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合集版9.0

短剧大陆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2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3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4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5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6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3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4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5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6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7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8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19王者归来合集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0 19:2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战争除了有牺牲和鲜血,还代表着希望

        帕兰诺平原失守,刚铎统治者希优顿认为不应该放弃外围防守,因而不顾战争形势派小儿子法拉墨攻打已被魔多军团占领的沦陷区。魔多军团已经在论陷区装备齐全,半兽人整装待发。法拉墨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攻击。但由于法拉墨为了表现他对国家的忠诚,为了父亲改变对他的不屑态度,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场自杀式的战斗。对于这场战争,彼得杰克逊并没有像表现其他同类战斗一样直接展现斗争场景,而是运用了行情的手法为这些勇士送行:法拉墨身着盗甲领着数量不多的士兵走向城门,悲伤的音乐也同时响起。百姓都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为将士们送行,人们眼神悲切,有的甚至失声痛哭,他们往地上扔鲜花,有的直接把鲜花献给将士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示对将士们的尊重与祝福。等到城门打开,音乐变得庄重哀沉。
        我们看不到将士们的表情,但能从不断向前奔跑的战马以及奔腾的马蹄声中感受到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勇气。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被杀的惨状,却能从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的半兽人中,从半兽人射出的弓箭中体会到战争的惨烈。
        彼得杰克逊还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不断切换着战争场面和宫殿内统治者希优顿吃葡萄的场面,葡萄汁残留在嘴边,犹如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鲜血,同时响起的是哈比人皮瑞格林杜克唱起的夏尔庄园的歌曲:“远离家园,奔向新世界;长路漫漫,冲破夜幕,重见光明;群星闪烁如白昼,薄雾绵绵,阴云蔽日,都将散去……”这首歌并没有歌颂,也没有抨击恶魔,而是表达了对希望与光明的希冀,但这种普世情怀此时与注定惨烈的战争交错在一起,使法拉墨以及将士们的死更加悲壮,浅浅的清唱却在人们心上扣上重重的一个印记。

 2 ) 电影《魔戒》中“斯密格/咕噜”的多重人格分析

电影《魔戒》中“斯密格/咕噜”的多重人格分析 文/Fushuaihui

分析基础:
斯密格内心潜藏着两种人格,在遇到魔戒之前就有。而魔戒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斯密格这两种人格夺权的所有过程,也即:斯密格的一生。
人格一:胆小怕事、善良顺从、强道德感——斯密格
人格二:贪欲无度,不择手段,凶残邪恶——咕噜

讨论一:双重人格的演变过程
1、在发现魔戒之前:
人格一占绝对主导地位,人格二潜抑于潜意识,如果没有魔戒的出现,或许他将在人格一的主导下走完其小市民的一生。

2、发现魔戒之时:
当时还不知道这是魔戒。但在自己生日那天,面对一枚精美的金戒指,小市民的贪念由心而起,与好友的搏斗争抢激发了内心的凶性,人格二复活,在愈来愈激烈的打斗下迅速的成为主导人格,强烈的目标导向,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不顾一切,好友在他眼里已经不是好友了,而是阻碍自我满足的荆棘,于是,杀了他!这样不就可以得到“宝贝”了吗?这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当然,这里也无法排除魔戒对他的蛊惑导致人格二迅速强大。但无论如何,魔戒的蛊惑只是次诱因。主诱因是内心潜伏的人格二,以及心仪宝贝的出现。

3、魔戒到手之后:
欲望满足的巅峰之后,是内在善良/道德感的苏醒,内疚、不安与孤独占据了内心,偶尔重新回到人格一主导,得到宝贝的欣喜被良心的诅咒、强烈的自责所笼罩,于是躲进深山,渐渐脱离人的生活,成为别人眼里的“另外一种生物”。

4、弗罗多的宽容信任
很久以来两种人格的相互夺权让他备受煎熬,无数日夜无人为伴,更别提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苦苦挣扎与煎熬,他甚至为所有人(包括自己)所瞧不起。弗罗多是善良的,看到咕噜的模样,他怜悯心起,而这怜悯与关心是咕噜最需要的,于是他心甘情愿的视他为主人,甘愿为他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用他所能做的一切去对主人好:抓兔子给主人吃、谦卑、引路、照顾。
拥有信仰的斯密格力量空前强大,两种人格的战争终于尘埃落定:胆小怕事的“斯密格”(人格一)头一次对强势的“咕噜”(人格二)强力反击,把它赶跑。人格一欣喜若狂:“斯密格自由了!”。这时,善良之光微微闪现,自我觉知的种子已经播下,假以时日,终会开花结果。
PS1:这让我想起《浪潮》里的Tim,以前是软脚虾,拥有了信仰之后达到另一个极端:对被认可的渴望、对被关注的狂喜、对被接受的感激让他充斥着膨胀的力量,疯狂的做一切极端之事。软弱的人对信仰、被需要是渴求的,只不过,有些信仰是良药,有些则是催命毒药。
PS2:对待多重人格之人,不要批判他的任何一个人格。接纳与爱,渐渐的会让真正的主人格回归,它感觉到安全,它的力量与领土越来越大,它逐渐接管这个灵魂,形成较稳定的人格。

