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动作片香港1992

主演:李连杰,关之琳,甄子丹,莫少聪,姜大卫,熊欣欣,张铁林,任世官,梁日豪,何家驹,方保罗

导演:徐克

 剧照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7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8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9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08:54

详细剧情

  白莲教徒接下满清大臣纳兰元述(甄子丹)所下的对付革命党人的命令后,在广州街头借“扶清灭洋”的口号大肆捣乱洋人的使馆、教堂等地盘,甚至连小学生也不放过,他们的举动令黄飞鸿(李连杰)、十三姨(关之琳)与梁宽(莫少聪)异常气愤。  在某个医学会议上,黄飞鸿与革命党领袖孙文(张铁林)一见如故,发现革命党人对救国更具远见时,他决定帮助革命党人逃过厄运。随后,他直捣白莲教总坛决胜九宫真人,揭开迷信假像,又因奋慨国运衰竭民智末开,不惜与纳兰元述决一死战。

 长篇影评

 1 ) 黄

黄铜刻出某一种偶像念成大事在我心脏。——谢霆锋《黄》

总有些男人让我心折,之前总将最好的武侠片的位置留给《笑傲江湖2》,但重新看了4遍《黄飞鸿1壮志凌云》和《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不禁把满怀的心折呈给他。这个他可以是李连杰,可以是徐克,可以是那个虚无的黄飞鸿,甚至可以是黄沾,可以是纳兰元述。

所以最先说的是:
                                   一:人

对于一个人没有保留的心折,因为你明明知道他如何让你心折但是你却成为不了他那样的人,李连杰的黄飞鸿不是一个无往不胜的完人,而是一个在青年时代生逢乱世而不得不向壮年的心态去转变的黄飞鸿,他对责任的承担是被动的,但一旦承担了,也就义无反顾。李连杰一对眼睛深沉而明澈,一派智者无欲,勇者无惧的意味,是沉稳而又常怀赤子之心的人物所特有。
他拓落,他潇洒,他飘逸。同时他内敛,他纯真,他谦逊。是“思则悟,悟则行,行则高远”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缩影。拥有男人的格调。

                                  二:国

《黄飞鸿1壮志凌云》和《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两个画面让我动容,像这种感觉最近的一次是地震后天安门前人群的眼泪和呐喊。--虽不是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但北京人这方面的觉悟性是上海人所不能比的。 一个画面是影片甫一开始,刘永福抖开对联,喝道:壮志凌云,日出东方的壮丽让人想起《少年中国说》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境,雄浑的大鼓伴以林子祥极具男性气魄的调子,徐克试图对“中国精神”重新确立的野心,一览无余。一个是《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黄飞鸿将千辛万苦抢到手的布包从码头丢给船上的孙文时赫然亮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那种令人油然而生的民族情感更胜过诸多刻意拍摄的政策片。事实上我也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看[黄飞鸿]系列会不感动,在我看来它是那样地点出了我们的要害,但现实的结果就是如此。
                                三:侠

侠的最大意义在于反抗和张扬,看过许多武侠,渐渐的,侠就成了一种在心中的飘逸,或者一分心中所推崇人格境界。尽管自己更倾向于:当一个人知道他也许改变不了什么的时候,就只好退回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里去做一个隐士,这是笑傲江湖的精神。但黄飞鸿的更可贵,因为我无能,所以我心折。
徐克本人的气质也颇似黄飞鸿,接受的是西方的现代教育,但精神气质却是远比众多本土的艺术家更亲近中国文化。像《卧虎藏龙》式的献媚或如张艺谋式的丑化中国实在可鄙。

                                 四:才

那天晚上突然点出《六指琴魔》,刚开始响出的琴声连小沈也惊讶,不禁二人怀旧了一把。也记住了这个人,黄沾。黄沾的词曲,林子祥的高歌,奚仲文的美术,麦子善的剪辑,黄岳泰和刘伟强的摄影,就是这个电影的才气。

