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3

主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俐  葛优  

导演:陈凯歌

 剧照

霸王别姬 剧照 NO.1霸王别姬 剧照 NO.2霸王别姬 剧照 NO.3霸王别姬 剧照 NO.4霸王别姬 剧照 NO.5霸王别姬 剧照 NO.6霸王别姬 剧照 NO.13霸王别姬 剧照 NO.14霸王别姬 剧照 NO.15霸王别姬 剧照 NO.16霸王别姬 剧照 NO.17霸王别姬 剧照 NO.18霸王别姬 剧照 NO.19霸王别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28 10:31

详细剧情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豆瓣

 长篇影评

 1 ) 《霸王别姬》最后程蝶衣为什么选择自刎?

写在前面:没想到这篇文章在现在火了,笔者也非常喜欢这个电影。公众号《侠影映画》

笔者wx:pwx1240177979欢迎和我讨论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豆瓣或者订阅下公众号。这篇文章写了三天,大概一万多字,原创不易,喜欢就点个赞。文章总体上删除了部分文革的,剩下的就是这些了。笔法比较青涩,希望大家海涵。欢迎有独特见解的朋友交流,留言。你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论《霸王别姬》中创作手法

——浅谈《霸王别姬》

作者:二十八画书生

《霸王别姬》是中国大陆电影中封神之作。以国粹京剧艺术为代表,通过讲述京剧艺艺人学艺的成长故事,将故事发展脉络贯穿中国近代史,可谓是史诗巨制。从一九九三年到现在,该片也是中国唯一一部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本文主要从剧中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通过道具细节和视听语言进行分析。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艺术品,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设计那是不足以成为经典之作的。影片将电影符号象征和隐喻运用独到,在影片中人物形象设计上关键起到关键性作用。影片中程蝶衣阴柔的形象塑造来自影片中三个关键人物对他的三次男性性别阉割。影片中第一次阉割是程蝶衣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阉割,把身上多余的一处切除了。程蝶衣在影片中一直扮演角色是旦角,众所周知培养一个旦角很难,培养成大器那更难,因为除了先天条件之外,还需要他自己从心底对角色女性化身份的认同。所以他才会一直念错词,原因是从心理上抗拒承认自己女性化这个身份。不过为了当时各方的利益需要,需要他成为女性化的角色,因为培养好了一般都是戏班子里的台柱子。要不然后面师父打他的时候也不会说,“打死了就解散戏班子散伙。”师父打其他人的时候没有这么狠,原因是恨铁不成钢。在现实中男性要成为女性,也是需要把身上某一处给去了。这个阉割是母亲为了他符合戏班子标准对他一次伤害;看似是无意中的切除,其实是主创团队对影片的刻意安排。所以他报复的方式是在众人嘲笑他从窑子出生时,立刻就把母亲唯一给他留下的大衣给烧了,从里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有自尊,敏感,倔强的性格,同时也象征着他和母亲的一个了断。第二次阉割是唱“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戏班子需要演出机会,他心理上的潜意识还是男性,所以导致无法接受自己角色需要女性化的事实,即使师父把他的手掌打的稀烂,仍然把台词念错,这时师兄亲自用师父的烟锅捅了他的嘴巴。烟锅的象征寓意不言而喻,同时也是“阉割”的谐音。这时台词没有念错,这说明他已经开始慢慢地接受自己女性化的身份。第三次是最残忍的一次阉割,被变态老太监张公公欺辱;从台词中的老规矩,到看见弃婴之后不顾师父反对母性爆发坚持收养。程蝶衣的母性爆发,从抵抗慢慢妥协再到到已经完全认同自己女性化的身份。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戏剧性的伏笔。

影片中典型人物霸王的角色段小楼的三次拍砖头也很有寓意,第一次救场被师父教育下三滥;第二次在窑子里救菊仙;前二次都是把围观者吓住了,暂时性的缓解了矛盾;但是到了第三次,拍砖再也没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矛盾这个大板砖面前,他碰的头破血流。前半部分的二次拍砖可以也可看出他曾经是勇敢仗义的血性男儿,但是到了第三次为什么不行了呢?因为前二次的只是外部因素矛盾,而第三次则是自己的朋友出卖了自己,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很识时务”的他批斗的时候就背叛了兄弟和妻子。

影片中三次出现的壁画大背景是名画《同光十三绝》是十三位京剧艺术的奠基人,也可以说是京剧艺术的祖师爷。第一次出现是在小癞子上吊自杀的场景,背景就是这个画。第二次出现就是在师父唱完夜奔倒下,背景画面仍然是这个画。第三次是小四受罚的时候,背景《同光十三绝》缓缓的落下,这也暗示着京剧艺术即将走向低谷。在戒烟这场戏中,镜头先上给了金鱼特写,然后再转向隔着屏风披头散发的程蝶衣,注意一个细节,程蝶衣蓄起了长发。金鱼,屏风上的牡丹花,长发。这些电影符合的出现是为了展示出一种畸形的美。而里面的焚稿撕扇,出自《红楼梦》黛玉焚稿,晴雯撕扇。黛玉和晴雯的命运结局令人唏嘘。而这一情景再现,亦是为了暗示结局程蝶衣也是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

影片中剑也是一个特殊的道具,是贯彻电影的一条主要线索也是一条明线。

剑的第一场出现是在张公公府上,二人第一次见到剑,段小楼说:“项羽要是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毫不掩饰对剑的喜爱。第二次出现是在袁四爷府上,剑只是一个玩物,送给了蝶衣,程蝶衣牺牲了自己获取了这把剑。第一次送剑给师哥的意义有二重,一是为了京剧艺术想成全师哥成为真正的霸王,因为他说霸王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二是剑作为一个信物代表着程对段小楼的情感寄托。所以师哥没有认出这把剑的时候,程蝶衣才愤愤地说以后各唱各的。因为不管是戏里戏外,师哥都辜负了他的一番意。第二次送剑是在戏园子大街,把剑送给卖西瓜的师哥;在苦难中,程蝶衣主动传递出和好的信号,段小楼也想唱戏。剑在这里可以看成维系二人情感的纽带。第三次剑出现在批斗大会上,段小楼毫不犹豫把戏服扔火堆,但是扔剑的时候明显犹豫了一下,因为剑是程蝶衣送的,是有感情的。所以菊仙拼命从火坑里面把剑拿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剑对程蝶衣的重要性,所以批斗完了之后把剑还给了程蝶衣。程蝶衣和菊仙这场戏中没有一句话,把剑交给了程蝶衣。只有一个眼神上的交流,菊花回头看了程蝶衣,这个镜头意味深长,她明白程蝶衣对霸王的执念,也看透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霸王的虞姬这个虞姬只能是程蝶衣,所以回去就自杀了。第四次剑的出现是在程蝶衣穿着虞姬戏服带着剑去找师哥,剑的镜头一闪而过,菊仙自杀了。这场戏程蝶衣在得知菊仙死之后的,明显,程蝶衣也明白了菊仙对段小楼的爱情是多么的贞烈,用生命捍卫自己干净的爱情。所以是菊仙让他妥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师哥心中位置永远不会比菊仙高了,这也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出现过很多“霸王”的形象,但是真正的霸王是谁呢?其实影片中只出现了三个假霸王,一个真虞姬。第一个是死去的小癞子,小时候的假霸王,吹牛说吃了糖葫芦自己就成角儿,不怕师父打,结果自己怕挨打上吊自杀了。小癞子也是想成角的,但是贪玩,怕吃苦。不是吃这碗饭的料,糖葫芦代表着是甜,死之前他把其他的糖葫芦吃完了代表着他享受完所有的甜。只看到眼前的甜的人,亦是当不了霸王的。最后霸王面具只盖在了他棺材上。

