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辛正传

喜剧片印度2022

主演:阿米尔·汗,沙鲁克·汗,卡琳娜·卡普尔,那伽·柴坦尼亚·阿吉奈尼,莫娜·辛格,马纳夫·维吉,R·巴克提·克莱因,阿布海纳伊·拉杰·辛格,罗菲克·汗,肖旺·杰曼,沙努·库马尔,卡里姆·哈吉

导演:阿德瓦·香登

 剧照

阿辛正传 剧照 NO.1阿辛正传 剧照 NO.2阿辛正传 剧照 NO.3阿辛正传 剧照 NO.4阿辛正传 剧照 NO.5阿辛正传 剧照 NO.6阿辛正传 剧照 NO.13阿辛正传 剧照 NO.14阿辛正传 剧照 NO.15阿辛正传 剧照 NO.16阿辛正传 剧照 NO.17阿辛正传 剧照 NO.18阿辛正传 剧照 NO.19阿辛正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8

详细剧情

  阿辛从小就和辛苦拉拔他长大的单亲妈妈相依为命、并且从他妈妈身上学到坚定不移的正面人生价值观。故事带领观众跟阿拉辛踏上一场关于爱、纯真与命运的人生旅程,并且见证他努力克服人生各种难关的过程。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掳获许多人的心,并且提醒了我们,每一个人,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平凡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伟大故事。

 长篇影评

 1 ) 阿辛正传|阿米尔汗追寻的印度意义

《三傻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外星醉汉PK地球神》,这些热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阿米尔汗这个印度传奇演员,这一次他带来了印度版的《阿甘正传》

欢迎来到本期的迷失放映室,这一次我们来聊一聊阿米尔汗的《阿辛正传》

《阿辛正传》无法成为《阿甘正传》,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性追捧。

除了先来后到的原因之余,阿辛所经历的印度往事,相较于阿甘所经历的那些美国往事,未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熟知,难以产生共鸣。

《阿甘正传》当年如此风靡,能够打败了《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除了与这两部影片同样优质之外,《阿甘正传》代表了好莱坞富豪故事向平民故事的转变,代表的是普通人也能共同参与美国历史的美国梦。

《阿辛正传》无法造就的印度梦,究其原因,不仅是国际形势还是印度特色——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别的不说,即使在电影当中,低种姓演员也无法出演高种姓的角色。阶级的难以跨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无法跨越,注定了印度梦仅属于少部分人。

主演阿米尔汗,曾在访谈里深刻剖析过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于种姓制度的不公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然而《阿辛正传》瞄准的不是种姓制度的不公,而是印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宗教。

这也是整部电影之于《阿甘正传》最特殊,也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在翻拍时,《阿辛正传》除了完整复刻了《阿甘正传》的结构以及画面,在细节上的改编更符合印度特色外,最为重要的是某些印度大事件的加入。也就是阿辛母亲对阿辛说的“疟疾”。

1984年,阿辛跟随母亲前往阿姆利则探亲,阿甘生命中的“疟疾”首次出现。6月份阿姆利者爆发金庙事件——针对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在80年代发动的多次暴力事件,二次登台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推行强硬措施,出动武装部队攻打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并且击杀了宾德兰瓦勒。阿辛母亲交代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同年(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在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之后的四天时间里,印度教复仇者在德里对锡克教众进行血腥报复。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被公布,并有谣言称锡克人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有组织的暴力事件在城市中肆虐。阿辛的发髻正是锡克教的标志。卷入风波中的阿辛母子,不得己削发求生。这就是“疟疾”时出门的代价。

1990年8月7日,照顾印度贫弱阶层(低种姓)的曼德尔计划实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和种姓间的大冲突,阿辛首次停课。阿辛母亲交代正在读大学的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争端升级,印度教众认定巴布里清真寺所在地是印度教大神罗摩的出生地,认为该清真寺是推倒罗摩庙后建成的。12月6日,约20万印度教徒聚集在该清真寺前,进行了有组织的毁寺行动。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续发生13起有组织的连环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713人受伤,该事件被普遍认为,与毁寺行动有关。阿辛妈妈再次来电,“疟疾”来了别出门。