                                 五:爱

整部电影的所有温馨可以说都来之与十三姨,她对着影子浮想联翩,她歪着头温柔的看着他,对着不知道什么意思的黄飞鸿说i love you too,她天真,她可爱,她睿智,她浪漫,她善良,黄飞鸿传统持重,十三姨甚至还为这个人物带来了一些羞涩的气质。她拥有一切理想中女子所应有的气质,黄飞鸿一生做过无数惊世骇俗的事情,但她才是黄飞鸿最大的成功。

 2 ) 最好的武侠片当归于此

      很久以前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片子了,但是最近狂爱徐克,所以又特意下了这部片子来看。越看越觉得这是一部武侠片却又绝不单是武侠片。是武侠片,也超越了武侠片。

    影片满是徐克的影子,浓重的色彩,还原的很逼真的近代东方,还有白莲教的小姑娘,徐克的电影总是体现不出什么浓重的个人特色,但是都看得出是他的作品。就像大家为什么喜欢皮克斯一样,因为皮克斯在动画中也掺杂了对爱的诠释,徐克也总能在武侠中浸润他的人生感悟。

    片中构建的近代社会是那样熟悉与陌生,三方势力此消彼长,洋人、官兵、白莲教分别代表了外国势力,官府势力与愚昧的民间势力。三方互相利用,互相制约,反倒是洋人好像是待宰羔羊一般。看了让人很是奇怪。

    而孙中山与陆皓东代表了清新的新势力,孙文可以站在黎明的船头继续革命,而皓东则见识到了最阴暗中国的绝望,为革命而死。我想在这部片子里,徐克也有一定程度的混乱吧。所以他全面真实的表达了各个层面。包括那个茶馆喧嚣中独唱的老者。

    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超一流的,尤其是甄子丹,得承认重看这部片子大部分原因是想重温精彩的对打和年轻的甄子丹。他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除了死的鼠头蛇尾,他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所以说这是一部最好的武侠片,集家国精神与一身,既有天涯飘零之感,又有儿女情长之态。

    不愧了徐克大侠的胸襟。

    最爱的还是那首曲: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想学投笔从戎,图发奋,却被儒冠误了 使我有志难伸;想学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气笼遍,远无垠。还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你看沉沉暮霭,西风紧,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空余泪眼,望短寒昏。想我深情博爱,两无能。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从此飘萍和断梗,几许深盟密约,从此都无凭。

 3 ) 《黄飞鸿》三部曲:中国往事.民族气韵.英雄史诗

《黄飞鸿》三部曲:中国往事.民族气韵.英雄史诗

文/卖碟自由人
  
  
   一代大师赛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的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首开“往事”冠名之先例,冠于“往事”两字的电影,需要创作者有广博的视野,和处理宏大叙事的艺术造诣,〈韩国往事〉、〈印度往事〉都散发着厚重浓郁得让人无法释怀的历史感--在描写青春成长题材的〈童年往事〉(侯孝贤)也折射了历史若隐若现的影子,但模仿吴宇森起家的罗德里格斯的〈墨西哥往事〉和近期国产电影〈台湾往事〉则纯属虚张声势,扯起“往事”的虎皮做了一面空洞的大旗。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黄飞鸿〉系列的英文译名.用“中国往事”来命名黄飞鸿三部曲(〈黄飞鸿〉、〈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尽显徐克对历史进行影像化表述的勃勃野心。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官方的史书过于刻板,撰写者的目的也显得可疑,而正史之外的野史密闻,特别是简直近年来风行的清朝宫廷剧,对中国年轻一代正确史观的形成简直是一种灾难。有人曾开玩笑说如果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改编成电影的话,其执导着非徐克莫属,我深以为然。《黄飞鸿》三部曲,便可以让人在感性的视听语言中了解宏观的历史。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不禁泪落纷纷……你看沉沉暮蔼,西风紧,南飞北燕,怕向客中闻……
   ----《男儿当自强》中的粤曲唱词
  