5、在禁忌之池被法拉墨抓捕
这是急转直下的关键情节,这也是斯密格生命中的第二次,也是最大的悲剧。
主人格渐渐确立的斯密格卸下包袱,轻松无比,越来越让人看到善良与美好的希望——即便有时的恭维/谦卑让人心酸。可当他满心信任的跟随主人走出禁忌之池时,等待他的却是弓箭与毒打。他已无力无心追问原因。
身体的痛楚不足惜,斯密格已经受惯了。但被最信赖的主人、被自己的信仰所出卖的感受无情的摧毁了他内心刚燃起的善良之火。人格二迅速掌权,以阴险毒辣的诡计来报复弗罗多,以此来发泄愤怒,抚平人格一的伤口。可怜的斯密格,二次伤害彻彻底底的毁掉了人格一主事的希望。此后斯密格心甘情愿的退位,甘愿执行咕噜的毒计,因为至少这样没风险,至少不会受伤害,因为自己的努力被真真切切的证明无用:善良如弗罗多都是个伪善的主人,还有谁可以信赖?
PS1:心理咨询中的二次伤害:连心理专家都不爱我/伤害我,还有谁有能力、有愿意去爱我,遂自弃。
PS2:听话乖巧的孩子一定有个善于打击、长于控制的父母。

讨论二:两种人格之间的关系:
1、人格一与人格二共生,互相对抗,又互相依赖,他的自我对白中,几乎一切主语都是“我们”。这种状况的成因一部分是长久以来的孤独,让其发展出一个“伙伴”,来满足内心深层对陪伴/被保护的渴望。
2、人格二一直充当人格一的保护神与发号施令者:“都是因为有我,大家才能活命”。长期的争权中,因为人格一的软弱胆小,人格二一直处于强势地位
3、在遇到弗罗多之前,某种程度上,人格二是人格一的“信仰”,软弱的斯密格需要信仰,有了“信仰”,它才能存活——不管这个信仰给他带来的是爱还是痛苦。
当然,这种类似SM的施虐-受虐关系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所以当包容善良的弗罗多一出现,他无法抗拒这发自内心的尊重、怜悯——那正是他心灵所需。于是,和“旧信仰”翻脸。
但是当“禁忌之池事件”发生时,极度伤痛绝望的斯密格封闭了了解真相的可能性(或许可以类比为创伤应激反应),重新回到咕噜的怀抱,即便这是毒药。(哦,是的,人们有时宁可选择毒药,也无勇气选择真相,因为担心真相的残忍。)

结:或许还存在人格三:“宝贝”魔戒,人格三控制着前两种人格,人格三是更深层的需求,是一切之源。黑暗,黑暗,看不清。
今日休庭,来日再议。


推荐阅读:
《Lie to me》第二季第一集的多重人格障碍
《24重人格》

延伸阅读:http://user.qzone.qq.com/29621803/blog/1284725053
关于多重人格

 3 ) End of an Era

我没有读过原著,但如果你仔细看完整个Trilogy,你会发现它所包含的远远多于黑白两派的斗争,它有对人性弱点的剖析,对爱和友谊的赞美,对自然和环境的反思,它已经不是一个故事了,而是一部史诗。
不喜欢LOTR的人总说它商业味太浓,但我可以说这是我所看过所有的商业片中内涵最丰富的。
电影中对一个民族的刻画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就拿Rohan当例子,从黑底白马的国旗,到那座建在高山上的部落式的城,在到每次他们一出场便响起的风笛声声,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游牧民族。
Peter Jackson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是在拍摄一部电影了,他们是在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黑白纷争的世界,并且这个世界几乎真实地让你相信它确实在某一时刻或某个地方存在着。他们拍得是那么用心,整整用了7年,我想任何一部把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的电影都不会有胆量去耗费这样的时间成本。所以当他们拿到那些Oscar的时候,我由衷为他们高兴,Tolkien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梦,他们则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在看RTOK时我一直被一种情绪激荡着:
Pippin点亮第一个烽火台,然后崇山间的烽火逐个燃起……
Eowyn像个男子那样在战场上拼命……
Sam对Frodo说:I can't carry the ring for u,but I can carry u...
Aragorn在大战前对着所有Gondor和Rohan的人民说:This day we fight!
我就知道LOTR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已经超出所有商业片所能给我的刺激和新鲜了。
一部好电影并不取决于它是艺术的还是商业的,只要打动了你,就是好电影。

Anyway ,the journey is end ,but life continues.

 4 ) 指环王密码:比“魔戒圣战”更壮阔的,是它的历史原型

及时阅读更新,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而今,震天的战鼓再次敲响……

本文接近一万字,但绝对读有所值,我将借解析指环王的剧情,为您梳理一下欧洲一段不为人知但至关重要的历史脉络。请在空闲时间阅读。

在上一篇文章《《指环王》密码(上):欧洲文明在惧怕谁?》中,我们解读了电影《指环王》和同名小说中,托尔金老爷子借凯兰崔尔女王、魔君索伦和刚铎帝国各自有何暗喻,本篇中我们进入电影和小说的主要剧情,解析一下这场旷世之战(魔戒圣战)的原型是怎样发生的。

1

开篇之前先解一个上回书留下的扣。上文我们提到,已成废墟的刚铎旧都、“星之堡垒”奥斯吉力亚斯对应真实历史上的罗马城。

已经沦陷的“升月之塔”米纳斯伊希尔(米纳斯魔窟)则对应君士坦丁堡,

那么《指环王》中浓墨重彩表现刚铎新都、大战的发生地米纳斯雅诺(米那斯提力斯)又所指为何呢?

