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的来信

战争片美国2006

主演:渡边谦  二宫和也  加濑亮  中村狮童  伊原刚志  裕木奈江  松崎悠希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剧照

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7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8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9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0 00:58

详细剧情

  中途岛战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负隅顽抗的日军依然坚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岛—硫磺岛。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却上演了二战太平洋上最惨烈的战争。  栗林忠道中将(渡边谦 饰)是日军在硫磺岛的指挥官,负责这道日军最后的防线。栗林中将大力改革日军内部的陋习和不足,并设计出一整套对付美军、以拖延为主的作战方案。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在最后的战争之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

 长篇影评

 1 ) 以前心情不好时写的影评

这几天的心情实在非常不好,下午把“硫磺岛来信”重新看了一遍,这个影片是我去年三月就看过的,一部很悲的片子,但是以当时的心情,若要完全体会这样的感情,怕也只是“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感觉,如今......这样的感情,自己应该是完全体会到了,因为一些事情,感觉自己就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岛上吧......

   硫磺岛的两万日本军队在美国人压倒性的优势面前,全军覆没,生还者寥寥,其实这样的命运在他们许久之前来到这个岛上时就很明了——"Hanako,we soldiers dig,we dig all day......this is the hole we will fight i,and die in......""Hanako, am I digging my own grave?"(一个普通士兵写给妻子而未寄出的家书,英文字幕的内容)......但是,这个岛上的所有人都没有哭,不管是那个叫西乡的,贪生怕死的小兵,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一中佐,还是在美国旅居多年的栗林忠道将军,对于这个宿命都是心知肚明的......记得影片中西竹一中佐来岛上时,栗林将军对他说:“依靠联合舰队,我们可以守住这个岛。”中佐神色黯然:“你不知道么,小泽将军的联合舰队......在马里亚纳全军覆没了......”将军脸上掠过一丝不安:“这么说,他们不仅蒙骗了国民,还蒙骗了我们......”然后两人都露出那种释然的笑容......

  其实这世界上最大的悲痛从来不是用哭和眼泪来表达的,那样的悲痛只合用如此的叹息和微笑诉说了,笑容背后是可以让人窒息的悲凉——回不去了,不可能回去了,那就笑吧,笑到心都凉了,也再也看不到亲人,那个时候去死,是不是可以麻木了,是不是可以瞑目了,哈哈......

   

   是啊,在那样的事情中,小人物多好啊,虽然无人重视,虽然命如草芥,至少可以有回家的希望对不对,反正就没想过要光宗耀祖,活下去,见到妻儿,比什么都好,管他国家的荣辱......其实我觉得最可怜的,算是栗林将军,西竹一中佐这样的角色,其实他们原都是感情非常细腻的人,他们本来根本不想这样,但是他们却被逼着去死,还要指挥数万人一起去死——诸位,我将始终冲锋在前!真不知道栗林将军说出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只是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因为这个,他们被一步一步逼着作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直到毁灭,他们真的别无选择......优秀真的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么,真的未必,更多的怕只是别无选择的宿命和痛苦,优秀的人......值得么......

  我还记得最后那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从袋子中倾泻而下。配合着那些陌生的,平凡的士兵念家书的声音,让人感叹不已。全世界的家书都是一样的,普通,干燥,乏味,但却是那些士兵唯一的精神支柱,即使知道寄不出去,仍不放弃继续写。这是那些普通士兵唯一的渴望啊......但是这样的渴望,在那些看似神圣的名目之下,为什么这样渺小,我不知道......

   电影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弹奏的,非常简单,非常好听......在这样的音乐中,栗林将军在满是火山灰的岛上走着,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山,人的心情怕也是灰色的......为了一个神圣的名目永别亲人,放弃梦想,奉献一切......可笑么......

 2 ) 两个世界的纠缠

凡是提举到《硫磺岛的来信》的几乎没有不提那场残酷战役和中日关系,大约是这样的,一定要先确信下日本是罪恶的,犯下滔天罪行,不能被影片蒙蔽。有趣的说法还来自美国,说《硫磺岛的来信》是重新把二战中的日军当成人来看待,而德国早先就已回归这一行列。这种说法且不谈,然而东木头的用心良苦多少是看得出来,不单是简单的已成定势思维的反战一词,尤其是再把《父辈的旗帜》套在一起看的时候。

