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佳人

欧美剧英国1999

主演:贾斯蒂恩·瓦戴尔,比尔·帕特森,弗兰西丝卡·安妮丝,凯莉·霍威,裴淳华,安东尼·豪威尔,芭芭拉·弗林

导演:尼古拉斯·雷顿

 剧照

锦绣佳人 剧照 NO.1锦绣佳人 剧照 NO.2锦绣佳人 剧照 NO.3锦绣佳人 剧照 NO.4锦绣佳人 剧照 NO.5锦绣佳人 剧照 NO.6锦绣佳人 剧照 NO.13锦绣佳人 剧照 NO.14锦绣佳人 剧照 NO.15锦绣佳人 剧照 NO.16锦绣佳人 剧照 NO.17锦绣佳人 剧照 NO.18锦绣佳人 剧照 NO.19锦绣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3:17

详细剧情

  该剧改编自Elizabeth Gaskell的同名遗作。  《锦绣佳人》在英国传媒奖中拿下最佳戏剧及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Molly(贾斯蒂恩·瓦戴尔 Justine Waddell 饰)和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相依为命多年,Molly渐渐长成如花的少女,父亲担心她谈恋爱,于是送她去拜访老友。Molly不在家的期间,父亲却突然闪电结婚,家中多了一个继母(弗兰西丝卡·安妮丝 Francesca Annis 饰)和姐姐Cynthia(凯莉·霍威 Keeley Hawes 饰)让Molly很难适应,尤其是继母对她诸多限制,好在Cynthia美丽又率真,Molly立刻和她结成好友,Cynthia所到之处都有很多男士败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没想到Molly暗恋的意中人也对Cynthia一网情深。心碎的Molly努力掩饰她的失落,却发现继母和 Cynthia似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长篇影评

 1 ) 爱情,隐忍与刻骨铭心

一如BBC系列贯有的风格,这片所展现出的美感依旧是那含蓄隐忍波澜不惊的表面下满载的刻骨铭心的激情与感伤。

****无关的扯谈的分割线****

05年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不招简奥斯丁迷们的待见,就是因为它完全失去了那股含蓄优雅的韵味和讽刺诙谐后面现实的酸楚感,成了一部挂着小说的题目,撑着小说的故事,魂却完全是别物的电影。

时常有朋友惊讶地说,你居然爱看爱情片,俨然为我居然爱好此类情节千篇一律,大多没有多么精巧的谋篇布局,也不见得多么深刻宽广的电影感到颇为不可思议。而当我偶尔说出,其实简奥斯丁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做了我压床头的书十多年直到我离家出来上学,他们则多会摇着头,接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是的,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看不得爱情至上还自以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更看不得小女生腻到死的小幸福小浪漫。但是,我爱看节奏舒缓纯粹简单的爱情片,我爱看未成为情侣之前若即若离的彼此摧残,爱看隐忍退让压抑翻滚的痛苦,并且愿意一次次被必然来临的一厢情愿的Happy end治愈。

其实,所谓古典的爱情剧们,若剔得只剩下故事大纲,大多沿着那么几个成熟的套路模式。故事不是走ABC就是BCA,作者所做的不过是在那么有限的几种可能性中作排列组合罢了。而乡村爱情的小故事们,甚至很难将时代的变迁元素明目张胆地加入进来,除了茶会舞会,就只剩下闺中秘谈和乡间的闲言碎语。

事实上,就跟鄙视它们的人所说的一样,这些爱情剧们大多都没有多么大不了的情节,甚至应该说,根本不屑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摆在台面上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和猎奇的鲜血结末。他们大多也就只是在说感情,加些金钱和地位,一般没有性,有时甚至未必有爱——如有时的张爱玲,最大不了也就再加生死时空,不过也就到泰坦尼克一类的程度,真到情书那样深刻到人生的,少的可怜。而且,其实,情书,已不算古典的爱情剧了。

于我,它们最大的魅力的不在于谁和谁和谁暗送秋波纠缠不清,谁和谁私奔,谁身败名裂谁修得正果的故事情节,也不是我一向很看重的作者透露和表达出的三观是什么的部分。它们吸引我的,是那股含蓄隐忍的味道,那种水面下的激情。隐忍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揪心的力量。

****终于想到回归正题 及 珍惜生命远离剧透 的分割线****

《锦绣佳人》的情节只能算中上。
开篇算中规中矩,中段故事的发展走向因为姐姐的出现而多多少少出乎未解触过原著的观众的预料,颇为吸引人一边糊涂着这是什么状况一边继续往下看,不过倒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结局则可以说有些糟,在短短的时间里一百八十度扭出来的Happy end实在一厢情愿到生硬,而奇怪的关于赶上好时代的感叹更是有点莫名其妙拔高主题之嫌。听闻此书未能收尾作者便去世了,也无怪乎编剧们一片善意地续上这么个奇怪的尾巴。

说人物塑造,也未必多么出彩。
Molly开场倒还有点不同于一般女主角的不太讨人喜欢的孩子气,而从姐姐Cynthia出场开始,则完全成了美好的品行的化身。Roger则从头到尾除了一次被美貌冲昏头的轻率爱情——而且完全合情合理——之外,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儿子完美兄长和完美丈夫的合体。父亲,继母,两位老姑娘,贵族们都几乎是现成的模子直接灌出来的,让大家惊鸿一瞥的Lady Harriet则更多是演员的加分。
比较有亮点可言的,大概是大哥Osborne,姐姐Cynthia和路人Preston。
说实在,Osborne是最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其实在故事开头,看到两兄弟出场和看过简洁知道还有一个重要女主角的我,曾私自浅薄地以为这是将会是一对兄弟加一对姐妹的微妙四角。没想到Osborne还没有加入调情的战场,就宣告一出场就是秘密的已婚之身且偏偏至死不渝。不过,这位兄长还实在是从头到尾孱弱凄惨,反观开篇真是虚张声势了些。
Cynthia很真实。这类无法深情无力真爱,不断移情、将就后反悔、劈腿、发备胎的,不知该说性情坦率还是没有定性的女人,其实身边实在活生生地存在不少,并大多毫无自觉。她们中不少并不像被伤害者口中所说的那种刻意玩弄他人冷酷无情。作为亲密的女性朋友的立场,虽然不认同她们感情上的肆意任性,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喜爱的这些孩子。锦绣佳人中,并未简单地为Cynthia贴上负面的标签,而是将她塑造成一个任性软弱却又让人不知道要怎么责备只能感叹地少女,个人以为,甚好。
至于Preston,其实他的塑造思路,对于这部剧而言,还挺有些现代的。他擅长理财,却不是那个时代看重的才华,更没有那个时代更加看重的地位和有教养的举止。而且,他确实并不讨人喜欢。在那个时代算是极端的表达爱的方式,以及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的胁迫。但当看到那叠退回来的信,看到Cynthia狂喜中完全无意的一瞥里他独自骑着马离去的背影,起码,我被他触动到了。

是的,锦绣佳人这部片让我喜爱,就是它那份隐忍的爱,放手,默默地藏在心中留给自己。

私以为,这部片最动人的,是单相思却得不到的初恋。

Molly和Roger,开始只是简单的青梅竹马。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话题,彼此了解,彼此欣赏,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份感情可能走向爱情的一端。直到Roger对美丽的姐姐一见钟情,疯狂地爱上了这么一个完全不知道他的价值,配不上他真挚感情的女人。Molly则过迟地在无意识的竞争中,才察觉出自己的爱情来。
于是,一边是自己喜爱的姐姐,一边是已经爱得什么都看不见的而只把自己当妹妹的他,Molly甚至没有了能表露自己感情的立场。若姐姐和他真心相爱相守也就为他们祝福了,偏偏姐姐却不过是逢场作戏似的漫不经心,而且很干脆地发了备胎卡还让对方欣喜若狂。于是,Molly一边要听姐姐反复无常的爱情倾诉,一边要掩饰自己的爱,却一次次忍不住拿自己的感情与姐姐相比,然后为他不值,却又无可责怪姐姐。于是感情压抑,沉淀,发酵,不见天日地折磨着她。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动人的感情,但若不是编剧的突发善心却无法善终。
个人很喜欢那场雨中告别的戏,两人隔这一段距离,没有动作,没有夸张地语言和表情,瓢泼的大雨中,对着语无伦次的Roger,Molly简单而坚定地回答,yes。那段戏在现实中实在不真实,却很动人。