1999年卡吉尔印巴冲突,阿辛巡山并参战,并救回了巴方的敌人穆罕默德。印巴因克什米尔地区争端的冲出不断,此次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阿辛救回的穆罕默德代替了丹中尉的角色,在与阿辛合伙生意成功后。在电视上看到了2008年的孟买酒店事件,顿悟了自己就是电视里杀红眼的恐怖分子,被宗教洗脑的悲剧。想了解这个事件,可以看下《孟买酒店》,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当穆罕默德问及阿辛,为何没有任何祭祀与祷告的活动。阿辛说,妈妈对他说,宗教是外面闹“疟疾”的罪魁祸首。

宗教活动,并不是代表了落后与腐朽,甚至也不跟迷信画等号。然而面对印度的大环境,《阿辛正传》是阿米尔汗在《外星醉汉PK地球神》后,对印度宗教问题的再一次抗议。说阿米尔汗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演员一点都不过分,印度刘德华名不虚传。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吗?我想不可能。但只要能够引发多一个人思考,那一切都将变得有意义。

前阵子有个救鱼的视频上了热搜,#20多人自费开车送万斤搁浅鱼到赣江#,大赞他们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之余,有网友发出了小学课本里的内容。一个小朋友往海里扔着被冲上岸搁浅的鱼。路过的人问他,冲上岸的鱼那么多哪里救得完,你这么做谁在乎呢?小朋友边捡鱼扔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一人的出生,成长,到死亡,都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如电影中的那片羽毛般,并不是推动了历史发展,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前进罢了。 每每到了这种时刻,总能想起某位爷爷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既要依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感谢看完这部影片的你,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出去给更多人看到,这对我将会有很大帮助,在此谢过。

瓦是有鱼君

瓦们下部电影见

 2 ) 阿米尔汗追寻的印度意义

《三傻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外星醉汉PK地球神》,这些热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阿米尔汗这个印度传奇演员,这一次他带来了印度版的《阿甘正传》

欢迎来到本期的迷失放映室,这一次我们来聊一聊阿米尔汗的《阿辛正传》

《阿辛正传》无法成为《阿甘正传》,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性追捧。

除了先来后到的原因之余,阿辛所经历的印度往事,相较于阿甘所经历的那些美国往事,未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熟知,难以产生共鸣。

《阿甘正传》当年如此风靡,能够打败了《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除了与这两部影片同样优质之外,《阿甘正传》代表了好莱坞富豪故事向平民故事的转变,代表的是普通人也能共同参与美国历史的美国梦。

《阿辛正传》无法造就的印度梦,究其原因,不仅是国际形势还是印度特色——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别的不说,即使在电影当中,低种姓演员也无法出演高种姓的角色。阶级的难以跨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无法跨越,注定了印度梦仅属于少部分人。

主演阿米尔汗,曾在访谈里深刻剖析过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于种姓制度的不公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然而《阿辛正传》瞄准的不是种姓制度的不公,而是印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宗教。

这也是整部电影之于《阿甘正传》最特殊,也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在翻拍时,《阿辛正传》除了完整复刻了《阿甘正传》的结构以及画面,在细节上的改编更符合印度特色外,最为重要的是某些印度大事件的加入。也就是阿辛母亲对阿辛说的“疟疾”。

1984年,阿辛跟随母亲前往阿姆利则探亲,阿甘生命中的“疟疾”首次出现。6月份阿姆利者爆发金庙事件——针对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在80年代发动的多次暴力事件,二次登台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推行强硬措施,出动武装部队攻打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并且击杀了宾德兰瓦勒。阿辛母亲交代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同年(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在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之后的四天时间里,印度教复仇者在德里对锡克教众进行血腥报复。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被公布,并有谣言称锡克人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有组织的暴力事件在城市中肆虐。阿辛的发髻正是锡克教的标志。卷入风波中的阿辛母子,不得己削发求生。这就是“疟疾”时出门的代价。

1990年8月7日,照顾印度贫弱阶层(低种姓)的曼德尔计划实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和种姓间的大冲突,阿辛首次停课。阿辛母亲交代正在读大学的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争端升级,印度教众认定巴布里清真寺所在地是印度教大神罗摩的出生地,认为该清真寺是推倒罗摩庙后建成的。12月6日,约20万印度教徒聚集在该清真寺前,进行了有组织的毁寺行动。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续发生13起有组织的连环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713人受伤,该事件被普遍认为,与毁寺行动有关。阿辛妈妈再次来电,“疟疾”来了别出门。

