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与小鸟

动画片法国1980

主演:让·马丹,帕斯卡尔·马佐蒂,雷蒙·比西埃尔,阿涅斯·维亚拉,勒诺·马克斯,于贝尔·德尚,罗热·布兰,菲利普·德雷,阿尔贝·梅迪纳,克洛德·皮埃普吕,利奥内尔·夏尔皮,雅克·科隆巴,罗贝尔·隆巴尔,让·梅尔梅,樊尚·蒙特罗贝尔,波佩克,皮埃尔·里施,布律诺·塞尔蒙,让·维姆内,让娜·维塔

导演:保罗·格里莫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2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3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4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5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6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3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4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5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6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7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8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19国王与小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2:56

详细剧情

  塔基卡迪国建立在一片荒漠中。现在正值第三加第五等于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代夏尔国王掌权。夏尔国王不喜欢人民,人民也不喜欢他。国王住在200多层城堡的最高处,而人民则被强迫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做着苦活。城堡里四处都是国王的雕像,画像和眼线。掌握集权和他人生死的国王也有自己的烦心事,他爱上了迷人的牧羊姑娘。但姑娘却追随着扫烟囱的少年,想要逃离这座城堡。二人的出走得到了小鸟的支持。  虽然小鸟极尽帮助,但牧羊姑娘还是被国王逮住,而扫烟囱的少年和小鸟则被关进了狮群。暗无天日的环境让狮子们丧失了斗志,但在小鸟一番煽动下,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雄风。于是狮群和小鸟们向着国王的婚礼进发。最终扫烟囱的少年能否救回牧羊姑娘,夏尔国王的集权世界又能否被打破。国王与小鸟,压迫与自由的故事就此上演。

 长篇影评

 1 ) 你可以只当是部儿童片

但它不是。

这部片子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革命,愚众与野心家》。没错,这就是《小鸟与国王》的“成人主题”。这部动画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调侃了革命。
下面就动画中的人物和情节,分析一下《鸟》背后的台词。


国王——昏君和暴君的结合体。
不事朝政姑且不论,他对身边的大臣随意处决,肯定得不到上层人士的支持;对底层民众,又采用高压政策强迫劳动,以剥削剩余价值,当然也得不到底层的拥护。
这位国王是喻体,那么无能而苛刻的政府就是本体,它也是革命的根源。



牧羊女和扫烟囱工——从体制中逃离的知识分子。
一开始他们生活在皇宫中,互生情愫后私奔——这个举动象征着御用知识分子不愿受束缚,不再为权威服务。他们放弃了庙堂,从体制中逃脱,成为自由人。
但自由之后,他们关心的只是儿女情长——从体制中逃离的人往往不愿再卷入政治纷争,更愿意寄情于山水之间,成为所谓“名士”。这种人对国王并无深仇大恨,也没有政治野心,他们要的不过是独立和自由。



鹦鹉——野心家,煽动者。
鹦鹉是见多识广的草根人物。它环游过世界,精通各种语言。本来可以继续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国王杀了它的妻子,还随时可以要它孩子的命。这种威胁让它不安。
片中有一个细节:鹦鹉把巢安在王宫的尖顶上。
鹦鹉并不是为王室服务的,却赖在王宫边——潜台词就是,来自民间的草根知识分子,期望有一天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但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结果成了徘徊在体制边缘的人。由于出身并非正统,他们不仅得不到赏识,反而被侮辱,只能对政府发发牢骚。他们无以改变现状。
他们看似软弱可欺,但一旦时机成熟,他们马上摇身成为革命领袖。统治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边缘人物的危险,为自己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宠物狗——上层阶级中对革命的同情者。
生活在体制内的宠物狗,虽然知道国王昏庸而残暴,但即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推翻他。他们只能适度的给与革命者帮助。但革命成功之前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
说难听点,这叫吃里扒外。




