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小行星城 剧照 NO.1小行星城 剧照 NO.2小行星城 剧照 NO.3小行星城 剧照 NO.4小行星城 剧照 NO.5小行星城 剧照 NO.6小行星城 剧照 NO.13小行星城 剧照 NO.14小行星城 剧照 NO.15小行星城 剧照 NO.16小行星城 剧照 NO.17小行星城 剧照 NO.18小行星城 剧照 NO.19小行星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16:54

详细剧情

  影片被描述为“对生命意义的诗意沉思”。故事发生在1955年一座虚构的美国沙漠小镇,镇上正在举办一场年轻天文学家/太空人大会,原本的计划是让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竞赛并且争取奖学金,但是却意外被即将改变全世界的大事件打乱原来的行程。

 长篇影评

 1 ) 2颗星…

I feel like Wes tried a little too hard with this film. The characters were cool, the acting was great and the cast was incredible! Plus, the set was such aesthetic, and it was filmed in a classic WA style which I really liked. However, I found it really hard to work out what the meaning of this film was. I could tell he was trying to explore themes such as loss, trauma, meaning of life and confusion. Maybe he was trying to confuse so that we understood how it feels to deal with uncertain and unexpected events? In any case, feeling confused after a film is not really what I strive for when i go to the cinema, but if that’s your kind of thing go for it!

 2 ) WesUniverse中的流水线作品,咱就是说还能更优秀一些的~

在昨天翻微博的时候偶尔发现「小行星城」在仅仅上映了几天之后就上线了流媒体,当时的心情可以是无可附加的喜悦。

当天翻遍了无数资源网站,终于在半夜「求」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片源,和一个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机翻的字幕。

当今天抽出时间,忍受住部分机翻所带来的摧残,并好好欣赏之后,我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先说说我的结论:这是一本Wes的流水线作品,它的长板仍然很长,但它的短板显得更短了,观众们当然懂木桶效应咯,评分也是理所应当(6.8. 它不如「法兰西特派」,当然了,也远远不如「布达佩斯大饭店」。

在看这本电影之前,我偶尔看了Wes在法国音像店里的采访,他对40s到60s欧洲及美国的老电影情有独钟,甚至对好几本这个时期的电影不惜赞美之词。而他电影的风格,艺术形式,甚至连讲故事的节奏,也越来越向这些电影靠拢了。

这是一本发生带着强烈冷战情绪的伪科幻片复古电影,同时保留着强烈的WesStyle:强迫症式的中心构图,高饱和度的调色,话剧式的表演风格,剧中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拉下,应有尽有,量大管饱。

政府人员,军队,科学家,科研小孩,小孩家长,牛仔…角色繁多,群像戏贼啦多,但是做不到面面俱到…好多Wes历年作品里出现过的大咖,可能只是客串一个小角色 露一个脸,算得上是暴殄天物。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真的太糟糕了!「小行星城」里的三线故事都难言优秀,最外层的节目故事线纯纯工具人;第二层的作家与主创线比较杂乱,又显得有点个性随意;第三层故事主线,人物众多,主要人物的形象emm一言难尽:我会不喜欢这样一个莫名其妙脱衣服的大龄离婚喜剧女明星,也不会喜欢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战地记者鳏夫,也不会喜欢这样一群高智商0情商的高智商孩子,没有任何理由。

说说喜欢的地方,也就是长板:

玛雅扮演的带队老师角色非常讨喜,虽然只是一个配角。第一次是在刚到小镇的时候,在大家好奇地聊着天的时候,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一次又一次的以报数打断着大家和自己的对话;第二次是大家近距离的观察到了外星人之后,她由于「没有对外星人备课」为原因,依旧上着「天王星」等其他行星的课,即使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举手打断,她依然乐此不疲。这是电影里最好玩儿的角色了吧,妥妥公式人一枚。

故事里有一幕,在最外层故事线的主持人「穿越」到第三层「小行星城」故事线的时候,他的色彩从黑白变成了彩色,而且他并没有慌乱,只是淡定地和寡姐的角色互动,并最终被寡姐撵出去。这个类似于小彩蛋的幽默,确实有打破第三堵墙的奇效。