还有一对感动到我的单恋,是Preston。其实这段感情能不能算他的初恋,完全要看初恋的定义。但它绝对是他第一段也大概会是唯一一段刻骨铭心到如此的恋爱。
他在平凡的日常相处中,慢慢喜欢上了自然地展现出真实一面的未雕琢的15岁少女。而在精心打扮出席的宴会上,她外表竟是如此迷人而自然地散发着风情万种的气息。于是他一下坠入了爱河,他求婚,他忍受她的完全保密政策,忍受她刻意的远离和无视,忍受她与无数的追求者的调情和正大光明的移情,他拒绝了几次美好的婚姻的机会痴心等待她如同那时代女子所当做的那样来履行承诺。然而到头来她却只是把他看作情窦初开时短暂的一个美好艳遇而已。她说我只是被你借给我的钱所捆绑了,你不能这样无赖地威胁我。她还说,我恨你。
然而这个男人终究没有狠下心来毁掉自己心爱女人的名誉与将来,在他清晰地看到一切已经没有一丝挽回的可能的时候,他只是远而默默地一个人看着她的窗,然后默默地骑着马离开。

好吧,我承认,这大概是代入感的问题,这部片子深而准确地拨动了我的某根弦,于是,虽然它的收场实在不完美,但我很爱它。

于是,我想看南方北方了,唉。

 2 ) 最好的年华——《锦绣佳人》

看的东西多了,不免累积许多经验,其实就是成见,不及时疏通便会泛滥,时不时窜出来捣乱。

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加入毛姆所说“狡猾的观众”群,一但侦探小说里出现一位和蔼可亲、与世无争的老先生,我们这些狡猾的观众立马指出:杀人凶手就是他!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任何一位温柔漂亮、弱不经风的女主角,狡猾的观众们也闪电般预感到:她将在这部戏里大受摧残——否则她就不必这样温柔、漂亮!这个结论不是我得出的,而是小波先生得出的,说明我们“狡猾的观众群”人才辈出,不说掌握真理也算无限接近。

可我的狡猾经验最近在一部BBC拍摄的《锦绣佳人》中摔了大跟头:刚刚看到一幅英国田园式风光卷轴在我的眼前展开,便在心里妄下结论,这不是《傲慢与偏见》里的浪博恩吗!从此,我的思路基本“锁”在这个结论里,汉姆雷夫人引以为傲的两位儿子刚在画像上出现,我的神经快速检索,怀疑那位倍受赞誉的长子奥斯本可能是个绣花枕头;接着,次子罗杰对我们的女主角茉莉关怀备至、细心呵护,《理智与情感》中的伪君子威洛比形象又浮上我的心头,引起我的警觉。当茉莉和两兄弟第一次在一起时,奥斯本兴奋着茉莉喜欢读他的诗,罗杰不温不火地指出,她也喜欢读他推荐的昆虫学书籍,我冷眼旁观,自以为做好迎接一场三角恋的思想准备。剧情继续发展,很快引出一位后母,诸多细节足以让我认定,这位后母就是上天派来折磨小茉莉,摧残她和父亲一派祥和的小宇宙,呼人生的凄风唤命运的苦雨的。等茉莉听够了后母的女儿辛西亚如何美丽如何有才华的风传,真人现身,剧情进入了高潮,之前的猜想一一落空,我不死心,立刻从辛西亚夺人的光彩背后泄露出的蛛丝马迹断定她的水性杨花。而她暗自恐惧又不由自主被吸引的神秘男普雷斯顿,则毫无疑问是另一个韦翰,辛西亚肯定会跟他私奔!

我的哥德巴赫猜想们全遵循万有引力摔在地上,砸个稀烂,好不狼狈,从另一个角度说——好不痛快。

要说成见也不全是无益的束缚。剧集改编自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小说《妻子和女儿》,这位狄更斯时代的女流之辈在文学史上之所以留名是因为她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深入表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诸多变化和矛盾,及对传统社会构架的冲击和瓦解(集中反映在她的代表作《北方与南方》里面)。象《妻子和女儿》这类发生在乡间的故事,虽然抽离了城市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却时时刻刻从日常生活的变迁缝隙中透露出大时代的壮阔背景,这一点,跟简·奥斯丁“两寸象牙上的微雕”倒是不谋而合,看盖斯凯尔夫人以闭塞、宁静、和睦的乡村小镇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感觉她深得奥斯丁犀利的真传,摒弃前者刻薄的同时添加了自身的诙谐亲切。虽说是围绕乡间四五户人家发生的故事,却丝毫不显得单薄,力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借丽萃之口发表的观点:“可是人本身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

跟班纳特一家住的浪博恩一样,何林福也是一个小地方,茉莉和她当乡村医生的父亲吉布森先生在此相依为命。汉姆雷先生一家是当地古老的望族,家道中衰,这也是为什么汉姆雷先生对被誉为天才的长子奥斯本寄予厚望、极端严厉的原因。何林福大人一家是新贵,代表资本和财富的重新洗牌,位高权重但声望尚未完全建立。当然,一幅典型的英国风情画怎能没有老处女的身影,她们一般都聒噪但心地善良:布郎宁和菲比姊妹,作为茉莉已逝母亲的朋友,两人向来把茉莉视若己出,有时不免横加干涉、神经过敏。一场好戏的推波助澜除了主角的精彩演绎,少不了配角的穿针引线、插科打诨,有时甚至画龙点睛,这一类人物的写意,BBC 剧集最擅长,比如《傲慢与偏见》里面爱传闲话的菲利普姨妈,《锦绣佳人》里也有一位古德诺夫人担当类似“职责”,专管六国贩骆驼。戏剧冲突的发刃,一般始于外来因素:外表优雅内心势利的克莱尔成了吉布森先生的续弦、茉莉的继母;她仪态万方、魅力四射的女儿辛西亚成了茉莉的姐姐;猎犬般阴郁注视着辛西亚母女的普雷斯顿先生也搬到镇上,做了何林福大人的土地经纪人,好戏这才开场……

茉莉作为全剧的主角,在辛西亚出场前一直是所有人的宠儿,她身上融会了那么多优点,难怪人见人爱。剧情发展的始终,茉莉的表现几乎可算完美,但这样的完美被辛西亚的夺目光辉所掩盖,变得如此微弱和不起眼,我不知道茉莉是如何平衡爱被忽视、分享、掠夺带来的痛苦,天性宽厚的她先是接受了一位严苛的后母,继而接受一位处处抢占风头的姐姐,最后接受心上人罗杰情怀别抱的残酷现实,表面的平静需怎样的毅力维系——这是身份要求的教养,也是自尊必需的伪装,茉莉做得很好。她让我想起简·奥斯丁笔下的许多人物:主旋律是《傲慢与偏见》里丽萃的聪颖、坦率、有主见(当然,主见太强难免变成偏见);她有吉英的镇定;有《劝导》里安妮·埃利奥特的隐忍;有《爱玛》里爱玛的古道热肠;还有《理智与情感》里大女儿埃丽诺的懂事和牺牲精神。

