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罗斯

欧美剧英国2018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詹妮弗·杰森·李,塞巴斯蒂安·马尔茨,杰西卡·雷恩,雨果·维文,普拉萨纳·瓦纳拉佳,皮普·托伦斯,安娜·梅德利,因迪拉·瓦玛,丹顿·安德森,加里·比德尔,莫菲德·克拉克,布莱思·丹纳,荷丽黛·格兰杰,西莉亚·伊姆里,盖伊·保罗,马库斯·史密斯,约翰·斯坦丁,艾琳·沃尔什,艾莉森·威廉姆斯

导演:爱德华·贝尔格

 剧照

梅尔罗斯 剧照 NO.1梅尔罗斯 剧照 NO.2梅尔罗斯 剧照 NO.3梅尔罗斯 剧照 NO.4梅尔罗斯 剧照 NO.5梅尔罗斯 剧照 NO.6梅尔罗斯 剧照 NO.13梅尔罗斯 剧照 NO.14梅尔罗斯 剧照 NO.15梅尔罗斯 剧照 NO.16梅尔罗斯 剧照 NO.17梅尔罗斯 剧照 NO.18梅尔罗斯 剧照 NO.19梅尔罗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20:31

详细剧情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将出演Showtime电视台最新限定剧《梅尔罗斯》,全剧一共长5集。“卷福”将饰演男主人公梅尔罗斯。他从小受到虐待,长大后心理创伤演变成对药物的依赖,在努力下最终痊愈。

 长篇影评

 1 ) 原生家庭,漫漫人生的首位劲敌

(只涉及E01-02剧透)

关于“原生家庭”,可能大家都听过。

这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个人与父母所构成的家庭

相对应的“新生家庭”则是个人与伴侣组建的新家庭,不包含双方父母。

前些天,张韶涵的原生家庭再次上了热搜。

但与十年前不同,舆论的导向站到了她这一边。

擦亮眼睛的媒体与观众都在指斥她父母不仅在吸血,还吸得如此丑陋。

Showtime电视台的五集迷你剧《梅尔罗斯》也呈现了一个极其糟糕的原生家庭。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出身富贵

吃穿不愁,父母双全,本该叫世人艳羡。

但对他来说,吃穿是成长中压抑与恐惧的一环,而父母双全,则成了一个诅咒

在这个原生家庭中,父亲大卫就是为所欲为的暴君,操控着每个人的举止与心情。

剧中提到的卡利古拉,正是他的化身。

大卫自命不凡,娶了老婆以及老婆的财富后,心态极其扭曲与阴暗

他喜欢看别人畏惧与惊慌,妻子、儿子、朋友、佣人,无一幸免。

而他对儿子,不仅冷言冷语,还犯下致命的性侵。

身心都受到伤害的帕特里克想找妈妈。

大卫冷漠地说他是在“闹情绪”,质问妻子“难道你就任由自己被情感绑架”。

他有一个无赖的借口——教育,就是让孩子日后能说一句“我这都能熬过来,还有什么受不了”。

而他的妻子埃莉诺早从日积月累的害怕,转变为淡漠

很多时候,她只是习惯性地交出了话语权,任这些糟糕的事情一再发生。

自己倒在酒精与尼古丁的麻痹中,无心也无力去拯救儿子

在这个冰窖般的宅邸里,爱是稀缺的

佣人尽管疼惜帕特里克,但对一切无能为力。

而母亲的朋友安妮,不过是个离开了就未必回来的短暂救星。

帕特里克变得疲惫、敏感、胆怯,甚至小小年纪就想轻生

长大后,情况没有多少好转。

于是他希望吸毒、喝酒、纵欲能带自己逃离这一切,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原生家庭的恶劣影响,《梅尔罗斯》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让人惊颤的是,故事底本源自爱德华·圣·奥宾的同名自传小说五部曲

