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铺师

喜剧片台湾2013

主演:杨祐宁,夏于乔,林美秀,吴念真 Nien-Jen Wu,柯一正

导演:陈玉勋

播放地址

 剧照

总铺师 剧照 NO.1总铺师 剧照 NO.2总铺师 剧照 NO.3总铺师 剧照 NO.4总铺师 剧照 NO.5总铺师 剧照 NO.6总铺师 剧照 NO.13总铺师 剧照 NO.14总铺师 剧照 NO.15总铺师 剧照 NO.16总铺师 剧照 NO.17总铺师 剧照 NO.18总铺师 剧照 NO.19总铺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7 01:00

详细剧情

  二十多年前,台湾办桌界有三大传奇总铺师称霸北、中、南,分别为憨人师、鬼头师与苍蝇师,乡民们尊称为“人、鬼、神”三霸。随着时代变动,办桌文化终于逐渐式微,人鬼神凋零。苍蝇师想将家传手艺交给独生女詹小婉,谁知小婉只想当明星,美美的出现在萤光幕前。但一心想逃离油烟血水的小婉,却被迫面对巨大的挑战和使命。

 长篇影评

 1 ) 世间最想念的味道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2008年的《海角七号》,去年的《阵头》到今年的《大尾鲈鳗》,台湾电影有个趋势潮流,那就是越来越台。一个“台”字,它倒未必是统独的颜色之争,而是一个泛指的形容词。在台湾电影的上一次热潮,中影出品的国语片和新电影都非常正统,要么依仗政策,持有话语权,绝对主流;要么追求艺术身段,主动与恶趣味的商业片保持距离。如今,台湾电影重新赢得了本土观众的喜爱,并且,这些电影都有意识在强调台湾的在地特征,从风土民俗到乡音不改,从黄色笑话到族群意识,完全契合民众思潮的革新变化,刚上映的《总铺师》正是其中之一。 《总铺师》导演陈玉勋上世纪90年代发迹,他的片子称得上饶有情趣,不落俗套。正因如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不免对影片有更多期待。但事实证明,一旦走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地步,台湾电影不仅越拍越好懂,甚至主动降格,把同一个笑话和桥段重复上三五次——这也未免“太照顾观众”了。 如何形容世间最好的味道,在那场横空飞来的总铺师对决,《总铺师》居然花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再三夸张渲染,飞天入地大声叫。应该说,食物名号是眼花缭乱,其表现手段却相当单一,并不出奇。 由于美食比赛的存在,观众很难不想起周星驰的《食神》。一碗黯然销魂饭,令薛家燕泪流满面,就地打滚,街头小报赶上路边小摊,招数尽出。而《总铺师》做的事情就是把评委人数乘以三,再把薛家燕的各种反应乘以三。但事实证明,观影愉悦感不是数学运算,这未必是一笔好买卖。 我也知道,《总铺师》的重点不在食神,不在世间最好的味道,而应该是世间最想念的味道。正因如此,我不认为《总铺师》是一部多好的电影,但称得上一部有叫你有念想的电影。当华语地区心灵鸡汤大师吴念真客串出场,他在捷运的地下铁道随便煮一锅卤白菜,底层人民一个个吃得潸然泪下,女主人公更是直往纸箱子里钻。