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基地2019

科幻片俄罗斯2019

主演:阿雷克西·查多夫,彼得·费奥多罗夫,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Lukerya Ilyashenko,克塞妮娅·库捷波娃,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菲利普·阿德耶夫,阿尔乔姆·特卡琴科,尤里·鲍里索夫,Maksim Artamonov,Mikhail Bondin,Viktoriya Borisova,Oleg Boyko,奥列格·楚古诺夫,Simon Dobravets,马克西姆·埃米利亚诺夫,谢尔盖·戈金,阿斯卡·伊利亚索夫,叶莲娜·科连诺娃,维克托·奈梅茨,Dmitriy Panfilov,Vladimir

导演:埃格尔·巴拉诺夫

播放地址

 剧照

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2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3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4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5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6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3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4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5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6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7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8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9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6 18:17

详细剧情

  不是陨石撞击地球,也不是恐怖份子的全球威胁,更不是发生核子战争,人类熟悉的世界一夕之间面目全非,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电力系统故障,消灭所有生命,唯独一个位于东欧的小区域幸存下来,仍保有正常的电力运作。面对毁天灭地的灾难,这个人类最后的希望堡垒必须全力反击,阻止这场灭绝浩劫……

 长篇影评

 1 ) 美国大兵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是说以前的美国战争电影里面的美国大兵有多厉害,但是这部剧里面的水平确实不咋地。

要战术没战术,面对一帮乌合之众,自己竟然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都是英雄主义似的单干。

要谋略没谋略,把哨所建在群山环绕的地方,整个的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

要布防没布防,哨所周围的暗哨、地雷阵、铁丝网什么都没发挥作用,让人轻易突破围墙。

有各种先进武器,没有发挥有效的火力交织与配合,倒是一会子弹没了,一会机枪卡壳了。

全剧中,一开始就纯欺负人家没有夜视仪,靠着一个迫机炮解决一切问题。

当迫机炮解决不了问题,敌人大股来袭时,立马乱套,一点战术素养没有。

最后,还是靠空中支援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一群大兵,谋略,战术配合什么的都没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2 ) 前哨|煎熬

老美在全球的横冲直撞,有点不可理解。

人阿富汗的事儿,是人家的内政,互不干涉内政,这不是应该得到公认的“真理”吗?

之所以选择阿富汗,老美的考虑,大概是既然老毛子来过,咱也得来刷个存在感。

这搞得当地的族长很困惑,这些歪果仁,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究竟在琢磨个啥呢?

老美在这方面,向来不吝啬损一下老毛子的。

老毛子“来到”阿富汗,那是烧杀掳掠,咱老美过来,那可是来送钱来的。

只不过,那些阿富汗的族长颇有“扮猪吃老虎”的嫌疑,钱是要拿的,但是承诺什么的,这个可不好说。

“碰瓷”这种事儿,偶尔做做,让老美非常无奈。

前哨阵地的部署位置,实在是个“死地”,大兵只能无奈的选择被动防御。时不时的冷枪已经是常态,至于大兵光着屁股反击这种事儿,也属于常态。

大兵私下的抱怨,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儿。

身为大兵,想法很单纯。跑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来驻守,天天当靶子,究竟是为了啥?

这个问题,长官可回答不了大兵。

毕竟,在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大兵们可是“送”了好几任长官。

你说老外的长官也实在不咋滴,咋就不知道保护自己呢。

最后,天天喊的“狼来了”,狼终于来了。

浴血奋战不可避免,但战斗到最后,大兵们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煎熬的结果,往往只剩下生存的欲望和战友之间的相互护持。

老外的反战,从来不说教。

只是在战争中充满了调侃的味道。

故事中有两句话,大概道出了真谛。

第一句:我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好。情况一天一天的糟糕下去,长官“走”了好几个,这样的境况仍然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老外的官僚,同样害死人,同样需要把事情闹大了以后,才会收拾残局。

第二句:阿拉和耶稣,究竟哪个对呢?如果其中一个是对的,那另一个一定错了吗?这个疑问,对于都有坚定信仰的双方而言,是个不死不休的较量。这样的问题,大兵如何解答呢?

