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郑先生

爱情片大陆2022

主演:涂们,王真儿,林雪,高捷

导演:邹德全

播放地址

 剧照

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2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3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4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5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6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3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4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5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6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7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8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9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2:04

详细剧情

  “如果生命不可逆,我愿用最后的勇气去换得对你所有的记忆”,影片讲述了郑先生患有阿兹海默症,为了缓解自己对去世太太的逐渐遗忘,郑先生决定在所有记忆消逝前重新踏上年轻时最怀念的那一段环岛之旅。途中郑先生遇到了一名年轻女孩,相似的心情和交集的旅程让两人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结伴同行……

 长篇影评

 1 ) 浪花和海风

如果,片尾没有点出郑先生的幻觉,单就描绘路上发生的种种以及爱情的信念,我也蛮喜欢的,毕竟这种老少搭配的文艺,总会伴随着寻觅和体味答案的过程…… 当阿灰的身影消失在海滩,那个迷糊的老头突然让我动容,原来,郑先生所念叨的过往、重走的路线都是思想指引下的身体力行,那里无人陪伴,只有假象背后的纯真…… 昏迷三年的男主,记忆里没了阿灰,如今面临再次失去的可能,他很害怕,害怕脑袋里只剩自己,害怕某个瞬间开始,再也想不起那时的爱情,想不起幸福的模样…… 没事,即便忘了,身体也会重复你我的故事……

 2 ) 台湾环岛慢旅行文艺爱情片

生活在青岛的六十多岁老郑,在老伴去世的四年后得知自己患上了阿尔兹海默,于是为了在自己全部遗忘之前再纪念一次老伴,在2020年踏上了她三十年之前同样的台湾环岛之旅。如果你之前曾起心动念的想去台湾环岛那么推荐你去看看此片,给自己先导过过眼瘾(真的是台岛实地拍摄的呦)。近期用阿尔兹海默做素材拍片的不少,《妈妈》里是是女儿,这部里是丈夫。但国内的处理和国外差别很大,国外真是把那些残忍的撕开给你看。而国内的处理都是让患者很体面与安静祥和,除了反复表现些健忘和偶发的情绪激动外,真的就是个健康老人。优点是片子的制作还是很认真的,制片是香港方的,监制是台湾的,摄影指导有廖庆松老师,片里有林雪和高捷的客串。算是两岸三地的合作拍摄了(近年很少见了),又是台湾实景,涂们老师的遗作。必须得再说下,涂们老师的台词是真好(老一代演员的普遍优点)。片子里涂们老师还致敬自己的《老兽》骑着小摩托在台南游历,还致敬《杀手莱昂》也和花说话抱盆马蹄莲。用角色的主观意念作为悬念在国产片里就算是不常见吧。但放在国外确实没啥新意,描写精神分裂的惊悚片常规套路。你要注意看其实片中从开始就不停的给你提示,阿灰(这名字就是记忆尘埃的意思,但真的老土,想起了陈道明老师在《无间道3》叫的影子———哈哈哈)家里的布置就是按30年前的,家具,台灯还有随身听都是老物件。还有无论在排档吃鱼还是在高捷老师的书店里,别的演员都是按看不见阿灰来表演的,还有那俩倒来倒去的猫头鹰平安符,直到最后的底之前,让她穿上涂们老师整理老伴遗物时收拾的连衣裙(这个有些问题,30多年的衣服有点太嘎新了,还有老太太这三十年体型上没有变化吗?或是老伴特别喜欢这裙子从年轻时一直细心保管,那应该这裙子对她特别重要,但片子里没有交代,只是简单的当提示符号用了)。用双姓名字有些讨巧。还有的缺点是,细节上抠的不够,涂们老师生活的房子是按起居多年的旧屋布置的,但墙围子明显是新刷的,风吹雨打四年的墓碑像是昨天才定制的,老郑飞抵台湾按表述是从台西一路往东南逆时针环岛去了台南(走了约四分之一圈),但看外景像是从台东的花莲一路顺时针环岛往南到了垦丁。还有如果伤处是在上臂肘部能引起植物人昏迷三年吗?还有居家照顾的植物人除了上面需要打营养液从胃管导食物糊之外,下面还有需要插尿管和挎粪袋,哪儿有那么干净光溜。剧情结尾的翻转高潮处理真的很煽情(感人),但细反思结构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尬。