段小楼是一个假霸王,真霸王是有情有义的,而他可谓无情无义。为什么他和程蝶衣出生和经历差不多又师出同门但是他的霸王却没有程蝶衣的好?除去天份这一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只把京剧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罢了。他不喜欢和指出不足的袁四爷讨论京剧,喜欢逛窑子,为谋生去卖瓜,程蝶衣为了救他去给小日本唱戏,他反而羞辱。菊仙爱他一辈子孩子都流产,到头来却说:“不爱她”并且要和她划清界限。程蝶衣给他送剑,意思是想成全他成为霸王,正如当初他成全了程蝶衣成为虞姬,但是段小楼已经忘记当初的承诺了,剑也认不出来了。他辜负了菊仙对她的爱情信任,批斗之前,两人当夜喝酒,她问得是段小楼会不会不要她。而不是担心即将来浩劫。可以说程蝶衣与菊仙的最终命运走向也往往和他的选择息息相关。

袁四爷同样也是一个假霸王,他的身份是一个资深的戏迷。但是他只是满足个人的私欲,利用程蝶衣失去师哥的空档期,诱导并程蝶衣占有。这种将美好事物强行占有获得满足感是一个极自私的行为,说他是戏霸毫不言过。但是他是整个电影中为数不多懂戏的人,他是当时旧社会里的贵族,在当时旧社会中京剧只有贵族才可以经常看见。他在法庭上的发言也发人深省,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被检察官称为淫词艳曲,“如此糟践戏剧国粹,到底是谁辱我民族精神,灭我国家尊严?”一语道破普通国人看戏纯粹是外行看热闹,娱乐性致死第一。京剧艺术只是当权者娱乐的一个工具,他们只是下九流的戏子,而不是艺术家。在影片中,国民党伤兵看戏,拿手电筒捣乱,砸了戏场。完全就是毫无组织纪律只会欺压百姓的溃败之师。而八路军进城解放北平,程蝶衣因为吸大麻唱功下降,但是纪律有序的八路军并没有难为他们,而是合唱起了军歌。他们懂戏吗?不懂,但是尊重上台表演的艺术家。大部分普通的国人是不懂戏的,而懂戏的贵族袁四爷,逃不过被枪毙的命运。他和太监张公公在对待美和艺术上是相同的,那就是占有,他爱的不是程蝶衣,爱的只是程蝶衣扮演的虞姬,换句话说他爱着的只是京剧。他的角色设定,和老太监张公公设定一样,是从侧面衬托出程蝶衣的艺术高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都是旧社会贵族的代表,看似气焰嚣张,可以在北洋,抗日,民国时期活下来成为一时霸王,但是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这些人假霸王的面具被人们群众彻底的撕下来。

电影《霸王别姬》以讲述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人的人生命运情感纠葛展开的,从表面上很容易理解为他们三人为三角关系,其实并不然。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三种独立但是又交叉影响的平等关系。人们常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而电影则打破常规上演了一出“婊子有情,戏子有义”的大戏段小楼很大程度是扮演了程蝶衣家长式角色,从小到大都是段小楼照顾程蝶衣的,这种照顾是一种家长式的照顾而非暧昧式,在关老爷子把他们喊过去痛骂那场戏中,跪在师父面前的二人亦如昨日重现般,感受到属于小石头对小豆子毫无保留的关爱,段小楼内心深处仍然保护着蝶衣,所以菊仙离间他们关系时他才那么愤怒,因为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程蝶衣。而关于段小楼对蝶衣的关系的问题,并非只是简单同门师兄弟之情,他明白程蝶衣对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是装糊涂的,不捅破那层窗户纸。日本人进城的时候,喝醉的他问蝶衣去哪。所以说他对程蝶衣的感情更多是亲人式的。他对菊仙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先是不计前嫌娶她当老婆,菊仙也喜欢他身上那股子英雄救美的豪气,并且生活中陪着他度过了朝代更替,教他怎么样去适应环境,慢慢的他变成了毫无霸王气概的人物。批斗中,他划清界限说不爱菊仙,实际上是想保护菊仙。但是他没有想到菊仙性格贞烈,话说出口,就成为压死菊仙最后一根稻草。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菊仙就是典型代表。她的聪明和魅力,身为风尘之人但用情至深,对段小楼的感情,并不比程蝶衣对师兄的少。她在感情上亦是想和段小楼从一而终的。另外她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人,聪明体现在,明明是自己要离开窑子的,但是说自己被花满楼赶出来,并且光着脚丫子去找段小楼感谢他英雄救美,接下来讲自己要以身相许。并且威胁说不收留大不了再跳一次楼。那爷的台词代表着观众们的心声:“我服,这tmd就是一出大戏。”妓女成功洗白,并且嫁给当红名角,的确是一出好戏。另外细节体现在,出嫁那天掀开盖头自己把红毯一脚踢开,倔强要强的性格形象塑造的很成功。用剑做物证逼迫袁四爷救程蝶衣也是令人记忆深刻。戏剧讨论会给段小楼送伞,暗示他在革命小将面前发言。但是菊仙也有她的性格悲剧色彩在于她是一个性格刚烈女子,她是段小楼生活中的真虞姬,丈夫说了一句违心的不爱了,穿着嫁衣上吊自杀。她在程蝶衣戒毒的时候,母性爆发抱着程蝶衣。其实程蝶衣不是恨她,而是看见她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因为都是窑姐出身。所以她后面文革从火中抢剑,给程蝶衣送剑,可以说是识大体,愿意牺牲自己成全他们二人。她和程蝴衣争风吃醋,目的是捍卫自己的爱情婚姻,她的死因之一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一而终,她的价值观是爱情至上。悲剧是在她和程蝴衣一样相信段小楼是真正的霸王,戏里戏外段小楼都不是盖世英雄也不是霸王,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行业内有一句话叫戏比天大,讲的是对艺人对艺术的崇高追求和热爱。程蝶衣到死都践行着对京剧艺术的从一而终。正如影片中所说,“不疯魔,不成活”;达到一个“人戏不分”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京剧行当里的大师级别,程蝶衣的身份更像是一位活自己艺术理想象牙塔里的纯粹艺术家。改朝换代在他看来是家常便饭的事一般,不是很关心,小日本打进中国增兵华北,爱国青年游行示威。他倒说领头喊的青年有唱武生的气质;路上聊的也不是家国大事,而是问第一次演《霸王别姬》是在哪里。救师哥而去给日本人唱戏,在法庭上说青木是个懂戏的日本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人是有国家有民族。程蝶衣的命运悲剧之一也在心中国家和民族意识薄弱。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可谓是政治敏感觉悟低。这也为他日后因为错误的行为付出惨烈代价埋下祸根。程蝶衣对师兄的感情,私以为有二种,第一种是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的爱,比如拿宝剑成全师兄,想让师兄成为真霸王。就因为师兄说了一句,“项羽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第二种是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从小没有父爱,讨厌母亲是妓女,也为后面拒绝承认菊仙埋下伏笔。从那场被袁四爷撞见的嬉闹戏中,分明就是一对打闹的情侣一不小心让人看见了。在镜头语言中,先是程蝶衣的手二个特写,接着一个全景的画面交代场景然后一个中景这时候的镜头是二人四目相对。看见袁四爷之后又赶紧松开。程蝶衣在师哥说要娶菊仙的时候,明显就是小女生的争风吃醋一般。程蝶衣选择在文革结束之后自杀,因为历经文革,他的男性意识已经醒过来了。有台词为证,把当年唱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唱错回来。这里他明白自己的性别是男性永远都不会成为真女性的虞姬。作为艺术家中理想主义代表的程蝶衣当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拔剑自刎。