警卫队——警察与执法者。
他们是忠实的打手,完全听命于国王。警察又分两种,地上的和地下的,论实力无疑是地下的比较强——秘密警察,或者说特务,总是身怀绝技的——不用提不谙世事的私奔情侣,,甚至老谋深算的鹦鹉,都没能逃脱他们的追捕。
除了追查“政治犯”,他们还是统治底层民众的工具。他们严格贯彻高压政策,强制其劳动,而绝大多数劳动的产物都被统治阶级夺走,留下的仅供糊口。
他们虽然身怀绝技,但却是孤零零的个体。这种孤立性,决定了他们只能效忠于统治阶级,成为体制的顶梁。



地底居民——底层劳苦大众,愚众。
他们是受蒙蔽的一群,住在地底,见不到阳光。他们已经被洗脑,习惯了国王的剥削,并没有反抗意识,没有革命诉求。关于自由,他们只是道听途说——小鸟和阳光仅仅存在于盲艺人的歌唱中。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被剥削。但若说他们麻木,他们却也是接纳性最强的一类人——他们可以接纳暴政,也可以接纳盲艺人的歌唱,更不反对革命——对于底层来说,生活已经坏成这样了,难道还能更糟糕吗?



盲艺人——底层的自由人。
盲艺并不像其他地底居民一样劳动。他逃离了统治者的奴役,沿街卖唱,过着自由而清贫的生活。
和鹦鹉所代表的自由人不同,盲艺人代表的自由人没有明确的立场,他只是个无知且无畏的乐观主义者,哪怕在狮子群里也可以开心的演奏。当鹦鹉在进行煽动性演说的时候,他不解其意,只是随声附和,无意中起到了煽风点火的效果。
而那对私奔的情侣,向往的也就是盲艺人的生活状态。牧羊女和扫烟囱工,即时住在王宫里,也还是是底层人。也就是说,他们心中向往的是底层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为此他们可以放弃物质上的享受。



狮子——盲流,罪犯,无业者,底层中的底层。
国王对狮子们并不好,经常让他们挨饿。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活物就一拥而上,无意中成了国王的帮凶。
狮子所处的是底层中的底层,对现实强烈不满。这个阶层通常是被忽略的,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一旦被煽动,破坏力相当惊人。
野心家鹦鹉就利用了这个阶层的特性,打着“告诉你们真相”的招牌,进行极富煽动性与欺骗性的演说。他告诉狮子们:牧羊女的羊本来是给你们的,现在国王把牧羊女抢走了;只要推翻国王,就有羊吃了!
不明真相的狮子们十分恼火,觉得国王损害了他们的权利,冲出了笼子,走上了街头。
但革命成功以后呢?狮子就有羊吃了吗?
恐怕还是要被关回到笼子里罢!


机器人——军队。
野心家鹦鹉明白,光靠狮子还不够,要让国王下台,必须掌控机器人!而且机器人并不直接受国王操纵,它是由操纵室里的人操纵的。
军队是由掌握兵权的人操纵的,鹦鹉杀死了掌握兵权的人,操纵了军队,顷刻间王宫就变成了一片瓦砾。
军队本来是用来巩固统治的,但叛变之后,却能立即粉碎原来的统治阶级。


故事的最后,机器人孤独的坐在皇宫的废墟之上——革命成功了,暴君下台了,但国家也破败了,重建可比颠覆跟困难啊。
机器人打开了鸟笼,鹦鹉的儿子飞了出来。这是导演美好的愿望——新的统治者能给有思想的人以自由。
但,往往,这也仅仅是美好的愿望。回到片头,看着野心十足的鹦鹉对这场暴动津津乐道的时候,这便更像反讽。

 2 ) 国王和小鸟



记得最近几期《看电影》的附刊里曾经介绍这片的蓝光版,标题是这样写的: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看童话,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我愿意相信此言不虚。
说来是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再读童话了。满柜子所谓的大人文学,名家名著名篇。习惯了解构句子的含义,觉得人心那么大,人们那么复杂,世界那么苍凉。不够强大是不能活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所以请强大再强大,可以燃烧小宇宙,保护自己渺小的内心。
可是,却还是那么喜欢童话。喜欢多萝茜和她的魔鞋,喜欢稻草人和它的心脏,喜欢彼德潘和他的乌有岛,喜欢小王子和他的玫瑰。我愿意去相信,我之所以没有童话主角那么美好的命运都是因为我还不够天真认真勇敢坚强。