当然了,他的美工和构图依然很出色,保留了之前的高水平;他的作品永远不缺乏明星,甚至找明星可能成了一种另类的彩蛋。

看球的都知道(小小发散一下),球探对于一个年轻球员成长的评价,不会只看到他强的地方是否更强,而且更关注他薄弱的地方是否迎头赶上,或者换了一种方式被弥补。就像球探不会关心文班亚马的持球能力,投射能力和防守威慑会不会更进一步,他们会更关心斑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碰就倒了。

韦导啊,你拥有非常棒的审美,很强的调度能力,很大很广的阅片量,顶级的资源和人脉,还有金主爸爸的溺爱。下一本作品,继续用你的style,挑一个很棒的故事(不要再迷恋自我描述了),拍出一本比「布达佩斯」更棒的作品不难吧,相信你可以做到的。WesUniverse里不需要这样一本草草上线流媒体的流水线作品,需要又一本精心打磨的佳作。

写的草率,有感而发,轻喷。

很棒的宣传海报

 3 ) 看前功课 + 看后感悟|韦斯·安德森《小行星城》一刷观感

「欢迎在我的B站频道,观看《小行星城》的视频版影评,这里为文字版脚本」

别担心,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没有剧透。

主要分享一下看前功课,内容大多来自戛纳首映后的主创采访。

后半部分内容和已经看了的朋友,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观看感受。

Part 1 看前功课

首先,我是「放低期待」走进电影院的。

因为戛纳首映后的媒体口碑实在不怎么样。

我鼓起勇气点开的海外评价都说非常一般。

所以我就抱着再怎么样,也要到大银幕去看一下的心理,买了首周四晚上的首场电影票。

多伦多市区就两家电影院在放,第一天晚上还是满场的,韦斯·安德森铁粉不少。

坐在我旁边的外国小哥,一个人来看电影,差点把自己笑抽了,越笑越夸张那种。

可能是我把期待放的太低,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

尤其是和很多人一起看,现场的感觉还是挺欢乐的。

所以,我想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看前「放低期待」可能有惊喜!

其次,就是戛纳映后的记者会里,

有提到这部电影的故事将会是一个「三幕剧」+「戏中戏」的结构。

相信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同学,肯定不会陌生。

不同的画面比例,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切换,

用来分割不同的层次的叙事,已经是韦斯·安德森的惯用手法了。

所以我们看前只要做好心理准备,

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三幕剧+戏中戏,

电影的「嵌套叙事」会不停的在:

故事的讲述者、戏剧舞台的台前幕后,

以及正在上演的戏剧故事本身之间,来回切换。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

但是实际观感比《法兰斯特派》要轻松一些,

信息量没有那么大,很多剧情我们都似曾相识,

相信大家看过就知道为什么了!

最后,就是「尽情享受」眼前的画面。

之所以,前面建议大家「放下期待」,

并且提前了解故事的架构和叙事模式,

就是想让大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

可以放下心理包袱,

不用被看似复杂的戏中戏所困扰,

不用纠结剧情的逻辑和故事隐喻。

这部电影汇集了众多明星卡司。

像斯嘉丽·约翰逊(这次终于不是给狗配音了)

玛格特·罗比,汤姆·汉克斯和布莱恩·科兰斯顿,

伊桑·霍克和乌玛·瑟曼的女儿玛雅·霍克

都算是韦斯·安德森电影里的新面孔。

更有我们熟悉的韦斯·安德森御用班底。

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等等,

以及更多的亚裔和有色裔阵容。

光是看这群大明星和老戏骨,

像念诗一样朗诵韦斯·安德森极其押韵又华丽的台词,就非常享受了。

由于节奏紧凑,人物众多,

每个演员的能分到镜头和戏份不多,实在是看不够。

以及电影只有少量背景和奇怪的鸟有部分有电脑特效。

我们目之所及的电影场景和道具,

都是像舞台剧一样,人工搭建的。

每一个背景板,每一个道具,

都是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韦斯·安德森就喜欢干这个!