   在这段民间老艺人悲伤的叹咏中,不到三分钟,徐克就把清末中国的时代氛围渲染得风雨飘摇,多达三十二个的镜头,切换频密,但又和音乐在节奏、色彩、情感上的对应分毫不差,传达出丰富的情和景的信息量:内忧外患的政治时局,东西方文明的冲突,麻木而愚昧的国民,保守顽固的清政府官员。在徐克对环境的精心营造和充满想象力的道具运用下,〈黄飞鸿〉三部曲几可成为最生动形象最富感染力的清末历史教科书。
  
   身历安史之乱,目睹大唐帝国从煌煌盛世的光芒万丈到日薄西山,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沉郁顿挫的笔触谱写了一首首乱世的悲歌,世称“诗史”;徐克的乱世情结,来源于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历史兴亡更替中民生之多艰的同情。其剖析乱世人心和描摹乱世图景的影像功力,象杜甫的诗一样,精确,简洁,传神,而又富于节奏韵律美,堪称是自杜甫后千年来最杰出的乱世诗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英雄,但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学一样,英雄的缺乏是最大的遗憾,忘记建国后那些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的国产英雄片吧,中国银幕上真正的英雄史诗,在我看来,仅仅只有《黄飞鸿》三部曲而已。
  
   如所有的黄飞鸿传统电影一样,李连杰版的黄飞鸿武功卓绝超凡,具备仁义礼恕忍的传统美德。但徐克就是徐克,旧瓶仍在,倒出来的已然是新酒,黄飞鸿的形象在他那里,已经是涣然一新。
  
   三部曲第一部〈黄飞鸿〉,在情节上基本还是延续惩恶扬善的传统模式,黄飞鸿的形象,仍然定位行侠仗义的层面上。只是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他内心生出许多的迷惘和困惑:金山如果真有,为什么洋人、洋船,会来唐山?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第二部〈男儿当自强〉,黄飞鸿已经参与到反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中去---孙文陆皓东领导的未遂的广州起义,并对西方先进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医术和教育,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仍然只是配角或者是见证者。
  
   到了第三部〈狮王争霸〉,这个在香港银幕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民间武师步入了紫禁城,也步入了中国的大历史范畴之中。黄飞鸿的北上,无疑隐喻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往事:南方出身的风云人物,改变了北方政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历史。一介武夫,在东西方文化夹击的阵痛中,终于觉醒,成了那个时代无数寻求民族富强之道先行者的化身:
  
   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的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抵抗外敌,最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
  
   这番给李鸿章掷地有声的谏言,即使是送给今天中国的当政者,仍有着振聋发聩的警世作用。如果不广开言路允许自由争鸣的话,象慈禧太后的赛狮大会那样举行一届奥运会又有什么意义?耗国库财力就为了多拿几快金牌又有多少意义?黄飞鸿和因质疑北大一塌糊涂BBS被关闭的合法性而上书中共最高领导层的人大法学三博士,他们在为民请命勇于直言的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他们就是鲁迅所赞誉的“中国的脊梁”。
  
   历史的演义,演义的历史,争论真假的考证总是可笑的。中国150年来的历史与现实,以及在历史大染缸中形成的国民的劣根性,在徐克电影中都有很多的影射,这些也让徐克在黄飞鸿身上寄予了太多的热望,《黄飞鸿》三部曲,第一次使香港电影超越了通俗的娱乐消费层面。
  
   在《狮王争霸》片尾激昂的鼓声和铿锵的唢呐中,黄飞鸿昂首踏步的热血之躯为《黄飞鸿》三部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留给我们的,是无畏的胆略,是无敌的身手,更是充盈在影像间的浩然正气和自强不屈的男儿精神,一如所有远古的英雄史诗。
  

 4 ) 甄子丹,跟李连杰混是没好下场的。

纳兰元述(甄子丹),有勇有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提督,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不光这样,在和黄飞鸿(李连杰)切磋完武艺后,还发出了“百姓是当官的衣食父母。但是在这个时候,本官空有一身武艺,也独力难支。哎,真是惭愧极了。”的感慨。

在英国领事馆里面,用英语和卫兵交流,要求进去搜捕孙逸仙。

卫兵:“This is British Territory.(这是英界)”

甄子丹:“You are now in China! Not in Britain! You shouldn't talk to me like that!(你们是在中国,不是英国。你不该这样跟我说话)”

这是多么的长中国人的志气!!!

