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释小松,周漾玥,钟熠璠,郭飞歌,杨纳娜,姚奥依,孙伊雯,刘戴恩,陶冰蓝,孙乐颜,陈舒宜,周艺,翁馨,钟奕儿,崔傲菲儿,高琳子,韦梓彤,艾梦欣,罗熙怡,黄林依阳,刘紫璇,姚雯嘉,陈荣达,肖杨博涵,郑可卓颖,于嘉欣,李芝青,周巧诒,胡轶珂,杨旻奎,刘怡麟,李俊豪,张思晨,余亚颖,刘芸孜,汪鑫瞳,赵奕琳,梁钦,韩一诺,付馨柔,李卓骞,许艺菲,张良哲,王项景浩,黄诚越,张泽晨,姚佳祺,陈星宇,卢俊辰,张靖晗,蔡嘉诚,陈博政,杨知周

导演:潘礼平,刘玉洁,胡昀皓,释金光

 剧照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2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3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4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5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6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3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4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5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6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7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8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9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0:31

详细剧情

  《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讲述大家族贾府由胜到衰的过程。  书香世家的林黛玉丧母后千里迢迢从苏州赶来京城投靠贾府,贾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因贾元春进宫封妃而越发兴盛。林黛玉在外祖母贾母的呵护下成长,常爱与贾宝玉、薛宝钗等兄弟姐妹们一同读书作画。在元妃省亲后,林黛玉与姐妹们一同住进了园子里。  另一边,乡下的庄稼人刘姥姥因家穷,带着孙子板儿来贾府攀亲戚,面对这个八杆子扯不着的穷亲戚,贾府也真诚善待,不仅让刘姥姥住在贾府,还带她游大观园,体验了一把“神仙”般的日子,临别时更是赠予了足够的钱财让姥姥带回家。贾府的善举,也使刘姥姥在贾府衰败后,成了救贾府的关键人物。  本篇剔除了红楼梦里情爱的部分,以人性美为主线,宣扬知恩图报、知恩必报的传统精神文化。

 长篇影评

 1 ) 为小演员们疯狂打电话

为服化道打call,为小演员们疯狂打call。也不知道导演上哪找的这些宝贝,一个个都成精了!(绝对是褒义)周姑娘不光眉眼有几分晓旭姐姐的神韵,气质台词妆容服饰无一不加分呐,对着雪雁指桑骂槐的神态,怼李嬷嬷时的牙尖嘴利,羡慕宝姐姐有妈妈自己还嘴硬酸人家时的傲娇又心酸……所有的角色都给力,宝姐姐美到融化啊,一脸的大家闺秀,凤姐小眼珠那么一转,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夸,头一次见刘姥姥时候的处处看不上却也不曾缺了礼数,政老爹生气的眼神我看了都心里一紧啊,原本觉得宝玉脸太尖,没有“面若中秋之月”,但是人家演技好哇,面对政老爹时候的胆怯和面对女孩子们时的神采飞扬,还有王夫人在宝玉被打后的那场哭戏,真的闻者流泪啊。

定位明确的87版致敬之作,诚意满满,最爱的除了小演员就是化妆,妆容提气质不少啊。

一想到林妹妹刚进贾府时也就十来岁的样子,就是孩子们的那个年纪,就无比地有代入感,讲真,我半夜追完,哭了好几次。激动的观众再一次语无伦次地为小演员们打电话!!!