影片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当时中国电影处在第五代导演创作高峰时期,几乎每个导演都在拍艺术片。用自己的艺术的方式记录着那些不堪回首的年代,是当时艺术创作人员的一种方向。另外当时主流的伤痕文学的影响巨大。面对疯狂的时代,导演自己也是红卫兵之中的一员,一定会去反思那段历史,也会用独特的方式讲述和记录。与张艺谋电影《活着》《归来》的隐喻讲述不同,影片可以说真实还原当年的批斗情景,一片江山满地红,革命小将人手一本红宝书。批斗的戏中镜头前景一直都是带着火,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过火的运动执行者违背了上面的意思。也隐喻着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红色的火焰要把一切都烧的干干净净,包括“旧”的传统文化。

影片中的人物命运走向暗示着当时环境恶劣和人性的泯灭。在批斗中兄弟背叛(段小楼程蝶衣)夫妻背叛(段小楼菊仙)朋友背叛(段小楼那爷)父子背叛(程蝶衣小四)将惨淡的人生和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撕开血淋淋的挖开展示给观众看。北洋政府时期动荡不安,日本侵略者入侵,到国民党时期,京剧艺术仍然辉煌灿烂,到了文革时期,则对文化艺术进行大肆的破坏。这个剧情的安排也是对这个年代的一个反思和控诉。影片中戏服被红卫兵们烧,镜头是一个从上摇到下的拍摄,寓意是京剧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万世师表牌匾下满是书的灰烬,在疯狂的年代文化与艺术都被踩在脚下。在菊仙自杀那场戏中,冰冷的尸体,红色的嫁衣,红色的鞋,红色的蜡烛,还有极具讽刺意味的背景音乐,最后二人结婚镜合照的照片,丧钟敲响。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一个景物都串联起来,控诉着那个黑白颠倒吃人不吐骨头的疯狂时代,同时也拷问着每一个负心段小楼的良心。五代爱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文革中,京剧人都被打倒,程蝶衣借用虞姬角色站起来说:“楚霸王都跪下来求挠了。那这京剧能不亡吗?”与诗句的意思是相通的,三个假霸王救不了京剧。整个电影之中,没有真男儿,只有没有说假话的真虞姬,那就是程蝶衣。影片中小四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是程蝶衣捡回来的弃婴,和程蝶衣段小楼小时候的经历很像,但是他忍受不了学艺的艰苦,并且背叛师门,举报了养育自己多年二位师父,可谓是一个坏。他的叛变,正如寓言故事“农夫与蛇”的故事,而程蝶衣就是那个善良的农夫。正如段小楼抱怨说:“这条小蛇可是你一手养大的”。小四的心是一点点变化的,小时候刻苦学艺,也想成角儿,但是长大之后他开始想走捷径,演现代戏。殊不知,学艺是没有捷径可走,所以他永远只会是“下三滥”。本来小四是作为第三代京剧艺术接班人培养的,但是他心太急,而且对传统艺术的离经叛道,也是暗示传统艺术后继无人的悲剧。

影片最后,看似新文化与旧传统艺术在博弈。但是实际情况表达的是传统艺术在当时如果不为时局服务,那就得消失或者灭亡。所以说京剧这个元素在电影中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象征。而这部电影要讲的真正主角不是这些人,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则在程蝶衣为代表的传承人身上。传承人没有传承下去先死了,间接说出了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再也无法恢复老祖宗留下的原状了。影片结尾可以说是一个呼吁,京剧为代表传统文化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动荡,小日本的入侵,腐朽没落的国民政府都没有消亡,到了文革之后却几乎要失传。影片最后字幕点题拨乱反正,国家开始弥补京剧艺术的损失。但是那些毁灭的传统文化?真的可以完整回归吗?

 2 ) 《霸王别姬》的性暗示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嬗变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隐线,亦是推动叙事的基线。程蝶衣为虞姬生,所以他必须是女人。正是这种个性与性别的抗争,最终导致现实与历史的对抗,性别的错位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动因。片中至少有以下几点符号化暗示,例证了这一嬗变的过程:
1、 入行前,为生母砍断畸形指是肉体上的阉割。男体决裂的象征,完成了最初的、也是最具象的性别转换;
2、 十三岁,错唱戏词遭小石头施虐,用烟斗搅嘴至满嘴血污。此处象征意味最为强烈,烟斗……直捣口腔……满嘴血污,女贞沦失……初次见红……
3、 同年,受太监张公公侮,则是精神上的阉割。角色屈从了女身,最终暴虐受孕,至此,在多重折磨中完成了性别嬗变;
4、 而张宅浓烈的红色布景暗示腥红的子宫,以及母体的妊娠期
5、 随即,出张宅意外拾弃婴小四子,象征分娩结束,母性意识的唤起,固置了这一屈辱的性别改写


反复出现性别错位的事实模糊了蝶衣本人与他人性别的鸿沟,绽放出了一种令人“惊艳”和“惊诧”的美。京剧《思凡》唱道:“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看完全片倒回来听这一折,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所谓“造化弄人” 真个被唱词表现得酣畅淋漓。

 3 ) 关于一个眼神的感动


这辈子第一次为一部电影感动是高一那年。学校里组织去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6岁的孩子,情窦初开懵懂年纪,真不知道当年学校让我们看如此深刻意识又前卫的电影是为了宣传什么。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熙熙攘攘的一帮少男少女确实走进电影院,在黑暗中老老实实的坐了将近三个钟头。那一年很多的事情到现在都忘记了,可这部电影却永远留在了心底,留在了记忆的长河里。