所以要说整部电影是眼睛极大的愉悦,

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层次分明的黑白,

高饱和度的糖果色,稳定的对称构图。

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部小镇,

可可爱爱的路边咖啡馆,

复古加油站和汽车旅馆,

从火车,到自动贩卖机,

每一个场景里的小道具,

仔细看,可能都是彩蛋。

也许是怕大家看腻了糖果色的高饱和度,

中间穿插的黑白场景,

减轻了视觉疲劳的问题。

大家只需要跟着人物,

去经历那些意想不到的剧情,

体验像过山车一样的情绪起伏就好了,

不用太过纠结故事本身。

在我看来,这部《小行星城》就没有一个逻辑主线,

也没有一个吊人胃口的悬疑点或者麦格芬(MacGuffin)。

而是由一连串随机事件组成的。

观看体验比想象中轻松,还是挺有亲近感的。

观看过程中并不会觉得无聊,

电影院的观众们非常享受地

看完了 104 分钟的日常琐碎。

好了,看前功课部分就分享这么多了,

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

能尽情地去享受这部韦斯·安德森新片。

————————剧透线—————————


Part 2 看后感悟

相信看完的朋友们,也许会想,

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演员,熟悉的故事架构,

《小行星城》是不是没有突破呀!

这也是戛纳首映后,

很多外媒影评人的第一感受。

本来特别期待看到一个全新的故事和世界,

结果只是借外星人回应了疫情隔离的故事。

似乎还讲了点「人生大道理」,

什么人生可能本来就没有意义,

每个人都想刷存在感,

就算不明白,也要继续把故事演下去,

没有睡去就不会醒来,等等等等。

整体看下来,我确实也觉得,

韦斯·安德森就是把自己喜欢东西,

一股脑儿地都堆砌在一起了。

首先,就是典型的「天才少年+家庭悲剧」。

这次故事里不仅男主角一家人的儿子,

是个内向害羞的科学怪才,

还聚集了五个这样的奇葩。

他们一起玩背名字游戏的时候,

有种五个 Sheldon 在一起的即视感。

学生们一起搞电台,搞反抗组织,

也是韦斯·安德森电影里的常态了。

在《犬之岛》和《法兰斯特派》里有出现过。

其次,就是家庭悲剧的内核。

母亲三周前刚刚去世,

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们。

一下子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自带悲情底色。

纵观韦斯·安德森自己的成长背景,

喜欢文学和戏剧的怪咖,父母的离婚,

他一直在用电影去重复消解生活困境。

例如以父母分居为背景的《天才一族》,

父亲葬礼后的三兄弟如何《穿越大吉岭》等等。

时间仿佛在韦斯·安德森那里是停滞的,

在他的心理永远住着一个天才少年和一个悲伤的男人,

还有一个无奈的老者——通常是比尔·默瑞,不过这次是汤姆·汉克斯。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有一辆小火车,

满载着他的人物和古怪想法,

穿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中。

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十几岁的暑假,

美国军队就是童子军的放大版,

间谍在各个场景里负责搞笑。

《小行星城》西部的核爆实验,

仿佛在为 7 月即将上映的《奥本海默》做预告。

在爱上电影之前,韦斯·安德森先爱上了戏剧。

就像《青春年少》里那样,

他把青春都花在学校戏剧社的排演上了。

在舞台上被演员们包围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他的电影镜头和人物表演,

也一直都很有「戏剧感」,

这也是他独特的作者风格。

这部《小行星城》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在戏剧舞台上发生的,

所以镜头的推拉摇移就更加夸张,也不是导演估计炫技,

而是受到戏剧舞台本身的限制,

拍摄的电影人只能这样去运镜。

人物的趣味性,也来自「扮演」的感觉。

比如西部牛仔就真的像是从西部片里走出来的,

斯嘉丽·约翰逊的角色是一位戏剧演员饰演的演员。

在戏里戏外经历着失败的婚姻和家暴,

也是一个有着悲剧底色的人物。

不过整部电影,导演都没有给我们悲伤的机会,

韦斯·安德森可能会让我们难过一秒,

下一秒就会用诙谐幽默的台词消解掉这个气氛,

回归到日常的琐碎中去。

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部,

韦斯·安德森得,不能再韦斯·安德森的「治愈系」电影。

最后,就是「回应疫情」。

这部电影确实韦斯·安德森是在疫情期间撰写并拍摄完成的。

作为导演,对当下最好的回应,可能就是拍成电影记录下来。

所以,韦斯·安德森让电影里的角色,也经历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隔离。

经历了认知的颠覆,反抗的斗争,以及重新回归日常的循环。

这期间,戏里戏外充满悲欢离合,有人去世,有人陷入热恋。

好事坏事一起发生,最终一场疯狂之后,一切都回归日常。

尘归尘,土归土,男主角一家人也终于埋葬了母亲的骨灰。

把悲剧化为喜剧,再转化为日常。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其实从来不讲什么人生大道理。