 2 ) 天上掉下群小戏骨

我在听《蒋勋说红楼梦 》时候,经常听到从他口中蹦出“青春”两个字。好像“青春”对于他自己价值千金,对于《红楼梦》有其他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他认为《红楼梦》是唯一一本中国古典青春小说。

没有《三国演义》的纵横捭阖,没有《西游记》的天马行空,没有《水浒传》的江湖恩仇。

《红楼梦》为青春提供了庇护,虽然很快就经不起风吹雨打。

他说:影视剧的红楼梦演员年纪都比原著要大上10岁甚至20岁。

一部青春挽歌嬗变为《梁祝》的成年爱情悲剧。

87版导演王扶林早在《红楼梦二十周聚首》上受朱军采访,他意识到《红楼梦》的主角都是12、3岁年纪。他只能挑选刚成年的草根,根据年龄最小的主角宝钗张莉为标杆,其他人再化妆把外表年龄往下压。

为什么不找符合原著的演员呢?十年后在《中国文艺》,王导对红楼梦有新的看法,他表示找来少先队员拍《四大名著》,自己没有信心把握。童星拍红楼梦要出彩几乎是不可能。

(原话忘记,大概这个意思)

87版红楼梦30年纪念会之际,编剧周岭在接受采访,他一改往日所言,抒发87版红楼梦遗留诸多遗憾,它远远是不完美的,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最后6集仓促结束,自己编写的若干情节来不及搬上电视,因此背锅30年。本打算在10版红楼梦弥补自己的遗憾,可惜遗憾永远留在80年代。10版的选员不应该如此,严格来说87版选员也不该如此。其实他也深知道原著人物的年龄对剧集不相应。

《红楼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恋爱、爱情、婚姻的故事,它更多篇幅写的是小儿女态的青春萌动。

《小戏骨红楼梦》,有人称为mini版红楼梦、儿童版红楼梦。依我看,删了儿童不宜的情节,贾琏、贾珍、贾蓉、贾蓉等龌龊须眉浊物都没有存在的必要。除了惜春,石狮子外没几个干净的宁国府也消失了。

贾环、婆子们甚至风流灵巧的晴雯在本剧都没有出现,故事除了个出来闹事的赵姨娘还有最后的抄家没形成多少戏剧冲突。

筛选下来的都是青春岁月静好,所以这部剧确实是PG版红楼梦,姑且看作一本无障碍阅读青少版《红楼梦》。

但是其中几位主角确实是还原原著的本来面目。“日则同行同坐, 夜则同息同止, 真是言和意顺, 略无参商。”用这一版的主角年龄去理解原著才不会违和。用影视剧的人物年龄想象《意绵绵静玉日生香》,真感觉羞羞的。

o(*////▽////*)q

在87版的基础上拍一部非正剧,好处是风险小。因为87版赋予了整整几代人对红楼梦的审美标准(不理解这句话,请参考孙悟空之于六小龄童、陆树铭之于关羽...),空前的顾问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copy使用(例如上图),还有许多人买账的情怀。

有人质疑这样翻拍只是山寨版。但是“创新是从模仿开始”,学习书法从描摹名家的字帖开始,学习写作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和大V开始...特别对于一群没有基础的小学生,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何况,《小戏骨》还补拍了几处87版所没有的情节。在刘姥姥造访荣国府前就由87版没有出现的好吃赖做的狗儿道出前因。还有宝玉与黛玉论诗,螃蟹宴作诗...把部分文艺片诗意段补上。这些情节没有可模仿的,考研小戏骨的演技。

小戏骨栏目没有声势浩大的海选,在暑假默默地抽出时间拍摄。观众到临近上映才知道有一部《小戏骨》,低期望经常带来惊喜。

以下非理性吹一波小戏骨的表现。

黛玉周漾玥 刚刚过了10岁生日。面颊有点婴儿肥,但是瑕不掩瑜。一双含泪目,眼泪要来便来,梨花带雨,君见犹怜。

小黛玉的服饰、发型、姿态对陈晓旭的模仿痕迹较重。

用帕子遮掩笑容是陈黛玉的特色,因为陈黛玉笑起来会暴露牙齿,导演就要求使用帕子遮掩,又展现黛玉的含蓄。

这一点小黛玉学过来。

在薛宝钗审林黛玉的一回,小黛玉眼神表演跟陈晓旭几乎一样。

作为最多人心中最”理想“的黛玉,起码周漾玥在模仿陈晓旭已经有9分的神似。

惜春的扮演者崔傲菲儿,是10后。拍戏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大班,“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迎、探、惜三姐妹站在一处,形成清楚的身高“排列组合”,从黛玉与三人的身高可以知道她们的年龄孰大孰小。