那个时候的我,对同性恋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虽然读红楼的时候对脔童这样的字眼十分触目惊心,宝玉与秦钟同窗友谊后面隐藏的暧昧更是值得玩味,但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欲却不是我小小脑瓜那个时候能够理解的东西。与其说感动,不如说是魅惑。电影里的方宅大院,青砖碧瓦,那些咿咿呀呀的美丽唱词,那些脸谱上五彩斑斓的线条,程蝶衣望向段小楼那妩媚热切又充满绝望悲伤的眼神。我完完全全被迷住了,迷失在一个超越我那个年纪那种心灵理解力之上的复杂故事里。我不明白巩俐饰演的菊仙为什么那么讨厌程蝶衣,我不明白段小楼究竟为什么总活在矛盾与挣扎里,我甚至没完全看懂程蝶衣最后为什么要自杀。可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文革中焚烧京剧道具行头的那一幕,三个人相互指责互相毁灭的场景。熊熊火光里所有的人都被烧成了鬼,被烧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我坐在那里心中感觉到的疼痛竟然那么真切,眼泪也如河流一般流了满脸。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一部电影流泪,为一个自己并为完全看懂的故事感动,为一段自己完全没有概念的感情心碎。

我的身旁坐着的是当时我暗暗喜欢的男生。泪流满面甚至泣不成声的我在黑暗中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手被一个人温暖的,紧紧的握住。我偷偷扭头看他,看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他的眼睛映出那熊熊火光的明灭。我们俩就这样握着手,流着泪,不说一句话的看完了整部电影。当电影院里的灯光又亮起来的那一刻,当林忆莲那首悲伤的《当爱已成为往事》轰轰烈烈的响起来的时候,我心中的感慨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

后来这部电影又被我看过无数遍,每次的感动感慨都有所不同。可那种魅惑,可程蝶衣那妩媚热切又充满绝望悲伤的眼神却是永远打动我的细节。我依然会在火光重重的那一幕泪流满面,我依然会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感慨到言语尽失。我才知道,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人的影响,原来可以超越一切语言一切故事情节。

很多年以后,哥哥那个眼神仍然在我心头妩媚着绝望着,京剧与男人之间的感情对我依然极尽魅惑。很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曾经暗恋的那个男生,我也总会想起他手心的温暖,想起我们一同流泪的感动。

 4 ) 五十年一觉虞姬梦

《霸王别姬》是一部史诗电影。

什么叫史诗?

其实就是通过讲述个体的命运,来折射出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样貌。

这就是史诗电影。

除了《霸王别姬》,大陆的史诗电影,特别是平民史诗还有什么呢?

不多,因为题材太敏感。

比如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贾樟柯的《站台》,娄烨的《夏宫》,再比如更早的,石挥的《我这一辈子》,谢晋的《芙蓉镇》,等等。

你可以看到,史诗是很容易出杰作的,当然也很容易被禁。

《霸王别姬》就是一部史诗电影。

它的主要人物是两位伶人,程蝶衣和段小楼。

影片以这两个人的情感为主线,讲述了从1924年开始,到1977年,这53年间的故事。两个主人公也从8、9岁的孩子,长成了6、70岁的老人。

整个故事,跨越了北洋政府时期,抗战时期,内战时期,到共和国成立,文革,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的一段岁月。

所以它的史诗感,你从这个时间跨度上,就能明显地感受到。

那么要如何透过具体的人,来书写宏大的历史呢?

就是看这每一段历史,或每一个时代,在人的身上留下了什么印记。

那具体到《霸王别姬》,其实就是透过程蝶衣的“不变”和段小楼的“变”,来结构整个故事的。

程蝶衣是个至真至纯的人物,是一个带有精神洁癖的理想主义者,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时代改变过。

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

就是对京剧的痴,对舞台的迷恋,以及对霸王——也就是段小楼的从一而终。

他是个人戏不分的人,对于他来说,舞台和人生是一回事,是没差别的。

当然,他的这种“痴”,也就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命运。

我们看到在整部电影中,他一再地遭遇背叛。

这种背叛,不止是段小楼,他娶了另一个女人为妻,这种情感上的背叛

它更是,影片进行到后半段,当一个强硬的时代来临,京剧被迫一点一点变味,而舞台上那个曾经威风凛凛的霸王,最终给这个时代下了跪,认怂了。

这种精神上的背叛,给程蝶衣的打击是更猛烈的。

那我们刚才说过,程蝶衣是个人戏不分的人,那么当京剧失去了舞台后,他的人生也就注定走到了尽头。

我们再说段小楼。

段小楼和程蝶衣不同,他是一个被时代深刻改变了的人。

他原本是舞台上的霸王,在台下也是个很有男子气概的人物,绰号小石头,到处跟人死磕,是一混不吝的主儿。

可是最后,在批斗会上,这个曾经的霸王,做了缩头乌龟,霸王变王八。这是他的悲剧。

但你说我们能怨他呢?好像也很难这么去苛责。

其实他只是做了很多普通人,都会做的选择。

所以说,不是段小楼有多糟,而是程蝶衣太少了。

那么从这两个人的悲剧中,我们似乎又能看到一种更大的宿命式的悲剧。

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的困局,无论是像段小楼一样,选择苟且偷生,还是像程蝶衣一样,选择慨然赴死,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什么也不会因此改变,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这座大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这就是《霸王别姬》为我们营造的一种,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怅惘和悲情。

好,铺垫了很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霸王别姬》里的几场戏,来直观地感受一下这部电影的魅力。

首先,先看电影的开场。

我们看这样一部跨越了几十年、跌宕起伏的一部史诗电影,是怎么展开它的叙事的。

《霸王别姬》采用的,是一个大倒叙的结构。

我们刚才看的这个片头,实际上是整个故事的结尾。

也就是到了1977年,一切看似已经过去了之后,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个人,久别重逢,他们最后一次登台,最后一次唱了这出《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开场

那我们来说一下这个片头。

一上来,一束很强的背光,从窗外射进来,照亮了整条走廊。

这时候,你注意听,窗外有歌声传来,是什么呢?

是《歌唱祖国》这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然后,伴着这首歌,虞姬和霸王登场了。

他们穿过这条过道,进入了场馆。

这个镜头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

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感觉,非常的不真实。

就像两个古代装扮的人,突然穿越到了现代一样。

而且你再看他们出现的这个地点是哪?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个篮球馆。

这也很奇怪,为什么两个唱戏的人,会出现在篮球馆呢?他们不是应该去戏园子里走台吗?

这个其实就是导演在暗写京剧的衰落。

到了这个时代,经历了十年浩劫,京剧已经没有自己的舞台了。

这里我们展开说一下,在整部电影中,《霸王别姬》这出戏,段小楼和程蝶衣一共唱了六次。

那除了这最后一次,前五次,全都是在戏台上唱的。

而且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只要一唱,就准出事儿。

换句话说,导演就从来没让他们唱痛快过。

那你还记得第一次是给谁唱吗?

