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楼孤魂

恐怖片大陆1989

主演:陈希光,潘婕,韩小磊,管宗祥,李振峰

导演:梁明,穆德远

播放地址

 剧照

黑楼孤魂 剧照 NO.1黑楼孤魂 剧照 NO.2黑楼孤魂 剧照 NO.3黑楼孤魂 剧照 NO.4黑楼孤魂 剧照 NO.5黑楼孤魂 剧照 NO.6黑楼孤魂 剧照 NO.13黑楼孤魂 剧照 NO.14黑楼孤魂 剧照 NO.15黑楼孤魂 剧照 NO.16黑楼孤魂 剧照 NO.17黑楼孤魂 剧照 NO.18黑楼孤魂 剧照 NO.19黑楼孤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2:54

详细剧情

  文革中,少女小菊一家遭人迫害,小菊本人被吊死在自家,凶手将现场伪装成自杀……一晃十几年过去,一部电影正在紧张的拍摄,录音师霍峰(陈希光 饰)对现场效果不甚满意,带女主角于红(潘婕 饰)回住处做音效。霍峰所住的旧楼面临拆迁,大多数住户早已搬离,只留下老领导老林、无业青年由飞以及霍峰三家。于红在楼内看到异样幻象,霍峰的录音设备也采样到诡异的响动。二人调查这栋楼的历史,获悉小菊的冤案,始明白小菊那地下室的冤魂在人去楼空之时向当年的凶手索命。老林与由飞身上先后发生意外,于红发现导演郑磊(韩小磊 饰)亦与当年的凶案有关,并最终决定帮助小菊复仇。

 长篇影评

 1 ) 它是国产恐怖片巅峰之作,因吓死人被禁映了30年

酷暑难耐,又到了分享“纳凉电影”的时候。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鼎鼎大名的国产恐怖片。

它上映于1989年,因为放映时曾吓死人,被有关部门禁映。

它曾掀起观影热潮,却由于视听过于刺激,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生人的噩梦”。

这部充满传说的电影到底有多厉害?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它——

黑楼孤魂

导演: 梁明 / 穆德远

编剧:穆德远 / 陈燕明

上映日期: 1989-04-04(中国大陆)

片长:88分钟

提及《黑楼孤魂》,不得不说到的是它创造的多个“第一”。

首先,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内地拍摄的立体声恐怖片。

电影刚开始,就亮出了这样的提示画面。

有最新声效技术的加成,让此片的恐惧效果更胜一筹。

其次,这是中国实行影片审查、放映分级制度以后,第一部被认定为“儿童不宜”的电影。

如此噱头之下,掀起了一票难求的观影热潮。

原本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最高被炒到了6元钱一张。

最终,这部仅70万投资的电影,创下了近5倍的盈利,在当年堪称票房神话。

最后,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因吓死人而被禁的电影。

《黑楼孤魂》在北京某剧院上映时,吓死了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观众。

此后,它被禁映至今,没有人在大银幕上见过其原貌。

如今能在网络上找到的88分钟版片源,是被删减了12分钟后的版本。

至于被删减的十多分钟里隐藏了什么,除了当年看过的人,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这部充满各种传奇的电影,围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展开。

(温馨提示:下文有剧透和部分恐怖内容,请谨慎观看)

电影刚开始,是一个发生在医院的镜头。

一名老人躺在病床上,看起来命不久矣。

临死前,老人把自己的独生女小菊和全部家产托付给了朋友。

交待完身后事,他就离开了人世。

但是,这双死不瞑目的眼睛,似乎暗示了悲剧的发生……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个骇人的镜头——

