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

大陆剧大陆2001

主演:斯琴高娃,刘佩琦,陈宝国,蒋雯丽,张丰毅,贾妮,张艺谋,何赛飞,姜文,李雪健,茹萍,李洪涛,毕彦君,雷恪生,艾丽娅,张定涵,雷娟,谢兰

导演:郭宝昌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宅门 剧照 NO.1大宅门 剧照 NO.2大宅门 剧照 NO.3大宅门 剧照 NO.4大宅门 剧照 NO.5大宅门 剧照 NO.6大宅门 剧照 NO.13大宅门 剧照 NO.14大宅门 剧照 NO.15大宅门 剧照 NO.16大宅门 剧照 NO.17大宅门 剧照 NO.18大宅门 剧照 NO.19大宅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51

详细剧情

  《大宅门》由郭宝昌出任编剧和导演,2001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故事横跨光绪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灭、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官场恩怨、情场爱恨、商场输赢。谱写了一曲“宅门”史,展一幅波澜壮阔动荡社会生活画卷,父母子孙、妻妾丫妓、至爱亲朋;“宅门”人,谱一曲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命运之歌。

 长篇影评

 1 )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转)


郭宝昌:1940年8月生,北京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电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等。电视剧作品有:《怀阴侯韩信》、《剑客春秋》、《没有终点的跑道》、《大老板程长庚》、《日落紫禁城》等,以及他以毕生心血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八十年代初,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因此,张艺谋曾很有感情地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的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人,可这样的一群人,魂牵梦绕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

我自十六岁始,写《大宅门》这部小说,历经四十载,三次所写的原稿被毁于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适,几乎丧失了斗志,自叹“天灭我也”!可是,一种责任,一种写不出来便有的一种负罪感,终于使我完成了这部作品。回首来路,除了泪,还是泪!

这部作品自光绪六年(一八八0年)写起,直写到“文革”后改革开放的一九八0年,整个故事历时百年。现在读者和观众见到的仅仅是前半部(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只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九三七年。后面还有四十集,自白景琦出生,写到白景琦去世,一个世纪老人的一生,这位白七爷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也是一个影响了我一生的一位世纪老人。
  
一、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我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在《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的养父是位影响我一生的世纪老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儿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事潇洒,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他的暴戾,他的惟我独尊,也毁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生活在那么复杂的社会里、家庭里,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
  
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我的十二姑就是与名优照片结婚的白玉婷的原型,万筱菊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因无法与真心倾慕的京剧艺人相爱,最后与那艺人的照片结了婚,并与那照片相伴终生。这事确有其人,这人就是我的十二姑。她迷恋的名优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
  
当年,我十二姑对梅先生一往情深,逢梅先生的戏必看,坐在第一排,怀里抱个首饰匣子,一边看,一边往台上扔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最后连首饰匣子一起扔上去。唱完戏,梅先生到后台卸妆,我十二姑就在戏园子后门等着,梅先生出得门来上马车回家,十二姑就坐自己的车跟着,梅先生进了家门,大门一关,热热乎乎一家子,我十二姑一人儿苦苦地徘徊门前,非常凄惨……
  
梅先生何等聪明,明知我十二姑心意,但先生品行高洁,对妻子儿女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一直没有给我十二姑感情上的回应。十二姑亦不是轻浮女人,她迷恋的是梅先生的艺魂,所以后来做出了跟梅先生的照片结婚的举动。
  
这件事当年非常轰动,因为我十二姑非常有钱,她没结婚,没儿没女,分得的家产全在自己手里,不像其他房的兄弟姐妹,子孙一大群,再多家产也得平分。所以,当年数不清的求婚者包围着正值妙龄的十二姑,可她全然不睬,日日厮守着梅先生的照片,终老一生。
  
三、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

(郭宝昌本人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我把大宅门写成百草厅。其实,这百草厅的原型就是打清末便声名远播的同仁堂。我就是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生活了整整26年。
  
但40年来,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写的《大宅门》就是同仁堂。我不愿透露写的是自己的家史,因为这个京城望族如今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每个人对这个大宅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估计有不少人像我养母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一定同意我写这个剧本。为了保护这部作品,我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当然,人物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恐怕现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对号入座了。
  
尽管如此,《大宅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却是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自1880年至1937年期间,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四、十二大腕儿跑龙套
  
《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12位朋友都签了合同,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
  
真演起来,这些朋友也都特别认真,特别出力,比方张艺谋,当时正忙着拍申奥宣传片,事先根本没时间看剧本,好容易抽出两天时间赶到排演场,一边儿剃头一边狂背台词儿,上场前还跟我说:“郭导,我可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您言语,咱们重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艺谋自始至终没离开现场一步,随叫随到,表现了极高的艺德。因为张艺谋实在太忙,拍完就赶紧走了,他走后我一看效果,有一场戏拍得不理想,还得重拍,结果回北京后张艺谋又赶过来,二话没说又剃了一回头!
  