其实,我看很多朋友留言已经猜出来了,米纳斯雅诺对应的就是维也纳。

今天我们提起维也纳,觉得它只是一座欧洲中部的花园城市,是音乐之都。但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座城市在近代曾经当过数百年的“新罗马”帝都和保卫基督教文明的最前线。被称为“基督之盾”或“欧洲之盾”。就像《指环王》小说中“星辰堡垒”、“升月之塔”、“落日之塔”三城并立一样,在那个时代欧洲人的心中,维也纳的地位也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相仿佛,凝聚着“罗马帝国”这个现实中的刚铎最后的希望——它被攻克了,罗马就灭亡了。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罗马不就早就灭亡了吗? 是的,如果你去查中国世界史教科书,你得到的答案是在东西罗马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已经在476年就灭亡了。但实际上,这个时间点是很后来才被定义——也就是说,西罗马帝国其实是被后人“说死”的,至少中世纪的人并不觉得罗马已完。西罗马被说死的具体时间是在18世纪末,英国有位历史学者叫爱德华·吉本,出版了他的新书《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其实是一套巨著,推荐对罗马有兴趣的朋友一阅。 在该书中,吉本为了给书的第一部分有一个结尾,强行找到了一个之前并不太受重视的事件:476年,蛮族又双叒叕的攻陷了罗马城,按照之前的一般戏码,蛮族首领在逼迫罗马皇帝退位之后,应该自己接受“罗马皇帝”的头衔。但此次来罗马打秋风的蛮王,这老哥叫奥多亚克,是个耿直boy,对忙不迭前来献上王冠的罗马教宗高傲的说:“强者自会为自己加冕。”于是他拒绝接受罗马的帝冠。于是这句装逼的话就被吉本揪了出来大做文章:看见没有,罗马法统在当时就断掉了,帝国亡国了,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啊,多么黑暗、多么凄惨……但可惜的是,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其实并没有吉本那么高的史学觉悟,他们依然觉得自己生活在罗马帝国里,只不过皇帝经常换,“新罗马”也经常迁都而已。事实上,欧洲北方诸蛮族国王中,一共也就出了奥多亚克这么一个给罗马皇冠居然不要的二愣子。这个道理就跟中国古代成事儿的草头王做到一定火候一定会要玉玺当皇帝,宣布自己承接前朝法统一样:白给你的名号,干嘛不要?公元800年,德法两国的共同先祖查理曼大帝,就正式接受教宗的加冕,成为“罗马皇帝”。

此后这顶罗马皇冠经由奥托大帝(Otto I)一直在德意志诸邦中传承,在“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时代,又给“罗马帝国”加了“神圣”这个前缀,于是形成了我们熟悉的“神圣罗马帝国”。

注意,这个神圣罗马帝国在当时欧洲人的理念中,其实就是西罗马帝国的法统继承人。而它理论上其实是有着全西欧基督教国家法统的,甚至整个中世纪,教皇跟神罗皇帝关系好的时候,还偶尔发个教令啥的,提醒一下基督徒要尊重“罗马皇帝”。但这种话基本没什么用,首先英法这样的小强都不愿听这个“冒牌皇帝”的调遣,西班牙和北非当时在穆斯林手中,意大利南部受东罗马帝国管控,北部则是教皇国的势力范围。所以“罗马皇帝”真正说了算的地盘,也就剩下了德意志那点地方。而这片地方正统罗马其实是没咋统治过的。所以整个中世纪,德国人的宿敌法国人都在说这个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到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伏尔泰又多加了一句“更非帝国”,就此凑成了当时法国人“辱德”必谈的“素质三连”。

整个可怜兮兮的样子,确实有点像中土世界阿拉贡“王者归来”之前刚铎。

2

而“罗马帝国”在中世纪这种不伦不类的属性,在小说《指环王》中也得到了刚铎帝国的完美继承。看过电影的人都应该有印象,刚铎帝国很长时间是被摄政王所代管的,而且这个代管时间长的匪夷所思,从最后一任刚铎国王被戒灵首领安格玛巫王骗去单挑失踪开始,王室就绝嗣了,国家由之前的宫相家族所摄政。

而巧合的是,历史被加冕为“罗马皇帝”,开创罗马在中世纪法统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出身于墨洛温王朝的宫相家族,直到他父亲丕平三世(矮子丕平)时代,才通过贿赂教皇得到了正统确认。

托尔金在这段历史中得到了他写摄政王家的最初灵感。严格说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虽然光鲜,但跟“刚铎摄政王”一样有点来历不正。对这一点,不仅对旁边的法国人看不惯,就连异教徒土耳其人更看不惯。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像所有灭亡罗马的蛮族国王(除奥多亚克以外)一样,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为了逼迫欧洲人承认他们这个法统。苏丹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攻克这个“冒牌罗马”的新都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盘踞的维也纳。

万里车书一混同,西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维也纳,饮马多瑙第一功。——土耳其人这个梦想跟几百年前金朝皇帝完颜亮,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攻克维也纳,一直是土耳其苏丹们的首要目标,而最早对此进行尝试的,是苏莱曼大帝。

我有一个想法,虽然十分确定,但放在当下西方可能会非常不政治正确——苏莱曼大帝这个人,应该就是托尔金笔下魔君索伦的原型。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个名字在英文中发音有相似之处( Suleman、Sauron)。更是因为苏莱曼可能是最接近毁灭西方的穆斯林。他早年的英明神武与晚年的暴虐黑化,确实都有点魔君索伦的影子。

1529年,苏莱曼大帝领兵30万连克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占领整个匈牙利,并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进行了史上第一次维也纳之围。御驾亲征的苏莱曼大帝得意非凡,豪言要让整个欧洲都皈依真主。但危难之下,整个基督教世界当时爆发了惊人的团结。教皇颁布教喻,要求信徒集结维也纳进行“圣战”,大量志愿军以“十字军”的名义奔赴这座神圣罗马帝国的帝都参战。

当时哈布斯堡王朝所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在肌体上还是健康的。不仅境内的各诸侯都还听皇帝招呼,更要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此时还联合统治了新兴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1529年,靠“下半身开疆拓土”的哈布斯堡王朝正迎来它的全盛期——皇帝查理五世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以至于从版图上看从版图上,这似乎是一次“东西罗马”的较量。

于是第一次维也纳之围中,苏莱曼大帝的进攻遭到了几乎来自整个西欧的联军的迎头痛击。准备不足的苏莱曼大帝最终铩羽而归。他的欧洲扩张计划至此终于止步。不久,奥斯曼帝国随着他晚年的日渐昏聩和最终去世陷入了内乱之中,欧洲随着这位君主的死暂且歇了一口气。而在《指环王》中,开篇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致敬——索伦企图征服整个中土,遭遇了人类与精灵的联合抵抗,人类君主伊兰迪尔父子与精灵至高王吉尔加拉德组成“最后同盟”共同抵抗索伦。