这样一个茉莉为何汉姆雷兄弟就是视而不见?不,准确地说奥斯本看见了,他一直看得一清二楚,是唯一没被辛西亚的外表魅力所蛊惑的男性,可他已心有所属,秘而不宣的婚姻“连结”了他和茉莉同时也“分离”了他俩,茉莉只能作为他最信赖的小妹妹分担他的忧虑,他只能成为最疼爱茉莉的大哥哥,每每在她沮丧的独处时分送去慰籍和鼓励。罗杰也不是没看见,假若没有辛西亚的出现,一道强光迷蒙了他的双眼,他和茉莉之间情愫暗生,水到渠成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辛西亚的出现,就象辛西亚本身,是一锅正在剧烈反应、极不稳定的溶液,搅乱了一方平静。

用镜头表达看不见摸不着微妙的似有还无一向是BBC的强项,或许也是英国小说的强项,这个国家含蓄克制的民族性比之欧洲诸国,可谓异数,相当地“东方”。除了刚一见面的“傲慢与偏见”,茉莉对罗杰的倾慕显而易见,罗杰也心有所感,否则他不会走了七英里路,只为给茉莉送来一个把布郎宁姊妹吓了一跳的大蜂巢。不能怪罗杰见异思迁,犹疑首先来自内部,茉莉总让我想起《傲慢与偏见》中的吉英,她们都是感情丰富却性格镇定、外表保持和颜悦色的得体女子,关于这点,丽萃跟她的好友夏洛特还有过一番争论,夏洛特对男女之间成其好事的心照不宣不抱希望:“要是一个女人在她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也用这种技巧遮遮掩掩,不让他知道她对他有意思,那她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那么,就是把天下人都蒙在鼓里,也无补于事。男女恋爱大都免不了要借重于双方的感恩图报之心和虚荣自负之感,听其自然是很难成其好事的。恋爱的开头都是随随便便——某人对某人发生点儿好感,本是极其自然的一回事;只可惜没有对方和鼓励而自己就肯没头没脑去钟情的人,简直太少了。女人家十有八九都是心里有一分爱表面上就露出两分。毫无问题,彬格莱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如果不帮他一把劲,他也许喜欢喜欢她就算了。”

夏洛特对情感的过分清醒为她赢得柯林斯这样的丈夫,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激赏,可我们不得不承认此话有理——尤其当毫不留情的现实扇一厢情愿浪漫的耳光时。假若没有后来达西先生的大力促成,彬格莱先生对吉英的喜欢无疾而终机率很大。罗杰也是,他对茉莉的喜欢,很快不敌辛西亚“心里有一分爱表面上就露出两分”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而辛西亚,作为茉莉的“对立面”、相反参照物,代表另一种情感诉求的扩张极限。如果说茉莉是一汪给予的清泉,辛西亚就是一潭索取的深渊,从小缺乏关爱的干涸使她在爱的占有欲方面格外贪婪。她几乎出于本能,或者说不自觉地随时随地发散魅力,捕获爱慕,满足虚荣,陷入予取予求的恶性循环。她的抢夺毫无预谋,征服的快感很快消散,男人们前赴后继的追求不过是她驱散内心不安全感饮鸩止渴的手段。外表完美的辛西亚内心残缺,隐隐回荡放纵的咆哮,注定要过多舛的人生。承诺对她不是保障而是枷锁,订立的瞬间便滋生打破的冲动,无论普雷斯顿、罗杰,还是最后迎娶她的汉得森,谁都没能真正敲开她的心门。她也不是天性凉薄,只不过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矫枉过正,总以为不敞开便不会受伤害。辛西亚误入歧途无法回头,永远失去爱的天赋。辛西亚的内心世界是纯良的茉莉无法想象的,可她凭借善良的直觉体谅着,也只有她能体谅事事顺遂的辛西亚、胆战心惊徒劳地抗拒,并勇敢承担拆除辛西亚人生“定时炸弹”的重任,不惜搭上自己的清誉。柔弱的茉莉此时简直象位女侠,不光辛西亚信靠她,还有奥斯本,还有汉姆雷夫妇,她伴随这么多人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难怪后来得知真相的吉布森先生也对自己的女儿表示惊异:“你小小的身躯里还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呢?”

和辛西亚一样,我从一开始就预感到罗杰和辛西亚的婚约只是镜花水月,假若连这也猜不中,别说“狡猾的观众”,连“愚钝的观众”群都未必愿意接纳我。罗杰文质彬彬、品学兼优,可是太面,父亲不准他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能降服危险小兽的唯一途径,只能比它更危险,辛西亚嫌他无聊而笨拙再正常不过。“漂亮的皮毛底下藏着一颗冷酷的心”——辛西亚对普雷斯顿的评语也同样适合她自己,他俩才是棋逢对手、天生一对。可辛西亚的反叛也只是半吊子反叛,虚荣也是模棱两可,她既闹不清自己究竟要什么,也无勇气孤注一掷。婚姻的避风港能安抚她多久真是个问题,但愿我在杞人忧天。

说到我们的茉莉,她简直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天使爱美丽”,没有理由不获得幸福。也只有做过一场白日梦,幻相的魔力消褪殆尽,小茉莉在罗杰眼中才真正长大。如今再没什么能够阻挡,这对神仙眷属的携手红尘、仗剑天涯。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爱情有惊无险各归其位、迎来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只是这结局里没有奥斯本的身影,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个绣花枕头,我错了;接着我以为他是个登徒子,我又错了。我跟奥斯本偏执的父亲一样,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原来他是个倒霉蛋,为爱情走背字入不敷出也就罢了,还祸不单行地患上绝症。奥斯本之死那场戏拍得分外动人:他走着走着,停了下来,仿佛情感、责任、病痛的重量加在一起,最后一根稻草将他压垮。他缓缓倒下,风吹树动,甲虫轻轻爬过他的脸颊……欢乐、痛苦、眷恋、遗憾,所有的不舍全都放下,一个生命离开了。世界因此寂寞了几分,可除了至爱亲朋,有谁能听见天地间那一声忧伤的叹息。

关于辛西亚的生母、茉莉的继母克莱尔,值得记述几笔。这样的人物英国小说中俯拾皆是,恰如福斯特对英国人的性格分析,她正符合中产阶级审慎、势利、伪善、自私的典型性格。跟《理智与情感》中的达什伍德夫妇一样,她只是患了道德上的肺病,慢慢垮下来,却对这种病是什么一无所知。她先是冲着奥斯本的长子地位大献殷勤,偶然听说他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态度立马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竭力促成罗杰与辛西亚的匆匆订婚。罗杰远赴非洲考察,她又遗憾辛西亚不得不拒绝身边更优秀的求婚对象。婚姻在她眼里是桩待价而沽的生意,价高者得。问题什么价格才够高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是一桩注定要吃后悔药的生意。可说到底,作为母亲她一心为女儿的幸福算计,自以为这便是对女儿最大的关心,究其出发点,也无可厚非。就象福斯特总结的那样:她的身上略有恶德,却不是真正的冷漠。错误的是手段。