1999年卡吉尔印巴冲突,阿辛巡山并参战,并救回了巴方的敌人穆罕默德。印巴因克什米尔地区争端的冲出不断,此次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阿辛救回的穆罕默德代替了丹中尉的角色,在与阿辛合伙生意成功后。在电视上看到了2008年的孟买酒店事件,顿悟了自己就是电视里杀红眼的恐怖分子,被宗教洗脑的悲剧。想了解这个事件,可以看下《孟买酒店》,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当穆罕默德问及阿辛,为何没有任何祭祀与祷告的活动。阿辛说,妈妈对他说,宗教是外面闹“疟疾”的罪魁祸首。

宗教活动,并不是代表了落后与腐朽,甚至也不跟迷信画等号。然而面对印度的大环境,《阿辛正传》是阿米尔汗在《外星醉汉PK地球神》后,对印度宗教问题的再一次抗议。说阿米尔汗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演员一点都不过分,印度刘德华名不虚传。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吗?我想不可能。但只要能够引发多一个人思考,那一切都将变得有意义。

前阵子有个救鱼的视频上了热搜,#20多人自费开车送万斤搁浅鱼到赣江#,大赞他们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之余,有网友发出了小学课本里的内容。一个小朋友往海里扔着被冲上岸搁浅的鱼。路过的人问他,冲上岸的鱼那么多哪里救得完,你这么做谁在乎呢?小朋友边捡鱼扔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一人的出生,成长,到死亡,都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如电影中的那片羽毛般,并不是推动了历史发展,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前进罢了。 每每到了这种时刻,总能想起某位爷爷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既要依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感谢看完这部影片的你,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出去给更多人看到,这对我将会有很大帮助,在此谢过。

瓦是有鱼君

瓦们下部电影见

 3 ) 电影《阿辛正传》观后感

电影《阿辛正传》观后感 1.于宗教而言,偏执的狂热是名为仇恨的疟疾。 2.阿姆利则惨案中,那些为独立而如木偶般倒在前进的路上的印度人能否想到:六十多年后的独立印度,也是在阿姆利则,一国的兄弟姊妹还在因宗教信仰而相互杀伐,而在极端的浊浪中,仍有人效仿当年的“圣雄”甘地,在海边拾起一撮盐,为人民而绝食抗议?旧世纪为民主独立流血的阿姆利则,新世纪因宗教狂热而化为地狱的孟买酒店,“圣雄”甘地与英迪拉.甘地的尸体。神明!神明!多少血腥假汝之名!神明,只要我们相信,他(她)就存于我们心里。 3.穆罕默德战后第一次见阿辛,对他说:“我来诅咒你。你救了我,为此你的国家才给你发奖章?你救我时知道我是谁?我是你的敌人,白痴。”穆罕默德和阿辛告别时对他说:“我一度得了疟疾,而你救了我。现在外面还有很多人得疟疾。我曾是你的敌人,我曾想杀你,而你却救我的命。” 4.阿甘的母亲对阿甘说:“孩子,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有多棒。”阿辛的母亲对阿辛说:“孩子,生活就像炸酥球,肚子吃饱了,嘴上却要更多。”阿甘期待着明天,阿辛不懈地努力,他们的背后都有位伟大的母亲。 5.阿吉尔的冲突中,巴拉叫醒阿辛,叫阿辛跑,于是阿辛跑了一圈,救了五个人,包括还剩一口气的巴拉自己,此情节可联想到《1917》的拯救接续。宗教狂乱中的街巷极似《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装成罗摩神的小男孩出现的街巷,也许是同一事件、同一场景,两个不同阶级的孩子,都在不安的逃离中淋了一场雨。 6.鲁帕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么?阿辛与鲁帕各有目的,不过,一个在全神贯注地超越努力,一个委曲求全中艰难前行。阿辛奔跑,也许因为需要时间去放下;鲁帕离开,也许因为需要时间去思考,但最终,当他们历经洗炼再次相遇,他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引用《本杰明.巴顿奇事》一句台词:“那时,你还太年轻,而我还太老。”阿辛与鲁帕最后的重逢,在他们都能接受的、也许是最好的时机。 7.阿甘的故事是戏剧,看着就知道是一励志寓言故事,时代与个人的结合略显刻意(最不违和的当属阿甘的家庭教师“猫王”),阿甘本人的成功也多少有运气的成分(台风来了出海捕虾就很典型);阿辛的故事将个人自然融于时代,主人公对时代的参与更像路人奇遇,不过分惊奇而显可信(英.甘地遇刺时,阿辛一家听到枪响一起回头的第四张照片),而平淡如蜻蜓点水的故事虽有巧妙的香气(动乱=疟疾),而总有部分的隔靴搔痒之憾,受主人公阶级局限,不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具底层的剖析力度,但“爱”的主题与感染力配上合理本土化的配乐与文本,一头一尾的音乐呼应足以令人随那飘飞的羽毛轻盈浮动、乘风御气、人世一行、心宁神谧。生活化是此作的双刃剑。 8.“阿辛,你知道你叫什么吗?”“知道,长官!”“你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天才!天才!” 9.年轻的沙鲁克.汗遇上天台上学跳舞的阿辛。别人说:“看,这小子也学跳舞!”沙鲁克.汗却发现阿辛伸懒腰一般的舞姿“有意思”。此后,“伸懒腰”成了沙鲁克.汗的招牌动作,而这招牌动作正是来自当年刚学跳舞的阿辛。这电影沙鲁克.汗竟然也出演了。 10.这一次,阿米尔.汗没有跳舞。 11.人生是早已注定,还是需要个人参与?阿辛没有回答,但他已用行动给出答案:当我们不去多想,专注努力,比努力还努力,我们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的命中注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服务生那十亿卢比真的来自命运?不如说是那个“来自孟买”的服务生自己创造的幸运,他以坚定的信念与对机会的不放弃改写了命运,信念+机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命运。当阿辛抬头看到星空,他会忘记,忘记与放下是相联系的。他奔跑的理由是“我想跑”,他停下的理由是“我累了”,想做就专注地去做,就这么简单。 12.我给4星8分。