这位英国作家通过写作,回顾了自己不堪回首的成长过程。

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机会。

故事非常有爆点,也非常有张力,一下子就把观众拖到那个反复出现的噩梦当中。

一并感应那些难以甩掉的童年阴影,以及成年后仍如惊弓之鸟的生活状态。

剧中展现得越是五彩斑斓,现实就越显得灰暗无边。

如何在深似海的颓靡中游到岸边,成为作者与旁观者一起进行的赌博。

《梅尔罗斯》这般极端的故事,得有一群戏骨撑起。

担纲主角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越发被证明是个耀眼的实力派。

各种神叨的、敏感的、顽韧的、腹黑的角色,没有一个演不活。

这次饰演始终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帕特里克,再次展现他在表演上的可塑性

在父亲棺材前,他颤着声自说自话,微表情不经意地切换。

总能感到恼恨中带有伤感,嘲讽中带有自怜

抬头看到壁虎,这种童年受难时就出现过的动物,又是一阵喘不过气的痉挛。

面对如此煎熬的人生,他早就习惯用毒品麻痹自己。

几次迫不及待的扎针、吞药之后,他演尽了那种快意、衰颓与麻木。

至于夹在现实与幻觉之间的自言自语自怜自艾,都是飙演技的时刻。

而演小帕特里克的塞巴斯蒂安·马尔茨,也精准地传递出那种茫然与悲伤

饰演父亲大卫的是“精灵王”雨果·维文

演起王者来,自身不怒而威,他人不寒而栗

平日在二楼往庭院一张望,那个眼神透出的寒意,能把满园春色都给冻住。

雨果·维文把他的傲慢与霸道,还有谈吐间不容辩驳的气场,都精准地扣在所有人身上。

饰演母亲的詹妮弗·杰森·李本身说话就很有腔调

飘忽,慵懒,抑扬顿挫,套在这个角色身上,那当真是妥帖的。

连同眼神,也被她带出了几分经久不息的醉意。

至于因迪拉·瓦玛(饰演安妮)、皮普·托伦斯(饰演尼古拉斯)等演员,都毋庸置疑。

皮普·托伦斯

好戏之人济济一堂,既有发挥空间很大的剧本,又有精妙的摄影、配乐、剪辑。

能在豆瓣拿下9.2高分,不足为奇。

大家则能在这精良的制作中,深刻体味原生家庭的强大影响。

但其实,英美剧经常反映不幸的原生家庭

《超感猎杀》中的沃尔夫冈,就跟帕特里克很像。

他小时候也遭受过父亲的性侵,而家暴更是家常便饭。后来去了叔叔家,日子仍不好过。

他不敢相信亲密与幸福,但幸好,这种内向终归转化成了善良与包涵。

而诺米曾是男儿身,从小就被父亲强迫参加游泳俱乐部,好变得“爷们儿”。

经历过许多不堪、压抑与痛苦后,诺米选择变性,但父母并不接受,甚至要继续干预。

这延长了她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假如没有爱人与朋友,恐怕早已崩溃。

《马男波杰克》的同名男主成年后极端颓废,根源也在原生家庭。

从小,父母就长年累月地争吵,没有分给他半点肯定与关爱。

被原生家庭毁掉的母亲,冷血地对待儿子波杰克,让他一辈子都走不出犹疑与绝望。

戴安的家人也不外乎一群混蛋,懒散,蠢钝,却精于恶作剧,让她日渐变得多疑、自卑。

《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提利昂,自小就被生性冷酷的父亲嫌恶。

《逍遥法外》的邦妮、劳蕾尔、米凯拉也都是典型的受难者。

随便打开英美剧,都能看到不少角色经受着原生家庭的“迫害”。

老剧包括《老友记》《威尔与格蕾丝》《迷失》《权力的游戏》《童话镇》《吸血鬼日记》……

《迷失》宣传照

近年则有《宿敌:贝蒂和琼》《美国犯罪故事》《我们这一天》《少年犯》……

《我们这一天》海报

包括帕特里克在内,这些映射了社会现实问题的角色是能引起强烈共鸣的。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或者他们的一部分,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

因为不少人在小时候,都被家长有意无意地引发过惊恐、懊恼、失望的情绪。

只是,每个人领受的程度、时长都不同。

很多人长大后,感觉云淡风轻。但也有很多人,始终在面对这消退不去的创口。

由此,对自我的认知与肯定,对亲情、爱情的判断,曾产生过疏离、质疑甚至反感。

剧集竭力呈现各式原生家庭,固然是在制造戏剧冲突,丰富人设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提醒观众,千万不要成为那个施压者甚至施虐者。

要是经历过那些惨事,也许可以跟某些角色一样,尝试站起来,走出去,而不是一味沉沦。

在此,希望每个人都有《摩登家庭》这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原生家庭。

或者至少,有这样的新生家庭。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2 ) 简单讲讲我看到的第二集的雨果维文

认真讲讲这一集的雨果维文 我想说,这一集的雨果维文,贡献出了本剧最伟大的表演 本尼玻璃心唯粉请勿喷,本尼也是我的本命David出场的第一个正面脸,只需要一个表情,就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大部分性格,神经质,丧心病狂,完全写在了脸上

站在阳台上,不需要一个眼神,只需要简简单单一个笑,就能让女佣和屏幕面前的我胆战心惊了,每个皱纹都是戏啊!