同样的,《父辈的旗帜》容易搞得人头晕,那些大量的闪回和插叙追忆往往很恰当的中断每个人的情绪以致无法再重新粘连,而批判结论更是能够早有探知。

不过,即使是《父辈的旗帜》,却也称不上多坏的片子。《硫磺岛的来信》的评价则更为好些,这可以看作来自美国的西方世界重新审视来自东方世界的曾经顽固卑鄙无耻下流的对手日本的一次展示,尽管在二战后,日本对于美国就表现得乖张服贴。种种事实表明日本人只会屈服和尊重战胜他们的对手,很遗憾,中国并不是。


-----
透过《硫磺岛的来信》,每个人,甚至就是中国人可以清晰发觉两个世界的差异和纠缠(东方和西方),而老牛仔很恰当地选择到了两个出自史实的人物,都是喝过洋墨水甚至小有影响力的骑士型男子(还展示得有些惺惺相惜,毕竟也是患难与共)。但这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们两个的态度么,或许会有一些,因为他们身上的日本军人形象突然变得活生生而富有人情味,深知一去不回还是义无反顾的到了硫磺岛。这可说是军命不可违,却是种最根本的被高度施压的悲哀。

你不能奢望当时能有多少秉持“中国式正义感”的日本军人会反战,下场每个人都很清楚;但又不能以为真有几多弱智皇军形象的小鬼子捱子弹,那是另一种洗脑。

看到渡边谦带头高喊三声“天皇万岁!”时,自己居然笑了,突然发觉这和我们影视作品中曾经用以表示忠贞、表现大无畏气概的振臂高呼“打倒XXX,XXX万岁”在山谷飘荡的回声是多么类似。若放置于西方,大概就是“Freedom!”般有所指的口号台词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样可笑而且不切实际。

《硫磺岛的来信》处理得比较好的是一点是不算煽情,固然有老美的粉饰,毕竟不粉饰还寻算去东京上映,那不是找死?但比起那种手执大刀冲向敌军身中百弹而不倒的个人主义英雄煽情,《硫磺岛的来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一帮毫无可退的日军中挖掘了数种性格反差的鲜明个性(在这里且不称之为“人性”)。

美国人所能选用的日本演员看来也就这么些了,应该说在片中表现得都不错,可惜都没有特别可恶的一个,比如中村狮童,本以为能壮烈一下居然落得近乎不可能的下场。然而他们五个对于展示那个处境下的日军已经足够,再亡命再死守依然扛不过老美。

从电影角度上,只有单一主旋律的音乐引人沉静深思,小号吹醒了一个远去的梦。为什么两个世界的人会各自忠于背后的国家,进而在硫磺岛上拼死一战。这大概就是《硫磺岛的来信》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什么翻案,不是刻意美化,而是两个世界——来自东方和西方,来自保守落后和自由先进的纠缠与传达,尽管这也容易被人批评为对美国自身褒扬与安抚日本情绪。