 4 ) 表面的模仿,实质是全面创新和超越

这是一部有魅力的电影,从开头曲就展现出独特之处。看到影片的后半段,两个主角在印度独立门的长夜漫谈,我哭了。这是第一部让我流泪的印度电影。

《阿辛正传》表面上模仿《阿甘正传》,其内核是创新的,是反阿甘正传拍摄之道,全片充满了这种在对抗中的革新。首先是男女主角之人生对比。阿甘正传中,男女主角的生活是两条平行线,二人都是在本性驱使下懵懂的开启人生,虽然珍妮的人生更随性,但是批判性很弱。在阿辛正传中,通过男主角的智慧型个人奋斗与女主角的聪明式钻营,批判了一种不正确的三观,充分肯定了阿辛的真诚、勤奋、努力的人生,对女主角的人生经历批判和否定。第二是对印度乃至南亚过度宗教化的批判。阿辛在对话中指出,上帝和神在心中,心中要敬仰,但是在生活中不用过度投入。这与阿米尔汗的之前的电影主题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额滴神啊》,这种批判性非常强烈。第三是对印巴和解以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和解的期待。应该说很多人都记得阿甘正传中的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这里丹中尉的角色由一位巴基斯坦被俘指挥官胡子大叔担任,然后与阿辛化敌为友创建公司携手并进的历程体现了南亚和宗教和解。全片充满了正能量和奋斗精神,我觉得丝毫不比阿甘正传逊色。

 5 ) 任何人都可以,但就是阿飞不可以。

作为一个庸俗的人,以及经验丰富的单身狗,对于剧中人物的感情发展是最为看重的。

在《阿甘正传》里面,珍妮和阿甘的感情戏是很明了的,虽然珍妮纹身、喝酒、抽烟、滥交、说脏话、吸毒……但是她是好姑娘,她不玩弄阿甘的感情,也不把阿甘当做工具人,她对于阿甘的感情,是爱的,这爱不是肉体之爱,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怜悯。

一开始珍妮爱阿甘,但不认为阿甘会知道爱是什么;而后珍妮意识到阿甘对她的爱,也知道自己爱阿甘,爱阿甘的真诚、善良,也厌恶自己,认为阿甘值得更好的人,而不是自己这个吸毒的嬉皮士,一夜欢愉之后不辞而别;而最后在人生的尽头时,珍妮最终和阿甘好好地告别。

