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喜剧片美国2002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  凯西·贝茨  霍普·戴维斯  德蒙特·莫罗尼  朱恩·斯奎布  霍华德·海瑟曼  哈里·格罗内尔  兰·卡琉  菲尔·里夫斯  马特·温斯顿  詹姆斯·M.康纳  Steve Heller  Chris Huse  Joe Kunze  安吉拉·兰斯伯瑞  Michael Tolochko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7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8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9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9

详细剧情

  66岁的施密特先生(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长篇影评

 1 ) 人生就是失去么

最近总傻乎乎地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28天》里,女主角的酒鬼男朋友言之凿凿地跟她说:

“没有一个成年人是快乐的!人们来到这世上,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生活真美好,然后,不可避免地,悲剧降临,他们明白了原来人生就等于不断失去。我们走这一遭不过是为了减轻由此而来的痛苦!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人生小孩,有些人拼命赚钱,有些人开始收集硬币,还有些人只能靠把自己灌醉。”

人生就是失去。听见自己的想法被一个浑身酒气,整天拎不清的男人说出口,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其实有点窃喜,不但有人跟我一样消极悲观,而且还消极得这么理直气壮。

我知道这样想从逻辑上既说不通,对身心也不健康。然而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这种念头似乎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般无法躲避。

再来看看施密特先生:退休、丧偶、嫁女。人生越迈向终点,似乎越发孤独。更何况事情又不只于此。

退休,是从自己并不热爱的岗位上退休。年轻时以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登上《时代》的封面,最终只得在公司小报上露一脸。而且人走茶凉,新来的后一任对自己辛苦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根本不屑一顾。

丧偶,失去的是并不深爱的老伴。在一起几十年,对方的一些习惯,自己越来越不能忍受。人活着的时候每天也就那么过,人走了,却还是难抑悲伤。还要深夜爬到房车顶上,把老伴喜欢的磁娃娃一字排开,对着天上的星星哭。

嫁女,嫁的是自己看不上的二流子。那小子留着如此难看的发型,参加足球比赛只能得参与奖,去上两周的培训班只能拿到“优秀出勤”证书,凭什么娶我的宝贝女儿?可是女儿毅然决然地嫁了,留给父亲的是一句:“怎么?你*现在*突然想到来关心我的生活了?”

施密特先生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家。电影简介上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施密特先生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可是我觉得在杰克·尼科尔森演绎下的施密特,早已不是一个寻找者。因为他虽有可能失落过,痛苦过,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脸,是一张颓废的脸。就像影片中一个很幽默的小段落向我们展示的,两周前他躺在沙发椅上看着电视昏昏欲睡,两周后,他以同样的姿势醒来。可以想象,在长长的这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他放弃了梦想,放弃了挣扎,老婆让自己坐下小便,那就…坐下吧。

女儿的婚礼给了施密特突然而至的爆发力。他为了制止女儿出嫁,兴冲冲地开车上路。结果呢?却依然走回人生命定的下坡路上来了——等待死亡,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当然影片并没有这样结束,影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这样结束。贯穿影片始终的是施密特写给一个叫Ndugu的非洲小朋友的信。他看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以后,以每天72美分的价钱资助了这个小朋友,并被要求给小朋友写信。有了这个缘由,我们便有机会听到很多施密特先生的内心独白,也便顺理成章地有了影片最后的一幕:施密特先生收到了小朋友的回信!

当一个成年女性的声音开始朗读这封信时,我脑海中划过了一个十分阴暗的念头:小朋友因为疟疾死了,施密特先生的捐助毫无用处,影片结束。

可我们的编导显然没有这么残酷。成年女性只是在向施密特报告小朋友的近况。信中还附上了小朋友的画:蓝天、骄阳、大人牵着小人的手。

老施密特无法抑制地哭了。我也哭了。

我不知道他的眼泪是不是真的因为意识到自己仍然可以在这世界上make a difference. 可我知道,我哭了,是因为我看到童年是多么单纯,多么美好。那时的你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而这一切将一去不返。

就算Ndugu的生活因为施密特变好了又怎么样呢?假如他得以活到施密特这个年龄,他难道就不会变成另一个施密特先生?

所以啊,我们是应该找乐子,还是继续寻找some kind of meaning?

 2 ) 《关于施密特》超140字影评

这个起床像极了sheldon的“big boy”哈哈

后生的“下楼开会”,拒客经验丰富啊!