可惜除了探春外,迎春与惜春发挥机会不多。敏探春除宿弊一回,87版东方闻樱用力过火,可能导演汲取教训矫枉过正,小探春未能表现足够的气势与杀伐决断。

李纨孙伊雯10岁,李纨是除了宝钗之外最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没有一个影视版本的李纨能与之媲美。87版灭绝师太孙梦泉的李纨年纪打扮像中年少妇。这个李纨的造型要称赞化妆师。小李纨的发髻、淡素的衣服非常符合一位守贞的寡妇人设。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女只能淡妆素抹,不禁使人心生怜悯。

所以说《小戏骨》靠抄袭是不妥当的。她们没有全盘接受87版,而是在87版的基础上扬弃创新。

王熙凤郭飞歌10岁。她的眼神会说话,透露着凤哥儿的精明与势利。王熙凤的丹凤眼,柳叶眉都挂在脸上!让人讨厌不来啊!继续为造型师,化妆师点赞!

看过她的采访,说话溜得很,笑的没心没肺,再拍戏前已经看过3遍红楼梦。她自己说第一次略读,第二次细读,第三遍再细细细细地读。

网友都说她长着一张凤姐的嘴。

贾母、刘姥姥、王夫人可谓本剧的金牌配角。王夫人钟奕儿此前拍过几部《小戏骨》系列,是小戏骨中的老戏骨。

意想不到的是,刘姥姥的扮演者罗熙怡竟然是个女孩子的。一个十岁的女孩有勇气豁出去扮演滑稽的角色。还是她妈妈推荐演刘姥姥的,妈妈认为自己的闺女像刘姥姥...不过,罗熙怡没有因为小伙伴都演侯门淑女而沮丧,她很欣赏刘姥姥知恩图报的大德,在演出期间一样尽心尽力。

最后表白我最爱的小宝钗

这张GIF在微博大量转发,圈粉无数 。我忍不住要再发一遍啊!《小戏骨》没有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但是小宝钗一些不经意的眼神使人觉得小姑凉肚子内留着计策。

原著粉看了gif都肯定这位就是宝姐姐。网友认为她与87版宝钗气质神似,还在张莉微博下调侃是不是她的女儿。

12岁的小宝钗钟熠璠,展示给大家什么叫大家闺秀,识大体,顾大局,人情练达。

她比其他演员大2,3岁,所以在其他演员面前有姐姐范。

也使人理解为什么宝姐姐在黛玉、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里面显得有“心机”。因为她是集体里的大姐姐。她是高一的中学生,其他人还只是小学生、初中生。

偏心地说,我认为宝钗的颜值、演技、气质...综合素质是小戏骨里是最佳,有明日影星的潜力。

87版宝玉、平儿光临参观指导

故事结尾,以《好了歌注》回忆杀结束。

拍摄也宣告杀青,小戏骨恋恋不舍告别,她们的红楼梦也结束了。

一部《小戏骨红楼梦》是对87版《红楼梦》30周年最美好的纪念礼物。

87版宝钗张莉为小戏骨点赞。

大宝钗在微博上关注了好几位小戏骨,人到中年的她,远远望去10岁的小宝钗、小黛玉会不会回想20岁的自己也拥有过的青春岁月?

 3 ) 让一群孩子演一出悲剧,是否太残忍?