《阿甘正传》里面的感情戏,不拧巴,直来直去,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我没见过珍妮对阿甘表现出厌恶,也没见过珍妮利用阿甘。珍妮的一生,都是用成年后的放纵去治愈自己童年的一生,她爱阿甘,也认为自己配不上阿甘,所以她宁愿放纵自己远离过往的一切,也不愿意在阿甘身边停留太久,以免舍不得离开。珍妮是阿甘的天使,阿甘也是珍妮的天使。

但《阿辛正传》则相反,鲁帕和珍妮一样有不幸的童年,和阿辛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阿辛问过她,“你愿意嫁给我吗?”鲁帕没有说话,离开了阿甘走向人群庆祝,她什么都没说,却胜过千言万语。

鲁帕的人生目标是10卢比所代表的财富,小学的时候,她的家庭因为赌鬼父亲索取10卢比而打死了母亲,家破人亡,最终沦落到由自己的外祖母照顾自己,而外祖母正好是阿辛家的帮佣。年幼的鲁帕,把一切都归结到钱身上,如果有钱的话,她的人生本不必如此的。

她不得不用自己的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

年少早熟的鲁帕,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有钱人。那么阿辛家算不算有钱呢?自然是算的,大庄园,三代军人家庭,拖拉机,还有帮佣,村里第一台电视剧,简直有钱得不行。

但是阿辛行不行?阿辛不行,鲁帕是把阿辛当做需要同情、关心、爱护的人,如同自己的弟弟一般,作为姐姐,给弟弟下命令是很正常的。只是,阿辛对她的喜欢,她知道吗?

阿辛再次直球出击,但鲁帕还是没有正面回应,只告诉他,自己想做个模特,有钱又出名。

鲁帕是知道阿辛的,可是为什么不直接的告诉阿辛呢?因为要养鱼啊,爱不爱我不说,咱俩这关系算是血浓于水了,结婚是不可能结婚的,但是把你做工具人是没有问题的,就你家这个条件还是很棒的,要不是导演不答应早就答应了。虽然口头上我不说,但行动上给点甜头也是阔以的。诶,就是玩儿,大不了最后再说一句:我一直把你当geigei啊。

鲁帕之后去拍艳照,做争议人物,上报纸,进看守所,阿辛很担心,去找了她,再次直球出击。

鲁帕正面回答了他,不愿意。

她不要过平庸的生活,要成为有钱人、大人物(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路子)。

这个时候,我真想鼓励她,一定要坚持自己,好人卡已经发下去了,赶紧去拥抱美好的明天啊。

然后鲁帕投进了黑老大的怀里。

差点没笑死我,这就是你没找好路子?正经的路你是一条都没走啊。

本想脱脱衣服睡睡觉,没想到被榜一大哥套牢了,榜一大哥还有车,大哥爱打人,但大哥是真爱。

阿辛,你错就错在,你不够渣。不像大哥,有钱又有车,有权又有势,你能给鲁帕带来啥,啥也没有,啥也不是,你个老实人。

阿辛给了鲁帕活下去的动力,一想到阿辛鲁帕又感觉自己能撑下去了。

然后有一天,她玩累了,回来了。带着遍体鳞伤、沉默、痛苦,和愤怒。她已经不想要钱了,可阿辛此时已经有了足够的钱。有感情的时候你要钱,有钱的时候你要感情,巧了,阿辛两样都有。

阿辛再次直球出击,然后芙蓉帐暖度春宵,度完之后车来了,她走了,大哥还在等着她。

但大哥心里还是有她,犯法都要她陪同,时至今日,我还是没搞懂大哥究竟是爱她还是不爱她。不过阿辛的基因还是很强的,大哥多年没中标,阿辛一枪就十环。感动。

鲁帕的悲剧,源自于家庭的悲剧,如果小时候不是因为钱的事情而家破人亡,或许她不会在成长过程中以钱为中心;如果不是遭受过虐待,她或许不会那么容易屈服于暴力之下。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始终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阿辛,不管她在外面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阿辛都会无条件的接纳她,关心她,爱她。

而阿辛的悲剧,在于他值得更好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场牌局,抽到了什么牌,就要打什么牌,手气烂也罢,手气好也罢,都是自己的人生。只是阿辛的悲剧在于,他拿到的手牌实在是太好,开局就是赢家,接下来步步为赢,人生如此美好,以至于对于当初的缺憾念念不忘。