片子内容太冗节奏太缓,找好理由是表现老年人的世界,找不好理由是好莱坞生产线痕迹过重。一旦被世界上最大规模最自动化/无脑化电影生产线的制作痕迹喧宾夺主,电影也就失去了它很大的风味,变得像“加工食品”。

编剧很水,没有同类影片《孤独的人》好一些

 3 ) 你能活多少岁?——练习生存&练习死亡

   《心的方向》是很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当时看的时候就疑惑,一部电影没有美女没有帅哥没有动人的爱情故事,竟然只有以白发老头撑起整部电影,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在疯狂的史密特先生颤抖着流着泪水读着非洲小朋友的来信中结束。很普通的一个电影,老了,退休了,老伴挂了,女儿出嫁了,最后找到个寄托。我一直很为斯密特先生担心,看电影的过程一直很压抑。我是一个严肃的人,即便是片中搞笑频繁,我也觉得沉重。我还是一个敏感的人,我担心有一天我会不会也遇到类似斯密特先生的遭遇,而我没他老人家的活力与幽默。
    
    一部电影就这样搁置了,直到约一年后我误打误撞的看到一句话:所谓哲学,就是练习如何死亡。那个片刻我突然记忆起了这部电影。也许,冥冥之中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接触到了这句话。

    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练习死亡了吗?
    上小学时就知道长大后一定要上大学才行。为什么上大学?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宣讲会信息你就会知道,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那些读研的人,是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初入职场的我进入一家制造型企业,在轰鸣机器旁边的是一个个稚嫩的脸庞,随意找几个人聊天,当知道你是大学生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学生一年不到就可以转正成为干部了,工资高!无言,辛苦四年换来的学历,仅仅值两千多块,还换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如果仅是这个现象还可以理解,但另一种现象却可怕,同是大学生的一联系认为都大学还不如下海,如果不是因为读大学可以找个稳定的工作,他是根本不会读的。不说大学教育的失败,这一切也许就是一个隐喻——你要学会生存。
     我们终期一生都在学习生存,但是很少人学习死亡。于是,就有了无数个“斯密特”先生,更有甚者不知道死亡,这里不是说他们不知道死亡,而是他们根本不去想死亡意味着什么。
    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发明了“忧惧”(Angst)这个词来形容每当我们面对自身的“不存在”的可能性時(例如,当我们反思最终的死亡时),就会有一种自然的“生存性反应”,它包含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恐惧。为了逃避这种威胁。我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沉浸在“存在”中,假装“不存在”不在场。所以,我们从事业余爱好,看电视,成为热情的FANs,甚至成为学者是自己沉浸在书本里。斯密特先生很不幸,生命的偶然让他被“存在”挤出来了,遭遇了“不存在”。
    高中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后有一个假如我失明三天的话题,老师让我们发表意见。很多同学非常不严肃,于是老师就改了一下,永远失明。原来很多嬉笑的同学突然之间变的严肃起来,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一次在《大学生》杂志中,看到关于子尤的介绍,顿时被感动起来,面对绝症,他的坦然与乐观深深打动了周围的人。更多时候,类似的“不存在”偶然出现在你的生活之中,悄悄叩问你的心灵。
    
    大地震之后参加了一次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师在最后要每个人想一个问题:你能活多少岁?她解释到估计自己能活多少岁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能活多少岁,更大的意义在于把你从“存在”中提出来,让你在惊讶中一瞥“不存在”,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练习死亡,哲学太艰深浓缩,我想换一种做法,也许个人成长会更好听一些。

 4 ) 关于施密特先生的罗格斯大街12号

不能想象等我年老的时候,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从失眠中清醒,闹钟还要再过一个半小时才跳过那一格数字。厌倦了公园,厌倦了电视,厌倦了炸薯片,厌倦了耳边的唠叨。沙发上有一个深陷的坐印,那双新买的皮鞋,只沾了薄薄一层灰。尽管活着真的只是两次长眠之间一次短暂的醒来,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醒着的时候不去做梦的。我老了,我和大多数老去的人一起在等死,我清楚地知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渐渐地离我远去,精确地计算,会有78%的概率将在以后的九年内告别这个世界。