  文/夕四少

  期待了很久的小戏骨版《红楼梦》,终于在10月1日国庆节当晚首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半,前后一共9集,平均一集30分钟,一共四个半小时左右。

  第一次看小戏骨的作品,源于《白蛇传》,初看就被小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叹服,后来小戏骨团队又陆陆续续拍了不少作品,我一直都有关注,所有的主角、配角全部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单就演技而言,这群孩子完全可以与娱乐圈的任何一位成人演员飙戏。

  这不是溢美之辞,看看小演员们演过的戏就知道,每一个角色他们无不用心去演,唱跳俱佳者有之,伶牙俐齿者有之,表演精湛者有之,外形姣好者有之。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善良,情感真挚,三秒之内能悲伤流泪,令人跟着心痛;三秒只能能破涕为笑,令人心生怜爱。

  因此,在微博上看到他们要拍红楼梦时,我心里一开始是雀跃的,也许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将又一次掀起读红楼看红楼的热潮,这是我所期待出现的。

  我们都知道87版《红楼梦》早已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所以这一次小戏骨《红楼梦》比较讨巧的一个地方,就是向87版致敬,从演员到音乐,从服装到表演,可以说,都完全是按照87版拍摄,尤其黛玉和宝钗,简直跟87版一模一样,所以网友们看后大呼“神还原”。

  但也有不少网友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觉得,拍的好是好,但《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血泪之书,是人生所有生活经验的沉重总结,是一出厚重的悲剧,比不得其他的文学作品,这么一部厚重的作品,让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来演绎,显得太残忍了些。

  对此,我深有同感。

  虽说红楼梦里的宝黛钗等人初见时,也都是十岁左右的年龄,与小戏骨们的年龄相似,从年龄上说,小戏骨版红楼梦可以说是最接近原著的一版,这群孩子里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但看到这群孩子不停地因为生离死别而痛哭流涕时,我还是于心不忍。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但这群孩子却过早地体会了红楼梦的大悲大恸,体会到了事情冷暖,人情凉薄,人心算计,虽然节目组的初衷是为向更多青少年推广红楼梦,但用一群孩子演绎这么一出悲剧,我还是觉得太过残忍悲切了,这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承受的了分量,也不是小戏骨拍过的其他任何剧集所能比拟的。

  因为挚爱红楼,看任何有关的影视作品,难免带着挑剔的眼光,小戏骨版《红楼梦》只有短短9集,自然砍掉了太多精彩内容,比如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原著里最美的情节,这里都是一个镜头带过,转的有些突兀生硬。另外,可能因为是拍给青少年看的,自然过滤到了有关男女之情的情节,比如宝玉宝钗成婚,红楼大结局中就没有出现。

  因为对原著太熟悉,所以熬夜看小戏骨版红楼梦时,我有些跳戏,无法沉浸其中,时时会觉得这个地方错了,情节完全是乱搭。有的本末倒置,比如湘云醉卧在宝玉挨打之前发生;有的台词不够讲究,比如平儿不说“大太太来了”而是直呼“邢夫人来了”……

  诚然,我知道这是编剧所为,因为集数限制,因为不得不砍掉太多“少儿不宜”的内容,所以,9集红楼梦是看不出多少真正的红楼真意的,要看的不过是小戏骨们用心的表演,用心的笑或尽情的哭。

  对于选角,我给小戏骨剧组打98分,几乎所有的小演员,经过训练,都非常精准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他们各自的角色,这是值得肯定的,比如黛玉,比如宝钗,比如贾母,比如王熙凤,比如刘姥姥,都跟87版如出一辙,就连87版没有出现的人物,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演的非常棒,但有2分我给扣了,这是有原因的。

  2分是因为宝玉的选角,我先声明:我不针对小演员们,他们都还小,不解人事,所有的角色都是剧组定的,我针对的是选角这件事,不是小演员个人。宝玉这个角色是原著里的核心人物,当年87版红楼剧组就曾为宝玉一角犯愁,还曾发文全国寻找宝玉,可见选角之难之严格。

  小戏骨版的宝玉,形象非常好,但整体上与87版及原著仍旧差了不少,表演上显得太呆板,太严肃,不够灵动,不够活泼,少了些气质,且跟其他小演员搭戏,明显有些生疏,不够自然。当然,这不是小演员的错,是剧组没有更好地引导,没有让小演员找到宝玉的那种感觉。