我拍《大宅门》时,陈凯歌正在英国拍戏,中间回国3天,头一天就正巧碰见了侯咏,侯咏赶紧打电话告诉我说:“凯歌说了,他第二天下午有点儿空儿。”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凯歌风风火火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我现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就一场戏。陈凯歌连气儿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化好装就上场了。
  
何群在戏里演的是一个当铺伙计,也剃了大光头。另外,何群除了跑龙套外,服装、道具、制景,什么都管。
  
这些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大明星们,在我这出戏里什么架子都没有,除了上镜演角色外,见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有一次,拍我、张艺谋、姜文同时上场的那场戏时,我们仨在上头演,田壮壮当执行导演,侯咏把着机器拍摄,何群当现场美工,人们都说,这场戏,空前绝后。

电视剧《大宅门》即将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2 ) 大宅门其实是二三流货色

对比大宅门和金粉世家(小说), 就知道大宅门其实只是故事会加作者想象,可能还从其他的同类影片中剽窃的些情节。比如金粉世家里有金七,人称七爷,是主角,大宅门主角也叫白老七,人称七爷。金家老大逛窑子,娶了个窑姐做二房,白老七也逛窑子,也娶了个妓女做小老婆。金家二姨太没进门,白家二姨太也不让进门。。。

比较两个作品中逛窑子的情节,金凤举逛窑子,从同事蹿腾,凤举请客开始,什么时候去的,进去以后房间布置,要了什么小菜水果,说了什么话,给谁送了名片,又收了谁的片子,一路逛过去,直到天快亮,回家在吊床上睡,一直到慧芳早晨起来,无意中发现名片,情节非常细腻,很有生活。白老七逛窑子,就是老鸨想坑他钱,宰他冤大头,来回交锋几次,没有什么细节性的东西,对话一看就是编剧在家里编的,非常粗糙。

再比如日本人有关的故事,从打了日本兵却交上朋友开始,到日本人后代来访,到出关买药,到抗战开始后怎样拒绝当会长,日本人派特务坐在店里不走,不让做生意,最后3叔为了不当会长自杀,这一连串的事情,全是玄之又玄,没有真实感,还是编辑瞎编的。

总之,这部片子的情节以离奇见长,编剧本着越邪乎越好,反正他老人家也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于是胡编一气,整体缺乏历史感,编者本着“一切历史皆为现代史”的原则,以周围的人物形象为蓝本,穿上古装,把道听途说和同类戏剧东拼西凑搅合搅合,就端了上来。这种戏就是看着像那么回事,仔细看完全不对。没有生活是这部戏的致命伤,这类历史长卷类的影视作品,比如金瓶梅,红楼梦,金粉世家,战争与和平等等,作者都是对所描述的情节非常熟悉,信手拈来,所以能栩栩如生,身临其境。大宅门的编剧是本朝人士,很显然,他对过去100多年中发生的事情,缺乏深刻的理解,做的功课也不够,因此弄出了个故事会作品。

多废话一句,好作品和看上去像好作品的关系,就像真品和赝品,经不起比较,拿金粉世家,更不要说红楼梦了,一比就产生了货比货要扔的感觉,大宅门现在豆瓣评分9.2,我看它打8分都勉强,和甄嬛传都比不了,甄嬛传摆明了不是历史剧,而赢在扣人心弦的宫斗戏上,不像大剧,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3 ) 实际就是反映封建时代禁锢下的悲惨各异的女性