阿辛的缺憾,是在那个夏夜,那个保护他的小姑娘鲁帕,那个他曾祈祷让鲁帕有钱的愿望,以及想要娶她的想法,没有实现。她是那夜的白月光,也是成年后的朱砂痣。以至于她只要一开口,他就直接成了那年的那个小孩,这已经不是爱,这是一种名为自恋的病,他爱的哪里是鲁帕,分明是爱有着鲁帕陪伴的自己。

有的人,8岁那年,就已经活完了一生;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活在8岁那年。

电影结束,它的不讨喜,大概是在于阿米尔汗妄图表达的东西太多,却忘了欲速则不达。这部电影是不讨喜的,男主女主不讨喜,涉及宗教不讨喜,印度现状不讨喜,印度这么些年来的发展史也不讨喜,不受欢迎是正常的,因着印度人并不爱自己的近代史,遍地都是疼痛,哪里励志了,分明是伤痕电影啊。

如果拍中国的《阿甘正传》的话,王小波笔下的王二不就是这么一个人?

“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6 ) 诚心观影,请尽量忘记《阿甘正传》

阿米尔汗,真正的印度之光,我们要知道的是,宝莱坞几乎是独立于世界电影体系的一个存在,说得夸张点:印度观众,几乎不看外国影片的!虽然近20年开始融合了,但是阿米尔汗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了印度电影的世界市场,尤其是中国。

说回电影本身,好多的大佬二佬看了几部电影就看出了优越感,尤其是看过了原版阿甘正传,就开始逐个情节进行对比了,镜头都能一对一的复刻,那又如何,翻拍电影,取其精华没有问题吧?

阳光姐妹淘 4.4分,国内上映的时候,多少人在高呼刚刚获得金扫帚奖最烂导演的包贝尔,说哪怕一模一地复刻原版也行呀。还有同一个剧本,中韩两国同时拍摄的两部影片龙虾刑警4.8分与极限职业7.8分,看看哪怕同样的故事中国与韩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后者为当年韩国票房年冠)。无间道风云美版《无间道》,也几乎把关键情节一比一还原了,镜头也都在复刻,大家也说这不就是把无间道换演员重拍了一遍么?那也没耽误马丁斯科赛斯大神首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呀?看翻拍片究竟在看什么?到底是在看大家所说的“低配版阿甘正传”,还是在看故事主角印度的阿辛的视角讲述印度的几十年变迁?印度观众看过阿甘正传的,不会如豆友们人均阿甘正传这般熟悉,人家就是看自己家国宝演绎印度人自己的故事呢。

如果初衷就不对,怎么可能坐下来好好欣赏一部制作精良的好电影?先入为主当然不可避免,但是想好好看,真的需要尽量清零过去的记忆,认真看看新的导演如何用原有的框架讲述新的主角自己的故事。

阿米尔汗另一个经典角色如今成功诞生,不需赘述。印度的故事,印度人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时代符号,其实我在观影时候也是一脸懵,但是我知道随着剧情的推动,主角发生的故事依旧如阿甘正传一样很好地融合进了历史。没有刻意煽情,摄影美轮美奂,哪怕歌舞也是充当了推进剧情的作用而非跳出现实一通梦幻,相比原作少了万人祝福的独立纪念碑前大团圆,但是与母亲离别的桥段依旧让人落泪,整部电影都在感情上相当克制,但也在暗涌中让人哽咽,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而已,如果像美版那样开放,反倒会显得太过突兀了吧?

对本片本不需要剧透,反正情节大家都熟,《阿甘正传》又不是什么小众电影,但是必须夸一下沙鲁克汗的梗,让我笑出声了,虽然只有几十秒的镜头,也不知道这算是致敬还是吐槽,演员表居然还能把沙鲁克汗放在第二位,哈哈哈,阿米可是和沙沙同年出生啊哈哈哈哈!另一个神来之笔就是,电影中主角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不了解阿三观众会如何评价主角“没有信仰”这件事,其实挺为阿米捏一把汗的,毕竟我的个神啊当初因为宗教问题就被一部分印度教派联合抵制,但是电影中用母亲一套“疟疾”理论很好地避开了,另外战争中救下的美版丹中尉的身份,真的是神来之笔,让印度版的内涵小小升华了一个层次!这些都是编剧精心设计出的桥段,不能说超越原版,但绝对对得起这部电影!

