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恐怖片日本2018

主演:冈田准一,黑木华,小松菜奈,松隆子,妻夫木聪,石田惠理,青木崇高,柴田理惠,仲野太贺,志田爱珠,蜷川美穗,伊集院光

导演:中岛哲也

 剧照

来了 剧照 NO.1来了 剧照 NO.2来了 剧照 NO.3来了 剧照 NO.4来了 剧照 NO.5来了 剧照 NO.6来了 剧照 NO.13来了 剧照 NO.14来了 剧照 NO.15来了 剧照 NO.16来了 剧照 NO.17来了 剧照 NO.18来了 剧照 NO.19来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2:06

详细剧情

  野崎(冈田准一 饰)是一名灵异小说家,一天,一位名叫田原秀树(妻夫木聪 饰)的男子找到了他,说自己的家里发声了超自然现象,怀疑是不是有恶灵企图伤害他的妻子香奈(黑木华 饰)和孩子知纱。于是,野崎找到了灵能力很强的女友比嘉真琴(小松菜奈 饰),一起调查这起事件。  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便传来了秀树和香奈惨死的消息,种种线索指出,潜伏在他们家里的“东西”不是等闲之辈。意识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的真琴搬出了自己的姐姐琴子(松隆子 饰),琴子是世界上远近闻名的驱魔师。在简单的调查了案发现场后,琴子向世界各地的灵媒发出了邀请,请他们于圣诞夜集结于此,共同对付这个超乎想象的邪魔。

 长篇影评

 1 ) 就算是邪物,也要像神明一样迎接

01

“吓”字有两个读音:xià

刚好对应着恐怖片的两种特质:“惊吓”和“恫吓”。

但凡是高级一点的恐怖片,都会在前者的基础上追求后者。

换句话说,它们不止于制造感官上的害怕,更要制造心理上的后怕。

近些年,这类恐怖片越来越多。比如2017年的《小丑回魂》,去年的《遗传厄运》和《阴风阵阵》,今年的《我们》,以及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来了》

《来了》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新作。

提起中岛哲也,你一定不陌生。他的两部前作《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告白》都在豆瓣的Top250之列,也是各类片单的常客。

出身广告导演的他,有着极为大胆、跳跃的影像风格,而在表面的华丽背后,又有一种精致的空洞。

特别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像是一曲长达130分钟的大型MV,内容讲的却是一个女人被渐渐掏空的一生,于是影像上流露出的希望被故事本身的无望一点点瓦解。

那才真的是彻底的绝望。

至于那句摘自《人间失格》的对白:“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则是对这种绝望最好的注解。

说实话,我并不是太喜欢中岛哲也的这种风格。

他太把人性的黑暗当做必然了,以至于“黑”得有些刻意、有些用力,反而成了暗黑童话。

另一方面,我们总误以为“人性的黑暗”就等于“人性的复杂”。

不对。

其实,一味刻画人性的黑,与一味宣扬人性的白一样,都是对于人性的简化。

真正复杂的,应该是黑白混杂的,是不同灰度的人性。

另外一点被中岛哲也简化的,还有悲剧的成因。

无论《告白》也好,《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好,中岛哲也都把悲剧的成因归结为:原生家庭问题

这是一种过于简便的归纳,同样降低了生活的复杂性。

到了新作《来了》中,尽管“原生家庭”仍是重要议题,但我看到中岛哲也的目光向着更广阔的空间看去,那里藏着整个日本社会的隐痛。

02

很多人说看不懂《来了》。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在叙事上确实有含混之处。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岛哲也不想拘泥于单个家庭内部,而是想辐射整个社会,可是又没能自洽地兼容两者导致的。

我这里无意帮他洗白,只是想厘清《来了》试图完成的两层表达。尽管它的完成度还不够,但方向是好的。

如果我们缩回到“家庭内部”,去看《来了》,其实它的故事极其单纯,讲的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庭是如何被撕裂的。

影片用前30分钟时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

丈夫秀树是公认的好男人,妻子香奈是标准的贤妻,两人结婚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不久生下女儿知纱,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可是,意外发生了。

恶灵突然降临,闯入了一家人的生活。

那恶灵是传说中的魄魕魔,是由死去的孩子的怨念聚集而成的。那些孩子在生前遭到遗弃,或受迫害致死,还有些根本是堕胎的死婴……

为什么恶灵会盯上这一家人?

