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女孩

恐怖片加拿大2005

主演:玛丽安·弗蒂尔,Serge Postigo,Helene Bouregeois Leclerc

导演:卢克·迪昂

播放地址

 剧照

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2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3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4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5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6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3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4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5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6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7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8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19晨曦中的女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6:57

详细剧情

1918年,加拿大某村庄,小女孩奥若蕾(Marianne Fortier 饰)的母亲玛丽安(Hélène Bourgeois Leclerc 饰)感染肺结核,病入膏肓。她的父亲(Serge Postigo 饰)非但没有对妻子表现出应有的关心,反而和表妹(Stéphanie Lapointe 饰)勾搭成奸。不久,玛丽安在愤怒和忧郁中死去,父亲旋即与表妹成亲。   三个姐妹兄弟中,奥若蕾对父亲和继母尤其抵触。父亲忙于工作,对家事鲜少过问。而奥若蕾和继母的矛盾则不断加深,继母从最初的体罚,逐渐演变成赤裸裸的虐待。娇弱的小女孩命悬一线……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晨曦中的女孩》撕碎赤裸的欲望与虚伪


   
    那些话怎么说来着?“有后妈就有后爸。”“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女人要吃好喝好玩好睡好!一旦累死了,就有别的女人来住咱的房子,花咱的钱,睡咱的老公,还打咱的娃。”民间真是卧虎藏龙,人才一大把。这论调当然不是绝对,却有不俗的影响力。给您讲一个在二十世纪初,发生在加拿大的真实故事,您会知道善于总结的人类多么聪慧,无论穿越到未来,还是随时光机返古,打娃的后妈,并未在格林兄弟生活的年代,在他们的笔伐下灭绝。

   有句“佛”说的话叫“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听起来,不免带有一丝苦苦的无奈味。曾经借这番期待兑现的空头支票,进入冥想状态,满怀信任地麻痹过自己,也慰藉过那些受到伤害的友人,有没有消解苦闷不得而知,但大家许是都为着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自安的消化心理,让当下好过,甩甩头,就把寻求真理的赌注压在了未来的结果上。

   大到伤天害理,小到损人利己,这种在生活中极其常见的现象,除非闹出了人命,往往在这“未来的结果”上,景象是绝不会赏心悦目的。积压的冤屈如山,浮着尘土,面目模糊,未来已容不下它,健忘的人类也已记不得它,常常是新一轮的“冤情”覆盖上旧时的“伤疤”。却无人探究那张“白条”的效力是否真实存在。

   突然想起张俊以的那句词“佛从来没有看你一眼,你也没有仔细看过佛,佛谁也没有看见…”当然,我不是佛教徒,张先生的词意也未必是我心中所理解的主观感受,但挪用来这三句,我以为,却是恰当地答复了期待结果的受过伤害的我们。做个光明磊落,不欺暗室的俗人,那佛怕是要动用所有人脉,眷顾你这位俗人啦。

   或许,有些源自残酷现实生活的故事,被搬到屏幕上,不说以前车之鉴警示后人,多少能祭奠为此无故牺牲的亡灵。只是“物竞天择”,时刻在标榜着理性的冷酷社会。被人性阴暗面主宰的凶手,总有充足的时间作孽,还要有尼罗河泛滥节中河伯娶妻似的隆重排场。悲剧似乎要吞没掉生灵才算是一出完整剧目,也总是用一根等待“天谴”的公用链条锁着,没见到牺牲品,不能打开,不能结束。不要奢望防微杜渐,没有侥幸的亡羊补牢,集体默哀,为那句在脑中萦绕的悔意:这是可以避免的悲剧,可是那不关你的事,最好不要多事,小心惹麻烦。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晨曦中的女孩》,看过后,久久不能平复我心中愈涨愈高的悲愤情绪。尽管它不是人为的艺术创作中产生的惊悚片,没有那么多出离想象的怪诞离奇,却因忠实了惨烈的现实生活,拷问了追寻生命本体的伪善,呈现了堪比恶心、血腥、肮脏等类型恐怖片的邪恶与黑暗。