对,给张公公,前朝的一老太监,太后身边的红人。

而接下来,小豆子——小时候的程蝶衣,遭到了张公公的猥亵。

那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这是第一次唱。

第二次呢,时间已经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的前夕。

这时候,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个人已经成角了。

那这次唱出什么事儿了呢?

哎,袁四爷来了。

这里我要说一下,对于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的感情来说,袁四爷是一个介入者。

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反派。

这里我们先不展开,我们过后会细说这个人物。

好,接下来第三次,菊仙来看戏了。

这也是颇有意味的一幕,就是台上的霸王对虞姬唱:“依孤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这时候呢,菊仙站起身来,一袭白衣,大摇大摆地出了戏园子。

她干嘛去了?

去给自己赎身去了,她决心要嫁给段小楼。

这也导致了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的决裂。

好,接下来第四次唱《霸王别姬》,已经是抗战胜利之后了。

国民党的一帮伤兵来看戏,闹场子。

结果怎么样呢?

酿成了一场大混战。最后程蝶衣被抓走,菊仙也流产了。

是很惨烈的一场戏。

好,等到第五次唱,也就到了1949年,解放军进驻北平,来戏园子听戏。

结果那天呢,程蝶衣嗓子出问题了,可能也是因为长期吸食鸦片导致的,失声了。

段小楼赶紧站出来道歉,没想到,台底下的军人们不但没闹事,还齐刷刷地鼓掌。

最后呢,你不是不能唱了吗,没事儿,我们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唱得台上这俩人完全不知所措。

所以到这儿,你就看到了,片中五次唱《霸王别姬》,没有一次是太平的。

也就是说,程蝶衣和段小楼的这出人生大戏,总是被各种外力以及不可抗力阻断。

而且啊,这里面,陈凯歌透过台下的看客的变化,就给我们展示出了时代的变化,以及京剧逐渐衰落的过程。

好,我们看几张图,看看这个看客的变化。

首先,从这个张公公开始,这张公公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啊,据说原型就是小德张。

而京剧在20世纪初的繁荣,其实和慈禧懂戏、爱戏,是分不开的。

那是京剧最好的时候。

往后呢,台下的观众换了一拨又一拨,有袁四爷这样的没落贵族,有菊仙这样的从良妓女,这都是捧角儿的人。

直到战争来临,先是日本人来了,那刚才为什么没提这个呢,因为日本军官看的这场戏不是《霸王别姬》,而是《贵妃醉酒》,那时候程蝶衣和段小楼因为菊仙的事已经拆伙了,俩人不一块儿唱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叫青木的日本军官,他是懂戏的。

后来程蝶衣为救段小楼,给日本人唱了一出昆曲《牡丹亭》。

这也为他后来遭迫害埋下了伏笔。

等段小楼被救出来,程蝶衣冲上去第一句话就说:“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

这就是程蝶衣这个人,他是个戏痴,在他心里,京剧艺术是超越一切的。

只要你懂戏,我就敬你三分。

可是,再往后。你看,这个台下的人,就越来越不懂戏了。

先是这帮国民党的伤兵,其实那场演出呢,就已经带政治色彩了,说白了,就是一场慰问伤兵的演出嘛。这时候艺术就已经让位于政治了。

而且呢,这帮人完全不懂戏,就聚在舞台周围,跟那儿起哄。

这里你要特别注意陈凯歌的空间调度,你看前面几场戏,无论谁来看,都是很有秩序的。到戏园子里了,角儿最大。

可到这一场,秩序大乱,戏园子的规矩完全被破坏了。

再到后来,唱红歌这场戏。

这个表意就再清楚不过了。

你能看到一种冉冉升起的,压倒一切的新秩序,迅速代替了戏园子旧有的秩序。

而舞台的中心,也不再是角儿的,而是高高悬挂的画像。

并且响彻在戏园子里的,也不再是京腔京韵,而是嘹亮的军歌。

一种新时代的声音,淹没了旧时代的声音。

而京剧要想继续发声,怎么办呢?

你也必须把自己改造成符合这个新时代要求的声音,才行。

于是紧接着,没过多久,就是京剧改革研讨会那场戏。

程蝶衣收养的这个徒弟小四,就质问自己的师父:“怎么现代戏就不是京戏了?为什么古时候的英雄美人上了台就是京戏,现在劳动人民上了台就不是京戏了呢?”

在这样一个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的时代里,京戏,这个传统的艺术,它不可能不变味儿。

当然后面的故事,影片没有直接拍,但我们是知道的。

就是在文革十年当中,京剧就只剩下八大样板戏了,其他的通通不允许登台。

于是,我们就回到开场的段落,绕了一大圈。

这时候已经是1977年了,一切动荡看似都过去了,但是京剧也已经彻底没落了。

于是,年迈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他们只能来到一个篮球馆来进行彩排,在这个台下无人的场馆里,完成他们人生中最后一场《霸王别姬》的表演。

你可以想象,这两个在20多年前红遍京城的角儿,那一刻是什么心情。

好,那我们回到片头,再说几句。

当这两个人进入场馆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一声讯问:“干什么的?”

哎,这里又是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处理。

那我们自然就可以把它可以理解为,这是两个人和时代、和历史之间的一场对话。

那之后呢,画外的人就问,您二位有20多年没挨一块唱了吧?

段小楼说,啊,21年了;然后程蝶衣纠正他,是22年。

接着段小楼又说,我们哥俩也有10年没见面了。

然后程蝶衣再次纠正他,是11年。11年没见面。

这段对话,首先显示出了这两个人对于时间,以及对于他们之间的这段情义,在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很显然程蝶衣是更在乎这段感情的,而且他对时间极其敏感,还记得后来的那句话吧:“差一年,差一个月,差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另外,这段对话,帮我们校准了两个历史时刻,一个是22年前,也就是1955年的“戏改大讨论”,那之后,俩人就没在一起唱过戏了;另一个呢,是11年前,1966年,文革开始,俩人之后就没见过面了。

导演也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们,对历史不该轻易地忘记。

接下来,就是这两次“可不”。

“可不,都是四人帮闹的。”

“可不,现在好了。”

很明显,这是两句反话。

之所以会有那样一段荒唐的历史,不是某些人闹的那么简单,而是所有人的主动参与和低头默许,共同造成的。

就像程蝶衣说的:“是我们自个儿一步一步走到这步田地的。”

另外,现在就好了吗?

没好啊。

因为历史是延续的。它不会在某年某月某日的零点就突然翻篇了,没这个可能,而它造成的创伤,还会继续地疼下去。

就像我们眼前的这两个人。

他们就是从那段历史中走来的,但你看程蝶衣,他依然是那个虞姬,那么从容不迫,而段小楼呢,尽管一身霸王装扮,但他还有霸王的风采吗?完全没了,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形象。

这就是程蝶衣的不变,和段小楼的变。

导演一上来就告诉了你两个人的结局。

另外,这个片头的打光也非常的妙,它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戏梦人生的感觉。

而这两个人,走过的那条通道,其实就像一个时空隧道一样。

接下来,聚光灯对准了他们。

而我们也将要跟随他们走进历史,去回看这段往事了。

《霸王别姬》除了是一部史诗电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它是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同性恋的故事。

那么这里的“同性恋”呢,其实我们要打上一个引号。

为什么呢?