 3 ) 跨越时间的旅人

有关电影的一些自己的感触:

记忆,总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淡化,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流逝更快,且更无法选择。所以此类型的电影多数会聚焦于时间和记忆的混乱的描写。我们会看到同一人物混乱的角色出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对身边人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等等,很多时候视角是一个照顾者的视角去体会。

而《叫我郑先生》,我们完全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本身的视野里,我们会同他一样有一种念想——不想忘记。年轻的阿灰不想忘记他的丈夫,此时的郑先生也不想忘记他的妻子,我们也会去抱有幻想让他不要忘记。

随着两个人同时背上了背包,本以为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开始了,可是影片中出现的好多细节,让我觉得阿灰和郑先生的妻子为什么那么像,都喜欢马蹄莲,都爱哭,都喜欢录声音,有着摩托车的经历,线索的增多带来的是记忆深处那脆弱的真相的揭开。直到那片鹅卵石海滩出现的时候,我能够较为坦然的接受,她们本就是一个人。

这不是一个我们所传统意义上认为的“老少”相互救赎的公路片,它是一段乱越时空的旅程,是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精神的最后阶段的一场旅行,而这对跨越时空的恋人的感情,让我既孤独,又很温暖。我第一次觉得可能三十年也不是很长,即使两个故事明明相差悬了三十年,可是他们仍旧那样合适,也会让我觉得他们就是在这个秋季,在同一时间来环岛。

“只要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不需要什么回馈,就很幸福了”。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其实会逐渐的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更加关注家里人的情况,最近更加频繁的担心阿尔兹海默症的病发,它的随机性让我时刻提防着家里人是否有这个迹象。因为社会对这个的关注度的增加,使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增多了一些,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排斥,在每个故事里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剧本设定,它会形成一种力量而不是一种模版,虽然会有一些俗套的剧情(比如丛林迷路把药丢了之类的),但每一部都有自己新的设定与角度加进去,总归是不错的。

 4 ) 只有藉雨

节奏太慢,忍不住想二倍速。

老郑的人设也整挺惨,又是阿尔兹海默症,又是孤苦伶仃,朋友也突然没了,真就凑一块儿了呗。

一开始以为是要体现养老问题什么的,毕竟朋友还讲了跟儿子怎么怎么样的……直到最后才发现是个爱情片。

其实老郑到老婆墓前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活不下去了也想死来着,没想到最后做出了去旅游保持记忆的决定。这不免让我思考人到终年怎么有尊严地活下去或者说走向死亡。

近年来听说了很多关于‘养老院不能去’的说法,还有那种搭伙养老的民宿之类,感觉衰老是必然,但人到老时活着还不如死的状态又让人提前自我可怜。

说回来。

结局的设计的确有新意,有种平行时空交汇的错觉。阿灰以我之见也是他的幻觉,只不过带上了老婆的影子,毕竟他反复说过阿灰和老婆很像。

做鱼的老太太说实话也挺奇怪。明明自己最初也很不自信,到处问是不是那味儿,但当别人质疑的时候又固执己见,实属匪夷所思了。这算是,自我欺骗久了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墓前忏悔也挺……老套的。之前看的那个抗疫电影里也出现了类似桥段。这也的确很寻常吧,谁知道第二天是死是活,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嘎嘣了,所以之后再说也没啥意义,就强行煽情呗。

其实整部片子细究起来说不通的地方挺多,但编剧厉害哇,直接一个‘阿尔兹海默症’统统解决。

说实在的,老郑对阿灰的劝告也实在让人共鸣不起来。什么‘到我这个年龄你就知道,爱人有没有回馈不重要,只要在一起就好’啦~可拉倒吧!自己得的就是令人伤心的病(虽然也是不可自控的),老婆要是活着,照顾他的时候发现自己一点一点被忘了能不伤心吗?大好年华里,日复一日照顾一个没准永远睡下去的植物人(虽然是为了救她吧)能不崩溃吗?