   其实,在2005年新影片《晨曦的女孩子》拍摄之前,1952年法国曾拍摄过同一故事素材影片《Petite Aurore l'enfant martyre, La》,此片在当时遭到故事中惨死的女孩儿生父的强烈抗议与阻挠,最终被法院判定他的抗议无效,电影赢得顺利拍摄的权利。现如今,在加拿大仍有很大一部人把影片中虐死的女孩子视作加拿大人民的骄傲、英雄。或许,那女孩刚毅不屈的精神正是人类心底里无限崇敬的珍贵品质。

    回到影片中,要毫不留情地讨伐故事里丧尽天良的生父、继母,还有那位屈服在欲望里被上帝遗弃的牧师。女孩儿奥若蕾的生父就像一条可怜的淫虫,蠕动在只为满足生理机能的、人格缺失的病态世界。第一次携妻儿造访表妹一家,在餐桌上无法抵御表妹挑逗的动作时,他那未做贼已心虚的面目表情,在未来背信弃义的佐证面前,更像卑贱的动物所拥有的面孔了。前妻的葬礼刚刚结束,就已换上新郎装,与着一身红装的表妹,一同走进“上帝”见证、祝福的爱河里。生活的确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这对抛弃了仁义道德的男女,这个从来就不正义的懦弱牧师,他们把这组镜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上,震撼着画面外的一双双眼睛。

    虐待儿童,如此残暴的真实故事,就没必要再谈什么“客观以对”“宽容待之”的话了。 只用肉体认知事物的野蛮的父亲,即便是全镇最伟大的“劳动模范”,哭诉着超负荷工作的奴隶生活,他依然是罪不可恕的杀人犯。招蜂引蝶、巧舌如簧的继母,与生母同名,同样叫玛丽安的恶毒女人,即便在东窗事发后,振振有词,“求求你检测一下我的精神问题”,以此开脱自己,她的罪行依然成立。对奥若蕾姊妹四人的暴虐行径,令人不寒而栗。用生土豆毒死一个,用枕头闷死一个,用电烙铁烤糊一个,只等着把最后一个解除掉,她就将以真正女主人的身份继承男人的一切,支配男人的一切,她甚至可以把男人曾经记忆里所有有关前妻与孩子们的生活通通抹去。她只是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与征服的快感,生命在她眼中一文不值。

    而男人在纵欲成魔的原形毕露中,对病榻上挚爱的妻子,对自己的亲骨肉做了什么?他冷冷地扔掉妻子的婚戒,不惧道德审判的他转身离去时,也一并扔掉了自己的良心。而妻子欲割断无名指试图埋葬婚戒与誓言的绝望,在冰冷的精神病房里发出苍白的呓语,刀绞的希望,已支离破。那些除了母亲、祖父祖母,只有父亲是最能信任与依靠的孩子们,恰好得到了世间最冷酷无情的父亲。

   像白雪一样纯净,等待天使的白鸽捎信来的奥若蕾,她就是为真理而战的另一个天神圣菲罗米(St.Philomene),牺牲生命,不是为虔诚的信仰,而是为捍卫上帝承诺的爱,或许在生母玛丽安对一切绝望的弥留之际,她已把灵魂深处的精髓传递给了与众不同的女儿。在奥若蕾求生的抗争中,似乎进行了一场十分复杂的多线战争。嫉妒、自私与虚伪滤过人性的黑暗面,提炼出置人于死地的毒汁。其中,对冒名神的旨意,无视生命,灵魂堕落的伪神父形象,刻画得异常尖锐深刻。对一位神职人员,无法完满“梵蒂冈”的梦想,是不是真在为至高无上的神服务,已成了模糊的概念,其人性的欲望反倒格外瞩目了。神前神后那耐人寻味的利益争斗,那无法洗净罪恶的肉身凡胎,在拥有宗教历史的悲剧长河里,借神的威严只手遮天,彻底忘记上帝的爱,制造的惨事已数不胜数。