拉耳垂这个小细节,当时一下子就戳中我了。这是希特勒的习惯之一,分析希特勒的文章说“与他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这跟David的人设多么相似

这集第一次虐待儿子时,他的表情狰狞,当Patrick跑走时,他疯狂弹钢琴,面部的每一块儿肌肉都在颤抖,这个人是疯狂的,是神经质的

当决定性侵Patrick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慈爱,是的,他做了他认为的对Patrick最好的事情,他觉得这是对Patrick好,他的思想是病态的,是他所认为的正确

然后就是餐桌上的这段戏,他淡淡地看着那个挑衅了他一天的女人,嘴唇抿得紧紧的,他满意地看到她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把刀子给了她。按理说,他是这个桌子上最一事无成的人,但是他用他可怕的精神SM了所有人。

最后在Patrick床边的一番话,没有脸,只有声音,他就用声音,给这一集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给这个人物打上了最完美的标签。这不禁让我想起了V字仇杀队,雨果维文,用声音演活了V。

以上,我认为,雨果维文在这一集的表现,完完全全是超神的,以配角之身,力压主角,好在本尼演技不差,依然出彩,期待后三集! 以上均为本人拙见,在下只是业余观影,还望大神勿喷!

 3 ) 长达后,我竟成了你

刚看完第四集 感触太深

每一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有伤痕

这些童年阴影 可能终身不愈

而Patrick的故事 是一个典型

第一集

极为生动的刻画了Patrick的毒瘾

(完全可以作为毒品危害警示片)

看到这里还以为只是理智与毒瘾斗争

以及对Patrick如此怨恨父亲产生疑问

第二集

讲述了Patrick的童年阴影

不仅是父亲的变态 还有母亲的失职

(看完那段关键情节想摔电脑。。。太bt了)

让大家理解了Patrick的毒瘾根源

第三集

讲述了Patrick的社交生活

铺垫了他和Julia的关系

并暗示了Patrick要重新开始

第四集

如第三集朋友的建议

Patrick娶了贤惠成熟的老婆 生了两个孩子 自己当上了律师

似乎Patrick走向了人生正轨

而Patrick母亲对于遗产的处理 不仅说明了她的愚昧

更是让Patrick的酗酒问题、暴躁展现出来

童年受过伤害的Patrick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个幸福童年

可是做大人 做家长哪有这么容易

他努力了 但方法却不对

不知不觉 Patrick变成了他父亲的模样

当Patrick带着草帽站在游泳池边

他的神情让我背后发凉

下面的截图 大家自行对比

(本尼迪克特的演技太好了)

雨果演的很好 让人害怕

小孩子也总是比大人想象中更为早熟

和Julia的偷腥 被儿子发现了

儿子的脾气也暴躁起来

最后老婆选择带着孩子离开Patrick

————————————

这一集深刻的告诉大家

童年阴影( 也可以延伸到童年缺乏关爱和正确引导 )

带来的伤痕 可能永远无法填补

也不要指望从另一半那里得到拯救

如何救赎 期待第五集能有答案

 4 ) 每一秒都想爆哭,每一秒都好像心间挤了一口毒血出来

相比父亲更讨厌妈妈。

“I will be back,I promise “

“I don’t believe you”

”You say you will but you won’t ”

看见“他”侧身躺在那像个孩子一样,他不需要救赎,他已经够好了。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说这部剧不好看的,真幸运啊,好幸福。

 5 ) 《梅尔罗斯》E3-E5:我们能做得更好

对我来说,《梅尔罗斯》这部剧很难反复去咀嚼,因为观感实在有些糟心,而真当看下去时,又会不自觉地陷入进去……在写完上一篇文“《梅尔罗斯》E1-E2:折磨你一辈子的,才叫阴影”后,我得下很大决心才能把这篇写出来。