说回这次的动画。真的已经是很老的动画了,我看着1979看得是心惊胆寒。原来在那么早的时候,人家法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动画不是骗小鬼玩的东西啦?第三加五等于八加八等于十六陛下是多么明显的特指,路易十六先生的形象,无比戏谑地放到了屏幕上,罗圈腿,八字胡,斗鸡眼的国王陛下。暴虐成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毫不犹豫地按下按纽,把那个人送到十八层地狱中去——据说那监狱讽刺的是巴士底狱。画师给他画像,明明是斗鸡眼却不让人画出来,一个按纽一按,一个灵魂又成功归天。
画中的国王喜欢上了另一副画中的美丽牧羊女,不料人家却心有所属。于是他从画里跳出来,用真国王的按纽把真身送入地底,自己则率领着广大警察去追逐那个美丽的女子。后来在小鸟的帮助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那座恢弘却冷酷的宫殿,也在小鸟操纵的机器人的工作下,轰然倒塌。而机器人用最后一点力气砸掉的,是一个囚禁小鸟的笼子。全剧终。

童话就应该是这样的,让孩子看到孩子该看到的东西,然后让成年人来思考成年人的东西。根据安徒生的《扫烟囱的人和牧羊女》改编的动画,却全然成了一曲大革命的赞歌。爱情,只是作为自由的陪衬,在一边引领故事的前进。事实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也决不是这对肤色不同的恋人,而是那位始终坚持希望的盲人,那只固执地索取自由的小鸟。
宫殿的设计极尽穷奢极欲,上面只有国王一人享用,而贫困的底层,则居住着绝大多数的民众。形象的等级制度就这么被寥寥数笔勾勒得淋漓尽致。而国王的电梯中播报的种种部门又表现出了机构的臃杂。连妇女使用的伞都单独开放一个房间,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而那些警察们为了讨好国王不惜一切代价也反应了一种小人的居心与无奈。国王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骷髅般的按扭,用于随时把人送下地狱。记得看哪篇报道,说斯皮尔博格先生小的时候曾经被《白雪公主》中的巫婆吓得厉害,甚至后来大了想起来依然觉得恐怖。现在想想,其实这个随时能把人扔下底狱的装置是何等令人胆寒,暴虐二字简直就是力透画面!
而相对这些丑陋的上层人物,那些住在城堡最下层的民众却如此熠熠夺目。那个拉手风琴的盲人,热爱音乐,性格乐观,他固执地相信着光明和温暖,即使他看不到。“我知道还有另一个世界存在!”似乎也点明了动画的一个主题。一定有一个不存在压迫的世界存在,那里阳光照耀,世界温暖,有小鸟自由地歌唱。而他在地狱中对着凶猛的猫科动物歌唱的画面也让我记忆犹新。无论是何等残暴的人,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也还是一样的。
最后说那只神通广大的小鸟。他敢于当面斥责国王的色厉内荏,敢于帮助那对恋爱的情侣,然后甚至于说动了监狱中的虎豹豺狼一起去反抗国王,最后直接开着机器人把全部宫殿摧毁。不得不说,这小鸟拥有良好的演讲口才,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影射了什么——毕竟,好的口才马丁路德金可以用,希特勒也能用,小鸟在这里反抗暴力权威,但我觉得某元首似乎就不这么单纯了。语言的力量是任何暴力都难以企及的,但同时,语言本身也是种暴力,完全看使用者的人品了。
而后来的机器人则更加简单明了。如果机器人就象征着暴力机关的话,那么刀的作用是很简单的——用在谁手里,就是什么作用。他在能量用完之前砸碎的笼子似乎成了结语——暴力的唯一正确运用只是摧毁牢笼。然后它摆出一副思考者的样子(是在叫大人们都坐下想想吗,笑),全剧就如此剧终。
没有想象中的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暴力摧毁的不仅仅是国王的宫殿,也同样摧毁了民众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之后该怎么办呢?这似乎就是留给观众思考了。