唯一的槽点可能是卡琳娜卡普,80后演员演大学生时候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违和了,女明星永葆青春可是真难啊,我米43岁时候演大学生毫无违和感,居然56岁演学生依旧毫不出戏!!!最最后吐槽一下:既然都被喷复刻喷成这样了,为啥印度版丹中尉不在最后婚礼上领一个华裔老婆出来🤣🤣🤣

 短评

1/非常忠于原作的一次翻拍,80%的剧情内容几乎一致,关键的几场戏甚至镜头调度都能见到原作的影子,但电影的本土化做的相当不错。2/这部的故事年代跨度,是从英迪拉·甘地被刺杀的1984年讲到2018年,中间同样穿插了印度这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由于对印度的历史事件不甚了解,这部分的波澜壮阔感不如原作感知那么大。3/阿米尔汗不愧印度国宝级演员,印度电影工业也再一次让人折服,50多岁的他在特效化装的加持下,扮演18岁的大学生竟毫无违和感。4/原版里的核心道具“巧克力”换成了“酥炸球”,妈妈那句至理名言也换成了“人生就像酥炸球,虽然可以让你吃的饱饱的,但你的心却还想要更多”。如果说原作讲的是人生的未知和可能性,那么这部则在强调人生要知足以及珍惜眼下。

6分钟前
  • 付突突
  • 推荐

我们都知道是模仿那个故事,但是总是希望再看一遍,哪怕只是模仿。2022年在英国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10分钟前
  • ZGJ
  • 推荐

美版阿甘一比一复刻,拍的认认真真,不到必须要改的内容都不会改,本来一开始是抱着看一些印度本土化的期待,到后来一直在思考中国如果拍会是什么样,吴京章子怡主演,妈妈从小告诉阿京要爱国,这样看来进30年的变迁也足够正能量了

11分钟前
  • 李娟
  • 还行

一次复刻级别的翻拍,本地化做得不错,阿米尔汗也适合这个角色,唯一不足就是对应历史方面实在是太弱了

12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来个中国版阿甘正传吧 49年拍到19年

13分钟前
  • 花似
  • 推荐

印度的千疮百孔构成了阿辛的人生底色,但印度不是美国,这个底色的普世性因此淡了许多,更多是被看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奇观。这个改编太过于中规中矩,背景问题过于点到即止,对人物的刻画因此显得为了单纯而单薄。

18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很尊重原作,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原作美国那30年发生的事件都很有代表性,印度这30年,不熟悉印度历史的人都不知道。

23分钟前
  • Leon·Yang
  • 还行

基本原样重拍了原版98%的内容,非常忠于原版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属于非常有潜力进入豆瓣电影250的那种电影。几处利用歌曲进行转场、抒情是不错的本土化优点。不过我不是很清楚这样和原版剧情、细节相差不大的翻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也没有拍砸,另外阿辛的黄色眼角膜实在是太晃眼了……值得称赞的是阿米尔·汗敢在电影中展现各个宗教友好交流的美好愿景,把印度历史上残酷的宗教冲突全用“疟疾”糊弄过去了,而且以穆斯林的身份演锡克教徒真的是莫大的勇气,也难怪imdb被刷到了5.0分。

25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阿米尔汗主演,印度本土化的阿甘正传

27分钟前
  • 海边的曼彻斯特
  • 还行

巧克力变油炸球,公交车变绿皮火车,而羽毛...依然是羽毛。宝莱坞对“阿甘正传”的1:1复刻,用虚拟的小人物反映壮阔的大时代。问题是,最近三十年印度只有小时代啊,这直接导致电影的历史植入感很轻。另外阿米尔·汗真的是一脸机灵相,很难让人信服智商只有75...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印度本土化改编的阿甘,歌舞和配乐恰到好处,大体剧情没有变,加入了许多关于宗教的元素,还有沙鲁克·汗的惊喜客串。当然,巧克力也变成了炸脆球。

35分钟前
  • ZacharyYuan
  • 力荐

拍的倒也不差,也有一些动人的地方,但我实在想不到谁会需要一版印度人原模原样复刻的《阿甘正传》,看着在国内惨淡的票房,似乎印度人自己也不咋需要。

40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本土化得很妙,很印度,内核依旧是治愈的真善美。在本土引起争议是因为米叔敢于以一个纯正穆斯林的身份扮演锡克教徒,亲手认真为自己戴上头巾,敢于重现卡吉尔冲突,还拍出印度人救出巴基斯坦人并成为终生好友这种剧情,只为呼吁自己追求的大同理想,这种勇气和格局令人敬佩。但整体来说太过冗长,尤其是结尾收束太久了。跑步那段的音乐Tur Kalleyan非常好听,一闪而过印度城市灯光以及莫迪的大幅海报。