随着故事的展开,现实的另一面被揭晓。

原来,这个家并不像我们看见的那样美好。

中岛哲也用这个小反转告诉我们:在一个日趋原子化的网络社会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个“人设”。

秀树公认的好男人“形象”,就来自于他为自己苦心经营的人设。自打有了女儿,他成天在网上疯狂晒娃,把自己打造成“最强奶爸”。但实际上,他很少照顾女儿,对妻子也少有关心,妻女不过是他用来拍照、炫耀,以及装点自身光环的工具而已。

妻子香奈也并不像表面那样温柔贤淑,她背地里与丈夫的好友津田相好,虽然出轨的起因是丈夫的冷漠,但渐渐地,她迁怒于女儿,把自己的不幸都归罪于女儿的拖累。

恶灵正是嗅到了这个家庭的裂缝,找上门来的。

你甚至会想,如果没有恶灵,这个家庭虚构出来的美好还将继续维持下去。

这个恶灵代表的是所有被父母伤害的孩子,向这一对正在向女儿施害的父母进行复仇。

它的怨念极深,下手极狠。

我们看它最终杀死秀树和香奈的时机,恰恰是两人心生悔过之时。

秀树决定不再推诿责任,挺身保护妻女,而恶灵正好利用这一点设计杀死了他;香奈哭着向女儿说出“对不起”,可紧接着等待她的却是惨死,下体出血,如流产一般。

恶灵用这种方式,是想告诉这对父母:一切为时已晚。

他们给女儿造成的伤害已然形成,那伤害是不可逆的,而幼小心灵上的第一道伤疤,还会随着成长而不断扩大。

最后我们得知,那恶灵实际就附在女儿知纱的身上。知纱之所以亲近它,是因为寂寞,是因为恶灵幻化出的孩子们愿意陪她玩。

知纱起初只是想搞点恶作剧,唤起父母的关注,却始终得不到满足,于是怨念一天天累积,终于与恶灵混为一体,难分彼此,最终将这个家庭一起吞噬。

原来,所谓恶灵并不是什么灵异之物,它不过是被冷漠的父母们豢养出来的怨。

从这个角度讲,《来了》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它揭露的是隐藏在一个家庭内部的冷暴力。但你别以为这种无声的暴力可以被永久隐藏,总有一天,它会爆发,而且摧毁力惊人。

03

说完了第一层表意,我们再往深说一层。

这一层不仅深,而且广,它讲的是一个社会的系统性崩坏。

如果说细分类型,《来了》是一部驱魔片

看过驱魔片的朋友一定都知道,结尾必然有一场驱魔仪式,仪式的最后,被附体者也一定会口吐鲜血或黑水,由此宣告驱魔成功。

同样,《来了》的结尾也有一场驱魔仪式,而且声势浩大,来自日本各地的驱魔师悉数登场,聚集在广场上集体驱魔。

这场仪式占了影片将近30分钟的时间。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一个小女孩被邪魔附体了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

可见事情并不简单。

再看驱魔仪式的结尾,也不再是一个人口吐鲜血,而是自整栋大楼的窗口向外喷血。

这是在说什么?

这是在说,这次被恶灵侵袭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栋楼,乃至于衍生为整个社会。

其实,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早已暴露了这点。

它不是传统的单一主角叙事,也不是多线交叉叙事,而是前后转换了三次主角,仿佛在说,恶灵就是如此在人间流转

这三个主角分别是:秀树、香奈和野崎。

不止如此,影片由这三个人物牵扯出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涉及的核心人物多达十几人。在几场关键的群戏“忌日聚会、婚礼、贺新居、奶爸Party”中,这些人物的关系被层层铺陈开来。

中岛哲也想让我们看到,在这些看似平静祥和的日常生活里,其实早已埋下了一颗颗恶的种子。

忌日的家庭聚会上,年迈的父亲辱骂着不成器的中年儿子,醉酒的大叔一把抱过不知谁家的媳妇,大人们恐吓着孩子:“不听话就要被魔鬼抓走。”

婚礼上,祝福声之下,是同事们小声抱怨着对秀树的不满;而在秀树眼里,比陪在妻子身边更重要的,是跑去拍领导的马屁……

奶爸聚会上,没人谈论孩子,有人喊着隔壁的高中女生真靓,有人干脆直接说出:

“对老婆还能有性趣真是了不起啊!”

“我啊,一看过女人生孩子就没兴趣了。”

这些细枝末节、只言片语,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底色,是它所要呈现的社会图景的一部分。

在此之上,我们再看那个多达十几人的关系网,看那些情侣、朋友、同事、母女、姐妹……你会发现,片中所有成人间的关系,无一例外,都有着深深的裂痕。

秀树与香奈这对夫妻,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

同事高梨表面嘻嘻哈哈,实际内心嫉妒秀树,也憎恶他的伪善。

朋友津田看似仗义,实际接触秀树是想夺走他的一切,而且最终他真的得逞,趁虚而入,骗得了香奈的芳心。

母亲抱怨香奈:“都是因为生下你,我才变成这样的。”

没想到,曾经极力避免成为母亲的香奈,最后也对女儿知纱说出了同样的话。

至于那对驱魔姐妹琴子和真琴,由于姐姐是命定的巫女,继承了真正的神力,妹妹对此又是羡慕又是嫉恨,导致姐妹俩始终无法真正交心。

而真琴的男友野崎,因讨厌孩子致使前女友堕胎,而他选择与真琴在一起,一部分原因或许正是因为真琴没有生育能力。

这所有的成人之间的裂痕,就形成了恶灵得以穿行其间的通路。

原来从一开始,恶灵就不止要毁灭那些伪善的家庭,它的目标是所有虚伪的成人,因为他们都有可能在曾经、此刻或未来,将自身的恶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们。于是那恶灵不仅要杀死秀树和香奈,还要杀死高梨,杀死津田,并试图杀死真琴和野崎……