看过以后,我深深领悟一句话:花无百日红!一个男人不会永远都热情的望着你,所以九红的命运才如此悲惨,七爷当着面对她说他就喜欢香秀,那股子青春恢复的神态让九红的心彻底凉透了,以前七爷眼里只有她,所以她不在乎地位和名份,曾经在半夜道上劫九红的那副英姿是真正的青春无敌!而他对于香秀的那股子表情倒更像个渴望重新拥有青春活力的有钱老头!他这一辈子最爱的人还是九红,只是对于他那样地位层次的男人,越老便越渴望年轻活力,正好香秀身上的活泼劲和年轻的胴体是他的不老神丹,所以七爷只是生活于现代都市里头搞外遇的无数已婚(成功)男人模型,真正领悟了柴米油盐及许多人生阅历后,这些个男人早已把爱看淡了,
不得不说陈九红,二奶奶没有错,换位思考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二奶奶听闻的妓女们都在有钱男人面前搔首弄姿,最下层的三教九流手段,唉~~~~,就不说二奶奶了,还是说陈九红吧,
九红若不是妓女身份,她不会比二奶奶差,甚至强于二奶奶更多,
她那样的处境和社会制度下实在已经很不易,错就错在她不应该一时感动下非要嫁给七爷不可,女人毕竟就是女人啦,感情用事唉,
所以若不是正妻的身份,还是在男人那股新鲜劲没过时,赶紧忽悠钱吧,无论怎样,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这个社会,钱永远比感情来得实在多了,

 4 ) 八一八真实的大宅门

   郭宝昌完全是在吹牛逼。首先,郭宝昌说自己在宅门生活26年,而实际上,他是被郭家收养,12岁以后才进入乐家大宅。郭宝昌生于1940年,也就是最早1952年才进入大宅,而1956年乐家大宅就被充公了。所以郭宝昌的宅门生活不过4年。    乐家人发声之前,一直说自己写的就是同仁堂,一直把自己往人家乐家人身上贴。非说自己是宅门少爷。实际上他不过是被人卖来卖去的一个苦命孩子。后来被郭家而不是乐家买了。后来郭家老人死了,没办法才被郭榕女士接入乐家宅门抚养。而乐四爷也就是郭宝昌口中的养父,并未承认这个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他都姓郭,而并未入乐家族谱。还自己吹牛逼说不愿意改,是人家根本不认。    不认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郭榕女士并不是如郭宝昌所说,是乐四爷续弦的太太,而是乐四爷在七十五岁的时候收房的一个丫头。连婚礼都没有。什么叫丫头收房?宅门里买了丫头,使唤到二十几岁,如果一直嫁不出去,就会被老爷留下做个暖床丫头。根据乐家人的回忆,这个郭榕女士应该是智力上略有问题。每当别人叫她姨太太的时候,她总自己抽自己的嘴巴,用自残来表示不同意。别人问不是姨太太是什么,她自己说我是二太太。这时杨九红的原型"瘪爷"就会出来嘲笑她--比我还大呢,我才是四太太,你都是二太太了。当时乐家认可的太太其实是这位瘪爷,因为乐四爷在家里行四,所以叫四太太。郭榕女士因为智力上的少许缺陷,以为原来的太太死了,自己就是二老婆,就该是二太太了。但实际上中国但是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根本不存在第二个太太这种叫法。    这位瘪爷,也就是杨九红的原型,并不是什么妓女出身。估计是因为一直瞧不起郭宝昌的养母,因为那个年代,收房的丫头是很没有地位的。所以在郭宝昌的作品中被填了个比自己养母更不堪的身份。实际上瘪爷是济南当地的丐帮帮主的女儿。因为早年走江湖卖艺摔了鼻子,所以府里私下都叫她瘪爷。而乐四爷能在济南把生意做得那么好,也是全仗这位瘪爷家的帮忙。    乐四爷本来在乐家不受重视,所以被家族排挤。因为年少时干过很多荒唐事。郭宝昌作品中三老爷子的很多事迹其实是这位乐四爷的作为。所以家里给乐四爷捐了个候补道就打发到济南去了。本是不想他插手家族生意。结果乐四爷违背了不可私开铺子的祖训,第一个在济南开了自己的铺子。也正是因此,赚到了不少钱,后来收买了同仁堂很多股份。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同仁堂一直都在四房的管理之下。而乐四爷是乐家三房。四爷的生意一直是济南的两个铺子,后来把孙子乐大兴过继给自己无嗣的侄子乐鉴秋,乐四爷家才在北京有了铺子。 乐四爷本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乐铁庵并不像郭宝昌写的那样没出息,而是一直在管理济南的宏济堂,乐铁庵死后,就交由自己的儿子乐芝田打理。郭宝昌大导演为什么要故意黑他口中的养父的儿子,原因只能大家自己揣摩了。 而作为郭家的养子,郭宝昌即便继承遗产也只是继承他养母郭榕女士的一些私房钱。并不能跟乐四爷的两个儿子乐铁庵和乐绍虞平分秋色。 至于为什么要把真正的四太太黑成妓女,还借自己养母的口一次次骂人家是千人跨万人骑的窑姐儿,为了把自己养母抬成正房不惜连对自己有恩的乐四爷都黑成一个老流氓老糊涂老混账,把人家乐四爷真正的继承人黑成卖国贼败家子,笔者于此实在不好揣测,大家自己思考吧。