至于辛西亚和普雷斯顿私定终身的往事为何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不得不介绍几句当时的社会背景:维多利亚时代虽然世风渐开,可上流社会的权威还在,阶层与阶层之间就财产而言界限可以模糊,只剩下所谓“教养”这最后一道防线,证明你的社会地位,万万不可逾越。我国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朱虹,在为《傲慢与偏见》写的导读中专门提及:“英语中manners的概念包括许多内容——举止、言谈、礼貌、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总之,一个人的文明教养的综合表现。”在当时的社会,“教养”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比法律还重要。《傲慢与偏见》里的班家姊妹们,哪怕再想见彬格莱先生,也只能等父亲首先登门拜访,对方回访时她们也不能露面,只能利用楼上的窗口,“看清了他穿的是蓝外套,骑的是一匹黑马。”男女倾慕是再隐私不过的一件事,但必须在公开场合滋养促成,才算得体。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此热衷于一次次舞会、茶会的原因吧,否则他们简直没有机会互相了解——虽然这类“公共场合”所能提供的个人信息也非常有限。《锦绣佳人》的时代晚于《傲慢与偏见》几十年,但社会风气基本延续,影片一开始,吉布森医生的学生爱上了茉莉,私下给她写信被吉布森截获,他就训斥学生“这不是一种绅士行为”,并因此把女儿送去汉姆雷先生家暂避。罗杰爱上辛西亚,虽然两家关系已极其熟络,可不经长辈允许擅自上门拜访,也是失礼行为。哪怕吉布森先生和汉姆雷先生都乐于看见双方孩子相互衷情,罗杰的爱慕还必须知会茉莉的父亲。相比之下,辛西亚跟普雷斯顿的行为就太轻率了,哪怕普雷斯顿再有情谊,也无法获得社会舆论的赞许,因为他的行为在当时的道德标准看来相当鬼祟。辛西亚方面则更尴尬,私定终生的行为对一位淑女的毁灭是致命的,除非缔结婚姻,才能挽救一桩丑闻。可辛西亚后来又反悔了,不想嫁给普雷斯顿,其出尔反尔简直是在玩火。假若《傲慢与偏见》里的班家姐妹只因为有些不体面的亲戚,嫁给有地位男人的机会就大大减少,那辛西亚本身的不体面行为一旦暴露,完全可能堵死她的婚姻之路,整个家庭也将为此蒙羞,颜面扫地。幸运的是辛西亚有茉莉这样一位妹妹帮她出面谈判斡旋、化险为夷。而茉莉有哈利叶夫人(她是何林福大人的妹妹)这样一位有权势的朋友,堵住势利小人的闲言碎语,她的名声才力挽狂澜,得以保全。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是英国十八到十九世纪的小说无法回避的现实性。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笔笔收支细账。难怪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赞扬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突出例子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串门、跳舞、喝茶、聊天,谈笑风生的社交生活只是表面,支撑这一切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生存竞争,说白了就是数字,赤裸裸的数字:班纳特先生一家拥有年进两千镑的地产;班纳特太太嫁给他时有四千英镑的嫁妆;班家五位小姐每人结婚时只能从母亲方面得到年息四厘的一千镑存款。彬格莱先生有十万镑遗产,每年进款四、五千镑;彬格莱小姐有两万镑嫁妆。达西先生有年进一万镑的财产;他的妹妹乔治安娜有三万镑嫁妆。韦翰和丽迪雅私奔后,至少要向达西敲诈一万镑才肯走进教堂。达西的表哥费茨威廉上校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倘若结婚,女方至少得给他带来五万镑嫁妆……资本对人际关系的操纵和定义是残酷无情的,而爱情,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盖斯凯尔夫人的时代比奥斯丁又晚了几十年,曼彻斯特的生活经历使她亲眼见证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惊人扩张,和传统乡村生活的日渐式微。笔下的乡村在其宁静安逸的外表之下,潜伏着危机。比如汉姆雷先生一家虽比何林福一家在当地早定居四百年,可他手中空有土地,却连修茸水渠所需的100镑现款都拿不出来。别被《傲慢与偏见》里动辙上千镑的财富单位迷惑住,实际上盖斯凯尔夫人生活的十九世纪上半叶区区20镑就够维持城市产业工人一家整年的开销。同一时代的《简爱》记载,当时一个家庭教师的年收入是30英镑,100镑相比之下可谓“巨款”。看来我白“同情”了班纳特一家这许多年,每年两千镑的进项能维持乡间怎样的生活,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只不过,班纳特一家的参照物不是城市里的产业工人,或者桑菲尔德庄园阿黛尔小姐的家庭教师,而是彬格莱先生和达西先生,才显得“寒酸”和“困顿”。

班家姊妹最大的隐忧是没有一笔稳固的财产保障她们今后的生活,除了嫁人一途(而且必须尽可能地嫁得好),她们没有别的方式自我拯救。男性相比之下在婚姻选择的自由度上也大不了多少,这跟英国长期以来的“长子继承制”是分不开的。“长子继承制”一方面保障财富的集中不会散失,一方面激励没有继承权的次子自立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资本的稳步积累有明显的好处。可凡事都有两面,它同时也扼杀了多少情感的萌芽,让金钱因素日益成为婚姻的主导。没嫁妆的女子渴望嫁个有钱人,没继承权的次子希望娶个有嫁妆的富家女,金钱互补的同时地位也需相当,两两加权的结果加大了婚姻市场的寻租难度,所以英国盛产老处女,也盛产家庭女教师。对简·奥斯丁这种中等家庭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无嫁妆女子而言,错过了婚姻,就只能受惠于兄长寄人篱下,或远走他乡做家庭教师含辛茹苦。了解了这些背景,再去看《傲慢与偏见》里写班纳特太太——“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才能体味奥斯丁风趣背后的一丝苦涩,而不是一味嘲笑了。

回到《锦绣佳人》,作为汉姆雷家族继承人的奥斯本也一样,父亲对他未来妻子的唯一要求便是身世相当、嫁妆丰厚,因为他肩负着中兴家道的重任。可他偏偏偷娶了一位法国女佣,身无分文。众所周知,保守的父亲牢记英军在拿破仑战争中所摔的跟头,痛恨法国人,连跟法国人来往的自由党人何林福大人也不来往,更何况接受一位法国儿媳,想都别想!说奥斯本是被绝望压垮的也不为过。幸好死亡软化了成见,新的生命促成新旧思想的握手言和,妻儿回到何林福的大团圆,是对奥斯本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再说罗杰,作为次子的他本来前途堪忧(这也是势利眼辛西亚的母亲刚开始对他的拜访泼冷水的原因),可他成绩优异,先是获得剑桥大学的一等奖学金(估计那是一大笔钱,因为罗杰分出一半给哥哥奥斯本,后者高兴地说,足够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活了),后来又得到酷爱自然科学的何林福大人的赏识,把他引荐给法国的学术权威,获得带队科考非洲两年的难得机会。非洲之行罗杰失去了辛西亚的爱情却重新发现茉莉的价值,返回英国的他拥有了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双重头衔,收获不可谓不丰,还因此建立了事业基础,在众人眼里,如今变成茉莉的家世配不上他了。幸好有豪爽的哈利叶夫人视茉莉为知己,为朋友两肋插刀,动用影响消除不利茉莉的谣言绯闻;又暗中使劲,帮罗杰和茉莉这对过分含蓄的有情人制造机会,否则他们也难成眷属。冠冕堂皇的门第背后那本经济细账,又会扼杀一对爱情。

钱、钱、钱,关于孔方兄的长篇唠叨连我自己都觉得铜臭甚浓,有些刺鼻。可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是我们“读懂”一个故事起码的知识储备。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选择,分辨彬彬有礼的言谈中怎样的利益在交锋。比如普雷斯顿先生和汉姆雷先生之间的冲突就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跟保守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普雷斯顿先生算职业经理人的“先驱”,在那个时代却没有地位。有钱人仰仗他的头脑帮他们理财又瞧不起他,辛西亚不愿嫁给他的最大原因也在于他在上流社会没有相应的地位吧(很明显,为抗拒他危险的吸引她曾怎样地挣扎过)。在我看来,苦等辛西亚长大却等来背叛妒火中烧扬言报复的普雷斯顿,最后选择把辛西亚最害怕的证据——几封情信归还给她,无疑是相当磊落的绅士行为,连茉莉都说,“他是真的深爱你”。有情有义有能力,对提升他的地位毫无帮助,普雷斯顿只能接受时代的偏见,对着汉姆雷先生的背影恨恨骂道:“开工前不计成本有何地位可言,何况还在初冬解雇工人!”再比如吉布森先生给他的继女辛西亚一年二十镑的零用钱,辛西亚要去伦敦叔叔家作客他又额外给她十镑,连一向刻薄的辛西亚母亲都忍不住惊呼:“亲爱的,你真太慷慨了!”一旦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找准参照物,就会在心里由衷地赞同辛西亚母亲:是的,他真是太慷慨了!