当然不可能都是对的,但有可能全错。

但是,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3 ) 大半小时的枪战片段

美国的急性策略显然害死了不少士兵,这种地形在建造时就该想到劣势,可能中国风水和兵法还为普及世界,但也千万别普及了,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血智慧,肥水不流外人田。

真正的打仗,你只能靠经验来冷静自己,如果没有经验,那不好意思,可能你在被炸愣的时候下一秒就嗝屁了。

不管训练再好,始终是在没有炮弹在你身边轰炸时进行的。打仗最好的训练就是实战,训练只能提升装备操作的熟练度,而只有实战经验才能保证你在真正的战场上正常运转。

美国的士兵在电影中向来就玩世不恭,但真正到了打仗时还是非常拼命,当然也有胆小鬼。不过好在对于枪械和装备还是比较大方,什么夜视、ACOG、红外都是蛮全的,还有迫击炮,虽然后面都没用上。

对于这种特战的还有野战的装备还是得跟上的,因为毕竟不是打室内的反恐,远距离没有光学瞄准镜真不是开玩笑的,机瞄100米眼睛就已经非常辛苦了,长时间远距离瞄准眼睛肯定受不了。

这剧我算是看得非常爽了,枪战迷嘛。而且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这种人架摄影还跟着跑,一边给演员的表情特写,还一边给观众带来切身体会。总的来说纪念片一般都是5星的实力了。

 4 ) 前哨基地的地理位置和防御水平

★★★★★★★★★★

前哨基地的地理位置。

这是最被吐槽的一点。

山谷,才是交通要道。前哨基地,建在谷底,才能控制交通。对过往人员进行盘查、甄别。打阻击战,才应该在山顶驻防,见人就打。

山谷,更接近村落。更接近平民。接近平民,才能压缩对方的活动空间。

山谷,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危险。AK47有效射程400米。考虑到对方的训练水平。200米开外,估计就没什么精度。“望山跑死马”看着近,怎么也得有几百米的安全距离。

★★★★★★★★★★

前哨基地的防御水平。

仿佛,低风险区的维和部队营地。估计,建造的时候,确实是低风险区,没想到要来打硬仗。大概,也是因为威胁升级。所以,准备撤防。

想要加强防御水平,并不太难。多挖几条战壕,多架设点伪装网。对美军而言,空运一台小型挖土机,很容易。“某宝”的伪装网,物美价廉。美军更不差这点儿小钱。

在后方坐办公桌的军官,估计没心情给前哨基地追加投资。一辆普通卡车,都不顾实际的,想当然的要收回。所以,恐怕连个工程机械和伪装网都懒的给。

前哨基地至少可以自力更生。战壕挖不动,挖几个散兵坑总没问题吧。伪装网批不下来。就地砍树,用树枝做伪装,总好办吧。

n/*",v�?!VS

 5 ) 不算出彩的美军现代战争片

看过不少这类美军硬核战争片,黑鹰坠落、孤独的幸存者、拆弹部队、锅盖头、危机13小时……美军战场遍布全球,维护世界和平、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 前半段照例展现军营日常,大兵群像吹嘘打闹,想家想老婆想孩子,抱怨长官抱怨战争抱怨山姆大叔……表达反战情绪。至今已觉不新鲜,枯燥无味,关键人太多太杂,脸盲症又犯,谁是谁叫什么都记不住,反正也不用记,后面打起来就看一爽呗。 终于打起来了,一群大兵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蹿,谁守哪个点位、往哪里补充弹药,乱哄哄没个章法。指挥官在指挥室气定神闲地呼叫空中支援,对眼下正发生的战斗没有起一点指挥作用。知道这是真实战场环境,突然遇袭寡不敌众还被居高临下,被吓屎都不夸张,但对观众来说,太糟心了。 类似片子的情节基本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神剧,被突袭就是呼叫空中支援和快速反应部队(QRF),援军到来前只有死撑着和眼睁睁看着战斗减员。但怎么处理好等待救援期间的节奏和氛围,扣人心弦,是要看导演功力的。

片尾照例也展现一段大兵的PTSD,战争永远是年纪大的政客和将军们发动的,却要一群年轻人去赴死。出字幕后还有原型人物的节目访谈片段、照片,片中部分人物还是请原型出演的,在片场拍的访谈花絮,字幕跑完最后是一张大合照,就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那种。

 6 ) 建立前哨便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如果说美国卷入越战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后面的不断增兵、将战事升级,便是在弥补之前错误的过程中犯下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可是碍于面子及地区影响力,不至于使越南、整个印度支那,乃至所有东南亚国家倒向苏联阵营,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在距离美国从越南撤离三十多年后的阿富汗战场,美军依然犯着同样的错误。他们将前哨基地建在三面环山的山谷中,时不时遭到塔利班武装居高临下的攻击,便已经是一个错误的开始,然而哪怕接下来连续多任指挥官牺牲,都没能让上级下定撤销前哨的决心,反而为了保证在阿富汗竞选期间的军事存在,推迟了原定的撤离时间,并最终走漏了消息,在撤离前遭到了塔利班武装的袭击。

美军中高层的愚蠢掩盖不了中下级军官和基层士兵的英勇。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攻,基地士兵在几名上士的组织下坚守若干防御点,相互支援,并展开反击,支撑到了空中支援力量的到来。为节约成本,影片中的“大杀器”B1B轰炸机仅短暂现身一个镜头,导演却用很巧妙的方式,通过被困士兵身边积水中倒影的间接视角,展现了“救星”到来的时刻,不可谓不巧妙。