现在想想,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小时候看过如此多的经典动画,那个时候国内的动画还好好的,没有被蓝猫集团占领,被骂得要死的魔方大厦也一如既往地吸引着我的目光。而对于外国动画的有选择接受也不像当今的一致对外,我居然在那个时候看到了《萤火虫之墓》和《国王与小鸟》之类无比经典的作品。想想真是幸福啊,当时人们还不懂什么叫做萌,动画还没有完全沦为服务业。
本片的导演是保罗•古里莫,被称为“法国动画仅存的电影大师,他就是动画电影界的良心”(话说这话我貌似听过,是在说宫老爷子),该片的艺术性、寓言性都高得令人非常发指,难怪到现在出了珍藏版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骛。
嗯,希望去世已经十三年的导演爷爷安息。

==============一点别的问题===================

革命赞歌。
没错,如果是如此暴力的君主杀了也就罢了。可是本着自己奇怪的考究癖,还是去重新研读了一下法国大革命。令人奇怪的很多问题现在依旧困扰着我。路易十六令人意外的是个知道改革的人。而且相对而言,法国当时处于相对低压的统治下,所谓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的笺言似乎失去了作用——难道真的是因为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所以无法容忍现实的惨烈么。
而且,对于巴士底狱的攻陷,也让我觉得很是不解,当时里面明明只有七个犯人,如果真是暴虐成性的国王,怎么可能在最著名的监狱里只关七个人。况且民众对于国王的亲属也似乎太狠了……人权宣言不是说了人人平等么,既然是平等,就无所谓是谁的子孙……
啊啊,反正我是个无知的理科生——用一句新学到的话来结束这迷惘吧——“人类还真是让我琢磨不透”。

 3 ) 也许世上只剩下这一块净土

刚毕业
工作半年
怎么感觉已经苍老如许

从来是爱做梦的人
不屑于现实琐事
亦一直赞赏契诃夫金句:
“生活是由灾难、琐事和鄙俗行为组成的”

厌恶由孩子成为所谓大人的过程
一直渴望自己还是那个脸上带着微微脆弱惶惑神情的小女孩

记得电影里清俊色彩与忧伤曲调
随时出现的地洞亦成为童年梦魇

我爱的片子

也许世上真的只剩下这一块净土

特别是在岁末年终时候
特别是连续腐败几场以后

我的面部肌肉很酸痛
刻意上扬的嘴角暴露我的猥琐

 4 ) 政治正确的世界

理所当然地,给了这部动画五星,但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本片的主题显而易见,“专制是一种必将被自由击败的邪恶”,毕竟我们都赞成“专制是邪恶的,自由比专制好”,所以,站在政治正确的角度,我们很容易为本片所打动。但我不禁想:如果有人用同样的质量制作了一部主题截然相反的动画,我们又会怎么评价它呢?想必它得到的评价也会截然相反吧。由此,我就有一个疑问:本片的价值,究竟是来自它的艺术性呢,还是来自它“政治正确”的主题呢?

因为“政治正确”,所以专制一定是邪恶的,自由一定是必胜的。因为“政治正确”,就可以脸谱化地塑造好人和坏人,就可以对号入座地影射现实,就可以用说教的口吻宣扬主题;可是,设立这样一个“政治正确”的界限,不容逾越,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专制?