“兵行险着,世事如棋。我们当兵的,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多么的无奈。

在英国领事馆参赞对提督的执法感到有异议的时候,"This is China,not Britain. " 用行动捍卫了我国的主权。

这么一个好青年,在用布棍缠住李连杰的时候,却被李连杰用断开的竹竿划了脖子,一个经典的日式飚血后,就这么挂了。。。

《方世玉》里面,赵文卓被李连杰做掉了,结果逼着人家只好去演电视剧了。

《精武英雄》里面,周比利被李连杰做掉了,前轻中量级自由搏击世界冠军,至今唯一的世界级华人拳王,还开有武馆,结果却只能在其他的电影里跑跑龙套。

《英雄》里面,甄子丹,你丫完全不长记性,演个长空,被李连杰用时间停止做掉了。后来跟着洪金宝演个《杀破狼》,不一下就红了???

是的,跟李连杰混是没好下场的。

 5 ) 天朝的众生百态

最近在看黄飞鸿,才发现小时候完全没看懂,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背景下,看天朝的众生百态——有百姓,有恶霸,有邪教,有官府,有洋人。。。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势力盘根交错各怀鬼胎,即便到了今天,也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我觉得最经典的是第二部,对战白莲教那段里,姜大卫饰演的乱党人士陆皓东对着满目的白莲教徒,他是彻底的绝望了,他不是对自己的处境绝望,而是对这个国家完全绝望了,想必这才更贴近现实。不过毕竟是电影,所以黄飞鸿能够力挽狂澜,靠智慧和力量硬生生地破了这个不可解的死局。

结局:孙文举起青天白日旗,“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男儿当自强奏起——经典。

 6 ) 非正式評論:

第二部的意味明顯比第一部厚了不少。歷史背景為:公車上書、義和團運動、孫文革命。虛構性與真實性的歷史交匯:在徐克的世界裡,黃飛鴻就這樣和孫文相遇了。叫人怎樣不燃!(引自一友鄰)那麼,這次的世界內,有著什麼樣的立意呢?

依舊是立場問題。這部影片中比起第一部更為鮮明。首先是開篇即請出的白蓮教(查了一下,還真的有這個教派。《金枝慾孽》大結局進入朝廷的民間教派亦是和這個有著聯繫。据影片簡介,該暗指義和團運動)帶過的公車上書,還有清政府官員一派的「以洋制洋」,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在劇情發展之中也漸漸顯出其立場:打倒革命派,以華制華,甚至不惜與洋人為敵。

片中極力渲染出白蓮教的愚昧與迷信,(片中給出的是貶低的意味)它們稱「相機」為妖物,勢要將所有的洋人趕盡殺絕。不管是中西交流醫術的小論壇、還是同文館內無辜的知識分子。藉助陸皓東之口,影片就此給出立場:小時候和長大後我們相信的神都是不一樣的,到最後,我們誰也不信。再加上在黃飛鴻打敗真人破除教民們的個人“信仰”之後,留下一句「以後他們要靠自己」,方拼湊出完整答案:信自己。

時間的意味

開頭白蓮教燒毀東西時,鏡頭有片刻對準了一個座鐘。而當他們襲擊大使館的時候,第一箭射中的依舊是室內的掛鐘。我覺得會是暗指:義和團此類的運動不過是破壞時間之舉。

而時間的真正意味,開啟於孫文與黃飛鴻的對話:

「看時間做人」

「中國人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隨後,「時間」這個暗號又以懷錶在不同人身上的流動一遍遍出現。

「三個時間都不同 你的表越走越快」(孫文救國)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 原來時間這麼重要」(黃飛鴻的覺醒)

懷錶擋子彈、對錶的動作、「時間最重要」「要看著時間做人」、「我還沒學會看時間 可是天開始亮了」(黃飛鴻和阿寬都不會看懷錶上時間的其實…但是他們心中已然有「時間」這個概念)