  当年87版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不够灵动,有些生涩和拘谨,后来导演王扶林就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捉弄剧组的任何一个人,让他到处恶作剧,为的就是培养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的性格。

  此外,单就表演而论,这群小演员似乎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背台词”,小演员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总是不够流畅自然,我有一种小时候被老师提问背书的感觉,他们更多的不是在演绎,而是在念台词,在背剧本,且各背各的,表演偶尔显得有些吃力,有些上气不接下气,跟不上节奏。还有不少地方抢戏,毕竟是孩子,沉不住气,总想着要赶紧完成自己的“作业”,小戏骨之间的搭戏有些“自说自话”的感觉。

  这部剧的核心人物其实不是宝黛钗,而是刘姥姥,所以说是《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的是刘姥姥先后三进进荣国府,见证贾府由盛转衰的故事。扮演刘姥姥的小演员,明显是全部模仿了87版沙玉华奶奶扮演的刘姥姥,虽然是模仿,但从其表演来看,是小演员中演技最好的一个,应该是体会和摸索到了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精髓。

  9集的红楼梦,剧情略显单薄,除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些铺陈,其余基本都是一个镜头带过,尤其王熙凤病倒,转的太突兀,且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剧组把所有的人物结局全部安排到了最后一集上,黛玉死亡,迎春探春出嫁,惜春出家,贾府被抄,王熙凤死亡,巧姐被卖,妙玉被掳……这一集太重了,三十分钟的时长,这些原著里最重要的情节,只能是一个镜头交代了。

  我想,如果不是熟读红楼,让青少年们看到这样的结局,应该都是一脸懵懂不解的表情,除非是大人孩子一起看,孩子有不解的地方,需要大人事后“补课”,这还得大人正好是红迷,这就与剧组的初衷产生了矛盾,本是为推广红楼梦,但最后可能会有很多小朋友因为看不懂结局而茫然。

  当年,王扶林要拍《红楼梦》其实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甚至有专家扬言“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动”。因为红楼梦不是别的名著,编剧怎么改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为了剧情需要,观众都能理解,但红楼梦有红学一派,是许多红学家研究一生仍旧魂牵梦萦的心头之好,是许多红迷一生最钟爱的文学作品,它太经典,经典到每个角色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不能擅自改动,处理不好,就会被骂的万劫不复,后来的10版《红楼梦》成为众矢之的就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知,要拍《红楼梦》有多难,所以如果不是向87版红楼梦致敬,如果不是有87版这座高山在那里镇着,我想小戏骨剧组是没有如此大的勇气和把握来拍《红楼梦》的。

  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红楼梦》,显然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只有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才能真正读懂的文学作品,要把它的厚重感,悲剧性拍出来,而且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演绎出来,显然是对小演员提了一个比登天还难的要求。

  所以,它定位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主题,正是避重就轻,删繁就简,只选取了红楼梦里最为欢快的一个场面作为切入点,选取最好表现的情节画面进行展现,把这些天真烂漫的小演员放到设计好的框架里,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真要按照原著去拍,我想没有一个小演员能够胜任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戏份吧?毕竟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是无法真正窥破的。

  他们只能按照剧组的要求,按照剧本写好的台词,在该笑的地方笑,该哭的地方使劲想难过的事哭,这就非常不容易了,他们究竟对红楼真意了解多少?也许这就不是小戏骨该考虑的事情了。

  注:以上是我一口气看完小戏骨版《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我并没有要苛责某个小演员,更没有要怼小戏骨剧组的意思,我只是说出了我最真实的想法,就像网友说的,小戏骨拍的其他剧都好看,但是红楼梦太复杂了,不适合小戏骨。我也这么觉得。