这不是一处多高明的煽情场面,但是,我却被打动了,原来美好的食物会让人发觉,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亲朋好友、爱人同志,太多念想。 原因恐怕也很简单,你吃过的世间美味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否则就是酒肉穿肠过。再新的东西,无论怎么个沉淀法,它都追赶不上你在成长经验当中的地瓜土豆——从小大鱼大肉的不在此列。就连乡间小民都会编段子,某朝皇帝如何尝遍海味山珍,突然被一碗小菜白粥给打动了。在你穷得没有选择时,有些东西会令你生恨,挤长途火车的大学生们,事业有成,再闻到扑面而来的泡面味会想吐。漂泊无定的年轻人,三餐包子煎饼拉面盖饭,发达后恐怕都痛恨地沟油。可是,有些味道你是会怀念的,它们简单,纯粹,却记录了你的生命经验。譬如,《总铺师》里头的炒米粉和菜尾汤,这些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的食物,不说难登大雅之堂,请人都不好拿出手,只适合家中烹煮。 抄袭又一位鸡汤大师李安大人的话:总有一碗白米饭让你泪流满面,总有一道家常小菜、一样毫不起眼的味道可以打动到你。《如果·爱》里,小恋人躲在冬天的地下室,一起吃着小火锅;《天水围的日与夜》里,母子俩每天不重样,变着花样去炒个蛋。这些东西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老北京那些豆汁卤煮。底层人民的食物,它们本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只是你吃惯了,它就成了某种念想。 抛开技巧的流俗,阻碍《总铺师》更进一步的原因只有一个,它太台了。总铺师也就是台湾本岛和闽南地区的文化,解释起来好懂,但很多人恐怕还是不明白,为何找一个未必靠谱的师傅,而不去找一家好馆子,请来知名大厨,大伙合计搓一搓。原因在于,在村落族群以及移民来台的乡民当中,办桌之类的红白喜事未必需要有多高规格,那是传统仪式的沿袭,是根植到了日常生活。总铺师的最大追求也不是什么金钱,而是一块随时会掉到地上的猪肉,师傅带徒弟,到处走江湖。当然,在老家,他们还可以吃一些菜尾碗尾。北中南人鬼神,他们追求的也不是名利双收,而是经营一家馆子,烧一盘好菜,凭一己之力,留住好味道。 所以,我喜欢《总铺师》还有一个理由,世间总有金钱买不到的味道。你当然可以反驳,电影在矫情,一个穷鬼根本不配吃上美味可口的食物,但是,你要相信,总有那么一些逃之夭夭的味道是你一直在寻找的。古早味,古早的搞笑方式,这就是《总铺师》的成功秘诀。 电影层面上,这部电影问题很多。它从一段略显生硬的爱情,直接跳将到了一段更加生硬的厨艺比赛。拆开来看,两部分内容都没有问题,可是,它们以这样的方式衔接过渡,多少显得冒失草率。至于仓促组成的草台班子还能作出美味佳肴,这些都不算什么,台湾电影最擅长让一堆破铜烂铁发光发热。可是,直接把爱情主线扔在一边的做法,根本就不是周全考虑。 至于讨债的圈套、召唤兽的努力,三八阿花吹喇叭,这些内容就见仁见智,但如果你据此认为电影在胡闹,那就未免大动干戈了。就像太过综艺节目的表演方式、夸张过火的幽默恶搞,它们恐怕已经不是什么值得说的缺点了。【城市画报 (总342) 2013 No.24】