画面还行,但电影感太重了,特别是情节安排上,很有一种“只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感觉,终究是矫揉造作了。

最后,片名感觉不够有深度,很难贴合片子,也易误导观众。一边郑郑郑的,一边又林予林予的,很多观众可能就看看不出其中的内涵。片名也大可不必着重强调一遍,不如选个包含电影元素在内的,或者有隐喻的(当然也可能咱无法理解导演高深想法哈)。私以为,不如换成那首歌,也属于是贯穿全剧且贴合主题了。

 5 ) 我会记得我曾独自享有了一面大银幕,共享了他人的一段记忆

人类为什么珍贵,是因为他们有限的时间,电影的存在为什么珍贵,因为它们是所有感觉和记忆的延伸。就像本片里的录音机,作为连接过去和现在、有限和无限的中介,证明时间无法转移永恒的爱,让失去记忆的郑先生和失去时间的妻子在同一个空间再度相遇。

我害怕时间,因为它很过分,它不仅让人面目全非:时间一到,证明你已经年龄很大的印记,沟壑交错的线条还有白发就会出现。我怎么能不害怕呢,我只是一个俗人,害怕衰老,害怕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我害怕我的回忆要用‘’几十年前‘’来开场。

这是本片故事还未开始我已经感到难过的原因。我的眼泪是为开始遗忘的郑先生而流,也是为开始怀念的我自己。

本片虽然刻意模糊了人物身份,但仍设置了许多线索,一度在暗示郑先生和阿灰踏上环岛旅途的目的是相同的:与自己和解,与时间和解。

郑先生听的录音和阿灰录音的录音机;

郑先生妻子有用正字记录的习惯,树林迷路后用正字作记号的阿灰;

马蹄莲多次出现,它代表着永恒的爱:它在郑先生和妻子同框、阿灰和昏迷丈夫同框、郑先生和阿灰同框时均有出现过;

还有同样有在书店留言、同一首歌《雨水我问你》、同一件衣服、猫头鹰守护神……

当最后真相揭开时,原来前文看似不合理的所有细节最终指向本片的主题:爱——藏在细节里的爱。当大脑失去记忆能力时,这些隐秘的爱像写在纸上的文字一样深刻,让郑先生最后依旧能从面目全非的时间里记起妻子模糊的脸,以及他们曾共享的时空。

可能多年后我也会忘记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但我应该会记得曾有一天我独自享有了一面大银幕,共享了他人的一段关于环岛、关于味道、关于雨林、关于海滩、关于一首歌的记忆。

 6 ) 剧情有些拉胯

用了两个失眠的夜晚看了这部片子,这样的电影也确实只适合一个人的深夜。

先不讨论演员演技如何,我能想象得到结局是那种虚幻,重度抑郁症里面的幻听和幻视可能也就是类似于导演想要设计的那个程度吧,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平实,缺乏于类似国外拍过的几部阿尔茨海默电影,比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依然爱丽丝,这两部电影给人的感慨和震撼是强烈的,是激烈的,而我们国内拍的片子比如刚上映的妈妈和本片其实太过于踏实,少了很多的高潮和强烈,抱歉语文水平有限。

影片里面的bug众多,比如为何以前的妻子照顾植物人老公?难道郑先生有过一段植物人的历史?妻子为了唤醒她曾经独自环岛?然后妻子没了,郑先生醒了,听了录音再次环岛? 这个剧情有些过于大条了吧。

如果单独拿中外的这四部电影来比较,我觉得最值得看的是Hopkins的演技和依然爱丽丝的剧情,国内两部虽然更贴近于我们的社会但确实不如另外两个,欢迎来砖。

 短评

这样的电影和这样的风景,都已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了

6分钟前
  • 梨J晚睡
  • 力荐

失眠的朋友可以去看 很好睡

10分钟前
  • 歌德尖塔
  • 较差

关于阿兹海默症的影片,个人感觉故事编排不如《妈妈!》更别说《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等作品,不过这样一部感觉有诚意的电影至少比蛮多或粗制滥造或胡编乱造的国产片更博得我的好感。听到闽南语歌曲《雨水我问你》惊喜下。★★★☆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以为很好看,结果很好睡,再也不相信网上的口碑了。

15分钟前
  • 大上海红牡丹
  • 较差

淡化冲突,安静叙事,仿佛一篇工整的散文诗。虽然台词做作,结尾易猜,却依然乐意沉醉其中,等待记忆的轮回。

18分钟前
  • 大浩Colen
  • 还行

歌厅阿灰登台唱歌时就已经猜到了结局,虽然如此还是挺感动的。两人都很执著,阿灰是对希望,郑先生是对过去。曾经你为我走过的,如今我再为你走一边,跨越时空的旅程,在旅途的终点,我们终将重逢。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意义,但当你去做了那就是它的意义,就如书店里的留言簿,跨越三十年的回复不正就是它所保留的意义么!小岛很美,不知道是在哪?就今年国内电影市场,能有这么一部公路片,我已经很自足了。国内电影对阿兹海默症的挖掘该差不多了吧!