小菊吊死在家中。

原来,朋友并没有完成老人的嘱托,反而起了歹心。

他将屋内值钱的东西全部带走,杀死小菊,并制造出她上吊自杀的假象。

这桩谋财害命冤案,从此变得无人知晓。

而小菊的家也变成了不吉利的废宅,再也没有人进入。

直到多年之后,一个拍戏的剧组进入到了这里。

剧组在这栋宅子里取景拍戏,戏中有一个上楼的镜头。

剧组散场后,女主演于红和录音师霍峰,留下来单独补录一段脚步声。

突然间,于红变得神情紧张。

她说自己能看见一个小女孩,住在这栋废宅的地下室。

为了打消他的疑虑,霍峰独自来到地下室查看。

穿过阴森的走廊,地下室的尽头出现了一扇红色大门。

不信邪的霍峰直接推门而入,屋内蛛网密布、灰尘遍地,看起来十分破旧。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这正是当年小菊被害死的地方。

一番巡视之后,霍峰并未发现异常,又返回继续工作。

可是到了当天晚上,霍峰检查白天的录音,却出现了怪事——

在剧组现场录下的声音之外,竟出现了异常的响动。

联想到白天和于红的对话,他马上打电话过去求证。

这时候,于红也说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她的眼睛有特异功能,能看到某个地方曾经发生的事情。

在白天那栋废宅里,她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多年前被吊死的情形。

半信半疑的霍峰,决定再次前往废宅录音和调查。

录完一段楼梯处的音频后,他遇到了这栋宅子的管理员。

一番交谈之后,霍峰得知这栋宅子里发生过很多命案:

小菊在此“自杀吊死”,小菊的母亲也曾跳楼自杀。

当霍峰问及她们自杀的缘由,管理员却变得吞吞吐吐。

两人说话间,于红也赶到了此处,想帮助霍峰查明情况。

当她看向管理员的脸,在特异功能的作用下,面前浮现出了曾经发生的惨剧:

原来,当年正是这个管理员强暴了小菊的母亲,才致使她后来的死亡。

于红受到惊吓,头也不回地逃离了现场。

当霍峰回到家,检查刚刚的录音,又出现了新的怪事——

在录音设备里,他竟然听到刚才的管理员在大声呼救。

霍峰迅速返回宅子,值班室里空无一人。

在通向地下室的楼梯处,他发现了管理员摔死的尸体。

看到这里,这部恐怖片中的两个超自然设定已然揭晓:

女主角于红能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男主角霍峰能听到未来发生的声音。

未来和过去,视觉与听觉相交织,冥冥中将他俩与小菊之死相牵连。

在确认小菊枉死的冤情后,于红和霍峰决定联手彻查此事。

一方面,于红很快就找到了凶手:

在现场拍戏时,她通过导演的脸,看到他过去勒死小菊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这部戏的导演,正是当年背信弃义、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

另一方面,霍峰在听拍戏现场的录音时,又发现了新情况:

导演在未来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似乎被小菊的冤魂索命。

霍峰虽然已得知小菊惨死的真相,但却不认同小菊复仇的做法。

他认为凶手应该交给法律惩治,于是他又来到了小菊当年的住处,想让小菊的冤魂提供翻案的线索。

只可惜被害死的小菊积怨已久,并不配合。

她还迁怒于霍峰,让他在听录音时耳膜破裂,身受重伤。

即便如此,霍峰并没有怪罪小菊。

他在病床上嘱托于红,一定要帮助小菊,揭示出当年的真相。

于是,于红又来到了宅子的地下室。

她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让小菊相信她和霍峰。

话音刚落,一盘磁带就从地下室滚了出来。

于红明白了小菊的用意,决定带着这盘磁带去找导演。

此时,导演拍的电影已在国际上拿了大奖,正在一个报告厅里发表演讲。

当小菊刚来到报告厅门前,磁带就从小菊的单车里跳了出去,滚进了导演的车里。

演讲结束后,导演上了汽车的后座。

等车辆已经发动后,他才发现驾驶座上根本没有人。

从他刚落座开始,汽车就在诡异地自行驾驶。

经过一段时间后,汽车终于停了下来。

导演屁滚尿流地从车上要出来,不假思索地就往面前的大楼里跑。

可他没有意识到,这正是他们拍戏的那栋楼,也就是他当年害死小菊的地方。

惨死的小菊,终于实施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她的冤魂附身于一个布娃娃身上,对导演穷追不舍。