《关于施密特》是一个老人的生命总结,幸运的是他被拍成电影,而我,数十年之后的那一番恳诚长谈,很可能会被误认为一个孤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自言自语。所以我打算提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在最值得关注的生命段落里,插播一部分也许谁也没有耐心听下去的个人告白。我可以借用一下施密特先生的保险公司的办公室,借用他刚刚给一个坦桑尼亚孤儿写过一封信的纸笺簿。再过一些时间,这个办公室就不再属于施密特先生了,他退休了。如果仅仅是一份工作,我一定没有施密特先生那样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也不会像他的同事那样,在最后的酒会上慷慨评述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生涯。我绝对没有主动追求过年轻时的施密特夫人,哪怕是一张小小的圣诞节贺卡,我看到了施密特先生在信笺上留下的愤怒笔痕。有谁能猜到一个老人会对一个陌生的六岁非洲孩子说些什么吗?他抱怨他的家庭,抱怨他的妻子,抱怨他的女儿,抱怨女儿的未婚夫,抱怨顶替他的位置的年轻人。人老了,连情绪的发泄都要控制得小心翼翼。

评价一个人,只有悼词是最完美的,评价一个好演员,无非是对角色的理解深度,情绪释放的节奏把握,或者还有得奖的多少。六十六岁的施密特先生与三届奥斯卡影帝杰克·尼科尔森之间,最多的相似之处便是年龄上的相近,不是人物传记,神似上不必多作考虑,一个老人的多疑繁琐烦躁不安,一个突然失去妻子的丈夫,一个似类于单相思的父亲的关怀,在施密特先生的脸上都可以细节捕捉。演员的情绪在我的理解中是属于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时间的长度与涌动的次数都在精打细算,埋怨中带着亲昵,疼爱中带着责备,委屈中带着期待。最大的限度就是让人忘掉这中间的设计过程,所谓的自然表达流露,便是最正确的误解与读懂。从1974年的《最后的细节》,到1976年的《飞越疯人院》,从1984年的《母女情深》,到1998年的《尽善尽美》,杰克·尼科尔森的情感得奖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我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看到与这个电影有关的这样一个副标题,“惟一的问题是谁有资格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对一部电影的话语权是如何被授予的,仅仅就资格二字而言,这种自我预设的语境已经让人兴味索然。我从前的戏剧史课老师常常在早上八点半匆匆赶进教室,脸颊上永远是两坨兴奋的烟酒红,他掏出笔记本电脑,掏出一摞光碟,嘴里已经含糊其辞地开始了这门始终没有开始与结束的课程。他喜欢学生们的讨论,喜欢一个教室里各自站立的两个对垒的山头,那些被善意挑动的激情与互辩。这时候,我们的老师,站在一幅翠绿色的丝绒窗帘前面,双手插袋或者抱胸,我总觉得他对这场争论早已有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找个让嗓子休息的机会。他对戏剧冲突的偏爱,使得所有以镜头说话的电影对他来说,都是劣等的,他的李尔王他的玩偶之家他的野鸭他的海鸥,他要睡在带着英式诗意的莎士比亚的怀里,摇动一管洁白的鹅毛笔。

相形之下,施密特先生得到的恐吓只是一个房车女主人惊恐的拒绝,她击中了他心底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软弱与无助,这是最容易让人败坏的一场戏。如果把施密特先生闻嗅死去妻子的香水的动作,视作情感略略变异的细腻,把施密特先生重又站着撒尿视作未泯的童真,那么这一次的狼狈逃离,也是一个老人在得到陌生女人心灵慰藉的同时,瞬间产生的身体冲动。所有的剧情背景交代到此结束,施密特先生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他的电影之旅。

故地重游是这次旅行的重要一站,罗格斯大街12号,少年施密特的无忧之家,现在换作了一家汽车配件商行。站在店主的角度,看到一个头发花白身形肥胖的老人精神恍惚地站在那里,一定会把他错认作是来自异地的观光客。我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无法将身处的城市客观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尽管我和这里的居民说着同样的方言,拥有同样的饮食习惯,可我还是会在履历表的籍贯一栏填上一个气息陌生的地名。我想象我的故乡一定早已经和罗格斯大街12号一样,时过境迁,面目全非了。可是它的发音,它的气味,它的夜晚,都将与我存在血亲般的仇深似海。当我年老的时候,未必能像施密特先生那样开着一辆大房车,启动一次短暂的生命回顾。也许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也许我正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一次性探访,也许我会在某一次弯腰的时候突然死去。如果我什么也没有留下,包括我的孩子,一个注定与我同姓的陌生人,那么一场非我所愿的婚礼也就在一秒钟之内消失无踪。