最后剧本开头采购的老人带着少东家去买黄连的桥段,坑蒙拐骗的一锤子买卖,乐家是更不会干的。同仁堂多年来能够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诚信,多顾客货真价实,对上游的药材商也是从来不肯亏待的。每到药材丰年,乐家仍然是以往年价格收货,一分不少自己常年采购的老铺,而遇到药材质地普遍不好的年景,乐家也是正常收药材,但是绝对不会用不好的药材入药做丸,而是收了质量稍微差一些的药材免费发给买不起药的邻里乡亲,如果药材实在太不行了,干脆就销毁。只有这样诚信做生意,大家一起赚钱,赚干净钱的铺子,才能屹立百年而不倒。要是像郭导演剧本里那样子进药,只消一次,就再不会有人卖药给你了。恐怕这就是郭导演人品的体现,更是他非大家族出身而好占小便宜的性格使然吧。

 5 ) 《大宅门》的时代可以结束了,再夸就是笑话

《大宅门》的时代可以结束了,不必再夸了,再夸下去就是笑话。 这部剧当年为何火,实际上渗透了一种情怀——即改革开放一代对自己的意淫。这种意淫,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流氓、嘴贫、能挣钱。白景琦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大宅门》是一碗老鸡汤,由四十年代生人的老大哥郭宝昌熬出来,给六十年代生人的弟兄们喝,喝出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狂潮,这不得不说是邓公的功劳,他老人家允许人民向“钱”看,从此开启了五零后六零后乃至七零后的致富梦想,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的教育水平比现今要低,国家经济又出于大跃进之中,各类法制不健全,处处都是逾规暴富的例子,什么养鸡养牛养鸭子,宰猪杀羊喂蝎子,去广州深圳批发电子表电灯泡,倒来倒去的,全都发了。但在那个封闭与开放并存的年代,说到底,就是自己来点小骗,骗了另几个小骗子,随即满心欢喜,自封为亦正亦邪的江湖大侠,自认前途已堪比范蠡雪岩,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请注意亦正亦邪这几个字,可以说,改革开放一代是最早意识到此四字魅力的人,文革时与文革前,提倡革命,提倡道德,投机倒把者要抓起来,改革之后,风气渐松,亦正亦邪的倒爷儿立马成为社会新宠,什么革命社会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早是穷人的象征。现在你得做生意,你要学得坏坏的,这样才有摩托汽车和女人跟着你,白景琦,就是这一代人的图腾之一。而且我发现此风气在电视剧界虽已是日薄西山,但仍有延伸之势:《血色浪漫》,《正阳门下》,皆有此种倾向。 当然,此风气虽有其空洞无聊之处,却也有其坚持的原则,但其原则亦可说是空洞的,为其衰落做了底部垫脚的圆木,这个原则就是:我虽然是倒爷,我坏坏的,我沾花惹草,又能赚钱,但我还要对老婆孩子好,还要严格教育下一代,还要孝敬长辈,撑起家庭,这是原则,我绝不改变。没错,又是白景琦。这其实又很符合改革开放一代的价值观,因为两部《大宅门》的播放年代是两千年左右,改革开放一代大多已经结婚生子,而且孩子都不很大,老婆又正是七年之痒,处在和婆婆闹矛盾的阶段,可以说,恰是中年危机的开始,《大宅门》的出现,给了这批男人很好的意淫范本,他们一边干着体制内工作,一边弄点小买卖,把自己幻想成白景琦——家境殷实,略有雪月,内不负妻儿父母,外可脚踢三市,拳打五街。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最终也只能是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赚的不多不少,然后被留在大城市的儿女一扫而空,做了首付。这一代人的命。 时代变了,教育变了,现代年轻人往往接受美式政治正确,崇尚平等法制,动辄要求权利。从知识上说,他们多才多艺,钢琴绘画,多少都懂,数学外语,比自己父母不知好到哪里去。对家庭的观念也不再是“我要撑起家”,而是“家要撑起我”,对爱情也不再是“墙内有偶,墙外引花”,而是“花丛乱舞,不知有婚”。社会呢,人大颁布细则无数,中央也要禁吃禁喝。白景琦们吃不开了,钱不好挣,还要看儿女脸色,多年的风花雪月,到头来还是枕边黄脸婆。这时候,他们就开始了另一种迷信,即对外国的迷信,对儿女的迷信,外国制度好啊,养老有保障啊,教育水平高啊,空气很新鲜啊。你看你爹,当年用两瓶茅台混到科长,在国外,哪里会这样?人家讲实力啊,不搞这些,送酒要抓起来的。你去吧,学点有用的。 先前郭宝昌导演被拍了一部纪录片,说是成名后回老家,闻说亲戚的孩子辍学,郭导大怒,当面怒斥,骂俩孩子没出息,不上学哪里来出路?现在看来,郭导虽然说得对,但也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大宅门》之后,郭导又拍了《宅门逆子》,然后便是个三部曲,分别名为:《门可罗雀》, 《鸦雀无声》,《销声匿迹》……相信这里面既有年龄的原因,也有不能高飞的无奈。 据说郭导是张艺谋等人的大哥,那就算是吧。 弟弟们到底还好一些。