 2 ) 《总铺师》——改个名字叫《台湾小当家》也不错

我一直都是一个不怎么爱吃的人,偶尔也会吐槽自己不爱吃的习惯真是太对不起自己的身材,但美食对我真的没什么诱惑力,也许是自己在外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的原因,我早就把食物的美味连同自身的饥饿程度划上了等号,加之时常会回想起老妈在我小时候厌食时说的那句“你就是不饿,饿了的话,吃狗屎都是香的。”于是乎在我的饮食词典里,基本不存在“好吃”、“不好吃”这样的词汇,剩下的只是“吃”或“不吃”的问题。
人人都说“老马识途”,其实识途的何止是老马, 人是要比马强上千百倍的,因为人还可以“识味”,就算是连我这种味觉快要磨灭没了的人,我也能记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一抹菜香,关于这种记忆,我觉得这与食物的好不好吃无关,这应该是出自人类的本能,而《总铺师》这部电影,就是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
《总铺师》是那种生来就打人喜欢的电影,因为它讲的是一个人人都喜欢,而且必须关注的问题,就是吃饭,尤其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华吃货民族而言,你看下《舌尖上的中国》那令人夸张的收视率和市场效应就能知道,《总铺师》这个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微型的《舌尖上的台湾》, 电影里那花样繁多的菜品和呼之欲出的拍摄技巧,普通观众似乎能在银幕前感受到来自电影里的美味,这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我想大部分观众看到此,基本就觉得已经值回票价了,但《总铺师》要展现给我们的,真是这样的故事吗?
《总铺师》是一部本土向的怀旧电影,无论从画面、配乐还是情节上来看,都充满了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导演很想拍一部能呼唤现代人回归传统的戏,但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没有太多自信去实现这个想法,比如他虽然请了2个很时尚的主角, 但这两个人根本演不出时代的味道,又比如他在电影里妄想似的举办了一届“台湾总铺师大赛”,结果在决赛的时候台下坐满的却是两鬓斑白的老人。这种不自信的矛盾在电影中比比皆是。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不得不怀疑开头我对电影主旨的论断了,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电影让我们寻找的只是我们丢失的一些传统,因为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这些传统带给我们的感动,但现在我仔细想来,你找回了那些传统又怎么样呢?其实电影里也给出答案了,比赛中曾小碗的传统菜最终还是败给了鬼头师的创新菜,电影的结尾也是说主人公最后没当上总铺师而在努力经营自己的便当店,所以我们现代人光靠找回传统,就想找回我们丢失已久的感动是没有用的,我们真正要找回的,还是那一颗纯洁的心灵,就像憨人师在跟小碗解释总铺师如何盈利时说的:“当总铺师赚的不是钱,也不是名望,是当事人对你感恩的那份心意。”

 3 ) 《总铺师》:从《总铺师》看台湾电影破局之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降,随着香港及欧美商业电影成功涌入台湾,对台湾本土电影的「新浪潮运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到了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囿于资金的匮乏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台湾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一低再低,年产量仅有一二十部,台湾的电影产业跌入谷底,几乎被政府弃之不顾,甚至有人发出「台湾电影已死」的感慨。

但事物总有「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经历了二十余年的不景气之后,台湾电影积蓄的能量终于在2008年得到了爆发。魏德圣执导的《海角七号》打响了台湾电影复苏的第一枪,不仅创下了5.3亿新台币的票房,其国际化的商业路线加上糅合本土特色内容的手法,为台湾电影树立了新的方向,也让片商与观众重拾了信心。此后,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鸡排英雄》和《赛德克·巴莱》等片使台湾电影达到了井喷态势。

到了2012、13年,虽然台片又稍有回落,但却呈现出另一种趋势。无论高票房电影《阵头》、《大尾鲈鳗》、《总铺师》,还是票房差一些的《变身》、《志气》,甚至是纪录片《看见台湾》,都彰显出浓烈的「台湾本土意识」。比如《阵头》表现的是台湾的「阵头」文化,属于民间庙会喜庆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大尾鲈鳗》意在勾起台湾观众对八九十年代歌厅猪亮哥秀场的回忆;而《总铺师》则涉及到了另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办桌」。

办桌文化,流行于台湾、闽南以及潮汕一带。在这些地方的风俗中,家家户户无论婚丧嫁娶、生子乔迁,一定要操办酒席,宴请乡亲。任何重大事情,只有通过办桌,才能顺理成章地正式敲定,而打理这样一场酒席的厨师便被称为「总铺师」。总铺师们未必科班出身,但手艺肯定过硬。正如片中所说,以前的总铺师们出门只带工具和徒弟,走街串巷帮人办桌,除了主家馈赠的一点猪肉或剩余的菜肴并无别的回报,赚的是人心和大家的尊重。