早已惊慌失措的导演只能四处逃窜,最终跑到了顶层的阁楼里。

他以为自己终于脱离险境,躲在窗边休息。

此时,他的面前突然冒出一条绳索,正是当年她吊死小菊的那条。

随后,楼阁楼的地板也突然塌陷,导演被吊死在了这里。

时隔多年,冤魂不散的小菊,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当所有观众都随着剧情松了一口气,此时,一个更大的反转却突然出现……

具体是怎样的反转,在此就不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电影中感受。

这个看起来略显突兀的结尾,其实也是为了能过审而特意设计。

这部上映于1989年的电影,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即便后来被禁止上映,它仍然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被评价为“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噩梦”。

放在今天来看,电影中不乏瑕疵:

譬如造型雷人“鬼娃娃”、简陋的特效、以及部分过于巧合的情节等等。

即便如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仍然缔造了国产恐怖片的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较为保守的年代,片中却出现了大量借鉴和致敬外国电影的部分。

比如灌满血的浴缸会让人想到《闪灵》,而霍峰第二次进入地下室时则直接使用了《2001太空漫游》里的配乐。

电影中有多处台词,都暗指中国历史上那段特殊的时期。

比如“那年月活不了,只有死”、“那年头自杀的人天天都有”、“那日子口公检法都砸烂了谁管”等等。

而归根结底,这也正是片中这段悲剧的根源。

但让人惊讶的是,《黑楼孤魂》在如此大胆的创作意图下,竟然通过了审查。

30年过去,反观现在的国产恐怖片,却莫名走向了两个极端:

能上映的恐怖片,大多都成了笑话。

像《中邪》这样的口碑好片,却又无法上映。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舞者的沦丧,还是镣铐的扭曲?

*本文作者:张不才

 2 ) 和谐社会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6.8分的评价未免苛刻了,1989年拍摄的恐怖电影,虽然和同时期拍出《沉默的羔羊》这样经典惊悚片的美国还没有可比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一些惊悚桥段也许现在看起来已经司空见惯,毫无违和感,但在当时我相信绝对是首开先河的,还有它的音效和极具荒诞意味的结尾。如果没有经过后来那么多国外经典恐怖片的洗礼,在当时看一定是耳目一新的。这部影片给很多70后留下极深的“阴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这部中国八十年代末拍的恐怖电影要比九八年棒子国拍摄并谓之经典的《女高怪谈》好看不知多少。电影的情节设置的简洁巧妙,毫无拖沓,观众看的时候气氛紧张但并没有负担。看了影片的另一篇影评,对小菊最后报仇的方式分析得很好,我在看的时候也以为最终会是坏人得到法律严惩的和谐局面,没想到小菊还是用了自己的力量复仇。这样的不和谐结局在今天肯定是得不到广电总局批准的,当然那得是在广电总局不禁止拍鬼片的前提下。
虽然技术有限的特效现在看来有点可笑,但文革这样的时间背景制造了最好的恐怖气氛。我相信最后的荒诞结尾是有深刻寓意的,这样意想不到的结尾在当时真是大胆的尝试,我也很喜欢。

 3 ) 一些看法(短评不够,长评来凑)

1、除了表演有些生硬和音画有些对不上外,恐怖氛围营造十分有感,中国待拆迁的老房子太适合拍恐怖片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里,简直有数不尽的恐怖元素。按理说,如今房地产如此火爆,那么多老破房子可以利用利用,国产恐怖片指日可待。。。

2、开头“临终托付”的医院场景,暗绿色场景、低角度摄影、突然睁开的死人双眼闪出一道绿光,怪鬼畜的,不过,惊恐氛围全出来了。

3、八十年代的娱乐风气,文革历史的遗留案件和文化反思,同年上映的还有《顽主》。(配乐竟然还用到了变奏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韵律不尽相同,但仍然可感。)