没有惊心动魄的命运传奇,没有你死我活的人生苦斗,《锦绣佳人》讲述平常生活的起伏变迁,演员的精湛表演把剧中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情节发展扣人心弦。也是啊,哪来那么多大奸大恶,只不过都是普通人身上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我们都可能象茉莉那样心存偏见,在爱情面前胆怯犯傻;
我们都可能象克莱尔那样只顾眼前、自私自利;
我们都可能象辛西亚那样贪幕虚荣、没心没肺;
我们都可能象罗杰一样被美色所迷,爱上爱情;
我们都可能象奥斯本一样追求真爱,却无力负担现实生活;
我们都可能象汉姆雷夫人那样溺爱孩子;
我们都可能象汉姆雷先生那样严厉刚愎,把跟孩子勾通的所有渠道通通堵死;
我们都可能象普雷斯顿那样分不清爱情和占有欲;
…………

日头升起,日头落下,生活的面目无甚改变。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最好的年华。

 3 ) 诗人的下场

诗人的下场
  凉山柏
  
  老爵士有两个儿子。长子奥斯本从小就是家族的希望,现在却和父亲渐行渐远。次子罗杰虽然不及哥哥俊秀聪明,却是个听话顾家的好儿子。
  罗杰是个书蠹头,兴趣简单,对于自然科学有热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剑桥大学奖学金,洗刷了哥哥奥斯本屡次落榜的耻辱、为父亲在乡里乡亲面前挣足了面子;而且自己也获得权威学者的赏识成为学术新贵。对于罗杰,一切都是良性循环,读好书,有奖学金,有社会地位,有美女倾心。
  
  奥斯本和罗杰不一样,完全就是诗人和科学家的区别。
  罗杰身体健壮,得益于野外探险的锻炼,而奥斯本则天生一副病殃殃的身胚。罗杰对待生活的要求很低,毛糙些也无所谓,在南美洲的荒原上搭个篷帐他也能睡得很香。相反,奥斯本对待生活就要求精致,是个公子哥,连用个晚餐也要换上正装。
  奥斯本还有着诗人的敏感神经、阴郁性格,经常在政见、阶级这些无聊问题上和父亲起冲突。当父亲叨叨唠唠骂着法国佬,罗杰专注于在显微镜看昆虫标本,只当是老年人固执的脾气而一笑置之,而奥斯本却非常反感。
  
  对于奥斯本,生活是个恶性循环,恶源就是该死的诗。
  写诗占用了他太多时间和精力,没法通过正经的学院考试;写诗需要充沛的感情,一不小心就恋爱上了,偷娶法国妻子、买房子、买家俱,在法国置办一个齐全的家的花费已远远超出了他的经济能力,甚至需要罗杰分一半奖学金来周济;缺钱了,更寄希望于诗集出版,但是即使出版了,微薄的获利也根本不足以养活他和老婆;学业的失败、和父亲的冲突、经济上的困境都是对身体的致命打击。
  瞧瞧,这就是诗人,诗人就是麻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挣不到钱,养不起老婆孩子,却还偏偏多情,拖家带口;天性多虑多忧,专长是空谈。
  
  但是,仍然是一种诱惑。听听这首歌(方大同):
  
  “我愿意为你背诵每一首情诗,让我们要多美丽就多美丽。我送你情诗,就凭着灵犀一枝.....”
  
 

 4 ) BBC经典之《锦绣佳人》:三个女人一台戏

同样一部作品,同样一个读者,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意义。
 
在丫头就要18一朵花的时候,半脑徐娘闲来无事又看了一遍Wives & Daughters(锦绣佳人),看着看着便发觉自个的情怀不知不觉中已经从青春步入中年。何以为证?哎,我发现自己终于可以不再一味沉迷在少男少女们的伤春悲秋中,可以试着去理解家长们为了儿女不惜费心张罗了。
 
八卦八到这个份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一个中年母亲的眼光,去相一相这些个正在婚姻市场上的男男女女们。
 
本着女士优先的原则,先从待嫁的闺秀们八起:
 
1、茉莉(Molly)
小镇名医家的千金茉莉虽说母亲早逝,好在父亲看女儿看得比自己还重,又倚着母亲那些尚未出阁的闺蜜死党们悉心呵护,出落得如花似玉。
 
等级社会里,医生总处在不上不下的中间层:贵族们无需也不屑去凭本事混饭,每年的皇粮便足够维持相当的排场;底层的家庭呢,因为孩子们打小就被剥夺了扫盲习字的机会(这个在GASKELL另一部作品Cranford中有较大篇幅的描述),早早失去了悬壶济世的可能;中产里的殷实望族为延续香火的子孙们灌输的第一个理想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至于“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点,则被家长刻意忽略了。为什么呢?都是金钱惹的祸。在中产父母们看来,子女的婚姻也是生财敛财之道,既是一锤子买卖,那不管嫁出去还是娶进来,都指望带来的聘礼或嫁妆越丰厚越好,至于聘礼或嫁妆后面那个新人,长得怎样倒在其次,如果碰巧长得英俊或者美丽,便是福有双至的稀罕好运气。
 
这么看来,茉莉她爹在发现自家诊所的小伙计对茉莉情有所钟后再次严申职业操守并且告诫小伙子不要指望吃天鹅肉,倒也不难理解。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女儿嫁出去衣食无忧?尤其是在那个女性还很少很少加入劳动大军凭双手吃饭的时代。再继续往下看,茉莉她爹鼓励茉莉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给自己置一身漂亮衣服去小镇资深望族翰墨林(Hamley)家陪伴卧病在床的翰墨林太太,便更好理解了。凭良心说,茉莉她爹这么做一定也是从关心病人的愿望出发,当然,翰墨林家有两个在牛津读书的未婚儿子则是茉莉爹看到的最基本的动力。
 
虽然这是茉莉爹和翰墨林太太商议好的,天真的茉莉却蒙在鼓中。茉莉,我太喜欢这个名字了,像极了茉莉花的性格:素净、淡雅、香得幽静而不张扬,即便是吸引,也是有分寸地一步一步来,不至于在亮相的一刹那将所有的美丽铺天盖地地抛洒。所谓静若处子说的便是茉莉吧。茉莉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到翰墨林家,可见等级、家教在那个时代对年轻男女是多么的束手束脚。翰墨林太太一下子就喜欢上茉莉了,一来是不可抑制的母性洋溢,谁让茉莉打小就是个没娘的孩子呢,二来也是从准婆婆的角度审视了一把,觉得以茉莉这般闺秀,两个儿子任谁娶到都是福气。女人看女人而由衷地喜欢、欣赏,不是气场相似兼容,就是彼此有眼缘。茉莉这样的女孩子,又有谁会不喜欢呢?在翰墨林家的几天里,茉莉和一家老少四口都见了面,老翰墨林无疑是可爱却世故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茉莉的知书识礼,从牛津回家的两兄弟老大傲世鹏(Osborne)和老二若即(Roger)无疑都是喜欢茉莉的,只是诗人气质的傲世鹏瞒着父母悄悄娶了个曾为女仆的法国女人,在父母尚且热心张罗的时候,早早遁出婚姻市场。傲世鹏欣赏茉莉心疼茉莉,像一个最信得过的兄长,尽可能为茉莉遮挡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霜雨雪。老二若即是个品学兼优中规中矩的科学才俊,有百分之二百的理科性格。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来磁场干扰,以他的慢热加上茉莉的暗香,时间久了总会温馨到一处。只是,有多少桃花源可以提供一片任时光打磨雕琢经典的净土呢?
 