这就是《指环王》最后开篇的“最后联盟之战”而最终,也是索伦的意外死亡,给了中土世界喘息的机会……就问你像不像。 但是,魔兽世界里那话怎么说来着?“自从联盟和部落并肩作战,共同抵抗燃烧军团的入侵,已经过去了四年。尽管成功地挽救了艾泽拉斯大陆,部落和联盟之间脆弱的协议,却早已荡然无存。如今,震天的战鼓,再一次响起……”

是的,在抵御了苏莱曼大帝的征伐之后。欧洲人本来以为自己的文明安全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给欧洲人留下了一个刻在骨子里的叙事模式——联盟会崩解,而“魔王”会重来。

3

公元1683年6月,一封急报传入维也纳宫廷。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四世,纠集了苏丹亲兵、安纳托利亚人、北非柏柏尔人、中东阿拉伯人、远东鞑靼人以及其他仆从国军队共计25万之众和150门各式火炮的大军,已经在贝尔格莱德完成了集结。正浩浩荡荡的向西方挺进,目标还是那个:攻克维也纳。

此时距离上一场大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神圣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皇帝不仅失去了对西班牙的联统,而且帝国也陷入了空前的内乱当中。1618年到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积蓄已久的宗教矛盾爆发,新教与天主教的混战开始,周边各国随后纷纷选边站队,下场掐架,这便是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把基督徒血流干的“欧洲内战”。在此战之中,在法国、瑞典等国的轮番进攻下,天主教同盟节节败退,最终身为天主教同盟领袖哈布斯堡王朝被迫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割让了神罗境内大量领土,尼德兰、瑞士脱离帝国,并且承认了德意志诸侯们拥有主权地位,帝国境内实行宗教自由。这么一搞,“罗马皇帝”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德意志人口大量减员,说德语的男人当中有接近一半死在了这场战争当中。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了。祸不单行,帝都维也纳在战后又遭遇了一场大瘟疫,人口仅剩战前三分之一。这导致在1683年战前,维也纳能调动的守军不足两万人,几近变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空城。反观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的这一百多年里,也出了点问题。这段时间内,奥斯曼扩张速度一度放缓。“耶里切尼制度”的副作用开始显现,苏丹亲兵开始尾大不掉,苏丹对其的掌控力也逐渐变弱,使其逐渐演化成一个庞大利益集团,战斗力严重下降,后期甚至掌握废立苏丹的权利。但在这个至暗时刻,自认为是苏莱曼大帝再世的苏丹默罕默德四世即位了。默罕默德四世算不上明君,但他确实是勤政的,此人上台后用铁腕弹压了反对者和贪官,曾在五年内杀死了三万名各级官员,并积极发动对欧洲的外战以转移矛盾,土耳其国势开始重新振兴。

默罕默德四世,其实无论性格、御下方式还是虚荣心,这家伙都更疑似崇祯皇帝再世。但默罕默德四世深知,自己的功业还未真的能追及苏莱曼大帝,想要竟全功,就必须拿下大帝当年没有得偿所愿的那座坚城——维也纳。于是进攻在1683年终于打响了。默罕默德四世为这场进攻所做的准备,不能说不充分。至少在外交上,他重新修复了与法国的“渎圣同盟”,挑唆法国跟他打配合。“天主长女”法兰西在这段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很像《指环王》当中与索伦结盟的白袍巫师萨鲁曼。

在小说中,萨鲁曼在索伦魔军发动进攻时所打出的策应,一是出兵进攻圣盔谷,二是派遣手下葛力马,巧言腐化了洛汗国国王希优顿,让他不得出兵帮助刚铎王国。而在真实历史上,法国为了对付哈布斯堡王朝,自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起就与苏莱曼大帝缔结了盟约。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为跟默罕默德四世打的配合,这位“太阳王”也是连出两手。在西线,法国出兵进攻了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洛林和低地地区以为策应,留下了德法之间此后缠斗许久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在东方,法国则派出大使,动用外交力量贿赂与其交好的波兰贵族,让他们牵制国王杨·索别斯基,不要履行波兰与哈布斯堡王朝达成的盟约出手干预即将爆发的维也纳之战。

大概这个感觉……在这些准备做好之后,1683年5月底,默罕默德四世在贝尔格莱德阅兵、誓师,宣布“圣战”开始。但奇怪的是,万事俱备之后,苏丹默罕默德四世却并不打算亲率军队发动这场志在必得的总攻。他自己留在贝尔格莱德狩猎,而将指挥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大维齐尔(宰相)卡拉·穆斯塔法。

这个细节证明默罕默德四世终究没有苏莱曼大帝的雄图伟略,却比他的先祖更“鸡贼”。默罕默德四世惧怕自己承担战败的责任,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此次战争胜利,那么功劳便是他苏丹的,若战事不利,就把锅甩给大维齐尔,他他承担战争失败的罪责。于是神似戒灵之首安格玛巫王的卡拉·穆斯塔法,就肩负着背锅侠的重任,正式出发了。他的背后,是苏丹殷切而野心勃勃的目光在注视。

4

跟卡拉·穆斯塔法“对线”的那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利奥波德一世。这位皇帝长这个样子,大家感受一下这位“罗马皇帝”的“君威”:

皇上长成这样不奇怪,因为哈布斯堡王朝是靠联姻收集领土的,近亲繁衍的结果是越到后来,基因劣化、遗传病等问题就越严重。画师再怎么美颜也救不了。而这位“望之不似仁君”的皇帝陛下,在此次维也纳之战中的作用,对应《指环王》中的摄政王迪耐瑟二世。他们干的有三件事神似:一是在敌人大军即将濒临城下之时,还在饮酒作乐、狩猎野餐,完全一副文恬武嬉的样子。二是在终于获知敌人军队到来时,不顾群臣坚守待援的反对,在没摸清土耳其人兵力的情况下,盲目命令自己军队冲出维也纳去送,结果让维也纳兵力更加空虚。三是在前两条都无效之后,最终放弃治疗,在土耳其人濒临城下的前夜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宠臣们逃出维也纳,躲往林茨……

所以《指环王》里迪耐瑟二世的精神崩溃和瞎指挥真的是神还原……总之,利奥波德皇帝这一通骚操作搞下来,维也纳的守卫任务,似乎是更没指望了。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危难时刻,一些历史人物的出现和选择,改变了看似既定的历史走向。首先是当时担任教皇的英诺森十一世。

文艺复兴至启蒙时代的教皇往往都是贪腐堕落的代名词,但这位英诺森十一世教皇,堪称教皇里的战斗机。在他上台后,通过厉行节约、惩治腐败、改革财税政策,一举扭转了教廷原本入不敷出,靠卖赎罪券等度日的窘境。而在维也纳之战中,英诺森十一世教皇起到了有类甘道夫的作用——他给每个可能出兵援助的天主教君主写了亲笔信,尤其是对于实力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君主杨·索别斯基,不仅强调了盟约、教义,还许诺以重金回报。

在其高超的政治手腕下,杨·索别斯基被感动了,开始了属于他的华丽表演。扬·索别斯基,波兰国王及立陶宛大公,此人后来被称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英雄”,而让他获得这个称号的,仅仅是当年在维也纳城下的一战。

显然,他也是洛汗国王尤希顿的主要原型。其实,当时的波兰是一个类似于《指环王》小说中洛汗王国的国家。小说中,在立国的五百年中洛汗王国是一个身处四战之地、与半兽人的战争、长冬、登兰德人的劫掠等诸多灾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国度。而现实中波兰的处境与其神似。这两个国家还都以志愿骑兵为其主要作战力量,小说中洛汗贵族男子平时获得封地,在战时要自备战马、圆盾、长矛、长剑、头盔及甲衣以响应国王的征召,而这个制度几乎是16——18世纪波兰翼骑兵的翻版。

两支骑兵大军采用的战术也是极为类似的,在《指环王》电影里,洛汗骑兵排成密集的骑墙阵列向兽人的长矛方针发起正面冲锋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现实的军事上,这种骑兵组成密集骑墙正面“硬抗”步兵的情况,其实很少出现。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托尔金参照了波兰翼骑兵的战术中取得了灵感。翼骑兵常常被编成拥有150-200人的中队,排成膝盖挨着膝盖的密集两列横队,出众的马术能让他们可以用如此密集队形进行冲锋,长长的骑枪则能保证他们先于对方捅出的长矛将对手刺穿。这样巨大的冲击力,配以翼骑兵同样优异的近战能力,常常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说真实的历史上曾经有哪支部队完美的演绎过《指环王》中洛汗骑兵那正面突击依然水银泻地般畅快战斗,似乎只有波兰翼骑兵。

5

EdorasHowardShore-TheLordOfTheRings:TheTwoTowers(TheCompleteRecordings) 而让翼骑兵名扬青史的那次冲击,发生于1683年9月12日。 这一天清晨,随着一颗信号弹划过清晨的天空,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纵马出现在维也纳城北的高地上。

他看到一场壮观而又可怕的围攻战。 从同年7月开始,奥斯曼的25万大军已经在维也纳城下猛攻了整整两个月,火炮和工兵挖掘的地道反复的炸开维也纳的城墙,而城内的守军又不断冲上缺口,与涌上来的土耳其士兵进行殊死搏斗,在无数炮灰的疯狂冲击下,守军防线几次都崩溃,甚至奥斯曼人已经把新月旗插上了维也纳的城头,但不久后还是被守军的优势火力击退了。兵力居于绝对劣势的维也纳为何能坚守如此之久,后世史学家说法很多,但两个原因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三十年战争的磨练让欧洲人因祸得福,维也纳此时星堡的设计、守军的战术、以及火炮的质量和应用,已经略微高出了对面的奥斯曼人。其次,要怪默罕默德四世“溜肩膀”。代替他指挥的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因为忌惮守军的火力、不敢损伤苏丹亲兵精锐,每当炮灰部队打开缺口后,都不不敢派遣精锐进行冲击,导致奥斯曼失去了攻占维也纳最好的机会。杨·索别斯基看到的景象就是,维也纳虽然岌岌可危,但依然挺立,城中心圣斯蒂芬教堂的钟声依然在鼓舞着战士们做最后的奋战。

波兰国王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微微向身旁的侍从挥手,后者吹响号角。在丘陵遮掩的背后,是整整八万基督教援军!对于杨·索别斯基率领的援军到来,不能说穆斯塔法全无准备。在援军集结完毕前的9月10日,穆斯塔法还曾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但在会上穆斯塔法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自小所受的“耶里切尼教育”让他严重低估了基督教联军的兵力和作战决心。前方是“唾手可得”的维也纳城,后面则是“微不足道”敌方援军。想了想苏丹给他定下的KPI,穆斯塔法决定分兵,一边攻城,一边守阵地,两不耽误。他觉得,虽然沿途分兵,但奥斯曼军队此时仍有十五万之众,收拾前来援助的联军绰绰有余了。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预想。9月12日,决战开始。杨·索别斯基首先命令由德意志诸邦组成的步兵从左翼发起进攻,奥斯曼军队马上应战。而且由于低估了援军数量,穆斯塔法误判了左翼是联军的主攻方向,为了防止阵地被联军突破而被包围,他将大部分机动兵力调至左翼与联军展开血战。战至下午6时,奥斯曼军队逐渐呈现出师老兵疲之态,阵线开始松动。此时杨·索别斯基突然下令骑兵触动。在3000名波兰翼骑兵的带领下,多达两万之众的联军骑兵突然对土耳其人空虚右翼发起了兜击!