42分钟前
  • ♢Triticum†L.
  • 推荐

有《阿甘正傳》珠玉在前,《阿辛正傳》的翻拍註定失敗,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於原作主要情節的熟悉感和对于印度近現代歷史的陌生感,於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不斷跳進跳出,而更加喜劇化的改編和更加緩慢的叙事節奏之間也在不斷跳進跳出,但是在失敗中又不那么失敗的,没有一味地复刻,做了充足的本土化,拍出了印度特色,不同於原作明確的保守主義傾向,改編去掉了對嬉皮士的刻意醜化,顯得更加中立、多元、包容。阿米爾·汗長相過於機靈了,愈發顯得他刻意扮蠢的表演用力過猛,同時部分情節的改動也讓角色顯得有點狂躁症和媽寶味,對比之下,卡琳娜·卡普爾的表演準確許多。

4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鬼知道我们多期待有朝一日能复刻一部这样“纪传编年”体电影。其实不难,毕竟我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就以动物不许成精后开始,有《活着》中福贵这样的主角和辅助,有《霸王别姬》荡气回肠的冲突和张力,有《让子弹飞》中细思极恐的桥段和台词………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新.阿Q正传》。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3.5/5 阿米爾罕這次翻拍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整體沒有太大改動,但是片長拉長了20分鐘,開頭的感謝名單就佔了快5分鐘,第三幕與愛人的重逢以及再次離別鋪陳也有點過長,不過阿米爾罕版也加入了印度地域最複雜的宗教之爭,將宗教戰爭借喻為瘧疾,永遠無法根除,永遠無法有止息的一天,但是透過拉辛在戰場上所救的伊斯蘭教徒,試圖在宗教之爭上做出改變,這點改的不錯。另外美版的阿甘童年是貓王,印度版的阿甘童年是好久不見沙魯可汗,本人客串實在是太驚喜了😆😆。除了片長有點過長這個缺點,整體來說是尊敬美版同時又有在地特色的溫情改編,《三個傻瓜》的CP相隔13年又再度演戀人,如果是三個傻瓜的粉絲,光是這點就一定要看了,另外阿米爾罕真的是完全不會老的不老神仙欸,55歲扮20歲大學生竟然無違和感!!

47分钟前
  • Puff
  • 还行

在和阿甘正传的历史背景上,一一对应甘地遇刺,蓝星行动和卡吉尔战争,这点结合印度历史的改编很不错。其他部分就是逐帧翻拍,分镜都几乎一样。内容上,阿米尔汗把宗教讽刺的力度放在了深层,算是和原版相比多增加的内核。

48分钟前
  • 契丹绣
  • 还行

其实吧…我挺想知道,要是中国翻拍会是个什么样子(别做梦了)

53分钟前
  • 小侠来了
  • 还行

米叔演学生没啥违和感,演弱智倒是违和感满满,大眼睛瞪着,看着就累。还原度极高(有些镜头甚至都是一比一复刻),本土化挺成功,问题就在这,两头都想抓就把原片的精华都抹去了,比原版少了阿甘不服输,一直向前的精神。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只是一个傻子靠着各种运气获得了成功。“我妈妈以前常说,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使肚子吃饱了,你的心却渴望得到更多”这话怎么听咋都感觉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欲望呢?

56分钟前
  • z.r.j.
  • 还行

印度今年翻拍美国老片《阿甘正传》的新电影,二个半小时不显长,非常好地把原作印度化了。50多岁的阿米尔汗不愧是个好明星,从二十多岁演到中年,将角色的“笨”演得恰当、可信,不输原作。以“白痴”的善良、执着、真诚来反衬、抨击社会的假丑恶,呼唤真善美,是自陀翁的《白痴》以来的人类许多文学艺术精品的屡试不爽的“套路”,这次加上印度近几十年历史事件和歌曲、美景的特色,让你在享受之余,可体会人类在大千世界中与自然、命运关系等哲理问题,不错。

5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