然而往两个世界去想,我们的心是会平静那么一些。

 3 ) 荒唐的家書

硫磺岛的来信與父輩的旗幟在許多評論裡,前者的評價總是高過於後者,兩部片同時觀賞後,我一直找不到可以稱讚硫磺島的來信的理由,唯一能讓我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前者有較多的戰爭場面,比較符合戰爭片的類型,而父輩的旗幟在故事編排上比較類似劇情片,片型上比較不討好一般的觀眾,尤其是因為戰爭題材而觀賞的觀眾可能因此對後者反感。
在我來說,硫磺島的來信很簡單的就是灑狗血的極致加上對戰爭不恥的惺惺作態,一個唯美的攝影和音樂配合上簡單的故事。很吃驚史蒂芬史匹柏也是本片的製片,以他執導過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的歷史看來,令人不敢想像他竟然會製作這樣一部片,這部爛片最大的敗筆就是劇本,我不太懂是否因為兩片合拍較省成本所以趕拍的情況下而在考據上有所偷工減料。
硫磺島是二戰中盟軍首次打上了日本的領土,日本因為瓜達康納爾島戰之後節節敗退,已經失去了強大的海軍優勢,這場戰役從開始就註定了日軍的失敗,失敗只是早晚,所以片中出現的日軍很容易的就成了強勢美軍砲火下的犧牲者,所以想當然爾的就符合受害者保家衛國的犧牲形象。
這部電影的起源據說是栗林忠道中將的圖畫信「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玉砕総指挥官”の絵手纸 吉田津由子编」,這本書其實並未收錄任何一封栗林忠道在硫磺島上寫的信,而是由日裔美籍的編劇山下愛莉絲參考並臆想所寫的「赤日黑沙」劇本,我很認同編劇身為日裔的愛國心態,只是當劇本頒上螢幕之後,這部片的立場就值得疑慮了,之前我曾提到製片史蒂芬史匹柏的原因就在於此,試想史蒂芬史匹柏會製作一部奧修維茲集中營的納粹魔頭在柏林保衛戰英勇衛國且犧牲的電影嗎?凡事有因才有果,造成硫磺島上日本人這種下場的原因隻字不提,這就是本片最大的敗筆。
另外電影裡灑狗血的程度已超過片中美日軍死亡所用的血漿,舉一例:片中有位美軍遭槍擊,一名日本軍官不管醫藥所剩無幾還執意為其療傷,在他死後還朗讀死者家書,每位日本兵熱淚盈眶,原來美國人不壞因為他“老娘”寫的家書扭轉了他們對美軍的印象,說真的,你會相信這麼胡扯的事嗎?乾脆大家丟下槍美日兩軍抱在一起想家算了。再說日軍對待戰俘的惡名舉世皆知﹝德軍除了坑猶對他國戰俘至少都還比日軍有些許人性﹞,這位日本軍官對美軍做的事只讓人覺得荒唐,若是如此人道美軍也不會動用火焰槍這種武器對待日軍了。另唸信的舉動尤其好笑,難道中國人及其他亞洲人都沒母親還是都不寫家書,這世上就他老美老日會寫信。片中另外一位主角二宮河野被栗林忠道留下保住一命更顯荒唐,既然如此怎不救其他日軍,自己切腹就好,再說救一人又有何用,因戰爭死傷的人數是千千萬萬,真唾棄戰爭還是溫情主義作祟呢,根本在劇情上就無法自圓其說,所以除了濫情我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來形容了。
電影會造成良好評價的原因就是在於其表面宗旨是以人性角度描述戰爭醜惡進而唾棄戰爭,但全片給人的感覺卻看不到任何人性上的感動,二宮和野因思念妻子而畏戰還是根本上就是一個懦夫呢?當其他士兵在別人國家逞兇鬥狠姦淫辱虐的時侯是否想過今天在硫磺島的下場呢?愚蠢的日軍不聽指挥盲目自殺還是做為滿場亂竄的活體炸彈移動槍靶時,只顯其日軍人性的醜惡低能,根本令我昏昏欲睡;描述指揮官栗林忠道更是以譴責戰爭之名行美化戰犯之實,栗林忠道在廣州跟香港的惡行都因為硫磺島的家書而被神化了,克林伊斯威特拍本片根本就是日本供奉靖國神社的另一翻版,這在於一個資深電影工作者來說可是非常嚴重且不該犯的錯誤,沒有完整的歷史考據,且非常單方面的陳述,只會造成歷史被曲解、誤讀,這個錯誤挾著龐大好萊塢文化之勢影響的後遺症非常之大,如果戰犯可以神話,那二戰中的被侵略國受難者情何以堪。
電影作品裡描述二戰非常的多,因為科技演變,從雷恩大兵之後的戰爭特效越趨完美,但只是單純因為特效而給予佳評而不論是否扭曲事實,這可不是件好事,至少一個電影工作者不應該犯這個錯,現在很多人是不讀書的,如果每部講述歷史的電影皆如此胡搞,難保日本侵華及引發二戰不被扭曲成日本是二戰受害者。
不負責任的臆想只是爲罪惡找理由圓謊,說真的,建議克林伊斯威特下次可以籌拍山下愛利斯臆想下的帝國毀滅,搞不好希特勒在編劇筆下可以成為比耶穌還偉大的聖人,我就不信到時誰還會買他的帳。

 4 ) 我心中的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这部紧跟着《Flags of Our Fathers》拍摄的姐妹篇,同一历史背景下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集合日本的精英演员,借助Clint Eastwood的心和眼,我们又一次深刻的反思战争,找寻那比战争更加可怕的东西。

敌人来侵犯我们的领土,作为军人当然要保家卫国,但是战争因何而起呢?你不炸人家珍珠港,美国人犯的上跑这么远过来打你吗?国家的罪过理应由决策者承担,不该让人民受难。虽然战争是国家意愿,不是个人的,但可怕的是国家总是可以把这个意愿通过各种手段悄悄的转化成人民的意愿,就像那位将军,他已经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就像双方的母亲写给儿子,“做正确的事,因为它们是正确的”。