因为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除了未经教化的孩子,没有一个成人是无辜的。

也正因如此,驱魔结束时,鲜血才会自窗口冲出。秀树一家不过是一个典型而已,真正病了的是整栋大楼,是整个成人世界。

影片最后,野崎与真琴拼命保护下了知纱,小女孩得以摆脱恶灵,重返人间。曾导致女友堕胎的野崎和无法生育的真琴,也因为知纱的存在,而获得了某种救赎。

随后影片进入了知纱的梦境,梦中,知纱唱起了“蛋包饭之歌”:

很多人把“蛋包饭”解释为一种萌化后的毒瘤。

番茄酱是血,蛋是死去的孩子,加在一起是“山”的形状。正如影片所说,恶灵就栖息在山中,专抓那些缺爱的孩子回来。

知纱唱起这曲童谣,预示着恶的种子还是在她心里种下了。

我对此有另一番解读。

影片中有没有提起过蛋包饭呢?

有的。

一次,秀树打电话要带香奈和知纱去吃蛋包饭,实际是想拍些照片发到网上,继续维护一个美好的假象。香奈识破了他,愤怒不已,但一旁的知纱却哭喊着要去吃蛋包饭。

蛋包饭究竟象征着什么?

其实就象征着那个虚幻出来的美好。

而知纱唱起“我想去蛋包饭之国”,其实是在说:哪怕是假的,是编造出来的,她也愿意流连其中,因为它比现实要美多了。

当然,无论是哪种解读,都挺悲伤的,我宁愿导演有另外的想法。

04

说了这么半天,简单总结一下。

其实这部电影只讲了两个字:反噬

影片中的恶灵就代表着一股“反噬力量”,那力量因死去的孩子而生,附在被伤害的孩子身上,摧毁每个施害者,但实际上那些施害者也曾经都是孩子,也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于是怨念形成了一个闭环,不断反噬着每一个曾经受害的施害者。

这部电影想要呈现的,就是这样一股在无形中流窜的戾气。

还是之前说的,《来了》的完成度并不高,但想法是好的。

我对片中的一句对白,印象尤其深刻。

就算是邪物,也要先像迎接神明一样恭敬地迎接它。这是驱魔的基础。

同样,要想真正消除一个社会的某种怨念,也只有先正视它,承认它的存在,才有可能真正驱散它。

 2 ) 这次讲的是少年A父母的故事

一个字,屌,比我预期的好看5倍以上,中岛又进化了。剧情、人设、叙事节奏、画面和深度都无可挑剔,多线叙事做得清楚无比,区区两小时展现出的信息量堪比7卷漫画的容量,还拥有在电影这种形式中极难表现好的漫画式人物设定,想做个「来了宇宙」都做得出来的程度…… 这次的中岛也没有放弃少年A叙事(即,一位和《告白》中的少年A有相似心路历程的角色,比如《下妻物语》中的momoko、《松子》的龙洋一等。他们的特征是:用错误甚至是伤害人的方式获取关注,伤害真心爱自己的人;或是单纯地屏蔽他人,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只不过这次的少年A(个人以为是驱鬼姐姐琴子和野崎)感觉上要更加不「少年」,尤其是野崎,完全是一个「度过了害人害己的阶段,但还没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中年油腻少年A.后期,他完成了对chisa的理解,跨越了讨厌小孩的阶段以后,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没错,我认为这次的故事,是关于少年A们的父母。) 懒得详细把理解表达出来,直接写关键字吧。chisa的原生母亲→来自上一代(原生家庭)的诅咒,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父亲→虽然有心营造出良好的家庭,但自己还只是个孩子,根本无法承担父亲的责任。在这样的家庭中诞生长大的chisa,正如真琴所说,「一直都是一个人,一直在伤害自己。」为了引起关注而试图捉弄大人,甚至造成了他人死亡,恰如《告白》中的少年A.如果没有爱的话,长大后的chisa何尝不会是一个新的少年A呢? 以及中岛到底是多喜欢太妹啊……又出现了一个比较可爱的太妹,笑。

 3 ) 打低分的你们真看懂了吗?