例如寻找自由的《犬之岛》和回归本性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这次的《小行星城》众人合唱「如果不曾睡去,你就不会醒来的时候」

我还是挺震惊的,因为通常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会这样处理台词。

他一般是这样讲道理的——

男演员从台前走到幕后,对导演抱怨还是不明白这部戏,

导演给了他一个嘴巴说,没关系不明白接着演下去就好。

所以,总结下来,

这部《小行星城》玩了外星人梗,

回应了每个人经历的「隔离期」,

以及我们逐渐回归琐碎的日常。

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和历史隐喻,

只是让我们做好随时被颠覆认知的准备,

毕竟外星人、AI技术变革和下一个奇异点。

哪一个先来我还真不知道。

每个人都背负着悲伤和无奈,

虽然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

但重要的是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走完余下的人生。

尽情欣赏路边的风景,抱紧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就够了。

这就是我看完《小行星城》24小时后感受,

也许韦斯·安德森就是单纯地想治愈我们吧!

欢迎分享你的观看感受!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我是小玄儿,我们下期再见!

2023年6月25日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ilibili 和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更新,北美新片测评&电影蓝光/DVD套装收藏

《四月三周两天》导演蒙吉新片R.M.N

《悲情三角》双金棕榈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男人困境三部曲

《极度空间》|看清「消费社会」的底层逻辑,双12你剁手了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4 ) 为什么我比布达佩斯更喜欢小行星城

自从《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每次有韦斯·安德森的新片上映,总有人说他的电影同质化程度太高,不断自我重复。我倒觉得《法兰西特派》和《小行星城》是韦斯·安德森对电影话剧化的进一步实验。这种实验性在《法兰西》中初见端倪并在《小行星》中发扬光大。电影开始告知观众电影不真实这点我认为是像《百年孤独》开头剧透上校的命运那样的自信,是导演对观众即使知道电影不真实也会自主提高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自信。

讲个题外话。我的朋友非常反感电影话剧化,我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我认为电影应该取代话剧。话剧由于其特殊性,它的票价不可能比电影更低。真正自由的创作形式应该是低门槛的,大众的。一部电影真正的门槛只有它的票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看懂一部电影,至少看懂电影的剧情,主旨思想和氛围不应该借助任何额外材料。同样地,在不知道任何额外材料(比如某某哲学家的某某理论,或者某某漫画196x年的设定,或者某某导演为了拍这部电影新发明了某某技术)看完电影得出的解读不应该以一句简单的“你看不懂”而否认。

回到电影本身,《小行星城》在我印象里是《狐狸爸爸》之后第一部出现两个不是脸谱化的角色探讨生活状态的电影。即使《布达佩斯》也没有《小行星》中这样深度的探讨。这让《小行星》脱离了普通的“韦斯安德森类型片”,让影评人能真正地像讨论其他电影那样分析电影的角色。换句话说,《小行星城》比《布达佩斯》更接近普通的电影。与此同时,《小行星城》没有丢失韦斯·安德森的风格。看到“韦斯·安德森”慕名而来的观众应该不会失望。电影依然有着安德森独有的幽默感,色调,剪辑和运镜。

这里再说个题外话,我喜欢韦斯·安德森的风格最主要的原因从来不是什么强迫症构图和糖水色调。这两点是为我心中韦斯·安德森最重要的特质服务的:冷幽默。构图和调色只是为了增加观众和角色的距离感,以便增加电影的幽默性。在我看来这是比讲段子更高明的喜剧电影拍摄方法。

接下来说说我认为安德森在《小行星城》中的野心。这部电影是剧情占比最小的安德森电影。导演甚至主动强调了剧情的无意义性。这种电影开头和结尾人物状态没有改变但依然是线性叙事(指戏中戏的剧情)考验的是对电影世界细节和人物的展现,因为观众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转向这些地方,而这里安德森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幽默感和风格化了。虽然这里展现的东西不如其他类似结构的电影,比如《沼泽》那样丰富,却也是安德森试图改变的一步。在这样的剧情框架下,观众甚至会注意到不少看似导演埋下的线索,其实并没有得到发展地细节,比如五个天才少年的小发明,比如三个女孩子自认为是女巫,等等。我觉得这些(应该是)真空管朋克元素,比如激光枪,喷气包,冷战,飞碟,外星人等。女巫让我想到的是亚瑟·米勒的剧本The Crucible,一部反映麦卡锡主义的话剧。除了进一步的风格化,这些元素描绘的是在背景里进行着的(黑白的,冷峻的)冷战。然而,所有这些看似在伏笔的元素在混乱的高潮中被一并遗弃了。我觉得导演的目的除了开观众的玩笑之外更多的是削弱“意义”于小行星城的重要性,强调一切的荒诞性。