见此情形大惊失色的穆斯塔法,慌忙命令火枪手和长矛兵组成方阵进行抵挡。可是为时已晚。火枪手打出的排枪,如投入怒涛的小石子般转瞬就被淹没。列阵的长矛手们感到大地在随着对面疾驰而来的骑墙一起猛烈的震颤着,发出对他们来说宛如催命的咚咚巨响!

而后。 土耳其人整整十余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阵,几乎就在与翼骑兵接战的一瞬间彻底崩溃了。

是役也,奥斯曼土耳其军1.6万人被歼灭,五千人被俘。苏丹亲兵精锐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从此被打破。而杨·索别斯基在获得大胜之后模仿凯撒用拉丁文给教皇写信报喜说:“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我来了,我看见了,上帝得胜了。

对比指环王,我们会发现托尔金是如此喜欢这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酣畅淋漓的大胜。以至于在他的笔下的“圣盔谷之战”和“帕兰诺平原战役”几乎都是这场战役复刻。

若说有不同,只是后一场战役中,托老糅合了一点历史上西罗马与西哥特共同抵抗匈奴王阿提拉的沙隆会战的影子。在沙隆会战中,西哥特老国王提奥多里克在率领骑兵冲锋时阵亡,而托老则也让率领骑兵冲锋的洛汗老国王希优顿战死沙场。

历史上的提奥多里克国王,据说是被身后的战马活活踩死的。

多说一句,其实这两场虚构战役里,托老还各埋了一个来自莎士比亚名作《麦克白》的梗:“除非树木移动”和“没有男人可以杀死我”。

这个……有机会再细说吧。

所以,在强调一遍,虽然托尔金声称自己的小说不影射任何历史,但他确实是个“埋梗大师”,作品里时时处处都有对既往历史与文学的化用和影射。在真实的历史上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与小说中的“帕兰诺平原战役”一样,是一个转折点。败军之将穆斯塔法在逃回到贝尔格莱德后,很快就被急于退位卸责的默罕默德四世问罪并处决。

黙苏丹崇祯附体实锤。

这种“崇祯行为”让原本就依靠苏丹的铁腕勉强维系奥斯曼帝国更加离心离德。瞅准时机,欧洲各国在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号召下重新团结起来,发动了“大土耳其战争”。这场基督教国家的围攻让奥斯曼帝国遭遇了空前的惨败,土耳其失去了匈牙利、特瓦锡兰尼亚和第聂伯河以西大量欧洲领土,并从此再没有在欧洲进行任何扩张。至此,那个昔日让整个基督教世界战栗不已、惧怕它统御欧洲的伊斯兰教“新罗马”由盛转衰。它沦为“西亚病夫”的历程,也由此开始了

然而,《指环王》的隐喻,到此却还没有彻底讲完。那个在书中被反复烘托强调的归来王者阿拉贡,究竟是谁?

对他其实也是有原型的,而且若关注新闻,你不会陌生。作者又为什么要让来自夏尔的霍比特人弗罗多成为最终毁灭索伦魔王的英雄?最重要的是,身为英国人的托尔金,为什么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 这其中其实也埋藏着很多有趣的历史梗,我将在下篇当中继续为大家解读。敬请期待。

 5 ) 不想看的结局

看了8遍《魔戒》,大概只有三次是三部全看完的,总是想把《王者归来》省略过去。不是它不好看,事实上它可能是最好看的一部。总想忽略它是因为……它是结局,不仅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当初在电影院里我就很诧异,怎么这电影结尾会这么长?一般来说国王加冕百姓永享太平就应该完了,但是后面竟然还有十几二十分钟!而那个结局,因为对整个故事一无所知,甚至没搞明白霍比特人为什么只有一半高,当然也就不明白Frodo坐船要到哪里去,他的同伴干吗哭那么厉害。我只想着快点快点出字幕,从来没看三个多小时的电影,幸亏晚饭喝的松竹梅,要是喝啤酒就真有我们好看的了。

一直以为《魔戒》跟《哈利波特》是同类,是给小孩儿看的,所以头两部上映的时候根本没有想看的意思。看第三部完全是歪打正着,我跟死党本来是想看《芳芳郁金香》来着,结果吃完饭到电影院门口一看,满眼都是《王者归来》,原订的《芳芳郁金香》早就让路了。来都来了,看就看吧。进去的时候还很郁闷,一是看不到法国大帅哥了,二是压根儿不知道《魔戒》是个什么东东,头两部都没看看个第三部算怎么回事啊?

那天晚上根本没来得及体会《魔戒》是怎样的经典,只来得及眼晕。不用说那些丑陋的怪物、阴森森的幽灵让我直起鸡皮疙瘩,就那些好人们,光高矮大小各类人种就弄得我一头雾水,好在虽然法国大帅哥没看见,但是那漂亮的弓箭手也足以补偿了,只是镜头有点太少,我根本没注意到那银光闪闪的头发下边耳朵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整个晚上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一是法拉米尔伴着皮平的哀歌悲壮地赴死,一是罗翰国的骑兵方阵以雷霆万均之势倾泻而下,再有就是阿拉贡那段激情豪迈的台词,“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失去勇气,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众叛亲离,但不是今天。今天,我们要战斗!”大约就是那句久久回荡在耳边的台词,引我一步一步走进《魔戒》的世界。