Revolution,Revolution,机器人把宫殿砸成一片废墟是很爽,可在那之前、在那之后呢?这个王国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在一片废墟、万民离散之后,接下来要干吗?导演没有作出说明,也没有给出解答(本片甚至有滑向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就拿本片主要影射的法国大革命来说,是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了当时法国的状况,不是说一句“XX人/XX制度坏”就能解决的。如果按照本片的描述,统治阶级的一切罪恶都是源于他们邪恶的个人品行的话,那么,我想问:假如夏尔十六世是一位仁慈的贤君,人们还革不革命呢?——法国人推翻“夏尔十六世”十几年之后,当年的革命群众不是也在用同样的热情高呼“皇帝万岁”吗?

总而言之,导演耽于自己的浪漫主义,只强调革命破坏的一面而不涉及它建设的一面,更没有探究到革命背后的根源,这样只会损害本片想要宣扬的主题的现实意义。“政治正确”永远是短暂的,立足于“政治正确”的作品,无论多么高明、多么真诚,都无法避免在时过境迁之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危险。

PS:小鸟在地牢里说服狮子那一场,真是尽显街头煽动家本色:煽动狮子革命,靠的不是“国王作恶多端,关了你们这么久”,而是“国王抢走了牧羊女,她的羊原本是给你们吃的”——先不说牧羊女的羊是不是给狮子吃的,那些羊本身还在画里呢……

 5 ) 爱情或者政治的寓言

       最近看了不少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国王与小鸟》和《Sita Sings The Blues[蓝调之歌]》。

    爱情或者政治的寓言:《国王与小鸟》(LeRoietl’oiseau)

任何电影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牧羊女和扫烟囱工人〉。法国制作。在导演Paul Grimault和天才的Jacques Prevert完美合作下,全片活泼生动,自始至终贯穿着智慧、幽默和政治色彩。应该是影射法国大革命吧。

    经过自己画动画之后深刻体会到,动作真的好难想啊= = 节奏也很难把握,因为没法直接看到效果,只能凭感觉,等到一张张扫描连贯之后才能看是不是要补画。一秒当时画的最少的12张。所以1个多小时的影片就要多少张。就算是动作交给原画来做,一秒也至少5张。所以说,这部影片的动作真的是很棒啊,每个动作不多余又充满趣味,一看动作就能看出人物的个性。最喜欢国王的走路姿势了~~好娇羞啊~~

得奖记录:法国Prix Louis Delluc大奖年度最佳影片(1979)

      独特的法式幽默,独特的想象与思考,独特的风格,很值得一看的经典法国动画~

 6 ) 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

保罗格里莫尔_国王与小鸟_1952

6.8

路易十六是独裁统治,雅各宾派也是恐怖专政,但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不该因此被否定:牢笼的确被砸破,原有集团开始出让利益。德国的古话是“远行者必会讲故事”,本雅明说一切历史都只是“叙事行为”,是“胜者的清单”。当小鸟走到银幕中心,诡异的国语配音响起,以夸张的语调自称完全真实的故事,观众不免心里泛起质疑。

我总体来说很喜欢这部,它自有些独特而有趣的气质,画面活力极其感染我,主题和故事又比较直接。可它令人愉悦的同时也令人困惑,观影途中最别扭处是小鸟进入地下城后,尤其是与狮子共处时的表现。大抵和假县长推翻黄四爷的过程相似,政治指涉倒无所谓,但其“历史就是精英的历史”这种视角和姿态不仅使故事可预测性变得极高从而令人兴致索然,还简化了这种斗争结构。

安徒生原著里,牧羊女与扫烟囱的人愿望无比单纯,只要远离碗柜,奔去外面广大世界。但在这个独有的时局气候里,他们的故事便在国王与小鸟前沦为配角甚至是工具。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和这个国家所有民众都并不是朋友。出自小鸟之口的话传递出的信息是,他便是那个能规定人民之敌是谁的胜者,而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只是他煽起革命的引火线。

电影在建筑上所突出展现的想象力,尤其是它的纵向调度,深得集权统治精髓,即国王依托于城堡所进行的空间规训。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也是这样的建立方式:老大哥之下是核心党,核心党下面是外围党,外围党下面是处在社会最底层失语无声的无产者群众,他们占大洋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在这里,国王对空间的入侵是借警卫与机关加以实现的。