写这篇东西是因为我觉得给这部电影这么低的评价有些不合适,而我个人对这部电影评价却很高,甚至它会让我想起很多事。

当年有一部讲述日本南洋姐的电影叫《望乡》,以女主角阿崎婆的悲惨一生来窥探一段见不得人的日本历史。当年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据说好多人是抱着去看一部色情电影的心态走进了电影院,可在影片结束后,许多人却是哭着走出来。而《来了》这部片子对于很多想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可能是抱着看一部恐怖惊悚猎奇的影片来的,而大多数人可能却失望而归。但这部电影的用心可能却被好多人在无意中忽视了。

男主角是个在大城市小有成就但却生活空虚活在虚假之下的皮囊,女主角是童年不幸感情缺失在超市打工的女人,驱魔师的妹妹是个从小气恼自己没有遗传到驱魔天分喜欢模仿姐姐却由于不接受自我而搞得生活糜乱的傻孩子,而民俗专家是个嫉妒小气的虚伪小人……不仅是这些主要角色,即使是配角或者是龙套角色,都在细心映射着如今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换句话说,这些角色就是我们或是我们身边的人。

(剧中丧礼的场景,婚礼以及家庭聚会的场景,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现现代平民社交的虚伪空洞,本身是丧礼却成了闹剧,本来是幸福的婚礼却暗流涌动,本来是家庭聚会却只是不顾妻子感受的炫耀和虚荣)

而恐怖传说部分,坏孩子会被妖魔鬼怪带到森林里,细心想想,这些坏孩子就可能是我们啊,我们再这么华而不实的活着,也许有那么一天,你我就会被鬼怪带走的吧……这才是影片最想表达的,或者是导演想要让人们思考的东西。只不过我们这些本着看一部超级恐怖惊悚的传统恐怖片为目的的观众,被自己先入为主了,似乎并没有真的察觉,又或者……潜意识里有些不愿意承认吧?

什么是恐怖?是妖魔鬼怪?是血腥谋杀?都不是,最恐怖的就是你我现在就这样生活着,像片子里那些即将要被鬼怪带走的熊孩子一样虚假的活着……

还有……驱魔的部分看起来有些做作和突兀,但实际上,相对于驱魔师妹妹那种看上去很像现实中大众认可的驱魔方式,也许影片想表达的是,真正的驱魔可不是你我在综艺节目里看到的那样,真正的驱魔会完全颠覆普通人的认知领域,是极其华丽复杂和凡人遥不可及的神秘存在。看上去是驱魔,实际上是影片对普通都市人的一种无形嘲讽:“驱魔这种事情,怎能是你等屌丝能够触碰的东西?!看好了,这他妈才是驱魔!”我们时常会以为成天活在网络里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岂不知真正的实力根本不是你我凡人能见到的。

这些映射,这些嘲讽,这些引起人反思的东西,也许才是影片真正用心良苦所要展现的东西。

还有个细节,可以说影片中大部分主要角色的表演方式是非常模式化的,甚至有些夸张,这种略有点舞台戏剧化的小丑式表演,我想也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别扭,更能够有机会引起注意和联想吧……就好像电影的宣传海报一样,角色站在海报里,却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盯着我们,好像在说:“你瞅啥?我就是你们啊……”

若干年前,可以说是日本恐怖电影让世界见识到了亚洲文化表达阴暗恐怖文化的强悍实力,但是随着恐怖电影主旨题材的枯竭,随着娱乐时代的到来,以及大量资本涌入导致文化产品朝着金本位模式化行走的时代的到来,恐怖电影走入了歧途,大量质量不合格,又或是题材过于奇葩的恐怖片抱着用低成本卷一笔钱回家过年的心态喷涌而出,可以说在所有类型的电影之中,恐怖电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显得最为畸形。

而《来了》这部电影却敢于静下心来,用这么一种不讨好的方式展现都市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用恐怖传说来提醒世人,让恐怖电影回归正途,拥有和其他类型电影相同的正面含义,甚至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用,这种用心即使不从片子内容来获得肯定,就算只是从其所具有的的勇气以及所冒的商业风险来看,都值得人们给与其掌声。

如果一定要说片子的不足,那么也只是不够接地气所导致的吧。毕竟全部展现出来的元素似乎并不是为全世界人民准备的,而只是针对日本平凡人生活现状。恐怖传说驱魔的部分,也是充分还原并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部分。但这些问题,如果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观看,我觉得完全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影片的主旨。文化的外在特征虽有国界,但其内在的积极精神却是人类共通。

多说几句…… 最近这几年看影视也好,观察其他类型的文化产品也好,我总觉得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在一些老作品当中所看到的的深刻用心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华丽浮夸却华而不实的商业产品而已……我们逐渐会为了体验3D超大屏幕带来的感官刺激去看一场电影,却许久没有因为一个深刻主题而走进影院安安静静皱着眉头或者是流着泪看完一部电影了吧……几乎大部分文化作品给我的感觉并不是我想表达什么,而是我想要钱,仅此而已……我不能说这个时代有问题,因为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我只能说是我自己有问题。也许并不是我被时代淘汰,而是我太过迂腐和蠢笨,自甘堕落主动选择被这个时代抛弃了吧。