其实说“同性恋”啊,并不准确。

因为片中的程蝶衣,他并不是以一个男人的身份,爱上了另一个男人。

而是他先有了一个性别错认,把自己错认为了女人,然后他爱上了段小楼。

这其实还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

只不过这里的“女人”,是一种错位的性别认同。

那么说起这个“性别错认”,它其实也是程蝶衣身上的另一重悲剧。

那它是怎么完成的呢?

其实是在一连串的外力胁迫下完成的。

首先,第一重外力是什么?

对,断六指。

就是为了送小豆子进戏班,母亲断了他的六指。

《霸王别姬》-断六指

那么这根多出来的手指,很显然,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断六指,就是“去势”。不断此指,小豆子就成不了程蝶衣。

当然了,这也是很悲情的一场戏,一个母亲要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卖掉。

当小豆子,用带着伤口的手掌,按了卖身契之后,他转身叫了一声“娘”。

而这时候,娘已经不见踪影了,而门外只剩下茫茫大雪。

这是非常艺术化的,写意的表达。

之前任何没有下雪的征兆,这雪是突如其来的,也是下在人物心里的。

而且,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

就是小豆子他从小生在妓院,长在妓院,他见了不少男女之间的肮脏事。他也对那样一种轻浮的男女之情,有着本能的反感。

而母亲身为一个妓女,对他的抛弃,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反感。

这似乎也就能解释得通了。

就是为什么小豆子会那么的认同虞姬,认同虞姬对霸王的从一而终。

所以说,这场断指的戏对于小豆子,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它从生理到心理,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他。

那第二个决定性的时刻是什么呢?

就是小豆子一再念错的那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他死不改口。师父打,师兄劝,都没用。

那最后他是怎么改口儿的呢?

我们来看下面这场戏。

《霸王别姬》-小豆子改口

好,这场戏已经非常直白了。

小石头用师父的烟袋杆,使劲儿杵小豆子的嘴。

之后镜头穿过师兄们明显带有雄性特征的身体,停在了小豆子的脸上,只见他的嘴角流出了汩汩的鲜血。

而这一次,他也终于说对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其实这是一场很暴力的戏,拍的就是一个“破处”的过程。

这场戏之后,紧接着一场戏,就是小豆子已经扮成了虞姬,他第一次演《霸王别姬》。

他的性别错认呢,到这里,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当然是在两次暴力行为之下,被迫完成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就是整个戏班封闭又高压的环境。

这里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一旦错了,师父就是一顿痛打。

而那个小赖子,其实就是这么被逼死的。

所以,对于程蝶衣来说,有两种吆喝声,他永远都忘不了。

一个就是“磨剪子戗菜刀”,那是他被切断六指,“去势”那天的回忆。

另一个就是小赖子最爱吃的“冰糖葫芦”,它时刻提醒着程蝶衣,这个戏班的严酷,严酷到可以逼死人,也可以篡改一个人的性别。

所以这两种声音将会纠缠他一生,在影片后面反复的出现,成为性别错认的一种印证。

我们应该承认,戏班是带有某种洗脑性质的。

它要让你成角,让一个男人成为男旦,它就必须强迫你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而小豆子,恰恰又是一个极端天真的人。

他可以错认自己是一个女人,也可以视虞姬对霸王的从一而终,为一生的信念。

这是他令人惊叹的一面。

但同时,又注定了他的悲剧。因为他爱的男人呢,爱上了一个女人;也因为这世间只有他把戏当真,其他人都只把戏当戏。

下面,我们就要说说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了。

在他们的情感中间夹着两个人,一个是菊仙,一个是袁四爷。

这两个人都是配角,但人物塑造极其丰满。

其实这也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把里面的配角当成主角,写出一个同样精彩的故事来。

很显眼,菊仙和袁四爷呢,就是非常出彩的配角。

这两个人啊,同样也是两个悲剧人物。

他们都有各自的“命”,但又知命强英雄,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菊仙的命是什么呢?

就是老鸨子跟她说的那句话:“窑姐永远是窑姐儿,这就是你的命。”

她是个妓女,这是她一生都想摆脱的一个身份,但是终究不得。

陈凯歌把她的“命”,在影片中具象成了一个道具,就是“鞋”。

我们都知道,旧社会管妓女叫“破鞋”,就是因为在北京的八大胡同,妓女们会在自家门口挂一双绣花鞋,作为招牌。久而久之,风吹日晒,那鞋就破了,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叫法。

所以我们看菊仙给自己赎身的时候,钱都给老鸨子了,那最后一样扔上桌的是什么呢?

就是脚上这双鞋。

最后她是光着脚去找段小楼的,她要清清白白地进段家的门。

结果到了后台,段小楼和菊仙俩人就定亲了。

程蝶衣就很不开心,他一下把门推开,啪,一双鞋,就扔在了菊仙的脚下。

那意思呢,这破鞋的名号,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摘掉的。

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下,就是程蝶衣对菊仙的恨,其实是很复杂的。

这里面至少有两重恨。

第一重,当然是因为菊仙的出现,使得程蝶衣对段小楼“从一而终”的梦,破灭了。

第二重,这个菊仙还是个妓女,这让程蝶衣想起了抛弃他的母亲。

是这两重恨夹杂在一起的。

而且另一方面,你想想,如果小豆子真的是女儿身,他的下场会是什么样?

他很可能就被母亲留在身边,做妓女了。

你还记得母亲卖他的时候,跟关师傅说了什么吗?哎,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投奔您来了。

都说女大不中留,怎么男孩大了也留不住啊?

因为那是妓院。

要是女孩的话,也就留下了。那他和菊仙的命运,很可能也就一样了。

所以说,程蝶衣和菊仙两个人,他们实际构成了一组镜像关系。

别看他们表面上势同水火,但实际骨子里,他们有很像的部分。

甚至当这个程蝶衣后来犯了大烟瘾,他最痛苦的时候,正是菊仙,把他抱在了怀里。

那一刻,她甚至像是蝶衣的“母亲”一样。

所以你看这两个人,关系是很微妙的。

一个戏子,一个婊子,又像是母子,又有点前世今生,或者此生的另一种可能的意味。

哎,很复杂。

而且,你翻过头来想,菊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虞姬呢?

自打跟了段小楼之后,她真的做到了那四个字,就是:从一而终。

当段小楼被日本人抓了,是她去找程蝶衣求情;当段小楼被伤兵们围殴的时候,是她挺着大肚子,第一个冲上去,最后丢了孩子……

这哪是妓女?这是烈女。

甚至她身上阳刚的一面,连程蝶衣也要自叹不如。

但这个故事,悲剧也就悲剧在这儿。

是什么呢?