 6 ) 恶之花

  究竟什么是恶?
  二奶奶恶吗?詹王爷恶吗?杨九红恶吗?七爷恶吗?王喜光恶吗?关少沂恶吗?还有三爷、武贝勒、香秀、敬业、韩荣发。。。太多太多了。
  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恶,他们是真。

  礼义廉耻孝,本是良好的道德典范,可正如杨九红所说,一旦跟“愚”沾了边,就成了毒害人的东西,是恶之花。
  二奶奶爱的是族们兴旺,百草厅屹立不倒流传百世。詹王爷在乎的是京城大户的清白名声。杨九红不过是想好好的爱一个男人,后来退而求其次,有个女儿相依为命就成。七爷爱的是自己,爱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王太监呢,为了生活,阉都阉掉了,除了搂点钱,娶几房带来精神安慰的姨太太,你还指望他有什么高的精神追求。关家大爷呢,谁来还他的儿子,为什么他的媳妇要见天往娘家跑?

  谁不苦呢,都说九红最苦,自幼失去双亲,被亲哥哥卖进窑子,好不容易遇见个肯为她下大狱的男人,就毫不犹豫的以身相许。刚结婚时候的杨九红除了出身,是多么贤惠美貌的女人,她是真的爱上了白景琦,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完全征服,“只要跟了你,就什么都不怕,什么苦都能吃得”。她想进大宅门,可那又实在不是件最主要的事,只要有女儿能在身边,景琦不离不弃,那就是准完整的生活。可现实总是那么残忍。女儿怨她,不认她,甚至让她怎么不去死,她最信任的景琦,亲手抢走了她的女儿,老太太死前最后的话居然是不许她戴孝,她终于发生了最顺理成章的质变。由一个善良温顺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老太太、太太死了,多年媳妇熬成婆,却又被老太太安排的槐花夺了新宠,她心中的恶被彻底的激活了,她要痛快的发泄,她要彻底的报复,她殴打折磨中伤造谣,逼死了槐花,她像当年老太太一样,抢走了自己的外孙女,景琦说,你怎么能抱走她的女儿,我多想替杨九红说一句:那我的女儿呢?又是谁抱走了我得女儿?言论选择性的生效,为什么在您那儿有用,在我这儿就失效?
  可我又总是在想,假如女儿没有被带走,甚至她最后进了大宅门,杨九红会一直是哪个深爱着七爷,安安心心守着女儿过日子的女人吗?