今天又把一部99年的老片《洗澡》看了一遍,每次看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我都充满了愉悦和满足,片中几位老艺术家已不在人世,澡堂文化也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忘,影片的取景地也随着城市建设而消失……但这种能够记录和展现一代人美好记忆的东西却永远存在于我的硬盘里……然而,却没有哪部商业电影能够存在这里这么久。不知道谁和我一样呢?好想交几个一样的朋友,偶尔坐下来看点什么,一起被时代抛弃这么一小会儿……哪怕只是一小会儿而已……

 4 ) (转)《來了》:像妖怪一樣下流的人們。

作者:香功堂主 v.699 達人影評 2019-03-26

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

「人類啊,總把不利於己的事情,怪罪給妖怪。」

無論在校園或職場都深受歡迎的秀樹,與女友香奈步入禮堂,生下一名女兒:知紗;香奈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女兒、秀樹將育兒經驗甘苦談PO在網路上,受到許多讀者歡迎,友人們稱他為完美奶爸;秀樹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家中發生多起神祕事件,疑似遭遇鬼怪騷擾;秀樹經朋友介紹找上靈媒師真琴,盼能藉由宗教力量,驅逐邪惡,讓生活再次恢復平靜…

中島哲也導演的《來了》,改編自澤村伊智小說《邪臨》,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也有「愛說謊」的鬼(兩片都有主角一時分不清哪個是人哪個是鬼的橋段);電影沒有預期的恐怖,氛圍拿捏的不錯,片尾的驅魔大戲,排場夠大,血漿夠多,看得頗過癮。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來了》可以分成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寫一個或多個角色的問題,最後編織起一張暴力血腥與哀傷的人性大網;秀樹是「完美」的好丈夫好職員好爸爸,永遠帶著一張溫暖笑容的他,擅長察言觀色,懂得在什麼人面前講什麼話,懂得小心經營自我形象;朋友與他相處看似融洽,但我們也能從一些言談中,聽見友人們的抱怨,關於秀樹的偽裝他的不真誠他在愛情裡的背叛等,秀樹面對妻女與友人,儘管有著關懷與愛,但更多的是將他們當成「完美秀樹」的裝飾品。

「在秀樹死前,我早已放棄這個男人。」

香奈人前是溫柔的妻子與母親,香奈幼時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覺得女兒拖累了自己的人生,對她多所怨言,香奈從小在母親的怨恨中長大,久而久之,對自己缺了自信,害怕變成跟母親一樣的人;香奈與秀樹的相處,表面順從,私下受埋怨獨自承擔照顧孩子整理家庭的責任與壓力;香奈把對丈夫與生活的怨懟轉嫁到孩子身上,知紗無辜成了遭受責備與教訓與冷落的替代品,一如當年母親對待她的方式。

秀樹的高中死黨津田,專研民俗學,對於祭典文化極為熟悉,他嫉妒秀樹與香奈的「完美」婚姻與「完美」人生,在聽到香奈抱怨秀樹的自私與冷漠時,津田趁虛而入,召喚鬼怪,除掉任何可能阻擋他與香奈感情發展的「障礙」;靈媒師真琴無法生育,她在幫忙秀樹一家驅邪,與知紗培養起深厚感情,並憎惡秀樹與香奈對女兒造成的傷害;真琴的朋友野崎,看見知紗遭父母冷落對待,喚起早年女友因他而墮胎的往事,野崎對女友與死去孩子的罪惡感,開始在心中渲染擴大;而真琴的姐姐琴子,是能力強大且深受日本政府敬重的驅魔師,她對野崎說:「我們是同樣的人,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願去製造心愛的事物。」,只要對人保持距離對生死看淡,就不會感受到痛了吧;至於知紗,跟鬼怪做了朋友,並造成重大傷亡;琴子想要把知紗鎮在靈界卻被野崎阻止,他說知紗只是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只是出於寂寞與孤單。

是什麼造成人的偏執?秀樹帶香奈回家,他會私下給香奈下指導棋,以免母親日後嫌媳婦不夠賢慧、香奈努力求表現,結果秀樹母親仍跟兒子抱怨香奈太陰沉(並暗示香奈的陰沉是「家教」關係,秀樹母親對出身低階層的香奈老早存有歧視)、香奈自小承受母親的怨恨,有樣學樣,也用了相似的方式對待知紗,知紗模仿母親的行為,把同樣的怒氣報復在幼稚園的同學身上(丟鞋)...

「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不知道,我只負責驅魔。」

《來了》片中,秀樹問真琴為何鬼怪會找上他?真琴說她不知道原因,只負責治療;治病而不問病源,不正是片中每個角色的生活方式;生活出現問題,只想用特效藥對付疾病,卻不花心思去理解病症的根源,特效藥或許能帶來短暫療效,並無法真正根除問題;一如秀樹躲在部落格與完美家庭的假象背後,他的人生就更美好嗎、香奈擁有先生與孩子,人生就會過得跟母親不同嗎、害怕失去的野崎和琴子,將所有人拒於千里外,他們的心就不會受傷嗎、津田除掉秀樹和知紗,他的愛情就會更穩固嗎、真琴霸佔知紗,就能彌補自身的欠缺嗎?