2、珂莱迩(Clare)
这么早让茉莉的继母克莱尔出场,实在是不得已。为啥?茉莉在翰墨林家小住没个几天,她爹就要续弦了。这个决定来得很突然,习惯和她爹相依为命的茉莉一时不大能接受,但以一贯隐忍又顾全大局的性格,茉莉宁愿把自己的开心暂时放在一边,哪怕是为了父亲,也要开开心心地迎接继母珂莱迩的到来。

这继母继女不算初次见面,茉莉还小的时候,跟着母亲的闺蜜姐妹一起去参加小镇新晋贵族鹤龄福(Hollingford)家的舞会,一时困倦躺在树下小寐,被鹤龄福夫人瞧见,吩咐女侍珂来迩小心呵护。珂来迩明显有些失职,居然忘了把孩子叫醒回家。这么一件不算大的小事,对于失婚亦有一女的珂来迩,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如果不是因为不知道小孩子天黑就想回家的心理,大约就是对小姑娘刻意忽视。尽管茉莉早已记不得这个童年旧事,但珂来迩不单记得,还立刻说服自己相信是因着自己的关心呵护,茉莉那一晚才得以随父亲返家。女人啊,像珂来迩一样自我感觉良好是多么的重要。

珂来迩无疑是美丽的,即便已经过了盛放的花季。相比珂来迩的容貌,内心显然更胜一筹:心计这个东西,还真不能完全没有,否则难免吃小亏,还未必沾上大便宜;不过,太工于心计的话,眼前的便宜总不至于错过,长远的利益还真是很难说。珂来迩在服侍鹤龄福夫人的时候,一刻也没忘了给自己再找个般配的人家,即使不能像鹤龄福夫人般雍容华贵,至少可以对下人摆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谱。策马而来手到病除的茉莉爹,简直是眼前最佳人选。目标一锁定,珂来迩使出成熟美人的魅力半迎半拒欲语还休间彻底折服丧偶多年的茉莉爹。不过,茉莉爹这回急火攻心,多少有点误诊:新续的弦,只非常保留地在他面前奏了个“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丽音,余下“嘈嘈如急雨”的大弦,都等着调教继女茉莉和一众下人了。

一个强势继母的到来,对温顺谦忍的茉莉简直是灾难。从前平静温馨的好时光没有了,爹的关爱都转移了。茉莉那些旁人见了都夸的好品质,在继母的数落下简直一无是处,就连压抑久了想出去透个气,也得看继母的颜色。这些委屈是不能说给爹听的,茉莉太心疼爹,也知道爹眼中的继母是个不同的珂来迩,继续忍吧,只要爹开心只要家里表面一团和气就好。

3、辛西娅(Cynthia)
茉莉在家多少是压抑的,幸好辛西娅回来了。辛西娅是谁?哦,是珂来迩的女儿,和茉莉年岁相当,从法国寄宿学校毕业回来了。辛西娅多好看,像一只蝴蝶从空中飞来,翅膀还在扑闪着,娇喘便随着脂粉香气早早传过来了。

到这里不得不提一笔,Gaskell那个年代里,英国人(主要是英格兰人)对法兰西很不待见。这也是傲世鹏不敢跟家人透露婚姻秘密的原因之一。那时的英国人觉得法兰西的空气都是轻浮的,法兰西的男人都是花哨的,法兰西的女人都是开放的。那么,在法兰西的染缸里浸淫了几年的辛西娅带来的风情,对小镇的女人们简直是难以忍受的,不过,年轻的男人们几乎不可抑制地被吸引,连科学头脑不解风情的若即也被香风即刻熏倒立刻开窍。若即能跑上十几里地给茉莉送个蜂窝,丝毫没想着会吓着姑娘家,这回到底开窍了,采上一束五彩的鲜花送给辛西娅。

辛西娅这样的女孩,好多时候天真起来很可爱,尤其是在不止一个男孩面前。一些性格里养成的东西,总要在合适的场合散发出来。真不能指责她是故意的,辛西娅和茉莉两姊妹相处得相当融洽,甚至好过辛西娅和自己母亲的关系,可一旦在姊妹俩面前出现异性,辛西娅总是要一个个征服的,像一个太有占有欲的孩子,哪怕自己享用不玩,也要抢过来摆在面前,全然不顾别人面前的空杯空盘。茉莉不是个出风头的女孩,无端摊上一个爱出风头的辛西娅,还有个时时压住茉莉把机会全部创造给亲女儿的继母珂来迩,在原本供给有限的小镇婚姻市场上,简直有成为薰衣草女人的隐忧。单纯得不谙风情的茉莉,怎么知道辛西娅心里有天大的秘密,以致于日后差点要赔上自己的清白名声?

辛西娅和母亲的关系很冷很疏离。单身母亲稍一自私疏忽,对日渐长大成人的女孩心灵都是不可挽回的伤害。辛西娅15岁的时候也向往社交舞会上的香车宝马、衣香鬓影、翩翩男士,想象自己在其中舞蝶般快乐自由。无奈母亲还没心思顾及到女儿,当务之急是为自己寻个人家。要埋怨只能埋怨珂来迩再嫁得太晚,辛西娅又成熟得太早,母女双双上市的话,谁先脱手不言自明。那会儿的珂来迩顾不得辛西娅,任由辛西娅倚靠上尽管有些才气却囊中羞涩的鹤府管家浦来世(Preston)。若是珂来迩知道辛西娅私下跟浦来世定下几年后成亲的婚约以换取手头的一时宽绰,保不准要气晕。

辛西娅任由母亲张罗翰墨林家的两兄弟来相亲,当然主攻对象是长子傲世鹏。要知道,一旦老翰墨林呜呼了,家产可都是归长子傲世鹏的。傲世鹏当然不会为辛西娅所动,倒是对善良的茉莉尽力呵护。若即见到辛西娅两眼瞳孔都恨不能放大,连眼角的余光也瞧不见一旁茉莉深情的注视。可怜的茉莉要成全多少人的幸福才能为自己着想一次?

情场上无往不胜的辛西娅在母亲左右掂量后的鼎力相助下,悄悄和即将远行南非科考的若即订婚。傲世鹏已经被势利的珂来迩放弃,在她偷听到傲世鹏患上不治之症后。谁也没想到若即对辛西娅而言只是一个可能的下家,如果实在找不到更满意的,嫁他也无妨。

三个女人一台戏,个个都来唱主角。配角总得有,谁?一众男士,从茉莉爹到翰墨林家老少三丁,最后还得捎带给浦来世一点戏份。

4、茉莉爹(Mr. Gibson)
凭良心,茉莉爹是个大好人,行医恪守医德无可挑剔,对病人尽心尽力关怀备至,这为茉莉家在小镇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同时也使丧偶的茉莉爹成为小镇一众待字闺中的老处女们的心仪对象。茉莉爹对茉莉就更无话可说了,为免女儿受后娘的苦,硬是多少年不思续弦,把茉莉呵护培养得知书识礼有礼有节。茉莉爹还遗传给(或者说言传身教给)茉莉一些非常重要的人格:比如正直与坚持,比如为他人分忧解难。如果说茉莉爹面对的总是身体染疾的病人,茉莉后来帮助的,更像是心灵有恙的病人。