  白文氏最苦,嫁了个窝囊丈夫,又有个顽劣的儿子。她姓文,可自从她进了白家的宅门,就从此比大宅门里任何一个人都配得上姓白。如果说三爷私心太多,有点超出常人的话,那二奶奶的公心,更是不同一般,她把大宅门里三房的荣辱时刻系在一起,为了振兴百草厅,可谓鞠躬尽瘁。当家的人最苦,更何况当的是大户人家的家。在外跟詹王爷周旋,救大爷;勾结宫中太监,逼走董掌柜,终于收回了百草厅。在内为保护小姑子雅萍,又得罪了关家,而小叔子老三吃里扒外,损公肥私。为了维护白家大宅门的声誉,至死她都不让杨九红戴孝。一个女人,再难的事她都一个人苦顶着,她得有多难。

  景琦最苦,在爱情和尽孝之间徘徊,当他抱走九红孩子的时候,他得有多苦,他自知对不起九红,所以后来任着九红闹,也没有把她怎样。还有个败家的儿子,四处惹是生非。他太刚正,得罪小人,被王喜光、韩荣发数次暗算。时局不济,逢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生意不好做不说,处处被土匪强盗一般的军政府、倭寇所搜刮。内忧、外患和国难把一个男人逼的几乎无路可走,他,究竟得有多苦。

  那詹王爷就不苦了吗?二女儿被宫中斗争所害,大女儿未婚先孕败坏了名声。关家大爷就不苦了吗?媳妇见天往娘家跑,连儿子也丢了。大格格苦不苦?被亲爹赶出家门,被爱人背叛抛弃。亦太多太多了。

  众生皆苦,有自己造成的,他人造成的,也有时局造成的。

  要说恶,贵武和三爷最恶。可二人临死前都幡然醒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究竟要经历多少的生死,才可以坦然的面对人生。

  赵宝刚说,我分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只是把发生的这些事情重新呈现出来,无意去塑造谁善谁恶。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的原罪?

  白家世代为了捍卫百草厅白家老号而活,怎么可能在第二部里那么开明大义的把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秘方以及整个商铺都捐给共产党,捐给整个国家呢?虎豹被赶跑了,只不过又来了一群豺狼而已,说到底,不都还是畜生。

 短评

一万遍也看不够

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其实我一直很同情杨九红。。。

7分钟前
  • GREY dreams
  • 力荐

每一个情节都值得玩味,京剧真好听。

9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俺稀罕杨九红,天字第一号悲情人物

14分钟前
  • 一丁目
  • 力荐

香秀出现以后就不大爱看了

17分钟前
  • minnowspirit
  • 推荐

全程无尿点,每一场都是戏,每一个演员都无可挑剔,国产神剧,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21分钟前
  • 北海歌者
  • 力荐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带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23分钟前
  • LEMON酱
  • 力荐

又是一经典 没啥好说的 都是神们在演 您们都是神

24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力荐

京味儿,有味儿

25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绝对经典之作,斯琴高娃气场超强,撑起一片天。

29分钟前
  • jess
  • 力荐

【由来一声笑 情开两扇门 乱世风云乱世魂 平生多磨砺 男儿自横行 站住了是个人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无悔一腔血 有意济苍生 百年风雨大宅门】

30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喜歡斯琴高娃演的白家二奶奶撐住白家的奮鬥過程,喜歡陳寶國演白老七天不怕地不怕的痞樣。也喜歡茹萍演的黃春(她在武則天演上官婉兒;陳寶國演唐高宗!)對後半段白老七事業有成之後比較沒興趣,楊九紅被逼得太慘了,只有白妹妹要嫁萬筱菊那裡比較有喜感。總之,是一部值得五星的好作品。

34分钟前
  • mingjoyce
  • 力荐

国剧

38分钟前
  • LODIS
  • 力荐

斯琴高娃誉其为当代《红楼梦》,郭宝昌潸然泪下。论角色的丰富、台词的深刻、音乐的到位、故事的辗转,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一百个最好的演员集体爆发了这么一部一百年也未必有的集大成之作,强推之!

39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经典,小说好,本子好,导的好,演得好!

4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看完之后,一声叹息。最打动我的是杨九红。我本以为这个凌厉的女子的命运会有所转变,那些有亏于她的人会做出一点点补偿,但编剧最终让她凄凉如死灰地绝食而死。

44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一个人的多彩生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光荣与血性

4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我妈在追那时花开,我看了点实在受不了,女强人不是女流氓好吗!!还是回来看类似题材的大宅门洗洗眼睛

50分钟前
  • vivi
  • 力荐

记得小时候大宅门独具特色的开场曲响起来,我就知道我爸又要追剧了😂️斯琴高娃和陈宝国等一众演技派,实力诠释了那个年代大院生活的悲欢离合及喜怒哀乐,或许那个哀是整个时代的不幸!

53分钟前
  • bekey
  • 推荐

百看不厌的部分还是白景琦成年前的十来集。成年后主角光环太重了。

57分钟前
  • 鶩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