电影的主题,如爱德华·诺顿扮演的编剧所说,是一群人在一起做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大家不仅要直面生活的困境,还要展现给其他人看。隔离中的人们宛如梦中,因为隔离结束后这一切都再无意义。然而这梦境却无法摆脱,因为人生不是梦,无法从中醒来。小行星城的人们在来到小行星城之前已陷入困境。离婚,丧偶,性取向,房产开发,式微的民谣音乐,无法挽回的婚姻,都是人们不愿启齿的噩梦。孩子们逐渐陷入无尽地重复人名,即使是天才也难免踏上前人的道路。隔离结束并不能结束人生的困境。隔离不是沉睡,在隔离结束后继续沉沦还是追逐(爱情等)人生目标最后还是要看我们自己。

可以说,这部电影尝试在脱离剧情等情况下靠戏里戏外的互文和小细节抓住观众。我不觉得这是安德森灵气散尽的表现。我也否认安德森固步自封。这部电影戏里戏外的联络比《法兰西》好得多。两者的联系是在试图深化电影主题,而不是纯粹的风格化尝试。从《布达佩斯》来的人不一定会喜欢,但从更早的安德森电影一路看到现在的观众应该会喜欢《小行星》,至少不会讨厌到从此不再看任何安德森的电影。起码这是今年我在电影院看的最开心的一部电影。

 5 ) 【译】韦斯·安德森谈《小行星城》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作者:JakeCoyle

译者:鸢尾花

校对:易二三

来源:Associated Press News(2023年5月24日)

当韦斯·安德森从巴黎南下参加戛纳电影节时,他的演员们并没有住在戛纳的那些豪华酒店里,而是需沿着海岸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地方,远离电影节的狂热与喧嚣。

「当我们昨天来到这里时,我们住进了一所安静的酒店,」安德森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离电影节现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正常生活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在他最新的电影《小行星城》中可能更是如此。这是安德森最迷人的作品之一,以50年代为背景,融合了科幻、中世纪戏剧等元素,观众能从中找到乐一通动画(Looney Tunes)到悬疑片《黑岩喋血记》的影响。

《小行星城》将于6月16日在美国上映,周二已在戛纳首映。安德森和剧组的明星阵容——詹森·舒瓦兹曼、斯嘉丽·约翰逊、汤姆·汉克斯、史蒂夫·卡瑞尔、玛格特·罗比、布莱恩·科兰斯顿、杰弗里·怀特和艾德里安·布洛迪——一起乘坐长途汽车抵达戛纳。

影片剧本由安德森与罗曼·科波拉共同撰写,故事发生在一座虚构的美国西南部沙漠小镇,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聚集在这里,也许是外星大会,也许是一辆抛锚的车。其中一些人在照料自己难以言说的悲伤心绪。但即使这个故事也是一个「戏中戏」——这是一出正在表演的戏剧——它本身就是为电视节目拍摄的。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小行星城》将为所有那些以安德森独特的透视画风格制作的Tik Tok视频提供新的社交媒体复制品的素材——无论是人为创作的还是人工智能制作的。安德森在《小行星城》在戛纳首映的前一天接受我们采访时谈到了那些Tik Tok视频,以及《小行星城》中的风格和灵感,这是一部充满阳光和忧郁的老式安德森作品。

「我确实觉得这可能是一部观众第二次看会发现更多内容的电影,」安德森说。「布莱恩·德·帕尔玛第一次看就喜欢上了它,第二次的反应要大得多。但是你能说什么呢?你不能拍一部电影,然后说,『我认为最好每个人应该都看两遍。』」

问:在观众还不了解电影剧情的情况下,《小行星城》的开场字幕就写着「外星人由杰夫·高布伦饰演」,这真的很有趣,好像在预示着什么。

韦斯·安德森:剧组成员们已经讨论过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我对他们说:「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是一个小的预告,在全片中,外星人不是主要角色。但对我和罗曼·科波拉来说,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是与演员和他们做的奇奇怪怪的事有关。当演员表演时,这意味着什么?他们研究我们事先写好的剧本,就会得到一种阐释,但本质上他们是将自我放进了这部作品中。他们各自的面部表情、语调比任何事物,包括人工智能都要丰富和复杂。人工智能必须先了解人类,然后才能模仿他们。演员的表演以及他们的情感对我来说总是迷,我喜欢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发生,这种情感在我看来非常动人。

问:外星人可能预示着《小行星城》中角色的厄运,这座沙漠小镇里正在进行原子弹试验。你的初衷是拍摄一部自己版本的世界末日电影吗?