4、“鬼娃杀人”的两场戏恐怖加惊悚,常常让我怀疑这么鬼里鬼气还能过审查?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围令人震惊,原来最狠的还在结尾。

5、戏中戏结构,拍电影以及电影本身,故事以及讲一个故事的故事。结尾一跳变成一群精神病人在讲述一个鬼故事,结尾定格的排列整齐的一盘盘颗粒药。似乎有蓄意过审查的动机,或者是用这样一种“病态”的方式去讲述文革历史的遗留问题,这种鲜明的时代寓意似乎更加合理。

6、七十万成本,中国第一部立体声恐怖片,有想法的恐怖片比用钱堆起来的庸俗大片有意思得多。

 4 ) 中国式鬼片最高境界《黑楼孤魂》,我们曾经也将恐怖片玩出了花!

“中国式鬼片”——因为“鬼片”题材方面的敏感性,而诞生的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点的专有名词,然而其中调侃的意味十足。

这几年国内的恐怖电影让人生“畏”,不是因为它太恐怖了,而是恰恰相反,一看是国产恐怖片,大大都纷纷避而远之了,因为很大可能性又是一部烂片,编剧导演一边在想着法子制造恐怖,另一边还想着怎么为了guo shen而‘自圆其说’,想想也是够难为人的,而像这样的恐怖片他还能叫恐怖片吗?

内地首部立体声录制影片

有年代感的海报

不过凡事也无绝对,中国式鬼片竟然也有过牛掰的时候,堪称中国式鬼片最高境界的《黑楼孤魂》,将恐怖片玩出了花。而《黑楼孤魂》成为那个年代刚刚实行的电影审查制度下第一部被打上“儿童不宜”标签的影片!

首部‘儿童不宜’影片

影片采用了独具创意的‘戏中戏’结构。

  • 来看影片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害的冤魂寻找凶手复仇的故事,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在‘特殊时期’一位父亲抑郁而终,临死前在医院托孤把女儿小菊托付给一位朋友照顾,而这位朋友却为私吞财产将小菊谋杀于小楼地下室,并伪装成上吊自杀的假象,多年以后,一个电影录音师霍枫和女演员俞红在此录音之时意外发现了这个地下室,并逐渐接近当年事情的真相,而有一股不可控的力量似乎也在蠢蠢欲动……

  • ‘戏中戏’影片结构

《黑楼孤魂 》采用了非常典型的‘戏中戏’结构模式,也可称为称‘片中片’,如果更专业的话叫做套层结构,只是在本电影中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运用方法:结尾处一群精神病患者在医院病房聊着刚刚电影所演绎的故事,而讲故事的患者就是故事中那个“凶手”。

旁边听故事的患者都是影片故事中的演员,录音师也在、小菊也在,而女演员则实际上是个医院的护士,她正推着摆满各种药片的推车走进了病房……原来,“黑楼孤魂”的整个故事都是这一群精神病人的离奇想象。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结构设定带来的反转确实很有新意,如今再看这部影片,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的电影人就已经有如此超前的想象力!!

影片的主题具有双重或多重意味,奠定其中国电影发展史先锋性地位。

片中女明星极具时髦感的装束

  • 《黑楼孤魂》的大胆尝试具有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早期独立制片电影,《黑楼孤魂》的拍摄过程和后期上映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保证影片可以guoshen的前提下,它已经做到了可以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了。

相当具有超前性的‘鬼娃娃’

  • 影片的隐喻颇多,仍有很高的观赏性。

影片中“你们这些拍电影的,就知道教育别人”,这可能是对往年‘说教式’影片的一种嘲讽;女演员俞红说:“千万不能让他(凶手)死,这部影片还没完,它对我很重要。”几句台词就赤裸裸的展现了一种几近于疯狂和病态的欲望……影片中像这样带有隐喻性的台词或者镜头很多,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同样也是它独特的地方。