虽未看过原著,可在目睹了《Bad News》的癫狂、窥伺了《Never Mind》的病根、燃起了《Some Hope》的火苗、忍受了《Mother's Milk》的荼毒、经历了《At Last》的起伏后,我觉得该剧最后充满着希望:帕特里克身上依然携带者梅尔罗斯家族的“癌细胞”,但他正竭尽全力不再把这些扩散、遗传给爱人和孩子。

一点希望

1990 年11月,伦敦。

“老相识”布丽奇特为丈夫桑尼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在她精心策划下,这场玛格丽特公主出席的宴会变成了一次贵族名流荟萃的盛会。

对此,帕特里克内心是拒绝的。

每一寸地方都散发着熟悉的气息,每个人的谈吐腔调都令他想起父亲的味道,更别说还有尼古拉斯这位毒舌长辈在身边聒噪了……

可在令人窒息的宴会餐桌上,帕特里克却意外收获了不同体验——布丽奇特的表妹玛丽,这个本该是来“看住”自己的姑娘,居然能和他聊到一块儿去。

“不可能不失望,救赎啥的一触即散……”这种在名流间“非礼勿听”的丧气话,玛丽却饶有兴趣地听了进去……也许这次宴会没那么糟。

小女孩贝琳达的突然出现,触动了帕特里克的某根神经。

贝琳达显然有着和自己童年时类似的困惑和忧虑,但这些症状在她身上还很“轻”,因为她的眼里神采奕奕,期盼着能见公主一面。

尽管随后的结果不太理想,可对于帕特里克来说,收获已足够多了。

茱莉亚带来了宴会上少有的香艳时刻,可真当帕特里克开始与她共赴云雨时,尝到的尽是苦味……

进门前,她就在讽刺布丽奇特趋炎附势,进门后,她又直言不讳和约翰尼有男女关系……今天,或者说帕特里克这一辈子以来的烦心事够多了,他不想再添一笔。

他更看重好朋友约翰尼对他的意义,能让帕特里克直诉衷肠的好友实在屈指可数。

这一天的经历让帕特里克觉得他可以做出改变,斟酌之下,他把真相告诉了约翰尼。

最有趣的还是那只壁虎

第三集中,壁虎又几次三番地出现在了帕特里克的幻觉中……

直到此时,他才说出了壁虎之于他的含义。

“如果我能进入那只壁虎体内,也许我就能熬过去……”壁虎是帕特里克从小到大挥之不去的逃跑计划,更是他不断躲避记忆、逃避现实的象征。

经过这场对话,那只壁虎再也没有出现在帕特里克的视线中。

对帕特里克来说,“好消息”远不止这些。

被丈夫桑尼想抱儿子、实际出轨整得七窍生烟的布丽奇特痛定思痛,终于决心洗心革面,撕掉虚伪造作的面具,带着母亲和女儿离开了这片富丽堂皇又假仁假义的是非之地。

帕特里克或许不清楚究竟发生了啥事,可熟悉这一切的他,不会不明白自己见证了什么。

传统的贵族阶级还在敝帚自珍,但日薄西山的命运已经无可阻挡了……一个时代即将结束

这是帕特里克想要见到并经历的历史时刻。

和约翰尼告别后,帕特里克意外发现之前派对上的演奏者很眼熟,带着不确定的语气问道:奇力·威利?

他没认错人,对方也记得自己。两个曾在纽约一起鬼混过的瘾君子,现在看上去都过得不错。

“我们没有稀里糊涂地死去,堪称一场奇迹。”奇力微笑着告别了帕特里克,他还有半句话没出口,可帕特里克听明白了:“这样的奇迹,我们应该珍惜。”

约翰尼建议自己“翻篇”的办法,是找个姑娘恋爱结婚,组建家庭,再生两孩子共享天伦……择日不如撞日,在今夜如此美丽的月色下,酒逢知己的玛丽怎么看怎么顺眼。

第三集《Some Hope》是我个人看得最喜欢、最兴奋的一集,它的前半段依然无比压抑,而后却借着帕特里克的心态慢慢释放了开来(像是测血压- -),看完后如同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一样,里面所包含的自我救赎与改头换面的精神力量,真令人感到了“希望”的可贵。