    幸好头脑正常,没有精神分裂的牧师还有一丝恐惧的心理,用自杀的方式,向上帝做了最虔诚的忏悔,用思想者的大脑为自己开凿了坟墓,沿着天主教义中自杀者必入地狱的惩罚之路,撕碎了被欲望折磨致残的行尸走肉般躯体,向另一个世界服刑去了。自杀,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曾经以此为罪证,像奥若蕾的生父状告过,结果得到她想得到的——男人对亲生女儿不顾生死地毒打,连安静地死去都成了奢望。偷,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不仅偷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全部,连人生存的权利都给偷走了,却无人责问她。说谎,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与神父,却能用老练的经验编造着谎言,用不可撼动的势力诽谤着孩子纯洁的心,奥若蕾有皮肤病,喜欢侮辱神父,爱撒谎,众生却无可奈何。

    向世俗低头的软弱灵魂,迷失了,神的旨意从来不是欺压弱者,是什么让怯懦的人类如此热衷于“欺软怕硬”的游戏?恶毒的人,倒是与最高的权威抗衡啊?为何停止叫嚣了?徐睿那话说得真好,“人总是在一部分人面前装孙子,在一部分人面前装逼。”这不仅又让我联想到美国电影《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同样改编自真实故事,情节也十分相似的虐童惨剧。那是更加变态的伤害,地下室里人头攒动的景象刺伤着心灵,烟头烫伤的腐烂的身体,在拷问人类,你是不是帮凶?晨曦中的女孩儿让人在悲愤中留下了愤怒的泪,田园下的罪恶里骑上旋转木马的女孩儿,则让人在绝望中留下了无法抑制的泪。然而,震撼的效果是一致的。

    结尾,影片放置的那段后续报道,很是幽默,具有煽动的智慧。入狱五年后因表现良好提前释放的男人,也就奥若蕾的生父,写给狱中恶毒的女人玛丽安的信件,充满了爱意与思念,只用罪孽深重来总结自己的人生,却在心底里毫无悔改之意的男人,连谢幕时的嘴脸都是令人愤怒的,这对唾弃丑恶的观影者,又是一次坚定意志的试炼。

    无计可施的贫穷与压力,无法修复的人格与尊严,永远不是伤害无辜的理由!人应: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永远提醒自己,不要步入万劫不复的悔恨中,时时警醒,在那一丘之貉中,在那同流合污里,我不仅要与之决裂,我还不是冷眼旁观的过客,我一定是捍卫自己良心的勇士。你也可以叫我傻瓜!

 

 2 ) 晨曦中的女孩

大约是继母演得太好了,看完后我都想冲上去打她!如此恶毒的继母真是杀千刀的。我觉得凡是虐童的都应该重罚!本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廉价赚取观众眼泪的片子,而是让我们在心痛之余发现周边的邻居、神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罪的。
令人切齿的乱伦,令人痛心的虐童,这样的题材注定会赚足观众的唾沫和眼泪,更别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尽管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当我听到那句“没救了”的时候,一直隐忍着的心一瞬间就崩溃了,有公愤有同情更多的是憋屈,在这里沉默也是一种罪,看完了真有杀人的冲动!