韦斯·安德森:当我构想这部影片时,我觉得它会囊括世界末日类型片的所有元素,里面肯定有原子弹爆炸,即便没有外星人,也肯定有可被称为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我还记得我和罗曼·科波拉说过:「我认为这些角色中,不仅仅只有一个人在承受某种他完全意识不到的创伤后的压力,而且他们的家人也在被迫忍受这种压力。这种高压最后将促成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但所有人也应该抵抗这种限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配一把自己的枪。」

问:似乎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始,你逐渐着迷于制作带有戏中戏、多嵌层结构的影片。相比之下,你的导演首秀《瓶装火箭》以及之后的《青春年少》聚焦的则是现实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认为你的作品有变得越来越精致的倾向吗?

韦斯·安德森:归根结底,每次我拍电影时,我只是想弄清楚我想做什么,怎么用它来表达我的想法。这通常是一种情感选择,我认为结束一部电影的方式通常很神秘,而制作电影最即兴的一点就是写作它的过程。我痴迷于电影拍摄中没有的那种舞台感。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我们有多个同时进行的故事,《法兰西特派》中当然也有。《小行星城》的故事看似简单,但也有复杂的叙事线索。电影中的主线剧情与戏剧有关,我们也拍摄了关于这部喜剧的幕后制作花絮。电影中的人物在反复提醒观众,这是一部为电视广播制作的虚拟戏,它实际上并不存在。我无意让戏中戏将整个电影的剧情变得复杂,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

问:你看过那些基于《小行星城》的素材做的Tik Tok视频吗?网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视频。

韦斯·安德森:不论是电影本身的宣传视频,还是那些谈论电影的视频,我都没看过。那些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我也没有看过。

问:你可以把这些视频看作是年轻一代对你作品的看法。

韦斯·安德森:我不看这些东西的唯一原因是因为这些衍生视频总是反复地把我熟悉的素材拿出来翻拍。当我拍电影时,我必须学会接受它必须由我制作的事实。但我要说的是,每当有人对我这么多年制作的这些电影充满热情地回应时,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很好、很幸运的事情。所以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的衍生视频。但我有一种感觉,我会觉得:天哪,这就是我在做事情的吗?所以我尽量不去看它们。

问:关于你的电影,观众有时会忽略在如此精确的世界中,那些角色身上深刻的缺陷和喜剧性。华丽的画面可能是精确的,但并不存在完美的观众。

韦斯·安德森:无论如何,这就是我渴望达到的效果。我看中的是一部电影最后的样貌。我花在写剧本上的时间比其他制作步骤上的时间都要多。对我来说,演员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你无法取代他们。但没准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到这一点。

问:在《小行星城》中,你结合了多种兴趣和想法,例如50年代山姆·谢泼德创办、带有自动贩货机的剧院。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点子的?

韦斯·安德森:在我们的构想中,《小行星城》是一部展现50年代美国两面性的影片。一方面来说,它展现的是纽约的剧场世界。电影中有一张保罗·纽曼的照片,他穿着一件T恤,一只脚踩在演员工作室的椅子上。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夏天上演的戏剧及其幕后世界,以及那些已经建好但无人入住的小镇的故事。最终,这些虚构的小镇演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美国东西海岸的城市,大大小小的电影院和剧场坐落其中。关于《小行星城》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那就是为詹森·舒瓦兹曼塑造一个他之前没演过的角色。最初关于这部电影的简单想法,最终演变成了许多甚至无法确定的内容,加进了很多元素,我很喜欢这么做。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和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控制的事物有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的诞生也在此列。

来源://apnews.com/article/wes-anderson-asteroid-city-cannes-interview-eb69ac9a25e092383b1e6a426c6df69e