母亲的馈赠

2003年8月,法国拉科斯特。

还是那幢埋藏痛苦记忆的老房子,不同的是帕特里克已经成家立业,有了罗伯特和托马斯两个儿子,相同的是风烛残年的母亲埃莉诺依然令自己抓狂,家里照样有一群不速之客。

帕特里克身上有父亲大卫的影子,有一颗怀有无名残暴的心——但他在努力封印它,罩住再放走一只小蝎子,要比烫死一只小蚂蚁困难多了。

可母亲的言行却无时不刻提醒着帕特里克,自己到底成长于一个怎样的家庭:她要把大宅子捐给虚头巴脑的“慈善团体”,那个永远一脸微笑的谢默思。

帕特里克愤怒了,但他没被冲昏头脑。

这是梅尔罗斯世代相传的家族毒瘤,帕特里克斩不断自己身上的“憎恨”,可他希望能不再传递给孩子。

当然,帕特里克还能保持清醒的原因是母亲尚未真的这样做——直到她不顾儿子反对,坚决要把剩余财富都留给虚无缥缈的“善意”。

其实埃莉诺的行为不难理解,就像许多被诈骗分子吸血的老年人,心甘情愿地往外掏钱,还不是因为他们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比亲儿子还亲,帕特里克的母子关系一看就很差,难免被人趁虚而入……

更重要的是,帕特里克的存在,正是埃莉诺一直想要逃避的历史证明,这种如同“视被奸污的女子为不洁”一般的扭曲心理,让埃莉诺进一步醉心沉沦于那些廉价虚假的“感情关系”。

这下子,帕特里克真的发毛了,他开始无法阻拦心中那头“野兽”。

非要抱着罗伯特跳进泳池“玩耍”的行为,像极了低配版的大卫。

灌酒之后出口成脏,和茱莉亚继续藕断丝连的偷腥关系,辱骂攻击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和事,还准备在失去房子前先拆点财产回去……

帕特里克终归不是他父亲大卫,做完那些事后,他的怒气和火力就所剩无几了,往好处想,这是他真正“重新开始”的好机会。

至少玛丽是这样想的,帕特里克也是这样由衷希望的。

不过,“由奢入俭难”是个实打实的大问题,一家子人在变“穷鬼”后去投靠南茜姨妈似乎也是理所当然……帕特里克讨厌有钱有势的人(的作态),却依然要低声下气地忍受——这TM和原来有什么区别?!

帕特里克脑袋里那根弦还是断了。

畅所欲言、骂个痛快是简单,可接下去该怎么办?更关键的是,在玛丽眼中,帕特里克仍还在重复大卫的负面循环,看到这一切的罗伯特正在成为下一个“帕特里克”……

如果你不能改变,就只能离开。

第四集《Mother's Milk》像第二集《Never Mind》那样让人看得气闷,它再次用无情的现实告诉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绝没那么容易,帕特里克在扮演受害者的同时,还在努力让自己不再成为一个施暴者,可惜事与愿违,父亲、母亲乃至于一整代人留给他的阴影如跗骨之蛆,挥不开、甩不掉。

终 于

2005年4月,伦敦。

埃莉诺死了,这是她的葬礼。尽管只过去了两年不到,可在这近20个月时间里却发生了太多事情。

比如埃莉诺在要求儿子“杀了我”未果后不久,又希望给自己实行安乐死,结果中途变卦反悔……

埃莉诺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跟对儿子“鞭尸”效果差不多——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他的神经,挑战他的底线,使帕特里克本就所剩无几的“感情”也彻底荡然无存。

还有在离婚(分居?)后,喝得醉醺醺的帕特里克回到家中拿个人物品,想亲近儿子被玛丽驱赶……

帕特里克想要洗心革面但失败了,活成了另一个蹩脚的大卫;但玛丽不是无所作为的埃莉诺,为了斩断梅尔罗斯家族遗传“毒瘤”对孩子的毒害,她会坚决站出来说“不”。

醉生梦死的帕特里克,最终被送进了“戒断治疗中心”……

帕特里克要戒的不是毒,也不是酒,而是伴随了他一生一世的心理阴影,那个循环往复似乎永远跳不出去的梦靥。

他不得不参加自己一直看不上的互助小组,忍不住出言讥讽,还被狂躁野性的小姐姐勾引……可有那么一刻,他突然顿悟了。

帕特里克最终没有踏上那段继续沉沦的阶梯,而是转了一大圈重新回到互助小组里。大家的掌声,让他相信自己会好起来。

没有玛丽的真心帮助,帕特里克恐怕很难把母亲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

这或许是他在致辞前最开心的时刻——除了玛丽、约翰尼、茱莉亚等人外,整个葬礼上没有几张他希望看到的脸……

帕特里克的致辞稿上只有一个问号,他没法写出想对埃莉诺说的话,因为他在鼓起勇气向母亲提出问题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甚至于根本没有答案。