 3 ) 无可奈何的痛

以前有一次和C开玩笑,讨论如果离婚孩子归谁。C坚持要求给他,理由是,女孩子如果有一个继父,太不安全了。我反驳:继母就安全?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小白菜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
结论当然是,亲生父母最好,所以不要离婚。
上周末看了《晨曦中的女孩》,海报封面让我误以为是悬疑片才选的,没想到实际上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虐童事件,眼睁睁是把一个天使般美丽的女孩慢慢虐死给观众看,这可把我这个当妈的虐惨了,从开始一直哭到最后,抽抽嗒嗒一个劲和C唠叨: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后妈,绝对不可以!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加拿大的一个村庄里,女孩Aurore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自从母亲病了之后,一切便改变了。母亲得的是肺炎,在她住院治疗的时候,父亲被表妹勾引,公然出双入对。母亲亲眼见过这个女人对亲生儿子的残忍虐待,所以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命运,便歇斯底里无法安宁,最终在极度无奈中寂寞的死去。
父亲结婚后,把孩子从外公外婆处接回家里,姐姐比较聪明,对继母保持恭顺的态度,弟弟幼小,也没有太多反抗,只有Aurore,天性敏感,在母亲患病期间就目睹了父亲的背叛,所以对继母公然流露出反感。这让继母无法容忍,冲突逐渐升级。
父亲每天只顾工作,家里事情不闻不问,继母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权威,对Aurore开始施行虐待。起初只是殴打,但是Aurore不肯屈服,于是最后发展到铁钉,烙铁,无所不用,目的也已经不再是让孩子屈服,变成了彻底的施虐。
村民们对此有所耳闻,但是无计可施,求告于牧师,牧师却置若罔闻,最终当村民们忍无可忍强行救出孩子时,已经太晚了,Aurore死于血液中毒,死时已经是体无完肤,尸体惨不忍睹。
法院判继母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服刑期间得病死去,父亲判了有期徒刑。牧师在看到孩子尸体后受到极大刺激,自杀身亡。
虐童事件,时时有所耳闻,然而往往是到最后无可挽回的时候,才会曝光。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邻居就算看到孩子受虐待,也无法提供太多救助,纵然可以报警,但是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就像影片中,当孩子的腿因为殴打溃烂后,邻居们能够给孩子提供救助,然而一旦伤口好了,又只能让她回归家庭,结果只能是再次受虐。而孩子自己无法忍受去卧轨自杀,被司机及时发现,送回家里,得到的,又只是更多的暴打而已。
孩子本身弱小,就容易被成人欺凌,又因为家庭暴力隐蔽,往往不为人知。殴打孩子,伤痕可能被外人看到,尚且能够有所觉察,又有那么多冷暴力,给孩子心灵造成巨大伤害,外人就更是不得而知。
而且,虐待和管教之间,界限又过于模糊,很多时候,这个救助的程度很不好把握。受虐的孩子,很多并不讨人喜欢,性格叛逆,不够顺从,或者有些劣迹,如果面对的是性格有缺陷的家长,管教往往就升级为暴力虐待,一线之隔罢了。
即使受虐被发现,对成人的处理方式也是很棘手的,大多是教育,但虐待孩子的人本身就有性格缺陷,教育对他们来说很少有用。如果发展到触犯刑法,一瞬间就是家破人亡,做为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们唯一的世界,这个世界毁了,孩子的未来何去何从,又是一个悲剧和难题。所以,无论怎样,孩子总是受伤害最大的一个。
虐童事件最让人揪心的是,大多总是在孩子被虐致死后,施虐者的罪行才会被揭发出来,纵然等待他们的是严厉的惩罚,但是孩子的生命也无可挽回。受虐的孩子往往不是一下子致死的,而是在痛苦中,缓慢的死去。但是,又找不到太多可以预先防范的措施,能够有效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正是因为这种无奈,才格外令人痛惜。

作为电影本身,《晨曦中的女孩》一如大多数加拿大电影一样,保持了简单纯朴的内容,画面优美的特点,总是有感动有余,内涵不足的一点缺憾。而且,把虐童事件和宗教对此事的无能为力强捏在一起,试图对宗教软弱进行深刻剖析,总有些过于勉强。而且破坏了主体故事。
所以,从电影本身,只能够三星,但是为了这个题材的震撼,多加一星。