福柯说“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而集权主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入侵民众的公共生活。地下城的工厂空间是统治阶级所希望的终极形式,所有个体的动作降低为绝对不变的一致,和温斯顿在日记里说的一样,“我们是死者”。与之相对立的是,小鸟要颠覆这层威权统治,他先扰乱了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以物质产品的多样挽回主体性,再随之摧毁国王所建立的空间秩序。

浓厚的精英视角下,群众显然是愚蠢而没有方向的。自由在地下城的民众心里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本雅明所说如“动物般原始的激情”,渴望看见太阳和飞鸟;但他们同样缺乏“动物般原始的洞察力”,肥壮绵羊被国王抢走的宣讲毫无信服力,却让猛兽们走上街头。随后故事走向也愈加疯狂,但我始终不确定究竟是这些台词本身令人毛骨悚然,还是国语配音令人毛骨悚然,亦或都有。

结尾场景里巨型机甲俯首而坐,右肘置于左膝上,手托着下巴和嘴唇,眼窝深陷、低视平地,这是罗丹的思想者。实际上压迫者也假它之手,革命者也假它之手。格局更替后只有它能留下,那么它的记忆便无比重要,因为思想者姿势的存在就意味着主体尚未消亡。

创作者当然既阐明了国王与小鸟两者同样的危险性,也赋予了砸碎笼子那样童话般的愿望。所以我最后也暂且放过令人困惑的部分,借温斯顿日记里的高亢情绪来结尾:“千篇一律的时代,孤独的时代,老大哥的时代,双重思想的时代,向未来,向过去,向一个思想自由、人们各不相同、但并不孤独生活的时代——向一个真理存在、做过的事不能抹掉的时代致敬。”

 短评

毁灭王国的不是底层的市民,而是被囚禁的野兽和国王的战争机器!更可怕的是,毁灭之后只有战争机器还伫立在那儿,文化早已荡然无存……

7分钟前
  • fight2010
  • 力荐

本片与《天鹅湖》、《龙子太郎》、《熊猫的故事》并称上译四大经典译制动画。

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应该会是西维亚·乔迈喜欢的作品吧。相较1952年的半成品《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说是半成品其实完成度很高),是个去迪斯尼化的过程。

1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法式幽默,将严肃的主题用极其幽默、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藏在童话里的罗曼史。它仿佛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史诗,更像是一幕幽默而隽永的哲理剧,阐发着法国人对时代和社会的理解,也表达着人们对纯洁爱情与永恒自由的终极向往。--短评《国王与小鸟》『Lab』

18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儿时印象深刻的动画。在我幼小的大脑里还没有形成浪漫和奇幻的概念时,这部动画成了我最直观的导师,这种近乎盗梦空间式的概念植入,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法理解,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从网上看看这部动画,然后评价没什么意思的人更没法理解。后来的天空之城,ICO,旺达与巨像这些达到艺术品水准的动画和游戏里都能看到这动画的影子。

19分钟前
  • 虚构天堂
  • 力荐

#电影建筑学动画。与政治隐喻相比,更惊叹这部动画的「世界建造」,王国即城堡,城堡边是沙漠,国土分为城堡体顶层(国王居住)和地下城(底层人民居住),除了明显的阶级象征外,还装置了许多城市风景:威尼斯、布鲁塞尔和拜占庭+哥特、蒸汽朋克风格的城堡建筑,故事也是从上往下进行,开头看得让人恐高,结尾的地下世界非常灰暗无明,令人生畏。

22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反乌托邦科幻政治爱情寓言动作动画……深刻得可怕——也乏味得可怕!片子里唯一喜欢的是音乐,做得非常不错。故事唯一还算有意思的反高潮的就是扫烟囱的和牧羊女在一起但是已经一切都变成了废墟,小鸟是那个实现变革的角色,也是毁灭一切的推手。