《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如果祂呼喚你,絕對逃不了。」秀樹同學(女兒名字的由來)曾這麼對他說;祂,到底是什麼?《來了》說鬼怪會找上脆弱的人並加以控制,要想打敗鬼怪,得先學會面對自己,理解問題的根源;《來了》用鬼怪劇看當代日本社會的亂象,社交網路創造出各種虛假自我(心靈匱乏)、家庭暴力問題(隱性與顯性)、無所不在的階級歧視、以及人類為滿足內心的貪婪與私慾而做出的種種惡事等,祂,是鬼是妖是社會亂源,更是我們自身。

「像妖怪一樣下流的人類很多...」

 5 ) 本片可以更名为:得罪小孩就是死路一条

说实话,一直到最后,我都是懵逼的状态,这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想表达什么道理?似乎都没有,只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观众体验一下什么叫血流成河,血肉横飞。

如果说是一部亲情片,但是小女孩父母无视她的情感需求,小女孩因孤独和来无影去无踪的杀人妖怪成为了玩伴,最后勾结妖怪把父母和父母身边的朋友杀死,这也太冷血,何谈亲情?

最后的驱魔让她成为了野崎和通灵女友的孩子,似乎想表达的是只有关心孩子愿意和孩子玩耍的人才配做父母吗?好像也不对,野崎和女友两人因为女孩也是被妖怪夺走了半条命。

如果说是剧情片,似乎又有些三观不正,女孩已然勾结妖怪把父母害死,野崎和其女友却因为她是个孩子不愿意让驱魔师姐姐把孩子送回地狱,孩子已然被妖怪附体,野崎和女友却要让全场最佳的驱魔师姐姐和她的宏大驱魔团队代替女孩被地狱收走,为了一个女孩放弃成百上千的生命,为了素不相识的女孩放弃自己姐姐的身家性命,这传导出来的算是什么扭曲的价值观?

再则全片出现了很多和剧情的发展并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延伸,比如女孩父亲良田秀树的同事为何会被妖怪抓伤直至死亡?这和后续秀树家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联系?为何秀树小时候会和小女孩发生关于妖怪吃小孩的对话?小女孩是谁?又是怎么死的?对话中为何小女孩称妖怪会去找秀树,会把他抓回山里?这和秀树长大成家后遭遇的一切联系是什么?期待有看懂本片的大神解答一二。

 6 ) 她只是个孩子啊!

《来了》这部片完美的诠释了再熊的孩子也有人疼。 这部电影的熊孩子能熊到什么样呢? 能跟恶魔深交到骨子里,能做到千里外杀人于无影无形,能让一个组织庞大且周密的驱魔团队全军覆灭。当然最后一点也是拜怀揣两颗圣母心的男女主所赐,也正如此,应证了那句老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电影留下了一个欢乐的bad ending给观众们想象,何谓欢乐的bad,就是熊孩子成功被解救了,恶魔也活下来了。这些都仰仗于一个因为让妻子打胎而深深自责的男主,一个无法生育而渴望成为母亲的女主。他们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渴望,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赎罪,但却是另类的向恶魔赎罪,在亲眼目睹残垣断壁下大批驱魔师的尸骨时,他们却选择了紧紧护住造成这一切的元凶,要问为什么,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只是个因为寂寞而和恶魔交友的孩子啊! 唉,也难怪女主的驱魔姐姐这么强,倒头来只能落下一句:这是我这辈子最失败的一次驱魔了!可怜熊孩子的父母朋友,整个群魔团队,数百条生命,惨死在恶魔身上,还无法得到应有的救赎,一切只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

说到这部电影的熊孩子,是否真像男女主口中那样所说,她只是害怕寂寞,渴望陪伴和认同,她的内心是否是善良的,其实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朝同学扔鞋子,事后嘲笑似的坐秋千,那冷漠的笑容,是源自恶魔还是她的内心,无从而知,当熊孩子伤害人和杀人的行为成为她意识里简单到极致的纯真游玩,你又会怎么想呢?还想着这只是个孩子吗?

其实究其原因,熊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是源自于其原生的父母,一个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超级奶爸现实中却不管不顾的父亲,一个因照顾孩子被逼出暴躁进而出轨想要孩子消失的母亲,简直堪称熊孩子养成记,再有恶魔这个强有力的助攻,这部片还真是无人能敌。

男主在超市说出了我想说出的话,和抱着熊孩子的女主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结局在一阵童真般的蛋包饭之歌中结束了。

未来等待他们的会是新生?亦或毁灭?不知道,反正他们现在开心就好。(手动狗头)

 短评

《残秽》过后终于有一部感到满足的日恐,血腥与凶猛程度超出预期,视听氛围处理得相当精彩,但它又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日恐,以东亚民俗灵异风格的口吻讲述了一个非常西式的鬼故事,尤其最后还有一场特别气派的大型驱魔仪式。不过相比较之下还是前两幕那种日常的诡异与崩坏感更令人背脊发凉。“来者何物”不再重要,“因何而来”也许更可怕——人心作怪总是引鬼入室的源头。