你想想,《霸王别姬》它实际讲的是,两个真虞姬爱上了一个假霸王,所引发的悲剧。

在最后的那场批斗大会上,当段小楼跪在众人面前,揭发程蝶衣的时候。

程蝶衣终于崩溃了,他把所有的怒气都发在菊仙的身上,骂她是妓女,是婊子。

那时候段小楼说了什么呢?

他说,“我不爱她,我要跟她划清界线。”

就在那一刻,这两个女人,同时看清了一个男人。

她们也共享了同一种背叛和幻灭。

关于这一点,其实陈凯歌早就通过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点了。

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影片中有大量这样的镜头,特别是菊仙和段小楼独处的时候。

你看这个画面中,菊仙是处于真实空间的,而段小楼呢,只是镜中的幻象。

这两个女人迷恋上的,其实只是一个霸王的幻象而已。

当真正的考验来了,她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幻象实际不堪一击。

最后,菊仙把那把剑——也就是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定情信物——还给了程蝶衣,然后回头冲他淡淡一笑,之后上吊而亡。

而她死的时候,桌子上摆着她的那双绣花鞋。

这双鞋她想脱掉,想了一辈子,但终究还是没有脱去。

这就是菊仙的悲剧。

下面我们说说袁四爷。

如果说程蝶衣和菊仙是一组镜像关系的话,那么袁四爷和段小楼,就是另一组。

也就是所谓的:真假霸王。

这袁四爷一出场,在后台和段小楼、程蝶衣第一次见面,就表明了心迹。

什么心迹呢?

首先,他对程蝶衣表达了敬仰之情,视他为再世虞姬。这是其一。

第二,他和段小楼有了一番争论,也就是所谓的“五七之争”。

他就问段小楼,说:“段老板,霸王回营,到和虞姬相见,按老规矩应该走七步,可你只走了五步。楚霸王气度尊贵,要是威而不重,岂不成了江湖上的黄天霸了吗?”

别小看这段五七之争。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袁四爷是个行家,他懂戏。

另外,他要争的还不简简单单是个步数问题,而是谁更有资格,站在这个转世虞姬的身边,做他的真霸王。

而且,黄天霸这个人,也不是随便一说的。

提起黄天霸,他最有名的故事,其实是一次背叛。他背叛了绿林,投靠了朝廷。

那么我们看《霸王别姬》后面的故事,还真的让袁四爷言中了。

段小楼,最后他投靠了一股泯灭人性的政治力量,背叛了程蝶衣,也背叛了菊仙。

他就不是真霸王,他只是黄天霸而已。

但是,袁四爷的悲剧就在于,他虽然是最懂程蝶衣的人,他也想做他的霸王,但在程蝶衣的眼里,他却只是一个暂时填补空虚的替代品。

用现代话说,就是个备胎。

这是这个人物的悲剧所在。

等到解放后,袁四爷被扣上了“反动戏霸”的帽子,要拉出去枪毙。

我们看那时候,他面无惧色,迈起了四方步,凛然赴死。

那一刻,我们才忽然发现,原来真霸王,在这儿。

他和程蝶衣一样,都是戏痴,而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出戏。

但可悲的是,他始终没有等来自己的虞姬。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曲京剧的挽歌,也是一群人的时代悲剧。

讲到这儿,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部电影的结尾。

其实李碧华原书的结尾,不是这个。

是讲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个人,在文革之后,辗转去了香港,又在香港偶遇。

最后两个老人,在澡堂子里,再一次赤裸相见,就像小时候那样。

但这时,两个人已经是风烛残年,而往事,也已经随风散了。

但陈凯歌拍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结尾不够有力量。

于是就改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结尾。

后来呢,李碧华也把这个结尾补进了书里,但是把它写成了一场梦境。

好,那我们看一下结尾。

《霸王别姬》-结尾

这个结尾,其实又回到了影片的开始,构成了一种宿命般的轮回。

多年以后,程蝶衣和段小楼再次重逢,最后一次唱起了《霸王别姬》。

好,这段结尾,虽然和开场是连在一起的。

但你注意了吗?其实灯光的颜色变了。

你看,上边这个开场的光,是明亮的,暖色的,是将要陷入回忆的一种恍惚的感觉。

而结尾的光,变成了冷色调。

也预示着这个故事的结局,将是一场大悲剧。

时隔多年,两个人又一次说起《思凡》里的那段念白: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而程蝶衣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样,他又一次把这句话念错了。

那就像是一个梦醒的时刻。

五十年一觉虞姬梦,到了这一刻,终于要醒了。

一切都过去了。

他所爱的京剧,没落了;他心心念念的从一而终,也无从实现了;而他眼前的这个霸王,也已经垂垂老矣。

而最痛苦的是什么呢?

最痛苦的是,他到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他被强行改写的性别意识,以及因此被赋予的虞姬的宿命,这一切,原本就是谎言。

没人当真的,只有他当真了,因为他太天真。

那这样的人,不死才奇怪。

因为这个世界,容不下这样的真。

于是,程蝶衣拔剑自刎,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幻灭,而拒绝虞姬的宿命。

相反,他真的迈向了虞姬的宿命,从而成就了自己矢志不渝的天真。

尽管他没能做到对霸王的从一而终,但是他做到了对自己,对自己的那份“真”的的从一而终。

 5 ) 迷恋与背叛——[霸王别姬]