 4 ) 比黑暗更黑

只是想把看完这部片子心中的真实感想表达出来,很多东西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当父爱沦为暴力的赞助品,信仰变成暴力的推动器,家庭成为暴力的行刑场。明天在哪里?光明在哪里?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晨曦中的女孩》如此贴近影片中心的一个名字。永远都只能在黎明前瞻望晨曦的光芒,却永远也等到不属于自己的光明。黑暗始终包围着自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渊,饱受着家庭暴力的酷刑。
没有上帝的存在,没有天使会来救你,奥尔罗独自一人承受着这偌大的身心折磨。一个花季少女本因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年华,结果却背道而驰。到底是哪里错了让她饱受这样的酷刑?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照进来让这黑暗的日子快快结束。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照进来让这地狱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照进来让母亲带我离开。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照进来让在黑暗中独自成长的花朵感受你的温暖。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照进来让我不在被钉锤凌虐。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照进来让我能够将那炽热的铁钩不在身上烫出腐烂的味道。
光明啊,你什么时候带我离开?
我独自一人真的承受不来。

如果天使不能拯救,如果上帝不存在,如果这个家是活生生的人间炼狱,那么恶魔就带我下地狱吧。可是为什么连卧轨自杀的机会都不给呢?为什么要在饱受了如此的痛苦之后,在临死之前都还要继续痛苦着?

花儿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雨水。
黎明前盛开的花因为错误的命运而任风吹雨打,花未开却已谢。
是什么样的原因要去折磨一个如花般的少女?
都说在深渊的黑暗里开出的花朵生命力是顽强,旺盛的。放你妈的狗屁。这些虚伪的话只能拿来哄骗伪善的人。
真正在黑暗中能开出坚强的花吗?混沌的深渊里有花存在吗?上帝能够将光明照进黑暗中吗?能吗?如果能,救救如果奥尔罗一样的孩子。
可是现实的残酷如此巨大,巨大得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想要抛弃这个世界。因为世界抛弃了我们。
我看到了光明,但是触手不及,因为我处在比黑暗还黑的地方,得不到救赎。

 5 ) Aurore

1918年的加拿大,内战后的萧条弥漫,那是我们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对于Aurore来说,她的家庭还算安康,她有美丽慈爱的母亲,视她为珍宝的父亲,她是幸福的。但那美好的光景只是为了迎接无比丑陋的黑暗到来前的插曲。她短短的人生硬是被分割成了两截。

她们的名字都叫Mary Ann,她们一个是Aurore的生母,是她心中光明与圣洁的所在。另一个便是那臭名昭著心如蛇蝎的继母,是摧残她灵魂给予其黑暗与痛苦的魔鬼。这两个女子在第一次相见就并不喜欢彼此,那是女人天生的直觉,她们是两个极端。唯一相同点就是她们嫁给了同一个男人。Aurore你太像你的母亲,这是你的幸也是你的不幸。

那个自私愚昧,一切贬义的形容词来描述都不为过的就是Aurore的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是失败的,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失败的,作为一个男人他是失败的,他在处理他应有的责任时完全的道德沦丧,他在背离为人的过程里,根种的罪孽早已无法原谅!他的无知与自私毒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他是一切的罪魁祸首,而最悲哀的就是,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的失败。

一心想去梵蒂冈最后却只能不甘到此上任的神父,看上去满脸的骄傲与教条,此人代表了一个庞大信仰背后腐朽的体系,已经不想做太多评价,毕竟他在最后让自己真正的去感悟上帝了。

那些其他沉默的人,包括了Aurore的胞姐,执法官,男人女人们,那些懦弱的人们啊,今后将活在懊悔中并备受煎熬,良心的谴责将持续多年,甚而一生。

Aurore,满身伤残的你在小阁楼里缓缓醒来,晨曦中的光芒照满你全身,白鸟从窗外飞来你身边,那渺茫而微小的希望却在瞬间而逝,依然是一片漆黑不见天日。那时的我不断祈求,上帝啊,带她走吧,让所有的痛苦与悲伤离她而去吧,带她走吧。