 短评

据点选址不合理,且不设外围警戒线,攻得很凌乱,守得很狼狈。注定只好多发奖章来追认止痛了。

8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推荐

奥兰多布鲁姆上一次在摩加迪沙从黑鹰上摔个半残,这次在阿富汗又摔山崖?是被诅咒了吗?虽然不是什么神作,但也不难看。

12分钟前
  • 黏土
  • 还行

真实战场的体现,感觉完全可以给PLA做学习观摩,美军的个人战斗和组织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老兵,需要重点打击

15分钟前
  • 杭飞狐
  • 还行

死绝之地,伤亡惨重,群众关系、统战工作不是这样搞的~

20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塔利班每人尿一泡,都能把男神们淹死。

24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太惨了,美国派兵去阿富汗到底为了啥啊

28分钟前
  • KevinL
  • 推荐

基廷前哨战斗。拍得实在很一般,就用黑人上尉连厕所都不干上来影射陆军领导失利?塔利班能调动这么多高机和迫击炮去打基廷前哨才是问题好吧。

30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看得出来经费不多,但是细节很用心,稳扎稳打

32分钟前
  • wxsg
  • 推荐

美帝犯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主义,政治上的右倾孤立主义,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手法笨拙了点,场面还是挺好看的。

36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把基地建在这个位置的也是个天才了

41分钟前
  • Car1
  • 还行

写实题材,完全不偏不倚的观点呈现,当然还有平铺直叙的叙事。战场环境效果做的不错,但论调度别说黑鹰坠落了,连勇者行动都不如,过多的中近景特写和跟拍,突出角色紧张状态,却忽略了战场宏观局势的呈现,大部分时间给人一种错觉这帮美国兵是在跟空气打仗,听个响就完了。PS,奥兰多·布罗姆客串了一个军官,开卡车从山上翻了下去,大概致敬了自己当年《黑鹰坠落》里从飞机上掉下去的名场面。

4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战斗场面不长也不够激烈,优点是第一视角比较真实。最奇特的是机枪都在无防护的地方,敌人还常打不中,作为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觉得这个营地从选址到防御建立都太TM的奇葩漏洞百出了。只能感叹美军单兵作战的强大和塔利班的弱鸡。

45分钟前
  • 1号游客
  • 还行

分这么低可能是因为大家讨厌美国佬四处侵略发动战争吧,平心而论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没有瞎矫情,而且贵在真实:子弹会打完、机枪会坏掉、通讯会阻断、伤员救不回来。奥兰多布鲁姆在战争片里总是那个非战斗减员。

48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看海报像一部碟市烂片,但是事实上是《拆弹部队》之后最好的现代战争片之一,既有《锅盖头》的那种群戏和对于战争的思考,又有《美国狙击手》那样极具临场感的战争动作戏,导演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大片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几段战争戏长镜头尤其让人难忘。

5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片尾插入的几个前亲历者访谈以及制作特辑片段,结合影片,能看出导演尽量贴近事实高度还原的一种真诚。这类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通常不容易拍到尽善尽美,毕竟还原现实往往比较枯燥和零碎。授与同一个作战单位且在生军人达两枚荣誉勋章,五十年内首次,阿富汗反恐太难。再加上平庸的陆军策划和管理,导致该惨剧。对于这部真诚之作,豆瓣打分过低。BTW,Netflix2018年的八集纪录片《荣誉勋章》里第二集,就是还原了这部电影的背景。

5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竟然让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自己演自己,非常真实。最后老兵访谈做的也不错。整部电影值得观赏。最后啰嗦一句,那个黑人指挥官真是数贱合一:投鼠忌器,优柔寡断,贪生怕死,还喜欢讲political correctness。

55分钟前
  • 荆楚浪人
  • 力荐

驻阿美军的操蛋日常,整备训练,收买人心,防冷枪,还差点被塔利班一锅端,最后索性炸光基地走人了事。美国阿富汗政策失败的缩影。

56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又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平庸电影,原事件真兵执导加1星

59分钟前
  • Haley
  • 还行

手持摄影的运用,藏于暗处的恐惧和基于第一视角的展开,有点像此前《生死之墙》带来的卓越互动效果,后半段的枪战吵到耳鸣但也足够沉浸。除此之外,在叙事方面的繁重和“场面/情节”上的失衡略微影响了它的表达。当时政背景被导演特意调到最弱的时候,它更多关于绝处逢生的无畏,也算是一种简单干净的处理了。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

导演后半段犹如卖拷贝灵魂附体,把前半段看得昏昏沉沉的我一下子给炸精神了。不过实打实的战争场面拍得还不错,有点身临其境那味儿了~

1小时前
  • 发条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