影片的主线是台湾三大传奇总铺师之一「苍蝇师」的女儿詹小婉虽然有料理的天分,但从小对此毫无兴趣,身材长相俱佳的她一心想当模特进演艺圈。然而在台北试镜数百次都以失败告终,再加上替不靠谱的男友作保而欠下巨债,只能落跑回到台南老家,阴差阳错下和继母一起决心参加台湾办桌大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詹小婉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苍蝇师」的徒弟阿财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婉的团队重视真材实料、讲究互帮互助,甚至连上门讨债的骗子都心甘情愿地留下帮忙。而阿财向来不思进取,日常办桌用速食浑水摸鱼,比赛时则靠另一个传奇总铺师「鬼头师」掌勺。决赛的结果,小婉以一分之差惜败,不过却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

但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办桌比赛时出现的珍馐美味,都不是影片的核心,《总铺师》的真正落脚点是「人情」。影片里反反复复提到「古早味」和「古早心」。在料理层面,现在的「速食文化」已然消磨了人们对食物真谛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人际情感层面,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人心是富足的,如今物质丰富了,人情味却淡了很多。「吃饭」这件事在中国从来就不意味着单纯地填饱肚子,而是有着更多深层次的涵义。小到承载个体和家庭的情感,大到成为一种诸如「办桌」那样的生活形态。对于「古早味」的怀念,其实便是对「古早心」的怀念,亦即简单淳朴的人情味。

当然,《总铺师》作为一部喜剧,剧本还是比较单薄的,而且在美学上也是走的偏综艺化的夸张路子,甚至可以说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周星驰的《食神》,尤其是办桌比赛的评审环节几乎就是依样画葫芦。在内涵上只能说是点到即止,没有做更深刻的探究。

回到前文对于台湾电影未来如何发展的话题。现在似乎有两大趋势:主流之一是「北上」,寻求两岸三地资源的整合,但目前看大部分合拍片的市场定位有些尴尬,要么在大陆受追捧,要么在台湾受欢迎,经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两地的电影生态和文化语境决定的;另一个趋势是大打「本土化」标签,把电影和本地文化相结合,《总铺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在电影票房的带动下,相关拍摄点的观光业也随之得以促进,比如拍摄《海角七号》的恒春,或者拍摄《艋舺》的台北万华剥皮寮等等。

但是,台湾电影有着难以回避的先天缺陷,例如「市场狭小」、「题材局限」、「人才断档」、「资金不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因此,关键还是要从制度上和观念上勇于创新和改变。制度包括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以及制片人制度的转变,而观念则更加宽泛,包括有没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有没有更加开放的胸襟。相比之下,制度易纠,观念难改。实际上,台湾电影人不会不知道,华语电影最重要的市场还是在大陆,回旋余地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大得多。对全球化时代的应对,决定了台湾电影未来的破局之惑。

 4 ) 有情怀是一件极好的事


很好看的电影,正像近来台湾所有的本土文化题材的电影一样,心存着浓浓的情怀。
用搞笑轻松可爱的形式去讲述传统文化传承这样的严肃题材。

漫画式的人物造型、场景、色调及表演形式,融合了台式语言特色和社会发展特色,浸染了浓重的台客文化,相对于大陆网络语言特色的审美趣味,这种根植于当地文化特点的诙谐显得更亲切、厚重和富有生命力,因为那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幽默,而大陆的幽默更带着明显的时代和年龄层次隔阂。

本片的根基还是稳固地插在对传统的传承、保护及对年轻人的期望上,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引:年轻人对传统的漠视和被外因也好、被传承影响也好做出的选择和改变。更表现出了一些年轻人对传统的支持和不计回报的付出。当然也免不了一贯的苦口婆心却运用更现代更煽情语言讲出的经典走心台词,比如“没有古早心,何来古早味”