基本上,我是含泪看完这部电影的,记不清有多少片段多少回忆多少信件让我感动。前段日子我还在嚷嚷:“干脆把日本,韩国和台湾都灭了完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幼稚,如果真的战争爆发了,我会勇敢的报名参军吗?更进一步说,我会勇敢的面对枪炮吗?我不敢,我恐怕连用枪口对着敌人都不敢。

本片才是Clint Eastwood真正的杀手锏,真正的帝王相,而《Flags of Our Fathers》只是做铺垫,造势的小兵,纵观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候选名单,《Babel》和《Littel Miss Sunshine》虽然足够优秀,但同本片相比显然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不过由于本片为日语对白,再加上老克之前《百万宝贝》已经风光够了,这次再风光难度骤然加大,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我心中的奥斯卡最佳非他莫属了。

 5 ) 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

看完电影后,想知道真实性,所以去搜了一下资料。 片中提到的栗林忠道是个真实的人物,的确是在美国上过哈佛,也在美国学习过军事,的确是日本军中少有的“美国通”。在1945年负责指挥硫磺岛的战役指导工作。 硫磺岛是日本的固有国土,所以美军打到硫磺岛就等于进入日本本土了,日本当局肯定是想誓死抵抗的。所以片中提到的连面包师傅都上战场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毕竟到了硫磺岛战役的时候,日本人基本已经叫做垂死挣扎了。 片中提到,那个来征兵的妇女,她说我的老公儿子都上战场了。意思是你就不要磨蹭了好吗?赶紧你的老公也上战场。虽然说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应尽的义务,也很想说日本是自作自受,但作为一个平民其实也感到很无奈。【想继续活下去】是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吧,就是因为视角是日本人,不去发动战争,就不会被送上战场的那一天吧?所以才更加让我感觉到还是远离战争更好。 一个社会是多样性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坏人,如果我们可以基于这一点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相信当时在日本的军队里肯定也是如此,每一个地方都是社会的缩影。正如今天我们有些人叫嚣着战争,而又有些人渴望着和平。如果日本人当时都神风敢死队,估计现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存在日本人了。 真实中的栗林忠道,在硫磺岛还真挖起了坑道,有20多公里长,把硫磺岛做成了一个堡垒。他还下令禁止自杀式冲锋。而导演也是看到了证实的硫磺岛留下来的书信,才有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 当时的日本肯定是存在这种自杀式冲锋的,否则栗林不会明令禁止,但是也印证我上面说的一点,肯定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这么疯狂。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人都不疯狂,你看看电影的有一幕。军官强迫士兵去死,拿个手榴弹对头一敲,一声巨响之下就要跟朋友永别,跟家人永别,跟这个世界永别。强迫别人这样做难道不是疯狂吗?然后自己义无反顾的给自己一枪,这难道还不够疯狂吗? 求生只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运动罢了,连一棵植物都会这样做。是什么趋使那些人这么疯狂?难道不正是军国主义对他们的洗脑? 加濑亮叫嚣着:美国佬就是胆小鬼,我们不同我们不怕死。 多少人嘴上这样说说,然后到了最后死亡即将来临的一刻却又无比害怕。片中很多日本人都这样,这只是人的本性而已。美国人被俘虏不要是一样害怕吗?美国人一样有爹,有妈有朋友。他们只是立场不同而已,抛开立场来说,大家都并没有什么不同,要是不生在战争年代,大家都会平安的生活下去吧。 电影中,栗林在美国时,他朋友问他: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我相信栗林可能可以选择。但像面包师傅那些人,估计是无办法选择吧? 像我这种平民,我只希望战争远离我。即使日本人不是人,但是那些上战争的其他人,也是有血有肉的。

 6 ) 来自硫磺岛的信

硫磺岛血战是太平洋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日军在几乎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十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为了这个地处战略要冲的弹丸小岛,美军付出了近7000阵亡,19000人负伤的惨痛代价。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在那个形如臭虫的列岛上生活的都是一群残酷而变态的国民——本应慈祥的老太太可以漠然地将待产妻子的丈夫,腹中胎儿的父亲送上战场;军官可以因部下不听从其残忍的教唆而将其放逐到死地;全国上下除了女人和孩子都被送上战场——然而,也许更多的只是战争中绝望而无奈的个体。 影片从2005年硫磺岛的发掘工地闪回到1944年日军海防断沟挖掘现场,士兵们是绝望的,他们深知挖掘的不过是自己的坟墓。 “身为军人,却无法保卫自己的国家,这是多么的悲哀啊。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将献上我卑微的生命”,在赶赴硫磺岛之前,身为此次战役日军灵魂的指挥官粟林忠道就已经预料到了那无可挽回的结局。他在给妻儿的家书中如此写道:“不必期待归来……我已注定死在硫磺岛……即使死后,也要保持清白的名声……” 单从书信的内容而言,在被历史定义的罪恶之外,他应该还有善良而美好的另一面——挚爱他的家庭,爱好旅行,爱好美好的事物。