埃莉诺一直都知道大卫性侵帕特里克的事情,她非但没有阻止,还总是欺骗儿子,不断让帕特里克失望,直至绝望……在整桩事情里,她始终以“受害者”自居,除此之外,她再无任何表示。

这是一个远比帕特里克更会“逃避”的人,帕特里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望能追回她……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在此同样适用,光是这份虚假,就足以压得帕特里克永世不得翻身。

好不容易撑过了最艰难的部分,帕特里克的“头疼”仍在继续,“老不休”尼古拉斯不停在耳边嗡嗡作响,敬爱母亲的安妮特逮着机会就“传道”,一个被埃莉诺接济过的烂人弗勒尔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连茱莉亚不尊重人的态度也让人膈应得慌……

一切负面情绪都在尼古拉斯倒地后“爆发”了:他终于在犯病时闭上了那张嘴,弗勒尔装聋作哑一脸无辜,安妮特用“冥想”施救,茱莉亚阴阳怪气的语调里还带着一丝幸灾乐祸……不,这一切都不是帕特里克想要的。

只有努力救人的约翰尼和身边被吓坏的罗伯特才像个正常人,帕特里克忽然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

离开之前,玛丽和两个孩子邀请帕特里克回家聚餐被婉拒,但那扇封闭的门已再次悄然打开

尼古拉斯没挺过去……帕特里克忽然意识到,这是父母社交圈里最后一个离世的人——现实再次告诉他:一个时代结束了。

帕特里克拨通了电话,那一头不是新认识的女服务员海伦,也不是缠绵多次的茱莉亚,而是真诚相待的妻子玛丽。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童年时的帕特里克,究竟有没有义正言辞地拒绝、驳斥大卫,这看起来实在像个幻想……

勇敢说“不”,粉碎一切丑恶和虚伪——就算这不是真的,这一刻成真也不晚,只要勇于踏出那一步,就永远不晚。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的一生阴影从法国拉科斯特豪宅里的那个房间内开始,在英国伦敦一间小公寓的大门外结束——希望如此。

曾经那扇门后是黑暗和罪恶,而这扇门后是光明和希望

第五集《At Last》最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收尾,这多少和《梅尔罗斯》致郁的风格不符,可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结局,在痛苦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之间,该剧把整个身子献给了前者,却做出了冲向后者的姿势,不再畏惧。

演技专场

正文在上面写完了,接下去这段纯粹是为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出色演技附赠的“加料”。

第一集《Bad News》中我们已见识了“颤抖”和“狂躁”,可惊喜远不止于此。

想说很重要的话,却总被不长眼的服务生打断,帕特里克突然暴走转身怒斥。

此前他就已经处于将崩不崩的状态了,一直隐而不发,本尼的转场爆发力实在惊人,宛如平地一声雷,这也衬托出随后他道歉时的谦恭。

被母亲气到险些失控的情况下,帕特里克用基本理智的情绪说出了相当感性的憎恨话语。

尽管大家知道这里“理性”和“感性”并不冲突,可这种歇斯底里的感觉本尼真是演绎到位

还有帕特里克在雨中抽闷烟的场景,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说像雨果·维文饰演的大卫了。

除了感谢化妆,更要赞叹本尼的表演,他明显是做了许多功课,去揣度理解大卫在该剧中的形象,进而做到了比“形似”更为难得的“神似”,让帕特里克这个“逃不出父亲阴影”的角色变得更为立体生动。

偷偷跑出来买酒的一场戏里,帕特里克大半时间都像个嬉皮笑脸的混子,却在打电话的一刻泪如泉涌。

这一幕纯粹就是虐了,简单粗暴有力量,“被困在泥潭里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没有用的稻草”,大抵如此。