当然也少不了搞笑的必备元素,男女主角的蹩脚爱情,男主角反差式的语言、借鉴中华小当家的夸张式表演,反转式的坏人性格、少年流行文化的植入(召唤兽)等等。

可是不得不提的缺点也有很多,比如期望表现太多造成的各线索讲述不到位。导演期望表现的有家人情深、男女主角间的纯爱、老传承人对自我的特色的坚持(憨人师、鬼头师)、各种角色对传承传统的支持(憨人师对小婉的教导、邻居拿出家传宝支持参赛、召唤兽及朋友的帮助、骗子转变成挑水)、月霞阿雄四人感情纠葛(有点莫名其妙)这些线索纠缠丰富了影片的层次,可是如果稍有怠慢就会让人倍觉丈二。

但仍然是一部好玩好看又有意义的片子。让我感慨最多的就是一个情怀问题,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魂儿的问题。整部片子的精髓或者主体情感基调就是对传统文化持抱的感情和态度,而相比起来,我认为这就是现在大部分内地电影缺少的东西。细数市场上院线里曾经上映过的卖座国产电影,大热的泰囧、备受关注和好评的无人区,说到底都是加工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原料提取笑点和激动点,刺激神经感染情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固然看完之后会让人心情放松或压抑起来,让生活产生一些跟平日经历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正是电影的娱乐功能所在。可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如果追求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未免有些浅显和缺乏竞争力,毕竟文化是承担着一定的教化任务的。反观一些成功的电影文化下的作品,比如梦工厂的《疯狂原始人》和迪士尼的《怪物电力公司》,娱乐和搞笑的背后是带有价值引导的,并且这个价值引导不带任何国别、文化侵略的色彩,而是全人类都会有共鸣的价值观。这样的寓意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甚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指引作用。

这就是一种所谓的情怀。

 5 ) 作为一个闽南人、总铺师所带给我的感动(一颗古早心)。

  在开头请允许我,抨击所有指责这部电影剧情单一、无内涵亦或者只是单纯的友情、亲情及爱情的话语。(注意,我说的是指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标准,但能不能不要因为自己感受不到,而去全盘否认)



  这部电影主题是讲诉总铺师又或者是厨艺比赛这简单且无太多新意的故事,但整部电影,无论台词、剧情、角色关系都昭示着“古早”这一中心思想。
  电影重复提到的古早,并不是所谓的古早味,而是一颗淳朴的古早心。是对古早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单纯心态的怀念、日渐式微的传统文化的唏嘘、现代冷漠无情的社会氛围的深刻抨击!
  一、传统文化的流失:
   电影里女主参加比赛及为新婚老人的食谱全是传统名菜,却因为女主不想继承老爸手艺而爱当模特,并且苍蝇师的过世,无人能再煮出令人怀念的古早味来,就连帮忙研究的男主也是鬼头师的亲传弟子才能煮出相近的味道。
  三个直白的地方的在电影中指出反应现在社会传统文化流失的现象。
  1.传统美食无人可以再做出来。(闽南小吃,名传海内外,但是正味的小吃越来越少,原因是无人接班。
  2.导致无人接班的重要因素在于,新文化及西文化的冲击。一个厨子社会地位的降低,博名气、想出名的演艺圈文化在台湾越来越重,素人也想争着进入演艺圈(此现象风气在台湾非常严重),两种文化地冲突下,眼高手低的性格决定了,无人在去接受传统手艺的传承。
  3.而传统之所为能够传统是因为,它的不可或缺性。民以食为天,在传统手艺流失的情况下,便出现了苍蝇师的弟子弄虚作假,找枪手比赛,得名誉挣大钱的现象出现。