22分钟前
  • 洋葱骑士
  • 推荐

涂们很好,但电影没必要无脑吹,最近怎么阿尔茨海默症扎堆上映,是商量好的吗?

24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很浪漫的寻爱之旅,阿尔兹海默症病人也不是只有苦情。电影名字改成《雨水我问你》就更完美了。

27分钟前
  • 山茶花又开放
  • 力荐

表演不错,也就是表演了,太矫情

32分钟前
  • 较差

生平第一次影厅就一个人,而且整个影院也是如此,周五晚上。为600977默哀。而我也只是为了看看那加起来可能就一分钟的小巷和海岸线。

33分钟前
  • 艾小嬣
  • 很差

当我白发苍苍,永远记得你年轻时的模样;走进老年红包场,最清亮是定情那支歌;三十年的鱼,换个配方只有我能品出异样;泛黄记事簿上,都是青春许诺时笃定的笔力;当我沉睡许久,你在耳畔的长久呢喃将我后半生重启,也让我这一生都沉浸在你的声音和诗句里,一遍一遍,回响到此生的最后。

38分钟前
  • 凸肚
  • 推荐

看之前下意识的以为是一部狗血片,但实际上在设计上很有巧思。广电那里还囤了多少部这样的作品,拿出来放放吧。

39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流了很多眼泪,但不是为电影。

43分钟前
  • 一罐胡萝卜汁
  • 还行

★★★☆ 兩個人的執著,她的執著是陪伴,哪怕他昏迷三年也始終陪伴等待他會有醒來的一天,他的執著是記得,在阿爾茲海默症把他的記憶抹去前用力記得她給他的愛。鄭先生和阿灰,鄭林予和莊一嵐,他們跨越三十年的時空,共赴一趟旅程,進行一場對話,彼此始終都擁有對方,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輪迴。編劇>演員>導演,作為一個內核是敘述性詭計的故事,底牌過早的暴露了,細節上又沒能幫助故事更成立,導演拖了編劇後腿,王真兒演得挺好,奈何塗們演得更好。PS.昨晚睡前想田先生時,突然想不起他的臉了,那種害怕與難過的心情,在今天看電影的時候也照進了電影中。

4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有点无从下口,我明白是在拍什么样的故事,但是情绪又没那么到位。台词太书面语了,不禁发问类似电影的国内编剧什么时候才能让台词有点人味儿?文绉绉得生硬,两位主演演技很好但是前段情绪对我来说进太早了,他们进去了,我没进去

47分钟前
  • 依然是瓜皮少女
  • 还行

戳心的小岛漫游

52分钟前
  • metaphor17
  • 还行

记忆是一种能力,请珍惜。

56分钟前
  • heikafei
  • 力荐

救命啊!不想再看阿兹海默症的电影了,再看下去我就快得阿兹海默症了,没有不尊重病人的意思,单纯针对这类电影。

58分钟前
  • 银敏悲
  • 较差

慢,但真的挺感人的,二刷也哭了

1小时前
  • 是王帅傅
  • 推荐

2017年,北电毕业,受好友海鹏邀请,进入邹导儿剧组,与涂门老爷子,王真儿,一起环岛台湾,拍了这部影片。5年了,其中被口罩偷去了三年,也经历了无数困境和压力,如今终于定档,得以面众。难忘在垦丁沙滩夕阳下的奔跑,迷雾山林潮湿的寻找,青岛老街一束捧花的独行,鹅卵石沙滩怒涛的咆哮……可惜,斯人已逝,但记忆不会灭掉。还好通过电影,能与天国的涂老师再次见到,涂老爷子,想您了。

1小时前
  • 平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