 4 ) 关于红楼梦书及本剧的个人向观感

没有完整地看完87版红楼是一个遗憾,看完这部迷你剧决定踏踏实实补功课。

这部剧的小孩子们太认真了,而认真的力量真的可以如此可怕,让我一个自以为还算狼心狗肺,也读了不少书,看冷看空了不少世情的二逼货深夜里哭得心绞痛发作。

很早以前就流行说“没有深夜痛哭不足以语人生”,那么我的人生真是很早就开始了。从不记事时起离开父母,夜半突然醒来感觉到一阵空虚,黑暗中有怪物在啃噬我心的那种痛觉,留在记忆里面久久不散,成为我从小到大所有最深的梦里最单一也最残忍的恐惧源头。

感受到人生的此种脆弱与虚空,似乎和文学的结合来得更轻易些。孤单一人更容易看进去书,读了不几年,就开始找些大部头,那时真的没懂多少,那时却也真的为克里斯汀(《新娘主人十字架》女主人公)、斯嘉丽(《乱世佳人》女主人公)、黛玉宝钗狠狠地深夜痛哭过。在那之前,是奥利弗退斯特,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心仪的书目里读下去不会哭的只有《小公主》和《老人与海》。

平生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是在五六年级的某个冬天凌晨五点,我不小心读到通宵,在看到黛玉焚稿喊出“宝玉,你好……”那么一句时,眼泪有如雷霆万钧之势朝我涌来,纯粹是为了这份生命的美好和灵动的破灭而哭,也为了宝玉的狠心负情而哭。

待到了日后读红楼梦,一遍有一遍的体会,但再没哭过。初中时我读托尔斯泰,内心更多平和,也读百年孤独和米兰昆德拉,自以为看轻了灵与肉、男与女,看空了所谓命运。高中时代的1984、美丽新世界、锌皮娃娃兵,都没能让我变得更加易于感伤,反倒更加尖锐和保守。倒是头一次读洪昇的元杂剧本子《长恨歌》时,颇为较真地洒了一点泪,及至《昭明文选》《古诗源》,又无感伤,乃至于《婉约词》。细细论起来,《史记》《后汉书》里提到的一两个薄命失意皇家男女,可能高中时代赚我眼泪最多了。

高中时代外公离世,开始抄佛经,对日本文学进一步了解,写出来的历史剧剧本也着意呈现人物内心撕裂疼痛的一面。那时我觉得,我大概不会为了红楼梦而哭一回了,那时候大概是最后一回了。

今晚以前,我都这么想。这本书在我生命里出现得倒早,家里长辈都说小孩不许看的,我却偷尝了一遍,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它好是虽好,滋味也就是那么回事。其实有许多欢喜悲愁,命运更深层次的无常相逼,是我当年所不能领略。

而过了这么久之后,读了那么多红学专著之后,也是经历日渐多起来,面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生命议题多起来的时候,被一部讲了一点点红楼梦故事的迷你剧打动得哭成这个鬼样子。我边哭边想,做文人书生,真真是世间最好的选择,就为能长时间专注在这样充满美感和变数的领域,已经足够交付灵魂。

看到最终所有人各有归宿,各有苦处,而独宝玉一人叹命运无常。曹雪芹的深深落寞和刻骨孤独,在某一瞬间,有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进入了我的灵魂,让我反复再思,也只是觉得我与曹公同生为人,他对尘世间人际交接、缘分离合流转的透彻的领悟,和因此而体会到的超出时代和生命进程的无常相逼、无力招架之感,我不是完全不能体会。或许我作为初学者还需探索,前路漫漫,而文学的意义自然远不止于眼泪,还有那之后更严肃的思考,和更强大的对抗虚空的力量。如是。

另外,总觉得高颚版本九十回里这一句“宝玉,你好……”不应只能解读为“你好绝情”之类的控诉之意,宝黛爱情是精神层面的知己挚爱,黛玉要走,带走了诗魂,留下的是挂念,或许是解读为“宝玉,你好生保重”更为合适。当然,这也只是个人偏见。