  二、对古早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单纯心态的怀念

  电影中的憨人师的出现,正一步步像观众揭示总铺师的由来,及古早生活的状态。
  在闽南风俗中,确实家家户户,无论红白喜事,生子乔迁,一定要大办酒席,宴请乡亲。更热闹的是每个村子过节时,全村人拜神、请客、闹节,抬轿刷阵头!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不是春节,而是村子过节,大人忙大人的,小孩玩小孩的,在这一天,什么都是喜庆的,每个人都是友善的,互帮互助,你一根白菜,我一条鱼,办一桌桌酒席,全村的人一起吃,一起欢庆。而随着时代在进步,村子都拆迁为一栋栋高楼,村子的形式被日渐剥析,我已经有近十年不曾在有村子过节等与儿时相同的回忆。
  憨人师跟女主说,古早时期,总铺师为大家办桌时,那些菜都是邻里一人出一点东西,有什么煮什么。办桌的菜都是乡亲一起凑一起帮忙找到的。而电影中,女主在比赛时遇到困难向人求助的时候,召唤兽千里送食材,一反常态贡献出家传酱油的小铺老板,憨人师的悉心教导……其实正是当年办桌时的场景重现!电影中的友情及亲情体现的方式,其实都是在做重现当年场景的铺垫。当我看到召唤兽,无条件千里送菜,因为过程中出现小差距而心急不已时,我真的感动了,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热情且善良的邻居,我仿佛感受到了很久没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单纯的互助互爱。

  三、现代社会的冷漠
  电影和现实却有着强烈的反差,现在还有无条件帮助朋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况吗,只能说越来越少,一切的一切都已利益为目的。
  憨人师,说苦瓜本来不是苦的。人何尝不是,最单纯才是最幸福的,当你在这个社会立足时,既然你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你只能去改变自己适用这个社会,无条件接受社会的锻造,你,会快乐吗?
  单纯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在,憨人师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见过冷暖,在鬼头师入狱、苍蝇师去世的情况下,也不出来博去名与利,而当个流浪汉,在地铁里,为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煮出在外值千金的佳肴,而仅仅采用食材互换的方式,仿佛回到了古早时期。当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吃着憨人师煮的菜而忍不住哭泣时,我知道了,什么是吃憨人师的菜会感受到什么才是做人!没有一颗古早心,怎么做出古早味。




  整部电影若是从表面去看,确实剧情上虽曲折许多,但主线上并无新意,贯穿着只有闽南人才会真正听懂并感同身受的恶趣味笑话,唯一的亮点是台湾电影惯有的小清新,朴实,小人物的生活百态。
  但当仔细品味,却发现所有关于友情、亲情甚至是爱情都只是假象,在表现这些的方式上确是古早时期最真实生活的写照。这是对古早时期的无线怀念。
  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单纯非常单纯的电影,憨人师对世间百态的心灰意冷,也看得非常透彻,他知道没有古早心,做不成古早味,隐于市再也不着传人,苍蝇师的女儿与父亲代表着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导致传统手艺无人能接,而鬼头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明白,表面上鬼头师的手艺在于与常人不同,想法常常出乎人意料,就算亲传弟子也没办法传承所有手艺,就好比有些天赋只属于某些人,别人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实际上,鬼头师在教男主如何剁肉时,所讲的方法很佛学,而闽南人非常迷信的,在杀鱼时如何把它的怨气释放,投入轮回,肉才能变得好吃,这虽然是一个很奇怪的理论,却与闽南人一直所迷信的佛学相通,所以,为什么鬼头师是唯一有传人,且健在未脱离世俗的人却也没有将自己手艺传承下去,因为这就想现在的人一样,知道因果循环善恶终有报,却在实际上真正做的,也就是我所说的,别人无法复制,因为在这个缺失信仰的年代,已经没有所谓的古早心了。

  电影开头的儿时虎鼻师,以及结尾时的童真与电影中,因为女儿的事导致精神失常的他成为相反,这正是世间的无奈。
  而就算有这些无奈,儿时的虎鼻师却告诉师傅他做了一个梦,收了一个徒弟叫苍蝇师,他居然帮苍蝇师的女儿比赛,他做了一个预示未来的梦,在故事的结尾,导演用这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对传统传承、社会温泉、人与人之间单纯的关系,衷心且美好的期望。
  是的,这真的不是一部单纯讲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它只是用这个方式重现古早时期的社会状态,及单纯的社会关系的无比怀念来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古早心,怎么做出古早味!