茉莉爹瞧着茉莉一天天长大,开始发觉光是个爹不能完全解决女儿碰到的问题。女孩儿大了,得有个母亲般的人帮助指引。茉莉爹续弦的本意也是如此。不过,像大部分男人一样,茉莉爹在娶妻这件事上,并非年岁大了(grow old)思想就成熟了(grow up),所以在中年时犯初恋男孩一见钟情不娶不休的发热病,为茉莉找了个其实相当自私自利的后妈。

茉莉珍惜和爹单独相处的分分秒秒,茉莉爹何尝不是?怎奈续弦后茉莉爹把妻子放到首位,茉莉迟早要出嫁,剩下的日子还得跟新太太珂来迩一起过,这个是长远目标,不经营好不行。茉莉有时候很委屈,茉莉爹也知道,不过夹在中间的人,稍不注意就是三败俱伤,小事上能息事宁人就息事宁人吧。再娶后的茉莉爹有一点从未改变:正直与坚持。所以才会有后来对新妻珂来迩和继女辛西娅的愤怒、对茉莉的误解与理解。

5、老翰墨林思亏安(Squire Hanley)
老翰墨林是比较典型的中产偏上阶层代表。祖上的老本像陈年的马鞍,一天天磨旧磨薄。家里地倒是广袤,可缺的是修葺维护的银子。从哪儿来呢?两个儿子还没成家,凭着翰墨林家的声望,娶进来两个带丰厚嫁妆的媳妇应该不难。老翰墨林之所以对长子傲世鹏失望继而愤怒,一则因为傲世本整日里写诗,凭这玩意儿挣不到银子的;二来傲世鹏钱花的不明不白,可不能在外头花天酒地坏了名声,以后怕不能娶到体面人家的淑女。老翰墨林处世相当实际,当得知傲世鹏身后还有遗孤,想都不想就提议把孩子领回来认祖归宗,至于孩子的母亲、傲世鹏的寡妇法国女人爱米,“让她自己回法国老家呗”。这一点和《女王》(Queen)里女王丈夫在得知戴妃车祸丧生后提议带孙子出去打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眼里,感情是个可有可无可忽略的东西。

6、傲世鹏(Osborne)
傲世鹏很有悲剧色彩。出身并没有阻止他对自由空气的追求,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他对诗歌的热爱都不值一提,但他有自己的主见与坚持。作为长子,在旁人看来他没有将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多少令父亲有些失望,但一辈子有多长?有多少值得思量?想明白这些问题恐怕一辈子也不够,还不如在年轻时候为自己活一次,只要不伤害到别人。也许是诗人气质、也许是常年的忧虑伤了他的身体,英年早逝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否则世人将会如何对待他、他的妻子和孩子?

7、若即(Roger)
若即是个大男孩,在他和茉莉初见时。和大多数理科男孩一样,他不是个善于捕捉情感的人,更适合做一个被动的被吸引者,循着异性的牵引像解题试验一样前进。面对茉莉这样内敛持重的姑娘,若即下一个举动多半是若离,身边多了一个需要呵护的妹妹。当旋风闪电般的辛西娅从天而降时,若即在目迷之后只知道捧出一颗完整的心,献给在电闪雷鸣中爱上的天使,并且做好了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准备。大男孩若即们还不知道的是:旋风闪电来得快也走得快,在若即们眼睛还没完全睁开的时候,旋风闪电们早已挟风带雨奔赴另一场惊天动地的约会。

好在世间还有茉莉这样的女孩,在玻璃窗前看着心爱的人时而靠近时而远离。若即来了,喜悦的是茉莉的心;若即走了,悲伤的也是茉莉的心。茉莉的心里,是一腔对若即的爱,爱到为他祝福为他担忧为他牵挂,爱到为他爱的人忍辱负重,为他爱的人解难分忧。茉莉的好,若即一定要在受到伤害挫折后才知道,如同茉莉的美,是玻璃窗后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展现,要日渐成熟的若即耐心专心去认识去欣赏,即使时光再长,也无损这内心恒久的美丽。

8、浦来世(Preston)
可悲的一个人物。因着来自下层社会,囊中又羞涩,虽然相貌也算堂堂、才气也不输旁人,婚姻市场上却沽不得一个好身价。在辛西娅15岁时爱上她,天真到相信一个15岁女孩的婚姻承诺,力图用最缺乏又最实际的金钱来拴住爱情。再他终于放手让辛西娅自由的那一刻,我反而为他庆幸:即便他最终娶回辛西娅,生活里多的不会是快乐只能是烦恼。愿他在等级逐渐淡化的社会里,凭着自己的理财经营能力营造一桩至少要带来快乐的婚姻。

 5 ) 直道深情了无益,未妨情深是轻狂

       相较于《北方与南方》一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尾的直白,《锦绣佳人》对我等夜郎自大的思维定势者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Osborne居然不是个登徒浪子而Cynthia居然不是水性杨花,Preston居然没有引诱Cynthia私奔(而且故事的中后段你会发现Preston变得比Roger还有魅力),Lady Harriet居然没有和两兄弟中的任一个发生情感纠葛,就连Molly的继母也不是我们预想中的灰姑娘的后妈。

    盖斯凯尔夫人实在太温柔,她有奥斯丁的世事洞明,却没有后者的刻薄。
    对奥斯丁来说,爱情不是爱情,是一笔收入支出清清楚楚的帐。因此她虽对势利现实的太太们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却在结尾处让她们的梦想统统成真:她们的女儿都嫁给了有钱人。
    《傲慢与偏见》称得上是经典爱情,但其中的“爱情”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不是班内特太太大呼小叫宾利和达西多么有钱,如果不是他们拥有让人钦羡的地位,班内特家的小姐们根本不可能对这两个年轻人有丝毫的兴趣。而且别忘了伊丽莎白是怎样发现自己对达西一往情深的:她随舅舅舅妈游览彭波里庄园,在一室华美的家具中想象自己原本可以成为这里的女主人。
    班内特太太,以至于班内特姐妹自己,一开始就有意无意计划要嫁给宾利或达西,只是在这期间发生了计划外的爱情,一切的算计才有了浪漫的色彩。
    钱、阶级、婚姻以及以“丑闻”形式出现的性是奥斯丁小说不可或缺的元素,后两者占据了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但小说的关键毫无疑问是前两者。
    奥斯丁小说所以受欢迎,除了因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男主角和爱情故事外,还在于它们相当的现实与实用:简直是《如何嫁个有钱人指南》。
    也正因为如此,奥斯丁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往往是残缺的:它们只有赏心悦目的浪漫,却只字不提原著里刻薄现实的语言,只字不提浪漫背后冷血残忍的凉薄。
    
    盖斯凯尔夫人不是老处女,也许也不是简那样出色的幽默家,所以乐得打乱Mr. Gibson的如意算盘,乐得把Roger, Osborne乃至Preston都写得迷死人,乐得写赏心悦目的纯爱故事,再加上温婉沉着的Mollly,活泼天真的Cynthia,没完没了的舞会和流言,淹然百媚的淑女风度……她若是活在今天,绝对就没琼瑶阿姨什么事了。
    而且在今天,盖斯凯尔夫人的童话恐怕比奥斯丁的故事更让人“惊艳”——如今世道,算计不新奇,爱才新奇。
    算计与讽刺早已无法引起任何的刺激感,奥斯丁孜孜不倦地写那个女孩儿有多少嫁妆,这位绅士一年有多少进项,这都太常见了,我们每天都在算这些,而且落落大方地在每一个公开或私人场合讨论这些。
    而深情,反而越发稀有了。