 5 ) 勇敢前行,突破人生的界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被生活塑造,塑造成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该怎样穿衣打扮,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感到快乐。Schimidt就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突然间生活中束缚他的种种事情突然消失了,退休之后公司不再需要他,妻子也突然去世。Schimidt是被迫过上了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但是在新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已经渐渐失去的对于生活的热情。影片末尾Schimidt来到了当年西部拓殖者们跨过的界线,百年前拓殖者们勇敢的跨过界线去陌生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Schimidt也已经跨过自己人生的界线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6 ) 【转】难得糊涂---关于《关于施密特》的影评


作者:绿杨骄 发表日期:2004-9-2 22:07:00


   杰克.尼克尔森老了。

   一个叫岁月的不速之客爬上了《飞越疯人院》里那张生猛得跋扈的脸,堂而皇之的安营扎寨,大兴土木,把生活的坎坷崎岖都形而下的还原成额上怵目的层峦。

   尼克尔森,当之无愧的“老戏精”。这个拿奖如拾草芥的洛杉矶湖人队球迷,演艺生涯绚烂的令侪辈忌妒,一如他在风流场上的分花拂柳、金戈铁马,战果累累。他自降片酬演出了《关于施密特--心的方向》,差点再捧一座小金人。估计奥斯卡评委也有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遗风,或者出于奖掖后进的考虑,尼克尔森、凯奇、刘易斯,这些奥斯卡的老常客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充当绿叶,拱月般托出《钢琴师》的男主角布洛迪,他长着一张难民的面孔,令人望之顿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讨论尼克尔森的演技是件挥霍形容词的无聊事。好比站在泰山脚下感叹它的雄伟,纯属多余。在此,我就不显摆我的马屁功夫了。

   尼克尔森在本片中演的是一个老人,名叫施密特。

   施密特老了。

   空空荡荡的办公室,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办公桌。墙上的挂钟一秒一秒的踱向下班时间,那是施密特光荣退休的时刻。钟声一响,施密特拎包走人。真正意义上的晚年,确切无疑的来到了。

   为工作和家庭奔波忙碌的壮盛年月里,无暇思及“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的大问题,幸福和快乐在生活的压榨下变成丝丝缕缕的碎片,只在忙碌的间隙,随遇而安的得享乐且享乐。

   待到年老力衰,投闲置散,仿佛被社会扔到回收站,不解风情的死神随时可能进行“清空回收站”的操作,彻底删除。被遗弃在人生大道末端的荒径上,年轻时的信条一一模糊,自己伙同社会,把多年辛苦围起的心理保护网扯烂,影影绰绰的尽是无助和愤怒的目光。

   无职一身轻的施密特,面对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似乎还不太适应。不能说施密特天生的劳碌命,只是习惯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一旦形成,便如蛆附骨。《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可怜的监狱图书管理员,在监狱里小心翼翼低眉顺眼的度过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得自由身,却怀恋起监狱里的“自由”,肉体上的自由却变成精神上的枷锁,最终,为了解除精神上的窒息,老头消灭了自己的肉体。

   命运之神见惯了世间的悖谬,养成了玩恶作剧的坏习惯,施密特不幸成了它捉弄的对象。时不时的下个歹毒的绊马索,摔得施密特仓皇失措。公司里,继任他职务的那个“高傲的臭小子”(施密特语)我行我素,浑没把德高望重(施密特的自我感觉)的施密特当根葱。家里,老伴似乎一身的坏习惯,处处让施密特不爽,但就是这个糟老婆子,也抛弃施密特,独自上了天堂。鳏夫的职业看上去没什么前途,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妻子的遗物中,施密特意外发现了她30年前红杏出墙的证据,更沮丧的是,摘杏人竟然是自己的多年知交。女儿是施密特引以为豪的心肝宝贝,却非要嫁给一个猥琐男,为此,父女俩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事业,爱情,家庭,生活的三大支柱动摇了根基,施密特眼前一片漆黑。

   一个素不相识的非洲儿童杜古成了施密特唯一的寄托,施密特是杜古的赞助人。在给杜古的信中,施密特虚构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对现状的不满,在虚构的自我安慰中得以稍许疏解。

   画饼无法充饥,孤独,愤怒,悲伤,亦步亦趋的骚扰着施密特。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施密特走出家门,驾着一辆房车,上路了。这辆车由亡妻生前做主买下,动机中带点罗曼蒂克的味道,正如小品《超生游击队》里,宋丹丹所说的:“寻找咱俩人儿重(从)前的影只(子)”。伊人已去,施密特只好陪同自己的影子上路。

   影片没有就此变成一部公路片,导演并不想沿着公路展示美国的大好风光,而是让施密特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自得其乐的寻找旧日的一鳞半爪。还让施密特邂逅了一场未遂的艳遇。愁雨晨风中,满天星光下,施密特三省其身,似乎理解了什么,内心里原谅了出轨的亡妻和好友。