    必须承认,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国产电影有种本能的偏见,认为就是拍不过人家的大导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笔。当然,其实这是谬论。现在不用谁站出来批判一下我的这种情节,我自己也会毫不客气的承认。
    从前对张国荣一直都没有感觉,可在[霸王别姬]里,每每看到他,都会有心灵为之一颤的感觉。那种没落贵族的高雅气质,那种哀怨而骄傲的眼神,那种轻柔又充满感情的动作,无一不让人心牵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心情,他爱的人与他妒忌的人。
    其实蝶衣是个单纯的人。被师傅逼着从小唱坤角。但每次都会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是为了小石头,为了那个一直照顾他、关爱他的大师哥、后来的霸王段小楼而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在后来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并不知道,在那以后,他所有的心情与情感就轻轻的在这句话里被颠覆了。
    从此,小豆子成为了程蝶衣;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是成为 “虞姬”,虽然他也演“贵妃醉酒”,扮“牡丹亭”,但他的心愿,只是与他的霸王呆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做到师傅昔日里说的那般,“从一而终”。但就如段小楼所说,他忘记了,戏与人生本是两码事,他偏要将戏中全部的思想与情感倾倒进生活,如此固守,执迷不悔。
    直到菊仙的出现,直到这个名妓抢去了他的“霸王”。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所有人恭贺着段小楼能与菊仙定亲而程蝶衣突然打开房门安静的出现在热闹的人群中时,心里会生出深深的遗憾与伤感。我想我是被蝶衣单纯的执著所感动,以至于始终对处在这场纠葛中的最大受伤者抱有同情与遗憾。
    除了段小楼,京剧就该是他最难割舍的东西了。其实人戏不分倒也正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戏的痴迷。他为日本人唱戏,开始仅仅是为了营救段小楼,但青木对京剧的尊重与喜爱又令他不自禁的感到宽慰。相较之下,段小楼、小四所代表的所谓“劳动人民”反显出一种可笑的愚昧。
    相对于蝶衣,菊仙要幸运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也经受了他的背信弃义。对于蝶衣,她内心始终复杂:既反感他人戏不分地迷恋自己的丈夫,又轻视他耍尽手腕要与段小楼在一起。作为女人,她在身为名妓时就渴望从良,有种要保护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认为一切的不祥都缘于蝶衣,所以曾强烈要求丈夫与他分开;但她胆色过人,同样心地宽厚,心疼被毒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蝶衣,怜惜无法上台演绎“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发蝶衣时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尽头时刻, 只是澹然的将蝶衣送给小楼的剑放还给揭发了她的蝶衣,然后转身,回头,轻轻一笑,无奈伤感却无限宽容。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被自己深爱并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渊,却没有再去害任何人。坚强,孤独,又那么骄傲。
    可笑的是被他们两个同时迷恋的“霸王”。迷恋是什么?那是包含了太多纯粹与伤感的东西。挚爱,信任,无悔,崇拜,是一种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也不愿的盲目情感。但整个悲剧的最深邃最惨烈之处,正在于这种迷恋所遭受的彻底的毁灭性打击。两个人共同的偶像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犹豫就作出了决断——背叛。而对象就是他深爱的妻与深信的师弟。
    直到最后。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二人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接口: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蝶衣于是在那刻恍然的醒悟: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他终于没有选择,坦然地拔剑,在那把见证了他们师兄弟从头至尾全部故事的剑下倒地。那样平静,波澜不惊。最终,他在清醒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也或者,他已经做到了“从一而终”。只因,他是以“小豆子”的身份出现在师兄面前,也以恢复了的“小豆子”的身份死在师兄的脚边。
    两个固守于爱、固守于信仰的人,一个以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一个以死回复了最初的自己,只剩下那个曾经叱咤江湖的“霸王”站在那里。一个人在舞台中央。那么寂寞。

 6 ) 《霸王别姬》最后程蝶衣为什么选择自刎?

小豆子一直说错台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那是他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师哥说你就把自己当成女的,但是他还是说错了。那爷来了,他这一唱,关乎这全戏班孩子年下的新衣裳。他又出错了。最先愤怒的小时石头,拿烟枪捣他的嘴,流出了鲜红的血。气氛极为紧张。而场景又立刻变了,小豆子不再唱错了,一排祥和热闹。从那时起他才融进戏里吧。

后来经历了日本人,国民党,文革的风风雨雨。他都不曾从戏里出来。

他为什么自杀?

他对段小楼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不敢说“爱”这个字。

有人说因为他发现霸王是假霸王,才自杀的,我不认同。

当年段娶了菊仙的时候,他没我死。

当年他救出师哥,被吐了一脸,答应回花满楼的菊仙和师哥热热闹闹结婚的时候没有死。

当年他在雨夜的窗外看屋里的两人亲密时没有死。

当年牛鬼深切被师哥揭发时没有死,

师哥像疯狗一样的时候他也没有死。

经历过这些狗血淋头凄惨的事情,他都过来了。

当熬过黑暗,二十一年后,世道太平了。世上只剩下他们俩人的时候。

小楼又提起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恍惚之前,蝶衣好像明白了,人生如戏,好像又回到那年。段说:你又错了。

其实蝶衣没错,错的是那几十年,错的是他唱着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那几十年。

我本是男儿郎,人生确实一场戏。我的这辈子都在唱戏。如今,我醒了。那我也该走了。

关于“爱”我想我想多说一句。我认为爱是爱人对吧,当你爱上一个人,那他如果是个男孩,那你就是社会上说的异性恋。当你爱上一个女孩那你就是社会上说的同性恋。喜欢蓝色的的人,和喜欢粉色的的人难道是蓝色恋,粉色恋吗。

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我从来和同学介绍这部片子的时候不会说他是同性恋。他只是对师哥的感情不同。爱上那个人的时候所有的情感都会涌现。

 短评

就凭这个,我愿意原谅陈凯歌一切的烂片 你只要伟大过一次就可以了 就凭这个 哥哥你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传奇 你是全世界最大的角儿

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它已经存在了15年,我现在才去看它。小时候的部分,有些不够自然,后面倒是越看越入戏了。段小楼的个性颇有点让我厌烦,顶着个英雄的皮囊,其实最不懂事。电影结束的时候,很想听张国荣版的《当爱已成往事》,对张国荣从来没有特别的感情,也一直只听林、李版本的那首歌,可经过电影的铺垫,彻底推翻过去的喜好,张的版本变成了电影的延续,仿佛程蝶衣还在那低低的说话一般,缠绵悱恻,绕梁三日。

8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最优秀的中国电影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不疯魔,不成活

1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不解,拍出过霸王别姬的人怎能拍出无极来

17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我記得我標記過這部片子的啊!——我以為這是國產電影的開始,誰知道是結束。

22分钟前
  • 人云奕云
  • 力荐

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24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这真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如此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从抗战前夕至文革的那段历史时期下命运凄惨的人们,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个不能忍受戏班虐打的孩子,而文革中六亲不认,人格扭曲更是展现到了极致。当然最赞的是哥哥的表演,如此悲哀可怜的蝶衣让人心痛,不疯魔不成活,人戏不分,现实的他也是如此

27分钟前
  • 凯瑟琳小姐
  • 力荐

被“历史”绑架了的两个小人物……《活着》和《霸王别姬》不是中国电影的起点,而是终点……

3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头顶忽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唯有蝶衣,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丝毫未曾分神。看到这里感动的一塌糊涂。结尾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真的落泪了。纯粹坚持的2人去了

3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在野路子出身的张国荣面前,学院出身的张丰毅显得那么单薄

35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推荐

仨小时的电影,我没上一次厕所,一直专注的在看,除了牛逼我想不出其他的词儿了。直男对于gay来说终究是祸害,他们不敢爱,面对自己的感情畏畏缩缩,伤了别人还假惺惺。每个人都演的很好,蒋雯丽虽然出场不到半小时,也是把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这真是陈导的巅峰之作了。

36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必再苦苦追问他的消息。爱情他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3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霸王别姬》,一个《活着》,道尽中国现当代史,百年内无可超越。

39分钟前
  • Bono
  • 力荐

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

4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菊仙是个好女人

43分钟前
  • Holocence
  • 力荐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他是霸王,你是虞姬,“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万丈红尘蹉跌走过半世纪。寥落繁华不由己,十万春花如梦里。剑还给你,命也还给你。“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陪你唱罢这出、我便离去...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你凝视你的脸,几亿人在爱恋。

4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陈凯歌可以靠它吃两辈子饭了,现在看来江郎才尽也情有可原

48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他竟当面一语点破: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

5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