    尤其是Molly式的一往情深。
    Molly简直是维多利亚时代理想女性的化身,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理想国民的化身——她浑身上下都吐露着这样一句格言:“为人民服务”。她隐忍情感,牺牲自己,到了可怖的程度,正如其父所言:你那小身体里到底装了多少我不知道的秘密!
    这种隐忍与牺牲绝对不是奥斯丁笔下的任何女性可比的——她也有埃莉诺、范妮和安妮们,但她们的隐忍往往出于血缘亲情或不自信,而不是像Molly那样“以天下为己任”,恨不能以一己之躯救整个社区于水火。
    我不喜欢这种修女般女性角色,她掩藏了女性的复杂性而树立起一个面目模糊的圣女像,Molly其实比Cynthia要让人害怕。
    然而当她一边弹琴一边偏过脸去哭时,任是谁也要动容。

    奥斯丁当然也写得出如斯场景,但当这种场景与满篇过于聪明的现实与讥讽两相结合,便有些经不起温柔的回味了。
    而盖斯凯尔夫人只是让我们单纯地想:呵,那是一个爱情还能感人的年代。
    也许有那么一个时候,爱情就是爱情,不必被财富与地位束缚,不必受到善意的嘲讽。Molly不必像伊丽莎白一样嫁给年收入上万镑的达西也能得到同样的幸福:Roger顶多就是出身落魄贵族家庭,而且一度连修水渠的100磅都拿不出。

    而且深情总能换来好结果。经典爱情故事里的女人永远不会嫁给穷光蛋——用奥斯丁信上的话说,一个女人要嫁给一个连佣人都请不起的“平常到家”的男人,“该有多大的道德勇气啊”。Molly虽然已经是道德楷模,但毫无疑问不应该有这种“道德勇气”(否则乐于把自己投射进书内的女读者们情何以堪啊),所以Roger去了趟非洲后声名鹊起,此后定当平步青云。
    结尾男女主角在大雨中遥相对望互述衷肠,连拥吻都没有(猩红热的桥段有些奇怪,但多亏了这桥段,故事才能如此浪漫),却比拥吻更让人心驰荡漾。
    它让我们在某一刹那相信,善良与深情真的可以带来幸福。
    
    

 6 ) 从湿衬衫调侃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有条件,我们要创造湿衬衫,没有条件,我们也要下一场雨创造湿衬衫。
2. 男人娶老婆一定要谨慎,否则会导致一部戏。
3. 狗血剧情自古有之。女猪和男猪在最后一集的后半部分都火光四溅chuachuachua了还会磕磕绊绊迟迟无法互通心意,当然,有了湿衬衫一切都好说了。
4. 第四集拍得就像快进。
5. 非洲情节间或的出现有点喜感……甚至连茉莉他老爸说——他会同时收到弟弟的死讯和女朋友的分手信,我很不厚道的干笑了一下。。
6. 女主角忍得太过分!以至于我第一次这么不爽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偷偷YY一个大反转结局:女猪脚眼波流转巧笑盈目的样子在大雨中对男猪轻轻的lady manner的说三句:no,no,no。】
于是这个剧,终于可以以一种“女人的心思就是复杂多变”这样的基调收尾了。
哦也。

 短评

小茉莉有点傻,秘密一大筐只能自己瞎难过,姐姐也不坏只是爱自己比较多,淳华演的lady哈利叶最可爱!这个结局看的还是有点气哦,颜控男主真是手动再见,爸爸才是好男人,可惜作者没写完就去世了。

8分钟前
  • 仰望星空不好吃
  • 推荐

前三集看的我满心感动,可惜原著是盖斯凯尔夫人未完成的残稿,编剧加上的结局显得匆促和一顿啪啪打脸。按照这样的结局就是告诉观众,男人在失恋后会马上注意到变得漂亮的你,然后对你说“我才意识到我的真爱是你”,这样也让茉莉之前的苦苦坚守大打折扣。

9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还行

一点也不浪漫的。求婚的场景不浪漫。最后一个场景也不浪漫。虽说女主的五官长了是不错吧。。。但是加上她那个头发,怎么就这么怪呢。。。不过一看她的现代造型,就觉得更加怪啊!!!

13分钟前
  • Miss M
  • 还行

开篇没多久就看到爹和中年寡妇神速勾搭上了,之前十多年的鳏夫生涯到底是怎么过的。Molly太可怜了,忍得百转千回。什么soulmate之类都是虚头八脑骗人的,还是Gaskell大人说得直接:要想好好嫁出去,要不长得好看,要不家里有钱。

18分钟前
  • dingmumu
  • 力荐

结尾应该有个kiss^^

22分钟前
  • noodlemama
  • 力荐

希望每个善良的灰姑娘都能找到真正的白马王子。

27分钟前
  • 蜜蜂
  • 推荐

they could do better on the leading actors

31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女主角清纯可爱,像个小女孩一样动人;喜欢漂亮而讲究的维多利亚时代小镇风情。但是,本片感染力比不上《南方与北方》,结尾也琼瑶了些

34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还行

此番深情,又有多少活着的人珍惜过。人如其名,茉莉的淡雅芬芳是纤细孱弱的,她对他的感情亦是,绝不及艳丽的玫瑰,但俨然素丽,饱含回眸的期待。Molly的完美让人与其近视,毋宁远观,神圣不忍亵渎,那只是书中的人物罢了。剧情在详略处理上稍有失衡,但感情抒发得张弛有度,怎能不爱上这朵茉莉呢。

37分钟前
  • 无限期停用
  • 推荐

即便你看的是英剧、美剧,你看的也还是肥皂剧。

40分钟前
  • Jane
  • 还行

喜欢女主角。恩。

43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这个故事也是表现了一条宇宙真理:性格好不如长得好。前面故事拍得有点乱,最后一集瞬间惊艳,特别是老乡绅的表演,当堂泪奔。特别是发现最后补充了一个原著无法继续的美满结局,对此剧好感油然而生。

44分钟前
  • jibber-jabber
  • 推荐

没有north&south好。配乐也一般。不过结尾去非洲不错:P

48分钟前
  • Velma Tsau
  • 推荐

茉莉,微雨过后,山林的气息。

49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推荐

cynthia is so pretty and molly is so caring更喜欢南方和北方

50分钟前
  • 小小宁宁
  • 推荐

故事和《曼斯菲爾德莊園》有七分像,但因她存在而可愛:我這些年瞧過許多英倫女星,見過許多名著女角,看過許多古裝佳人,卻沒有人能取代Justine Waddell那種古典的甜美!http://hou26.org/zeta/british.htm#jw

54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我燃烧的吐槽心啊。女主是多么好的女孩啊男主你是瞎了几只眼居然先喜欢了那个俗气的后妈女儿还订婚,就这样女主还是不离不弃为哪般啊为哪般,局外人真是看不下去啊啊啊

57分钟前
  • 白·波奇塔·熊
  • 推荐

人面对痛苦最终能够承受一切。那个时代的小镇如何交织着善意流言和悄然袭来的金钱诱惑。即使我不记得这些了,也绝对不会忘记那个补偿性质的求婚场面的T T。Preston这么美好Cynthia明显配不上啊= =Osborne也这么美好居然不是男一!TOT其实我最爱的还是Harriet。

60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原来各种偶像剧的狗血情节都是借鉴古典小说的,茉莉真是个好女孩,罗杰我还是挺喜欢的,安慰茉莉的那场戏给我印象太好了,但他实在是太后知后觉了,一开场我就觉得他对茉莉有意思的,没想到倒是人家女孩子单相思,暗恋他这么久,他自己倒被辛西娅迷住了,套用他弟弟的一句“这种美持久不了”最后他被悔婚时他应该想到这句才是,还好编剧给了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要不然两年前这么目送着人家离开,两年后还是这样,但这一对也太纯情了,从头hold到尾,到大团圆了还只是手拉手,纯!

1小时前
  • 玫瑰水母
  • 力荐

作为Elizabeth Gaskell的迷妹,比起North&South更喜欢这部。

1小时前
  • 三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