 6 ) 让人爱恨分明的好片

我很少写影评 ,因为怕写不好,看完晨曦中的女孩 我心好痛,心好难受,看了别人的评论 都是恨这狠毒的后妈,怎么可以这样折磨孩子,也许也有宗教的影响 也许是孩子的父亲,我最憎恨这个父亲,一切的一切皆因他而起,母亲还没死,他就和他表妹滚成一团,而把孩子交给这个恶魔,看完真是太痛苦了!
    多么美丽而善良的女孩,虽然她撒谎,也考虑到后果,还要为他的男孩着相,我看完真希望上帝能救救这可怜的孩子,可是上帝连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其实罪恶不在上帝,而是在信仰他的人,代表着上帝的人,这种人太可恶了,光有嘴上功夫,不去关心,不去了解,让人们麻木,让这个世界变成地狱,是什么,结局最后不说了 女孩死了,一切的一切都无法挽回,而他的父亲却从来没有怪罪他表妹,这点让我非常生气 是导演故意安排来气我的吗,爱与恨 我再也不想多说了 要想知道这故事 还得自己看~

 7 ) 如果生活的意义在于面包和牛奶。

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体会过一部电影了。然后莫名的,我看了AURORA。

如果说,生活的意义只在于生存,那么文明与我与你都是一切空谈。所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活着。

AURORA的故事情节很简单,1918年的小村庄,aurora曾经很幸福。漂亮的妈妈,绅士的爸爸,慈祥的外公外婆,还有活泼可爱的姐姐弟弟。噩梦来自于一个寒冷的冬天,妈妈不小心染上肺炎,爸爸远房表妹乘虚而入当了小三,在妈妈最脆弱的时候落井下石。孩子们被送给爷爷奶奶养。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也许就能长叹口气。万恶的神父出于个人素质问题,站在了恶毒继母一边。孩子们被接回来,离奇的死了俩小的,aurora开始遭受虐待。人们在aurora的惨叫声中幡然醒悟。然而香消玉损,只剩悲哀的人们。虐待孩子的人被抓了,神父自杀了,影片以一个积极的心态结束了,可是我为什么觉得如此难过。

以前看过ellen page演的An American Crime,相似套路的故事,满身伤疤的小女孩。她们瘦瘦小小的,眼神里满是绝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主说,有两种罪,一种是致死的,一种是可以原谅的。只不过,那些都是生活惹得罪。

人活着,就要吃喝拉撒和睡觉。这是人的动物属性赋予本质。可是除了生理上的需求,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强,人们更需要的是心里上的满足。Aurora的爸爸在妻子生病期间如此迅猛的接受表妹的诱惑,原因不过是生活压力太大,他需要一个女人支撑。幸福虽然如此美好,但追求幸福的过程太曲折,为何不自甘堕落?Aurora的继母如此残暴,来源于她自身的不幸福,她的前夫是个病秧子,她来自乡下,她曾经有七个孩子现在只剩下三个。她嫉妒曾经Aurora一家是如此幸福,她把因父母酒精和欲望出生的Aurora称作恶魔的产物,她无法幸福,却又日复一日的活着。

有时候,人们总是很麻木的活着。也许出于习惯,也许迫于压力,每天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或多或少,没有人在意是不是有意义。于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们心理扭曲,需要释放动物的兽性。文明或许有时候过于承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我喜欢幼年那个演Aurora的女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还有鬼精灵般的性情。偶尔挑挑眉,偶尔耍耍小性子,连花束都精心分类包扎。她知道,她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

如果时间能够停留,能不能永远定格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那里有爸爸妈妈,有姐姐弟弟,有我,还有幸福。

 短评

不要在表态的时刻沉默,不要在行动的时刻静默.最悲哀的不是凶手,而是沉默的观者,沉默才是凶手最大的鼓励,最幕后的凶手.永远不要放弃一颗柔软正直抱打不平的心.