   死者已矣,事情倒好解决。活人的问题就难办了,女儿决意和猥琐男结婚。施密特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挽救“误入迷途”的女儿。但女儿咬定青山不放松,施密特只能无计可施。

   婚礼上,施密特终于妥协了,勉强接受了女婿一家人,并违心的奉承了一通。但言语中透出迂回的讥讽,比如,他赞扬亲家公的好口才(其实是爱吵架),女婿的兄弟的真诚(其实是个弱智,想不真诚都难)。

   皆大欢喜中,放弃了自我坚持的施密特又找到了幸福。

   几百年前,扬州老怪深沉的说了句“难得糊涂”,引无数英雄折腰,迷糊了原本如炬的目光,化悲愤为逍遥,他人生气我不气,打个哈哈,心情舒畅。年少无知时,我也曾赶时髦,郑重的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四个字,奉为箴言。

   施密特穷则思变,居然和古老的东方人生哲学暗通款曲,让迷失的心灵成功软着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71861.shtml

 短评

节奏相比后两作还要慢一些,完全是独立电影范儿,中年危机过后的退休危机,杰克尼克尔森演得很好(不过长得还是有点恶人相。。)。原来后裔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苗头了,感人的还是在一处处的细节啊。

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杰克尼克尔森实在演的太好,我跟随着的丹佛之旅,体会到他的沮丧、孤独和悲伤,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也跟着他一样湿了眼眶。内心的郁闷、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暂的释怀。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尼克尔森70%都是独角戏,太考量演技了,不过在杰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佩恩的作品都是生活化的,喜欢小人物的生活,佩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独自生活的动力所在。

1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20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生活毕竟还是厚待施密特的,最后又给了他希望,尽管像他这种曾梦想建功立业但最后只是平凡一生的人最后只是会死去,认识他的所有人也都死去,最后他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但是他的房车真是能叫人在天堂都幸福地笑出来啊!

25分钟前
  • 孙道德
  • 力荐

看完全片才看影片资料,果然,导演是亚历山大·佩恩。熟悉的细腻感,又有梦想又有疲惫,很怕变老但也有点渴望那种回到最初状态的感觉。以为那个被收养的孩子会对剧情产生更多影响,但是没有,他就只用最后的一幅画,生生逼出眼泪来,一点都不做作。

27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3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分类,尽管观众将它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笑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它让人欲哭无泪。

3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笑中有泪啊。最后我和尼克尔森一起开始哽咽,到大哭。我越来越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喜欢尼克尔森。

3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谢天谢地没有在浮躁的早几年看这部电影,否则我讲无法理解它的精彩。有的时候在想,也许施密特就是自己,自私,懦弱,失败,抱怨,孤独。这部电影吸引和打动人的并不是它的剧情多么的峰回路转,笑料多么捧腹睿智,而是我在施密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无限大的影子。

37分钟前
  • 品客
  • 力荐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存的动力。

38分钟前
  • xyb
  • 推荐

让人感动也觉得温暖,很有意义的电影

39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希望,温暖,绝望,孤独。。。。。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是淡淡的。老年人或许最幸福的就是释然与放下,与世界和解与内心和解。

42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当年没看懂,一比桃姐还惨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电影都是负能量的,不仅人物都是卢瑟,对整个社会都带着批判的态度,直到纽约我爱你达到顶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龄还特吃这套悲戚风格,现在对这类片我只能大喝一声,闪开!

47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想起我猜的一个笑话:吴宗宪说很多老人被诈骗集团骗钱就是因为自己太孤独,诈骗集团是唯一一个在用心跟他说话的人。阿雅说老吴你小心以后就变成这样的独居老人了。吴宗宪说我本身就是诈骗集团。

50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笑中带泪 将很多苦痛的事情滑稽化 但是背后的伤心仍可见

55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复一日在端坐偌大办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间中,有时候也会出神想起小时候的雄心壮志和自命不凡,现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鸟~真心觉得Nicholson特别适合演这种固执别扭的老怪头,还疾世愤俗地——与自己的内心的愤怒悲伤和解吧!平淡中见趣味,3.5星。2011.11.14

59分钟前
  • m.
  • 还行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1小时前
  • 小小
  • 还行

亚历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真谛,都被老婆扣了绿帽子。

1小时前
  • 石墙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千万别把我埋在春天里。根本没有勇气再活一次了,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幸好还有死亡,死的透透的!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