苦命人相依,辛酸处见喜,情浓笔烈。歌曲引《The end of World》《Smoke gets in your eyes》,彰显温拿品味。

5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Maggie人生中的第一个金像影后,因此意义非常,贯穿始终的三角恋,乱世浮生,以及The Platters那首《Smoke Gets In Your Eyes 》,那是港片不可一世的黄金年华,也是Maggie最青春最纯真的岁月。置身浮华的冷酷人间,感情却是真真切切的,一切传奇从此出发。

5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时代背景的介入让本来俗烂的故事有了几分深度和厚重,但可惜在与故事有点游离,没有结合好。摄影和用光都很好。

58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2星半 并不喜欢。开始还觉得不错,有些细节也挺细腻,越后面就越发现它刻意的痕迹,且深陷穷局时,娇俗女主都学会拉下面子苦干活,可男主却全程自尊纠结加暴躁,让人喜欢不起来。生硬插入的游行也没给到“时局动荡”的感觉,更像是在故意阻拦男女主。只能感叹《甜蜜蜜》虽然在其之后,但情节处理确实是典范中的经典,因而同样是陈氏姓者,陈友和陈可辛还真不是一级的

60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还行

本片由喜劇演員陳友自導自演,罕見的是卻是一部流露懷舊傾向的文藝片,而且更以“六七暴動”來暗喻八十年代末風雨飄搖的政治運動。片中夢想做女明星的拜金女與被包養的小白臉司機,從互相鄙夷到同舟共濟,卻因為暴動卻走向分岔路,縱使情深幾許,也敵不過時代動亂。陳友為六十年代的歷史創傷又添上幾分八十年代的新愁,充分流露出香港人在面臨歷史傷痛的的無可奈何。

1小时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还行

张曼玉 钟镇涛 陈友 在那年拍的, 說的是1967, 暗喻得很明顯.

1小时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