第一遍完整地看三部曲时,仍然搞不懂精灵是怎么回事,霍比特人是哪里来的,从灰港出发的白船驶向哪里,甘道夫和萨茹曼是什么关系。住院等手术的时候,白天没事跑去逛街,在一间小书店里看到了《魔戒》三部曲和《精灵宝钻》,一共四十块钱,肯定是盗版无疑,不过翻了翻质量还算可以,就买了下来,住院期间不歇脚地把它啃完了。之后,再看DVD,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似乎是看着自己十分熟悉的各色人等在过他们的生活,投入他们的战斗。自己似乎也在其中,体味着他们的恐惧、鼓舞着他们的勇气。那以后一遍又一遍地重温,总觉一种亲切油然而生,好象遇见了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相对而坐开怀畅饮,忆起旧日的激情岁月。

直到看碟的时候,我才真正被那个“多出来”的结局深深打动。四个霍比特人衣锦还乡,再次围坐在绿龙酒店,周围的一切那样熟悉却又那样陌生,乡亲们的欢笑声一如往昔,而他们却默默地坐着,曾经无忧无虑地在这里唱歌跳舞,现在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整个三部曲,这个场景是唯一让我想哭的时刻。我宁可重新去看《魔戒同盟》,因为即使是同样的霍比屯,同样的河流和田野,同样的世外桃源,它的色彩却已经变得那么不自然,有种几乎刻骨的陌生与疏离。

“在经历了那一切之后,你要怎样回到从前?”发出如此感慨的不仅是弗罗多。为了保卫家乡质朴宁静的生活,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奋战到最后一刻,但是当一切都结束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回不去了。他们所经历的惨烈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们,他们再也不是当初的自己。我忽然能够深切地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战后归来的士兵会有心理疾病,因为他们回不去。

“在经历了那一切之后,你要怎样回到从前?”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维护自己拥有的生活,它还是注定要改变,因为世界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感觉到某种绝望,因为知道什么是答案,知道等待弗罗多的是开往生命彼岸的白船。有意无意地,我总是在回避这个结局。

 6 ) 在灰港遇见102岁的山姆

      在我八十八岁生日那天,我梦见了前去刚多途中走过的那片的沼泽地,蓝色的鬼火终年不散,水底是死去的战士,他们忧悒的面庞惨白。在醒来之前,我突然懂得了佛罗多当年在此地的绝望。

    我生来愚钝,至今目不识丁。以前我只要多说几句话,甘道夫的眉毛就会拧成一团,他会念:Samwise,Samwise,你这个傻瓜。但他在前往常青之地前对我说,霍比特人就应该这样,不知忧愁,不会绝望。他笑着用烟斗朝已经老得有些疯癫的比尔博.巴金斯那儿点了点——喏,就像我这个老伙计。然后他说,佛罗多,你也该和朋友们告别了。

    主人佛罗多在夏尔算是异类吧,我想。没人知道冒险家比尔博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侄儿。佛罗多长着湛蓝的双眼,性格沉静。我们回来之后,他更沉默了。他遍体鳞伤,丢了一根食指。夏尔纵然美好,却不能让他摆脱创痛。尽管不舍,我们也只能送他去瓦林诺。在那里,连缓慢的时间都是可以入药的。

    说回我生日时的的梦吧,梦境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我可以暂时忘记沼泽地亡灵的哀叹和腐败的气息。因此得以直视水底的脸庞。他们死于中土第二纪,遥远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听说那时连精灵国国王艾尔隆德都还很年轻。尸躯已腐,刚多的邪恶氛围使亡故的将士神形依存,因而,他们的魂魄不愿离开。他们想让我们也留下。当时的佛罗多一声不吭地栽进了水里,是怪物咕噜救了他的命,而我当时应该是愣住了。我之前根本没想能意识到佛罗多已经走到了绝境边缘。这一路上,我总是告诉自己,再坚持几天,我就能再一次喝到夏尔甜美的泉水,吃到鲜红的草莓……我根本不能理解佛罗多的绝望。终于,在我八十八岁时,在无声无味的梦里,我看着一张张哀愁的,不为时间抚平的脸,看到了死亡的无可挽回。他们停驻于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失去了未来,更无法抽身返家。这样的境地,谁可以回忆起甜美的泉水,鲜红的草莓呢?都已经太远了,它们是前世的事情啊……

    很多史学家拜访我,恭维我说,勇士山姆,你才是真正的英雄。佛罗多早就输了,是你完成了伟大的使命。起初我会愤怒,我呵斥他们压根不了解我的主人佛罗多!后来,我又困惑了,因为佛罗多确实是失败了。现在,我明白了,这个事情根本不重要。佛罗多当然是勇士,他说,自己已经不记得故乡夏尔,不记得水和食物的滋味。佛罗多是杵着名叫“绝望”的拐杖坚持走到最后的。

    在火山口,我曾经多佛罗多说:
  我知道,这都是不正常的。实际上,我们甚至本不该在这,但是我们来了。好像在那些伟大的故事中,佛罗多先生。那些真正重大的事,它们充满了黑暗和危险,你常常不想知道结局,因为结局怎么可能是快乐的?这世界怎么可能回到它从前的轨迹,那么多坏事还没发生的时候?  
  但是最后,这股阴影终究会消失,甚至连黑暗也必定会退散,崭新的一天将会来临,太阳也会闪烁更明亮的光芒。那些伴随着你的故事,它们意味着一些东西,就算你太渺小不明白为什么。但是我想,佛罗多先生,我确实了解了,我现在明白了,故事的角色,有很多的机会转回头,只是他们没有,他们继续向前,因为他们坚持着什么。

    八十八岁后,我想过,当时说的话是不是过于天真愚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没有转头,死去的士兵都没有转头,精灵们将世界交给人类,前去常青之地的船没有转头,我们确实在黑暗中坚持着什么。我们依旧不知道结局,过程中的失败成功都只是一瞬间罢了。