3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这就是日本导演拍了一部《哭声》,韩国导演用类型元素做反类型的尝试,日本电影一直是另类的存在,所以中岛哲也更多的是做自己,在电影的剧作上做更自由的尝试。中途换视角放在欧洲文艺片里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就像欧容今年的《感谢上帝》那样,前后换了丈夫和妻子的视角,让你看到恶魔是如何被召唤而来的,表面上虽然是很夸张的类型元素处理,其实讲的还是孩子需要被关注,换到第三个视角,让一个不会有孩子的人和一个不想要孩子的人解开心结。看到的是一个驱魔故事,其实只是很文艺的把每个人内心的魔鬼很具像化的处理,用中岛哲也非常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讲出来,WTF式的血浆场面让人想到去年瓜导那部争议性很强的《阴风阵阵》!

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D+/ 从各种段落的驳杂材质来看导演无疑是极富叙事自信的,但是效果可能并不成功。一方面是剧作虽然出乎意料地厚实但是基本的要点过早地踩完,导致第三幕虽然人物犹在但是欠缺更进一步的提炼。另一方面是高潮戏的视听手段近乎高配联欢晚会般黔驴技穷,恐怖效果反而失去了前两幕在各种段落之间制造落差时的细腻感,太粗糙太扁平。除了这两点之外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一部作品了,建议早日汉化然后推广给我锅大量繁殖癌观看(算了,过不了审)。

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好久没去电影院看恐怖片了,结果没想到也就剩突然的“bang”“dong”这种招数。一看番位表就牙白预感。前前后后大概是换了四个主演,四十个编剧,四百个导演的感觉,到最后也没讲清楚个啥。最后的除灵scene还蛮酷的。

13分钟前
  • Lain
  • 较差

3.5;小七和黑木华的虚假日常最佳,这才是召唤恶灵(旧日心魔/现实心结)的症结所在——一个是人前欢声强掩的对人际关系和现实生活的无力掌控,另一个是背负原生家庭阴影至奔溃的全面沦丧;于是孩子成为两人怨怼的汇集点,并成为下一段主角(更换主角也算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吧)心魔的投射,来者何物是过往伤痛的镜像。诸多概念的延伸,影响主干发展,表达较含混。大型驱魔的视效依旧保持了中岛哲也式的华丽。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很有意思的片,用一个看不见的恐怖意象来展现日本现代家庭生活的表面性及其引发的堕落循环,而本片将一切的祸源归结为对小孩的忽视而使小孩产生的畸形心理,虽有点cliche但又在情理之中。本片可以分为三个章节,前两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现日本现代家庭悲剧,最后一节是一切的终结。最终节的大型驱魔表演是很有看头的,日式驱魔仪式/儿歌/护身符等都是与日本风俗离不开的本土文化。

15分钟前
  • RYZ
  • 推荐

高潮戏非常无力,与剧作无关,完全是手法的问题,但前面的一切都太棒了!中岛擅长在电影中搭建扁平的二维空间,关乎叙事,关乎虚构,并在其中填塞三维空间才会具备的抽象侧切,不协调不现实所致的畸形和膨出在扭曲跳跃的行进姿态和步伐下焕发出独自存在的短暂真实,却又是彻底的假象,电影中对这一策略的落实透过夫妻生活、虚假博客、恶灵动机、灵媒驱魔乃至整个刑事机构对公众隐瞒真相的态度等方方面面可以窥探,若就此停留于模糊感觉,无疑是完美的,中岛还是太在意“告白”,反转这一戏剧手段将全片的优秀伪装扯下,并因维度的修正统一而乏味和疲惫。

1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天上拍片,人间看片,导演与观众跨服聊天。中岛哲也携手一票爱将老将,集体痛饮假酒,四年邪磨一剑;云里雾里,懵逼等你,恐怖电影,重新定义。

17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推荐

黑木华一旦做起家务,就会有事情发生

19分钟前
  • Pato
  • 还行

我不知道是打一分还是两分还是三分因为实在太差了但是有些剪辑场景音乐还挺酷的,但是也就这样了,没看的人不要看,真的浪费人生

21分钟前
  • RINGO
  • 还行

他来了他来了,他打着电话走来了,披着恐怖外壳的公益片~蛋包饭王国需要真情陪伴的每一天

2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最恐怖的不是松隆子也不是鬼,而是黑木華站在玄關虛媚一笑的那張臉;套友人形容,是「能面臉」。我以前是怎麼能把她當純愛演員來看待的呢?