  • 中国商业电影的萌芽,一个成功的开始。

《黑楼孤魂》上映于1989年,传说电影初上映时还在影院吓死过人,其恐怖程度可见一斑,只是真实与否可能有所争议,但《黑楼孤魂》的火爆一时却是事实,据说当时影片卖出了350个拷贝,它的单价是1万,而影片的投资只有70万,作为我国最早时期的独立制片电影,《黑楼孤魂》在商业层面的成功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后说点关于内地电影这些年的那点事吧。

《黑楼孤魂》影片原版100分钟,很可惜目前已经找不到任何这个版本的影像资料了,根据导演梁明所讲,为了guo shen,影片中删掉了太多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镜头和一些更加血腥恐怖的画面,关于这点怎么说呢?我们这30年来好像都在原地踏步呢,说多了都是泪……同作为影迷大家自行体会吧!

我们属于哪个颜色?

这部国产‘鬼片’到了31年后的今天还能具有观赏性,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感到悲哀!?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我们再见!

 5 )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关于《黑楼孤魂》的批评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二章 消费记忆与突围表演 P76

(为避免歇斯底里杯弓蛇影的网站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原文中那个众所周知的词汇用“十年”代替)

事实上,在80年代文化中,“十年”始终是“一位”最为重要的在场的缺席者与缺席的在场者。一方面,它必须小心地绕过礁群,一个近在咫尺却难以进入的历史时段的雾障;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一个不断被借重的“历史时段”与“事件”,因为它潜在包容着某种特定的“历史断代法”,它始终可以成为某种权力话语摆布现实的“说法”,某种社会“共识”得以生产、再生产的原材料。只是这必须以“过去完成时态”割断,成为一个拒绝被质疑、追问的对象。于是,在八十年代的主流叙事作品中,“十年”始终作为一个朦胧的血色背景,作为序幕,作为被叙事件及任务的史前史,为一个特许发生的”例外“、”悲剧“,制造”病态“、“怪诞”的往昔空间。在其中,“文革”像是一个关于创伤的记忆痕,或一夜梦魇所留下的苍白的面色;或者说,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前意识”。叙事的过程则是一个对创伤记忆疗救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过程。但它又必须是“不能忘记的”;不是为了“活着,并且要记住”,而是为了保留为某种“空洞的能指”,用以不断地将难以解脱的现实困境还原为灾难性的历史成因,为种种现实的政治文化策略提供其合理性的“阐释”。或许可以说,“十年”作为一个转喻的禁忌和对禁忌的转喻,始终不断地在以转喻的方式繁衍膨胀。

然而,禁忌又毕竟在不断地被重申。在中国电影最后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直面“十年”时代的影片屈指可数,并大多命运多舛。《枫》、《芙蓉镇》均一度遭禁映,前者还在言辞激烈的抨击中被迫修改。禁忌的划定,极为有力地加强了大陆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某种斗牛士式的“突破禁区”的热情,以及市民心态中特定的“禁书”,“禁片”情节,引发了一种对“十年”“真相”、“珍闻”,对当代时代悲剧,内幕,秘闻的空前的,不间断的关注与热度,并在不断地强化,制造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窥视癖”的类型。当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化工业”,市场及消费机制开始介入大陆的文化体制时,类似的政治文化现实指示出一个已经创造完成的,极为广大的读者/观众“群落”,标志并暗示出一个潜在的,特定的“卖点”,一个可资发掘,利用的消费心理,一种政治窥秘与亵渎所提供的消费快感与消费方式。