(這裡可以好好整理再作論述)

堅定

在黃飛鴻和陸皓東闖入白蓮教陣營的時候,面對一眾狂熱的教徒,陸皓東這個角色表現出動搖的模樣:「沒得救了 還能走去哪裡」他在這裡,是開槍的一方。但是其中的兩槍,有種促進他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潰的意味。第一個是以槍亦無法嚇退一眾教徒,甚至還有那個小女孩。而開出的這一槍,擊中的是這個小孩。(「小孩」這個符號,在同文館和大使館中均有體現。陸皓東在離開家大使館的時候,曾兩次回頭看向他們。亦曾寄語:「無論如何都要挨過今晚,那麼你們這一代,就可以看見明天的朝陽」小孩是希望的象征,他們卻又是容易被教化和影響的。在同文館中,他們在面對白蓮教時,紛紛毫無懼色地扎起了剛學的馬步。但是切到白蓮教這邊,小孩卻是另一種可怕的化身。這種傳承性倘若是被這樣染指,那麼未來是真的無路可走)第二槍則是陸皓東欲開槍打死真人,卻不能成功。「沒有人可以終結我」緊接著便是黃飛鴻對真人的終結,感覺這裡再度回應甚至延伸了第一部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這裡頗有超越了槍的意味。(上部結局擊敗反派時,是功夫發出一記鐵彈)

陸皓東搖擺的設置,襯托出黃飛鴻心中信念堅定的秉性。

破而立

① 叫出十三姨本名,輩分上與情感上的「破而立」

② 立場追隨革命派,在時間上的覺醒;(這裡比起立,似乎沒有什麼破的意味ho)

③ 在白蓮教陣營打鬥之時,一句「我是黃飛鴻」

兩場打戲

在白蓮教的陣營中,真人現身於幾個椅子堆高的top處,始終不肯著地的意味,再不濟,也要護駕。黃飛鴻在這裡是一步步地將他從高處(虛幻的迷信高位)打倒下來,破除這個「壇」,這個架構。最後來一句批評:「不腳踏實地」

與甄子丹飾演的角色決鬥時,狹窄的空間感十分明顯,也因而更顯「上與下」的感覺。(棍子)轉到第二個空間巷子時,在這裡因狹窄和高聳的墻面塑造出了一個「無路可逃的絕路之境」。黃飛鴻身旁的角色阿寬同之前的陸皓東一樣重複著同樣的話:沒有路可以走了。還是襯托作用吧,黃飛鴻是那個會自己找出路的人——即「立」。(或者說很好地呼應了片名:當自強)

 短评

基于“马关条约”这张屈辱五线谱上的《男儿当自强》道出了万千热血青年的心声。然而这支主旋律一旦脱离历史语境就极可能成为反动的工具,因此于白莲教的“民族主义”迷香中宝芝林这块救死扶伤的中医招牌怕是难得立足之境。暂且不论历史真伪,倘若飞鸿能与孙文在一起多聊聊“时间”的概念,估计也就不会有那些浪费时间的续集了。

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电影中的白莲教徒和迷信无知的民众,与当下何其相似。这部电影很是经典,看过好几遍了,武打动作只是增添点观赏性,而其中对中国人、社会的刻画才是点睛之处,徐克是很有深度的导演。

10分钟前
  • SinoBaby在教书
  • 力荐

一开场,白莲教烧钢琴、洋伞等西洋妖物,还包括一条活生生的西洋犬;接下来的场景是一部火车朝屏幕疾驰而来,黄飞鸿、十三姨在车厢上吃西餐。而第一次观看本片时,我好像在读《中国可以说不》。

1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这才是经典,不哗众取宠,自有其风骨,激励人心

17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重看第N遍,还是好到不得了。虽然白莲教被拍成了一帮发丧的,可是能在摄影棚里折腾出这种史诗气魄来,了不起!对比一下,今天的中国电影才叫“深情博爱两无能”。 “天上换玉皇,地下换阎王”,好片子什么时候看都能看出新意来。

2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从来就没喜欢过甄子丹!跟一身正气的李连杰一比怎么看他怎么阴险狡诈!