2分钟前
  • 素*
  • 推荐

信仰的丑恶

3分钟前
  • yuer木
  • 力荐

被改编成剧作的只是皮毛而已,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无数类似的故事,当我们遇上的时候,千万不要沉默。

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TAT这种类型还是要少看~太让人受不了了

10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力荐

现在看不了这种片子了,一看就心痛的难受,和一部叫美丽田园下的丑恶很相似!

13分钟前
  • mark
  • 推荐

太压抑了,一点希望都不存的电影,看到我真难过啊,这样的妈妈怎么不坐电椅呢

1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后母,虐杀,孩子惨死,当童话中的母题在现实中上演,其骇人听闻的程度仍然超出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程度。看片子的过程中,俺无数次次想冲进屏幕中,以最直接最激烈的手段终止这种罪恶。然俺无此能力。俺只能一边心痛,一边诅咒。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身上到底有多少恶啊。上帝……

17分钟前
  • 嘘堂
  • 力荐

和《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很类似,让人看后极其压抑。这类影片最大的优势是其剧本本身就很具有煽动性,很容易带出人们的怜悯和同情,但这并不代表演员的表现不够出色,而恰恰相反,正是通过小女孩出色的的演出使我们能够切实的感觉到自己的对她心生怜悯的同时又愤怒至极。不过,对最后那封信有些许不理解

20分钟前
  • Q。
  • 推荐

一个丰满娇艳却蛇蝎心肠的后娘+一个肉欲爆棚而漠视女儿的亲爹+一个号称万能实则沉默不语的上帝=一个遍体鳞伤被虐致死的奥黛尔

23分钟前
  • 数人的绵羊
  • 推荐

只一声叹息

26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推荐

世界太不公平

28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和《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差不多的剧情。同样的寓意,这片子真正意义上让人更能理解什么是“父母皆祸害”。我也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憎恨他们的父母,还有这个自诩为上帝代表的神父,其实跟撒旦没区别!7.9

3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作为电影本身,《晨曦中的女孩》一如大多数加拿大电影一样,保持了简单纯朴的内容,画面优美的特点,总是有感动有余,内涵不足的一点缺憾。而且,把虐童事件和宗教对此事的无能为力强捏在一起,试图对宗教软弱进行深刻剖析,总有些过于勉强。而且破坏了主体故事#总有些事,发生了之后才后悔

34分钟前
  • Winter Is Good
  • 推荐

哭死我了。。。

39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这种电影就不要放到技术层面去解剖了;看得郁闷无比,眼高手低的丑陋神父,麻木不仁的众人,被情欲冲昏头脑的傻逼亲生父,心如蛇蝎魔鬼缠身的继母;扼杀美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所谓信仰和法律原来不过shit。

4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操!!!!!!那继母祝你被火柱烧被滚水烫吃尸油下地狱!!!!

42分钟前
  • 饺子醋
  • 力荐

今年看的最惨的电影

45分钟前
  • Miss Invisible
  • 推荐

除了极具煽动性的故事善恶本身,社会体制、信仰和教育也成了众矢之的,这样的故事拿到任何年代,任何国家都可以让人找到心理共鸣。绕过故事,我们还看到了愚昧的威力,它可以让人更加淳朴,会让人自以为是,也可以让人变成禽兽。这东西可以衍生出结局逆转大快人心的恐怖片啊。★★★★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你知道我为什么讨厌你么?那就是你总以为自己真的代表了上帝。” 这恐怕是全片最有力量的一句话了。。。太绝望了。

52分钟前
  • 王薇醺
  • 还行

女人真要有好身体,不然别的女人就要搞我们的老公,睡我们的床,虐待我们的娃!

53分钟前
  • 身娇肉贵一朵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