影片中其实他内心并不赞成与美国开战,因为他对这国家一直抱有好感和钦佩。他深知己方面对的是何种困难,这场抵抗的结果只能是被毁灭。因此他以最坏的打算进行死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放弃海滩,所有工事转为地下;严令禁止日军最爱的自杀性冲锋。他的种种革新自然遭到守旧派军官的反对——“泡过海水的人思想就是奇怪啊”——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地下为主,海防为辅的折中战略。 在整个战役中,几乎所有人都一直拼到最后,岛上最初的两万多名日军士兵,仅有上千人投降或生还,其余全部力战至死。在最后的战斗时,粟林忠道选择了自杀。 当那个因为爱驹被炸死而垂泪的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救治重伤的美军士兵;当美军士兵伤重身亡后西竹找到一封他母亲的家书,念给大家听;当那个幻想着回家和妻子团聚,看看自己未出生的女儿的西乡掩埋粟林后挥着铲子扑向抢走粟林心爱手枪的美国大兵……,如此种种情景都会令观者动容。 “硫磺岛的来信是我试图通过他们的心灵、透过他们的双眼,来审视这场战争。”导演伊斯特伍德说:“从小到大我所看过的战争电影都是清晰地标明了善恶与是非。然而,对于战争中的每个个体来说,没有什么是真正清晰的。这两部影片不是关于谁胜谁败,而是关于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人类有权利要求以更好的方式度过他完整的生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战士们在战争中献出了唯一的生命,仅这一点就永远值得尊敬。这两部电影是我为这些凋谢的生命进献的贡品。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完整展现这个故事,有些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对于敌对的双方也具有普适意义的,应该共同分享。我希望,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人类历史上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短评

很少看战争片,只是因为看了之后心中很压抑,久久走不出来,我们总是试图找到人的闪光点,但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

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8分钟前
  • 推荐

把触角落在了战争中那些怕死的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上,不一味的追求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讴歌,伊斯特伍德无论在镜头的调度还是节奏的掌控上都已炉火纯青,优美的配乐更是把电影提高了一个档次。

1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虽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杀的狂热,被日本人珍为瑰宝,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过是“怯懦”以及对怯懦的掩饰。“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荣辱,只能把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自己虚拟出一个“崇高”的准则,并把这个准则看得至高无上,生命反而成了这些准则的牺牲品。他们是不安定的集团,单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他们集体发了疯。人如果想“超越人类而走近神”,结果则只能在自我神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从日本人角度来拍了这部片子,我觉得不是“反战”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的。很棒!

16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每次看战争片都很有触动

18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严肃的伊斯特伍德拍了有点泛滥的战争人性题材,能让人一气呵成看完近150分钟,功力不俗。爷爷太man了~

23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尽管电影在试图描绘人在战争中的闪光点,但实际上,战争更多还是在于人性沦陷上。

27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战争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噩梦,影片很真实,音乐也直击人心

32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一部片面的电影,一部只有本土没被侵略的胜利者才拍出来的电影

36分钟前
  • 小辰
  • 很差

很写实的一部电影,让人回味反思

37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推荐

跨文化拍外语片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影片勉强及格而已。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真实,触动人心

44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电影在描绘了战争中的残酷,很纪实

48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感动,好看

49分钟前
  • 恰逢烟雨天
  • 推荐

难得真实的抗战片,战争真的是令人无比厌恶的,对普通人真是致命的

52分钟前
  • 🐷年大吉
  • 力荐

很认真的战争片 值得一看

53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本片是值得愤青们认真看一看的。不过,深思之外,吸引我的是音乐,说不出的深沉和痛苦。

54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55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别拿军国主义说事,战争这玩意就是立场不同+思想偏激的产物而已。这部电影很棒!渡边谦显的悲壮,二狗果然是我看上的那只二狗

59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

1小时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