 6 ) 某种意义上说韦斯先生确实革新了自己

《月升王国》内层是纯真的儿童故事,外层是工整的符号世界,外层的工整保护了内层的纯真,唯一一幕运动镜头是少年心性的延长。《小行星城》内层是混乱的戏剧世界,外层是充满热爱的艺术工作者在追求艺术,唯一一次运动镜头也是在小年轻谈恋爱时候,只不过好像是意外事件打破了原来的动力(我觉得应该没有更多的解读空间了)。(我还没看《法兰西特派》)《犬之岛》和《小行星城》都是韦斯先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原来的表达方式,实验新的东西,只是真的没意思。而且考虑到《小行星城》从美国文学(或者戏剧)传统里提取出的内层故事…我真的不了解美国文学不敢乱讲,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点“文学传统太混乱太不够走心了离现实生活太远了,真想让人跑出剧院大喊这句台词他妈有什么必要,但是鉴于我们都是内心充满爱的好艺术家,只要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追求到超越性的美好吧”。

 短评

美国电影院无字幕看的,没有一帧看明白的。

4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还行

《布达佩斯大饭店》后最佳韦斯·安德森。既是对“方法演技”发源地的演员工作室的致敬,更是以50年代在冷战、核子、太空阴影笼罩下的临时虚构小镇讽谕当下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虚无与焦虑(从这点来说非常适合与他基友鲍姆巴赫的那部《白噪音》对照来看)。同样是拿创伤与迷茫和外星人做文章,比《宇宙探索编辑部》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作为创作者也许暂时还不明白自己作品的意义,但必须一直把故事讲下去

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Cannes2023-27 结构上十分复杂的韦斯·安德森作品:1950年代虚构的美国西部小镇上发生的外星人降临事件,外面套上纽约剧团和编剧排演本戏的外壳,外面再套上布莱恩·科兰斯顿的广播旁白。卡司阵容是顶配级别的豪华,美术设计是一流的精巧流畅,然而和近年来的韦斯·安德森作品类似,至臻至善的工艺形式早已凌驾于任何情感内核之上。看过之后,就如同本片讨论的主题“生命的意义以及无限宇宙”一般,激情不再,只剩虚无。

7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可以数星星(阵容豪华),也可以看到一切韦斯·安德森作品的特色,比如独特的音乐的使用(从预告片就能知道),色彩主打马卡龙色,情节里布置了大量冷幽默。为了完成镜头和空间的对称感,影片可能搭建了一整座童话似的小行星城。影片形式感很强,结构有三层设计,舞台剧套舞台剧,章节体,每一个章节又划分了若干场景。不过,韦斯·安德森似乎也在玩去中心化,故事没有主要脉络,我一时不知道本片的重点。2.5

10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23.6.15 没有预想中那么糟糕但无感也不解。与其说是舞台剧,观感更像是流水线上顺着沿线移动的大小配件,《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代忧郁和《穿越大吉岭》的葬礼告别元素都在,但绝不是“对生命意义的诗意沉思”。

14分钟前
  • raiNysoul
  • 还行

@ Golden Scene|我再也不要在影院银幕上看彩色分镜或者绘本了……ITS MEANINGLESS.

16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在盧米埃影院奢侈地睡著了

21分钟前
  • AngelXeelaFish
  • 还行

这不是一部安德森电影,而是一种安德森体验。从《法兰西特派》开始,wes就悄然转变为愈发纯粹形式主义,结构的变成细碎的,人文的变成抽象的,弥漫着着“just keep telling the story”的后现代惆怅。但还是不免怀念起《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个带着本雅明和茨维格气质的、言之有物的安德森

25分钟前
  • Yurixius
  • 还行

A-. 真是美丽又悲伤的矛盾体。一方面一如既往地保持形式上的极致掌控,一方面又承认这种维持秩序的愿望在本质上的徒劳:“小行星城”是边界清晰、结构明确的视觉/戏剧空间,但角色戏里戏外始终在接受混沌与未知的考验。也正因此,那些看似随机如万花筒般的情节散点,也恰如其分地排列成一种“后疫情时代”的精神脉络: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失序?韦斯·安德森的答案是接纳。“你只有睡着才能醒来”,即便生活就像无法理解的剧本,我们作为“演员”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讲下去。2023.5.23 Debussy

28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Literally nothing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始,Wes对于情感的表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流失,直到小行星城完全消失殆尽。和法兰西特派的观感十分相似,尽管小行星城几乎杂糅了过往所有作品的形式,延续了韦斯安德森式美学却放弃了韦斯安德森式感性。戏中戏中戏抽丝剥茧之后,剩下的只有人到中年功成名就的白男导演的big ego。