24分钟前
  • Dita
  • 还行

92年徐克和李连杰的电影,无论动作设计——尤其甄子丹对打那段练布成棍,还是人文风情,还是深刻的民族危难,亦或是革命志士的热血奋斗,为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而努力的奉献,青涩动人的爱情,都无疑堪称当时武打之最。徐克当年真是厉害,更可见徐克的家国理念。8.2

2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喜欢上青天白日旗。武打民俗、动人爱情、人情世故、民族英雄、历史反省,这个系列真是内容丰富。

3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我不喜欢这一部,但是现在的叶问和这比起来,算什么东西啊,看看别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对人物的刻画,对打戏的处理。

36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三部曲最佳。从佛山到广州,师徒多人简化为黄飞鸿、梁宽、十三姨三人,彼此间的情感和谐趣呈现效果出色很多,莫少聪的亲和力远胜元彬。电影中涵盖了清政府、白莲教、洋人、革命党等多个势力,表现了徐克的家国情怀和民智反思。其中白莲教显然是结合了历史上的白莲教及清末民初的义和团,刻画成打着“扶清灭洋”旗号欺神骗鬼蒙昧百姓的邪教,教众愚不可及。甄子丹饰演的反派纳兰元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不逢时,无从选择,只能充当大清帝国走向灭亡时的祭品,展示了近代中国另一类精英的命运,有了悲情的意味。结尾巷战两大功夫巨星同框,二番棍法对决,堪称武戏经典。对黄飞鸿站队孙文陆皓东革命党的处理太过潦草,表现出来的是情感认同而非政治认同。

3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李连杰和甄子丹的两场对决精彩绝伦。徐老怪的历史观超前正确,曾经香港电影也是有文化底蕴的!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徐克也不是历史观更进步,就是敢拍——不过这一点看来也是非常可贵了,比他更优秀的导演也不是没有涉足,但像他这么直白确也是独一份。然后再吐槽一下剧情,这什么鬼,一直贯穿的西方就是净土的调调蛮让人反感,代表国人自救力量的革命党更像酱油,这两处跟甄子丹的以华制华都前后不搭,感觉编剧在此思维混乱。李连杰感觉还没有拍少林寺时好,而且看了一个月的张彻后,再看这种动作真心明白为啥刘家良说十万洪拳子弟要笑死了,还是愿意看老派的硬桥硬马。PS徐克这种越南人不敬传统一方面是好事,拍起片子百无禁忌,另一方面能把胡先生和刘家良气走的功力用的真好,这里让姜叔给这种小孩跨刀也就罢了,居然还为了张铁林拼死拼活,呵呵,谁给你这么大脸。看见张铁林就想直接抽死,请不来龙哥也不用拿这种东西凑数。

46分钟前
  • 安魂
  • 还行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黄飞鸿,陪伴我们度过了少年英雄的时代。

4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徐克用太多的笔墨来描写国人的麻木与愚昧,“白莲教”一直存在。也多次出现钟表的意象,被白莲教烧掉的洋钟、孙文陆皓东的怀表,借孙文之口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中国人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不能再浪费了。”整部电影完全超出了武打片范畴,很有作者性,徐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别整歪门邪道,男儿当自强,人是这样,国亦如此。

49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在徐克的世界里,黄飞鸿就这样和孙文相遇了。叫人怎能不燃!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是华语电影新派功夫片的开山之作,也是无法超越的巅峰。

5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经典里的经典啊!一代儒侠史诗风格

1小时前
  • 花簪
  • 力荐

经典啊,当你开始思考这个国家时,你才算开始爱国了。引一评论:黄飞鸿三部曲是最生动形象最富感染力的清末历史教科书。

1小时前
  • #烧光光#
  • 力荐

李连杰甄子丹那段对打,至今无出其右者

1小时前
  • 逍遥兽
  • 还行

那年的李连杰、那年的甄子丹、那年的徐克、那年的袁和平、那年的关之琳……

1小时前
  • 白开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