两人相爱,一个要死了,是大抵不肯怨恨另一个的,眼泪干了,也没什么不舍,到底身子也是干净的可以回南去,黛玉这一生可谓真真不染尘俗,不敢相信这样的林妹妹,死前能有多大的仇恨。仙女难道不应祝福么。#日常瞎想

 5 ) 优点很多,我说两个瑕不掩瑜的小缺点

优点大家说了很多,我来说两个小瑕疵。一个是送刘姥姥回时,100两银子是太太(王夫人)送的,不是老太太(贾母),这个是延袭了87版的错误。原著这里王夫人后面的话是叫刘以后别再来了(给她丢人现眼,刘是王家亲戚)。二个是抄检到晴雯,原著中晴雯只是把箱子东西倒在地上抗议,电视中顶撞说的你是太太派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派来的呢,这话是高鹗版里妄添的,这个顶撞的话既不合理(晴雯再大胆的丫头也不可能敢说这个话),同时加出这么一段也会减弱后面探春冲突的戏剧效果。

 6 ) 画中走出的贵妃——陈舒宜

由于之前不如其他小戏骨们有着光辉的经历,陈舒宜还没有百度词条,只有一个认证微博——陈舒宜csy,资料也非常简单,2005年6月27日出生,广东深圳人。没有光辉的过去,所以成为了小戏骨红楼梦中的一大惊喜,也再次证明了小戏骨团队的不拘一格选人,实力才是一切。说实话,看舒宜的素颜生活照,很漂亮的小姑娘,却还没有片中一般惊艳,小戏骨剧组真是慧眼识才,不知如何看出了舒宜遮在素颜之下的光芒,塑造出了一个从画中走出的美人,成为了在小戏骨红楼梦中光芒四射的元妃。

陈舒宜资料简单,只出演过小戏骨红楼梦一个剧,而且只有一集,却在这一集大放光芒,这是自身良好的气质形象和饰演身份使然,演技却才是真正的主因,不然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在这一集力压群芳的。下面我们就细细分析一下元妃在这短短一集所表现出来的精湛演技的。

要演好元妃,几个点必须是要有的。一是颜值必须压过大部分群芳,还必须是那种雍容贵气的美丽,妖艳型的就不行,这是基础,因为元春在金陵十二钗中判词第三,仅次于嫡仙黛玉和正册之首宝钗,让人服气这个点必须要有,舒宜的元春刚出场时真真惊艳到我了,如同画中走出的美人一般,颜值绝对达标;二是身段与仪态。元春贵为贵妃,如同在花絮中礼仪老师所说,越是贵气的人自我约束感就越要强,从坐立行上要求就要比其他钗要求高出一层,从行走,仪态,坐姿都要体现出贵妃的气质,通过练习,舒宜这点也完美做到了;第三点就是演技的真正体现,元妃的感情实际很丰富,然而这种丰富又必须内敛,肢体语言又因身份所限,幅度不能过大,唯一最可用的就是表情和眼神了,说实话,完成这一点实际难度极高,如果天使贝贝能完成这段表演,我愿意当她粉丝。而舒宜完成了,屋内团聚,父亲跪拜女儿,一个个恨不得拥抱的亲人此刻却在下面肃立,那种渴望与凄凉又约束的表情尽在舒宜眼中体现,尤其与贾母王夫人相拥的那一刻,没有撕心裂肺,却是如此深沉。后面考诗一段反倒简单了。结尾一段离别再次泪目,压抑却又澎湃的情感始终是我们屏幕前的观众深切感受到的,这一集,除了黛玉和宝钗帮宝玉那一段分了神,其他时间的目光都被舒宜紧紧吸引着。这一集,舒宜真正做到了力压群芳。

舒宜在此之前并未接受过专门的教导,能有如此的演绎是十分令人惊叹的。另,也许是个子高腿长的因素,或者也有练习过瑜伽的原因,舒宜的身体形态美凸现非常明显,也是一大优点。同时也因为个子越来越高,越往后可能与其他小戏骨就脱节了。最后祝舒宜越来越美,学霸继续,再续戏霸。