27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不要把它当作恐怖片的话就很好看啊。就是一个灵异背景的剧情片嘛。话说直到站在河里的那一段我才认出了冈田准一——刘海太遮脸了。还有一个中段黑木华和小孩在车站打电话说自己无处可去的时候我还以为她妈妈会出现然后扭转全局之类的……呃。民俗学副教授我一直觉得不知道哪里像庵野秀明(扶额)。读完原作小说之后更新:婚礼、日本各地灵媒集结、逢坂大妈的戏份什么的都是原作里面没有而电影原创的,加得很好看嘛!逢坂大妈我到最后都没认出来是柴田理惠(全片脸盲)看来她演技突然开挂。很多人吐槽太长的婚礼部分我也觉得特别典型,那种隐藏在日常中的各种小小不适和日式形式主义(大家穿得美美的,而来宾里面真心祝福新人的又有几个人),也体现了男主重视“表面”而忽视妻子想法的状况。

32分钟前
  • flyfly
  • 力荐

抱着松子和下妻的期待来看大可不必。片头之后的前半部刻意控制了华丽程度,后半段法事中精致场面回归,保持了一贯的中岛画面水准。先期有打出日本驱魔人的口号的话,实际效果也是做到了。不能算标准的日式恐怖,有很多美式恐怖的影子,特别最后一幕爆血浆不用说也该知道像哪部了。在日本恐怖片已经沦落到不断将贞子和沙耶子这对cp拿来炒冷饭之际,这不得不说是一部回春之作,堪比《僵尸》之于香港恐怖片。情节上有原作小说打底,角色和故事性不用过于担心,网络成瘾问题也是比较有新意。部分画面过于残暴,观前需留意。 2018.12.07@大阪阿波罗电影院

35分钟前
  • YuYu
  • 推荐

圍繞在被殺死被遺棄兒童的怨念,所有的成人都會被召喚的原因在於,所有人都會面臨能不能想不想生兒育女的心結困境,而困境的緣由一部份來自人性的宿命,一部份來自社會家族結構,所以這部片成為某種浮世繪,你必需要夠堅強,堅定地放棄孩子或是堅定地深愛孩子才能活下去,但在家庭與親子關係被掏空的當代日本社會談何容易?全片走一種類型的通俗的浮誇的又當代的敘事風格,電話、螢幕、網路和人際關係創造的虛假表像以一種廉價的遊戲質感吞食所有人的感官,裏面的政治除了談性別、父權、階級之外,也像是抹平所有意義地變成巨大卡通式的蛋包飯夢境,究竟驅邪的國家與文化力量是恐怖所在,還是吸納了一切的對下一代與孩童的執念才是最可怕的?對電影來說走火入魔才是重點所在。

36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恶灵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驱魔阵仗,自是不敢怠慢,小心来到门前,但听门内一声断喝:来了老弟。恶灵低声吼道:把孩子给我。驱魔师一听,这有何难,爽快答道:好的老弟。“不行,孩子还小。”恶灵闻声一怔,定睛一看,原来是驱魔师的妹妹和男友,这两位,一个不能生孩子,一个不想生孩子,却在目睹恶灵杀死孩子的父母以及一大堆不相干的人之后,终于体悟到要孩子和爱孩子的重要性,于是乎,一场围绕孩子的争夺战就此拉开。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不是印象里日本恐怖片的日本恐怖片 不是印象里准一的准一 菜奈太贺甚至隆子都和印象里不大一样 唯你聪还是你聪 另外十分想知道驱魔仪式的混搭是不是元气的主意

44分钟前
  • ekling
  • 推荐

拍得真无聊,看睡着了,如果不是小松菜奈的大长腿,以及松隆子万年推,可以放弃!!黑木华、妻夫木聪也拯救不了这个无趣的故事。《渴望》以来中岛哲也监督退步很大呐,只剩花里胡哨的噱头,没有精细的故事和直击人心的情感了,这个《来了》四不像,基本上没有任何逻辑,核心上似乎想讲一点关于养孩子、弃婴的话题,主旨却是含糊混乱的,那些说教意味极浓的台词,不咸不淡哩哩罗嗦,里面的所有角色都像脑袋被门夹了一样,歇斯底里疯疯癫癫,所谓惊悚悬疑的趣味,既不是氛围取胜的日系恐怖片,也不纯种是欧美血浆片,大费周章地搞这么一次驱邪,就是为了给我们看这个!!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我一直说日本不会拍复仇者联盟也不会拍驱魔人那种类型, 拍恐怖片也只拍小户型. 被打脸. 现在欢迎观看整个小区规模的驱魔人联盟 (

53分钟前
  • 神经元
  • 还行

我操,好屌!这个叫啥?社会派灵异恐怖巨片吗!故事、视听、表演、立意,全方位的振聋发聩。中岛哲也不像上一次在《渴望》中那样抛弃叙事大玩风格,而是在保证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把个人风格更好地融入故事之中,而代入感极强的现实议题也影片不同于以往中岛哲也作品的“中二”与“悬浮”,第一幕和第二幕难道不是恐怖灵异版的《坂道上的家》吗?高潮戏的驱魔可谓是气势如虹,妥妥的商业大作水准,看呆了我呀!

5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