    好了,年轻的人类,我马上要启航去瓦林诺了。就像曾经想挽留佛罗多一样,我也试图留住自己,你知道,霍比特人安土重迁,更何况夏尔好得叫人迈不动脚。何不同梅利、皮平一样在此终老呢?可我仍认为,追随主人的脚步是仆从的天职,可能我已老得像几十年前的比尔博一样疯癫了吧,夏尔真是盛产老傻瓜啊,呵呵……

    你看,我的船又小又简陋。你知道,这是我的归宿。

 短评

每次看魔戒都会被奥兰度惊艳到~

5分钟前
  • 颜良辰
  • 力荐

原来真的可以被友情、信念和正义给感动。。。

6分钟前
  • jj73浅之
  • 力荐

最服的就是山姆了,走了那么长的路,路上吃得那么少,一点儿没瘦。

9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魔戒比其他魔幻系列的厲害之處在於中心的設定,没有一貫的非黑即白,魔戒就是一個赤裸裸的誘惑。每個人面對他,都會遲疑。是選擇克服這種誘惑還是被它所俘虜,全在於你自己。甘道夫最後給孩子們說:我不會讓你們【不哭】,是人都會【哭】。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幸福。【魔戒系列結束。成仙了!哈】

10分钟前
  • 亂馬2/1
  • 力荐

甘道夫用魔杖驱除魔鸟时异常感动。我觉得男主角是傻逼呢。山姆多好。山姆又温厚又忠诚又善良。我爱山姆~~另外精灵们实在是太美了。精灵王子打翻大象时太帅了。矮人说的那句话“这样也只能算一个”也好有爱哈哈。

13分钟前
  • 红豆♥
  • 还行

终于结束了,一切如常,我却回不去了

17分钟前
  • 格子
  • 力荐

我就不明白甘道夫升级为白袍巫师了怎么不爱使魔法,改成肉搏战士了。一直期待他使一招毁天灭地……

19分钟前
  • 无所谓
  • 推荐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是甘道夫;精灵战斗的时候,导演不会毁了他的美貌,别提莱戈拉斯了;裹着蜘蛛丝的弗罗多就像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胖子是重要的,他们可以背你;俩人被困在末日火山上,我说要有鹰,于是有鹰了;我差点以为阿拉贡要迎娶莱戈拉斯;弗罗多和山姆是真爱,绝逼的真爱。我要再看原著。

20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力荐

故事就是简单的正邪对抗,正派不断开挂,反派智商不断掉线,啰嗦拖沓,幼稚低龄,人物单薄,所谓的史诗感无非就是靠大而多的CG生成物堆砌壮观场面......这种电影这么受欢迎真是电影堕落和现代人肤浅浮躁的写照啊

25分钟前
  • Breeze
  • 较差

全部看完三部加长版,Sam都快超越Aragorn成为我魔戒三部曲里最爱的角色了,太忠诚正直了,得友如此一生无憾啊。向Peter Jackson致敬,即使4个半小时坐的人屁股疼,这始终是部伟大的三部曲。

27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要是让peter jackson来拍西游记,会怎样??

28分钟前
  • susu/苏酱
  • 力荐

巨制就是巨制魔幻这题材少了美刀那不是人玩的感想如下:幽灵大军战斗力堪称最强阿拉贡你早调人马来省事好多 就是看着像清鼻涕 甘道夫你这个白袍儿怎么灰头土脸没有人家萨鲁曼当得有气势捏?精灵弓箭手萌~萌~萌~一大笑点是矮人金利 四个霍比特人就数弗罗多不讨喜这是角色设定没有办法 嫁人就嫁阿拉贡介样的人不过丽芙你脸也太长了我设定成宽屏还盛不下你的脸 有人说山姆和弗罗多其实是断背我看很有根据 所谓那会心一笑一切都明了 那额头一吻你别再敲打我心门 额我又腐了 最后压轴凯特你粲然一笑我瞬间倾倒!总结:60块收这6张D9值

33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与咕鲁相比,弗罗多是幸运的。他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强大的纯真力量。但他毁灭了魔戒,却无法清除内心被唤醒的邪恶。谁能说在故事最后他远渡海外,不是一种高傲的自我放逐?也许在索伦被消灭的那一刻,他也明白了邪恶的不可战胜。只是不得不与之抗争是英雄的使命。

3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亡灵奔涌那里很帅••••••

39分钟前
  • A-sun*
  • 推荐

不知为何很不喜欢霍比特人那条线……拖沓啰嗦 但又不能不要 人皇那条线最喜欢了 真正的气势磅礴(P.S.从冰火追过来发现魔戒当真是真善美极了(P.P.S.甘道夫升级之后为什么还是用法杖打人 一直在等着他念咒语发大招荡平敌军来着

43分钟前
  • Qing
  • 推荐

我觉得魔戒最虐的地方是后记,Aragorn带着光荣逝去,Arwen终老洛丝罗林,Lego和小矮人带着fellowship最后的回忆远去。于是从此我就对人生抱有不管怎样都不会有HE的阴暗想法>_<所以电影就没拍= =||

44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即使在一起喝过多少次酒,逛过多少次街,掏过多少次心窝,共度过多少时光,许多人还是没能拥有一个能背起你从地狱走向天堂的朋友——山姆。

48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04年奥斯卡陪练片都很弱,所以也没什么冤案。小金人发给三部曲,PJ拍完LOTR本来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鉴于电影的要求,老左怨念的“霞尔平乱”是不能有的,拍了绝B被喷成画蛇添足。当然就一部忠于原著的电影而言,PJ做得很到位了,不过要看完三本书三部片绝对需要足够的毅力和体力。

5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阿拉贡20年没洗头了,还是帅得一如既往;我只要2天不洗头,就跟咕噜一样[苦涩][苦涩][苦涩]

56分钟前
  • 雪後寒
  • 力荐

一口气看完三部白金加长版,对于这样的片子,只有两个字形容:经典。相对于骇客帝国,这三部的连续性非常好,值得称赞。

59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