而在葬礼上致辞到一半忍不住跑出来,向玛丽尽情倾诉的场景,有些像前面好几场戏的“集大成者”。

这里本尼的表现不是一张动图塞得下的,仅仅两个镜头内,本尼依次经历了癫狂、愤怒、恐惧、哀伤、绝望、平复等多个状态,堪称行云流水

除了那么多“放”的精彩,本尼也有不少“收”的漂亮——在家人表现出希望他回来的意愿后,帕特里克深呼吸了一口气,站得从未这么笔直。

这算是一个演员能做到“收放自如”基本功的“基本表现”吧。

笔者看过的戏不多,嘴也比较笨,谈不上专业,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我真是觉得《梅尔罗斯》可以成为本尼迪克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他所演绎的帕特里克为该剧增添了太多色彩,再怎么夸也不为过。

【某头条的抄袭又死灰复燃了,所以只能继续在图片里打水印了,见谅……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6 ) 【结局】是否就此重生:I thought I was getting better, but I'm such a fucking mess.

看着最后帕特里克关上房门出发去妻儿家,并不觉得今后的一切都会开始有起色。

明亮的色调和轻快的背景音乐以及看似达到内心和解的结尾,只是为了让整部剧不完全悲哀丧气罢了。

大帕离开公寓

问题还是问题,并且帕特里克和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就像帕特里克自己说的那样: “I thought I was getting better, but I'm such a fucking mess. ”

每每你以为自己已经好些了,但实际上,生活还是糟糕透顶。

五集剧情里,帕特里克一直在很努力地尝试积极生活,尝试摆脱童年阴影,尝试戒毒戒酒,尝试找到值得付出的事业和人,尽力让自己不重蹈覆辙而做个好丈夫好父亲;

帕特里克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认识到要想摆脱过去就要做出改变,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当初有多么“渎职”而不配做父母,就越发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能够背负起责任的人。

第三集里对朋友袒露心扉

为了向自己证明自己能够与父母有所不同,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在努力地尝试做出改变:

为了逃避童年阴影,他吸毒成瘾;而在他的下一个人生阶段大帕戒除了毒瘾。

为了放下对父亲长久以来徒劳的恨,他最终向好友和后来的妻子袒露心声,说出父亲性侵自己的遭遇。

为了不步父母不配为“父母”的后尘,他顶着中年危机的压力尽力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扮演称职父亲的角色。

为了与不作为爱无能的母亲和解,放弃了遗产并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程尽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要求。

帕特里克真的真的真的很努力在积极生活了,尽管这部剧看起来丧到爆表。

这部剧也的确没有索性一路丧到结尾,留给帕特里克和观众们一个无解的结局。

正如我们所见,第五集结尾帕特里克看着手中葬礼上要来的女侍者的电话,最终还是拨通了妻子的号码;倒在单人床上回想起童年和父亲共处一室的场景,这一次却终于在记忆里反抗了父亲,身为儿子椎心的控诉成功阻止了父亲的兽行;最后的最后,帕特里克穿上大衣带起房门,画面定格在明亮的蓝色墙壁,bgm是令人宽慰的tender。仿佛,这一餐回来,帕特里克的人生从此就不再如这五集所展现的那样糟糕。

这就是影视作品和原著小说乃至和生活的差别所在了。

无论生活里真正的帕特里克原型是否最终找到了救赎,这短短的五集电视剧只能也更应当展现给身为观众的我们一个积极的结局。就像最后大帕的儿子和妻子都说的那样:

“That's what it's for.”(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儿子劝帕特里克一起吃晚餐
儿子劝帕特里克一起吃晚餐

影视作品的意义,也可能只能在于此了。所幸《梅尔罗斯》并不是一杯简单的纯粹鸡汤,这一点我们也都有目共睹,长达五个小时的剧情里展现更多的是帕特里克的悲惨遭遇和挣扎,以及他父代和他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滑稽虚伪,相信这一切都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帕特里克面对的矛盾真正是什么,并且意识到许许多多帕特里克仍然面对着无解的矛盾与抑郁。

That's what it's for.