 短评

其实我觉得这类节目不应该在做下去了。小演员其实大多在模仿,他们并没有成长到他们所演绎的角色的心理年龄。这并不是表演。

5分钟前
  • 纤手破新橙
  • 还行

小鲜肉把小鲜肉已经拍死在了沙滩上。

10分钟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

我的妈,这些小朋友长得好古典

15分钟前
  • 不思议
  • 力荐

对那些说不适合小孩子的人表示,你们是有多蠢?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历经人情世故,长到十一二岁还有啥不懂的。愚民这种事情,愚愚自己就罢了,别再试图挡着后代的眼了。

19分钟前
  • 晓楼
  • 推荐

胡玫导演要不您再等等然后至少把宝钗和凤姐的小演员纳入您的麾下吧。

23分钟前
  • 陆中怀
  • 推荐

为了这部戏,有些从来不看书的同事居然去买了红楼梦原著,一章章参照对比,这就是节目效果,啥也别说了……

27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天辣,牙都没长齐,演的还真不错,有神韵

31分钟前
  • 百年树袋熊
  • 力荐

神还原!有些小朋友好早熟啊,元春、贾政看久了就越觉得不像小朋友。演林黛玉的小妹妹好漂亮,刘姥姥和老夫人演技高超!!!老版红楼梦我看不下去,新版不屑一顾,搞不清楚人物关系,让他们一演,我还真看懂复杂关系了!!!只要你们长大了不长残,不作,未来演技靠你们了!!!!

36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力荐

就怕娃娃飙演技,呜呜

39分钟前
  • 猫阿水
  • 力荐

满脑袋贴黄瓜片子的雷教母版可以被这群孩子吊打一百回!

41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力荐

刚上高中那年,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去世,在电视前面哭出了声。因为太迷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看了N遍,一个暑假啃完了全书,读了一大堆名家解读。本以为年长十岁,不会再动心了,看了小戏骨,感觉居然又回来了。孩子们特棒,毫无违和感,由此可见演技是可以用心学的,可惜好些大人不懂。

43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我的天哦!!!!!哪里找来这么多会演戏的孩子,吊打各种流量小生小花啊!!!!

47分钟前
  • 猪身人面像
  • 力荐

李少红你不觉得惭愧吗

52分钟前
  • 力荐

根据原著,宝黛初会时各自年龄大概不会超过十岁,本剧算是第一次还原了

54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力荐

我的天啊,神选角!黛玉那个我见犹怜的气质!宝钗是自己的原声吗?跟87的配音太像了。宝钗、元春、李纨、凤姐的小演员也太好看了吧!!为凤姐打call,眼神太灵了,台词666!宝玉的小演员演得不要太好,有人说长得丑,可人家整容型演技啊!其他王夫人贾母探春也都是戏精啊!表白全剧组,真的太喜欢了!

59分钟前
  • Delia
  • 力荐

我的天!服化道都超级美!更别说小演员们了!感觉未来的影视剧有救了!!!

1小时前
  • 杀虫剂
  • 力荐

小戏骨系列都不错 期待拍红楼梦全集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Dear Joey
  • 力荐

没看过这系列,完全被惊艳,有几个小演员真喜欢死了。并没有热评说的“没孩子样”“演给恋童癖”这类感觉,原创改编刻意削减改编了成人和阴暗的部分(黛玉葬花毫无悲切,葬花词移到剧终),挺适合低龄未成年观众。莎翁有兰姆低龄版话剧,红楼有小朋友版又有何不可?小演员表演中有自己的理解,挺好的。

1小时前
  • 小波福娃
  • 力荐

若是现在的流量小花小草们有这样的敬业态度去演戏我就谢天谢地了 很87

1小时前
  • cœur
  • 推荐

其实这才是最符合原著人物的年纪啊,导演到底哪里找到这么多这么灵动的小孩子啊,一颦一动都很有87版的神韵啊

1小时前
  • 蓝色的椰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