 6 ) 最重要的还是有颗古早心

一直很喜欢这种古早气息的台湾电影,在搞笑中觉得——哎,原来还有点意思可以回味回味。最惊喜的是,吴念真还客串了个流浪汉总铺师,刚开始还没认出来。

整体基调很像《阿嫲的初恋情人》。

三大师中的“鬼师”说了句让我还挺赞同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题曲,然后会有很多其他的插曲,这样以后听到这首歌就可以回到那个时候了。”

 短评

台湾真的好多文化

3分钟前
  • 小美人鱼
  • 推荐

很难不让人想到《满汉全席》,不过主打的事台湾本土风,这也是这几年台湾电影的主调,台语、本土、亲情。整体夸张嬉笑,很多地方都差一口气。好在比较欢乐,倒不难看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台味就是这么的清新欢喜搞笑,还有个甜到心里的女主,哈哈

11分钟前
  • 弗坦斯
  • 推荐

夸张,剧情很松垮,有点无厘头,很多东西都生猛的冒出来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又想想好像整个剧也就是这种风格的。个人是乔乔的粉丝儿就不解释什么了。我一直都觉得,做料理,一定要怀着一颗对吃你料理的人的在乎和关爱才会做的好吃。不是十分完美的片子,但是我是哭着笑着看完。

14分钟前
  • Mathilda
  • 推荐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办桌文化值得传承

17分钟前
  • 得儿然
  • 推荐

很浓的台味,过年热闹开心一下有何不可。

21分钟前
  • 晓晓一
  • 还行

台灣電影有救了!

24分钟前
  • Vinta
  • 力荐

杨祐宁生闽南相,三八阿花吹喇叭,搜索同款大同锅,舌尖上的炒米粉

2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013/08/08,虎頭蛇尾

26分钟前
  • 圓心
  • 还行

有点意思......

29分钟前
  • 无耻的提莫队长
  • 推荐

配乐歌曲还算有趣,其他就一般般了。

30分钟前
  • 聚羽成翼
  • 还行

看的我好饿,新年第一喜剧啊。

35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這部電影如果沒有林美秀肯定無趣至極。女主角夏于喬飾演的「傻妹」可以表現的層次有限,相較之下林美秀的演出算是撐起全劇,靈魂人物非她莫屬!

36分钟前
  • 天天啃電影
  • 还行

笑到泪

40分钟前
  • littleV
  • 力荐

#BIFF# 可能是期待偏高,所以很失望。蛮好的故事和题材,拍成了一个前松后紧、遍布烂俗夸张表演+鸡汤式点题对白(“没有古早心,怎么做得出古早味”当然对,但是怎么能直接说呢⋯⋯)的电影。唯一的亮点是主题歌“三八阿花吹喇叭”⋯⋯

42分钟前
  • btr
  • 较差

最可爱的电影 好像海角七号 但是少了泪 很多笑 所有人都好可爱 太好看了

43分钟前
  • 龙得云雨
  • 力荐

宅男女神林美秀!!!

45分钟前
  • 憨大仁
  • 推荐

不敢相信這是陳玉勳的作品,熱帶魚的靈氣盡失,不見當初對於鄉土人情那般粗野又細緻的紀錄,這次端出的是一道以傳統文化為包裝,但是實際上因為角色的演出貧乏,使感動處吃來無味,搞笑處又調味太濃,鑿斧痕跡嚴重,淪為跟一般台灣眾多以本土味為號召的量產電影一般,連作為喜劇都未達標準,何來史詩?

47分钟前
  • 化學超爛男子
  • 较差

大晚上看这片实在是太找虐了。整个一出舌尖上的台湾加上台版中华小当家。影片台湾味道很浓厚很欢乐,配乐和剪辑也很流畅,剧情稍显老套但好在不难看。不过片长太成问题,部分情节剪掉后也不会影响观影。

5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热带鱼】后十几年陈导还是懂笑点,赞呐。

5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