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我尽管质疑帕特里克是否能够在荧幕之外与自己曾经遭遇的一切达成真正的和解,但我并不反对编剧安排这样“令人欣慰”的结局。

毕竟,作为同样背负着原生家庭各种各样问题与结果的观众,我们最好是像帕特里克一样渴望改变,努力生活。而这部剧,其实和千千万万部作品一样,也许就是哪个人灰暗生活里的一根小小稻草。

我不清楚原著小说的结局,但《梅尔罗斯》这部剧的导演,显然是希望我们和帕特里克都可以拥有一个tender的结局。

毕竟我们值得。

 短评

演技确实强大,仿佛是真正吸过毒一样。

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首集卷福酒店虚脱一段瞬间把小李子在华尔街里的表演甩到九霄云外,展示出演员细节丰富、爆发力强的优势,对这个角色的感情铺垫满分了,可惜故事本身挖掘潜力不会太大,天花板过早暴露有时候是致命的

9分钟前
  • Poros
  • 还行

看他的表演,我也像吸了一场毒。

14分钟前
  • 阑珊
  • 力荐

一场英式戏剧表演的课堂,本尼一个人过戏瘾的舞台。。。

15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能让一个孩子对父亲厌恶痛恨到这种呕吐的地步,乃至成年都无法抽离深渊,只会有一个原因。ep1最冷的地方,是对面的女人看似关心的眼神其实只是客套的社交,没有人真正想要听Patrick内心的梦魇。极度致郁的故事却套着喜剧的壳。现在几乎都是卷福一个人的独角戏,好奇后面。

16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就这个人 就这个演技 就这个穿什么都好看的人 这双眼睛 这个声线 我就吹爆

19分钟前
  • 发财才是硬道理
  • 力荐

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第一集看到20分钟不敢继续下去,男主对父亲的感情带给我的共鸣感简直头皮发麻

21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力荐

一个剧如果大家都在评论演员演技炸裂,那么其实意味着这个剧有点失败。就像看到一本小说转折之处,你不会一边起鸡皮疙瘩或泪流满面一边还能想起夸作者铺垫得好。

24分钟前
  • Ying
  • 还行

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别人怎么帮你,如果你自己不站起来做个决断,就永远也走不出去。

27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这不是我的双臂。这不是我的父亲。这不是我。如果有一人陪我就好了,即便只有一晚,我就能改过自新。但今夜无人陪伴,只有无尽痛苦与我撕扯,记忆在空旷虚无中回荡。“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没有改变。”我打算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呢?(格局不大,但品味太好,没人能在本尼主场赢过他的语速。)

31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卷福的颜值真的是神奇,时丑时帅,但是一双眼睛时时让人沦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陷...

34分钟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力荐

nobody should do that to anybody else

37分钟前
  • 灰姥姥
  • 力荐

我觉得本尼就算一动不动都是在勾引我,

39分钟前
  • Gretchen
  • 力荐

愿你们内心的小patrick都能爆发,实现自我救赎。

41分钟前
  • 花果山望妻石🎩
  • 力荐

第一集看得俺几近虚脱……

4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横跨五个世代,一个从男孩到男人的故事。童年阴影、药物与酒精的诱惑、情欲的堕落还有面对死亡与疾病,是决心清醒还是沉沦过去,是面对自己的心魔还是在桎梏里不再迈出,Patrick的故事和当中调得明亮的色彩反差得让人难过。作为越来越少的角色驱动型剧集,路人的我也想大胆给BC奶一个艾美视帝。

46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神剧,第一集太赞了

49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力荐

太牛逼了!导演牛逼!这本书第二本《bad news》以心路历程为主 导演却可以如此简练地具现化!剪辑牛逼!剧中凌厉的快剪多精彩不用多说了吧!美工牛逼!剧里的场景服饰复古又迷人!最牛逼是本尼!把男主瘾君子的癫狂以及一路上情绪扭曲反复完美呈现!只有我自己不牛逼 一集就急着打五星了!

50分钟前
  • 黄悦_
  • 力荐

“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51分钟前
  • 蹦迪村六公子
  • 力荐

第一集看完感触颇深,有的人是真得不适合成为父母,但偏偏养育孩子这种至繁琐的任务不需要通过任何资格考试,当玛丽安以怜悯表情对男主说“你父母把你毁成什么样了”的时候,忍不住泪湿眼眶。如果可以,我很想把那两个人的骨灰盒砸到粉碎,但那又能如何,伤害是一生一世的,唯有生命终结才能获得救赎。

56分钟前
  • Tin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