32分钟前
  • FerrisBueller
  • 还行

元素太多了,舍不得放手就变成玩具堆,虽然不是垃圾堆,但也很乱。Roman Coppola的加入帮助了很多但也就到这程度了。如果quarantine在小行星城的时间是三年,大概率人也要全疯掉。

35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从《法兰西特派》开始,维斯·安德森就像是个病态的收集癖,每个新片就是他珍藏的一个个不同主题的玩具盒。盒子的结构、形式和具体藏品是那么丰富、精致、好看,但这一切又与观众的情感如此遥远。这种收集癖甚至延伸到了电影中明星的堆砌,尽管巨星云集为他作品的市场和电影节铺垫了最安全的基本盘,但仍旧掩盖不住其作品本身的零碎和乏味,最终再次沦为趣味和情怀的橱窗。

39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很好的游乐园电影,表面缤纷,内里晦暗。不再由中心事件/任务驱动,人物由同一入口涌入,因兴趣发生联结,创造短暂的共鸣时刻,却最终隐形于各自的世界不再产生交集。正如韦斯安德森反复强调的,交流应成为一种本能,但永远不要奢望理解。

4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k11 / 第一部大屏幕韦斯安德森,确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故事结构嵌套了三层,再加上各种设定,确实看得人目不暇接。但个人感觉故事的内核就是一个简单的疫情隔离日久生情,只不过封控变成了外星人的X计划。有意思的是嵌套使得情感交流几乎都通过说戏和排练来进行。例如摄影师和斯嘉丽对窗排练的暧昧情愫;话剧导演与妻子关于关门告别戏份的讨论,也预示了他们关系的破裂(因为演员的出逃,我们实际上没有看到这一幕);摄影师演员和剧作家相遇时打破窗户,和剧中烫伤手其实异曲同工。而最妙的是演员出逃之后,在舞台后场听隔壁片场的演员回忆对白,以此来呈现关于亡妻的怀念。也许对于男主来说,斯佳丽的出现就和外星人一样不可思议吧。最后仿佛大梦一场的结局也很符合人物的状态,不过我不是很理解威廉达福出现的那两场戏,可能解读有所偏差。

46分钟前
  • Dancla
  • 力荐

确实没有上一部惊艳,你可以说韦斯·安德森一直在重复自己,但他的想象力不会枯竭,也绝不会让你无聊,那个外星人很有意思。以及是我多想了吗?大家困在“小行星城”是在影射过去lockdown的时间吗?

51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以后还是做艺术指导和搞室内装修吧,咱把电影交给别人拍不好吗?

53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一次不知所终的自我指涉,很难继续维护的安德森。戏里戏外的翻转本该消解文本的单面性,但却反而加重了他的呆板,“你不入睡便不可能被唤醒”,然而安德森也没有给我们可坠入的梦。

54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电脑特效做的也太他妈细腻逼真了!多少次恍惚以为自己在看的是一部真人电影!这样真的好么?会不会有一天电脑动画就像猩猩一样取代了人类……

55分钟前
  • 别管我了
  • 力荐

舞台下的演员交流暗淡无光,舞台上的演员表演色彩纷呈。用了类似于元电影的概念,将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还特地让不是本场戏的演员看似失误地走进画框之中,形成间离效果。最后还让男主Augie从台上走到幕后,从角色变回演员,借他的口说出那句”我还是没看懂这部电影“。很多地方的设计都像是在玩3D类RPG网游,分幕相当于关卡,包括原子弹的烟雾等特效上的制作都在向游戏靠拢,尤其是横摇镜头中的丝滑感,不禁让人联想到是观众手里握着一个鼠标在控制主观视角的方向。总体来看还是Wes Anderson最擅长的那一套,色彩搭配丰富,居中构图,小津正反打,画幅变换,以及通过大量的横移镜头将人物放置在同一个平面,还根据人物的位置用上了左右声道。然而导演过于坚持他所谓的风格,以及显摆他在美学上的才华和仪式感,导致剧情支离破碎,没有太多真情流露。

58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视觉上的无限舒适愉悦,淡淡的剧情,一场隔离一次睡眠一场梦,梦醒了隔离结束,好像发生了好多事,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导演的对天才少年型人格的关注一直未消失。

60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