24分钟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纪念碑谷》怕是随了这个?那城堡真是漂亮非凡,遍布的机关、坐骑与道具,更是充满想象力与趣味性,实在喜欢得很。故事主体越单纯,指涉寓意越繁复,独裁与自由、说客与愚民,懂了,就似乎离那孩童远些。话说,真王去哪了……不明觉厉。

2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1.极权与个人崇拜之下,国王肖像遍布王国各处,连绽放于空的烟花也不放过。且多次戏仿经典艺术品,妄图比肩历史长河中的瑰宝。2.国家机器在谁手中谁就是爸爸,枪杆子出政权是不灭的真理。3.以为在为自己而战,其实不过是野心家的一把枪。4.彻底的革命都必须以颠覆摧毁为代价,颠覆之后会更好吗,不知道。资料馆修复版。

28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影射了法国大革命,夏尔十六代表着路易十六,是暴君的象征。他被自己的画像扔进陷阱,暗示着自恋会让他迷失自我,死于自己的暴政。小鸟是思想家,环游世界,见多识广,可以通过激情的演讲发动g命。男女主是体制内底层的代表,从画框逃脱代表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底层居民代表着体制外的人民,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盲艺人代表着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他们还掌握着艺术,可以抚平内心的伤痕。猛兽代表着囚犯,他们身处囹圄,无意识的成为了统治者的帮凶,但也能成为g命的力量。最终思想家通过煽动性的演讲团结囚犯和底层人民发动g命,掌握了机器人代表的军队,推翻了暴政。机器人摆出思想者的姿势,反思g命的成败,它摧毁了旧的体制,也让国家沦为废墟。但他放走了小鸟,说明导演还是持肯定态度,至少它让孩子获得了自由。

30分钟前
  • 萌萌
  • 推荐

虽然是动画片,但是很有趣,含义也挺深的!

31分钟前
  • 👹天神的审判
  • 推荐

生活多美呀!太阳就要放光芒啦! 很快就会见到鸟啦!“更相反他们可以干苦工这不很好吗?”“你不是答应让他们自由吗?” “干苦工我的美人干苦工就是自由” 法国人就4浪漫。。。 没太想明白狮虎的代指 建筑和喋喋不休的台词真是有爱。规矩讽刺政治剧一出。

36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真實的鐵巨人──對底層人民唯唯諾諾,對跋扈國王重拳出擊。虛假的鐵巨人──對美國孩子唯唯諾諾,對機械哥吉拉重拳出擊。

4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il y a des films qui résistent au temps. Même pas une ride. Visionnaire et transcendant

46分钟前
  • KUMA
  • 推荐

79年的动画可以赞成这样。法国人真牛逼。

50分钟前
  • 可乐杨
  • 力荐

特别可怕的政治寓言,似有影射法国大革命。感觉国王和小鸟都是反角,国王代表专制统治阶级,自不必多说,小鸟却有代表革命投机主义者的嫌疑,极富煽动性,善于拉拢各方势力,即便是野兽也能为其所用。最终,战争机器毁掉了文明,民众只能流离失所。所以,在我看来,此片并不单纯是在讲自由,也是在讲一切自下而上的革命暴力对文明的摧毁,这是自由的代价

53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推荐

其实仔细想想这片子很阴森

55分钟前
  • 人倒馍散
  • 力荐

2019.7.27.电影资料馆. 现代政治寓言故事,在法式幽默揶揄和可爱生动的童话角色背后,藏着让人背脊发凉的极权政治暴行和现实性反思。国家机器高耸入云,地底城民从未见过太阳与飞鸟,随处都是铲除异己的按钮,流水线式的偶像崇拜,易受煽动的暴民,自下而上的反抗,抗争完的虚无。配乐成熟,城堡构想很妙,画中画的情节又添童话色彩。

56分钟前
  • 番茄长颈鹿
  • 推荐

这片子十分的闷,而且我实在没看出好在哪里..所以我深度怀疑我是没看懂

57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真没啥意思,据说片子处处是隐喻,可我一个也不想知道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