事实上,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写作或主流文化范本,而是一个在80年代具有边缘性的通俗类作品——恐怖片《黑楼孤魂》(导演梁明、穆德远,1989年)——有趣地标明了一个多元决定的文化临界面。这是一个孤魂复仇的“鬼故事”。事实上,影片蜕化于一部美国恐怖片《幽灵》( The Changeling 1980,豆瓣中文名译作摄魄惊魂)。但这在划定的搬迁区即将被拆除的旧楼的地下室(一个关于记忆的象喻)间出没的,冷血复仇的孤鬼,却“换成”了一个在十年岁月中遭虐杀的小姑娘的冤魂。于是,影片的恐怖感(或曰消费快感),便不仅来自于“鬼故事”的惊吓效果,而且来自于十年亲历者“政治迫害情结”(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某种被虐与被害妄想)的共鸣,放大和叠加。影片巧妙地触动了一个作为禁忌的“事实”,即在“十年”岁月中,普通人对过剩权力的分享,如何制造着暴力,虐杀。但这与其说是一种质疑,不如说是一次移置,因为在这一幽灵复仇的故事中,“十年”场景已由一种政治场景转移为欲望场景:遭复仇的对象之一,曾因淫欲而强暴了小姑娘的母亲,将她逼上死路;而另外两个人则因为觊觎小姑娘的遗产(金佛像)而虐杀了她。幽灵的复仇手段之一,是从洞开的地下室之门中,让呼啸的旋风,裹携着成团的美钞,使贪欲者无法自禁地追随着步入杀戮之地。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的呈现,影片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结构为性别场景。因为故事情境中的孤楼,是一个”看得见过去,听的到未来“的象征空间:一个偶然在此地录制影片音效的女演员,恐怖地目击到历史场景中的暴力,而她的恋人(录音师),则惊讶地在录音带中听到未来的声音——幽灵复仇的暴力场景。有趣之处在于,女人在这里“看到了”男人对女人的施暴:强暴,劫掠,虐杀;而男人在这里听到女人对男人的侵害:小姑娘的冤魂如何残忍地逐一向男人复仇。但在这里,“十年”梦魇/旧日的暴力场景/男人对女人的施暴是不可见的。除了女演员恐怖变形的面孔,观众一无所见;而复仇场景/女人对男人的戕害却清晰地展露为一个完整、可视的过程。女人每一次对历史中暴力场景的目击,总是发生在她即将与恋人步入亲昵的时刻,恐怖每每使她奔逃而去,使男人美梦难成。一个有趣的临界点是,对“十年”禁忌的触动,畏惧(因为它仍然是不可见的)与消解,被官方说法所阻断的记忆,成为恐怖出没的幽灵,成了对拜金,欲望的暧昧态度,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男性心态和与既由权力又由女性诱发的阉割恐惧的潜在流露。这一切有效而有趣地组合在一个文化消费形式之中 。

无独有偶,类似模式几乎成了八九十年代之交为数不多的恐怖片(诸如《午夜杀手》1991,《雾宅》1991)的通用模式:复制美国大众文化(平装小说,好莱坞电影)的基本情节,但其中精神分析式的童年创伤情景被转换为一处“十年”时代的创伤记忆;阴谋与杀戮的直接动因则常常是前精神分析式的“谋财害命”。而更为有趣的是,《黑楼孤魂》的结尾处,被述情景“还原”为一个医院内的病房,恐怖的鬼故事“还原”为一次病房中的“扯淡”;而伴随护士的一声吆喝“吃药了!”摄影机镜头摇落在一车五彩缤纷的药片上,推出字幕:“完”。于是,“十年”记忆与政治潜意识中的恐惧,被指认为一种病态,一种间或可以被治愈的疾患;而拜金与欲望责被转换为理性范畴内部的非理性因素,一种尚可被接受和理解的“常识“。类似恐怖片因此而展示了一个文化的临界面,其呈现和印证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禁忌(”十年“记忆)在初兴的文化市场机制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消费性,预示着90年代文化对经典意识形态的消费将与对另一禁忌即性爱(以男权话语为基准的)的消费,与暴力/色情(”永恒“的商业文化的操作原则)相联手。此间一个有趣的症候点是,类似通俗之作中的”十年“书写,无疑将男性再度确认在历史及欲望主体的位置之上,女性则更远地被放逐到客体位置及历史的角隅之中。

 6 )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
故楼前断瓦残垣,一片狼藉。

“我们帮你讨个公道,以后呢?”
以后,杀人犯们很多都寿终正寝了,有些死后还被供在庙堂,而我们却连一座文革死难者纪念碑都没有,这就是结局。

 短评

录音师和戏中戏的点学的是德帕尔玛的《凶线》,结尾精神病院学的是李翰祥的《销魂玉》。

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对文革的提及--"公检法瘫痪,能结案就不错了""整个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对伪君子的嘲讽--导演道貌岸然的虚伪演讲.和对弱者的同情--法律不可依靠时以特殊手段实现正义.这类表达放在今天首先过不了广电这一关,80年代的恐怖片都能拍到这种程度.致上敬意

8分钟前
  • 跑跑
  • 还行

结局太他妈雷了。。。。

10分钟前
  • shakingx
  • 推荐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65分钟处当录音师装好录音枪双手端着走向阴森的地下室时用的配乐居然是《2001太空漫游》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1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女演员能看到过去,录音师能录到未来,导演是凶手,最后,大家都是神经病……

1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三星半;80年代的国产恐怖片真是百花齐放,想象丰富创作大胆,氛围营造极好,孤楼、暗雾、楼梯、玩偶、落叶,看得寒毛直立,不比如今所谓恐怖片只会笑场;结尾的逆转,估计也是迎合主流吧,否则怎能公映,不过也暗指那段吃人历史不是荒诞不是梦境,也不是疯子的臆想,的的确确存在。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神州岂此千般罪,黑楼原藏万种邪。十年横扫牛鬼神,尚余此处一孤魂。死不瞑目碜绿光,便有精生鬼娃娃。举国皆疯,该吃药了

1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原来最狠的不是鬼,是人啊,是阶级斗争啊。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

19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印象比较深的国产恐怖片,拍成这样已然很优秀了,讲述文革对普通人的迫害,受害人化身鬼魂伸张正义,说是恐怖不如说是善恶有头,而结尾那个精神病院的场景简直神了,堪称神来之笔。

23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以前看的时候听说是大陆最最恐怖的恐怖片,有几个场景恐怖氛围做足了功夫,整体感觉一般,然后关于文革的沉重反思少不了!结尾或许才算是最大亮点——这个片子是“中国大陆特色”恐怖片的源头。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什么好素材拿来天朝来拍都会变味,都会被审查和体质那一套彻底毁的差不多了,当年这部恐怖在类型、声效和恐怖氛围营造方面已经相当不错,尽管细节还存在一点过于生硬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冤有头债有主吧。最后的结局大亮,简直就是天朝当下所有院线恐怖片的鼻祖啊。★★★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第10放映室强烈推荐~~刚看完了,真相很强大(在电影上映的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作!)

32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1989.。果然那个年代什么都有点盼头 。后来不解释╭(╯^╰)╮

34分钟前
  • 名字没想好
  • 还行

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这句搁今天,肯定通不过;一开场的几个镜头就让人无比压抑;而最精彩的还在结尾,看到最后1分钟,有惊喜。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毫无疑问,要是玩儿声效跟氛围营造乃至故事创意,国产恐怖惊悚完全能独步全球,可惜现在瞻前顾后的太多,审查因素,镜头语言,概念设定都差了太多。。。好传统没保留下来

3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这片很牛啊!在那个年代还能上映说明历史一直在倒退!!

40分钟前
  • 水罂粟 [兽女]
  • 推荐

三星半,那个年代的国产鬼片拍的相当渗人,结尾被河蟹了,看了河蟹还是比较考究的

4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男主苦口婆心地反复劝导女鬼说:小菊,你不可以这样。

4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吓人的点到底在哪里?

5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该吃药了“

56分钟前
  • 李可笑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